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范文
高中课文《氓》教案的优秀范文
高中课文《氓》教案的优秀范文《氓》优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讲解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1、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的起点。
2、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
惟有《鄘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一作: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高中语文《氓》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
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
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
2023最新-《氓》教案【优秀6篇】
《氓》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氓》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氓篇一氓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2.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2024最新-《氓》教案【优秀4篇】
《氓》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氓》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案篇一一、导入二、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经》有关的文化文学常识。
2.掌握《诗经》两首涉及到的文言现象。
3.能把握古诗节奏、韵律、感情,恰到好处的朗诵古代诗歌。
4.能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这两首诗歌。
方法与过程目标:1.体会赋比兴手法及其在诗中的运用。
2.体会《采薇》重张叠句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诗歌内容与感情,培养负责任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三、知识积累(一)了解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二)详细介绍诗经有关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说的是手法。
“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风”是“诗经”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3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精选3篇(一)教材分析:《高一语文下册》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材,是学生在高一下学期使用的教材之一。
其中,有一篇古文《氓》,也是其中的一篇课文。
《氓》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不公的现象,展示了人民群众对于贫苦、困难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这篇文章对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了解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氓》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理解《氓》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并正确把握。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氓》的主题、人物形象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贫富差距、社会问题的视频、图片等素材,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课文话题。
2. 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分析课文,共同探究《氓》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合作研究成果,教师对《氓》的人物形象、主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正确把握课文。
4. 学生自主作答:提供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集体订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1. 《高一语文下册》教材2. 视频、图片等素材3. 学生讨论小组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氓》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作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加强对课文的分析和研究,提前准备好教案,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精选3篇(二)教材:高中语文《文言文选读》下册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氓》优秀教案设计《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氓》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氓》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
(板书:《诗经》两首—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
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
《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
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
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高中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氓》的内容。
2. 分析并欣赏《氓》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深入理解《氓》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对“氓”的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氓》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氓》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探讨《氓》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1. 《氓》的古文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氓》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深入探讨《氓》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氓》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文献。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学生准备:1. 预习《氓》的内容。
2. 了解《氓》的背景知识。
3.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氓》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内容理解与背诵(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氓》,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氓》内容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提供一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三、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氓》中的语言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第二课时四、深入探讨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或段落。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作者对“氓”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从现代的角度出发,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氓》的背诵和相关的思考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氓》的主题和重点。
可以设计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氓》的内容理解和背诵第二部分:《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氓》教师教案范文
《氓》教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象和意境。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这首诗。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诗中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氓》这首诗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其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翻译《氓》这首诗,巩固所学内容。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改进空间,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氓》诗歌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氓》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一作: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高中语文《氓》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
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
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第一篇:《氓》教案《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熟悉诗歌内容;清楚人物形象。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1.第一课运用诵读法,改写民歌熟悉课文故事情节。
2.第二课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一、导入淇水边的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边也总是爱情的发生地。
翻开《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清澈柔媚的河流旁上演过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三千年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我们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幻灯片)二、由淇水讲解情感的变迁,梳理情节。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1.学生朗读(注意四言诗歌二二拍的节奏)2.梳理字词音用法意义。
(幻灯片)3.学生思考淇水问题,梳理情节,形成板书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
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
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
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載言。
”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
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文
高中精选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氓》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古代婚礼习俗和古代社会伦理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培养同情心和共鸣感。
