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基础试题

合集下载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开卷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开卷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栩栩如生B. 绘声绘色C. 栩栩如生D. 绘声绘色答案:A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他虽然年轻,经验丰富。

D. 他年轻,经验丰富。

答案:D3. 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A. 细腻B. 粗犷C. 精致D. 简练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D. 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案:A5.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他喜欢唱歌、跳舞和绘画。

B. 他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绘画。

C. 他喜欢唱歌,跳舞,绘画。

D. 他喜欢唱歌、跳舞、绘画。

答案:B二、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10题。

在乡村的早晨,阳光透过薄雾,轻轻地洒在田野上。

农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勤劳。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嬉戏,笑声回荡在清新的空气中。

这是一幅多么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啊!6. 文章中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答案:早晨7. 文章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答案:农民和孩子们8.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感官描写来营造氛围?答案:视觉和听觉9. 文章中提到的“金色的阳光”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象征希望和活力10. 文章整体传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宁静和活力三、写作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12.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提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答案:略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将下列句子从中文翻译成英文。

基础写作考试真题

基础写作考试真题

基础写作考试真题基础写作试题1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标"V",错误的标"X ")1. 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 )2. 写作的一般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 )3. 文本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基本的意旨或者倾向。

( )4.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若干层次组成。

( )5. 真正的辞藻美来源于语词的恰当使用与文本的整体表达效果的相互融合。

( )6. 第一人称,我们通常称之为" 万能人称" 。

( )7. 抒情具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依附性,其次是非语言性。

( )8. 演绎是从个别事理中推论出一般原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 )9. 议论技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

( )10. 消息和通讯是析理性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 分}1. 从写作的一般属性来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简述写作过程中对典型材料进行选择的要求。

3. 简述描写的三种表现类型。

三、分析论述( 1 6 分) 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四、写作( 5 0 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

古往今来,诸如成功、失败、荣誉、毁谤、困难、挫折等等,元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E 有人镇定,有人慌乱; 有人理智,有人糊涂。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们也需要面对许多事情……请就以上材料,围绕" 面对" 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 自选角度,文体不限,题目自拟;2. 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合理;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3. 不少于1000 字。

期末考试基础写作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1 0 分。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A 、叙述B 、描写C 、说明D 、修辞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A 、人文性B 、计划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A 、规范性B 、流变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4、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A 、年龄与阅历B 、情感与情绪 C、责任与道义 D 、素质与人格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A 、前写作B 、写作C 、后写作D 、反思1、散文的类型包括 ( )A 、叙事散文B 言情散文C 、明理散文D 、描写散文2、散文的特征包括 ( )A 、自我的定真性B 、取材的真实性C 、对象的广泛性D 、表达的自由性3、评论文可分为 ( )A 社会评论B 文艺评论C 学术评论D 思想评论4、表达方式包括 ( )A 叙述B 描写C 说明D 议论5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A 人文性B 综合性C 个体性D 创造性1.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5分)___________。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学术短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立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考试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本课程考核实施“双及格”要求,即终结性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须同时及格,课程的考核成绩方为及格。

形考任务一试题1一、论述题(任选1题,共40分)1.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2.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答:1.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文体,一般报纸上写的报道某一事件的都用消息文体,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区别:(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

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中职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中职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2022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基础知识、语段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30分)1.根据古诗联句。

(6分)(1)---------------------,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2)---------------------,我爱你红梅品格。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只缘身在此山中。

(6)羌笛何须怨杨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慰藉.(jiè)淙淙..(cóng)遒劲.(jìn)坐窠.(kē)B.甜蔗.(zhē)嗥.叫(háo)訇.然(hōng)凫.水(fú)C.漫溯.(sù)廿.四桥(niàn)褶.皱(zhě)打烊.(yàng)D.菡.萏(hàn)狭仄.(sè)推搡.(sǎng)寒伧.(che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混混沌沌瞋目结舌毛骨耸然兴高采烈B.喜气洋洋江河日下憾天动地面面相觑C.惶惶不安怨天忧人藕断丝连忸怩温顺D.陈词滥调有的放矢无动于衷积重难返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①职校学生要实现美好的青春梦想,从一开始就得良好的意志品质。

②做一个有有品位的人,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守候在静止的岸,做飞速行驶的舟。

A.塑造修养不但而且 B.锻造修养与其不如C.锻造涵养不但而且 D.塑造涵养与其不如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国宏观经济年均增速约7.3%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考试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构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构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本课程考核实施"双及格〞要求,即终结性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须同时及格,课程的考核成绩方为及格。

