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doc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资料(完整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5、注释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6、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
②越:抢劫。
③翌(yì)日:指第二天。
明日,明天。
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3)僧觉()(4)遂越货而亡()(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课内重点课文复习——课外文言文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课内重点课文复习——课外文言文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③匮④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⑤之曰:“与若芧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狙:猕猴。
②损:减少。
家口:口粮。
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匮(kuì):缺乏。
⑤诳(kuáng):欺骗。
⑥芧(xù):橡树的果实。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1)将限其食.()(2)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1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能解狙之.意 B.狙亦得公之.心 C.充狙之.欲 D.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13.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1、(1)食物,吃的东西,粮食(1分)(2)多,众多(1分)12、D(2分)13、原来早晨三颗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
总量不变,只是调准了一下早晚的量。
(意思对即可)(2分)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顷之,有一蛇衔草着伤口上,竟日(终日,一整天)伤蛇走。
田父取其余叶治伤,皆验(有效验)。
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
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1)昔:(2)衔:(3)故:(4)妄言: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答:(2)田父取其余叶治伤,皆验。
答:(3)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答:3.农夫是怎样发现蛇衔草有疗伤功效的?(用原文回答)(4分)答:1.答案:(1)从前(2)叼着(3)原来(4)胡话2.答案:(1)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恰好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
(2)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全都灵验。
(3)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
六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六年级(上)文言文复习原文1、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
是⑩日,饮酒乐,天雨④。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⑴焉⑤之⑥?”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⑦可不一会期哉?”乃⑧往,身自罢⑨之。
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2、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①谈。
高峰入②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
青林翠竹,四时④俱⑤备⑥。
晓⑦雾将歇⑧,猿鸟乱鸣⑨。
夕日欲颓⑩,沉鳞竞跃⑴。
实是欲界之仙都⑵。
自康乐⑶以来,未复有能与⑷其奇者。
3、郑人买履郑1.人有欲2.买履者3.,先4.自度(duó)5.其足而6.置7.之8.其9.坐10.。
至11.之12.市,而忘操13.之。
已14.得15.履16.,乃17.曰:“吾忘持18.度。
”反19.归取之。
及反20.,市罢21.,遂(suì)22.不得履。
人曰23.:“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 ìng)24.信度,无25.自信26.也。
”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与善人居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2.,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3.矣;与4.不善人居,如入鲍鱼5.之肆6.,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7.之所藏者赤,漆8.之所藏者黑。
是9.以君子必10.慎11.其所处者焉”。
5、杀驼破瓮昔1.有一人,先瓮2.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3.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主人以为忧4.。
有一老父来语5.之曰:“汝莫忧,吾教汝出。
”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
”主人以为妙,即6.依7.其9.语,以刀斩驼头。
既杀驼,而复10.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六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该书的编撰者是南朝宋(朝代)文学家刘义庆。
2.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 f cu)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约会;约定时间)太丘舍去门外戏:(放弃;抛弃)(嬉戏)尊君在不.(通“否”)待君久不至.:(到)相委而去:(放弃)日中不至:(到)友人惭.:(惭愧)下车引之:(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则是无信:(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礼貌)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4.你能翻译以下句子吗?(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朋友过了中午还不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等到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不是人啊!和人约好了出行,丢下别人离开了。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的父亲约好在正午出行。
您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本文所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要守信用、懂礼貌。
6•“入门不顾”表现出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对他这一举动,你是怎么看的?表现了元方盛气自负的性格,因为别人已经道歉了,而且别人毕竟是他爸爸的朋友,不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山川之美》一、《山川之美》原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者(陶弘景),(南朝)时(文学)家(思想)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俱:歇(都)〔:(消失)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消失)沉鳞(潜游中的鱼)竞:(争着)4、欲界之仙都: 欲:(想要)5、未复有能与* 奇者与:(比得上)6、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将要消失,猿猴、鸟雀胡乱鸣叫。
