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简介30字
![黛玉葬花简介3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0d804c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f.png)
黛玉葬花简介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描写了林黛玉对落花的怜惜和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
黛玉葬花的情节分为两处: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担着花锄和花囊,拿着花帚,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遇见贾宝玉正在看《会真记》。
宝玉告诉她,他把落下的桃花撂在水里,让它们随水飘走。
黛玉说这样不好,因为水流出去后会变得脏臭,还是把落花扫起来埋在土里比较干净。
于是,她带着宝玉到了一个花冢的地方,开始埋葬桃花。
这是一次流水知音,惜花惜人的情景。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结尾和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开头,林黛玉因为误会贾宝玉对她不忠而生气,独自一人到了那个花冢的地方,拿着花鋤和花囊,将各色落花收拾起来埋在土里。
她哭着吟出了《葬花吟》,以花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春光、爱情和生命的感慨。
贾宝玉跟着她来到这里,听到了她的诗歌,也跟着哭了起来。
他们两人相对无言,只有泪水相通。
这是一次感花伤己,葬花词吟的情景。
为什么要写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刻画,也是对他自己的心境和理想的抒发。
从人物形象方面看,黛玉葬花展现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才华、美貌兼备的女子,但她也有着孤独、敏感、多愁善感、自卑、自尊、自恋等复杂的心理。
她对美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她对爱情有着坚贞不渝的忠诚和执着,她对生命有着悲观消极的态度和预感。
黛玉葬花是她对自己的一种寄托和安慰,也是她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和毁灭。
她以花为友,以花为敌,以花为鉴,以花为墓。
她的心灵与花儿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花儿同步相随。
黛玉葬花是她的生命之歌,也是她的丧钟之音。
从作者心境方面看,黛玉葬花反映了曹雪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乾隆时期,这是一个外表繁荣昌盛,内里腐败黑暗的时代。
曹雪芹出生于江南富贵之家,却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个人的挫折。
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葬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d3777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8.png)
黛玉葬花的故事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黛玉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情感,选择在花园中为已凋零的花儿举行一场“葬花”的仪式。
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黛玉细腻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她对生命和美好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备受宠爱的美丽女子。
然而,她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悲剧。
在贾府中,黛玉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挫折,她的爱情不顺利,家庭关系复杂,最终以病逝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在她一生中,葬花成为了她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
葬花,是黛玉用来寄托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她眼中,花儿是生命的象征,是美好的代表。
然而,花朵终究会凋零,生命也终将会逝去。
黛玉深知这一点,因此她选择在花儿凋零之时,为它们举行一场“葬花”的仪式。
这样做,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美好的追忆和怀念。
黛玉葬花的场景,给人一种悲凉和落寞的感觉。
她站在花园中,手持花枝,轻轻地为凋零的花儿抚摸,眼中充满了哀伤和无奈。
她的眼泪似乎在为这些凋零的生命流泻,她的心灵似乎在为这些美好的记忆哀悼。
在这一刻,黛玉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的情感和心境也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黛玉葬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对花儿的怀念和告别,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黛玉对生命和美好的热爱,也可以看到她对逝去的情感和记忆的珍惜。
这样一种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感动。
总的来说,黛玉葬花的故事,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子对生命和美好的追求,也看到了她对逝去的情感和记忆的珍惜。
这样一种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对黛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愿黛玉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得到心灵的安宁和永恒的美好。
林黛玉葬花诗词
