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课件
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课堂导入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 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 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1
考查方式
目录
考查方式 解题技能
应计策略 例题解析
考查方式
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 异曲同工之妙?
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3?、 结 合 具 体 诗 句 , 比 较 甲 、 乙 两 诗 在 内 容 上 的 异 同。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解析】
第一首要从二、三句入手, “春生”“千红万紫”都是新 事物新生活的一个代表。第二 首要把握最后两句,表达作者 愿做护花使者的愿望,愿意为 新生力量奉献自己的一切。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
的惆怅和友谊的悠久,韩诗借
“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
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 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 一句更妙,为什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日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人物形象 和自然景物 形象。
解题技能
三、语言赏析比较
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
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
第一抓动词,其 次抓形容词,再抓 数词、副词和其他 虚词。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 细腻,或清新明艳, 或幽默讽刺,或沉郁 顿挫,或悲壮大方等。

《诗歌比较鉴赏》 导学案

《诗歌比较鉴赏》 导学案

《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教学过程【考点突破】一、何谓比较鉴赏: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诗歌的内容、语言、形象、手法、情感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用以考查考生对不同事物的分析、鉴别、评价的能力。

在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三首比较只有2007年的浙江卷)主题、情感、表达技巧、风格、题材、体裁、语言、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近五年的比较鉴赏诗歌有13题,占高考诗歌试题总量的1/5。

2014年18套高考题有5套考的是比较鉴赏。

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说明比较鉴赏一直就是备受关注的考点。

二、命题角度:形象、语言、手法、情感三、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四、高考出现过的试题类型:(一)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二)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四)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五、解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手法、感情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3)按步骤作答,既要概括,又要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六、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

七、比较鉴赏的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课堂知识点拨】1.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感。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对比与鉴赏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对比与鉴赏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对比与鉴赏诗歌是人类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展现着时代的风貌与精神追求。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作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风格。

本文将从题材、形式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对比与鉴赏,以便更好地了解诗歌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一、题材的对比与鉴赏古代诗歌的题材以抒发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主,几乎囊括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古人鉴赏古代诗歌时,往往能够感受到诗人们对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的赞颂与描绘,以及对爱情、友情、忧患和离别等人类情感的歌颂与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抒发了对故土乡情的眷恋与思念。

现代诗歌的题材则更具多样性和开放性。

现代人鉴赏现代诗歌时,会发现诗人们纷纷以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科技进步等为题材,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与意象。

当代诗人如海子、余光中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都市生活的繁华与孤寂,世界的多元与变迁,以及人性的善恶和纠结等复杂层面。

二、形式的对比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式多以律诗为主,包括五言、七言、古体诗等。

律诗要求每句的字数和音节都有固定的规律,给人一种饱满、紧凑的感觉。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使整首诗意融洽、结构完整。

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各种形式进行创作。

近年来,自由诗成为了现代诗歌流行的一种形式,无论是诗句的长度、音节的数量还是韵脚的运用,都没有规定的限制。

例如北岛的《波兰来客》没有明确的韵律模式和句子长度的要求,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灵活性。

三、语言的对比与鉴赏古代诗歌在语言上注重音韵的美感与意象的运用,往往通过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诗人们在作品中使用工整、华丽的辞藻,使得整体的艺术效果更加醇厚。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与感受。

现代诗歌的语言更加白描与简洁,注重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反映。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诗歌是人类对世界的感悟和想象的艺术表现,它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主题和思想
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是诗歌的灵魂,它直接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分析和比较不同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从中探寻作者
的思想和人生观。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赤壁怀古》都是名作,但前者强调
豪放、奔放和豁达的性格,后者则强调意境、意象和意蕴,两者在主题和思想上有很大的
区别。

二、艺术表现方式
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包括韵律、格律、修辞手法、意象、意义等,也是诗歌中最为重
要的元素之一。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不同
诗人在艺术表现和技巧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诗歌的表现方式上各
有特色,李清照常常运用典故和抒情的手法,而辛弃疾则更加注重写实和现实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历史文化背景
诗歌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历史、时代和文化的差异。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也
要考虑到不同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
文化内涵和价值。

