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J_HWJ位置继电器
远方就地把手与控制回路断线
远方就地把手与控制回路断线摘要:控制回路是开关的基本回路,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则是开关控制回路中的基本信号。
在开关正常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控制回路断线的异常信号,而其中由于远方就地把手远方触点接触不良而造成的该报警信号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作为从事变电检修的一二次检修人员,我们要熟悉掌握控制回路的各个节点,同时清楚该信号报警成因从而迅速进行消缺及在开关例检时做好相应的维护保养措施。
关键词:远方就地把手、控制回路断线、TWJ、HWJ引言在断路器分合闸控制回路中,有两个重要的继电器,它们起监视分合闸回路完好性的作用,即合闸位置继电器HWJ与跳闸位置继电器TWJ。
HWJ与手跳、三跳、永跳等跳闸触点一起并接于断路器的跳闸回路,该回路在断路器机构箱部分还串接有该开关的动合辅助触点,当开关合闸位置时,其常开接点随之闭合,HWJ回路导通,线圈带电,此时HWJ=1表明开关为合位;TWJ与手合触点、重合闸合闸触点一起并接于开关合闸回路,该回路在断路器机构箱部分在合闸线圈之前还串接有该开关的动断辅助触点,当开关分闸位置时,其常开接点随之闭合,TWJ回路导通,线圈带电,此时TWJ=1表明开关为分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开关分闸时,合闸线圈的上端其实是带微正电的。
而此时的跳位监视回路不仅有TWJ还串有一部分电阻(为防止极端情况TWJ被短路或击穿,合闸线圈误动),TWJ内部为电压型线圈,这种设计的线圈有很大的阻抗,再考虑回路上其他分压电阻,除去合闸线圈整个控制回路阻抗值约为40kΩ,而国产开关跳合闸线圈启动形式大多为电流启动式,这种电流型线圈阻值较TWJ等阻值相比要小的多(常见的为50~200Ω),因此虽然开关跳闸位置同时也使合闸回路导通,但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大电阻部分的TWJ分担了大部分的控制回路电压,同时也使得这时电流过小,根本达不到合闸线圈动作电流门槛。
然而当遥合或手合时,与TWJ并联的手合触点闭合,短接了TWJ,使控制回路220V的电压直接加在合闸线圈上,合闸线圈动作,开关合闸。
高压柜内元件符号
G:隔离开关。 RDG:熔断器式刀开关。 ZK(ZKK):低压断路器(自动空气开关)。 DL:ME万能式断路器。 RD:熔断器。C:交流接触器。 YH:电压互感器。HK:转换开关(一般)YHK:转换开关(电压切换)。BK:闭锁开关。KK:控制开关。LK:联锁开关。CK:储能开关。HA:合闸按钮。TA:跳闸按钮SA:事故按钮。CA:储能按钮。HC:合闸接触器。LD:绿灯(跳闸)HD:红灯(合闸)
TBJ,TWJ,HBJ防跳原理
TBJ,TWJ,HBJ防跳原理[内容摘要]:断路器防跳回路的作用是防止接点粘连的情况下,跳、合闸命令同时施加到断路器得跳、合闸线圈上,造成断路器反复跳闸、合闸,损坏断路器。
防跳回路的设计使断路器出现跳跃时,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位置。
防跳回路分为操作箱中防跳回路和断路器中防跳回路,操作箱中的防跳回路与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一般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同时使用,断路器中的防跳继电器可能会造成因“寄生”回路而自保持,无法返回。
通过跳、合闸回路二次接线的改动来实现操作箱中防跳回路和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之间的选择。
关键词:防跳;跳闸位置;合闸位置;重合闸;拒动1.基本原理:1.1断路器防跳回路的作用是防止接点粘连的情况下,跳、合闸命令同时施加到断路器得跳、合闸线圈上,造成断路器反复跳闸、合闸,损坏断路器。
防跳回路的设计使断路器出现跳跃时,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位置。
图(1)图1接线为操作箱防跳回路原理图,其中TBJ是防跳继电器,当正常分、合闸时,对操作影响不大。
但一旦发生合闸于故障线路,手合继电器SHJ来不及分开或粘连,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ZHJ粘连时,如果没有防跳继电器时,断路器会发生反复的跳闸、合闸,短时间内多次切断故障电流,这是不允许的。
这种断路器的跳跃现象轻则对系统造成多次冲击,严重时可能使 断路器爆炸。
接入防跳继电器后,当断路器手动分闸或保护装置跳闸时,都有跳闸电流流过TBJ的电流线圈,这时合闸回路TBJ的常闭TBJ1接点分开,合闸回路不通,如果合闸信号没有复归,将通过TBJ的常开接点TBJ2使TBJ的电压线圈得电,使其自保持,直到合闸信号返回。
这样TBJ就起到防止断路器反复分、合闸的作用。
接于分闸回路的TBJ电流线圈,要求其在分闸时造成的压降要小,规程规定不能大于控制电源额定电压的5%,TBJ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则不能大于分闸电流的50%,保证TBJ在分闸过程中可靠动作。
1.2在有些断路器中已经考虑了防跳回路,它一般是由电压型继电器来完成防跳功能的。
TWJ HWJ位置继电器
TWJ/HWJ位置继电器和控制回路断线TWJ/HWJ(跳闸位置/合闸位置继电器)的作用TWJ/HWJ主要作用是提供开关位置指示。
HWJ并接于跳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跳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
当开关在合位时,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HWJ线圈带电,HWJ=1表明开关合位。
TWJ一般并接于合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合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
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TWJ线圈带电,TWJ=1表明开关分位。
注意: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实合闸线圈是带电的。
TWJ为电压圈,线圈本身电阻就较大,加上回路上串的电阻,整体阻值约40K(测量控制正和TWJ负端)。
因为国内开关跳合闸线圈为电流型,其阻值较小(常见的为50~200Ω)。
虽然整个合闸回路是导通的,但因为控制回路电压大部分加在TWJ上,TWJ部分电阻很大,电流很小,不足以使合圈动作。