![林黛玉葬花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4e645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8.png)
林黛玉葬花诗词引言[林黛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情和美丽而广受赞誉。
在小说中,黛玉常常表现出对生命和爱的痛苦和感触。
而她葬花的诗词更是经典之作,充满了对生命与爱的思考与表达。
林黛玉的葬花情结天然与生命的对话林黛玉身世显赫,她由贾母手中被寄养而来,与宝玉、黛玉一同成长。
她与自然环境有着极其亲密的联系,对花草树木有着独特的感应力。
她对花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种种情节,也表现在她的诗词中。
葬花成了她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生命与爱的挣扎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描绘成一个敏感、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生命和爱的触动常常让她感到无奈与痛苦。
她理解花的生命短暂,并试图通过葬花的象征来寄托自己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林黛玉葬花诗词的意境悲凉与离别林黛玉的葬花诗词中,常常带有一种凄凉的意境。
她将花的凋谢与人世间的离别相联系,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思念之情。
生命和爱的无奈林黛玉的葬花诗词揭示了她对生命和爱的无奈感。
花朵凋谢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爱的脆弱,正是因为这种无奈,她才会选择用葬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和爱的痛苦。
林黛玉葬花诗词的意义深刻的生命观林黛玉通过葬花的诗词,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与思考。
她的作品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使读者深刻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并激励人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爱的细致描绘林黛玉的葬花诗词中蕴含着对爱的细致描绘。
她通过对花卉的描述,将花的生命与爱的短暂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深深的思念和对爱的珍视。
结论林黛玉葬花诗词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葬花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林黛玉对生命和爱的痛苦和情感。
葬花诗词不仅反映了林黛玉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也揭示了她独特的生命观和爱的表达方式。
她的作品激发了对生命和爱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虽然林黛玉的命运悲惨,但她在葬花情结中传达出的深邃诗意与情感永载于世。
黛玉葬花歇后语
![黛玉葬花歇后语](https://img.taocdn.com/s3/m/700d01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b.png)
黛玉葬花歇后语
黛玉葬花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前一句是情景或者话题,后一句是提示或者答案,它们之间通过语音、形式、意义上的相似或者反义的关系来构成。
黛玉葬花歇后语也有很多,下面是一些例子: 1. 黛玉葬花——自叹弗如
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看到黛玉葬花的情景,感到自己都不如她。
2. 黛玉葬花——漫天大雪
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黛玉葬花的时候,花瓣像雪一样在空中飘舞,非常美丽。
3. 黛玉葬花——小题大做
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有些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小题大做,浪费时间和精力。
4. 黛玉葬花——无济于事
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即使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
5. 黛玉葬花——一场空
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黛玉葬花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黛玉葬花歇后语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乐趣。
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b32e0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5.png)
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导语】:《葬花吟》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黛玉葬花词及翻译原文
![黛玉葬花词及翻译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65916d0b1c59eef8c7b452.png)
