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工作与人生》
工作与人生读后感

工作与人生读后感《工作与人生》是一本关于职场与生活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深刻剖析了工作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平衡和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作者首先谈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指出了现代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生活的美好。
他认为工作和生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他认为,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是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同时,他也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这让我深受鼓舞,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我会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对。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事业奋斗,却忽略了家庭。
作者认为,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支撑,只有在家庭中找到温暖和安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工作再忙,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
通过阅读《工作与人生》,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意识到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明白了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是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同时,我也更加重视家庭,意识到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支撑。
因此,我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追求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石油大学大学语文在线测验考试客观题

在线考试单选题 (共25道题)收起1.(2.0分)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李白、杜甫•B、韩愈、孟郊•C、王维、孟浩然•D、杜牧、李商隐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2.(2.0分)唐代以意境朦胧含蓄多情的“无题”诗著称的诗人是()。
•A、王维•B、王昌龄•C、杜牧•D、李商隐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3.(2.0分)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B、飘逸奔放•C、清新淡雅•D、通俗易懂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4.(2.0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最能表现苏轼()。
•A、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B、遭遇的仕途坎坷•C、坎坷后的妥协和消极人生态度•D、潇洒旷达的精神气度和不随物悲喜的人生态度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5.(2.0分)《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表现手法是()。
•A、类比显现•B、对比反衬•C、象征暗示•D、侧面烘托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6.(2.0分)《张中丞传后叙》的写作特点是()。
•A、以议论为主,叙议结合•B、以记叙为主•C、以记叙和抒情为主•D、以议论和抒情结合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7.(2.0分)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杂记,发展中形成了( )两个系统。
•A、章回小说和白话小说•B、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C、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D、神魔小说和讽刺小说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8.(2.0分)“五四”运动以来,针对当时的自由体诗缺少节制,过于散漫而提出格律化要求的是()。
•A、七月派诗人•B、九叶派诗人•C、新月派诗人•D、现代派诗人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9.(2.0分)40年代在雅俗共享方面,作品既为现代的、先锋的、新潮知识分子接纳,又能够吸引传统的、通俗的、新市民读者群的作家是()。
•A、茅盾•B、张爱玲•C、沈从文•D、巴金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10.(2.0分)下列关于诗人徐志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工作与人生读后感

工作与人生读后感《工作与人生》是一本由斯蒂芬·R·柯维所著的畅销书籍,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这本书探讨了工作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意义。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理解了工作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意义。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工作与人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
很多人常常把工作和生活分割开来,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是为了工作。
然而,《工作与人生》却告诉我们,工作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而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享受生活的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生。
只有当工作和生活相互融合,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其次,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意义。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告诉我们,要想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意义,就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
只有当我们的工作与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相契合,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和意义。
而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则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并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意义。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工作与人生之间的平衡。
很多人常常为了工作而牺牲生活,或者为了生活而放弃工作。
然而,《工作与人生》却告诉我们,工作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二者平衡发展,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而要想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则需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以及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只有当我们能够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和幸福。
通过对《工作与人生》的阅读,我深刻地理解了工作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意义。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平衡发展工作和生活,从而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工作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廿一行《王小波十论——精神游牧与诗意还乡》

