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诗比较答案
【古诗文阅读】王维《鹿柴》与《鸟鸣涧》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维《鹿柴》与《鸟鸣涧》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
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比较辨析这两首诗:从色调上看 ___________;从手法上看,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从色调上看,《鸟鸣涧》略带暖意,而《鹿柴》则给人以清冷之感;从手法上看,两首诗都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是以夕阳返照反衬深林幽暗。
对比赏析鸟鸣涧译文山谷寂静无声,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着。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的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鸟鸣涧》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这是一首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的诗。
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鹿柴【语译】: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赏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著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温庭钧《商山早行》和王禹偁《村行》古诗词比较阅读
温庭钧《商山早行》和王禹偁《村行》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①梦,凫雁满回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杜陵:地在长安,此指长安。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诗三四句中的“鸡声”、“月”、“霜”照应了标题中的“早行”: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时上路,然而铺满清霜的板桥上已有了先行客人的足迹。
B.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温庭筠想起了梦中故乡杜陵回塘水暖,野鸭自得其乐的场景。
“杜陵” 之梦与“早行”之景,虚实相生,首尾照应,情脉通贯。
C.诗人王禹偁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悠然自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春日山村晚晴图,充分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D.王诗第三联“胭脂”与“白雪”对举:棠梨叶红艳似火,荞麦花开如雪,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第四联情绪由悠然转为怅然,拓深了诗意。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答案】1.C2.(1)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2)①借景抒情的手法。
两首诗都共同抓住了富有时间、地域特色的景物刻画,情感自然融入其中。
①反衬的手法。
两首诗都以声衬静,表现了环境的寂静。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C项,“诗人王禹偁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悠然自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春日山村晚晴图,充分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对诗歌的赏析错误。
诗歌的前六句用“菊初黄”“万壑”“晚籁”“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一系列具有秋天特色的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杜甫《春望》和李先芳《春望》古诗词比较阅读
杜甫《春望》和李先芳《春望》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明)李先芳芳草萋迷一径斜,澹烟疏雨噪新鸦。
城南春色浓于酒,醉杀千林桃杏花。
1.杜甫这首诗的颔联在景和情的融合方面很有特色,请简析。
2.两首诗题目同为“春望”,但读后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参考答案:此联通过移情于物,以乐景表现哀情。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杜甫的《春望》写了“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景象;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或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情感)。
李先芳的《春望》纯粹写景,通过芳草、澹烟、疏雨、新鸦等景物,写出了浓郁的城南春色。
【解析】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一联通过对花和鸟的描写,借景生情,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在景物之上,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杜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
李诗纯为写景,选取春天有极有代表性的景物:芳草、澹烟、疏雨、新鸦、桃杏花等。
突出了城南春意的浓郁,“浓于酒”“醉杀”两词,不仅突出了城南春意的浓郁,也暗含了作者对城南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古诗文阅读】《迢迢牵牛星》与秦观《鹊桥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迢迢牵牛星》与秦观《鹊桥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谈谈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2、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迢迢牵牛星》一诗大量使用叠字,对人物进行刻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如“皎皎”突出星的光辉,使人联想到“河汉女”娇艳的容颜;“纤纤”极言女主人公的纤弱体质,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的弱不禁风。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既写出女主人公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了她美丽动人的姿容。
她本是一位织布能手,可是现在却“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四句,描写女主人公因思念心上人而无心织布的场景,刻画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C、《迢迢牵牛星》通篇使用了比兴手法,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每一句都不涉及自己的情事,其实处处都是写自己的感受。
D、“两情若是久长时”二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E、《迢迢牵牛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而秦观的《鹊桥仙》则运用了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没有描写,但后者的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参考答案1、(1)同:两首诗都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都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爱情故事,使其得以世代流传。
(2)异:《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鹊桥仙》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柳永《望海潮》和姜夔《扬州慢》古诗词比较阅读
柳永《望海潮》和姜夔《扬州慢》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固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扬州慢》通过对扬州城繁华热闹与萧条冷落的对比,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绪。
B.《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一句,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C.《望海潮》的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与秀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D.《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反映了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2)《扬州慢》和《望海潮》这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B(2)《望海潮》中所写之景“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指,虚实结合间洋溢着生气,荡漾着欢乐,充满着和谐,形成美好的境界。
《扬州慢》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 也非目见,“春风十里”乃是借用,组合一起,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写扬州今日的萧条,都是实写。
李贺《雁门太守行》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贺《雁门太守行》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登幽州台歌①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注释:幽州台,又名“黄金台”。
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1.《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
颔联用“①______”一词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用“燕脂”“凝夜紫”表现战争之惨烈;颈联用“霜重鼓寒”写出①________。
2.上面的两首古诗都提到了“黄金台”,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黄金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满天战争的艰苦/环境的恶劣2.陈子昂登“黄金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解析】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颔联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表现了战争的规模之大;“塞上燕脂凝夜紫”更是展现了战争之惨烈。