TWJ线圈上串联的电阻,也是为了防止TWJ 线圈击穿短路,导致合圈误动。
当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合闸回路接通相当于直接将TWJ短接,电压直接加在合闸线圈上,使线圈动作。
HWJ回路同此基本一致。
断路器位置可以用合位也可以用跳位表示, 保护和监控习惯采用的位置信号略有不同:按照传统习惯,保护程序判断开关位置一般采用TWJ,比如备投装置需接入的开关位置都采用TWJ(断路器常闭触点)。
远动监控方面一般都采用HWJ(断路器常开触点),如果只有TWJ,往往还要在数据库里取反。
断路器位置和HWJ的区别我们从96XX系列装置里开关量状态显示菜单(/通讯信息表)里可以看到除了有TWJ 和HWJ状态外,还有断路器状态。
那么,这个断路器状态跟HWJ是否一样呢?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不论我们是采用TWJ还是HWJ来判断开关位置,都有一个一旦控制回路断线,就会导致位置判断错误的问题。
比如开关在合位,此时HWJ=1;如果这时控制电源掉了,则HWJ失电,HWJ=0,就会错误判断为开关分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装置提供了“断路器位置”这个经过程序判断处理后的状态量。
控制回路断线
位置继电器除了提供位置指示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监视控制回路是否完好。
因为正常情况下,不论开关处于何状态,TWJ和HWJ必有一个带电,状态为1。
如果全为0,则代表控制回路异常,也即我们常说的控制回路断线。
按照部颁技术要求,必须监视跳闸回路(相比而言,跳闸回路断线要比合闸回路断线后果严重的多)。
这也是HWJ线圈负端没有引出装置直接在内部就和跳闸回路并在一起的原因(9661/RCS941的操作回路,HWJ负也单独引出装置,主要是为了配合开关的方便)。
TWJ负端单独引出,主要是为了同不同类型开关控制回路配合(比如防跳),但常规设计上,一般也在端子排上直接同合闸回路并接。
装置产生的控制回路断线信号=TWJ常闭接点+HWJ常闭接点。
无论是通讯还是硬接点输出的该信号,都加了3S的判断延时。
主要是因为断路器常开和常闭触点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比如开关由分到合,常闭触点(TWJ)打开时,常开触点(HWJ)还没有闭合,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为0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
注意对主变各侧开关的控制回路断线,同上文所讲事故总信号采集一样,是通过测控装置(出厂设计一般是本侧后备保护的开入2)采集操作回路的硬接点输出。
硬接点信号开出是没有任何时间延时的,为了避免因为TWJ和HWJ不同步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现场要通过增加该开入采集的遥信去抖时间来躲过这段时间,一般可设为0.3S。
控制回路断线就是TWJ与HWJ两个常闭节点同时闭合就会发。
也就是两个节点与的关系。
主要用于监视控制回路是否完好。
在开关节点转换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报出控制回路断线(只是短时报)。
4.双机切换功能测试:1) 双机切换功能测试。
具体根据《NSC 总控双机切换功能测试报告》中的双机切换测试内容进行验证性测试;检查切换过程发生的双机通讯中断信号、网络故障信号是否上送到调度。
2) 固定时间段15 分钟内,发生5 次切换闭锁功能测试。
在15 分钟内,总控切换次数大于5 次时将会发生“双机切换次数达到限制值”告警信号,检查调度是否正确收到该信号。
控制回路断线、事故总信号原理(KKJ)
TWJ HWJ控制回路断线控制回路断线原理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是由跳位继电器(TWJ)常闭触点与合位继电器(HWJ)常闭触点串联构成的。
正常情况下,TWJ及HWJ其中一个励磁,一个失磁,故常闭触点也将一个闭合,一个打开。
当有什么原因引起跳位继电器与合位继电器同时失磁,常闭触点同时闭合时,就会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开关将不能分闸或合闸。
引起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的原因有:1)控制电源熔丝熔断或空开跳开,TWJ、HWJ继电器同时失磁,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报出。
2)跳合闸线圈损坏,回路不通。
3)断路器辅助接点DL出问题,同样引起外回路不通。
4)由开关机构箱引至控制回路的各种闭锁信号(如弹簧未储能、气压低闭锁等),引起控制回路断线。
注意: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若开关处于分闸状态,表明合闸回路有问题,不能合闸;若开关处于合闸状态,表明分闸回路有问题,不能分闸。
必须指出:当开关在合闭状态,合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或开关在跳闸状态,跳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不能报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时,由于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如开关由分到合,TWJ的常闭触点已经闭合,而HWJ的常闭触点还没有打开,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闭合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监控人员对开关进行遥控分、合闸时也时常会有控制回路断线发上来,但又马上复归的情况,就是因为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不同步造成的。
TWJ KKJ事故总信号事故总信号原理KKJ继电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双圈磁保持的双位置继电器。
该继电器有一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当动作线圈加上一个“触发”动作电压后,接点闭合。
此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闭合状态,直至复归线圈上加上一个动作电压,接点才会返回。
当然这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打开状态。
手动/遥控合闸时启动KKJ的动作线圈,手动/遥控分闸时启动KKJ的复归线圈,而保护跳闸则不启动复归线圈。