廿一行《王小波十论——精神游牧与诗意还乡》一《我在荒岛迎接黎明》是王小波青年时代的作品,不意却成了王小波一生精神追求的最真实写照。
在这篇尚不足千字的文章中,王小波思索了存在、死亡和永恒,并且用诗的语言把它们铭刻成生命的纪念碑。
在文中,王小波写道:“长大了一点的时候,我开始苦苦思索。
我知道宇宙和永恒是无限的,而我自己和一切人一样都是有限的。
我非常非常不喜欢这个对比,老想把它否定掉。
于是我开始去思索是否有一种比人和人类都更伟大的意义。
想明白了从人的角度看来这种意义是不存在的以后,我面前就出现了一片寂寞的大海。
人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些死前的游戏……”如果死亡成了人生的界限,面对仅有的一次最宝贵的生命,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去度过?而作为一位作家,又应该如何去抒写这仅有的一次人生?王小波首先明确地反对一味生存而从不追究生存意义的麻木的生活。
“中国人喜欢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活成什么样子无所谓。
从一些电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活着》《找乐》……我对这种想法是断然地不赞成,因为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可能活成任何一种糟糕的样子,从而使生活本身失去意义。
”(《工作与人生》)无疑地,王小波所反对的这种生存态度即是完全遗忘了存在、机械地、形同动物的生存。
这样的人生是丧失了存在本质、丧失了自由选择的、乏味的、被动的、缺乏生命意志的人生。
另一种人生是发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觉知了生存的梦魇却自怨自怜于不幸之中而不敢起来反抗的被扭曲的人生。
这种人生自然也招致了王小波的坚决否定。
“本文的主旨,不是谈张爱玲,也不是谈航海小说,而是在谈小说里幽闭、压抑的情调。
……张爱玲的小说也带有这种味道:有忧伤,无愤怒;有绝望,无仇恨;看上去像个临死的人写的。
我初次读张爱玲,是在美国,觉得她怪怪的。
回到中国看当代中青年作家的作品,都是这么股味。
这时才想到:也许不是别人怪,是我怪。
”(《关于幽闭型小说》)在《关于幽闭型小说》中,王小波继续写道:“所谓幽闭类型的小说,有这么个特征:那就是把囚笼和噩梦当作一切来写。
王小波: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骟的过程

王小波: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骟的过程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1/19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2/19你可以说我贱,但你不能说我的爱贱。
——《东宫西宫》3/19深思熟虑的结果往往就是说不清楚。
——《黑铁时代》4/19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爱你就像爱生命》5/19不愿清醒,宁愿一直沉迷放纵。
不知归路,宁愿一世无悔追逐。
——王小波6/19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7/19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王小波8/19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工作与人生》9/19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0/19假如你真正爱过书的话,你就会明白,一本在你手中待过很长时间的好书就像一张熟悉的面孔一样,永远也不会忘记。
——王小波11/19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爱你就像爱生命》12/19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沉默的大多数》13/19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14/19什么是似水流年?就如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
——王小波15/19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七、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参考资料 :
佚名:《我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 佚名: 我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 李美皆: 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 文学自由谈》 李美皆:《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文学自由谈》, 2005年第 年第3 2005年第3期。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999年版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艾晓明《世纪之交的文学心灵(代序) 艾晓明《世纪之交的文学心灵(代序)》,《浪漫骑士 ──记忆王小波 ──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记忆王小波》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1997年版 周国平《自由的灵魂》 周国平《自由的灵魂》, 《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记忆王小波 1997年 版 曾桓开: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 西部人》 2004年 曾桓开:《王小波的精神家园》,《西部人》,2004年 第 4 期。 王蒙: 难得明白》 读书》 1998年第 年第1 王蒙:《难得明白》,《读书》,1998年第1期。 狄马《王小波:活过,爱过,写过》 狄马《王小波:活过,爱过,写过》,《中国青年科 一死成名王小波》 文化艺术报》 2005年 技》,《一死成名王小波》,《文化艺术报》,2005年 20日 7月20日 张慧敏: 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王小波死后的追念 张慧敏:《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王小波死后的追念 与活着的作品》 与活着的作品》,《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3期。 当代作家评论》 2001年第 年第3
思考讨论题:
• 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 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 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么? 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么? • 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 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 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 • 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 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 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 ?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
择其所爱,爱其所择

