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安老模式下的寒地住区规划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原居安老模式下的寒地住区规划适老性现状规划优化设计

原居安老模式下的寒地住区规划适老性现状规划优化设计

原居安老模式下的寒地住区规划适老性现状规划优化设计(1)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即可支付性,原居安老住区的负担能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经济可承受性上,是指老年人购买满足住宅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以及支付能力是否能够忍受。

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基本是来源于养老金,且大部分需要支付医疗的花销,另有一些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可能无力承担购买商品住房的费用,不能承受高交通设施的电力,服务费,也担心医疗费用高额的问题。

因此,旧区的地方面临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的房屋需求,健康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应考虑社区内老年人的不同收入水平有自己的住房在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范围内,价格实惠,使老年人可以生活在一个舒服的家里。

(2)可及性(Accessibility)可及性,也称为可达性,主要包括户外活动,户外休息区,社区公园,公共厕所,文化娱乐设施,教育设施等场所和家政服务,保健,教育和社区服务。

场所的可达性,由达到路线的数量多少来衡量。

原居安老应该为老年人在各个地方创造便利和便利,尽可能以慢性系统连接老年人住房和其他地方。

当老人在房间里长时间待着,想出去呼吸新鲜空气,调整心情,社区环境,有方便有效的景观为老人消除疲劳,态度调整,情绪化;当老人去购物时,住宅区有便利的交通模式或良好和舒适的步行时的老人休闲环境;累了可以享受放松休息区。

对于社区服务无障碍,主要是指老年人享受社区服务的便利程度,体现在地理位置接近,服务便利,价格合理等方面。

(3)可参与性(Participation)可参与社区是指老年人参与居住区建设和营建。

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老年人在社区中为老年人的比例成为社区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至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化大会由《政治宣言》指出:“潜在的老年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社会将越来越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仅让他们提高自身的福祉起到领导作用,而且让他们积极参与在全社会提高”’。

因此,无论从老年人的社区参与,还是老年人社区作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提高社区参与的有效性,不仅能使老年人在过程中获得尊严,感受他们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48]。

寒地城市老年人冬季活动特征及空间规划启示

寒地城市老年人冬季活动特征及空间规划启示

寒地城市老年人冬季活动特征及空间规划启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极寒地城市的老年人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
在冬季,极寒地城市的老年人活动相关的特征以及空间规划都被有研究价值的视线所投射。

首先,极寒地区城市冬季老年人活动特征不尽相同。

首先,冬季风俗文化习俗,老年
人口多多接受新鲜事物,会积极参与在当地冬季活动;其次,冬季天气恶劣,老年人参与
体育运动的次数也会有所降低;另外,极寒地空气温度,老年人活动模式也会因此出现比
较大的变化,例如对对身体较脆弱的老年人而言,离室外活动越近感官刺激越小,多做低
强度的活动比较适宜;最后,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交视野也会造成影响,特别是家庭财力较
低的情况下。

随着极寒地城市冬季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复杂性,以及老年人在城市中占比不断提高,对其建立完善的空间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需要搭建多样性的活动空间,老年人可以
参与的范围更广泛。

其次,要改善空间设计,加大自然通风,太阳充足的区域,使极寒地
城市的老年人活动空间更加舒适;同时,也应当结合公共交通线路建设,为极寒地城市的
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免去不便扰心;最后,要倡导绿色节约,利用空间拓展社
区贴近野外场所,减少室内活动对空气污染。

极寒地城市的老年人冬季活动特征及空间规划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主题,也是具有参考
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

未来,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极寒地城市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
的分析与讨论,有效保障极寒地城市老年人在冬季安全与健康,实现全面发展。

寒地城市住区规划模式研究

寒地城市住区规划模式研究

寒地城市住区规划模式研究Research on the Mode of Residential Plot in Winter City撰文 张志远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摘 要针对严寒气候因素造成的人居环境诸多问题,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我国寒地城市住区规划中,采用围合式住宅空间模式,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混合集约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塑造寒地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社区文化等具体设计对策,针对构建寒地城市宜居和谐的居住环境进行理论性探索。

关键词寒地城市 气候适应 住区规划0 引言由于寒冷地区受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能量大量消耗,公共设施使用率低,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地域竞争优势,不能吸引各方投资。