(2)理解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氓》的阅读与理解。
(2)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古代婚礼习俗和古代社会伦理观念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氓》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解读古代婚礼习俗和古代社会伦理观念。
5.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氓》,巩固文言文阅读技巧。
3. 深入了解古代婚礼习俗和古代社会伦理观念,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氓原文教案6篇
氓原文教案6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应在教案中设计适当的练习,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氓原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氓原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沉浸: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松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特色等资料。
课堂交流,教师总结重点:蒲松龄字号、作品类型、艺术特色。
2、学生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通解全文。
按照教师课前提示的实词虚词列表进行归纳整理。
课堂上分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梳理总结,要求学生课后上交此项作业。
3、学生通读全文,彻底解决疑难词句。
具体进程是:①交代应解析怎样的词句、语段;②简略提示解析方法;③逐一解析一批词句、语段;④词句、语段解析小结。
关于应解析词句、语段的交代:应选择比较典型的。
所谓比较典型,是指:a有疑难,但课本未加注;b课本虽有注,但有别解;c反映一种词法、句法、修辞法,便于举一反三。
具体选析哪些,由同学提出,教师确定。
关于解析方法的提示:a有辞书作依据;b联系语境揣摩;c联系旧知识比较、拓展;d 联系课文中其他词语顺带解释。
具体做法是学生先答问(较长语段试译)然后教师点拨。
二、作业:1、思考课后题。
2、完成练习册。
三、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教师帮助梳理体验: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文
高中精选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并默写《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氓》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和鉴赏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背诵和默写《氓》。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
(2)朗读《氓》全文,让学生对诗歌有个初步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歌内容。
(2)要求学生查找并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讲解。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氓》的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创作练习:(1)让学生以《氓》为灵感,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氓》。
2. 写一篇关于《氓》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鉴赏方法。
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看是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氓》的时代背景,如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选取《氓》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氓》语文教案范文
《氓》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全文;(2)理解《氓》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3)分析《氓》的诗歌形式、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了解民间风情;(2)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诗意及艺术特色;(3)掌握《氓》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1)分析《氓》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2)深入解读《氓》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讲解诗歌:分析《氓》的诗歌形式、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4.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探讨《氓》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氓》;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氓》的创作背景,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氓》的诗歌形式、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氓》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4. 反思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文
高中精选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氓》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特色。
3. 领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道德观念。
2. 诗歌情节梳理:讲述了一个女子嫁给一个氓(贫民)的故事,描绘了她的婚姻生活和对爱情的执着。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表现出的对爱情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诗歌主题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2.2 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对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对诗歌主题的多角度思考和批判性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情节和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2. 文学作品鉴赏: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交流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入新课:《氓》是一首古老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社会,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 学生自读诗歌,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展开1. 讲解诗歌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
3. 讨论诗歌主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3 教学巩固1. 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比较和分析《氓》与其他相关作品的不同之处。
2.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氓》【优秀8篇】
《氓》【优秀8篇】《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氓》,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氓》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一、导入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如: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⑤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
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
《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
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氓》篇二maokesheng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文
高中精选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氓》的诗篇;(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诗意;(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氓》与其他诗篇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平凡人物的伟大之处;(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氓》的诗意内涵和文化价值;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剖析;3. 对比分析《氓》与其他诗篇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氓》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氓》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篇大意;(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氓》的理解和感悟;(2)对比分析《氓》与其他诗篇的异同,深入剖析诗中的内涵。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古代词汇和修辞手法;(2)剖析意象,揭示诗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篇的美学价值。
5.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解答,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从诗篇中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氓》;3. 对比分析《氓》与其他诗篇的异同,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诗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找出来并分别说说用意。
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对氓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第二次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回忆嫁时的情景,也以打湿车上的帷幔来喻自己的择婿不慎。
第二课时:
一、《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常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然而这篇文章用桑叶来比喻女子,为什么不用桃花呢?
后文有斑鸠吃桑椹,以此来暗喻女子为爱情而痴迷。
女子回娘家的途中吟唱这首哀伤的歌,在途中她刚好看到了桑树,触景生情。
(以实景起兴的例子,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
【作家作品】
诗经简介(内容、形式、影响、作品分类)
【思路结构】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结构图: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就是《诗经》的名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高一语文下册《氓》优秀教案及原文
高一语文下册《氓》优秀教案及原文《氓》课文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语文教案一、指导思想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本课指导学生了解《诗经》,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的节奏。
