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楹联的故事
对联故事大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
对联故事⼤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每⼀副对联都包含写者的真挚之情,每⼀个字都蕴含着情真的深意。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对联故事⼤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供⼤家参考。
对联故事⼤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1宝⽟蒙尘明朝嘉靖年间,宾州镇出了个神童,名叫蒙⼤赉,他⾃⼩读书过⽬不忘,出⼝成章,尤其是诗联,他⾃是来者不拒,对答如流。
当地名⼈墨客,没有⼀个⼈的才情能⽐得上他,后来⼤家送他⼀个“才⼦”的称号。
蒙⼤赉长⼤之后,凭借⾃⼰的⽂采⼊朝为官。
他虽为⽂官,却⽂武兼备,谋事有绩,戍边有功,屡次加官晋爵,颇受皇上重⽤。
话说恰逢皇后⼗⽉怀胎,谁知腹痛三⽇,就是不见⼩孩⼉降⽣。
这可把皇上急坏了,御医也是束⼿⽆策,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不得已,皇帝只得下旨召国师⼊宫为皇后占⼘。
国师掐指⼀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皇帝急忙问缘由。
国师⼀躬到地,回答说:“陛下,恕⾂直⾔,皇后迟迟不产太⼦,是因为没有⽂曲星从门前⾛过。
”皇上忙问:“那⽂曲星何在?”国师答:“近在眼前,⽂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为官。
”皇上⼀听,乐了,既已是⾂下,那⼲脆下旨召齐⽂武百官,让他们⼀⼀⾛过皇后门前就是了。
话说当时蒙⼤赉前⼀晚吃坏了东西,正闹肚⼦,⽂武百官都站成排等着,唯独他跑去茅房拉肚⼦了。
所有的官员都从皇后门前⾛过,仍不见⼩孩⼉降⽣。
正奇怪,蒙⼤赉突然慌慌张张跑过来,当他⼀⾛到皇后门⼝,就听皇后房⾥有⼩孩⼉呱呱坠地的哭声。
顿时,龙颜⼤悦,皇帝⼀⾼兴,当即就拜蒙⼤赉为“国舅”,⾃此更是加以重⽤。
蒙⼤赉被封为国舅以后,⾃然与皇后以兄妹相称。
皇后感激蒙⼤赉的恩情,因为有他⾃⼰才能母⼦平安,所以就把蒙⼤赉当成了⾃⼰的亲哥哥⼀样看待,平⽇⾥兄妹两个⼈亲密⽆间,举⽌也像家⼈那样随便,谈笑风⽣。
这样⼀来,就有⼈嫉妒蒙⼤赉,说他与皇后举⽌轻浮,尽是流⾔飞语。
这话传到皇帝的⽿朵⾥,皇帝也⾮常怀疑,但苦⽆证据,也只好作罢。
太⼦稍稍长⼤⼀点,会⾛路说话了,蒙⼤赉常常抱太⼦到⾃⼰的住所玩耍。
有⼀次,他在蒙⼤赉的房⾥看见床上有⼀把美丽的纸扇,⾮常喜欢,就偷偷把扇⼦藏在⾐服⾥带回了皇宫。
楹联的小故事三分钟讲述
楹联的小故事三分钟讲述导语:楹联又俗称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下面小编整理的楹联的小故事三分钟讲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哟!要说起我和楹联的故事,还得从我上小学一年级说起。
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生活是在江苏省扬州仪征市度过的。
当时,爸爸在教高中语文,而我在他们学校旁边的仪征市真州小学上学。
爸爸因为工作太辛苦,每天中午都要躺在他办公室的椅子上睡一会觉。
每天他睡觉时,都会叫我背一点东西,等睡醒后检查我的背诵情况。
三年时间里,在爸爸的一点一点要求下,我渐渐会背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等一些少儿国学内容。
当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又开始让我背诵了一些绝句与律诗。
等到了三年级时,他又一点一点的教我背诵他所教的高中课本上的一些唐诗宋词。
即使是《春江花月夜》和《滕王阁序》这样的长篇他也没有放过我。
当时我嫌太长,有畏难情绪,但爸爸说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帮助。
于是一咬牙,我把它们都给背了下来。
到了要上四年级的时候,又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我又要转回老家襄阳来上学。
在选择学校时,爸爸得知我们学校是以楹联为特色教学时,就对我说,就是它了,你进去以后学习我教你背的东西都能用的上。
当时我还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么说,现在回想起爸爸当初的话语,觉得他说的真对。
刚进学校,我就发现学校有“每日一联”和“每周一联”的征联活动。
当时不知道怎么对,只好每天把对联抄回去请爸爸帮忙对。
可是爸爸每次总是不直接给我对好,他总是把对联拆成一个两个的字和词,叫我说出它们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有时他又会叫我背诵曾经背过的诗词,然后告诉我答案就在我所背诵的诗句中。
慢慢的,我就学会了先把对联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对出它们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然后再组合在一起修改对出上下联的方法。
生活中,爸爸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叫我对对联。
下象棋时,他告诉我楚河汉界,然后告诉我楚汉相对的意思,紧接着就会出一个上联:汉水。
我根据他说的很快就对出了下联:楚山。
楹联故事文档 (2)
楹联故事1、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哑联兴味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3、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楹联故事 1苏轼愧添门联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代词宗,他的词奠定了豪放派的地位,对后代影响深远。
他的诗文、书法,皆造诣很深,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北宋“三苏”中的佼佼者。