择其所爱,爱其所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个星期,每个月,每一年,甚至在一生中要面临多少个选择,要作出多少个选择?当然,在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您就已经在做选择了。
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天起,除了我们的父母不能选择之外,因为那在我们生下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小学、选择合得来的同桌、选择好的初中和高中、选择好的大学、好的工作、选择好的手机、电脑、选择不同牌子的化妆品、汽车;选择朋友、伴侣……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做着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而我们的生活就由这些选择拼凑在一起。
而今天我想讨论的正是在这些选择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有重大影响的选择——工作。
说到工作或者说职业,或许我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因为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第一个职业,但我有我的想法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那便是——择其所爱,爱其所择。
“择其所爱”是一种态度。
在刚刚过去的这场史上最难就业季中,我看到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同学怀抱着满腔的热情一次又一次的投奔到招聘会中,而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个offer,上班没几天后就辞职了,于是又投入到另一波招聘浪潮中,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位置。
或许在企业的眼中,这样的一群人代表的是冲动、不坚持,甚至给90后贴上不负责任、不能吃苦这样类似的标签。
但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在选择罢了,选择自己所爱的,所愿意坚持的。
明明在面试时表现出了对工作有着较好的认识和热情的人,但是几天就辞职,我觉得因为工作内容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才几天时间而已,估计连具体工作内容都还没弄清楚,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私以为多半是工作环境导致。
比如,到公司第一天有人和你微笑打招呼了吗?自我介绍的时候得到回应了吗?第一顿午饭的时候有人叫你吗?这些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而言,或许比薪资待遇等来得更为重要,而恰恰的,我们这一代人多为理想主义者或偏理想主义者。
另外,评判一个决定冲动与否的标准,绝不是看下这个决定所花费的时长。
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目录

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目录(2015年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放歌如火的青春1. 我很重要毕淑敏2.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3.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4. 青春苏雪林5. 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第二单元编制多彩的梦想6.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7.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8.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9. 我的梦想史铁生10. 选对池塘钓大鱼雷恩•吉尔森第三单元弹奏生命的乐章11.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12.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3. 我的四季张洁14. 给我三天视力海伦•凯勒15. 热爱生命食指第四单元品读多味人生16. 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17. 项链莫泊桑18.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9.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20. 幼学纪事于是之第五单元扬起自信的风帆21. 过万重山漫想刘征22. 李白诗二首将进酒行路难23. 劝学荀况24. 民族自信力断想司空奇25. 古代发明三则李洪甫第六单元赏析自然的杰作26. 荷塘月色朱自清27. 台湾蝴蝶甲天下丛培香28. 石钟山记苏轼29.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30. 忆青岛梁实秋第二册第一单元构筑情感的驿站1. 我的母亲老舍2.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3.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4. 论友谊培根5. 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第二单元擦拭理性的目光6. 师说韩愈7. 拿来主义鲁迅8. 思考的威力牛守贤9. 读《伊索寓言》钱钟书10. 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第三单元感知赤诚的心灵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2. 五人墓碑记张溥13.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14. 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卞毓方15. 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第四单元漫步艺术的殿堂16. 明湖居听书刘鹗1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8.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19.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柳鸣九20.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戴平第五单元透视历史的烟云21. 鸿门宴司马迁22. 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23.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4. 落日朱启平25. 都江堰(节选)余秋雨第六单元审视文明的进程26. 张衡传范晔27.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28. 读数时代南帆29.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30. 不该遗忘的废墟王英琦第三册第一单元面对职业的思考1.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马克思2. 学业•职业•事业朱光潜3.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苏力4. 工作与人生王小波5. 我的信念居里夫人第二单元培养敬业的精神6.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斯蒂芬•茨威格7. 创造宣言陶行知8. 寻找时传祥孙德宏9. 一张诊断书张拓10.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阿历克斯•哈利第三单元恪守处世的准则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十首足矣刘心武13. 绝品谈歌14. 心灵品管杏林子15. 宽容之乐松下幸之助第四单元把握成功的机遇16.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王选17. 成长拉索尔•贝克18. 功课很重要比尔•盖茨19. 许振超,新时代的中国工人李丽辉宋学春20. 人生成功三部曲李开复第五单元徜徉诗歌的海洋21. 再别康桥徐志摩22. 致橡树舒婷23. 外国诗二首致大海普希金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24. 短诗二首断章卞之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25. 回答北岛第六单元领悟散文的神韵26. 故都的秋郁达夫27. 赤壁赋苏轼28.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29.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30. 谈之美李国文第七单元走进小说的世界31. 阿Q正传(节选)鲁迅3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33.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34. 小小说二篇公民证阿•马里纳特一个小偷和失主的通信奥托•纳尔毕35. 荷花淀孙犁第八单元拉开戏剧的帷幕36. 雷雨(节选)曹禺37. 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38.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39. 茶馆(节选)老舍40. 穆桂英挂帅(节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2016年春大学语文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单选题 (共20道题)收起1.(2.5分)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是1918年5月()。
∙∙∙2.(2.5分) 30年代小说创作中“社会剖析派”的领军人物是很有社会使命感的作家()。
∙∙∙3.(2.5分)《再别康桥》中以一个离别的姿势贯穿首尾,点染出离愁别绪的诗句是().∙∙∙4.(2.5分)《赞美》全诗所表达的感情与信念的核心是每一节的结尾()。
∙∙∙5.(2.5分)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表现他不愿面对尘世、而对彼岸终极眺望的诗句是()。
∙∙∙6.(2.5分)散文《爱尔克的灯光》要反思的核心问题是()。
∙∙∙7.(2.5分)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以()为线索,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整体。
∙∙∙8.(2.5分)王小波在《工作与人生》中认为“人生意义”是()。
∙∙∙9.(2.5分)曹禺的《日出》用工人们有力的夯歌和灿烂的日出,呼唤一个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光明世界。
《日出》批判的是()。
∙∙∙10.(2.5分)下面人物不属于《茶馆》的是()。
∙∙∙11.(2.5分)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原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12.(2.5分)“五四”运动以来,针对当时的自由体诗缺少节制,过于散漫而提出格律化要求的是()。
∙∙∙13.(2.5分)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原句:关河梦断何处?()。
∙∙∙14.(2.5分)《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15.(2.5分)《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16.(2.5分)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17.(2.5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18.(2.5分)“元曲四大家”指()。
∙∙∙19.(2.5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属文言小说系统,分( )两类。
∙∙∙20.(2.5分)清代文学创作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是()。
∙∙∙多选题 (共20道题)收起21.(2.5分)明代章回体小说标志着中国大型叙事文学体制的成熟,它的特色是( )。
工作与人生 课件

