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全)

合集下载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民族团结,共同发展1. 活动目的:(1)让少先队员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少先队员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同学,增进民族团结。

(3)通过活动,使少先队员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激发爱国情怀。

2. 活动时间:1课时3.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员4.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5. 活动准备:各民族的服饰、美食、文化用品等展示物品,音响设备,民族团结宣传海报等。

二、活动过程:1. 开场仪式(5分钟)(1)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

(2)少先队员代表发言,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愿望。

(3)辅导员宣布活动开始。

2. 民族知识展示(10分钟)(1)各民族的服饰展示:少先队员穿着本民族的服饰,介绍服饰的特点和寓意。

(2)民族美食分享:少先队员带来本民族的特色美食,互相品尝,交流美食文化。

(3)民族文化展示:少先队员展示本民族的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绘画等。

3. 民族团结游戏(10分钟)(1)民族团结接力赛:队员分成不同民族的队伍,进行接力比赛,增进团队合作精神。

(2)民族文化猜谜:队员猜谜语,猜中者奖励民族团结小礼品。

4. 民族团结演讲比赛(10分钟)(1)少先队员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行演讲。

(2)评委评选出最佳演讲者,颁发奖品。

5. 总结环节(5分钟)(1)辅导员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少先队员齐唱《歌唱祖国》,表达爱国情怀。

三、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前,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使少先队员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活动中,确保队员的安全,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问题。

3. 活动后,辅导员要及时总结活动效果,对少先队员进行个别辅导,巩固活动成果。

四、活动评价:1. 少先队员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2. 少先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活动对少先队员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五、活动延伸:1. 组织少先队员参观民族团结展览馆,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4. 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讲解民族政策及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

4. 分析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5. 总结发言: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三个尊重”的意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维护民族团结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民族团结故事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在课堂上分享,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2. 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鼓励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和语言,促进班级内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和友谊。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2. 通过作业和课堂发言,评估学生对于“三个尊重”原则的掌握情况。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能力。

4.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案内容:课时一: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1. 导入:通过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和兴趣。

2. 概念讲解:简短明了地介绍民族团结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组织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属的民族,讨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受。

4. 民族团结故事讲解:选择一些关于不同民族间相互帮助、友谊和团结的故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和认同。

课时二: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1. 民族文化展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舞蹈、音乐或习俗,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 视听教材欣赏: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 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体会和想法。

4. 小组合作:组织跨民族的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下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能力。

课时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1. 跨文化交流游戏: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跨民族间展开交流,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面对跨文化交流的难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分享和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经验和感悟,并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回顾:概括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

教案评估和延伸: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小组合作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为了延伸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多民族文化展览、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等。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篇1】小学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西藏恐怖的分子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级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国家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并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民族。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国家意识,同时要避免过度强调个人民族的特色而忽略其他民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不同民族的音乐或者展示不同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包括服饰、饮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于其他民族的了解和认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融合不同民族文化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5. 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民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通过讲解、小组讨论、游戏环节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并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民族。

3. 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不同民族的节日庆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作业,如写一篇小短文或者制作一张手抄报等。

3.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场所:教室或者多功能厅等场所。

七、结论本课通过讲解、小组讨论、游戏环节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并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民族。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校园的意识。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主题活动一:民族知识我知道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传统节日等,分享彼此的收获。

3. 主题活动二:民族故事我来讲学生选取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进行讲述,体会故事中的人物精神品质。

4. 主题活动三:民族舞蹈我共舞学生跟随音乐,学习一段民族舞蹈,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

5. 主题活动四:民族团结心愿卡学生制作民族团结心愿卡,写下自己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和行动。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活动收获,了解家人的民族故事。

六、活动延伸:1. 开展“民族团结小小宣传员”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组织“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让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学习对方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

七、活动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中来。

3. 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活动,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八、教学资源:1. 民族知识资料。

2. 民族故事书籍。

3. 民族舞蹈视频。

4. 心愿卡制作材料。

九、教学建议:1. 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引导他们。

2. 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活动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看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家亲。

(出示课题)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短文.领悟道理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民族团结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民族团结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民族团结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语文教材《民族团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民族团结》复印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图片或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让学生猜测主题。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如“团结合作”等。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民族团结》,让学生跟读。

- 解释生词和关键句子,确保学生理解内容。

- 分组讨论,学生自行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3. 阅读理解(15分钟)- 将课文分段,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并回答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学生表达(1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团结合作案例,并展示给全班。

- 全班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展示,鼓励积极表达和互相学习。

5. 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团队合作活动,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验。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达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和小组展示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在评估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同学的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是___领导下,为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繁荣而采取的一项政策。

它的实行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治,少数民族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俗。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1.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___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提出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这些方针和政策的核心是“团结、民主、平等、互助、和谐”。

党和政府通过实施这些方针和政策,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2.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在___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和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各民族在___的领导下,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3.民族工作的成就___领导下的民族工作,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

在各民族之间,实现了团结、和谐、互助的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加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___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有力的。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少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我们要始终坚持“团结、民主、平等、互助、和谐”的方针,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例如汉代___出使西域,___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等等。

这些交往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促进了民族团结。

其次,中央政权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汉代设立西域都户,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等。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管辖,促进了民族团结。

小学民族文化团结教案模板

小学民族文化团结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团结各民族同学的情感。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促进校园和谐。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团结各民族同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