苏东坡自幼博览群书,才智过人。
8岁时,曾因纠正老师的错误,令老塾师刘微之自惭形秽。
11岁时,写了著名的《黠鼠赋》。
从此,名闻遐迩,常常受到称赞。
少年的东坡,有点名气之后,不禁沾沾自喜,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年除夕,他的父亲让他写一副对联。
他乘兴写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并把这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翁,他手持小书一本,说道:“特来向苏公子求教。
”苏东坡看到有人上门求教,心里很欢喜。
不料,接过老翁的小书,打开一看,不禁呆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老翁笑道:“请苏公子赐教。
”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只得认错:“请老爷爷原谅,小生一时狂言。
”经过这次教训,苏东坡才明白,世界很大,学问似海,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他拜谢老翁之后便提笔到门口,在上下联前,各添两个字,把原对联改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苏东坡立志发愤学习,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楹联故事 2同名巧对李梦阳李梦阳,明代文学家。
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
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
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
”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
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
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一个饶有趣味的楹联故事
一个饶有趣味的楹联故事
10多年前,看了一本楹联故事,其中一篇“自作多情的老师”,读后令人捧腹,久久难忘,现述于后:
故事讲述古代有一户书香门第,家生一男一女,男孩刚入私塾,女已二八年华,正待出嫁,幼时曾从师,略懂《诗》、《书》、《礼》。
有一天,教男孩的老师要出外办事,便给小男孩出一上联曰:“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然后出门去了,不想,小男孩左想右想无有下联相对,便找其姐对,他姐没多想紧扣上联对曰:“无人共枕,枉费一片痴心”。
老师回,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心下思忖,这怎么能是小男孩对的呢,便严加问讯,小男孩实答是其姐对之。
老师听后顿生多情,于是又立即书一上联:“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垂”(这是古代结婚时必装扮的),女又没多思考对曰:“一床锦被,半幅遮身半幅空”。
老师兴奋心想一定是小姐对他有意了,又速书一上联:“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意指如何见面),这时大小姐才有所警觉,忙问弟弟,我对对联的事你告诉老师了吗,弟答是,于是立书:“船高水深,劝鱼翁及早回头”(说明要老师甭多想了),可老师不高兴了,书“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意指是你先有情,我后有意),女对:“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半点污垢”,但老师不死心,又出联:“桃梅李杏,这些花何时开放”(意指你春心何时为我开放),这时
小姐生气了,对曰:“稻黍稷菽,此杂种是何先生”(意指你是什么先生)。
不久小姐出嫁,第二年生双胞胎,孩子满月,老师也去祝贺,又想占便宜问小姐两孩子那个是先生的(双重意思:一是那个是先生下来的,另一个是我对你有意一场,那一个是我的),女答:不论先生还是后生,都是我的儿子。
我与楹联作文
我与楹联作文
“哎呀,这春联可真好看呀!”我站在街头,看着那一幅幅红彤彤的楹联,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过年啦,大街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来逛,就是为了挑选几幅漂亮的楹联。
“宝贝,你看这幅怎么样?”妈妈指着一幅春联问我。
“嗯……还行吧,但我觉得那幅更好看!”我指向旁边的另一幅。
“哈哈,你这小家伙还挺有眼光呢!”爸爸笑着说。
我们一家人在众多的楹联中挑来挑去,终于选好了心仪的春联。
回到家,爸爸就开始忙着贴春联了。
“爸爸,我来帮你!”我兴奋地跑过去。
“好呀,那你帮爸爸拿拿胶带什么的。
”爸爸说。
我一边帮爸爸递东西,一边看着他认真地贴春联,心里充满了好奇。
“爸爸,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呀?”我忍不住问道。
爸爸笑了笑,说:“贴春联可是咱们的传统习俗呀,它代表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呢。
就像这红红的春联,多喜庆呀!”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贴好春联后,我站在门口,仔细地看着那鲜艳的红色,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喜悦。
这小小的楹联,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不禁想到,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就像这楹联一样,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意义。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地生活着,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也像这楹联一样,充满色彩和美好吗?
