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代表人物简介.ppt
第二讲教育技术学概述PPT课件

2010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技术
个方面,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
2010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技术
10
学概述
设计实例:如何设计一个幼儿游 戏网站界面
2010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技术
11
学概述
(二) 开发
●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
● 印刷技术是主要通过机械或照相银霜过程制作或发送材料的方法,
● 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搜集和决策策略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范
围。
● 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它
使学生知道相对于标准来说,他们做的怎么样。
● 形成性评价包括了解过程进展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
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 总结性评价包括搜集总的目标达成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
息来做出价值性判断。
4
学概述
2010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技术
5
学概述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所发表的教育技术 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
●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2010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技术
15
学概述
应用实例:多媒体教学
2010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教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16
学概述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赫尔巴特
--
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
• 1806年以前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815 年~1867年1月18日称为“德意志联邦”,1867年 ~1918年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内忧外患 • 邦国林立,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 拿破仑1806年占领德国后,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 1866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成为德国境内唯一可以结
束德国混乱局面的邦国。 • 1867年普鲁士击败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
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 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 全民教育,国家支持教育(-柏- 林洪堡大学)
作者简介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 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 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 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1837年, 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1841年因中风逝 于德国哥廷根。 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贡献是主要 的,他本人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世界观问题 是次要的 。政治立场不能成为或者说不能完全成 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标准。
• 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 似的人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 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
--
--
该怎样评价赫尔巴特呢?
• 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 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 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 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 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 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
教育技术大师之罗伯特·米尔

学习层次论
∗ 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 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 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 戴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 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 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 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 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 是言语的。 ∗ 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 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
学习的条件
人类的学习活动受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类条件制约。 内部条件是指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 外部条件是指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不同的学习才能和学 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加涅认为,教育是学习的一 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是在于是否有效地适合和利用内 部条件。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影 响它的外部事件。教学就是遵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这些特 点,安排适当的外部学习条件。教师是教学设计者和管理 者,也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他担负发动、激发、维持和 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学任务.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提醒教 师,提高教学质量要重视学习者的外部条件,并应创造良 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学习的要素
人类的学习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学习者、刺激情境、 记忆内容、动作。在他看来,学习活动"首先要有一个学习者, 他是一个人"。学习者能不断接受剌激并将其组织成各种神 经活动的图式,并表现出各种行为J刺激情境是指刺激学习者 感觉的事物的统称。记忆内容是指可以从学习者的记 忆中 重新恢复的内容,这种内容是以前学习活动的结果。动作则 是指学习者对剌激和记忆内容的反应。加涅说,当情境以及 记忆内容影响学习者,以致他的动作从他进入这种情境之前 到他进入这种情境之后发生变化时,便产生了学习活动。这 种动作的变化就导致学习的发生。
教育学家简介PPT课件

思想对比;普及教育思想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及稍后的宗教改革领袖 路德提出。路德:主张普及教育是为了普及识字,阅读《圣经》,与上帝沟 通心灵,不受牧师愚弄,为宗教服务,客观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其次,是整体道德。卢梭在强调自然道 德教育的同时,也承认人类进入社会状 态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
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种种本是要求成年 和办法就是通过契约组成共同体。在共
2020/2/25
4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7中世纪
“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 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 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
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 教育极为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 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 ,即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从而“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
教育对人的作用:“假如要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有教育去形式”。“只有受 过一种适合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 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 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 特征。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方儿童:卢梭对于当时的父母 和教师们向儿童强迫灌输旧的道德和知识、 摧残儿童天性的做法进行了们行列抨击,他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件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0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定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满足教学目的、传递教学信息、
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认知结构的学习材料和基于计算机的认知工具。
0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
包括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动画、交互式多
媒体等。
0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
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能够实现快速传播、
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效率。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0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技术带来新的革命
,能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05
教育技术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瓶颈
1 2 3
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面临着不 断更新换代的挑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进 行技术升级和更新。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 数据,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 重要的问题。
技术应用与教师培训
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如何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 力是一个挑战。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鸿沟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等因素的 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存在数 字鸿沟,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分配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优质资源共享
如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 技术进行共享,打破地域限制,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是教育技术 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视听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进 步,教育技术学不断演变,如今已涵盖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人工智能辅助教 学等多个领域。
当代教育学著名人物

