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能够用文字或图片描述解决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解决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解决过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道具等。

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步:讲解1.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解决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适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示范1.老师通过示范例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2.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解决类似问题。

2.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重点。

2.整理学生的解决方法,供同学参考。

五、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调整。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说课稿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说课稿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说课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持续地改进和优化这些方案。

本文将以“解决问题连续两问”的教学策略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连续提问,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解决问题连续两问”的教学目标。

这种策略旨在鼓励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对问题的初步回答,而是通过连续提出两个或更多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

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来实施这一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问题作为讨论的起点。

这个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果你发现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不足,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给出初步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连续两问”。

首先,学生需要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对初步答案的进一步探究。

例如,对于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图书馆资源不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或者“资源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影响?”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具体地界定问题的范围和影响。

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提出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源或可能的解决方案。

例如,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图书馆的资源会不足?”或者“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可以增加图书馆的资源?”通过这样的连续提问,学生能够逐步深入问题的核心,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策略。

在实施“连续两问”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确保他们的提问是有深度和广度的。

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8.5《解决问题(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8.5《解决问题(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二)》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2. 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0分钟)”。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四课时】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四课时】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四课时】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节《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连续两问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四个不同的实际问题,分别是:小明和小华比赛跳远、小猫钓鱼、小鸟筑巢和小鱼游泳。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两个量,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计算,找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连续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比较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数字,缺乏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容易粗心大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连续提问的方法,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学会连续提问的方法,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猫钓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准确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

2.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策略。

2.理解并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复习题、练习题及答案。

3.教学课件及投影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一道与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相关的简单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重点知识1.介绍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概念。

2.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拓展老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其他同学学习到更多解题思路。

第五步:课堂小结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练习册上指定的练习题,加强对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学生表现,发现学生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加强相应的训练与引导,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优质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对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解决问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说课稿

解决问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说课稿

一、说教材《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一课被安排在《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例8,属于解决问题课,主要是会分析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后面继续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下面请您跟我一起把课本翻到第13页,来熟悉教材。

本课的教材编排如下:教材在编排上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是按3个环节来来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是出示生活中种植农作物面积的情境图,接着第一次环节“阅读与理解”,提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明确所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提取信息,理解题意;第二环节“分析与解答”是通过折纸或画图等操作,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画图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同时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第三个环节“回顾与反思”是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在这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做完题要先检验再作答;最后借助练习题巩固本课的新知。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会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能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思考、折纸或画图等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几何直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有所增强。

在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学生要理解在求解时把谁看做单位“1”,也就是会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才能突破学习本课的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说课稿今天咱们来聊聊解决问题这件事,特别是连续两问的问题。

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时候问题就像那闹钟,早上把你吵醒,接着就不请自来,接二连三地找上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不过,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捋一捋,怎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

想象一下,早上你刚睁开眼,心里想着“今天肯定是个好日子”,结果一转身,手机掉了,屏幕裂了。

然后呢,你心里一紧,“哎呀,我的天啊!”这时候,脑海中第一个问题冒出来:“这修屏幕要多少钱?”好吧,问题一来了。

你又想起“还得找时间去修,真是麻烦。

”这是第二个问题,接连而至,真是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没关系,咱们可以把这些问题逐个击破。

面对问题一,修手机的费用。

你可以问自己,“这屏幕修好能用多久?”花个几百块,能把手机再用好几年,还是值得的。

心里默念:“省吃俭用,别花冤屈钱。

”然后,继续向下一个问题进发。

就像打麻将一样,一张一张地翻过来,看看牌局的变化。

问题二,找时间去修手机。

这时候,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生活不就是一场游戏吗?”想想,如果这事让你心情糟糕,那干脆就把这次修手机当成一次小小的冒险!可能在路上你会发现新开的咖啡店,或者碰到老朋友,简直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于是,心态放轻松,去修手机的路上,顺便享受一下生活。