而住区恰恰是落实改善人居环境的中间环节和有效场所。

寒地城市的合理住区规划是吸引人才及投资、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保障。

因此,寒地城市住区规划建设对于寒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寒地城市概述寒地城市(winter city)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1)气温一般在0℃以下;2)通常以雪的形式降水;3)日照或白昼时间短暂;4)上述3个特征持续时间长;5)季节变化明显。

2 寒地城市住区规划主要气候影响因素2.1 气温以典型寒地城市哈尔滨为例,年平均气温4.7℃,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16.7℃,居民的出行和日常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2 风因素住区中良好的通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在寒地城市,因为冬季较长,所以开窗通风的时间不长,容易导致冬季内病症多发。

同时,冬季寒风刺骨,也减少了居民户外活动的机会。

此外当风遇到住宅建筑阻挡时,会突然改变局部风环境,给在其附近活动的居民和行人造成不适。

以典型寒地城市哈尔滨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领域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Fluent,仿真模拟流体实际流动情况,对行列式和周边式建筑布局形式下的风环境进行比较实验(图1~4)可以看到:周边式由于部分建筑的前、后处于负压区,使得对冬季寒流的抵御十分有效。

浅析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设计

浅析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设计

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 身体尺度和心理尺度的需求,并有无障碍设计。
点。
建筑帅阿尔瓦·阿尔托在帖米欧(Paimio)结核病疗养院建筑设计
1.2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a.建筑物夏季防热应采取环境绿化、自 充分考虑了病人的起居需要,而不是单纯追求理想化和抽象化的造
然通风、建遮阳和维护结构隔热等综合性的措施。b.建筑物的总体 型模式,建筑的每一个细部的处理都是从环境和生活出发,尊重医
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是工厂的主人,要管理好这个
一代伟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却萦绕在我们后人的脑海
工厂,应该给全国的工厂做出榜样。”下午 5 时许,主席离开车辆厂, 中。六十一年过去了,三千六百万的龙江人民在主席题词精神的鼓
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当时哈尔滨最高的建筑物—— —国际旅行 舞下,学习奋斗,励精图治,各行各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哈尔
·236·
工程科技
浅析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设计
冯玉茹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12)
摘 要:建筑方案设计对居住建筑得起着重要作用。建筑师从方案设计之初通过运用适宜性建筑被动设计方法,从而合理利用环境资 源,提高住宅建筑的生态化水平。因此建议设计者在工程设计初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充分发挥潜力使建筑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题,不时的插话做一些重要指示,他说:“当前城市的工作重心就是 “学会生产工作”、要“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告诫我们要继续
恢复和发展生产,我们进入城市了,要学会建设城市,管理好工业,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后来,中共黑龙江省委为永久纪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艰巨任务。”针对哈尔滨建国初期百 念这一题词,特将省委创办的理论刊物定名为“奋斗”。

浅谈寒地生态住区设计

浅谈寒地生态住区设计

现地方的个性 ,分析和 了解寒地城市 需要什么以
及现阶段设计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n u s o wa v s e t i t o s a ig a dp t r rd f ee s n il o nsf r t l n n . f i ap i pn
KE YW ORDS: odae ; c lgc let me t c l a e oo ia te n r s l
COL AREA D
DU Lihu z
跟 着 先 进 走 “似 平 成 为一 种 必 然 。
其 二,我国地域辽 阔 ,各地 自然地理条件和 气候条件迥异 , 特别是北方地区 , 冬季寒冷漫长 , 居民室外活动 时间少 .与南方发达地 区的住区特 点截然不同 ,许多在南方地 区适合 的先进理念 , 到 了寒地城市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 因此要建设一个优 秀的寒地住区 ,就必须体
ABS TRACT: tr n t el s f e in l h r Sat gwi t s go a c a- i hh o o r
a t rsi a e b t e c ii fcu t r lcon er c e itcsc us d y h rss o lu a v -
破 特别是对居民生活 与精神需求方面的考虑较 少涉及 例如冬季室内外空 间转换缺少过渡 从
室 内到 室 外 的 温 差 过 大 会 导 致 身 体 的 不 适和 相 应疾 病 的 产 生 另 外 在漫 长的 冬 季 ,住 区 的 室 外 空 间得 不 到 充 分 的 利 用 而住 宅设 计 中又 没 有 充分 考 虑便 民的 室 内 空 间 这 些 方面 都 给 居 民 带 来许多不便。
2 寒地住 区设计现状解析

东北地区寒地村镇景观规划分析与思考_张锐

东北地区寒地村镇景观规划分析与思考_张锐

收稿日期:2008-03-09作者简介:张锐(1982-),女,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研究。