•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 学派建设20余年。
•《回归突破: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是华东师范 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20年“新基础教育”研究、30余 年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集成之作。 •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 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 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 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 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学" 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学[1]。
生命·实践
•教育: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 •基础教育:打好生命的底色、为学生的终身教育 奠定基础 •学校:把丢失的人找回来、提升生命的质感(把 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师:重建教师角色理想、提升教师转型自觉( 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裴娣娜
•裴娣娜,女,1942年2月生,1959年9 月—1964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 育系,现为北京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 所名誉所长,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院长(兼)。
当代教育学著名人物
教育学方向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 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各 类学科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史、成人教育 学、教育法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 学、教师教育、远程教育
人物 赫 尔 巴 特
著作
主要观点
贡献
《普通 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 标志着教育 教育学》 育学的基础;教育性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作为规范、 原则;“四阶段”教学理 独立的学科 论和“五段教学法”; 正式诞生, “三中心”论即“教师中 被称为“科 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学教育学之 父”是传统 教育的代表 《民主 主义与 教育》 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 心”“活动中心”“经验 中心”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 生长” “学校即社会” 实用主义教 育家、 现代教育学 代表人物
教育技术学ppt详解

程序教学的发展
系统化教序设计的发展
18
第二部分:教育技术和教育改革
2018/10/31
19
教育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
• 媒体技术:教学媒体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理论和 技术(硬件技术); • 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教学方法—媒传教学法;(软件技术); • 教学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技 和教育技术的三个实践领域相对应。 术,包括需求分析技术 (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 问题分析的技术、诊断技术、方案的) 、方案设计和优 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 设计和优化技术、开发的技术、实施 化技术、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媒体选择技术、评价 和管理的技术、评价和反思的技术将 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核心技术。 和调控技术等) • 南国农 何克抗等
2018/10/31 14
ET 2*3模型
发展阶段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 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 信息化教育技术 术(机电技术时)
幻灯、投影、广播、多媒体计算机、人 电影、教学机器、 工智能技术、校园 电视、录像、卫星 网、虚拟现实技术、 电视等 数字化技术等
物化形态的 竹筒、粉笔、黑板、印刷 材料、实物、模型等 技术
观念形态的 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 术、孔子启发式教学、苏 技术
格拉底产婆术、直观教学 法
经验之塔原理、教 网络课程开发的理 育目标分类学、标 论、基于认知的教 准参照评价、程序 学设计、基于建构 教学、先行组织者 主义的以学为主的 理论、基于行为主 教学设计、绩效技 义的教学系统设计、术、知识管理技术、 系统方法、细化理 整合技术 论、成分显示理论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201502 廖承雪
1
什么是教育技术
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育技术本身发展不成熟 ,年轻学科的特点 其实教育技术无所不在 乌鸦喝水:石头和吸管 ,工具和工具的使用 教育技术谋求技术的有效的教育应用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代表人物简介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代表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6ad357dc5da50e2534d7f5b.png)
伊利作为雪城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
变革时代技术促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他对教育技术学领域 的界定,ERIC/IT 的创建,为教育技术实践,特别是沟通理 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足迹遍布巴西、秘 鲁、印度尼西亚、荷兰等国。
乔纳森除在美国多所大学供职之外,还曾先后在新加坡、
挪威、奥地利、荷兰、英格兰等国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工 作,丰富的人生阅历,孕育了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
结语
Thomas C.Reeves 曾服务的机构则涵盖了世界银行、
美国陆军、美国海军、苹果公司、IBM,国家科学基金…… 其行业跨度之大,足迹遍布之广,实在令人赞叹。
沃特_迪克
沃特•迪克 (Walter Dick),佛罗里达 州立大学(FloridaState University) 教育学院教学系统专业教授。他于宾 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和教育心理 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佛罗里 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他长期致力于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教育 设计领域杰出专家之一。
度,探寻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对领域无比的热忱和 坚贞的研究理念,激励着青年学子……
迈克尔·汉纳芬
• 迈克尔·汉纳芬(Machael J. Hannafin),美国乔治亚大学 学习与绩效支持实验室主任、 教育心理与教育技术系终身教 授。汉纳芬加盟乔治亚大学教 育技术系,领衔创立乔治亚大 学学习与绩效支持实验室 (LPSL),并担任主任
学术背景
梅里尔 Thomas C. Reeves 乔纳森 罗伯特瑞泽 汉纳芬
理查德•梅耶
计算机科学家、教学论专家和教育技术学家
教育技术领域国外十大人物