KKJ(合后继电器)、TWJ及HWJ继电器的应用
KKJ(合后继电器)、TWJ及HWJ继电器的应用1.1、KKJ的由来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
它是从电力系统KK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
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
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
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
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
从“预合”打到头即“合”。
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
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位置。
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
当KK把手处于“合后”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
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
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
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接点会一直闭合。
保护跳闸或开关偷跳,KK把手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自然“合后位置”接点也不会变化,当开关跳开TWJ接点闭合,位置不对应回路导通,启动重合闸和接通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回路。
事故发生后,需要值班员去复归对位,即把KK把手扳到“分后位置”。
不对应回路断开,事故音响停止,掉牌复归。
因为传统二次回路主要是考虑就地操作。
当90年代初电力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改造时,碰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遥控如何和上述传统二次回路配合。
控制回路断线 事故总信号原理
TWJ HWJ控制回路断线控制回路断线原理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是由跳位继电器(TWJ)常闭触点与合位继电器(HWJ)常闭触点串联构成的。
正常情况下,TWJ及HWJ其中一个励磁,一个失磁,故常闭触点也将一个闭合,一个打开。
当有什么原因引起跳位继电器与合位继电器同时失磁,常闭触点同时闭合时,就会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开关将不能分闸或合闸。
引起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的原因有:1)控制电源熔丝熔断或空开跳开,TWJ、HWJ继电器同时失磁,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报出。
2)跳合闸线圈损坏,回路不通。
3)断路器辅助接点DL出问题,同样引起外回路不通。
4)由开关机构箱引至控制回路的各种闭锁信号(如弹簧未储能、气压低闭锁等),引起控制回路断线。
注意: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若开关处于分闸状态,表明合闸回路有问题,不能合闸;若开关处于合闸状态,表明分闸回路有问题,不能分闸。
必须指出:当开关在合闭状态,合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或开关在跳闸状态,跳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不能报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时,由于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如开关由分到合,TWJ的常闭触点已经闭合,而HWJ的常闭触点还没有打开,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闭合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监控人员对开关进行遥控分、合闸时也时常会有控制回路断线发上来,但又马上复归的情况,就是因为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不同步造成的。
TWJ KKJ事故总信号事故总信号原理KKJ继电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双圈磁保持的双位置继电器。
该继电器有一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当动作线圈加上一个“触发”动作电压后,接点闭合。
此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闭合状态,直至复归线圈上加上一个动作电压,接点才会返回。
当然这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打开状态。
手动/遥控合闸时启动KKJ的动作线圈,手动/遥控分闸时启动KKJ的复归线圈,而保护跳闸则不启动复归线圈。
TWJ,HWJ,KKJ
KKJ HWJ TWJ 作用原理1、KKJ(合后继电器)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
它是从电力系统KK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
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
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
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
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
从“预合”打到头即“合”。
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
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 位置。
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
