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或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提交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和对应的教学课件(PPT),也可以提交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记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应用成果。
(注:由于成果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乌鸦喝水》《乌鸦喝水》是一则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应用。
以下是该案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乌鸦喝水》课文PPT展示。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乌鸦喝水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Do you know whatthe bird is doing?S1: The bird is drinking water.T: That's right. The bird is drinking water. Do you knowwhat kind of bird it is?S2: It's a crow.T: Good job! It's a crow.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a crow. Are you ready?2.阅读理解(15分钟)通过展示PPT,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T: Now, let's read the story together. Please read it silently first.[学生阅读课文]T: Now, let's read the story aloud together.[学生齐读课文]T: Now, I will show you some questions. Please answer them according to the story.[展示问题]1. What is the crow doing in the story?2. Why is the crow thirsty?3. What does the crow see in the jar?4. How does the crow get the water out of the jar?5. How does the crow feel after drinking the water?[学生回答问题]3.听力训练(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语文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பைடு நூலகம்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
(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有关小说知识
再回顾与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
学生先自行收集整理课堂上再统一交流评价
学生做足预习工作,收集的资料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再播放话剧视频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故事情节
读课文看视频,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归纳情节并概括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环境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孔乙己》
姓名:
工作单位:
镇雄县母享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文来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本单元属于小说。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注意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笑”的地方,并分析每一次笑的不同意义,ppt做出一个表格,让学生寻找谁在笑,笑什么?为什么笑,分组来比赛回答,最接近答案的有小奖品。鼓励他们积极学习。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数学
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简介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题为《乌鸦喝水》。
目标
通过该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
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概述
《乌鸦喝水》是一种互动式数字游戏,通过结合数学问题和信
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乌鸦喝水的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入问题讨论。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乌鸦喝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信息技术应用: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或电子白板,
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计算和记录。
4. 分享和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案例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强调数学知
识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 学会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应用技能。
-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记录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及对学生提问的回答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总结
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案例,结合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乌鸦喝水》的信息技术融合创
新应用成果的简要介绍。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
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4.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五、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
同时,该教学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环境该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空间、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三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闫丹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抓住重点句与关键词,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动态描写的方法与语言特色。
三、学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四年级学生,已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本节课主要抓住有感情朗读课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的能力。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鸟的天堂》
姓名:
闫丹
工作单位:
平罗县黄渠桥中心学校
学科年级:
五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语文s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题来源于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朋友——动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前情激趣,整体感知
二、理解感悟,体会众鸟纷飞的场景,学习写作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作者看到的景象。(3min)
2、过渡: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呢?(5min)
(1)播放视频:“众鸟纷飞”的场面,感受鸟的动态美。
男女生分角色配乐朗读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播放“沙湖美景”的微课
观看视频,了解沙湖美景
练习写导游词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方案:散步设计者(黄建维、仙游县书峰中学)一、概述《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
是一篇自读课文,安排一节课完成。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的课文以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内容,《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优美散文,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长的意味。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质疑、讨论探究,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朗读、讨论,感受浓浓的亲情。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课本、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文优化设计(七年级上册)》、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母爱、亲情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请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有关母爱、亲情的资料,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的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现象的能力。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蒸汽时代”的到来
姓名:
郑新胜
工作单位:
东至县青山中学
学科年级:
历史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它表现在各个部门、行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领域里的一次变革,同时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乌鸦喝水》概述该文档旨在介绍一种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具体为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本案例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生英语研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目标1. 通过教授《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英语词汇和句子结构。
2.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使用投影仪或智能手机等设备),展示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动画,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3.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课程:引入故事《乌鸦喝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词汇研究:介绍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句子结构研究:通过故事中的句子,让学生了解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
4. 信息技术展示:使用投影仪或智能手机等设备播放故事动画,让学生观看故事并体验其中的趣味性。
5. 互动讨论: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6. 团队练:分组合作,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和表演与故事相关的情景剧,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和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复,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成果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创新应用《乌鸦喝水》,学生们将能够:- 理解寓言故事的英语词汇和句子结构。