1、David H. Jonassen简介及研究兴趣:Jonassen是著名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专家,CLE(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提出者,情境教学和学习理论的专家。
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的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 (Mindtools) for learning);认知任务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问题解决的学习等。
研究专著:《教育传播与技术手册》(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主编)(此书已被翻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在学校:现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教授。
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H.Jonassen的观点为例,他就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在他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CLE)的最新模型,由图可见,它由六部分组成:1. 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设计的中心,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2. 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与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如法律、医疗、或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实例或个案);3. 信息资源: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通过WWW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有关资源;4. 认知工具:主要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
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5. 会话与协作工具:使学习者群体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协商,共同建构问题的意义;6. 社会背景支持:在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时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客观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对于当前学习所能提供的支持。
该模型所设计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三种教学策略支持:1. 建模策略:建模是CLE中最常用的教学策略。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教育技术学代表人物简介-PPT文档资料

乔纳森除在美国多所大学供职之外,还曾先后在新加坡、
挪威、奥地利、荷兰、英格兰等国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工 作,丰富的人生阅历,孕育了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
结语
Thomas C.Reeves 曾服务的机构则涵盖了世界银行、
美国陆军、美国海军、苹果公司、IBM,国家科学基金…… 其行业跨度之大,足迹遍布之广,实在令人赞叹。
RichardE_Mayer
理查德•梅耶(Richard E. Mayer, 也有译作理查德•迈耶)是美国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实验 心理学家、国际多媒体学习的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学 术领袖,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 大学圣达巴巴拉分校心理系教 授。目前,他是美国教育研
究协会学习与教学分会副主 任,14 本杂志的编委会成员。
戴维_乔纳森
戴维· 乔纳森,国际教学系统设计领 域著名学者,现为美国密苏里—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 授,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系问题 解决研究中心主任。曾世界上多 所大学或国际研究机构任教或访 问。还曾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 协会(AECT)、美国教育研究协 会学习与教学部、美国培训与开 发协会、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系统 开发委员会等研究机构任职。
沃特_迪克
沃特•迪克 (Walter Dick),佛罗里达 州立大学(FloridaState University) 教育学院教学系统专业教授。他于宾 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和教育心理 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佛罗里 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他长期致力于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教育 设计领域杰出专家之一。
度,探寻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对领域无比的热忱和 坚贞的研究理念,激励着青年学子……
Robert A.Reiser
教育技术学5(何克抗)

教育信息的本质、组成及其传播。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教学系统中的合作交流。 计
●
教 育 技 术 学
教学系统的资源管理及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教 展的主要因素 育 (一)系统方法 技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主要来自 术 于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内涵和外延 的不断演变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学
五、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3.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借用系统设计方法,教学系统可看做是一 技 教 个能够制造教学产品的“黑箱”,暂时不考虑 学 术 它内部的结构,把教学条件作为输入,在内部 系 学 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然后把教学结 统
设 果作为其输出。因而,教学条件、教学方法、
教 育 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它只 技 是在教学理论、学习论指导下,运用 术 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 学
教学系统设计不同于教学论 ,教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以下介绍几种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 章 认识,这些不同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系
三、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统设计的发展脉络。
第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教学,我们可以把教 五 学过程看成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 章
促进交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
设 干扰并利用有效手段消除传播过程中的干扰, 计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教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 育 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技 层次: 1.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术 2.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
--
普通教育学
--
一的赫 门出尔 真版巴 正标特 意志《 义着普 上教通 的育教 学学育 科成学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
--
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看法
• 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 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 子”。对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不会向“反社会 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儿童管理的政治意 义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忠于普鲁士君 主的人。
• 赫尔巴特是实在论者,认为人能通过经验解释现象,而现 象蕴含着实在,现象在同样程度上暗示着存在本身。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伯尔尼—不莱梅时期(1797~1802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念。 “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
--
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养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
照道德规范行事。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 系统:通过审思,是新旧观念系统化,获得新的 概念。(综合法)
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中流砥柱