四、人活着要追求生活的意义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生活高度负责,不要流于 形式。
●你认为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应当怎样避免 你的生活流于形式? 追求高尚、清洁、充满快
乐的生活,要坚持原则, 决不向生活低头。
17
写作议论文怎样展开思路?
●
宽容是美德
●1、因果思维
●
1)、宽容的思想根基是理解人和尊重人。
13
14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 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 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 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 业一子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5
三、“心胸”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自己的“心胸”—— 我在生活中要达到的最低目标。 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
2)、宽容的人受人欢迎。
●
3)、宽容可以为他人留下改正的空间。
● 4)、宽容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 5)、宽容可以显示宽容者的自信和力量。
18
●2、所属思维
●
1)、宽容既是宽厚又是容忍。
●
2)、宽容既有对朋友的宽容,又有对敌人的宽容。
19
●3、递进思维
●
1)、懂得宽容还要懂得怎样宽容。(逻辑思维)
●
2)、青年要学会宽容,老年人要保持宽容。(时
空递进)
●
3)、宽容善意的过错,宽容恶意的过错,宽容屡
教不改的过错。(程度递进)
20
●4、对比思维 ●1)、宽容——纵容(过头) ●2)、宽容——苛刻(不足)
21
●宽容是美德
●
经典语录:一件事一旦变成习惯了,人往往就不愿意改变

