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合集下载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域文化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上教学重难点,以下是我的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观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分析案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在讨论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的认识。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景观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地域文化景观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规划师、建筑师等角色,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3.交流分享:组织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3.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强调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地域文化现象,学会运用地理学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
3.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具体体现,提高实践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景观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该地域文化的形成背景、在城乡景观中的具体体现、对该地区城乡发展的影响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分析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具体体现;
2.掌握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运用地理学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尊重地域文化,认识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积极作用,树立文化自信;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第二章第三节,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学习本节内容具有理论联系生活的作用。

教材重点关注了物质文化方面最易于观察和感受的城乡景观,通过大量景观图片的展示,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城乡景观的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形成是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此同时,感受地域文化的美,学会欣赏城乡景观的美,对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弘扬历史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对城镇和乡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城乡空间结构有初步的认识,已具备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政治课及媒体报刊等多渠道学习,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对地域文化现象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地域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有难度,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生产、生活实例,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

2.结合乡村和城镇景观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

3.结合乡村和城镇景观特点认识景观能够体现人地和谐理念及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1.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2.结合实例,对地域文化进行感知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做好文化的保护、传承,形成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板书设计】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自然环境形成地域影响城乡传承文化体现景观发展人类活动。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特点;(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城乡景观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增强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域文化概述1. 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3. 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城乡景观的构成与特点1. 城乡景观的构成要素2. 城乡景观的特点与分类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影响第三章: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1.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2. 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特征3. 城市更新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2. 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征3. 乡村振兴战略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第五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1.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保护的重要性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保护的方法与策略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传承的未来展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难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 案例资料:国内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案例图片、视频等;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场所。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测试:采用笔试或实践报告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引导学生关注城乡规划与地域文化保护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题目:“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是如何体现在我国南方水乡和北方古城的?”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主要探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城乡景观的特色。以我国南方水乡和北方古城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地的城乡景观差异,从而认识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变化,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提高对城乡规划的认识和参与意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对城乡规划的认知。
2.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本案例中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因素。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南方水乡和北方古城的城乡景观差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出实际生活中的城乡规划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4.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标与素养1.通过观赏图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2的要求。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探寻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蕴含的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读“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你能说出图中特色民居分别分布在哪里,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吗?过程与方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通过旅游宣传片、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板书】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看图、思考、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板书】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分析作业: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分析以下两个地区的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差异:
a.比较南方的江南水乡与北方的胡同四合院,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生活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
b.对比东部沿海地区的福建土楼与西部内陆地区的西藏布达拉宫,从地理环境、建筑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3.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地区一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制定考察计划,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景观简介、地域文化特点、景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保护与传承建议等。
4.创新作业: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城乡景观规划方案。方案可以包括:公园、广场、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要求方案具有可行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建筑史》、《城市的记忆与变迁》等。通过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认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举例说明南北方、东西部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享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认识。
1.激发学生兴趣:以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思考。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主动探究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适时给予指导:针对学生在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湘教版)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湘教版)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分析本地区城乡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最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城乡景观规划提出建议,以提高家乡的景观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演变、民俗风情等。
2.培养学生分析城乡景观特点及其成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家乡的城乡景观规划提出建议。作业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历史演变等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通过这道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家乡实际,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增强了他们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分析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调查和规划,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课题: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上接城乡结构和城镇化内容,为其迁移拓展,下启产业区位因素内容,为其先声。

本节内容既直观又抽象,直观之处在于景观的辨认与概括,抽象之处在于景观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配合具体景观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和自主探究,以便形成系统性认知,为产业因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城乡结构和城镇化的内容,对于区域的发展以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本节课内容较为庞杂,其内在因果联系较为隐蔽,学生难以完全自己理解,因此需要进行讲解与合作探究配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能够辨别典型的景观并概况说出其特点;(区域认知)(二)能够说明景观与自然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三)能对具体的景观进行分析,理解其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难点: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智利的港口城市。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的导入内容:五彩斑斓的智利港口城市。

并提问学生。

阅读图文内容,认真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

以阅读任务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使其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其需求,并引出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景观的类型。

配合板书和教材图片进行系统性讲解,并随机提问学生。

聆听教师讲解,并做下笔记,回答教师问题,记下教师的补充。

通过配合图文讲解使其形成直观又系统的认知,为其下一步的探究打下知识基础;通过提问检测教学情况,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课堂探究探究一:尝试寻找影响景观特点的因素。