东北地区寒地村镇景观规划分析与思考张锐,车代弟(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210000)摘要:运用管理学中的SW OT 法分析寒地村镇景观现状,寒地村镇具有日照间距系数大、活动空间朝向的要求特殊、冬季景观匮乏、独特寒地景观及人文特色等特点,其景观规划采用点、线、面、园林的规划设计手法,即点———寒地村镇住区规划,东、西、北三面以连续的建筑围合达到防寒效果;线———寒地村镇道路规划,无冰雪,铺装防滑,变坡处做提醒标志;面———寒地村镇广场活动空间规划,形式多样、特色营造、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园林———寒地村镇的绿化景观规划,选择耐寒树种,种植防护林、注重色彩搭配、乔灌木结合、季相变化明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寒地;寒地村镇;寒地规划;景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8.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713(2008)04-0471-03北方一些寒冷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域气候条件,决定了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应具有明显的寒地特征。

在规划上,应从严寒地区的自身特有条件出发,创造尊重地方风貌和社会人文背景并充分体现寒地特色的寒地景观。

因此,因地制宜地创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寒地村镇景观是寒地村镇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

[1]一、寒地城市和寒地村镇景观概念目前,对寒地城市定义繁多,从季节温度、降雪到霜冻时间等不同角度,但始终没有明确的概念[2],并且不同国家对这类城市的概念和叫法也不相同,如欧美国家称为“冬季城市”,在日本称为“北方城市”,而我国习惯称为“寒地城市”。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概念。

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3]。

我国寒地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

而寒地村镇,由寒地城市的概念可理解为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村镇地区。

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空间改造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病”这个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病中显著突出的民生问题,尤为受到人们关注,本次研究目的就是,全方位的进行考量分析,从景观绿化设计,地域特点、业态发展等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及构想。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老旧小区;业态;改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形成了以我国东部寒地地区,为代表的工业基地,也是后来人们俗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建国初期重要的经济支柱,在新中国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由于发展较早,导致近些年老旧小区老化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各城市都相继开展老旧小区治理工程,以哈尔滨为例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着手老旧小区改造,进些年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召开论坛与各界专家学者一道寻求解决方案,如2019年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五届-既有宜居改造高峰论坛,专家们就提出“改-建-运”一体化的闭合式发展方案。

我国寒地主要大型城市分布于东北,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规模普遍较大人口众多,这就导致老旧小区数量所占比重较大,以具有代表性的哈尔滨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哈尔滨市既有建筑总量约1.44亿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约1.04亿平方米。

可见老旧小区保有量巨大,所以老旧小区改造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现状1、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概述在我国老旧小区一般指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盖的住房,虽然现在还远没有到使用年限,但是受当时经济水平技术水平所限,加上缺少必要的维护管理导致许多房子破败不堪,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设备设施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居民们的生活需求。

2、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问题通过基于寒地老旧小区庭院空间环境基础调研,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①寒地老旧小区庭院绿化率低且基础设施陈旧,缺少休闲景观设施,地面铺装破损较多,并且缺乏功能性、美观性,外墙缺少保温层,外立面风格过于单一,无特点并缺少地域文化元素。

宜居的寒地城市设计探析

宜居的寒地城市设计探析

宜居的寒地城市设计探析乔尔(Gehl,2000),林奇(Lynch,1958),拉波波特(Rapoport,1990)和赖特(Whyte,1980)在城市形态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人类行为与物质环境关系的理论,他们的探索包括人类如何感知特定的环境并且产生行为反应,进而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利用这些规律。

在林奇(Lynch)的一系列研究中,“心智地图”(mental maps)的方法被用来反映个人对环境的感知,通过使用“节点”、“路径”、“地标”、“边沿”和“区域”作为基本元素来分析环境心理趋向。

基于此,城市发展演变应与当地生活方式及文化需求相适应,强调城市设计应与环境条件相协调,即“环境行为心理”的方法。

1.2 寒地城市的含义和现状1.2.1 寒地城市的含义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四月,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

气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2.2寒地城市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的发展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克服由于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制约,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创造生态适居的寒地人居环境是未来寒地城市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寒地城市从规划设计、管理到建设实施以及适宜的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一年中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与严寒、黑暗、冷风和冰雪相伴,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规划设计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其它地区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阳光、绿化、水体、保温采暖等等,在寒冷地区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因此现在流行的很多设计手法,仍无法解决寒地城市的具体问题。