当KK把手处于“合后” 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
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
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
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接点会一直闭合。
保护跳闸或开关偷跳,KK把手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自然“合后位置”接点也不会变化,当开关跳开TWJ接点闭合,位置不对应回路导通,启动重合闸和接通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回路。
事故发生后,需要值班员去复归对位,即把KK把手扳到“分后位置”。
不对应回路断开,事故音响停止,掉牌复归。
因为传统二次回路主要是考虑就地操作。
当90年代初电力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改造时,碰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遥控如何和上述传统二次回路配合。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要点讲解
来源:豪迈电力继电保护操作回路是二次回路的基本回路,各类装置的跳合闸命令均需要通过操作回路来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行为,熟悉操作回路是现场调试人员的基本要求。
110kV变电站操作回路构成该回路的基本结构,220kV变电站操作回路与此类似。
现以110kV变电站的操作回路(图1)为例,对操作回路进行简单介绍。
LD 绿灯,表示分闸状态 HD 红灯,表示合闸状态TWJ 跳闸位置继电器 HWJ合闸位置继电器HBJI 合闸保持继电器,电流线圈启动TBJI跳闸保持继电器,电流线圈启动 TBJV 跳闸保持继电器,电压线圈保持KK手动跳合闸把手开关 DL1 断路器辅助常开接点 DL2 断路器辅助常闭接点1)当开关运行时,DL1断开,DL2闭合。
HD,HWJ,TBJI线圈,TQ构成回路,HD亮,HWJ动作,但是由于各个线圈有较大阻值,使得TQ上分的电压不至于让其动作,保护调闸出口时,TJ,TYJ,TBJI线圈,TQ直接勾通,TQ上分到较大电压而动作,同时TBJI接点动作自保持TBJI线圈一直将断路器断开才返回(即DL2断开)。
2)合闸回路原理与跳闸回路相同。
3)在合闸线圈上并联了TBJV线圈回路,这个回路是为了防止在跳闸过程中有合闸命令而损坏机构。
例如合闸后合闸接点HJ或者KK的5,8粘连,开关在跳闸过程中TBJI闭合,HJ,TBJV线圈,TBJI勾通,TBJV动作时TBJV线圈自保持,相当于将合圈短接了(同时TBJV闭接点断开,合闸线圈被隔离)。
这个回路叫防跳回路,意思是防止开关跳跃,简称防跳。
4)KKJ是合后继电器,通过D1、D2两个二极管的单相导通性能来保证只有手动合闸才能让其动作,手动跳闸才能让其复归,KKJ是磁保持继电器,动作后不自动返回,K KJ又称手合继电器,其接点可以用于“备自投”、“重合闸”,“不对应”等。
5)HYJ与TYJ是合闸和跳闸压力继电器,接入断路器机构的气压接点,在以SF6为灭弧绝缘介质的开关中,如果SF6气体有泄露,则当气体压力降至危及灭弧时该接点J1和J2导通,将操作回路断开,禁止操作。
控制回路断线、事故总信号原理
TWJ HWJ控制回路断线控制回路断线原理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是由跳位继电器(TWJ)常闭触点与合位继电器(HWJ)常闭触点串联构成的。
正常情况下,TWJ及HWJ其中一个励磁,一个失磁,故常闭触点也将一个闭合,一个打开。
当有什么原因引起跳位继电器与合位继电器同时失磁,常闭触点同时闭合时,就会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开关将不能分闸或合闸。
引起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的原因有:1)控制电源熔丝熔断或空开跳开,TWJ、HWJ继电器同时失磁,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报出。
2)跳合闸线圈损坏,回路不通。
3)断路器辅助接点DL出问题,同样引起外回路不通。
4)由开关机构箱引至控制回路的各种闭锁信号(如弹簧未储能、气压低闭锁等),引起控制回路断线。
注意: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若开关处于分闸状态,表明合闸回路有问题,不能合闸;若开关处于合闸状态,表明分闸回路有问题,不能分闸。
必须指出:当开关在合闭状态,合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或开关在跳闸状态,跳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不能报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时,由于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如开关由分到合,TWJ的常闭触点已经闭合,而HWJ的常闭触点还没有打开,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闭合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监控人员对开关进行遥控分、合闸时也时常会有控制回路断线发上来,但又马上复归的情况,就是因为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不同步造成的。
TWJ KKJ事故总信号事故总信号原理KKJ继电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双圈磁保持的双位置继电器。
该继电器有一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当动作线圈加上一个“触发”动作电压后,接点闭合。
此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闭合状态,直至复归线圈上加上一个动作电压,接点才会返回。
当然这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打开状态。
手动/遥控合闸时启动KKJ的动作线圈,手动/遥控分闸时启动KKJ的复归线圈,而保护跳闸则不启动复归线圈。
继电保护:一起学习控制回路
继电保护:一起学习控制回路二次回路是继电保护最基础的知识,按电源分为直流回路、交流回路,按作用分为保护回路、测量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等。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基本控制回路。