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活,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而有意义!这就是我与楹联的故事,一个充满温暖和感动的故事。
楹联故事
楹联故事篇一:我与楹联的故事我与楹联的故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故事是《触摸楹联的脉搏》在我第一次接触到楹联这个词的时候啊感觉还很陌生,毕竟我们只在对联上见过它,后来有人给我提及它是由5000多年前一个小故事发展而来了,我顿感神奇至今才发现对联,楹联就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历史悠久,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字数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节目中也曾经有过介绍,楹联起源于中国,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他讲究的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形式相同。
以前就听说过一个对联,更为对仗,“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只需求己,莫求人”这也是清代年间某一户人家的家训。
旨在劝诫后人:珍惜衣食并非是为了节俭钱财,更是聚德积福,要想获得名利上的双收就不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而是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拼搏上进“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收成难知难不难”这是辉煌过商界的一句微商格言。
只在劝诫后人“读书和营商,创业和守业同样重要,”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此联告诫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宽阔豁达的心胸才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劝人培育一点善德、留一些佳行译言,让子孙效法,有所收获,有所继承。
看来这些楹联我仿佛试讲古人的智慧重新翻腾了一遍,那些光辉的思想就如同是翻涌在水中的鱼鳞,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于是我紧握住了楹联的脉搏,试图聆听他更多的倾述。
在他跳动的脉搏声里,我听到了杜甫草堂前的”异代不同时,如问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我听到了武侯祠旁的“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
我听到了岳阳楼前的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一种比诗歌更加精简凝练的语言,这是一种比小说更加天马行空的创想,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娇子,那么楹联可以算作是楹联的娇孙了。
关于楹联的小故事
楹联的小故事关于楹联的小故事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我们也应该要传承下去。
楹联的小故事篇一穷秀才妙对夺魁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
但因当时科场上徇私之风盛行,以至于他屡试不中。
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
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决心赴京城,再试一次。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秀才纵然历尽千辛万苦,日夜兼程赶路,谁料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
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
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
”于是脱口便说: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官一愕,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考生从十至一作一下联。
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
又以其他为题,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
于是,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非这位联对高手莫属了。
楹联的`小故事篇二联讽洪承畴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皇帝把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并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上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