发布问题:影响景观特点形成的因素。

要求其进行小组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小组探究,总结探究成果,派代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培养其讨论,4人一组,就近组队,讨论五分钟。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2023-202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2023-202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 加强课堂提问环节,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撰写分析报告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5.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根据这些改进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升综合能力。
-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值得表扬,但对于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仍有待加强,未来教学中将继续关注这一方面的讲解和引导。
- 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建议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
- 随堂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同学在分析问题时缺乏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 强调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巩固练习(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城乡景观案例,分析其地域文化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解读地域文化特色,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提问(5分钟)
-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学生:“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有哪些影响?如何体现在建筑、规划等方面?”
- 地域文化在城市规划中体现为对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延续,如北京旧城的胡同、四合院保护区规划,旨在维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3. 论述题型:论述地域文化保护在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
答案示例:
- 地域文化保护有助于维护城乡的个性和特色,防止“千城一面”的现象,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4. 设计题型:设计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案例分享:每组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分享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
3.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与互动。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地理学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1.选择题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地域文化、地理学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分析报告:结合课堂所学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选择一个身边的城乡景观进行分析,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运用地理学原理,阐述地域文化对所选景观的影响。
3.地图绘制:绘制一幅地域文化景观分布图,标注代表性景观及地理学原理。要求布局合理,标注清晰。
接着,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地域文化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地域文化的形成:介绍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如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是如何影响城乡景观的。
5.提高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城乡景观,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地域文化资料,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作业批改及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互动。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城乡景观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城乡景观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城乡景观实地考察,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介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介绍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文化差异。

3.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分析城乡景观中地域文化的体现,引导学生学会从景观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4.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规划的影响:探讨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规划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在城乡景观规划中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地域文化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内容:6. 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介绍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在城乡景观规划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以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7. 现代城乡景观中的文化融合:探讨现代城乡景观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分析如何在新城建设中保持地域文化特色。

8.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国际视野:介绍国际上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和发展。

9.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城乡景观进行地域文化分析,提出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建议。

七、教学安排:1. 每章内容安排2个学时的课堂讲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城乡景观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乡景观变化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3. 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4. 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5. 实践探究:家乡的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特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城乡景观特点。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城乡景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4. 实践探究法,培养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实践探究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城乡景观变化。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变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

4. 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了解及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

2. 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城乡景观变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6课时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第7-12课时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第13-18课时介绍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第19-24课时探讨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第25-30课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乡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 讲解地域文化概念与特点:介绍地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化与城乡景观-教案地域⽂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标】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化的差异及成因。

(综合思维)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化的影响树⽴正确的⼈地协调观。

(⼈地协调观)【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化的影响树⽴正确的⼈地协调观。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然环境与⼈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教学过程】⼀、导⼊新课教师课件展⽰⽡尔帕莱索的视频或图⽚及⽂字介绍:⽡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

该城市的房屋依⼭⽽建,每⼀户⼈家都把⾃⼰的住房涂上颜⾊,⾚橙黄绿,异彩纷呈。

然后提问:⽡尔帕莱索这种五颜六⾊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化有何关联?引导学⽣联想思考:我们⾃⼰的家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域⽂化?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起来认识地域⽂化与城乡景观。

⼆、新课探究(⼀)地域⽂化教师引导学⽣⾃学完成以下填空:1.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边熟悉的⽂化有许多不同。

这说明⽂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不同风,百⾥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域⽂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的,如建筑、服饰、饮⾷等,也可以是⾮物质⽅⾯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艺术等。

3.感受地域⽂化,我们可以从景观⼊⼿。

景观有⾃然景观和⼈⽂景观之分。

⾏云飞瀑、⾼⼭流⽔是⾃然景观,较少受到⼈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类的影响。

⼈⽂景观也称⽂化景观,是⼈类的⽂化留在地球表⾯上的印记,是⼈类为了满⾜某种需要,利⽤⾃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农⽥、村落、矿⼭、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类所创造的⽂化景观。

4.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能够识别不同地区城乡景观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城乡景观中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城乡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如江南水乡、陕北窑洞、北京四合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的差异,从而引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地域文化的概念结合实例,讲解地域文化的定义,即特定区域内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2)地域文化的特点从多样性、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方面,阐述地域文化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以具体的城乡景观为例,如福建土楼、云南傣族竹楼等,分析地域文化如何影响城乡景观的布局、建筑风格、材料选择等方面;同时,探讨城乡景观如何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地区,如东北地区、岭南地区等,分析该地区城乡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学校周边或所在城市的城乡景观,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元素,并撰写考察报告。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地域文化。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实例进行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共同探讨城乡景观问题,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丰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文章,如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强调作业要求,如字数、格式等。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提高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确保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实例的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域文化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城乡景观问题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课堂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利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我国南方水乡和北方平原的地域文化特点,阐述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城乡景观中。
3.通过具体案例,如四川的辣妹子文化、山东的儒家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具体表现。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城乡景观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失、乡村文化的衰落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域文化实例,如四川的辣妹子文化、山东的儒家文化等。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地域文化如何影响城乡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培养学生的文化尊重与环境保护意识。

2.综合思维: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从文化、历史、地理等多角度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4.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印记,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三、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不同地域城乡景观的图片、视频资料)•地域文化案例资料(如建筑风格、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学生所在地区或熟悉地区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调研资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域文化如何塑造独特的城乡景观。

•图片与视频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所在地区或熟悉地区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特征,促进交流与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背后的文化差异。