2.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分布在哪些地方?二、讲授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a. 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唐卡、苗族的银饰等。

b. 讲解各民族的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雪顿节、苗族的苗族节日等。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a. 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等。

b. 强调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关爱、团结各民族同学?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活动,如: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文艺汇演等。

2. 讲解参加民族团结活动的意义,如:增进友谊、促进交流、传承文化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准备民族团结活动节目。

2. 各组展示节目,评选出最佳节目。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民族团结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表现团结友爱的精神。

(完整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完整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反思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板书设计教学反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教师小结活动主题十:观赏民族建筑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

2. 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和谐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准备民族团结的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六、教学内容: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七、教学内容: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分析民族团结的案例。

九、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十、教学内容: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六、教学内容: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1. 让students 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通过讲解和互动,使students 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

七、教学内容: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通过讲解,使students 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八、教学内容:分析民族团结的案例1.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students 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是大杂居。

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举班级的例子。

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四年级)班会时间: 5月12日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要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本地区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准备几张人民币。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或传说;收集抗击侵略者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活动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是大杂居。

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举班级的例子。

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只有大力发展这些地方的建设,把汉族地区的人力、财力和技术优势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我国强大的经济力量。

3.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2.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3. 民族团结的故事和典型事例;4. 民族团结的重要活动和节日。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音乐等文化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他们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和文化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民族,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然后向全班分享。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故事分享(10分钟)- 讲述一些民族团结的故事和典型事例,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等。

通过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的重要性和价值。

5. 活动体验(15分钟)-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合作完成拼图、编写合作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6. 总结(5分钟)- 结合今天的学习和活动,让学生总结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自己的收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传承民族团结的精神。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分享的内容和表现;2. 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民族团结意义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民族文化展览或活动,加深对民族团结的了解;2.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民族团结庆祝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2. 民族团结的故事书籍或资料;3. 拼图、纸笔等活动所需材料。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教案:小学民族团结教案主题: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2. 学习传统节日与习俗,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尊重;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2. 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4. 学习和尊重其他民族的习俗和传统。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2. 传统节日相关的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 任务卡、团队合作任务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和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为学习打下基础;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和了解一些中国民族的代表性传统节日和习俗。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并列举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2. 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民族节日和习俗,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3.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讲解,介绍一些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和习俗。

步骤三:团队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节日或习俗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互相交流,了解该节日或习俗的由来、庆祝方式、相关活动等;3. 每个小组编制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所选节日或习俗的内容;4.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步骤四:学习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内的学习反思,回答以下问题:- 你认为团队合作对于学习民族团结有什么帮助?- 通过学习,你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2. 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如通过简短的朗读、画画、完成任务卡等形式。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推动民族交流的意义;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3. 鼓励学生发掘和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

四下民族团结教案

四下民族团结教案

四下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

2. 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分布特点。

2.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则。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2. 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知道我国政府对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

3. 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

4.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育学生要尊重并包容不同的文化。

5. 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民族团结知识问答2. 活动目的: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过程:教师准备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问题,学生分组进行问答比赛。

4. 活动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民族团结故事分享2. 活动目的:通过分享民族团结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四下民族团结教案

四下民族团结教案

四下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展示民族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点。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民族文化展示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展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以案例分析、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讲解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点,如春节、端午节、藏历新年等。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5. 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民族文化展示,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展示民族文化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民族团结,践行民族团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参与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的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

2. 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3.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我国四年级下册教材相关内容。

2. 图片: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图片。

3. 视频:民族团结的案例分析及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有关民族文化的网站、文章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祖国的全称,知道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过程与方法:了解祖国面积和人口及在世界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学重点: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录音机、政区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爱我中华》学生聆听。

歌中唱到了什么?你知道些什么?(爱我中华)那么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加拿大)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56个民族组成。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6亿),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1亿多),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汉族占全国总数的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

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家、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三、教师展示图片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民族间的平等。

四、学生自学五、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

布置作业: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

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第二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教师准备相关民族风情视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歌中唱得多么好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大家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二、讲授新课1. 汉族、蒙古族师:这两个民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同学们对这两个民族了解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学生从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来介绍蒙古族。

教师活动:(1)学生介绍服饰时可用实物展示的方式。

(2)学生介绍饮食时,可挑1-2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介绍其做法。

(3)介绍歌舞及民族体育活动时,可采用现场表演的形式。

(4)介绍建筑时,要强调毡房的特点。

2、回族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

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各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三大节日。

3、藏族、维吾尔族(1)学生观看视频《维吾尔风情》。

(2)学生回答问题:视频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维吾尔族?师:(小结)藏族和维吾尔族人民都朴实、勤劳,能歌善舞,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有许多禁忌,以后咱们与民族小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记得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三、学生活动设计一条广告语,向人们介绍一下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活动说明: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简明易懂的广告语来介绍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2.广告语的内容要体现出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特点。

3.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评、互评。

4.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大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总结师: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布置作业:维吾尔族有什么风俗习惯?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第三课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一、导入。

观看图片:漂亮的苗族银饰品。

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呢?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解答。

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人口数量约为894万,主要从事农业。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服饰特点: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彝族: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壮族: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壮族: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布依族: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

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

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

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朝鲜族:朝鲜族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布置作业:按人的图像认认这是哪个民族?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第四课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过程:导入。

本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这五个民族。

新授满族: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公元前商周时的肃慎、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北宋至明时的女真。

“白山黑水”——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的发祥地。

侗族: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