-------教育技术学领域知名学者
戴维·梅瑞尔 David Merrill
戴维·梅瑞尔(David Merrill),教育家、 戴维·梅瑞尔( Merrill),教育家、 ),教育家 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国 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 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曾获得“杰出教育 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曾获得“ 家”、“教育技术界1989年度风云人物”、 教育技术界1989年度风云人物” 1989年度风云人物 “最多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教育技 最多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等称号。 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等称号。 戴维·梅瑞尔(David Merrill)是以加涅 戴维·梅瑞尔( Merrill) 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物之一,进一步推进了加涅开创的教学设计 物之一, 研究,继续丰富了教育技术,尤其是教学设 研究,继续丰富了教育技术, 计的理论体系;又是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公 计的理论体系; 认的学术领袖,以ID2为基础,推进了教学 认的学术领袖, ID2为基础, 为基础 设计的自动化研究,引领着教育技术研究不 设计的自动化研究, 断走向统一。 断走向统一。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包括:“成分显示论”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包括: 成分显示论” (CDT)、“细化理论”(ET)和“教学事 CDT)、“细化理论” ET) )、 务处理论”(ITT),并提出了ID2,被称为 务处理论” ITT),并提出了ID2, ),并提出了ID2 “ID2之父”。 ID2之父” 之父
论文: 论文:
1. 刘美凤,“让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会相协调”,中国教育 刘美凤, 让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会相协调” 报,2007-9-21(6) 2. 刘美凤,王春蕾,徐恩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 刘美凤,王春蕾, 判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28-33 判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刘美凤,“公开共享参与合作发展 -2004MIT&CORE OCW 国 刘美凤, 际论坛综述”,中国远程教育,2004 (11) : 5-11 际论坛综述” 中国远程教育, 4.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比较教 刘美凤, 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 育研究, 2004 (8) : 33-37 育研究, 5. 刘美凤,“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刘美凤,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 开放教育研究, 2004 (4) : 15-18 6. 刘美凤,乌美娜,尹俊华,“论普通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 刘美凤,乌美娜,尹俊华, 与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7 (2) : 10-15 与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7. 刘美凤,乌美娜,“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例谈” , 《教育传播 刘美凤,乌美娜,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例谈” 与技术》专刊, 1995 (1) : 19-23 与技术》专刊, 8. 乌美娜,刘美凤,“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简介” , 《教育传播 乌美娜,刘美凤,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简介” 与技术》专刊, 1994 (2) :36-38 与技术》专刊,
教育技术学10(何克抗)

第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采集与 十 优选; 章 优选;
教育技术学
第 十 章 教 育 技 术 与 教 育 改 革
2.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基 2.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基 本信息素养
①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熟练、批判性评价信息的 熟练、 能力; 能力; ③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 有效吸收、 取信息的能力; 取信息的能力;
教 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 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 育 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技 为了应对21 21世纪社会对新型人才 为了应对21世纪社会对新型人才 的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的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术 出了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学 出了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教 育 学生学会认知的特点。 学生学会认知的特点。不仅强调学生 对知识的学习, 对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实际能力 技 的掌握。 的掌握。对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 术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方法,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方法,学会 学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让学 教 技 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的方法, 育 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进 技 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在工作中所需的各 术 术 种新知识、新技能。 与 种新知识、新技能。 学 教
育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强调 改 要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要把 革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第 1、学会共同生活 十 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 章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教育学家介绍PPT优秀课件

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 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 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地位: 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 世。本书创立的教育学体系,奠定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始基。
11 教育思想
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普遍的秩序规律或规律
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普及教育 提出同意学制,按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提出教学原则
第四,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
第五,赫尔巴特强调了教学中系统化和直观的观念形成的价值和必要性。他 在重视古典教养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
8 杜威
29
30 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 运动的代表。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 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教育学家介绍
目录 CONCENTS
01
02 夸美纽斯 03 卢梭 04 康德 05 裴斯泰洛齐
2
目录 CONCENTS
06 洛克 07 赫尔巴特 08 杜威 09 陶行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