曹雪芹原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nào]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他日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许渊冲译文As flowers fall and fly across the skies,Who pities the reds that fade and the scents that die?Softly the gossamer floats over bowers green;Gently the willow fluff wafts to broidered screen.In my chamber I’m grieved to see spring depart. Where can I pour out my sorrow-laden heart?I step out of my portal with a hoe.On fallen petals could I come and go?Willow threads and elms leaves are fresh and gay; They care not if peach and plum blossom drift away. The peach and plum will bloom next year.But my chamber who will then appear?By the third moon the swallows built their nest,But apathetically on the beam they rest.Next year though they may peck the buds again,O in my empty chamber can their nest remain?For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days each year,The cutting wind and biting frost make flowers sear. How long can they blossom fresh and fair?Once blown away, they cannot be found anywhere. Their gravedigger, I find no flowers in bloom;My aching heart is further filled with gloom.With hoe in hand, tears secretly shedLike drops of blood turn bare branches red.As twilight falls, the cuckoos sing no more;I come back with my hoe and close the door.Abed in dim-lit room when night is still,I hear cold rain and my quilt feels damp and chill.I wonder why I’m thrown in such a fret:Is it for love of spring or for regret?I love it when it comes, regret it when it goes;But spring comes and goes mute as water flows. Last night from the courtyard a dirge was heard, Sung by the soul of flower and of bird.The bird’s and flower’s soul is hard to detain;The flowers blush and silent birds remain.I long on wings to flyWith the flowers t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sky.At earth’s uttermost bound,Where can I find a fragrant burial mound?Why don’t I shroud in silken bag the petals fair And bury them in the earth forever to mingle there? Pure they come and pure shall go,Not sinking to oblivion below.Now they are dead, I come to bury them today. Who can divine the date when I shall pass away? Men laugh at my folly in burying fallen flowers. But who will bury me when come my last hours?See spring depart and flowers wither by and by. This is the time when beauty must grow old and die. Once spring is gone and beauty dead, alas!Who will care for the fallen bloom and buried lass?。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11362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1.png)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黛玉葬花的情节深深
地感动人心。
故事中,黛玉因为受到乳母王夫人的责备,误将梨核嵌入了脑门,随后发烧不退,医生束手无策,最终病逝。
黛玉去世后,贾母为了纪
念她,决定在青埂峰上建造一座庙宇,并在庙前种下一片黛玉最爱的“紫鹃林”。
在黛玉葬花的那天,众人穿着白衣趁着清晨的阳光赶往庙宇,黛
玉的遗体被安放在丧车上,由宝玉等亲友挽起花圈,为她送行。
黛玉
的亲友们一路为她播撒玫瑰花瓣,一路向前行走,直到到达青埂峰庙
宇的山脚,众人落泪哀悼黛玉早逝的命运。
众人将黛玉的遗体安葬在庙宇前的一片小坡上,青天白日下,黛
玉的灵柩上,镶嵌着一只“银杏蟹”。
此时,宝钗心中深深地明白,
黛玉早已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因此才会把自己的灵魂注入银杏蟹中,让宝钗将其送给宝玉。
黛玉葬花的场面感人至深,诉说了一个女子的短暂人生和她的无
限思念,也传递了作者对于生命和爱的无限关怀,被广泛传诵和阅读。
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葬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46902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e.png)
黛玉葬花的故事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书中描绘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其中,黛玉作为女主角之一,以其独特的性格和悲剧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黛玉葬花一节更是成为了这个经典作品中的一个高潮,深情而又富有哲理。
本文将为大家讲述黛玉葬花的故事,展示其中的悲凉与情感。
黛玉的性格与遭遇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性格温婉善良,聪明而敏感。
她天生美丽,才情出众,但她却背负着悲剧的命运。
