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城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 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 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 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 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考点归纳
自然 环境
气候
水文
生态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 态环境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 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剖析
(2019·江苏卷,11~12)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 “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第2讲 城市化
考情导航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素能专攻
考情导航
考纲考点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题考情
2019·江苏卷,9~10 2018·江苏卷,29 2017·天津卷,2
2019·江苏卷,11~12 2019·江苏卷,23~24
命题规律
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 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和 特点
[名师点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从根本上说是不合理的城市化造 成的,其根源在于城市化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城市畸形发展。
[自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是

(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
答案:(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
方法技巧 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
(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 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 度;50%的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 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了河流的含沙量。 (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 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 量大大减少。
知识拓展
(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 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 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 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 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判读坐标图可知,在距市中心15千米 和20千米处,两个年份城市不透水面比例之差最大。因此,1989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 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城市中心15~20千米。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 识。不透水面增加,意味着自然土地面积减少,这会使土壤—大气热量交换受阻,地表气 温增高,故②正确。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多,故④ 正确。地表水下渗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故①错误。不透水面增加,既减少地上生物 的可生存范围,又改变了原来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故③错误。 答案:(1)B (2)C
考点演练
(2018·浙江选考卷,9~10)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 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 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如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 (1)~(2)题: (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低且发展不平衡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 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 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 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劳动力过剩
答案:(1)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 展速度较慢。
(2)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 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1)在甲、乙两大洲中任选一个,指出该大洲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处在快速发展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首位, 请你为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献计献策。
解析:第(1)题,城市化发展特点应从起步时间早晚、水平、速度和城市问题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 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 发展速度较慢。第(2)题,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措施应从城市化问题角度入手。城市化过 程会带来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不 太安定等,因此应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 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 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1)内涵
考点归纳
(2)标志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起步 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 速度
快慢 原因
城市 化
水平
高低 原因
存在 问题
问题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Biblioteka Baidu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 速发展
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
(2)标图略。(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特点
真题剖析
(2019·江苏卷,9~10)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 (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设施齐全,交通
等)。
便捷
3.城市化的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 4.世界城市化进程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等的变化。 价值观念
(1)时间差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形曲线。
S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明显
①发达国家:起步早, 水平高 ,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城 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整合
基础 自主掌握
一、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数目 比重上升。
增;多城市用地
规模扩;城大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
,对土地的压力大,收入低,社
会 (2)服拉务力短—缺—等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增,收长入过高快,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2016年青壮年 占比高于2000年,劳动力增多,故D项正确。此图为人口数量的占比图,未体现人口总数 的变化,故A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以上人口低于5%,尚未进入老龄 化社会,故B项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2016年比2000年平均年龄增大,故C项错误。 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若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自 然增长为主,则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的折线图应呈向右平移的态势,而图中仅表现处 青壮年的占比显著增加,因此主要受机械增长影响。故A项错误,C项正确。医疗水平的 提升主要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 误。生育观念影响新生儿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幼龄人口占比变化不大,故该城市人口 年龄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1)D (2)C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
,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 绿色交,建通立一种良性循环。
协调
深化 思维拓展
[拓展]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思路 (1)人工热源的影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2)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 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 然下垫面。 [思考]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措施:①增加绿地面积。 ②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外。 ③将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④在城郊之间建立绿化带,防止郊区污染物流入城市。
人文地 理环境
资源 短缺
环境 污染
影响
解决措施
耕地面 积减少 水资源
短缺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 圾污染 噪声污染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 隔离带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水平低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两大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有利于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不利影响
①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②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社会问题。
2.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 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均为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 题,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城市创新能力的带动。读图可知,③、④城市的创新带动能力 最强,其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
【教师备用】(2019·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 问题
交通拥 挤、居住
条件差
就业困 难、社会
秩序 混乱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 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 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 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指导
(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 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 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郊区城市化不是城市郊区化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 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 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