颈联中“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部队一靠近敌军的军营,就击鼓投入战斗,无奈天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亮。
“霜重鼓寒”写出了环境和恶劣,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艰苦。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其中“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干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这里直接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握着宝剑奋力厮杀,视死如归。
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浪淘沙北戴河》《观沧海》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5~6题。
(8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请写出这两首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
(4分)
6.试比较这两首诗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
(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毛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答案】相同点:两位作者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点纵观沧海。
不同点:《浪
淘沙·北戴河》表达革命的成功,民族的重新崛起;《观沧海》主要写曹操伐袁绍时心中统一中国的抱负,主要体现他博大的胸襟。
(意对即可)。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比较阅读及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比较阅读及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9-10题。
(6分)
(甲)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李白《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②不见下渝州。
【注】①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②君:作者的友人。
9、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请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整理
9、示例:秋夜的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随波荡漾。
10、(甲)诗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妙。
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答到拟人或想象1分,情感1分。
)
(乙)诗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情景关系1分,情感1分。
)。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孙权,下片又自比冯唐。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参考答案:7.(1)(2分)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两首对比赏析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类“泪”,请分别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春望》中,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词比较阅读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客中过节的事件,暗含了“思家”之意。
B.第二句具体描写过节情景,“抱膝”“影伴身”突出孤寂,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C.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家人在说着客居在外的远行之人。
D.本诗写诗人的思家之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率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把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思念对方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融情于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诗人的愁思涨满怀。
C.三四两句,“何当”(何时能)这个词从“君问”而来,“共剪”“却话”是由眼前的孤独激发出的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D.本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1.C2.D3.《邯》一二两句是实写,实写自己客居在外孤独思家的画面;三四两句是虚写(想象,对写),想象家中人团聚思念自己的画面。
余味悠长,突出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夜》一二句是实写,三四两句是虚写。
一二句实写眼前,三四句想象自己和对方将来团聚时的幸福画面,那时再谈论今天在巴山夜雨中的相思之苦。
让今夜的苦成为未来欢聚时的谈资,今夜的苦便有了更多的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吴融《华清宫》与崔橹《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吴融《华清宫》与崔橹《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
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
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无人知道外边寒和云树深深碧殿寒中的寒的意思分别是什么?2、赏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1.民众受冻挨饿(寒冷);凋零衰败。
(2分,各1分。
意思符合即可)2.吴诗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崔诗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
(5分,内容各2分,语言表达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问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王维《使至塞上》和王昌龄《从军行》古诗词比较阅读
王维《使至塞上》和王昌龄《从军行》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用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甲)诗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乙)诗“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D.两首诗均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赛诗之名作。
2.你觉得这两首诗中哪句诗写的好,试分析你认为好在哪里?【答案】1.B2.示例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轻烟直上青天,蜿蜒的黄河横贯沙漠,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示例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
【解析】1.考查诗歌的正确理解与赏析。
B.“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理解错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不是“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2022·海南·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高三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①,江空月静。
【注】①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两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三、(2022·陕西·永寿县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秋江送别》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
王勃《秋江送别》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
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案】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①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①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
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
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
“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
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
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
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
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
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
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
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
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
酬乐天频梦微之鉴赏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公元817年。
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
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
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