例如,唐诗盛行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国家强盛的时代,而现代诗歌
则更多体现了文学的自由和开放,两者在历史文化背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比较鉴赏诗歌需要从主题和思想、艺术表现方式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方
面进行分析和探究,进一步领略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包括唐诗宋词等诸多经典作品。

在2024年的高考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以古代诗歌为主题,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水平。

一、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其基本特点包括:1.韵律优美:古代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美,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为优美动听。

2.意境深远: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手法。

3、情感真挚: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二、唐诗与宋词的比较鉴赏唐诗和宋词都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1. 唐诗的比较鉴赏唐代诗歌以五言、七言诗为主,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其特点包括:(1)丰富的意象:唐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在《春晓》中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2)平易近人:唐诗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表达直接,能够深入人心。

(3)抒情性强:唐诗常常表达诗人的内心真情实感,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2. 宋词的比较鉴赏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著称,其代表作品有《声声慢》《水调歌头》等。

其特点包括:(1)婉约多情: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见称,借助婉约的语言表达深情的内心世界。

(2)蕴含哲理:宋词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3)音乐美:宋词强调音乐美,常常配以美妙的乐曲,更具有动人的韵味。

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在高考中的意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文学素养: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比较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增强综合能力: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等进行准确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成为了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鉴赏诗歌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诗歌主题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了解它的主题。

一般来说,诗歌主题呈现多样化,有些是关乎人生和自然的,有些是具有政治倾向的,有些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等。

通过对比不同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

二、诗歌写作背景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诗歌写作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比如时代背景、生活环境、诗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观等。

通过了解诗歌背后的生活和思考,可以更好地领略诗人的艺术境界和挚爱生命的精神。

三、诗歌艺术特征诗歌的艺术特征包括诗歌的形式、语言、韵律和节奏等。

不同的诗歌形式可以带来不同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同时,鉴赏一首诗歌还需要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弄清楚诗人的用词、表达方式和技艺。

一个优秀的诗人往往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和韵律把情感和意境深深地刻入诗歌之中,这也是我们鉴赏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

四、诗歌文化内涵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每首诗歌都深深扎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诗歌文化内涵能够带我们了解到许多的文化多样性,也能够带我们领略古代中国的美好传统和艺术。

同时通过诗歌的文化内涵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世界,同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下中国文化的演变和经典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鉴赏诗歌是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了解的,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理解一首诗歌,我们始终要从欣赏诗歌和读懂诗歌的角度出发,以最好的心态去领悟和感悟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古典诗歌对比鉴赏题之内容、情感异同比较答题方法与练习答案

古典诗歌对比鉴赏题之内容、情感异同比较答题方法与练习答案

古典诗歌对比鉴赏题之内容、情感异同比较答题方法与练习答案古典诗歌对比鉴赏题内容、情感异同比较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

其方法仍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

①读标题。

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

②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

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①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

②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边练边悟1.(2013·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的意象中。

韦诗中的意象是: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

恬静的月色,人略显孤独。

赵诗中的意象是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

凄冷萧瑟之景蕴含凄凉孤独之感。

同时两人对景物描写的差别体现了两人心境的细微差别。

秋斋独宿【赏析】:本诗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

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

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比较原则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一、选材类型1、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2、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3、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激昂向上)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抑郁低沉)二、设题角度1、内容、情感比较2、意象、意境比较3、语言赏析比较4、手法、技巧比较具体举例分析:1、内容、情感比较【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⑤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公开课《诗歌比较鉴赏》正式PPT课件

公开课《诗歌比较鉴赏》正式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 二者,同登岳阳楼,因为登楼时处境不同
(前者忧后者喜),在思想角度上也有所不
同,杜甫忧国忧民,则有感于岳阳楼之势与
己之思,本诗是“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
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
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特点
具体内容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 手法 周诗写的是 “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 成冰的景象,(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精选PPT课件
16
)( 湖 北 卷
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
精选PPT课件
3
高考真题回放
❖ 2008 广东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 吕本中
范成大
❖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 应似客心酸。
❖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内容、感情的比较鉴赏
秋夜独坐 王维 夜深 周弼
独坐悲双鬓, 虚堂人静不闻更,
空堂欲二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 门外不知春雪霁,
灯下草虫鸣。 半峰残月一溪冰。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
析。4分。
特点
内容、 感情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直接
抒发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感情;三、四句借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对西湖的描写 点 ——重湖叠巘清嘉 染 ——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时间 城池
原文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虚)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今 “空城”(实) “废池乔木”来自“清角吹寒”达
诗方 歌式
议 论
正面 描写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描 写
侧面
描写手法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喜 教材回顾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 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 (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学习任务二: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基本方法与规范
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比较阅读总体思路:寻找可比点---比较同与异---评价优与劣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导入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三、比较鉴赏示例(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比较)(一)不同诗歌体裁及意象比较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