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
殊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后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
一时间,京城士人大哗。
清朝入关后,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我与楹联
我与楹联
楹联虽是两行文字,然其庄谐多趣、雅俗共赏的独特文学特色,常为许多有志之士用来抒发豪情壮志,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回想我这些年来撰写对联的体会,也的确如此。
一副好的对联,能给人们最浓郁的美感,最丰富的启迪;能让人沉思,让人回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自此之后,楹联与我结缘,给我乐趣,《对联》杂志也成了我随身相携的好朋友。
2003年下岗时,年龄偏大,而且双耳重听,难能再就业,可我没有感到丝毫的寂寞害怕,空虚失落。
我把我身边的红白喜庆之事,作为吟联撰对的好素材,乐在其中,乐而无忧。
县安监局乔迁文田新区,我送去一副贺联:新厦喜成众志奋;安监遥嘱九天勤。
县革命纪念中心落成,仰望栩栩如生的先烈石像,我思绪万千,写联怀念:革命早成功,劝烈士归来,好同东岳牧牛,公园放鹤;泰和多幸福,留先贤安息,更植青松万顷,翠竹千竿。
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心花泛起,写联祝贺:天坛捧酒,王府捧花,奥运空前开笑靥;北海腾龙,景山腾凤,福娃举世竞风流。
同事谢晓浩孙女生日,我送去贺联:晓风开嘉运,吉祥三宝;浩气普琪花,富贵千金。
同乡好友曾兴江儿子新婚,我写联道喜:明月圆时,合欢蓓朵美;春风醉里,比翼燕儿娇。
惊闻诚信办厂的私营老板胡国伟病逝,我受邀写去一副
墓碑联:一生重德,诚信立身天道远;六艺传人,克勤置业福恩长。
自2003年以来的10年中,我垫纸垫墨,义务为亲朋好友写作红白喜庆对联累积1000多副。
总之,吟联撰对,充实了我的后半生,它给了我太多太多播种的希翼和收获的喜悦。
一缕真情抒盛世;两行文字写余生。
楹联世界是我眷恋的家园,我会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关楹联的民间小故事200字
导语: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清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
又叫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下面是有关楹联的民间小故事200字,欢迎欣赏。
篇一:有关楹联的民间小故事200字老秀才巧写(改)对联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诚信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篇二:有关楹联的民间小故事200字妙联误青春唐代有一倪家庄,庄内有一倪员外,生一女儿,甚是聪明,琴棋书画,作诗应对远近闻名,芳龄二八,长的如花似玉,天姿国色。
关于楹联的小故事100字精选
导语: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下面是关于楹联的小故事100字精选,欢迎参考。
篇一:关于楹联的小故事100字精选暗讽联过去,某一村庄,有一位土财主,家有良田千顷,騾马成群,杖着有钱有势,鱼肉乡里,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那年他五十四岁,看上了一家农户女儿,芳龄一十六岁,杖着自己财大气粗,强行娶农户女儿做妾,在结婚那天,有人送去一付对联,上联:“二八素装强红裹。
” 下联:“六九乌鸦霸麻雀。
” 土财主看罢,气昏了过去。
篇二:关于楹联的小故事100字精选高则成拒婚宋朝年间,有一青年,姓高名则成,常年出差,这一天他走到秦州地界,天色已晚,便找了一家客栈休息,这家客栈是一对中年夫妻经营,膝下有一女,年芳一十九岁,长的倒有几分姿色。
见来一青年,很是文雅,像是书生模样,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姑娘父母只有一女,也有此意,愿招一上门女婿。
由父母出面询问了青年王则成的情况,有心当面提亲,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便让姑娘出面出了一个上联:“雨无门户能留客。
” (联中的“雨”指女子,意思是姑娘尚无婚配,可留他做上门女婿。
)王则成明白其中含义,不愿留下,但爱于面子,便答出下联:“虹有桥梁不渡人。
”没有成全姑娘好意。
篇三:关于楹联的小故事100字精选宋丑子招亲明朝年间,有个村庄叫宋家庄,一对夫妻无儿无女,年过五旬,夫人怀孕,生下一女,为了成人,起名叫丑子。
夫妻俩,老来得喜,爱如掌上明珠。
宋丑子,名丑人不丑,转眼间已过二八,出息的聪明伶俐,人不但长的出众,还是当地的才女。
老夫妻年近七旬,为老有所养,决定招一上门女婿。
一日,有一少年路过,见到姑娘,便萌生爱慕之情,不知不觉多看了几眼。
姑娘并不害臊,看少年眉清目秀,年龄相当,便上前搭话,随口出了个上联:“绿方巾,蓝方巾,看上去南北不分。
”少年随口吟道:“红绣鞋,黄绣鞋,走起来东西摇晃。
”姑娘又出第二联:“大门外进来只黑白花猫。
”少年吟道:“小院里卧着条灰黄大狗。