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试题1社会学阅读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开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

试题2文化学阅读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那么,通过经济构造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试题3语义学阅读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构造层次,全力开掘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试题4领受美学领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试题5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无比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试题6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试题7小说的文体特征答: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表达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展艺术概括,通过表达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试题8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答:论文的创造性是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其有着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调补某个领域的空白。

基础阅读与写作

基础阅读与写作

训练一【趣味语文】世界上最短的信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

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

”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

”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阅读积累】制作地球仪今天,我们班刚发了“寒假小制作”的奖状,我还得了第一名哩!乐滋滋的我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做小制作的情景……那是放假前,老师说:“这次我们班举行一次小制作比赛,到时看谁做得最好,可以得第一名?”回到家,我就开始构思做什么东西好。

我东翻西找,一下子看见摆在书橱里的地球仪,于是,我灵机一动,“对,我就用校外兴趣小组学的泥塑技术做一只地球仪,也好让它带着同学们领略一番世界各地的美景。

”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我先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团黄泥,用力把它摔成正方形,接着我又用刻刀把四个棱角削圆滑,再把它放到面板上挤、按了一番,尽力把它弄圆。

然后我又捏了一小块黄泥给它做了一个小碗形的底座,再跑到厨房抽屉找出一根铁钉,用力插在地球仪上把它固定住。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一个托盘里,端到阳台的阴凉处,等它晾干。

大约过了三四天,我发现它已经完全干了,于是我用铅笔在它脸上轻轻地描出陆地、山川和海洋,然后又分别把它涂成黄、绿、蓝相互交错的颜色,眨眼之间,一个逼真的地球仪就诞生了。

【阅读训练】(一)请将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最后洒上一点儿红辣椒粉,用筷子拌匀。

( )回家后,我首先将黄瓜清洗干净,接着把它放到案板上切成小方块儿,装入大盘中。

( )然后切点儿葱花、姜末和蒜末放入盘中,再洒上盐和味精,倒上醋,滴上几滴酱油和麻油。

( )我忍不住夹上一块儿,放入口中,啊!香喷喷、脆生生、凉冰冰,吃下去,心里好爽快。

( )凉拌黄瓜做好了,盘中的黄瓜绿中透着黄,黄中带着红,不要说吃上一口,就是看看那颜色,闻闻那清香味儿,也叫人胃口大开。

【满分作文精选20篇】初中语文写作作文题基础测试题附解析(6)

【满分作文精选20篇】初中语文写作作文题基础测试题附解析(6)

一、作文1.按要求作文。

请以《这天,我特别》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2.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

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

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3.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__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近两年,“共享单车”在祖国大地掀起了一股热潮。

它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捷,深受市民好评。

然而“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程度也令人担忧。

刚刚大学毕业的徐某和自己的伙伴们组成了一个ofo共享单车维修点,他想真正扶起“小黄车”,希望也能“扶起”更多国人的素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怡然自乐的桃花源,温暖了陶渊明的视线;高洁傲岸的莲花,温暖了周敦颐的视线;神奇秀丽的泰山,温暖了杜甫的视线……其实,田野中的一朵小花,社会中的一个善举,自然中的一处佳境,名著中的一缕书香……这些,又何尝不曾温暖过你的视线?请以“________,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500字(诗歌除外);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满分作文精选20篇】初三语文写作作文题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作文精选20篇】初三语文写作作文题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一、131.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_从未走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

师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

”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师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只有专一坚持,才会有所作为。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

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绚丽多彩。

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请以“为________着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基础写作试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语法正确的是:A.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B.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C.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D.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答案:A2. 下列词语中,与“书籍”意思相近的是:A. 图书馆B. 课本C. 书架D. 杂志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风一样跑得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风一样。

D. 他跑得快。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读书、听音乐、画画。

B. 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听音乐,还喜欢画画。

C. 他喜欢读书,喜欢听音乐,喜欢画画。

D. 他喜欢读书、听音乐、画画。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为什么他总是那么快乐?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C. 他总是那么快乐,为什么?D. 他总是那么快乐,为什么?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___地走进了教室。

答案:自信2.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_________。

答案:精美3.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___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答案:流利4.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这个方案需要_________的讨论。

答案:深入5.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___地完成了任务。

答案:出色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校园》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树叶开始变黄,一阵风吹过,它们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

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享受着秋天的凉爽。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秋天的校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1.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答案:树叶变黄、风吹过树叶像蝴蝶飞舞、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老师在教室里讲课。

