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关键能力] 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城镇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 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 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美国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
建筑 格局
城市 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明代、清代小镇主要沿着河流拓展,现代主 要向着高速公路方向拓展,体现了交通方式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 5 题,“现 代拓展区”主要向着高速公路方向拓展,避开了明代核心区和清代拓展区,有 利于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答案:4.D 5.C
3.地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 民间文化艺术 等方 面。如广东、福建等地的骑楼,见证了湿热多雨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的地域文化。
二、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1.地理位置:位于闽西山区。 2.形成:形成于 宋元 时期,经明清和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延续至今。 3.特点 (1)多建在山区范围狭小的平地或较平缓的 斜坡 上,以当地的土、石、木、 竹等作建筑材料,沿袭了中原地区汉族建筑技艺。 (2)属于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具有坚固性、安全性 、封闭性的特点。 (3)体现了 迁徙文化 的特征。
4.徽派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是
A.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C.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D.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5.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祈福
B.防火
C.防风
D.防水
() ()
解析:第 4 题,徽派建筑群所在地为安徽、江西等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众多,无结冰期。第 5 题,徽派建 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一旦着火会危及四邻,马头墙建在房 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利于防火;马头墙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有祈福之意;马头墙墙体具有防风作用;该地降水丰富,马头墙 并不能防水。 答案:4.C 5.D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
独特性 地城文化是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
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 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 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答案
1.布局特点: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 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 村落,构成外八卦,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 相依,巷道纵横,有如迷宫。当地地形以丘陵为 主,地形复杂,诸葛村在选址、建村过程中对于 风水学说的重视,反映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通 过风水学说培养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并增进 宗族的团结的特点。
活动二
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 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 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为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建筑千篇一律,一座座水泥森林崛起。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 ,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 结合,注重展现风土人情,力求精致、温馨、亲情、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 、继承和创新,传承优秀的文化思想,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云南哈尼梯田
• 一方面,河流一森林一梯田一村 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协调的美丽 乡村;
• 另一方面,哈尼梯田地区流传下 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也体现了人 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02 地域文化在城乡
景观中的体现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福建土楼
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还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聚族而居)、 精神追求(御外凝内的精神)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 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适 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城乡景观所指的是哪些方面?
城乡景观是在城市和乡村里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景观,既包 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人们可以从城乡 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上海外滩
周庄 深圳拓荒牛
地域文化——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北方园林多为皇家园林,红墙、红柱、 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白墙黑柱
巩固练习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 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C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B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城镇与乡村相比,无论在其规模上,还是服务设施、功能等各 方面,都比乡村大得多,齐全得多。但归根结底,城镇景观与 乡村景观一样,也同样受到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粉墙黛瓦 的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镇,与乡村类似,也是临河设镇,方便 取水和航运,建筑材料也多用砖石和木材,建筑颜色多白色和青色,整体色 彩基调与周围自然山水和谐相生,融为一体,体现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 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标与素养1.通过观赏图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2的要求。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探寻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蕴含的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读“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你能说出图中特色民居分别分布在哪里,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吗?过程与方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通过旅游宣传片、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板书】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看图、思考、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板书】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 2.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3.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素养阐释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 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2.结合城乡景观实例,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和区域认知能力 3.通过案例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 协调观
欧洲 意大利 城市 的威尼 建筑 斯
“水 城”
住宅凌架在水面 之上,商业建筑 多直面运河,建 筑材料以耐水的 石材为主
体现
例证 特色 原因
风景图片
城乡传统建 筑、历史街区 及民间文化 艺术
广东、 福建、 海南
骑 楼
湿热多雨的 自然环境下, 我国南方的 地域文化
北京的地域文化特点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面和西面背靠群山,地势险 峻,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曾经是元、明、清历代封建王朝 的都城,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很多,是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故宫建筑群、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建 筑,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座集历史、现代风格于 一身的现代化城市。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1.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大多为客家人所建。 2.特点。 (1)土楼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 性等特点。 (2)土楼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只 得在山区建造房舍;从建筑景观看,土楼保留了汉族大院屋型 民居建筑景观特色,建筑造型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
结合材料探究: (1)地坑院建造地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提示:地势相对平坦,年降水量少,土壤直立性强,地下水位低。 (2)分析近年来地坑院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 提示:地坑院光线昏暗,夏季潮湿,居住条件差;外出务工、定 居人口增多,地坑院被废弃,年久失修塌陷;砖瓦结构房屋不断 替代地坑院;人口增长,为缓解耕地短缺,填埋地坑院,退宅还 耕等。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章 城镇与环境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想一想: 1.骑楼体现出了东南亚地区哪些地理环境特点?