- 通过观看有趣的故事动画,激发研究兴趣。
-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结论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乌鸦喝水》是一种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结构,并提升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作业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模板
提交 1 项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一、作业题目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二、内容提示问题导向学习相关课程,任务驱动参加研修活动,综合运用学习与研修的收获创新教学设计,生成应用信息技术破解教学突出问题的初步成果。
三、具体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应在完成“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初步设想” 、“创新方案制定”和“应用成果实践诊断”的能力提升基础上,来完成并提交;2.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3.作品形式三选一,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四、工具模板1.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一、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所属教材章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内容特点)二、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三、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模式变革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教学子目标、知识点及教学方法策略等,画出教学流程图)六、信息技术应用设计(针对学习流程中某个环节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细节,包括融入点、拟用技术、融合方式等)七、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和对教学人的教学效果评价,确定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权重等)八、教学板书、演示文稿及其它数字化资源2.《XXX》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设计者:所属学校:时间:微课基本知识点名称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信息上课时间长度在 7 分钟左右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方法设计教学资源与环境学习过程内容画面用时片头第张 PPT秒环节一:第张 PPT分秒环节二:第张 PPT分秒正文讲解环节三:第张 PPT分秒环节四:第张 PPT秒结尾结束语第张PPT秒检测题第张 PPT秒特色与创新3.课堂实录模板应用您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提交至平台。
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方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方案一、展示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充分展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等方面的应用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二、展示目标1、展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促进教育信息化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3、激发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三、展示时间和地点1、时间:具体日期2、地点:学校体育馆或学术报告厅四、展示内容1、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
校园网络覆盖、高速宽带接入、无线网络覆盖等网络环境的改善情况。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等软件系统的应用情况。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学科教学资源库、在线试题库等资源的建设情况。
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整合情况,如名校网络课程、教育类 APP 等。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分享与应用情况。
3、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情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秀课例展示。
4、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的流程和效果,如课程安排、教学监控、成绩管理等。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的应用情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5、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获奖情况、科研成果和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6、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学生在信息技术竞赛中的获奖情况、科技创新成果和作品展示。
教学实践应用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应用成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技术和策略,以及这些应用所取得的成果。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二、教学实践应用内容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概念。
(2)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试题库、教学案例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方法的创新(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教师则负责解答学生疑问和指导学生实践。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这种多元化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实践应用成果1.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在各类考试中,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优秀率有所上升。
2.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6/7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鹬蚌相争
害人 鹬鸟
害已
河蚌
7/7
给学生神秘感, 做动作,一人猜成语,回忆成
激发学生参与 语的寓意。(感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的兴趣,为
猜猜都是哪些成语(课件)
本课的学习做
铺垫。
5/7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通过幻灯
用课件出示河边沙滩上
生观察图片,想象画面, 片 引 导学 生 带
的优美图片,指导学生结合 体会环境我优美,结合图片读 着 一 种 欣 赏 陶
1/7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
言有很大的兴趣,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 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 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 易事。我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就指导学生寓言类的文章要从故事的内容和揭 示的哲理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鹬和蚌) 师:“咱们一起去看看这两位主角活动的场景”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想想他们活动的场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汇报。(有一条蜿蜒的河流,有飞翔的水鸟,有渔船等)
2/7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3)课件出示图片,生结合图片读一二自然段, 师:“这么迷人的风景,有清澈见底的河水,有明媚的太阳光,有一群自 由飞翔的水鸟,还有自由的和蚌,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 读一读这两段,其他的同学闭眼指名自己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 来朗读,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1)过渡: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 课件出示张开的蚌的图片,生结合图片理解心旷神怡 结合图片读“一只和蚌轻轻的张开了两片壳…(引读) 师:“知不觉地,和蚌在沙滩上睡着了,竟做起了美梦来。同学们,你们 想一想,这只睡着了的河蚌可能在做什么美梦?”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2)全班交流。 了解: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 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 去。 师:“鹬鸟看见这么鲜嫩的河蚌肉,忍不住口水直流,一嘴朝河蚌啄去, 可以看出鹬鸟想吃肉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朗读。引导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 6~12 段。 (1)过渡:河蚌因为疼痛,本能的闭上了它的两片壳,由此发生了鹬蚌 相争的故事。 师:“河蚌的美梦被鹬鸟打断了,此时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鹬鸟被河蚌 夹住了,又是怎样想的?哪几段进行了描写?请用不同的符号勾出来。 课件出示描写蚌和鹬鸟的语句,分别有粉色和蓝色的标示出来。 请男生读描写蚌的语句,女生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 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出示):“时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方案)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师: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
(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小组活动摆学具,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 敲蛋(1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3)小组活动摆学具
(4)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敲蛋(1分)
搅蛋(2分)
2分2分4分4分
2+2+4+4=12(分)
情况2: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敲蛋(1分)切葱花(2分)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推广计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推广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为了让这些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特制定本推广计划。
一、背景与目标(一)背景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加大了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智慧课堂的打造、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二)目标1、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成果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
2、让更多学生受益于教育信息化成果,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3、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发展。