关于我与对联的故事
关于我与对联的故事那时我上初一。
初中时代的我,语文成绩还算可圈可点吧。
业余时间喜欢收集一些好玩的文字:像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词佳句,都会搜罗一些。
适逢03年春节前后,我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找同学作伴,挨家挨户抄对联去吧?要不闲着干嘛?于是,拿着期末考试得年级第二名奖的大笔记本,叫上山哥,走家串户去抄别人家门口贴的对联了。
因为手拿着本子,写字不方便,所以每到一家,他就弯腰,让我在他背上写,引得过路人非常好奇地驻足观望。
三四天的时间里,就抄了300多副对联,收获颇丰。
12年过去了,时间把记忆这杯茶都冲淡了,那个本子早就不知所踪,对联也早就随着茶水被泼得干干净净,但是,跟山哥一块串门抄对联的乐趣以及对对联的兴趣没有遗忘和减少。
现在,仍然记得一些对联以及和对联有关的的故事。
比如,明朝大学士解缙小时候与父亲到长江边游泳,父亲把衣服挂在江边的一颗老树上,然后对解缙说道:缙儿,为父给你出一上联,你来对下联。
听好:千年老树当衣架!聪颖的解缙远望开阔的江面和与父亲沐浴长江的情景,很快作答:万里长江作浴盆!引得老父击节赞赏。
又如,清朝乾隆皇帝曾到过在一座名叫八方桥的小桥上,随口赋联: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瞧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他让随行的大臣对。
反应敏捷的和珅于是见机逢迎地对道:万岁爷,爷万岁,跪在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引得乾隆皇帝哈哈大笑,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媚态十足的和珅。
后来又受电视剧《九岁县太爷》影响,对对联兴趣愈加浓厚。
兴趣归兴趣,只可惜不会作对联,有时候明明有感觉,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词汇而不能成言,很堵心。
慢慢地,随着词汇量的积累,对对偶手法有了一点感觉。
同学好友有知道我了解点文学常识,有的会给我出对子考我。
比如,上个月,中学同学、当电力工程师的通哥给我出了个问题:我给你出上联: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你来对下联。
左思右想,感觉理屈词穷,索性就问度娘吧。
结果,度娘没有现成的答案。
虽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发现有何以笙箫默这个百科词条,说是一部小说,已经拍成了电视剧,仍然叫《何以笙箫默》。
征文:我和对联的故事
征文:我和对联的故事以下是关于征文:我和对联的故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征文:我和对联的故事【原创首发】作者申向利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又是除夕。
我将满十周岁,已经会帮妈妈贴对联了,只是我不太专心,因为肉的香味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把我馋得哟!那是我帮大人喂了一年的黑猪,现在正在肉罐子里搂着海带肆意缠绵呢。
我舔了一下嘴唇,想象着肉的香。
我这么一走神,把一副对联拉废了。
我傻了脸。
妈妈说:"你看你!操啥心!只有找你姨父再写一副了。
"我应一声就赶忙跑去了。
姨父住在隔壁胡同。
我一边跑一边想:去了怎么说?会不会挨训啊?去了一看,姨夫正在写对联。
姨父是教育工作者,擅书法。
那楷书,工整严谨;那狂草,龙腾虎跃。
一人、一笔、一墨,一刀红纸,横竖撇捺间,如鸿雁飞上蓝天,墨字就上了红纸。
俺觉得毛笔就像姨父长长的手指头,灵活的很,不过提提按按,写出的字千变万化。
福字字体最多,或端庄,或灵秀,或矫健,或飘逸,字字·美的享受。
十几个福字排一排,真是佳丽成行。
我看的入迷,又去看地上晾的对联,草书看不懂,若能看懂两个字,就猜着念,大姨说十岁了认的字可不少,我脸一红。
猜不出的,姨父也会念一念。
回来妈妈说我:"去了这么半天,你姨父不在家?"以后年年过年,我都去给姨父"帮忙",其实是去欣赏对联、书法还有书写过程。
童年的年味,就在每年的春联里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
初一跟着大人去拜年,顺带看各家的春联。
愈看愈觉对联美: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极富韵律。
遇上喜欢的,不觉停下来多念几遍,猛一抬头,大人走远了,拔腿就追……人家吃了午饭,都开始难得的娱乐:上县城,逛龙山,看电影,会同学……我却邀上正丽,拿笔和本开始上大街抄春联。
最先转到书店,对联是: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要读书。
路过某中学,写的是:岁去杏坛犹留千果硕,春来教苑又见百花鲜。
我与楹联的故事
我与楹联的故事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楹联的故事》,什么是楹联?楹联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特殊的文学样式,也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特殊?楹联的特殊在哪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中曾经介绍到,楹联起源于中国,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是楹联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对联讲究的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形势相同,从我国延伸至今的家家户户门口的对联就可以看出来楹联的魅力以及人们对楹联重视。