2.大家还知道哪些类似例子?
3.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 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为什么?
一、地域文化的含义 1.文化含义: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 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 (1)含义: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 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 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 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 神文化内容。在地球上广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 型。
黑龙江商品粮生产基地
云南哈尼族梯田
2.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 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
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中华文化影响
发展历史悠久并重视文化传统
发展历史短,崇尚自由的精神传统
知识归纳
地理 环境 不同
物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筑、
文
服饰、交通工 具、艺术作品
地 域
化
等
文
不
化
同
第二章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福建客家土楼
受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选择在闽 西山区小平地建屋定居。土楼就地取材, 以当地的土、石、木、竹等作建筑材料, 方便且造价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 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体现了追求 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域外凝内的 客家文化特色。
福建客家土楼
四合院
美国首都华盛顿城市格局
思考二:说出北京和华盛 顿市中心主体建筑景观的 分布差异,并从文化的角 度简述其成因?
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 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园林
法国园林
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 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思考三:说出中西方园林 景观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 有何差异,并从地域文化 的角度简述其成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根据教材案例,分析我国特色民居建筑所体现的地域 文化,学会探究城乡地域文化景观。
目录
CONTENTE
01 地域文化 0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03 案例:特色民居建筑
•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建 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 语言、艺术等)的产物。
• 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的形成
不同的地域
自然环境 (位置、气候、地形等)
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水资源…… )
生活方式与习惯、优势产业
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
东北农田自然风光
案例:云贵高原文化区
云南哈尼梯田
• 云贵高原文化区的云南省红河 州,哈尼族居民种植水稻的梯 田层层叠叠,村寨则多修筑在 山上。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2张ppt)

防震、隔热保暖;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了解敌情。
土楼选址原因:客家人为躲避战乱,选择在闽西山区定居,受
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只能选择在山区小平地建屋。
土楼选材原因:山区取土、石,伐林、竹,就地取材,方便且
造价低。
土楼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
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
一、地域文化
4.景观:
(1)概念: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 。
城乡景观
(2)分类:自然景观(自然山水)和人文景
观,城乡景观属于人文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
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然环境
及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
城乡环境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
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我们生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 建筑。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
乡村景观体现:社会组织形态、精
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 体精神。
神追求。
土楼景观特点、原因:圆形、方形的夯土群居建筑。高三、四
层,一、二层无窗,仅有一个大门等→防御盗匪、猛兽袭击;
1.城镇景观与色彩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城市的色彩、色调、城市建筑 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 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易 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 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 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 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 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 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人教版 必修2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乡村与城镇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结合实例,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实例,理解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能说明城乡景观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3.结合我国特色民居等案例,理解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人地协调观)1.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有哪些特点?2.地域文化特征在乡村景观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地域文化特征在城市景观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福建土楼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的哪些特征?一、地域文化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2.主要特点(1)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多样性:根据属性,地域文化可划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
(3)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4)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
[名师点拨] (1)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对应的类型连线。
提示: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城乡景观空间尺度空间尺度举例大尺度聚落中尺度城市中轴线小尺度乡村的一座古建筑2.地域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体现地域文化典例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东北黑土地文化区的水稻田、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种植水稻的梯田城市建筑格局和景观杭州市和济南市的“山水风光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的“水城”景观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广东、福建、海南的骑楼[名师点拨] (1)体现乡村地域特征的农耕文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以及乡村聚落景观。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4张ppt)

雷歌雷剧 雷州石狗
湛江红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
文化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 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 府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 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 占有重要的一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 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 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 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 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如雷 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 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雷州人 龙舞等“雷字号”风物,凸显雷州文化特 有风采。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 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 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 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 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 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开发建设了规 模宏大的梯田。