其一,相对于发达国家与南方沿海地区而言,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常常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而相对滞后,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跟着先进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

寒地居住区景观规划

寒地居住区景观规划

试析寒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摘要:自语寒冷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针对寒地居住区整体景观规划存在诸多问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探究,提出了旱地居住区整体空间设计改善策略、绿色引资引入策略、以及建筑材料和色彩的运用策略,通过这些措施让居住区的人们适寒、适雪、适风、适光,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旱地居住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问题。

这里仅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旱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一般来说,寒地城市尤指因漫长冬季、严酷气候带给居民日常生活以不利影响的城市。

按照中国气候区划,国土面积广阔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都属于寒冷地区。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有严寒、黑暗、降雪和寒风等因素对城市户外空间的使用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寒地居住区景观规划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策略和手段,从而满足寒冷地城市漫长冬季中特定公共生活需求。

因而对于寒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提高居住区冬季植物景观效果由于寒冷地区的日照时间短,当冬季来临时,植物随气温的降低而进入休眠期,大部分的树木此时只剩下光秃的树干,呈现一片灰暗的褐色,使人感到冷清而单调。

但居民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当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其身心得以陶冶,因而对于居住区进行景观规划时应以改变人们冬季的感受,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努力方向。

植物的冬季景观特色各个要素必须通过组合成一定结构才能使居住区植物景观得以表现。

例如: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或孤植、或群植。

落叶树成片种植可以构成明快的线条和简洁的图案,给人以雄浑豪放之感,而成片的常绿树作以大片落叶树做背景,则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空间对比效果。

片林之间、孤植木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其空间距离、把握好变化结构,才能收到简洁明快的效果。

再如:常绿叶针叶树可股指、丛植、群植乃至成片林状栽植。

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景观,这些景观在北方气候作用下常形成“松涛”、“万壑松风”、“大雪压青松”等给人以壮美为主要审美感受的景观;灌木类匍地类树木,如爬地柏、沙地柏等则以良好的地被植物,在居住区总应用可弥补草本地被植物冬季枯黄的缺点。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中的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长,他们的居住需求与生活质量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原居安老成为他们的首选,这既是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期待。

因此,构建一个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打造一个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友好社区。

二、老年友好社区的规划原则1. 人本原则: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体验应成为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

2. 可持续原则: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持续发展老年友好设施与服务。

3. 整合原则:社区内部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交流与互动。

4. 安全原则:确保社区环境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与应急服务。

三、社区规划策略(一)空间布局规划1. 居住区设计:以多代际混合居住区为主,兼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年轻一代的居住需求。

2. 公共空间布局:设置老年活动中心、健康服务中心、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满足老年人的社交与娱乐需求。

3. 交通组织: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老年人出行安全与便利。

(二)设施与服务规划1. 医疗设施: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与专业人员,提供健康咨询、体检、慢性病管理等医疗服务。

2. 养老服务:提供日托、助餐、助浴、助行等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3. 文化教育:设立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环境建设1. 绿化环境:增加社区绿化面积,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2. 智能环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提高社区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3. 文化氛围:传承地方文化,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实施与保障措施(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老年友好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二)多方参与:鼓励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社区规划与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寒地地区下第五代住宅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寒地地区下第五代住宅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寒地;住宅模式;研究;实践
1 生态文化背景下的第五代住宅
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住房已经历了三代。第一代:茅草 房;第二代:砖瓦房;第三代:鸟笼房;第四代:电梯房,但电梯 房没有任何室外空间,只有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屋外的世界,才 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显然,它并不是人类最终的理想住房, 那人类最终的理想住房是什么样呢?人类还能发明更适合人 类居住的第五代住房吗?
3 以东北地区第五代住宅为例的具体实施方案 3.1 采光
为了在当代都市住宅环境中保证容积率的情况下最大程 度地追求采光面积,我们拟想出两种不同方式的旋转建筑以 满足居民与植物的健康生长。分别为:水平旋转与垂直旋转。
(1)水平旋转。以达芬奇旋转塔为灵感来源,以中轴线为 基础,每层均可以进行 360° 旋转,且旋转速度足够慢不至于使
它每层楼就是一座公共院落,一条街巷,使居住重新有了 街坊四邻,有了生活气息,使住户都如同生活在四合院中一 样,有了活动空间。第五代住房每层楼的每户人家门前都有 停车位,不用再建地下停车场,使住户彻底告别空气污浊黑暗 的地下停车时代。它每家每户的客厅外都有一户私人小院, 可在家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聚会、聚餐、休闲、娱乐。 隔空的屋顶设计,将彻底隔绝楼上楼下噪音。
(2)在处理工艺的选择方面,住宅的处理单元要考虑经济 型,占地面积,管理方式,运行效果等。传统的混凝沉淀方法, 情节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占地面积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宜于在民用住宅区 域使用。从现阶段的使用情况来看。生物处理单元是最合理 的选择。
3.3 雨水的收集净化
东北地区夏季降雨较多,而且屋面和外立面可收集的雨 水较多。含沙量也处于较低水平,净化简易,可用性强。因此 我们可以运用雨水的收集净化技术,来用于节约水资源的用 途。在设计时也可在基桩浇筑时加入地源热泵技术,使得建 筑更加节能。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原居安老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老年友好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二、原居安老理念及其重要性原居安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