在贾府中,黛玉的存在并不被重视,她常被冷落和忽视。
这使得黛玉渐渐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将心思寄托在了各种事物之上,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花。
黛玉与花在《红楼梦》中,花象征了黛玉的情感寄托和内心世界。
黛玉爱花如命,她把花当做自己的朋友,她与花建立了一种无声的交流。
黛玉对花的痴迷甚至超过了对人的感情。
她认为花是无辜而短暂的生命,正如她自己一样。
花的美丽和凋谢让她产生无限的思索,也让她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黛玉葬花的场景在《红楼梦》的故事中,黛玉葬花的场景是极具震撼力和悲凉的。
贾府园内建有一座名为“荣府”的大花园,这座花园中种满了各种珍贵的花卉。
黛玉每次都会去荣府中寻找心仪之花,并将其插在自己的花篮中,视为自己的朋友和知己。
然而,时间无情地流逝,花儿们终将凋零。
面对花的凋谢和自己不断的失落,黛玉决定将这些凋谢的花儿葬在荣府后面的池塘旁,为它们送行。
黛玉葬花的时刻被形容得极其悲壮和感人。
书中描写了她独自一人举着花篮,走到池塘边,轻轻将花朵一个个沉入水中,面对着池塘中的花瓣,她默默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哀愿。
“韩雪赋红经千古,桃符梦里皆堪说。
三尺红尘方寸地,一朝风雨变忧患。
”这是黛玉葬花时的自白,表达了她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身世的疑问。
她渴望逃离纷扰的世界,追求内心的净土和纯粹的自我。
黛玉葬花的意义黛玉葬花不仅仅是一个生动的场景,更具有深层的意义。
黛玉与花的交流代表了她对纷杂世事的厌倦和对命运的思考。
黛玉葬花故事概括
![黛玉葬花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fa3634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6.png)
黛玉葬花故事概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而其中的黛玉葬花一段更是感人至深,让人印象深刻。
这一段描写了贾宝玉为了安慰黛玉的心情,特意为她种下的一株葬花,而后来黛玉离世后,贾宝玉更是刻意守护着这株葬花,以表达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贾宝玉对黛玉深沉的爱意,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黛玉葬花一段发生在小说的后期,此时黛玉已经身患绝症,而贾宝玉则是深爱着她。
贾宝玉为了安慰黛玉的心情,特意在房前种下了一株葬花,以表达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这株葬花不仅是贾宝玉对黛玉的爱意的象征,更是他对黛玉的深情表达。
葬花的花语是“忧郁”,正是贾宝玉对黛玉悲伤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在黛玉生前,贾宝玉就曾表示过,希望黛玉能够早日康复,而当他得知黛玉病情加重之后,更是心如刀割。
因此,贾宝玉种下葬花,不仅是为了安慰黛玉,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然而,黛玉最终还是离世了,而贾宝玉更是深陷悲痛之中。
他不仅每日守护在黛玉的灵前,更是特意守护着那株葬花。
他用自己的眼泪浇灌着这株葬花,用自己的心血呵护着这株葬花,以表达自己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这株葬花在贾宝玉心中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它不仅是对黛玉的怀念,更是对自己心爱之人的深情表达。
葬花的枯萎与黛玉的离世相呼应,更是表达了贾宝玉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黛玉葬花一段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古代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受到很多束缚的,而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表达,则是超越了社会的束缚,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葬花的存在不仅是对黛玉的怀念,更是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珍惜。
葬花的枯萎,是对黛玉的离世的悲伤表达,也是对生命的无常的深刻思考。
这一段故事通过葬花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生命的独特理解,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总的来说,黛玉葬花一段是《红楼梦》中极具代表性的情感描写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贾宝玉对黛玉深沉的爱意,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235fc50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2.png)
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内容(红楼梦第十五回黛玉葬花)那天,林黛玉见贾政叫宝玉去了,老半天没回来,心里不免替他担忧。
晚饭后,她听说宝玉回来了,就想找他问问发生什么事了。
没走几步,看到宝钗进了怡红院,她就在沁芳桥观赏了一会儿池中水禽,随后也到怡红院。
院门紧闭着,她抬手就敲门。
谁知丫头晴雯和碧痕两人正拌嘴,忽然看见宝钗来,晴雯就把气出在宝钗身上,偷偷地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害得我们半夜三更没觉睡!”现在又听有人叫门,就越发动气,也不问是谁,大声嚷道:“都睡下了,赶明儿再来吧!”黛玉知道贾府的丫头们彼此闹惯了,没听出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来捣蛋,就高声说:“是我,还不开门吗?”偏偏晴雯在气头上,就是没听出来,任性地放声说:“管你是谁呢!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
”黛玉听了,气得怔在门外心想,虽说舅母家和自己家一样,但到底自己是客人,现在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真的和她们较真怄气,实在没意思。
她想着辛酸,禁不住泪珠滚滚而下。