2024年六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六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诗词鉴赏1. 学习分析诗句的意境及表达方式2. 学习鉴赏传统文化经典诗词3. 学习理解现代诗词的表达方式二、现代文阅读1. 学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学习阅读理解短文,并能回答相关问题3. 学习提炼文章的要点和关键词三、古代文学阅读1. 学习阅读古诗文,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学习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3. 学习分析古代名著和古代寓言故事四、句式概念1. 学习理解主谓结构和主谓宾结构2. 学习理解并能运用并列句、复合句和选择性句式3. 学习理解并能运用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五、修辞手法1. 学习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现形式2. 学习分析修辞手法在诗词和现代文中的应用3. 学习道德修辞运用六、成语寓言和谚语1. 学习解释并正确运用常见成语、寓言和谚语2. 学习了解并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的成语和谚语3. 学习分析成语故事和谚语的内涵和引导作用七、文体特点1. 学习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2. 学习分析不同文体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方式3. 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理解文体与主题的关系八、修辞手法1. 学习辨析同音词和近义词的差异2. 学习比较并运用反义词和形容词的修饰特点3. 学习归纳并分析形容词和副词在修辞中的作用和效果九、写作技巧1. 学习写作基本结构和段落组织方法2. 学习对短文进行修饰和描写,增加信息内容3. 学习辨析对比和归纳并运用以上是六年级语文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业进步!2024年六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总结(2)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升学总复习
基础文言文导学课前阅读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
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欣赏。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恐已暮矣(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炳:点,点燃)[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题《狼》《鹬蚌相争》《世说新语》《陈太丘与有期》《咏雪》《论语12章》
六上、《论语》十二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乎 5.吾日三省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枕之20.不义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2.可以为师矣3.疏食饮水(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五)、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2.而: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4.乐: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六)、判断下列句式贤哉,回也!可以为...师矣(七)、重点语句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吾日三省吾身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八)名句理解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
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①。
偶②赴盛宴,见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③,意色殊傲④。
已而⑤见主人甚恭,私⑥询之,乃⑦张伯起⑧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⑨已领过半揖,但⑩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趋势:趋炎附势。
②偶:一次。
③略酬其揖:稍微回谢一下对方的打拱。
酬,应对。
④意色殊傲:神态脸色极为高傲。
意:心意,意图。
色:脸色,表情。
⑤已而:不久。
⑥私:悄悄地。
⑦乃:原来是。
⑧张伯起:即张凤翼,明朝著名戏曲作家,字伯起。
⑨适:刚才。
⑩但:只。
乞:求,讨。
19.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3分)
(1)见.主人待之甚恭()
(2)更.欲殷勤致礼()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时人嗤之。
21.(1)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
(2)“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2.哪个成语用以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3分)A.趋炎附势 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 D.见风使舵23.读了这篇短文,请你写一句古代关于待人真诚的名言警句。
(2分)。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A(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班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A《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3)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白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日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不病.于无鸡乎?(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知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需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当在所不惜。
B.一个人假如在纷繁简单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
积累鲁迅的名言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2.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意思是: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3.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 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5、轻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曼:柔和。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翻译:为了给才子佳人们助学,演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跳着柔和优美的舞蹈,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6、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茅盾《〈力原〉读后感》: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3、道路附近居民:路可以拓宽,但环境不能破坏,不然空气质量就会变得越 来越差,希望有关部门在道路拓宽以后要把绿化搞好,提倡人们绿色出行,减 少汽车尾气排放。
4、生态环境局局长:把道路拓宽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我们在拓宽道路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 绿色家园。
讨论结果:经过各方的讨论与协商,最后达成以下共识:同意拓 宽城市道路,将道路两旁的大树进行移栽,同时增加绿化面积,保 护好生态环境,提倡绿色出行。
3、余音绕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出处:先秦·列子及弟子《列子·汤问》:“既去;而余音绕梁X;三日不绝。” 翻译:(韩娥)走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
4、黄钟大吕 [ huáng zhōng dà lǚ ]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 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其可不传耶? 翻译:先生的文章言辞庄严、正大……怎么能不往下传呢?