这一理念强调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网络,维护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在城市化进程中,原居安老理念的推广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养老成本、促进社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的挑战与需求在规划老年友好社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需求。

首先,要关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如行动便利、安全防护、社交交流等。

其次,要充分考虑社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分配,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关注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和娱乐活动,以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四、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一)空间布局与设施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动特点,设置无障碍通道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同时,要规划适量的绿地和休闲空间,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设施规划方面,应包括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二)公共服务与社区服务应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如医疗、购物、餐饮等,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居家照护、健康管理、心理关爱等,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环境营造与文化活动要关注社区环境的营造,包括绿化、照明、噪音控制等,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

此外,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舞蹈、戏曲、书法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实施与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加强与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的沟通与协作。

同时,要建立监管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寒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

寒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

寒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一、寒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理论研究1.“新城市主义”设计手法的运用目前,在城市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就是“新城市主义”。

这种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与用地位置和特征相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

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从霍华德到赖特到新城市主义,郊区化住宅理论在北美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20世纪最成功的住宅开发模式,但新城市主义是针对北美城市蔓延(Urban Sprawl)的城市设计运动,其针对对象是美国的中产阶级,连美国人也指责其造价昂贵,其建设成本远非大多数中国人所能承受。

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国度里,人多地少,资源紧缺。

为节约用地,高容积率的住宅开发模式必不可少。

目前我国城市多层住宅区的容积率为1.5以上,而城市中心区采用更高的标准,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只有建高层住宅,这些指标远远超过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建设要求。

因此花园城市以及新城市主义的很多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做法,对中国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操作意义。

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高居住密度的限制下通过规划设计实现以下目标: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与用地位置和特征相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营造和谐的居住社区模式,倡导信息化时代的简约生活方式,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2.“实用主义”设计手法对北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今的规划设计项目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市场的选择和经济的制约对设计中自由发挥“形式与空间”的羁绊。

以功能性为主的“实用主义”设计手法,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设计手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容积率”是“实用主义”决定规划的物质基础。

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对策

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对策

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对策
袁青;冷红
【期刊名称】《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35)001
【摘要】由于气候、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北方严寒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建设应与其他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别.针对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许多村镇人均居住建筑用地超过200m2人,比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人均各项建设用地总和150m2/人还要多,用地规划布局不合理等,对寒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寒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与建设的原则及对策,包括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设计对策、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对策等.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袁青;冷红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节约对策研究 [J], 袁青;冷红;陈滨志
2.当代寒地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对策 [J], 李汉琳;高楠;史津
3.海林市村镇用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J], 李龙;
4.寒地林业小城镇用地生态调整对策 [J], 孙明;秦鑫;牟晓梅
5.严寒地区典型村镇的防灾安全应对策略 [J], 王涛;徐健;奚慧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黑龙江省住宅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关键字: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区、技术问题、评价摘要:严寒地区城市住宅独有的气候特征决定实现其住宅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因素、重点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

文中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住区理论内涵的探索研究,总结出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因素,并结合严寒地区城市住宅的地域特征提出相对寒地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技术问题,及住宅可持续发展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引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绿色文明时代,“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全球人民工作和生活的新准则,即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每一代人在实现自身的需求的同时都不要以损害后人的利益为代价。

由于城市是最大的资源消耗地和环境污染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而城市住宅又是资源消耗的最大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城市住区建设相结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住区环境。