在学习控制回路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控制回路的功能:1、能通过保护装置或手动进行分合闸(分合闸回路)2、能可靠分合闸(保持回路)3、能防止因触点粘连引起的多次重复分闸(防跳回路)4、能监控断路器的状态(监视回路)5、能防止断路器误动(闭锁回路)下面我们按照以上几种功能来分步学习控制回路:1)保护分合闸回路:回路图如上图所示,TJ、HJ为分闸/合闸出口接点,LP1、LP2为分闸/合闸出口压板,DL为断路器辅助接点,TQ、HQ位分闸/合闸线圈。
假设此时回路处于合闸状态,此时合闸回路中DL常闭触点分开,分闸回路中常开触点闭合。
当保护装置发出分闸指令后,TJ闭合,分闸线圈TQ得电,断路器分闸,合闸回路同理。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分闸回路里DL 是常开而合闸回路里的DL是常闭触点,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在查阅一番资料后我自己的理解是,假设分闸回路里是常闭触点,合闸回路里是常开触点,那么可以画图如下。
假设此时开关处于运行状态,则分闸回路DL由常闭变常开,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动作后开关不能成功分闸。
2)分合闸保持回路TBJ、HBJ为分闸/合闸保持继电器。
分合闸保持回路的主要作用是防止TJ/HJ先于DL辅助接点断开,保证断路器能可靠分合闸。
这里以合闸回路为例,当HJ闭合,HBJ得电,HBJ触点闭合,保持线路一直带电,直到DL断开合闸电流。
这里我遇到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情况下TJ会先于DL断开?这个问题我暂时还没有弄清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研究下。
3)防跳回路何为防跳?并不是指防止跳闸,而是说防止跳跃。
何为跳跃?假设HJ触点发生粘连,那么每当断路器跳闸后回路自动认为收到合闸信号,进行合闸。
这样的话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跳闸,然后立即合闸然后跳,合,跳,合......这就是跳跃现象。
TWJ_HWJ位置继电器
TWJ/HWJ位置继电器和控制回路断线4.1 TWJ/HWJ(跳闸位置/合闸位置继电器)的作用TWJ/HWJ主要作用是提供开关位置指示。
HWJ并接于跳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跳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
当开关在合位时,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HWJ 线圈带电,HWJ=1表明开关合位。
TWJ一般并接于合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合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
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TWJ线圈带电,TWJ=1表明开关分位。
注意: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实合闸线圈是带电的。
TWJ为电压圈,线圈本身电阻就较大,加上回路上串的电阻,整体阻值约40K(测量控制正和TWJ负端)。
因为国内开关跳合闸线圈为电流型,其阻值较小(常见的为50~200Ω)。
虽然整个合闸回路是导通的,但因为控制回路电压大部分加在TWJ上,TWJ部分电阻很大,电流很小,不足以使合圈动作。
TWJ线圈上串联的电阻,也是为了防止TWJ线圈击穿短路,导致合圈误动。
当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合闸回路接通相当于直接将TWJ短接,电压直接加在合闸线圈上,使线圈动作。
HWJ回路同此基本一致。
断路器位置可以用合位也可以用跳位表示, 保护和监控习惯采用的位置信号略有不同:按照传统习惯,保护程序判断开关位置一般采用TWJ,比如备投装置需接入的开关位置都采用TWJ(断路器常闭触点)。
远动监控方面一般都采用HWJ(断路器常开触点),如果只有TWJ,往往还要在数据库里取反。
4.2 断路器位置和HWJ的区别我们从96XX系列装置里开关量状态显示菜单(/通讯信息表)里可以看到除了有TWJ和HWJ状态外,还有断路器状态。
那么,这个断路器状态跟HWJ是否一样呢?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不论我们是采用TWJ还是HWJ来判断开关位置,都有一个一旦控制回路断线,就会导致位置判断错误的问题。
比如开关在合位,此时HWJ=1;如果这时控制电源掉了,则HWJ失电,HWJ=0,就会错误判断为开关分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装置提供了“断路器位置”这个经过程序判断处理后的状态量。
KKJ(合后继电器) 详解
KKJ(合后继电器)详解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90 更新时间:2009-5-11KKJ(合后继电器)1.1 KKJ的由来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
它是从电力系统KK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
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
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
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
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
从“预合”打到头即“合”。
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
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 位置。
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
当KK把手处于“合后” 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
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
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