这时的她真是回去不是,站着也不是,正在没主意的时候,院里面又传来宝玉、宝钗两人的笑语声,黛玉左思右想,越想越伤感,也顾不得苍绿苔藓上露珠冰凉,花间小路寒风扑面,独自站在墙角边的花荫下,悲悲戚戚、鸣鸣咽咽地哭起来。
忽然,院门“吱呀”一响,宝玉将宝钗送了出来。
黛玉本来想上前去责问他,又怕当众羞辱了他反而不好,于是躲闪在一边。
直到宝钗走远,宝玉他们进去关上院门,她还望着门洒了几滴眼泪。
她想想实在没味道,才转身回来,无精打采地卸了残妆。
丫头紫鹃、雪雁平日就知道黛玉的脾性:没事闷闷坐着,不是愁眉苦脸就是唉声叹气,有时好好儿的也不知为什么,无缘无故就眼泪下来了。
开始还有人劝解,怕她想父母,想老家,心里有委屈;后来发现常常这样,大家也看惯了,就不去搭理她,由她一人闷坐。
当夜黛玉一个人倚在床上,两手抱着膝盖,呆呆的眼睛里浸满泪水,就像木雕泥塑一样,愣是坐到二更天才躺下睡觉。
第二天四月二十六日,正是芒种节。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eb865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png)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
摘要:
一、林黛玉葬花吟原文
二、林黛玉葬花吟鉴赏
三、葬花吟背后的意义
正文:
一、林黛玉葬花吟原文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
这首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以下是《葬花吟》的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二、林黛玉葬花吟鉴赏
《葬花吟》展现了林黛玉的才情与哀愁。
诗中描绘了黛玉葬花的情景,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诗中以花喻人,表达了黛玉对生命短暂和身世遭遇的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它不仅表达了黛玉的个体情感,也反映了整个人类的生命困境。
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葬花吟背后的意义
《葬花吟》是林黛玉对生命和命运的叩问。
在她眼中,落花虽美,却注定要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表达了黛玉对生命的悲悯,对自然的热爱,对命运的反思。
同时,《葬花吟》也是黛玉对自己身世的哀叹。
她出身名门,却命运多舛,这首诗是她对自己命运的诉说,对生活的哀叹。
黛玉葬花概括20字左右
![黛玉葬花概括2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ce5001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4.png)
黛玉葬花概括20字
《黛玉葬花》概括:林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为花儿落了,贾宝玉要把他们丢进水里,林黛玉怕他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
第二次葬花是黛玉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度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那一夜她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
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知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道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不觉已悲痛地专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属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黛玉葬花故事情节400字
![黛玉葬花故事情节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6ef112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c.png)
黛玉葬花故事情节400字
(原创版)
目录
1.黛玉葬花的故事背景
2.黛玉葬花的起因
3.黛玉葬花的经过
4.黛玉葬花的意义
正文
【黛玉葬花的故事背景】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
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因父母双亡,自幼便在荣府寄人篱下。
她聪明伶俐、多愁善感,与宝玉互生情愫。
黛玉葬花的故事发生在荣府的花园中,正值春天,百花盛开。
【黛玉葬花的起因】
一日,黛玉在花园中散步,无意间听到宝玉房中的小丫头晴雯在抱怨她养的花儿落得满地,想要把它们埋了。
黛玉听后,心生怜悯,觉得花儿落得凄凉,于是决定将这些落花葬在一个干净的地方。
【黛玉葬花的经过】
黛玉找了一个干净的地方,用锄头挖了一个小坑,将落花一一捡起,轻轻放入坑中,然后用土掩埋。
她葬花的过程中,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她将花儿比喻为自己,感叹自己命运多舛,身世凄凉。
葬花过程中,黛玉边掩埋花朵,边低声吟唱《葬花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伤。
【黛玉葬花的意义】
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既展现了她善良、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又抒发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这一情节也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暗示了黛玉最终的命运走向。
黛玉葬花,是对美好事物的悼念,也是对命运无奈的哀叹。
黛玉葬花主要内容30字
![黛玉葬花主要内容3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d5da7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d.png)
黛玉葬花主要内容30字
(原创版)
目录
:1.黛玉葬花的背景和起因;2.黛玉葬花的过程和细节;3.黛玉葬花的象征意义;4.黛玉葬花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
正文