经典语录:⼀件事⼀旦变成习惯了,⼈往往就不愿意改变忆你当初,惜我不去。
伤我如今,留你不住。
---许左之如果有必要相遇,就终究会遇到的,不是吗?如果遇不到就说明我们之间没必要相遇,这是我在这⾥⽣活漫漫岁⽉悟出来的道理。
---都敏俊《来⾃星星的你》最深最重的爱,必须与时⽇⼀起成长。
⼩丑的世界,总⼀分为⼆。
⼀半阳光,⼀半阴影,⼀半快乐,⼀半凄凉。
我真想知道那条神秘的分界线究竟是什么?---⼏⽶每个⼈的⼼都是要靠⾃⼰来保护的。
---唐七公⼦《华胥引》碎的是残败红花,点的是枯涸青灯,画的是褪⾊⼈⽪,描的是逝去昔影... ...今⼣何⼣,年年岁岁,弹指间,⼜是⼀⽣⼀世... ...---天籁纸鸢《奈何》我们的青春是不是也曾为了⼀扇其实什么都没有的门⽽幻想,⼀扇什么都没有的门⽽努⼒,⼀扇我们能够到达却⼜不再敢打开的门⽽付出我们青春的全部,现在的我成熟了,可是依旧有那么⼀扇门,即便我不在幼稚,我仍然相信那有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陆展博《爱情公寓4》校长说过,你就只有这些东西,尽管很烂,甚⾄全是垃圾,可是,你还是不想失去它们,不想什么都没有。
---《龙族》每个⼈都被幽禁在⾃⼰的意识⾥。
---叔本华过⾃⼰想要的⽣活,上帝会让你付出代价。
照顾好⾃⼰,爱⾃⼰才能爱好别⼈。
如果你压抑,痛苦,忧伤,不⾃由,⼜怎么可能在⼼⾥腾出温暖的房间,让重要的⼈住在⾥⾯。
如果⼀颗⼼千疮百孔,住在⾥⾯的⼈就会被⾬⽔打湿。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命可以归结为⼀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存,要么赶着去死。
---《肖申克的救赎》也许每个⼈活着,都需要⼀场雾,把⽣活模糊下去,把简单到残酷的、吃喝拉撒的⽣活模糊下去,让我们对未来有⼀点好奇——虽然未来注定空空如也,但是这空洞外⾯,套着这么多盒⼦,⼀层⼀层,⼀层⼀层,我们拆啊拆,拆啊拆,花去⼀辈⼦的时间。
---刘瑜《余欢》⼈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件事就是决定⾃⼰这⼀⽣要做什么。
---王⼩波《⼯作与⼈⽣》成功的花,⼈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
王小波作品中的经典语录100句

王小波作品中的经典语录100句王小波作品中的经典语录1假如人成为商品,就应该遮着脸。
——王小波《黑铁时代》2她想使自己聪明起来,就每天吃一副猪苦胆。
吃到后来,一吃糖就觉得苦,吃饭也觉得苦,只好永远以胆汁佐餐。
到了最后整个人都变成了绿的,所到之处,丈余方圆,全部笼罩在一片苦雨腥风之内。
——王小波《红拂夜奔》3对于这世界上的各种信仰,我并无偏见,队友坚定信仰的人我还很佩服,但我不得不指出,狂信会导致偏执和不理智。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4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对了,懒于进行思想劳动必然勤于体力劳动,懒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必然勤于死记硬背——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5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
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王小波6我们生在这亡命的时代,作为两个亡命之徒,是何等的幸福!真应该联手做一番事业!——王小波《似水流年》7满天都是星星,好像一场冻结了的大雨。
——王小波《三十而立》8这世界上好的东西岂只是不多,简直是没有。
所以不管它是什么,我都情愿为之牺牲性命。
——王小波《寻找无双·东宫西宫》9假如说成历史事实,问题就轻微,但还是有问题。
假如你说它是高深的隐喻,是玄虚的象征,是思辨的需要,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王小波《白银时代》 10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是把人人同等看待。
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讨论他的善恶是非。
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所有的人毕竟属同一物种。
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
Youarespecial,这句话只适合于对爱人讲。
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11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爱你就像》12这道理很简单,要想获得现实的快乐,总要有物质基础,嘴说是说不出来的:哪怕你想找个干净厕所享受排泄的乐趣,还要付两毛钱呢——王小波《思维的乐趣》13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工作与人生》读后感