【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2020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部编版).doc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坐享其成
③孤犊之鸣(叫声)④即掉尾奋耳(摆动)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
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
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好:喜欢
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四、郑人买履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六年级语文常考文言文练习题(一).doc
2018长沙六年级语文常考文言文练习题(一)导读:下面是小升初常考文言文练习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廩⑴n)食/以数百
人。
宣王/死,缗(min)i/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儿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5)土继位。
缗(m in)i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 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
使:派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必;一定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悦之:很高兴,很喜欢
廩:粮食仓库。
食:供养
廩食:官府供食
好:喜欢
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廩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壬吹竽” ?
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
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用原文回答)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冋答)
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
” 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己。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氏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诣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冼行;子/随俄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裟,畝图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 /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逍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
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 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 怕狐狸。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注释]
① 求——搜求,寻找。
② 无敢——不敢。
⑩走(古)——逃跑(今)[行(古)——走(今)]
1、 解释加点词语
食(吃)长(掌管)然(对的,正确的) 皆(都)
故(所以) 遂(于是,就) 子(你) 走(逃跑)
2、 翻译全文
3、 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顺接连词,无实意)〈2〉故遂与之行(狐 狸)
〈3〉兽见之皆走(老虎和狐狸)
4、 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岀的成语:狐假虎威。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利用别人 的势力来欺压人。
5、 从中概括岀这则寓言的寓意: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6、 请写岀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恃势凌人 三、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 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鎳踱②而听。
注:①操,琴曲。
②鎳踱(diexie ),踮着小步。
释义:比喻对蠢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 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 母牛眸眸的声音。
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先前,以前) ②不合其耳也(悦)
③ 孤犊之嗖(叫声) ④即呼尾奋耳(摆动)
(2) 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即掉尾奋耳,SMWifu 听。
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3) 从某一个角度概扌舌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 情的刖提③长(zhang)
然
遂畏。
老逃;。
反不,的是怕
命实走 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命令,意志。
四、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帀,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他曰:咛信度,无自 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 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 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吁是返回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 市的时候,集市己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 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履(鞋子)(2)操(拿,携带。
) (3)度(量长短。
)(4) O 、 制个 量L 0)秋基 du 春
想音-首然放代他通等到却忘拿代
已得才通到散不••于买为鞋用脚宁 度瓶处^:餐治IflJZg:、乙応坐s:±:TnJ:亡3锵、乙LZ:衛75:忆氏無九射ii:w:M:乙从忌宀厂 履 革 O >人 O 》|U 的O 。
相是到什子。
可
在 此 i t 指量 好1 尺
码 O 字 0 去 • • 0 座 ;座 位; B 现 在 0 携 带 此 ib 指量 好1 的 尺 码 0 • 字 等 结 拿到 持: :返 到。
束, O 拿。
;返 停止 冋' 0 3 什i O 么
O 自 就 O 己 O O
宁(宁可。
)
2、解释
⑴“先自度其足'的度(量长短)
⑵“吾忘持度”的度(量好的尺码)
⑶“宁信度”的度(量好的尺码)
(4)至之市,而忘操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5)反归取之(代词, 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6)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3、翻译
先口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及反,帀罢,遂不得履:于是返冋取尺码。
等到他返冋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宁信度,无口信也:那个人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口己的脚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5、你怎样看待郑人买履?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这个郑人是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如刻舟求剑)五、《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简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出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注释:①耕:耕出利哋。
耕者,耕出的人,农民。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③走:跑的意思。
④颈:脖颈,就是脖子。
⑤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⑥耒:未和,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⑦冀: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坐享其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撞)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放,放下)
③冀复得兔(再)•④而身为宋国笑(成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因为他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所以……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