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
诗的第二句乃说:“念君怜我梦相闻。
”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
但“我今因病”的“病”字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
四句紧承三句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白居易赠给元稹的诗是这样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元稹何事忆他,致使他昨夜梦到元稹,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诗歌比较阅读《渡荆门送别》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①,问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归卧③南山陲④。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①饮君酒:劝君喝酒。
②何所之:去哪里。
③归卧:隐居。
④南山陲:终南山边。
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一个“入”
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2.两首诗歌题目中均有送别二字,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抒发
的情感是否一样。
参考答案:1.随奔腾的气势(意思对即可)
2.《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作者在尾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故乡之水一路送我远行,越发显出作者的对故乡的念念不舍之情。
《送别》一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谊。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对隐居的欣羡之情。
(意思对即可)。
高启《秋望》和李梦阳《秋望》古诗词比较赏析
高启《秋望》和李梦阳《秋望》古诗词比较赏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秋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
②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高诗中一词点明题目中的“望”字,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指。
(2)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敌人(侵略者)(2)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
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2)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之处。
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两首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作对。
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
高诗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
“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
李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
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
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
李商隐《吴宫》和陆龟蒙《吴宫怀古》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商隐《吴宫》和陆龟蒙《吴宫怀古》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宫李商隐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吴宫怀古陆龟蒙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①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与陆龟蒙都是晚唐诗人,这两首诗一咏史一怀古,借古讽今,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深深的忧虑。
B.《吴宫》最后一句,不仅写出了吴宫的静寂,还包含象征意味,覆亡的阴影已悄然笼罩了整个吴宫。
C.《吴宫怀古》最后一句,与“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旨意相近,抨击了“女祸亡国”之说。
D.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今日之冷寂荒凉与昔日之热闹奢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主题。
2.清人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李商隐的《吴宫》在描写吴宫的奢靡生活上便是“正面不写”的典型例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D2.《吴宫》在描写奢靡生活时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
平日的黄昏,宫中华灯初上,歌管相逐,诗的前两句却写吴宫一片死寂。
第3句指出吴宫寂静的原因是“宴罢满宫醉”,第4句再写吴宫的静寂,反衬了“满宫醉”之前的喧闹与疯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理解不当。
《吴宫》是咏史诗,写的是当年的情景,并未写“今日之冷寂荒凉”;《吴宫怀古》是怀古诗,前两句以今日之荒凉忆昔日之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吴宫》没有一句正面描写吴宫的奢靡生活。
前两句“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的意思是:临水的亭轩幽深一片水中宫殿明清,宫门紧闭着四周一片空寂悄无人声。
第一句从视觉感受方面写出了吴宫的空寂,第二句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出了它的寂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朝阳期末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2.(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B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
夜半三更做梦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4分) C E
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3.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5分)
内容不同:
①1分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写的是秋夜;
②1分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
③1分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
情感不同:
④2分情感不同:赵诗——诗人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1分);
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客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1分)。
2、2005北京高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漏声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
“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⑴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⑵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3、2010海淀二模
塞上听吹笛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
②《小单于》:乐曲名。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 《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 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
(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案示例:
(1)、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
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2)都以“霜”字开头。
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
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
提示:高诗三、四句为虚写:此时不知何处传来了羌笛曲《梅花落》,乐曲悠扬,似乎在整个关山回荡,由此,让人感到,风吹送的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眼前出现的宛如和色和香落满关山的梅花。
听曲《梅花落》——联想到家乡的梅花——思乡之情。
表达得巧妙而自然。
1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200字左右)(10分)
学生答案示例(一类):
1、“月”在边塞诗中体现出苍凉、孤寂的感情。
高诗中的月光洒满戍楼,撒下淡淡的哀伤与寂寥同,触动了将士内心中的思念之情。
月与将士的羌笛相伴,抒写了令人触目伤怀的凄凉之曲。
此时的月,便是寂寞、思念与无限哀伤情愫的化身。
李白《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则尽展一轮皎洁的圆月从天山上挂起的豪迈气势。
此时的月照亮了将士内心的豪情万丈,点燃了坚定的信念。
在雄壮宏大的天山上,月少了分哀怨,多了份鼓舞与壮丽。
不同的诗人丰富了“月”的涵义,他们用“月”的苍凉孤寂,皎洁明亮,照亮了人们在夜空下的心灵。
2、“月”字是古诗中传统的意象,它包含了思念的寓意。
《塞上听吹笛》中“月明羌笛戍楼间”中一个“月”字便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那小楼间听到笛声,思念家乡之感油然而生;《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一个“月”字便让人愁绪满怀,仿佛徘徊在那床边望着皓月,思念亲人之感跃然纸上。
“月”字不仅代表了夜晚,也蕴含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意象。
每当读到“月”,总令人不禁想起家人团圆的景象,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温情在月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感人肺腑。
“月”是团圆,“月”是思念,“月”更是一捧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