不过楹联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没有那么的“讨喜”,毕竟我们现在用的少了,过年也只有那几天,楹联看似偏离大众,实则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小到自家门口的对来年,楹联看似生僻难懂,实则生动有趣。
而楹联在历史上也有着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查一查。
看看古人是怎么理解这对联与楹联这两个字,也可以看看现在的人又是怎么理解这“楹联”。
这楹联到底有什么难以言喻的秘密能让古人对它痴迷不已,能让几千年的文化流传至今,让我们还在对它饶饶上口。
这也是一次体验,一次与古人“探讨”的体验。
楹联里也有很多的小故事,你知道几个?古代的朱元璋皇帝为何亲临平民家中为他写下一幅对联呢?清朝学者纪晓岚又是如何用这字的谐音来巧逗自己的老师的呢?你所喜欢理解的又是哪一个呢?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去了解这其中的奥秘,有机会也可以去网上查一查资料,与同学老师父母一起来探讨这“楹联的知识”。
时代在进步,楹联却不会退出我们的生活,事实上它正在逐步的走进我们的课堂,生活。
楹联更是我们息息相关,其实仔细算来吧,我们这一生都离不开对联。
你看春节要贴春联;结婚要贴婚联;过寿要贴寿联,对联最早起源于桃符。
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面的桃符说的也就是今天的对联。
而在场的人又对楹联了解多少呢?我可以说不多,甚至是寥寥无几的,在中国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丢弃的都是糟粕,留取的都是精华,而楹联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上并没有被摒弃,足以证明它的精华还在这里,我们学习楹联,使用楹联,更是对这中华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措施,可如今,了解它却少之又少,更可怜的是,有人居然连它的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在这篇演讲里,我更多的是在向大家提出一个呼吁:去了解楹联,去看看这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在这里,我不敢说你们会感悟到什么,更不能说通过我寥寥的几句话你们可以真正了去理解什么,但是我知道,我能明白的,你们也能明白,在座的各位也都能明白。
我和楹联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我和楹联的故事
作者:韩雨佳
来源:《少儿科技》2017年第10期
今天是周末,妈妈带我到村子里逛逛,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祠堂门前。
一跨进祠堂,我就沉醉在这古色古香的精美木刻中。
走进堂屋,我被两边柱子上挂的一副奇怪的对联吸引了,上面写着“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但是“快”“辛”“多”“亏”这几个字写错了。
我跟妈妈说:“妈妈,你看这对联上面的字写错了。
”妈妈笑着说对联,也叫楹联。
写这副楹联的人故意这么写的。
你看,那个‘快’字少一竖,‘辛’字多了一横,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快乐、平时要多多辛劳;‘多’字少的那一点移到‘亏’字上面了,这是说吃小亏可能占大便宜。
古人借这副楹联告诫自己和后人,做人要勤奋、厚道。
”
“哦,原来是这样。
我明白了,妈妈。
”我好奇地仔细打量着楹联,“妈妈,写楹联有什么要求呢?”“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你想想古诗,不少人认为楹联是古诗的变体。
”妈妈顿了顿,接着说,“楹联有励志的,也有教育性质的,还有直接是家风家训的……古人将它挂在家中,教育家人如何做人做事。
它不仅仅蕴含着道理,还可以用来装饰。
它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挂在家里很有意义。
”
我们住在古镇上,这里老房子很多,自然有很多楹联。
妈妈说每副楹联都有深刻的含意,等我长大了学了更多知识就会明白。
我喜欢楹联,因为楹联凝聚了人生的智慧。
我与对联的故事作文
我与对联的故事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我和对联的那些事儿》。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和对联的故事。
我与对联的故事
我与对联的故事
《我与对联的故事》
嘿,说起我和对联的故事啊,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
记得那是去年春节前,我们一家人准备好好地布置一下家里,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爸就提议说:“咱今年得贴副好对联啊!”我妈也跟着点