提问:“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城乡景观看起来如此不同?它们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新课教学•概念讲解:明确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定义,强调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案例(如江南水乡、黄土高原窑洞、福建土楼等),详细介绍其地域文化背景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分析这些案例中城乡景观的构成要素(如建筑风格、布局特点、色彩搭配等)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设计模板案例名称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提供者-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2)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能够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和城镇景观中的体现,并探讨地域文化与人地关系。

(3)培养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能够就本地区文化景观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瓦尔帕莱索、上海外滩、江苏周庄、深圳拓荒牛、红河哈尼梯田、江西婺源月亮湾、福建土楼、宏村、浙江乌镇、意大利佛罗伦萨、北京四合院、故宫等地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教材中相关页码的打印材料,如P42-P43关于地域文化的介绍,P45关于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关联,P46-P47关于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描述等。

(3)制作自制教具,如用于展示瓦尔帕莱索城市色彩与地域文化关联的模型或者图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智利瓦尔帕莱索的彩色建筑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多彩建筑背后的文化含义。

教师提问:这样的五彩斑斓是否仅仅是为了美观?它们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又有怎样的关联?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新知探索(一)、地域文化概论阅读与思考:学生阅读教材P42-P4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

多媒体辅助:展示地域文化在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多样实例,如中国传统建筑、节日习俗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城镇景观案例分析上海外滩:分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如何体现了近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

江苏周庄:探讨水乡景观如何融入江南温婉细腻的文化特性。

深圳拓荒牛:讲解雕塑象征的开拓创新精神,反映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红河哈尼梯田案例讨论:(1)引导学生找出梯田文化中生产活动、用水用地制度、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的体现。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城乡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乡发展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域文化概述1. 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第二章: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1. 传统建筑与文化2. 民俗风情与文化3. 历史遗产与文化第三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影响1.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2. 城乡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作用第四章:地域文化保护与城乡景观规划1. 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2. 城乡景观规划的目标与方法第五章: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1. 地区概况与特色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分析3. 保护与发展对策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等。

3. 案例分析报告: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结构、观点明确性、论证充分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案例资料、新闻报道等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认识。

六、第六章:地域文化的地域差异与城乡景观特色1. 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2. 不同地域文化的城乡景观特色分析3. 地域差异对城乡规划的影响七、第七章: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2. 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发展的策略八、第八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保护的方法与实践1. 保护原则与方法2. 城乡景观保护的实践案例3. 保护工作的挑战与对策九、第九章:信息技术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研究中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2. 遥感技术在城乡景观监测中的应用3. 数字化技术在地域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十、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总结2. 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拓展学习建议六、教学方法与评价六、七、八、九、十章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可参照第一至五章的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并根据具体章节内容进行调整。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重难点解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熟悉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同时提高地图解读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解析:这是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案例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
3.导入新课:在学生初步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后,教师正式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2.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结合课本内容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城乡景观中的具体体现。
重难点解析:地域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感知和理解。此外,将地域文化理论与实际的城乡景观相结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城乡景观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地图解读地域文化特征。
7.课后拓展,提高能力:布置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观图片,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云南的丽江古城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2.提问引导: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景观分别代表了哪些地域文化吗?地域文化又是如何影响城乡景观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学生对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地域文化的认识相对模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来深化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瓦尔帕莱索的视频或图片及文字介绍: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

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然后提问:瓦尔帕莱索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我们自己的家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域文化?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新课探究
(一)地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
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

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

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4.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教师举例展示地域文化的典例:
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3-44的“活动”材料,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教师讲解乡村景观典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点:①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②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

客家文化是植根于古代中原地区传统汉族文化,在长期移民生活中适应了南方山区地理环境,并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

福建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共同的产物。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地域文化同样体现在城镇景观中。

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例如,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就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P47“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图片及补充文字材料【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

四合的“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

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各题:(1)北京的四合院如何体现“合”的内涵?
(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北京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3)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学生:阅读图文资料,交流讨|料论,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课件补充拓展:
(4)北京四合院、伦敦别墅反映了哪些文化差异?
学生: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资料,思考问题,分析原因。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图片,感受世界范围内各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人类文化内涵,加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四、课后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哪些代表性的城镇或乡村景观?这些文化景观是否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请参考下面的步骤,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为题展开调查。

1.选择一处能反映家乡地域文化特点的景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填写表2.1。

2.查找资料,分析该景观如何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

要点提示:
·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哪些?
·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什么?
·景观形成后如何影响当地人的生活?
3.该景观是否受到了保护,受到保护的程度是否足够?
要点提示:
·目前该景观是否存在破损情况?
·该景观是否经历过翻修?由谁负责保护?
·是否进行了旅游开发,开发的程度是否恰当?
4.每组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一张墙报,在班级或校园里展示。

要点提示:
·墙报不仅要突出主题,图文并茂,还要进行艺术性的设计。

·墙报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手绘画、地图、照片等,还应配有图片的解说词。

·墙报在内容上应当完整地呈现调查结果。

五、作业布置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哪些特点。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中国的方言多得数不清,尤其是南方比较繁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