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接点会一直闭合。
保护跳闸或开关偷跳,KK把手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自然“合后位置”接点也不会变化,当开关跳开TWJ接点闭合,位置不对应回路导通,启动重合闸和接通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回路。
事故发生后,需要值班员去复归对位,即把KK把手扳到“分后位置”。
不对应回路断开,事故音响停止,掉牌复归。
因为传统二次回路主要是考虑就地操作。
KKJ_HWJ_TWJ_作用原理
1、KKJ(合后继电器)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
它是从电力系统KK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
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
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
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
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
从“预合”打到头即“合”。
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
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位置。
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
当KK把手处于“合后” 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
“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
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
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
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接点会一直闭合。
保护跳闸或开关偷跳,KK把手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自然“合后位置”接点也不会变化,当开关跳开TWJ接点闭合,位置不对应回路导通,启动重合闸和接通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回路。
事故发生后,需要值班员去复归对位,即把KK把手扳到“分后位置”。
不对应回路断开,事故音响停止,掉牌复归。
因为传统二次回路主要是考虑就地操作。
当90年代初电力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改造时,碰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遥控如何和上述传统二次回路配合。
因为当时设备自动化水平的限制,“无人值守”实现的途径是通过在传统二次回路基础上,增加具备“四遥”(遥控/遥调/遥测/遥信)功能的集中式RTU来实现,也即我们常说的老站改造(单纯保护配集中式RTU)模式。
控制回路断线、事故总信号原理
精心整理
控制回路断线原理
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是由跳位继电器(TWJ)常闭触点与合位继电器(HWJ)常闭触点串联构成的。
正常情况下,TWJ及HWJ其中一个励磁,一个失磁,故常闭触点也
必须指出:当开关在合闭状态,合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或开关在跳闸状态,跳闸回路的完整性被破坏时,不能报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时,由于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并不是完全同步
精心整理
的,如开关由分到合,TWJ的常闭触点已经闭合,而HWJ的常闭触点还没有打开,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闭合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监控人员对开关进行遥控分、合闸时也时常会有控制回路断线发上来,但又马上复归的情况,就是因为位置继电器的触点切换不同步造成的。
KKJ继电器复归,也会发事故总信号。
手合/遥合开关时由于TWJ返回较慢,当KKJ=1后,TWJ还持续几十毫秒,导致会发事故总信号,AVC系统对变电所内电容器进行合闸时,时常有单独的事故总信号发上来。
RCS941控制回路图。
一文弄懂回路中的TJ HJ DL HBJ TBJ TBJV TWJ HWJ KKJ.ppt
防跳回路
TBJV(跳跃保持继电器)
什么是防跳: 1. 操作回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防跳功能。 2. 防跳是防止“开关跳跃”的简称。所谓跳跃是指由于合闸回路手
合或遥合接点粘连等原因,造成合闸输出端一直带有合闸电压。 当开关因故障跳开后,会马上又合上,保护动作开关会再次跳开, 因为一直加有合闸电压,开关会再次合上。对此现象,通俗的称 为“开关跳跃”。 3. 一旦发生开关跳跃,会导致开关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开关爆炸, 所以防跳功能是操作回路里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控制回路的闭锁
1. 为保证断路器工作的安全,控制回路往往采取多种闭锁措施,当条件 不满足时,禁止断路器的操作。常见的闭锁回路一般有三种:
一文弄懂回路中的 TJ HJ DL HBJ TBJ TBJV TWJ HWJ
KKJ
跳闸与合闸回路
保护跳闸 保护跳闸压板
跳闸线圈 辅助接点
重合闸 重合闸压板
合闸线圈
TJ(跳闸出口)/ HJ(合闸出口) 及DL(辅助接点)
利用DL常开接点断开跳闸电流: 1. 为了防止TJ粘连造成TQ烧坏(因为TQ的热容量是按短
TWJ/HWJ位置继电器和控制回路断线
1. 位置继电器除了提供位置指示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监视控制 回路是否完好。
2. 因为正常情况下,不论开关处于何状态,TWJ和HWJ必有一个带 电,状态为1。如果全为0,则代表控制回路异常,也即我们常说 的控制回路断线。
断路器位置和TWJ/HWJ的区别
1. 装置里开关量状态显示菜单(/通讯信息表)里可以看到除了有TWJ 和HWJ状态外,还有断路器状态。那么,这个断路器状态跟HWJ是否 一样呢?