正文: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一个著名的情节,描绘了林黛玉在遭受家族变故和生活磨难后,选择以葬花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无奈的哀思。
黛玉葬花的起因是她最怜惜的贾宝玉所送的花落,黛玉认为花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也反映了她自己生活的无奈和悲哀。
因此,她决定将这些花埋葬,以表达对它们的敬意和怀念。
葬花的过程中,黛玉一边哭泣,一边用土掩埋花瓣,寓意着她对生活的失望和痛苦。
这个情节充分展现了黛玉的性格特点,她纤柔多情,又富有感伤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文背景。
黛玉葬花不仅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黛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奈的哀思,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1页共1页。
关于林黛玉葬花的诗句
![关于林黛玉葬花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859f13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2.png)
关于林黛玉葬花的诗句关于林黛玉葬花的诗句林黛玉,一个充满着诗意的人物。
她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悲剧,但却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红楼梦》中描述她葬花的情节。
下面来一一道来。
一、林黛玉葬花葬花是林黛玉最为经典的一段表现。
在小说中,林黛玉清明节去坟场踩青时,不慎将花簇打翻,于是她捧起鲜花,顿时泪洒花间,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葬花人笑出泪痕来,问众人,此是何人?花下销魂,不觉魂销金窟里,直把酥脆脆金黄黄的踏碎了,怎么走得出?此段诗句表达了林黛玉的忧伤与感伤之情。
在踩青时打翻花簇,竟然会引发她心中的深思与感悟,此情此景让人动容。
二、葬花的花坛林黛玉为仙子病而去世后,王熙凤便来到了花坛前,为林黛玉葬花。
诗句如下:花塼细雨湿罗幕,短松冈晚照微红。
一树梧桐叶带雨,几行修竹色含风。
白玉堂前石榴叶,红绡架上绿荔虫。
南园恭翘停玉马,馥魂高卷得胜钟。
此诗句描绘的是葬花时的情景,再次把人带到林黛玉的墓前。
其中的“白玉堂前石榴叶,红绡架上绿荔虫。
”更是让人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三、林黛玉“死了依然动人”林黛玉去世后,作者虽然没有在文中表现出对她的直接悼念,但是在文中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了他们对她的怀念。
下面是王夫人的一段话:“我们国中千万人,何必在他一个林黛玉眼中断送人。
”此话的含义是林黛玉虽已死去,但她的影响却是长存不衰的。
四、林黛玉“葬花”引发的思考从林黛玉葬花的情节中,不难发现,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和痛苦,最终却以葬花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人生轨迹令人惋惜,但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反思和珍惜。
生命的短暂,唯有珍惜,方可不虚此行。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和惋惜。
她的葬花,不只是一种借花暗示,更是一段永不衰竭的经典。
黛玉葬花词+赏析
![黛玉葬花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2c98aa0116c175f0e484a.png)
思想价值
• 思想价值 •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 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 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 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 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 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 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 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 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 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 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 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 待。‛
葬花吟
• • • • • • • • •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葬花吟
• • • • •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
•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 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 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 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 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 • 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 • 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 花是纯洁的,她认为若是将其暴露于世会玷污了她的贞 • 洁,将其埋葬,随土而化,却有一番超脱世俗的清灵, • 而这正是孤傲的黛玉的精神所在。 • 黛玉葬花,不仅仅只是她悲愤的一种宣泄,将全部情感 • 都倾注于纯洁的花,更是她对世事不公的无声反抗与对 • 自己不愿与贾家同流合污的真心证白!
黛玉葬花何等凄美?黛玉三次葬花的缘由是什么?