咱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日常问题。

比如说,工作上接到两个项目,时间又紧。

天啊,简直像被两个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

先别慌,深呼吸,想想先做哪个项目更重要。

学会优先排序,就像吃饭一样,先吃肉,再吃菜,最后吃米饭,顺序很重要!每个项目可以想象成一颗糖,先吃甜的,再吃其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有时候问题就像大雨,倾盆而下。

你可能会想:“我该怎么应对?”不如拿把伞,给自己加个保护。

设定一些小目标,一步一步来,心里就不会那么焦虑。

就像爬山一样,慢慢走,总会看到山顶的风景。

有时候问题也像调皮的小孩子,缠着你不放。

遇到这样的情况,咱们可以试试幽默感,给自己来点自嘲。

“哦,我又被问题抓住了,看来今天得加倍努力了!”这样一来,心态就轻松多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应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桌椅摆设3.适量的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4.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新知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

3. 解决问题的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邀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

5. 总结课程•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写在练习册上。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指导下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连续两个问题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连续两个问题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连续两个问题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说课稿)一、引言在学习了加减法之后,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两步加减法的应用。

今天的主题是连续两个问题的两步加减法。

接下来我将结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二、教材内容在《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中,关于两步加减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含有两步加减法的应用题如:“小明早上有6个橘子,他吃掉了3个,下午他又买了4个。

请问小明最后有几个橘子?”其中,题目中的两步操作分别为减法(吃掉3个橘子)和加法(买了4个橘子)。

2. 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来说,解决此类题目的步骤分为以下三个:1.形象理解问题,画出图示,确定问题中的数字;2.执行运算,求解问题;3.验证结果,看是否符合实际。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连续两个问题的两步加减法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学生们分组合作,通过分析已掌握的两步加减法问题,总结出后续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常见错误。

2. 示范演示我将常见的应用题目进行演示,带领学生们完成解题过程。

3. 自主解题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解题,通过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理论知识讲解首先我将相关概念和解决方法介绍给学生们,包括两步加减法的含义和应用,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等。

2.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分析已掌握的两步加减法问题,总结出后续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常见错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 示范演示我将常见的应用题目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注重解题步骤和方法的讲解,鼓励学生们多与我互动,提出问题和疑惑。

4. 自主解题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解题,重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

五、教学效果评估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我将根据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1. 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答题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求是:1.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三小节例5,课本第32页。

教材是结合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相关运算,有了计算的基础,也初步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为本例题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现阶段的多数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能够独立地找出相关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但还有一少部分同学在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时会有困难。

针对本例题,我会给足学生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教学过程,对于部分学生应引导其逐步找到相关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分析1、了解“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问题结构,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连贯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学会连贯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开课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七彩课堂你们都分别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呀?”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提到美术小组后,师提出一年级美术组的弟弟妹妹们想请我们二年级的哥哥姐姐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这两个例题既体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又蕴含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较弱。

他们在解决连续两问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清数量关系,对问题中的信息抓不住重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建立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决简单的连续两问问题,能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过程,学会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连续两问问题。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3.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5.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方法,归纳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6.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 解决问题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 解决问题优秀说课稿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的例3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

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

“想一想”是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将处罚扩展到连续量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五、教学准备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文文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文文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文文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文文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并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据。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2.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适当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书、教师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加法和减法的情境图片或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习
1.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决一个关于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重点讲解提取
问题中的数据。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
1.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

六、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提取问题中的数据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第二单元第8 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8 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1. 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讨论交流,总结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强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后自主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巩固练习”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针对这一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巩固练习的重要性1. 巩固新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牢固。

2. 提高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解决问题》。

2.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安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学习重点
1.学习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

2.学习提炼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3.学习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操作实践
1.小组合作解决老师提供的问题,并找出方法对其展开讨论。

2.学生自行解决课本上的问题,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确保每个学生的
理解深入。

4. 总结反思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四、课堂延伸
在本课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练习。

2.自行选择一个日常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课上所学方法解
决。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上存在困难。