读《工作与人生》后有感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真的很佩服王小波先生,佩服他能把自己的思想随笔以幽默诙谐之笔出之,表现出来的主题却是极严肃的。
文章中的这句话:“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的确,无论是学习也要,工作也罢,总要做出个样子来,才能真正体现自己在学校甚至是社会的价值。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人生是一部书,生命在这里畅想,似清澈的山泉奔流而下,欢唱着漫过山崖,漫过沟谷,漫过草儿,漫过花儿……注入江河,汇入大海,奏出生命的交响。
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生活的斑斓。
不要为鲜花凋零而伤感,因为你还有绿叶,还有生命值得骄傲。
于是,我想到一个例子。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二百个人,他问:“谁要这二十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二十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胀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值二十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是啊!坚强的人可以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而懦弱的人却选择了退缩。
当心灵遇到了些许的创击,那也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紧握住那属于我们的“二十美元”,那我们便有了价值,如果你放下了,那你便是放弃了你人生的价值。
工作与人生ppt

金钱、权利能使人得到乐趣吗?
权力带来的诱惑与的堕落
对钱有兴趣,却也不愿为它受罪
做我想做的事,并把它做好,就是我的目标
• 毛主席在伏案写作
•
视察工作
三、为何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
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是决定这一生要做什么
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 子来,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工作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
工作与生活
王小波
学习目标
1.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语言 风格。
2.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
一、人生的主题是什么?
• • • • • 活着? 爱情? 工作? 社会名利? 地位?
活着是人生主题?
• 维持生命?吃喝拉撒?
爱情是人生的主题?
• 爱情是美好的,但是………
脑子
心胸
把工作看成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
人必须过它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 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 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四、人怎样生活是好的?
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着
高尚、清洁、充满乐趣的生活是好的….
卑下、肮脏贫乏的生活是不好的……
作家的坚守:仅知道文章好坏尚不足以开始 写作,更重要的是:某种文章不可取,绝不 能让他从我笔下写出来。以小喻大,这也是 我对生活的态度。
隐隐感到疲惫
黄昏,进入睡眠
农村人:把生儿育女看作一生的主题
• 放羊娃的理想: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放羊
城市里:把取得社会地位看做一生的主题
• 生前死后不忘官职官位
美国公墓:生卒年月和服兵役
从工作中得到乐趣
• 人的生育力比兔子,黄花鱼大为不如
兔子一月一窝,4到12只不等
大学生论说文读写中的概念理解和表达问题