![黛玉葬花何等凄美?黛玉三次葬花的缘由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081d79ada38376bae1fae32.png)
黛玉葬花何等凄美?黛玉三次葬花的缘由是什么?本文导读: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仅心灵善良,而且还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
因此,红楼梦黛玉葬花中提到三次葬花,分别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
三次葬花,葬花人、葬花对象、寓意各有不同。
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三次葬花吧!红楼梦中黛玉第一次葬花,是一个“优美的爱情小戏剧”。
当时正是三月中浣、春暖花开的时候,宝玉和黛玉不约而同地对散落的桃花动了怜惜之情。
宝玉将落在满身满树满地的桃花兜起来,抖落到池中,任其飘飘荡荡流出沁芳闸去。
而黛玉则担着花锄、挂着花囊、拿着花帚,专门扫了,装在绢袋中,掘了花冢,拿土埋上。
两人遇见后,共同将落花掩埋妥贴。
其间,因了《会真记》的妙词戏语,两人第一次大胆地表白了相互爱慕的情感。
宝玉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以及变作忘八“驮一辈子碑”的誓言,使得这个“落红成阵”的春天在宝黛二人心里变得格外美丽,格外值得珍惜。
第二次葬花发生在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的次日,正是四月芒种节这天。
古时风俗,芒种节这一天要祭饯花神,因为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需要饯行。
正是这样一个颇具意味的日子,勾起黛玉的伤春愁思,她默默来到和宝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吟出一段如泣如诉的千古佳句。
这一次,两人没有共同葬花,却共同心碎肠断。
为的是人生苦短、春光易逝,纵有那良辰美景、如花美眷,也终不免落花流水、无可寻觅之时;为的是虽有两情相悦,却不免风霜刀剑严相逼、前途归宿两茫茫;为的是双手无法把握自己的爱情与人生,满怀的愁绪无可名状。
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令人恸绝,竟成为宝黛之间爱情结局的谶语。
第三次葬花安排在清明节后、宝玉过生日这天,葬花人为宝玉,所葬之花为夫妻蕙、并蒂莲,同样别有深意。
表面上看预示着香菱遭受妒妇兼悍妇夏金桂的摧残下的悲惨命运,实际上联系到这天夜里怡红院“群芳开夜宴”的场景,则这次葬花无疑暗含了大观园中如花如梦的女儿们青春、爱情与人生的结局,也就是所谓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黛玉葬花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黛玉葬花出处《红楼梦》出现黛玉葬花情节的地方一共有两处: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节选: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庚辰侧批:一幅采芝图,非葬花图也。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结尾和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开头——节选: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
”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
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葬花历史据《唐伯虎佚事》?载:“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
有时大叫痛哭。
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明末文学家叶绍袁在《续窈闻》中记载其女叶小鸾说自己曾“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明末清初诗人杜浚作有《花冢铭》,从《花冢铭》可知其亦有过“葬花”之举,《花冢铭》文字如下:“余性爱瓶花,不减连林,偿有概世之蓄。
瓶花者,当其荣盛悦目,珍惜非常;及其衰颓,则举而弃之地,或转入混渠莫恤焉,不第唐突,良亦负心之一端也。
余特矫共失,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计百有九十三枚,为一束,择草堂东偏隟地,穿穴而埋之。
铭曰:汝菊、汝梅、汝水仙、木樨、莲房、坠粉、海棠、垂丝、有荣必有落,骨瘥于此,其魂气无不之,其或化为至文与真诗乎?”曹寅的《楝亭诗钞》也钞录有两首葬花诗,两首都是题画诗,一首是《题柳村墨杏花图》:“勾吴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鬓华。
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
”另一首是《题王髯月下杏花图》:“墙头马上纷无数,望去新红第几家。
前日故巢来燕子,同时春雨葬梅花。
凭谁笔墨描全袖,自启丹炉点宿砂。
三十六宫人盼断,金盆空影月西斜。
“白话译文花儿凋谢飘飞,飞舞满天;鲜红的颜色消褪,芳香的气息散去,有谁怜惜(它)?浮游的蛛丝柔软地系在一起,飘舞在春日的台榭前;飞落的柳絮轻轻地沾在一处,扑向锦绣的门帘。
【注:总是无法确定这两句是不是对偶,应该是对偶吧。
“系”有两个意思,一是做动词,系在一起;一是作名词,丝线状物。