《21世纪议程》指出社会将在各地形成它们自身的、与地区性技术和资源相关的、与众不同的可持续发展形式。

可见可持续发展问题同其它科学问题一样存在共性同时又有个性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地域闲的异质性。

城市住宅作为人与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面对不同的地域条件反映出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技术支撑、评估标准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上也相应有所差别.本文从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研究入手,然后针对其中的技术问题展开,并就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2 、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研究目前学术界针对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为了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出。

在“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中我们得出两个主要概念:未来和资源保护。

住宅的未来主要考虑满足住宅的使用寿命内居住者的需求,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满足住宅的适用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要求。

严寒地区居住区规划的特点

严寒地区居住区规划的特点

严寒地区居住区规划的特点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很多省市和地区的建筑水平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建筑的具体设计情况还是应该和城市本身的地理条件等相符合的,这样才能真正的找到适合人们生活和居住的条件,促进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双重提升。

由于辽宁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方的严寒地区,因此我们应该仔细的分析严寒地区的建筑特点和条件,才能找到适合本城市发展的特点和方式,展现出严寒地区居住规划的特点和优势。

标签:严寒地区;居住区;建筑特点1 前言我们严寒地区的居住区规划不仅要考虑一些人文的因素在内,同时也应该注意一些自然因素和条件所带来的规划问题。

由于严寒地区的季节交替和变换较快,因此这对于我们居民区的规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冬季的时候,需要保证居民区的保温性,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的美感和建筑水平。

而在其他的季节之中,我们则应该关注居住区的其他功能和特点,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人们对于居住区的要求和水平。

2 严寒地区居住区的现状以及研究意义2.1 严寒地区居住区的规划现状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人们生活的水平和要求也在随之提升,因此这种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改变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不可忽视。

人们现在不仅仅注意各种物质方面的要求和提升,同时对于精神文明这个方面也会产生很好的要求,需要我们加强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

城市的居民区的建筑物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和人文等方面的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我们当前必须加强严寒地区的居住区设计规划力度,全面的提升居民区的建筑水平和规划水平。

对于严寒地区居住区的规划问题,我们国家对此研究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西方的一些国家比如加拿大和俄罗斯等,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加强了对于其严寒地区居住区的规划研究和改革,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因此,对于我国的严寒地区来说,我们可以在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借鉴外国的一些优点和技术,结合我们国家严寒地区的具体设计情况进行改进,从而全面的提升严寒地区的居住区的特点和水平。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

实现原居安老,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规划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探讨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旨在为社区规划者提供参考。

二、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的重要性老年友好社区的规划与建设,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老年友好社区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

其次,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老年友好社区的建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面向原居安老的规划原则在面向原居安老的社区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老年人生活习惯: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保留熟悉的环境,降低适应新环境的难度。

2. 便利性原则: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交通、购物、医疗等设施,降低他们的生活压力。

3. 安全性原则:确保社区环境安全,设置无障碍设施,降低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风险。

4. 舒适性原则: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设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四、具体规划策略1. 空间布局优化:根据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合理规划社区空间布局。

设置适宜的绿地、广场、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2. 交通设施完善:优化交通组织,设置人车分流、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确保老年人出行安全。

同时,增设公共交通站点,方便老年人出行。

3. 居住环境改善: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如改善采光、通风、绿化等条件。

同时,设置适老化的家具和设施,如防滑地砖、扶手等。

4. 服务设施建设:增设老年人服务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医疗保健站等。

提供便利的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5. 智能技术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0980.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方法初探

0980.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方法初探

0980.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方法初探单丹,刘扬,马聃摘要:我国的北方地区有许多具有典型寒地气候特征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空间环境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应该受到规划设计者和城市建设管理者更多的关注。

本文基于寒地城市特征分析、国内外相关城市建设方法经验借鉴以及规划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就如何营造寒地城市的宜居空间进行了初步归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对策1.概述1)寒地城市概念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分布于北美、北亚和北欧等高纬度地区。

在欧美国家这类城市被称作“冬季城市”;在日本,被称作“北方城市”(刘德明,1995)。

我国寒地城市分布范围广阔,由于地域环境和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各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各有不同。

文中主要以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为例来进行研究,根据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分,东北地区属于1区,温带大陆性东岸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多风(冷红、郭恩章、袁青,2003)。

2)研究重点目前我国寒地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忽视寒地的气候特征,建筑外立面盲目的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沿江布置大面宽高层板楼、盲目的采取行列式的高层建筑布局等,造成了后续空间使用的不便和建筑运营成本的提高。