参考答案: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参考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

课内外诗歌比较阅读

课内外诗歌比较阅读

课外诗歌课内比较阅读鉴赏一、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设题角度命题角度:“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对比阅读与单首诗歌的阅读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个“作比较”的要求。

做题时应该把握住对比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二、对比鉴赏要注意“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对比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对比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

南宋灭亡,邓剡被俘北上。

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赏析本词和李清照《声声慢》两首词中都使用了“桐”和“雨”意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在两首作品中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6分)【答案】(1)相同点: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2)不同点:①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的凄清孤独之苦;②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了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特别提醒】(1)分析意象的寓意,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

(2)诗人情感决定、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疑聚、表现着情感。

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歌。

(3)有时候还要分析概括意象特点和手法。

【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古秋夜长钱起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是一种通过对比和分析两首或多首诗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语言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在进行诗歌比较鉴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比较: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观察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以及主题在不同诗歌中的表现方式和深
度。

这有助于理解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方式。

2. 情感比较:分析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探究它们的情感基调、情感变化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诗人内心的世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3. 意象比较:意象是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比两首诗歌的意象,可以发现它们在意象的选择、
组合和表现上的异同。

这有助于揭示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

4. 语言比较:语言是诗歌的载体,通过对比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等,可以领略到
不同诗人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技巧。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5. 背景比较: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在进行诗歌比较鉴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选择具有一定相似性或差异性的诗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凸显它们的特点和
优劣。

2. 深入分析:在比较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每首诗歌的各个方面,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独特之处。

3. 客观公正:在评价每首诗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片面之词。

4. 注重整体:在比较鉴赏时,要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和内在联系,避免过于关注局部而忽略了整体。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3.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诗歌的深层次理解的引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介绍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类比、分析、综合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的诗歌鉴赏中。

2. 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的异同点,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5分钟)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鉴赏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对比赏析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对比赏析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对比赏析古诗对比鉴赏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也可在作品后、考题中引入其他诗句作比较)。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对比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别董大》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凄凉;从“莫愁”“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劝慰、激励《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描写的景物——雨、客舍、柳,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清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朋友依依不舍。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舍与担忧。

《别董大》以壮观为主,感情豪迈,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前下谁人不识君”应需重读。

《送元二使安西》要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从感受诗人笔下的美丽景*,再到感悟诗人离别时的瞬刻情感及隐藏其后的淡淡忧伤。

《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借景抒情,同是描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

《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送元二使安西》则流露出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盛唐者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和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都写过许多赠别诗。

王维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高适赠别诗的代表诗有《别董大》其一。

以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位诗人在赠别诗风格上的差异和取象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 虚:废墟。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答:
【答案】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 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 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 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 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 乐观的情怀。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 比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 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 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 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 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 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 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 情景关系的新格局。
(2016·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 耿:微明的样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 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 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
答:
【答案】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 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目。
(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2015·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 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 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目 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 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 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 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 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
【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 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 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 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这主要有以下几 种方法:①读诗(词)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 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词)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 情感;③注意诗(词)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 注意诗(词)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词)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 ①飞鞚:策马飞驰。②金吾:古官名。 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令狐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 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施诗中 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 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
[题型特点]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在2014年考查频率较高,2015年和2016 年全国卷中均有一套试卷保持对该题型的考查方式,命题角度、 考查形式稳定,依然是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的比较鉴赏。特别 指出的是2016年全国丙卷的两道题目,均为比较鉴赏题。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 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人用两首诗歌考查一个考点,故比较鉴赏 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 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 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 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寻找“ 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 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提问方式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 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 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的妙处。
诗歌比较鉴赏
[解题模板]
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4 大题型
四大 题型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 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问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 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做醴酪,又煮粳米及 麦为酪,捣杏仁做粥。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 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壶,曾任尚书 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