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优质教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准备和进行教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能够根据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连续两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少3个苹果,问小华有多少个苹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找出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3)教师总结并板书解题方法,强调列出算式的重要性。

3. 实践演练(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3)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演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文

2024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文

2024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应用;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难点是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课前预习法和引导探究法;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和主动参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谈话引入、检验课前自学成果、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实际运用、多重训练和全课总结等教学环节。

通过引入问题、讨论、
观察、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以
简单明了为主要原则,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以上是对2024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文的内容描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磨家小学的李倩。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小节例5,课本32页。

教材是结合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一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熟悉、具有相关练习的学习素材——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材以小朋友对话的形式,突出了整个分析的过程。

二、说学情:
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已经掌握加、减法的相关运算,有了计算的基础。

也初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为本例题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现阶段的多数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能够独立的找出相关的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

但还有一少部分在分析数学条件时会有困难,针对本例题,教师让给足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教学过程,对于部分学生应引导其逐步找到相关的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能够掌握在连续两问中将第一问的结果作为条件。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加法、减法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连贯思考的数学思维能力。

4、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我将
1、学生能够掌握在连续两问中将第一问的结果作为条件。

2、能使用数学思维中的连贯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开课后,教师利用谈话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融入情境中。

孩子们,在学校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生自由回答:篮球、绘画、舞蹈、书法......)孩子们的兴趣真广泛,真棒!现在舞蹈小组的小朋友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环节二、旧新知识结合,碰撞知识新火花: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两道不完整的数学问题:
A、XX小组有男生16人,女生比男生少9人,_______________
B、XX小组有男生16人,_______________,XX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的根据一个条件和问题补充出另一个条件并解答,或者根据两个条件补充问题并解答,利用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教师对于补充条件或问题很好的学生表扬如:你表现的真好,提出的数学问题语言很简练等)【设计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常规训练,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须把条件补足,才能进行解答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做知识上的准备。


2、紧接着教师用谈话法,继续利用创设的情境为学生引出新知:孩子们真棒!孩子们,那你们能总结一下腰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已知的条件吗(两个)
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也想请能干的孩子帮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3、出示例题5,让学生学生多形式看图读题(默读、齐读、指名读)读完后师设问:孩子们,你知道了什么(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解决的问题有几个(两个)分别是(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你找的真准确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孩子们想一想,这和我们刚才帮XX小组解决的问题一样吗(前面解决的都只有一个问题,而现在连续有两个。

所以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连续两问。

)揭示课题与前面第一环节的解决问题比较得出本节课的课题:连续两问。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亲身经历问题的不同之处,自己归纳总结得出课题,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解决的方法。

(1、求男生的人数也就是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2、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如果有学生直接出解答的式子,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数字分别对应的数学条件,引导学生说出解决的方法)
6、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现在请你和同桌讨论下,我们应该先解决哪一个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后汇报,对学生的答案,我预设了3种情况:
(1)都回答第一个问题。

(2)都回答第二个问题。

(3)意见不统一
A、为什么要解答第一个(生回答)假如我先解答第二个问题呢开始逐步从第
二个问题开始分析: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而男生的人数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呢首先应该求出男生有多少人也就是先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B、我们来看一看行不行。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而男生的人数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呢首先应该求出男生有多少人也就是先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C、用A、B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析。

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4—5=9(人) 9+14=23(人)
8、解答正确吗有什么样的方法呢(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环节三、归纳总结所学,悟出数学连贯思想: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要能够尝试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本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这里一共有几个问题要先解答哪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呢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我们缺一个男生人数的条件,只有将第一个问题求出来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它是作为解答第二个问题的已知条件。

两个问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一步一步连贯的思考问题!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练习提高,牢固脑中知识。

例题教学后设计了两个相似的数学问题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六、说板书设计:
此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
第一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4—5=9(人) 9+14=23(人)
答:(学生口答)
这堂课我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关注学生的人人体验,让学生在比较、归纳、总结中学习,将教学的重难点分层突破并用多种教法和学法相结合使整个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