村落景观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房屋建筑景观 陕北窑洞
土地利用景观 云南元阳梯田
乡村景观与人地关系
➢ 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 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
➢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 可能会发展变化。
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是否属于地域文化
01
珠峰
悬空寺
南方民居
瀑布
我国江南茶园景观
景观 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的地域综合体,是特定地区所 能看到的全部地表景象。
地域文化景观 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 今的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具有重 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与乡村相比,城市景观结构复杂, 建筑密集,受第二、三产业影响更大。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
湘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材二次开发·阅读思考】 徽州文化(教材:阅读) (1)徽商作为当时中国一代商帮,注重贾儒结合、贾(人士)官结合,徽商致富还 乡,争相在家乡兴建土木,如建住宅、兴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和寺 庙及修桥铺路等。修建这些建筑主要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提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和乡缘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的地域文化。
(2)徽州传统特色菜的选料具有以山货和腌腊制品为主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 分析其原因。 提示:徽州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 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
【典例示范】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 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各种_自__然__和_人__文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_文__化__形__态__、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 等。 (3)形成:长期来看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_稳__定__性__。 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能反映不同地域的_文__化__内__涵__、 价值观、审美观。 3.二者关系:_地__域__文__化__影响城乡建设,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地域文化。
探究问题: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建筑方式又 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示:自然环境。 建筑技术水平。 (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结合情境分析说明该种建筑是在什么 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什么突出的功能?体现了客家人的什么特点? 提示:客家人不断外迁,需要在新的居住地生存,因此家族内部形成了极强的凝 聚力。 安全、防卫。 内部的平等和团结。
【新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城乡景 各大洲之间
观的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不同纬度之间
不同海拔之间
3.二者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 提升了地域文化。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景观。( × )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 )
3.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 × )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 潮湿多雨的气候 多长廊
探究活动二 城乡景观
2.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等 优点,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屋顶, 也有垒垛状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覆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左右倾 斜50°(图1),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会罩上渔网,并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 垂脚。但现在越来越多原先住在海边的年轻人已经涌进了城市,即使在村子 里居住,他们也宁愿选择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红砖红瓦的房屋(图2)已经悄然替 代海草房了。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D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读图可知,该剪纸反映的景观为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D项正确。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B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适合水运,船只成为人们日常 的出行工具。
狼虎豹、盗贼较多,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出“抵御性”的城
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高一地理(2)

② 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 高度差别小,高层建 筑一般在城市外围,
③ 体现历史文化和现代 文化的融合;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欧美城市建设
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
的商贸海运业兴起,市区 建在118 个小岛上,桥梁 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 车,有“水上城市”之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非常广泛,集中体现在民居特 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建筑材料
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发 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 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强调天地人和,依 山傍水,城市与大自然融合发展。
【唐长安城】
• 城市格局:城市的北部为皇城,城 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 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 东西两市为商业区。
• 建设思想: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明清北京城】
• 城市格局: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四周, 代表“天南地北,日东月西”,一条 南北向的主轴线贯穿全城。
• 建设思想: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 • 挖池筑丘:①解决了漕粮运输和给排
水的问题;②营造了广阔的水面和生 动的天际轮廓线。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南宋平江府】
• 城市格局:将城市布局与河网水系相结合, 引水入城,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有 河有路有桥,舟楫车马兼备。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2地域⽂化与城乡景观
2.2地域⽂化与城乡景观
⾼中地理
2019中图版
必修2
第⼆章第⼆节
地域⽂化与城乡景观
2.2上 2.2下
【学习⽬标】
1.通过参与课堂“虚拟微旅⾏”活动,感受⽂化景观差异,理解地域⽂化的含义。
2.通过对城乡景观中的某类景观资料的解读,总结景观特点,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3.通过对传统民居、服饰、农⽥景观的对⽐分析,提炼形成景观特点的影响因素,探寻地域⽂化差异,深刻理解不同地区的⾃然和⼈⽂因素对城乡景观和地域⽂化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
【重点】
通过对城乡景观中的某类景观资料的解读,总结景观特点,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难点】
通过对传统民居、服饰、农⽥景观的对⽐分析,提炼形成景观特点的影响因素,探寻地域⽂化差异,深刻理解不同地区的⾃然和⼈⽂因素对城乡景观和地域⽂化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畜产品加工厂
24
素养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城市广场并鲜明地打上了古希腊文化精神 的烙印……这个开放的空间既显著地体现了古希腊民主的城市文化精神,又为古 希腊民主精神的进一步拓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在中国传统社会,城市广场形态 所反映的,则是与西方城市明显有别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在构成 形态上呈现出一种“边界原型”。福科指出,城墙是中国的一种象征,“我们想 到中国,便是横亘在永恒天空下面一种沟渠堤坝的文明,我们看见它展开在整整 一片大陆的表面,宽广而凝固,四周都是城墙”。这种对平面化展开的空间的封
(4)归纳地域文化对城市有什么影响?