2. 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不论我们是采用TWJ还是HWJ来判断开关位置, 都有一个一旦控制回路断线,就会导致位置判断错误的问题。比如 开关在合位,此时HWJ=1;如果这时控制电源掉了,则HWJ失电, HWJ=0,就会错误判断为开关分开。
TBJTWJHBJ防跳原理
TBJ,TWJ HBJ防跳原理[内容摘要]:断路器防跳回路的作用是防止接点粘连的情况下,跳、合闸命令同时施加到断路器得跳、合闸线圈上,造成断路器反复跳闸、合闸,损坏断路器。
防跳回路的设计使断路器出现跳跃时,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位置。
防跳回路分为操作箱中防跳回路和断路器中防跳回路,操作箱中的防跳回路与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一般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同时使用,断路器中的防跳继电器可能会造成因“寄生”回路而自保持,无法返回。
通过跳、合闸回路二次接线的改动来实现操作箱中防跳回路和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之间的选择。
关键词:防跳;跳闸位置;合闸位置;重合闸;拒动1. 基本原理:1.1断路器防跳回路的作用是防止接点粘连的情况下,跳、合闸命令同时施加到断路器得跳、合闸线圈上,造成断路器反复跳闸、合闸,损坏断路器。
防跳回路的设计使断路器出现跳跃时,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位置。
操作机构qllJTfi图(1)图1接线为操作箱防跳回路原理图,其中TBJ是防跳继电器,当正常分、合闸时,对操作影响不大。
但一旦发生合闸于故障线路,手合继电器SHJ来不及分开或粘连,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ZHJ粘连时,如果没有防跳继电器时,断路器会发生反复的跳闸、合闸,短时间内多次切断故障电流,这是不允许的。
这种断路器的跳跃现象轻则对系统造成多次冲击,严重时可能使断路器爆炸。
接入防跳继电器后,当断路器手动分闸或保护装置跳闸时,都有跳闸电流流过TBJ的电流线圈,这时合闸回路TBJ的常闭TBJ1接点分开,合闸回路不通,如果合闸信号没有复归,将通过TBJ的常开接点TBJ2使TBJ的电压线圈得电,使其自保持,直到合闸信号返回。
这样TBJ就起到防止断路器反复分、合闸的作用。
接于分闸回路的TBJ电流线圈,要求其在分闸时造成的压降要小,规程规定不能大于控制电源额定电压的5% TBJ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则不能大于分闸电流的50%保证TBJ在分闸过程中可靠动作。
1.2在有些断路器中已经考虑了防跳回路,它一般是由电压型继电器来完成防跳功能的。
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和hwj及twj的匹配问题_概述说明
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和hwj及twj的匹配问题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于整个回路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hwj和twj作为辅助参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讨论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与hwj及twj的匹配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引言、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和hwj及twj的匹配问题、线圈电阻与hwj的匹配原理与方法、线圈电阻与twj的匹配原理与方法以及结论。
首先我们将概述本文研究的目标及步骤,并简要介绍引言部分所涵盖内容。
1.3 目的探究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与hwj及twj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匹配是本篇文章的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线圈电阻对于hwj和twj 选取和调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读者提供相关匹配原理和方法。
此外,我们也将讨论该研究领域存在的局限性,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此方向的未来发展。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引言部分的三个子节: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其中概述部分简要陈述了文章主题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给出了本文所涉及的各个部分的组成;目的部门明确了本文所追求的研究目标。
2. 操作回路中线圈电阻和hwj及twj的匹配问题2.1 线圈电阻的作用和重要性运用在操作回路中的线圈电阻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具有重要性。
线圈电阻是一种限制电流流动的装置,通过调整其阻值来控制回路中的电流。
线圈电阻可以用于保护其他器件或设备以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坏,并且可以稳定和平衡整个系统。
因此,在操作回路中,正确选择和匹配适合的线圈电阻将对系统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2.2 hwj的定义和意义在操作回路中,hwj是指一种参数,表示驱动力与存在电阻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个参数反映了发生在系统中的摩擦或散射现象。
hwj 参数对于操作回路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确保驱动力能够克服系统内部各种形式的摩擦力或散射力,从而达到预定目标。
2.3 twj的定义和意义twj是在操作回路中另一个关键参数,它代表时间窗口跳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WJ/HWJ位置继电器和控制回路断线
4.1 TWJ/HWJ(跳闸位置/合闸位置继电器)的作用
TWJ/HWJ主要作用是提供开关位置指示。