本文借鉴了国外寒地城市建设的优秀经验,包括北欧的莫斯科、斯德哥尔摩、日本的札幌以及北美的渥太华、多伦多等,同时总结了以往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的规划实践经验,在充分分析寒地城市特征的基础上,对寒地城市宜居空间的建设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

2.寒地城市的特征2.1.寒地城市气候特点及对市民活动的影响概括地说,寒地城市应具有五项基本的气候特征,即:1)气温低于0℃;2)以雪的形式降水;3)日照较少,白昼较短;4)前3项持续时间长;5)季节变化明显(刘德明,1995)。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原居安老理念在城市社区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旨在创造一个适应老年人需求、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居住环境。

本文旨在探讨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居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原居安老理念强调在老年人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进行养老,这需要社区规划者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因此,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一)安全与健康导向的规划原则在老年友好社区规划中,安全与健康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规划应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确保老年人能够方便地出行和生活。

同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如提供适宜的锻炼场所和健康监测设施等。

(二)多样化功能空间布局为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功能空间布局应考虑养老、医疗、文化、娱乐等多方面因素。

如设置老年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站、文化教育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和活动空间。

(三)智能化的生活设施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施在老年友好社区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家居设备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

(四)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社区规划中应注重绿化建设,如种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绿地、林荫步道等,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

(五)人文关怀与社交空间设计人文关怀是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的重要一环。

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设置适合老年人交流的社交空间、举办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等,使老年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寒地村镇住区空间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寒地村镇住区空间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寒地村镇住区空间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袁青;冷红;陈滨志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针对严寒地区的特点,对村镇住区空间的特色进行探讨,并提出形成结合自然环境的寒地村镇聚落形态,建构充满人情味的寒地村镇居住邻里空间及塑造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群体景观等设计对策.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袁青;冷红;陈滨志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哈尔滨,15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0
【相关文献】
1.能源景观理论在我国寒地村镇体系生物质能空间规划中的探索——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例 [J], 张高攀;张一飞;杜锐
2.严寒地区村镇住宅空间体型优化设计研究 [J], 陈玉婷
3.基于农户调查的寒地村镇公共开放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J], 袁青;于婷婷;刘通
4.严寒地区村镇公共开放空间居民行为活动调查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J], 冷红;李彤;
5.浅议宜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 [J], 康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居安老模式下的寒地住区规划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5T10:07:28.7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王玥
[导读] “原居安老” 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北欧国家,由于当时老人以机构养老为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 原居安老模式解析
“原居安老” 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北欧国家,由于当时老人以机构养老为主,例如护理之家或养老院,机构的非人性化让许多老年人有回到家庭和小区的愿望。

1956年,埃里?鲍格格林博士再给瑞典皇家老年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原居安老。

在美国,“原居安老”体现在老年人法的条款中,并在2005年白宫老龄化会议上得到推荐。

原居安老早期主要应用在老年学领域,主要有两种含义。

其一多表示为一项理想的政策,而不是老年人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理想政策认为老年人更愿意居住在自己家里,如《老年学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让老年人待在自己早些年居住过的地方养老”,后来原居安老是一个老年人居住的静态空间,是老年人在老化过程中对居住空间的一个选择。

另外一种对原居安老的理解是让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调整过程,是一种反映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的理念[8]。

原居安老模式并不仅限于让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原有家庭环境中安度晚年的浅层认识,它也是将原有居住者,既老年人过去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种延续,这样的居住模式可最大程度上对老年人过去生活进行保留,有效降低环境及生活习惯变化所带来的孤独感和精神压力,从心理层面满足了老年人生活的需要和诉求[5]。

原居安老模式与其他众多养老模式在设计目的上是相同的,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从物质、精神、情感等多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事宜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但原居安老模式与其他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差异表现在前者通过采用适老化设计将老年人回归至过去熟悉的生活空间环境,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下养老模式中成员关照不足、社区服务设施不齐全等问题,让原有空间成为老年人与社会联系的物质介质和情感纽带。

总体来看,原居安老是一种可最大程度降低老年人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变化对老年人生活所产生影响的一种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空间和社会环境中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6]。

1.1 原居安老住区的构成要素
住区要实现原居安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空间,满足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和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具体来说,首先满足空间功能,需要空间的老人,不仅是指通过建立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形成的室外公共空间,还包括经济工业空间,充分协调与老年人的与居住空间各个关系,达到原居安老的目的。