“软系”对“轻沾”,经查阅,“沾”没有用作名词的先例,所以“系”只能是动词。
】闺阁中的少女怜惜晚春,惆怅的思绪萦满心怀,没有排遣的地方。
(我)手中拿着用来埋葬落花的锄头,走出绣花的门帘,怎么忍心践踏着落花走来又走去?柳条和榆荚钱自顾自地芳香繁茂,哪里管得了桃花与李花的飘落纷飞!【注:柳条与榆荚钱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鲜艳的植物,却如此繁茂,美丽芬芳的桃花李花却要凋零,体现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
】桃花与李花明年都能再次开放,(但)明年的闺阁中,怎能知道还有谁呢?三月的时候,散发着花瓣香气的燕巢刚刚筑成,梁间的燕子太过无情!【注:刚筑成燕巢便迁徙,弃香巢于不顾,所以说燕子无情。
】明年花儿(再次)开放,即使可以啄下(筑巢);却不知道人已离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倾落!一年三百六十日,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严酷地逼迫着花儿。
纵使花儿明媚鲜艳,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等到某一天就会漂泊零落,难以寻觅。
花儿开放(的时候)容易看见,凋落时(却)难以找寻;台阶前伤心坏了(我这个)埋葬落花的人儿。
(我)手里拿着葬花的锄头,泪水暗暗洒落,洒上空空的枝头(便)现出血痕。
杜鹃不再啼鸣,(此时)正是黄昏;(我)背负着葬花的锄头回到房中,掩上一重重朱门。
青荧的油灯照映着墙壁,我刚刚睡下;冰冷的雨滴敲打着窗户,(我的)被子还没有温暖。
责怪我为了什么事倍加伤心?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光,一半是因为嗔怪春光。
怜惜春光忽然来到,嗔怪它忽然离去;来到的时候又默默无言,离去的时候(我也)无法听闻。
昨天晚上(我听到)庭院外有悲伤的歌响起,不知那是花儿的魂魄,还是鸟儿的魂魄?花儿的魂魄、鸟儿的魂魄总是难以留驻,鸟儿自是沉默不语,花儿自是含着娇羞。
(我)希望我的胁下生长出一双羽翼,随着落花飞到天际的尽头。
天际的尽头,什么地方有芳香的土丘?不如(用)锦缎做的囊袋,收起(落花的)清艳遗骨;用一捧干净的泥土,掩埋这绝代风流。
(花儿的)品质本来洁净,(如今仍旧)回归洁净;不让(它)污浊肮脏地陷落在水渠泥沟里。
(落花)你今天死去,我来收敛埋葬;(我却)不能预知我自己何时丧亡。
我今日埋葬花朵,人们笑我痴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谁?请看罢,春光逝去花儿渐渐凋落(的时候),便是美丽的少女衰老、死去的时候。
(等到)有一天春天已尽,美丽的少女老去;(那时)花儿凋落、人儿逝去,都无从得知!故事由来两首诗中“脱胎”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
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
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
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
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消极颓伤情绪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
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
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
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写作背景爱情表露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崔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委屈碍于当时的礼教,也唯恐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
有尊严的大家小姐,谁敢对她们表白爱情?在那时,表白爱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
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
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
通过共阅《西厢》,宝黛爱情前进了一步,“朦胧度”有所减少。
无奈在《葬花辞》中,有这么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可见,她是以花代己,葬花也是另一中的对自己的爱惜与对现实的无奈。
葬花以自慰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写黛玉听到梨香院小旦唱《牡丹亭》后,有这么一段唱词: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
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入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作香坟葬落英。
该段唱词,很好的诠释了原著中黛玉葬花的原因和目的:对有类似遭遇的女性是“惜惺惺,怜同命”,对自己的见解缺乏共鸣知音,因而葬花以自慰。
思想价值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