[ 作者信 息 ] 陈明亮 (1975-) 男 , 河北广平人 , 文学硕士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
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
32
别则非常细微 。 大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这样的概念时容易遇到 困难 , 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含混不清 。 例如 , 关于语言学中的 “ 语言 ” 和 “ 言语 ”、 传播学中的 “ 信息 ” 和 “ 讯息 ”, 对其区别 , 他 们能够通过相关的专门解释获得初步理解 , 但这一理解有时 很难一贯到底 。 又如 , 他们在撰写调研方案和调研报告时 , 虽 然已被告知调查目的和调查意义的区别 ,—— — 前者是对调研 成果 ( 主要反映为调研报告里的结果和结论 ) 的预期 , 后者是 调研 过 程 和 调 研 成 果 对 社 会 相 关 部 门 和 特 定 人 群 所 能 产 生 的 影 响 和 作 用— —— 很 多 学 生 在 写 作 具 体 案 例 时 依 旧 将 目 的 和 意义 混 淆 , 而 且 他 们 还 会 和 “ 动 机 ” 概 念 ( 调 研 是 为 了 交 作 业 、为 了 完 成 领 导 交 待 的 任 务 、出 于 社 会 责 任 感 等 )扯 在 一 起 , 更是难以分清 。 游移是含混的一种特殊类型, 指在理解和使用一个词 时 ,这 个 词 保 持 着 稳 定 的 外 在 形 式 ,其 内 在 的 概 念 部 分 则 发 生了偏离 , 也就是作者并没有让这个词保持内在概念的单一 性和稳定性 , 而是游动于几个相近的概念之间 。 如一篇关于 青 春 文 学 的 课 程 论文 中 , 作 者 先 是 明 确 地 将 其 定 义 为 “ 以 青 春 生 活 为 体裁 , 反 映 青 少 年 情 感 和 思 想 , 富 有 青 春 气 息 的 文 学 ,” 但在具体的论说中 , 又时不时地将青年作家所写的科幻 文学和穿越文学 ( 这些文学作品并不总是反映青少年生活和 青少年的思想情感 ) 不加区别的一并论述 。 在一篇关于异性 间有无纯洁友谊的辩论稿中 , 某生先是正确地将 “ 纯洁 ” 定义 为 “ 没 有 性 和 爱 欲 ”, 然 而 在 返 驳 对 方 观 点 时 却 又 说 以 “ 我 身 边 就 有 这 样的 例 子 , 我 们 是 异 性 朋 友 , 我 们 之 间 并 不 是 贪 图 对方的金钱和地位 ” 作为 “ 纯洁 ” 的论据 。 概念的含混理解和游移使用 , 还反映在对一些论说文进 行批判阅读时, 并不能准确识别和分析其中的概念混乱问 题 。 如某哲理散文作家 《 论孤独 》 一文中 , 先是用 “ 孤独 ” 一词 表 征 人 人都 具 有 的 独 立 于 他 人 、 不 能 依 赖 于 他 人 的 存 在 状 态 。 (“ 你 必 须 独 自 承 担 岁 月 在 你 的 心 灵 上 和 身 体 上 的 刻 痕 。 ”) 接着又用它来表达一种独处的行为状态 。 (“ 和别人混 在一起时 , 我向往孤独 。 ”) 还用它来表达两种不同的心理状 态 : 渴 望 (“ 孤 独 是 把 他 人 接 纳 到 自 我 之 中 的 欲 望 , 它 寻 求 的 是理解 。 ”) 和渴望而不得引发的心理感受 (“ 孤独是一颗值得 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 , 它是悲剧性的 ”)。 因为发生 了多次概念游移 , 所以文中说 “ 孤独中有大快乐 ”, 又说 “ 孤独 的可怕和难以忍受 ”, 很矛盾 。 学生多数能感觉到该文概念的 混乱 , 但却对其混乱之处无法做清晰准确的分析 。 大学生论说文读写中出现的概念问题还有很多 。 但上述 两个是最为常见和根本的 , 第一个涉及理解和使用的表面和 简 单 化 , 需 要 的是 深 入 和 层 次 ; 后 者 涉 及 的 是 理 解 和 使 用 的 合理性 , 需要的是精确 。 精确 、 深入而有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一 个概念 , 应该是大学生论说文读写的一个基本目标 。
(完整版)工作与人生_

小波语摘
1.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
不像我这样的人。
2.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 像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如
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
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
3.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
是非的人。
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16.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
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
信任。
17.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18.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
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
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
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
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
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
“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 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者。小 波这个人非常的浪漫。我认识他之初, 他就爱自称为“愁容骑士”,这是唐 吉诃德的别号。小波生性相当抑郁, 抑郁即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 式;而同时,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
“我第一次和他单独见面是在《光明 日报》社,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那 儿当个小编辑。我们聊了没多久,他 突然问:你有朋友没有?我当时正好 没朋友,就如实相告。他单刀直入地 问了一句:“你看我怎么样?”我当 时的震惊和意外可想而知。他就是这 么浪漫,率情率性。”
王小波《工作与人生》

第一点重在回到日常,其余三点侧重 超越日常的一面。
作品分析
王小波思想随笔的思想内涵和文体特色 思想内涵:最主要的思想内涵是反
对专制与愚昧,以理性的态度,பைடு நூலகம்导个 人自由,张扬独立精神和个性。
调,而是一种“回到日常”又“超越日常” 的生活方式。 二、行文中的幽默和反讽,使人们得以在轻松 的气氛中进入作者的思想天地,体味作者揭 示出来的人生方式和生存境界。 三、作者并没有用居高临下的指导者的身份说 话,而是始终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以平等 的姿态和读者谈论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品分析
“回到日常,超越日常”的生活方式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在日
如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又承认和暗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是一种可能并不强求每一个人的认同似乎在动摇或者贬低自己的观点其实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结果使得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更鲜明更有说服力
工作与人生
王小波
生平及相关背景介绍
王小波(1952——1997),生 于北京,曾参加云南建设兵团。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 留人大分校任教。1984年出国留学, 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 学讲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 稿人。1997年4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生平及相关背景介绍
王小波的创作包括杂文随笔和小 说两个方面。影响较大的是杂文随笔, 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多以 自由主义的理性态度,评论和思考现 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往往 在普通人习以为常的地方有深刻的发 现。小说的代表作有《黄金时代》。
王小波工作与人生