二、已取得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一)在线教学平台我校搭建了功能完善的在线教学平台,支持课程直播、录播、在线作业、在线考试等多种教学活动。
在疫情期间,该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智慧课堂通过引入智能终端设备和教学软件,打造了智慧课堂。
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式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育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建立了教育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策略(一)培训与指导1、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包括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教育数据分析方法等。
2、邀请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分享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和实践经验。
3、建立校内的教育信息化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
(二)示范与引领1、选拔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成立示范团队。
示范团队成员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向其他教师展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成果和教学方法。
2、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评选活动,对优秀案例进行表彰和推广,激发教师的创新积极性。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精选范文4篇)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精选范文4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4篇【篇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导语: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学校中青年教师已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考核,但这仅仅是达到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较低要求。
要使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达到更高水平,特别是要使部分教师能胜任学校的信息化的教学,必须使教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一、培训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有关信息技术的两个子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
为了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全体教师举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二、培训对象:全员培训45岁以下教师。
三、培训内容、方式及培训教师:本次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体指导的形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powerpointXX幻灯片课件制作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2、frontpageXX网页网站设计制作frontpageXX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网站基础知识,网站和网页的关系;网页的建立和修饰;网页中文字、表格、图像、动画、音视频的使用;网页的链接;网页的组织与发布;3、多媒体作品制作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压缩技术简介;图像、语音、动画和视频的简单处理;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2016-11-18浏览:分享人:朱淑宁手机版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研修对象:实验学校全体教师研修内容:“为用而学、为用选学、承前启后,走向实践应用和校本研究”是20XX中小学远程研修的新特点新要求,为使具体人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应用真正成为远程研修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到我们的研修方案中,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修前全体学员要做好个人研修任务规划请各位老师进入研修网思考本人“用技术改变教学”的所学和所用,填报《技术应用任务单》,做好个人研修任务规划,然后依据自定的技术应用任务选课,并始终围绕《技术应用任务单》的规划,圆满完成今年的研修任务。
《技术应用任务单》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描述自己参与研修后的技术应用指向及期望结果;2.实现技术的教学应用,自己需要解决的困惑和问题;3.本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所需要的专业支持;4.新学期本人作业设计应用的初步打算和安排(大致的教学课题、教学周次等)。
研修安排和模式20XX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分为暑期集中研修(25学时)和开学后分散校本研修两阶段,集中研修任务完成后,新学期校本研修要在学期末完成并做好以下工作:1.新学期校本研修主题要与集中研修设计性作业一致,设计性作业的应用实践应作为各学校新学期主要的校本研修活动予以重视,精心做好安排。
2.新学期各校要组织教师亲历技术应用作业的实践与反思完整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技术作品设计应用的“实践与观察”、应用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与发现”、实践研讨与反思后对设计作品的“调整与完善”等环节。
各研修组拟按照这“三环节”做出校本研修计划安排,对校本研修14个学时进行合理分配。
每位参训教师要将个人实践应用三个研修环节生成的资源提交到平台。
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内含设计作品应用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应用实录(涉及应用的视频或文本片断)、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评课记录、实践后设计作品的调整修改及附上对修改的说明与反思等。
3.各研修组要选择一个本组的技术应用优秀案例设计,以“技术应用”为主题,开展至少一次全组协同磨课。
在研修方式上,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例研究或常规教研方式均可。
现有的研修分组已经平台确定,为了方便平台对应用实践与研究的跟进反馈,校本研修不宜打乱现有的研修编组。
4.要将校本实践应用列入成果的最终评价。
即设计作品评选应该是实践后经过调整与修改、并附有修改说明与反思的设计作品。
研修管理要落实集中研修后校本研修的地市、学校的主体责任,做好校本研修阶段的跟进指导与管理工作。
要把技术作品应用的实践研究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指导教师、组长和学员。
指导教师要承担指导与督促各研修组制订校本研修计划,用亲自参与(至少一个研修组的研修活动)和《学习园地》等方式进行跟进指导;研修组长要主持本组的实践应用研究,确定研修方案和安排,小组研修要确定相关教学课题和上课老师。
考评机制对组内教师要进行每周考评,每月抽查。
学期末汇总,统一考试。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运用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
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如:2000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敬畏生命》,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见到树不断飘送白色纤维种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为了延续生命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
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生命的,而题目“敬畏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体会“敬畏生命”的含义,我就采用了生物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中有关生命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并用信息技术制作成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
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如,在网络课《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这个学习难点,设计需要学生上网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
这不仅能解决本文的学习难点,也从生物学角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在本课教学设计的“拓展”部分,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需要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的新闻材料,看后,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方便大家讨论。
这两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就无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课程整合一样: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
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
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
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
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所以,我设计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都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
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
如:《秋魂》(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十四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将秋天的肃杀、凄凉及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均用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再适当配以舒缓的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朗读这篇散文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只需在欣赏和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导学生学会诠释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
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
而网络环境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关于作者的情况,我先展示网上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抓住主要信息点,再让学生在留言板上输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关键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后,学生讨论谁输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后,教师点评。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又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学生**的新闻材料;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看后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教师进行联网让学生开展讨论。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得出该如何对待生命的结论。
这种讨论正是协作式的学习。
这样的协作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出应掌握的关键内容。
又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