27
提示 (1)地域文化。 (2)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 (3)皇权;教堂(宗教)。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主要影响建筑布局(如我国多讲究对称布局)、建筑结构(如我国的“墙”文化)、建 筑风格(如我国的四合院)。
筑
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封闭性
结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
构 西方 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6
另外,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 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 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8
中国丽江古城
建筑布局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的随地势、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 城风貌,又有水乡韵味,处处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9
天坛公园的“方圆观” 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形围墙设东、 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 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5
知识清单三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1.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对其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其表现在
影响
具体表现
欧洲受神学思想的影响,在建造城市时,往往以教堂、_城__堡__为中心,城墙包围着城市 地域 文化 美国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因素,市中心多是_摩__天__大__楼___;从市中 与城 心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郊区建筑物高度很低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区域认知) 结合实例,说明 2.了解地域文化在乡村与城市景观的体现。(地理实践力) 地域文化在城乡 3.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景观上的体现 4.认识到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树立和谐的人地观。(人地
28
课堂小结
29
核心要点 1.地域文化的概念。 2.地域文化的具体特点。 3.地域文化在乡村地域景观中的体现。 4.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30
3
知识清单二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分类
具体体现
村落 依据当地条件的不同,村民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或渔业等不同的生产活动,
景观 乡村可分别形成农村、_牧__村__、_渔__村__等村落类型
房屋建 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房屋景观,造型独特,各具风格;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 筑景观 _自__然__环__境___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影响
17
(2)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 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在地球上广 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型。
菲律宾吕宋岛的水稻梯田景观
18
荷兰扎达姆风车村的田园牧歌景观
中国皖南的古村落景观
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 以_石__材___为主
7
2.变化: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_长__期__的,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轻易改变。 [易误辨析]
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 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建筑风格是不变的。 提示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建筑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 化,或者地域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相应的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10
任务清单 分析地域文化的差异 情境探究
[情境]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 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探究]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1)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 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2)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方体质高胖;南方体质矮瘦
性格
南细北爽:南方细腻温柔;北方粗犷豪爽
语言
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武术
南拳北腿:南方的拳术和北方的腿功
交通
南船北马
建筑 南敞北封:南方建筑多敞口,北方建筑多封闭;北方保暖效果好,南方通风效果好
屋顶坡 南陡北缓:南方坡大,既可防雨水渗漏,又可隔太阳暴晒;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 度 材料,兼作晾晒作物场地
26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的建筑形式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这主要 是因为中西方的什么方面存在差异?
(2)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而美国街头,除特殊的建筑,不允许有围墙。 这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
(3)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多突出了什么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多表现出 什么占中心地位?
23
5.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农 人口众多,密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
耕区 度较大
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 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 牧区
人口分散,密 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
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 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
19
3.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传统民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非常明显。如屋顶坡 度大小指示降水量多少,西北的平顶屋指示气候干旱,傣族竹楼指示气候湿热。 (1)华北的四合院:四合的“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 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可保暖、防寒、避风沙。 (2)东北的暖屋:保温、防寒、采暖(墙厚—保温防寒、向南开的大窗户—充分接 受太阳光)。
21
(7)竹楼:云南西双版纳气候湿热,民居以竹子建造,分为上下两层,利于隔潮、 防虫蛇。 (8)纳西民居: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建筑,是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的 见证。
22
4.我国南北方的地域文化差异
南米北面: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南甜北咸,南方饮食讲究精细,而 饮食
北方体现粗犷
体质
11
素养凝练 1.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
不同的自然背景及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乡环境造就了特色各 异的景观,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具有独 特的风貌和个性。
12
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
13
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 ①宏观表现: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 俗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5
闭性的强调和西方城市空间的“地标原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清朝紫禁城太和 殿前的场院虽然十分宽阔,却是普通人绝难进入的,所以不具备广场的开放性和 公共性。因此,中国古代城市的广场空间形态是与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文化相对 应的,体现了封建皇权对社会空间的严密监控。在阿拉伯国家城市中,由于人们 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城镇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14
②具体表现(以城市建筑为例)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建筑 格局美来自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
城市 物错落其间
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 城市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
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 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已经形成
15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20
(3)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隔热性能好,房屋内温差变化小,冬暖夏凉。 (4) 山 西 老 式 四 合 院 : 其 房 屋 的 屋 脊 向 内 单 面 倾 斜 , 用 当 地 话 说 “ 肥 水 不 流 外 人 田”:山西降水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充分利 用。 (5)吐鲁番的土拱:夏季减少太阳辐射过多的进入,冬季抵挡寒风侵袭,拱形的房 顶还可以减少风沙堆积。吐鲁番的土拱具有厚墙、窗少和拱形屋顶的特色。 (6)蒙古包:能防风御寒,而且因当地人以游牧为主,易于拆建。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建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
筑 北京 市中轴线排列
风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格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 与法制精神
建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
协调观)
2
知识清单一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1.概念:人类在特定的_地__域__范__围____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