工作与人生王小波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
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永恒的休息。
按我这种说法,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
这个想法不是人人都能同意的。
我知道在中国,农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
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
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它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
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
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的大叔墓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
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
顺便说一句,我到美国的公墓里看过,发现他们的墓碑上只写两件事:一是生卒年月,二是某年至某年服兵役;这就是说,他们以为人的一生只有这两件事值得记述:这位上帝的子民曾经来到尘世,以及这位公民曾去为国尽忠,写别的都是多余的,我觉得这种想法比较质朴……恐怕在一份青年刊物上写这些墓前的景物是太过伤感,还是及早回到正题上来罢。
我想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推荐给青年朋友们: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
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力、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
举例来说,现在把生育作为生活的主题,首先是不合时宜;其次,人在生育力方面比兔子大为不如,更不要说和黄花鱼相比较;在这方面很难取得无穷无尽的成就。
我对权力没有兴趣,对钱有一些兴趣,但也不愿为它去受罪——做我想做的事(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写小说),并且把它做好,这就是我的目标。
我想,和我志趣相投的人总不会是一个都没有。
根据我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分析
文章的成功之处 一、作者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不是什么空洞的高
常生活中体现和追求人生的意义。二、超 越简单的“活着”,改变现实。三、坚持 自己的理想和意志,有所不为。四、严肃 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看作体现自身尊 严和价值的事业。
第一点重在回到日常,其余三点侧重 超越日常的一面。
作品分析
王小波思想随笔的思想内涵和文体特色 思想内涵:最主要的思想内涵是反
对专制与愚昧,以理性的态度,倡导个 人自由,张扬独立精神和个性。
工作与人生
王小波
生平及相关背景介绍
王小波(1952——1997),生 于北京,曾参加云南建设兵团。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 留人大分校任教。1984年出国留学, 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 学讲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 稿人。1997年4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生平及相关背景介绍
文体特色:运用口语自由表达自己 的看法,平实晓畅,没有空话和套语。 同时,写作态度严谨,讲究文章结构, 文字简洁干净,把思想随笔当作一种艺 术散文来写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品分析
幽默和反讽 幽默和反讽是王小波小说和杂文
随笔最突出的特色。 幽默是通过叙述和描写,使某种
事物可笑甚至荒诞之处自然呈现出来, 从而表现作者的看法观点。如对一位 已故大叔的碑文内容的评述,以及把 人的生殖能力与兔子和黄花鱼作比较。
作品分析
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段:表面上的评价是 提高而实际评价为贬低;或者表面评价是贬 低而实际评价为提高。作者故意隐藏了自己 的褒贬立场,甚至有意制造表层评述和真实 意义的矛盾,让人读起来有某种暧昧、陌生, 必须通过分析这种矛盾,去达到对作者态度 及其表述的真实面目的认识。如作者在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又承认和暗示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只是一种可能,并不强求每一个 人的认同,似乎在“动摇”或者“贬低”自 己的观点,其实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结果使得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更鲜明,更有说 服力。
调,而是一种“回到日常”又“超越日常” 的生活方式。 二、行文中的幽默和反讽,使人们得以在轻松 的气氛中进入作者的思想天地,体味作者揭 示出来的人生方式和生存境界。 三、作者并没有用居高临下的指导者的身份说 话,而是始终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以平等 的姿态和读者谈论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品分析
“回到日常,超越日常”的生活方式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