二、说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从《诗经》中选了三首诗歌:《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其中《氓》是一首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
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b、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c、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b、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三、教法与学法说教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对比教学亦能使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范文【导语】《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一作: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高中语文《氓》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家能加快出跟水有关的诗歌吗?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镇《离思》(二)水这意象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研究研究它.1.水在这首诗里出现了几次?——三次,淇水2.三次出现,它只是简单的重复吗?——不是.有什么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感受.(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热恋(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3)淇则有岸,隘则有泮. 决裂3.三次出现淇水,正是女主人公这场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那么每一个时期中的淇水所蕴含的感情相同吗?——不同.(1)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卫女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离别时十八相送.可以说这是一条受河,它象征着爱情的缠绵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热恋——爱河——喜悦(2)第二次看到淇水,卫女和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此时卫女感慨万千,各种委屈汹涌而出,悲从中来,很可能也是泪流成河.婚变——泪河——悲(3)第三次,卫女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她也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绝已定,心静如水.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决裂——启示河——清醒(三)情读:把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体现出来,要读出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全体朗读. (四)小结:可见,这条河——淇水这个意象,在这里都有哪些作用,(1)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表达感情(2)见证了女子从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女子内心的成长(3)彰显了诗歌的脉络,即是事件的发展线,也是感情的变化线淇水作用:表情——见证——线索三、细品语言,披文入情.1.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发现其它变化——对氓的称呼,第一段是“子”,第二段是“尔”,第三、四段是“士”.2.为什么会变化,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氓——庶民,奴隶,他的身份(介绍)(2)讲述女主人公为男子送行,一边用了三个“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点公子的意思,公子长,公子短多么甜蜜,那个时期的女子眼里的男主人公当然是特别美好,特别让她尊敬,所以用“子”.(初恋)(3)那第三段为什么不继续用“子”了呢?改用“尔”了呢?——热恋了,仍用“子”就太不亲切了,用“尔”更亲昵.(4)用“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这一段是女主人公痛苦的人生体会、反思和总结,用“士”更冷静,更客观.(5)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其”字,它一会译成“他的”,一会译成“你”,为什么吗?——译成“他的”,拉远了和氓的距离,包括着对丈夫,对婚姻,对生活的失望后的冷静的评说,里面也有鄙视和怨恨.最后一段译成“你”,决裂着的痛骂,虽冷静,但却饱含愤恨,仿佛在说:你这个违背拆的渣男,这也就有了后面的决裂.3.小结:从热恋、新婚到冷遇,再到最后的决裂,不同时期,不同情感使用的人称代词也不同.这看似极其细微的人称变化中竟然深藏着情感的洪波大浪.我们的先人,有几千年前,就能如此造词炼字,真了不得,我们也应该见贤思齐.四、议读比读,深析形象.(一)提出鲍鹏山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辩论.那接下来我们再回到这个卫女身上,回到我们第二个特征,回到女主角上,在《诗经》中无论是《蒹葭》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睢》中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但当代学者鲍鹏山在第三次看《诗经》里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你怎么看,你赞同吗?请一一列举,找到依据并朗读1.完美——作为恋人,她温柔多情,浪漫大胆;作为妻子,她勤劳忠贞;作为弃妇,她自尊自爱,果敢决绝.2.不完美.我问问男同学啊,你们看看一二段,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女孩主动追求你,你同意吗?你喜欢吗?——不喜欢,(1)她婚前过于草率,太过主动,轻易许诺(“秋以为期”).(2)太投入,太痴情,太黏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二)引入其他评价.(1)用幻灯片播放朱熹和钱钟书的观点朱熹站在封建礼教的角度,维护封建礼法,要求妇女树立封建的贞节观(他认为女人因感情丧失理智,违背了礼法,所以才有了坎坷的婚后生活,这是女人的自悔),这个评价让我们感到很冰冷.钱钟书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朱熹的礼法思想,但已经投射了一种人道上的怜悯和同情.但不管怎样,都对卫女的行为给予了批判.(2)昨天上课翻译课文时有同学问我,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为何笑.(播放幻灯片)——我们看孟子的一段话:在那样的时代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人私奔,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为兄弟所齿,所以被弃而归时,自然也得不到兄弟的同情和体恤.(三)比较阅读,深味意蕴刚刚同学们对完美与不完美作了比较,详细地解读和热烈的讨论,各执观点,都有道理.但面对被弃,卫女的责任符合“最完美”之说吗?你们怎么看.既然有“最”,那人们就得有比较才行, 1.链接诗经里的另一首诗《遵大路》,看看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弃妇郑国女子是怎么做的?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译文: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她苦苦哀求,纠缠不休,而我们的主人公卫女却是冷静反思,主动决绝,追求自由,维护尊严.能多觉察到不平等,进而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2.几百年后,西方文学也出现了一位弃妇——美狄亚,她是国王的女儿,爱上了前来夺取金羊毛的伊阿宁,并竭力帮助他.但后来伊阿宁变心,美狄亚就烧毁了新,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目的是让伊阿宁断子绝孙——这位弃妇你喜欢吗?(四)写作交流,上传屏幕展示.综上所述,你对卫女怎么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写出你对卫女的评价和看法,100字左右.五、讨论爱情,共鸣成长——全体师生配乐朗读舒婷的《致橡树》听了这个伤心的故事,认识了这位文学的经典形象——卫女,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爱情幸福而美好,但也会有痛苦和伤害,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轻易开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随意放弃一段曾经.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真诚负责的态度.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诠释的那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高中语文《氓》课文注释(1)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2)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3)“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匪:通“非”,读为“fěi”.即:走近,靠近.谋:商量.古音咪(mī).(4)淇:卫国河名.今河南淇河.(5)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6)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7)将(qiāng):愿,请.无:通“毋”,不要.(8)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9)复关:①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②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10)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11)载(zaì):动词词头,无义.(12)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13)咎(jiù):不吉利,灾祸.无咎言:就是无凶卦.(14)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15)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16)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17)耽(dān):迷恋,沉溺,贪乐太甚.(18)说:通“脱”,解脱.(19)陨(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20)徂(cú):往;徂尔:嫁到你家.(21)食贫:过贫穷的生活.(22)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23)渐(jiān):浸湿.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24)爽:差错.(25)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和“爽”同义.这里指爱情不专一.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26)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27)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28)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室劳:家务劳动.靡:无.(29)“夙兴”二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夙:早.兴:起来.(30)言既遂矣:“言”字为语助词,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31)咥(xì):笑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 (32)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言:音节助词,无实义.(33)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34)“及尔”二句: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35)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愁思无尽.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36)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37)晏晏(yàn):欢乐,和悦的样子.(38)旦旦:诚恳的样子.(39)反:即“返”字.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40)反是不思:违反这些.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41)已:了结,终止.焉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6705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