HWJ并接于跳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跳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
当开关在合位时,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HWJ 线圈带电,HWJ=1表明开关合位。
TWJ一般并接于合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合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
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TWJ线圈带电,TWJ=1表明开关分位。
注意: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实合闸线圈是带电的。
TWJ为电压圈,线圈本身电阻就较大,加上回路上串的电阻,整体阻值约40K(测量控制正和TWJ负端)。
因为国内开关跳合闸线圈为电流型,其阻值较小(常见的为50~200Ω)。
虽然整个合闸回路是导通的,但因为控制回路电压大部分加在TWJ上,TWJ部分电阻很大,电流很小,不足以使合圈动作。
TWJ线圈上串联的电阻,也是为了防止TWJ线圈击穿短路,导致合圈误动。
当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合闸回路接通相当于直接将TWJ短接,电压直接加在合闸线圈上,使线圈动作。
HWJ回路同此基本一致。
断路器位置可以用合位也可以用跳位表示, 保护和监控习惯采用的位置信号略有不同:按照传统习惯,保护程序判断开关位置一般采用TWJ,比如备投装置需接入的开关位置都采用TWJ(断路器常闭触点)。
远动监控方面一般都采用HWJ(断路器常开触点),如果只有TWJ,往往还要在数据库里取反。
4.2 断路器位置和HWJ的区别
我们从96XX系列装置里开关量状态显示菜单(/通讯信息表)里可以看到除了有TWJ和HWJ状态外,还有断路器状态。
那么,这个断路器状态跟HWJ是否一样呢?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不论我们是采用TWJ还是HWJ来判断开关位置,都有一个一旦控制回路断线,就会导致位置判断错误的问题。
比如开关在合位,此时HWJ=1;如果这时控制电源掉了,则HWJ失电,HWJ=0,就会错误判断为开关分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装置提供了“断路器位置”这个经过程序判断处理后的状态量。
正常情况下,TWJ和HWJ状态是相反的,程序会判为状态有效,断路器状态
和HWJ状态是一致的;当TWJ和HWJ全部为0或全部为1时,程序认为该状态变位为无效状态,断路器位置还是会保持原状态不变。
大家可以做个试验,先让开关在合位,看开关量状态,HWJ和断路器位置都为1;再拔掉开关控制保险,此时HWJ=0,但断路器状态不变,仍为1。
与这种情况相类似的,还有开关手车试验位置和运行位置,两种状态必须是相反的,才是有效的状态(构成一个异或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遥信,我们一般称为双位置遥信。
现场组态时,除非用户有特殊要求,一般都采用“断路器位置”这个开关量来表征开关位置,而不是单独采用HWJ或TWJ。
对手车试验位置,一般通过在后台遥信数据库里设置它的双位置遥信关联属性,同时在画面编辑器里,对开关量图符的属性选择工程值(四态)而不是常规的工程值来实现。
4.3 不同系列操作回路位置指示的区别
LFP900系列操作回路从电气上可以说基本上是独立的,跳合位指示灯也直接带在操作回路上。
比如LFP941操作回路,如果装置电源不上电,只给操作回路控制电源上电。
操作回路板上的跳合位灯依然会亮。
RCS96系列和RCS900系列面板跳合位指示,是装置采集到跳合位后,再驱动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相应的灯光位置指示。
96XX系列低压保护用户在设计中一般不特别分开装置电源和控制电源,但对于9661装置,因为它不仅有操作回路还带有非电量保护。
设计上一般把操作回路控制电源和非电量电源(也是装置电源)分开。
如果装置电源不上,只上操作回路控制电源,前面板上是没有开关位置指示的。
这一点在现场调试过程经常有可能发生,比如因非电量开入线尚未接完,所以用户不给非电量(实际上也是装置电源)上电。
但把开关控制电源上电了,面板上开关位置肯定无显示,用户见有可能会以为故障。
这在现场已碰到多次。
(另外注意,9611等低压线路保护CPU板到液晶板的排线如果不连,面板上所有指示灯都会亮)
4.4 控制回路断线
位置继电器除了提供位置指示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监视控制回路是否完好。
因为正常情况下,不论开关处于何状态,TWJ和HWJ必有一个带电,状态为1。
如果全为0,则代表控制回路异常,也即我们常说的控制回路断线。
按照部颁技术要求,必须监视跳闸回路(相比而言,跳闸回路断线要比合闸回路断线后果严重的多)。
这也是HWJ线圈负端没有引出装置直接在内部就和跳闸回路并在一起的原因(9661/RCS941的操作回路,HWJ负也单独引出装置,主要是为了配合开关的方便)。
TWJ负端单独引出,主要是为了同不同类型开关控制回路配合(比如防跳),但常规设计上,一般也在端子排上直接同合闸回路并接。
装置产生的控制回路断线信号=TWJ常闭接点+HWJ常闭接点。
无论是通讯还是硬接点输出的该信号,都加了3S的判断延时。
主要是因为断路器常开和常闭触点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比如开关由分到合,常闭触点(TWJ)打开时,常开触点(HWJ)还没有闭合,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为0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
注意对主变各侧开关的控制回路断线,同上文所讲事故总信号采集一样,是通过测控装置(出厂设计一般是本侧后备保护的开入2)采集操作回路的硬接点输出。
硬接点信号开出是没有任何时间延时的,为了避免因为TWJ和HWJ不同步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现场要通过增加该开入采集的遥信去抖时间来躲过这段时间,一般可设为0.3S。
因为现在开关内部接线经常会把弹簧储能或气压闭锁等接点串入合闸回路。
所以在现场时,有时开关分开后,储能电机运转给弹簧储能。
在储完能之前,合闸回路是断开的,TWJ状态上不来,会报控制回路断线。
储能完毕,合闸回路接通,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复归。
现场调试时这种现象也是经常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