头说:“对呀对呀,喜庆喜庆。
”我呢,当然也兴奋得不行,想着要参
与到这个有趣的事情当中。
于是我们就一起去市场挑选对联。
到了卖对联的地方,那叫一个热闹啊,红彤彤的一片,各种各样的对联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一会儿拿起这
副看看,一会儿又拿起那副瞅瞅,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个好,哎
呀那个也不错。
”我爸在旁边笑着说:“你别光看啊,选一副出来呀。
”我挠挠头说:“哎呀,都太好看了,我不知道选哪个嘛。
”
最后,在一家人的商量下,我们选了一副特别有气势的对联。
回到家,就开始贴对联啦。
我爸负责贴,我和我妈在旁边给他打下手。
我一边递
着胶带一边说:“爸,你可得贴正了啊,别歪了。
”我爸笑着说:“放
心吧,你老爸的手艺没问题。
”贴完后,我们退后几步一看,嘿,还真
不错,那对联往门上一贴,立马就有了过年的氛围。
看着那副对联,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感觉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那副对联,我都会想起我们一家人一起挑选、一起
贴对联的欢乐场景,这就是我与对联的故事啦,虽然很平凡,但却充满
了温暖和快乐呀!
哎呀,对联啊对联,你可真是给我们家带来了不少乐趣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楹联的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故事是《触摸楹联的脉搏》在我第一次接触到楹联这个词的时候啊感觉还很陌生,毕竟我们只在对联上见过它,后来有人给我提及它是由5000多年前一个小故事发展而来了,我顿感神奇至今才发现对联,楹联就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历史悠久,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字数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节目中也曾经有过介绍,楹联起源于中国,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他讲究的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形式相同。
以前就听说过一个对联,更为对仗,“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只需求己,莫求人”这也是清代年间某一户人家的家训。
旨在劝诫后人:珍惜衣食并非是为了节俭钱财,更是聚德积福,要想获得名利上的双收就不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而是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拼搏上进“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收成难知难不难”这是辉煌过商界的一句微商格言。
只在劝诫后人“读书和营商,创业和守业同样重要,”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此联告诫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宽阔豁达的心胸才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劝人培育一点善德、留一些佳行译言,让子孙效法,有所收获,有所继承。
看来这些楹联我仿佛试讲古人的智慧重新翻腾了一遍,那些光辉的思想就如同是翻涌在水中的鱼鳞,
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于是我紧握住了楹联的脉搏,试图聆听他更多的倾述。
在他跳动的脉搏声里,我听到了杜甫草堂前的”异代不同时,如问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我听到了武侯祠旁的“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
我听到了岳阳楼前的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一种比诗歌更加精简凝练的语言,这是一种比小说更加天马行空的创想,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娇子,那么楹联可以算作是楹联的娇孙了。
然而人之垂暮犹如日薄西山,楹联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楹联起源于五代,盛于清朝,事实上清朝出来小说之外,对联在民间也是很流行的,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熟知了很多关于楹联的趣事,解晋讽富豪,唐伯虎巧对神童,纪晓岚奉旨联队等等,无不让人佩服他们的机智敏捷,不过走到现在,楹联似乎被我们忙碌的生活遗忘了,毕竟现在用的少了,过年也就张贴你把一幅,但真正会想古人一样咀嚼其文,推敲其意的又有多少人呢?于是我有听见了他的叹息,像散烟的火炬,像南雁的哀鸣,我忧虑了,我怕我与楹联的故事的走到这里停止。
到这里我与楹联的故事就结束了,在这里更多的是我是在向大家发出一种呼吁,呼吁大家能了解了解这位老者,从而将它的睿智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