第二,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有可能参与社交活动,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做,需要更多的社交交流来弥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空虚。

在社区建设中,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沟通空间,利于老年人与其他人沟通,增强与同龄人群和其他年龄群体的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在心理层面上弥补老年人的空虚和孤独。

第三,老年人是社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会显示社会的福利保障水平。

目前,养老服务在中国还没有足够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中国大,政府应提供适当的福利政策,促进旧住宅区建设的地方,满足老年人根本的心理惯性。

由此,原居安老住区的构成要素应满足老年人的上述需求,可大体分为三个要素:
(1)交通系统要素。

老年人的出行模式决定了旧社区交通空间和传统住宅社区的地点不同。

从安全的角度看,道路交通应该以人车和车辆的方式使用,以确保老年人在住宅空间步行的安全[52]。

从方便起见,考虑到近年来老年患病率增加,提供无障碍进入空间步行对老年人和老年人轮椅不方便,即使在区内设置了特殊的轮椅通道,方便老人享受户外阳光,与同龄人正常的社交互动。

同时,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紧急情况,如急性疾病,意外跌倒,需要救护车和其他社交车辆快速进入细胞内。

因此,住宅区车库系统应能够快速到达每个单位建筑住宅区方便的社会救济车辆,并保持住宅入口畅通。

(2)景观空间要素。

原居安老的居民不仅包括老年人,而且是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因此,户外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活动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旧的和现代的聚落的室外空间应该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并且随着居民年龄的增加,可以提供不同的场所和活动类型。

老人和儿童都是弱势群体在定居点,室外空间应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以适应不同年龄的人谁不互相干扰,同时[45]。

剧烈的运动场地应该从老年人和儿童的娱乐场所或隔离增加护栏防止碰伤的老人或小孩。

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趋势,将被安排在不同的活动领域,如老年人更倾向于开展活动,在阳光下,在居住区户外空间,更中心的位置可以安排老年人,适合他们的活动空间[53]。

(3)公共服务设施要素。

根据中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看,社区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管理、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

现有旧的设施一般是老人活动室,并且多是包括在其它设施中。

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配套设施情况普及与经营的状况并不理想。

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原有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中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将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需求将逐步扩大,在满足服务设施配置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配套服务设施的距离问题,即服务半径。

为了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在原有社区生活的需求,全面提高和改善老年服务设施尤为重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给予老年人最大的关怀和服务,例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一方面既可以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丰富老年人的晚年文化生活[54]。

1.2原居安老居住模式的类型
原居安老模式不仅要融合和改善过去居家生活的方式,同时还应在保留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对社区环境进行二次扩展更新,使得老年人既生活在熟悉的空间环境,同时也可以满足当今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对老年人关照不足等问题。

因此,老年人在选择居住在家里的同时,即使老年人不能照顾自己,也可以进入社区的养老机构,依然保留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此外,在选择养老院时,在经济上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的开支,还可以获得服务质量较好的社区服务,群体生活还能满足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50]。

然而,原居安老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模式,可以更有效地维持老年人和社区环境的感情。

原居安老可以弥补缺乏家庭或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缺乏家庭成员照顾模式,也可以满足社区护理模式在老年社区护理机构需要时的需要,而且可以避免老年养老机构的与社会的割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熟悉的地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满足的渴望,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老年人的需要。

1.3原居安老模式下的寒地住区规划需求原则
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对住区环境产生更多的依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于住宅中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中老年人活动场地,进入组团的道路应保证救护车通行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中护理院、养老院、托老所等针对老年人形成的各项指导意见都有提及,可见,对于老龄化的问题,规范中早有指导,但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的发展,往往忽视老龄化问题,因而需要在住区中强化住区环境中的居住要素作为重要的空间媒介,需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原则:
1 寒地住区交通空间需求原则
2 住区景观空间需求原则
3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原则
原居安老对寒地住区在适老性上存在一定影响,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基准,需要考虑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等内容,并依此,对住区规划进行调整,例如,为了老年人可以融入社会,找到归属感,将社区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等场所布置在居住区核心位置,老年人可以观察到这些区域的活动,使居民有参与感。

另外,优化环境空间如增设标识系统,增设养老服务设施等内容。

并且,寒地住区因为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冬季,老年人出行受限,为了满足老年人出行,需要对住区内部交通及配套设施等内容进行规划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