10人教版七语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卷一

10人教版七语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卷一

阅读与写作达标双测卷(一)阅读方法导引: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解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出发,弄清“字、词、句、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这是进行文本阅读的前提,也是进行深层次阅读的基础,2、内容理解是,弄清文章的题材,弄清每个段落的内容,弄清全文的内容,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获取文本信息。

3、技巧理解是指把握一个文本是怎么样组织起来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语言有什么特点,针对不同的文本体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按不同的文本特点展开。

4、主题理解是对上面三步理解的总结深化,是对全篇整体的理解,是对全文的提升。

5、写作技巧和特点的把握。

写作手法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技巧?修辞的理解和把握。

以及题材的典型性,技巧的合理性。

阅读演练场训练一(16分)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点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路。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阅读上文概括出文章的六要素。

(2分)时间:暮色苍茫. 地点:在悬崖上, 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经过;爸爸鼓励我爬下了悬崖结果:我成功的爬下了悬崖2、请你用十个字概括出选文叙述的事件。

7年级名著写作题

7年级名著写作题

2019年春七年级素质测试名著阅读与写作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基础识记(3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名著中与其他名著体裁不同的一部名著是()犃.《朝花夕拾》犅.《西游记》犆.《骆驼祥子》犇.《海底两万里》2.下列名著中作者与其他名著作者情况不同的一部是()犃.《白洋淀纪事》犅.《湘行散记》犆.《猎人笔记》犇.《镜花缘》3.孙悟空学成下列法术的先后顺序是()犃.筋斗云→长生不老→七十二变犅.筋斗云→七十二变→长生不老犆.七十二变→长生不老→筋斗云犇.长生不老→七十二变→筋斗云4.唐僧骗孙悟空带上的箍儿是()犃.金箍儿犅.紧箍儿犆.禁箍儿犇.玉箍儿5.在车迟国斗法时,师徒四人和三个妖怪比赛的第一项是()犃.隔板猜枚犅.云梯显圣犆.祭坛求雨犇.砍头剜心6.唐僧师徒谁没有吃偷来的人参果?()犃.唐僧犅.孙悟空犆.猪八戒犇.沙僧7.唐僧西天取经用时多久,路程多远,历经多少难?()犃.一十四寒暑九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犅.一十六寒暑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犆.一十四寒暑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犇.一十四寒暑十万八千里七七四十九难8.“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犃.形象好看犅.活泼诙谐犆.能勾摄恶人魂魄犇.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9.《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犃.一件犅.两件犆.三件犇.四件10.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犃.一对蚂蚁犅.一对蟋蟀犆.一包苦菜犇.都不是11.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犃.狗猫鼠犅.五猖会犆.二十四孝图犇.琐记12.在图书馆,小林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犃.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犅.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犆.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阅读与写作基础班(十四)

阅读与写作基础班(十四)

阅读与写话(十四)
¤达标演练
气象树
在我国南方有一种名叫小叶红豆的树,晴天时,它的叶子呈绿色。

如果将要出现阴雨天气,这树冠(ɡuàn)下面的的叶子先变为红色,然后逐渐(zhù jiàn)向上红到树顶。

如果在阴雨天发现叶片由大红变为浅红,再逐渐恢(huī)复绿色,这就预(yù)示着天气将变晴。

因此人们称小叶红豆树为:“变化树”、“气象树”你见过这样的树吗?多有趣呀!
1、这篇短文有( )句话。

2、请你用“———”画出小叶红豆树叶子颜色变化的句子。

3、小叶红豆树又叫( )、( )。

太阳和虹
刚下过雨,太阳就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人们都说虹很美丽。

虹听见了,就骄傲起来,连太阳都看不起了。

白云对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

不过,要是没有太阳,也就没有你了。

”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

白云摇摇头,立刻遮住了太阳,虹就不见了。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如:动听的(歌声)
骄傲的()美丽的()
鲜艳的()可爱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彩虹一()小桥一()皮球一()黄牛一()大树一()太阳3、用下面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骄傲:
美丽:
4、虹有没有听云的劝说?虹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呢?
¤我是小小作家。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重庆电大巫山分校余德保一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经。

()2.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3.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

()4.文本思想既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

()5.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呼应。

如果说过体现的是上下文之间的直接联系,那么照应体现的则是前后文之间的间接联系。

()6.语言具体简单性和一性的思维与交际功能。

()7.第三人称叙述,我们称为主观叙述。

()8.抒情和学术论文是析理性文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9.评论和学术论文是析理性文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10.演绎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从写作的一般属性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写作者在运用说明方式进行写作时,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请简要解释。

3.简要说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三、分析论述题(16分)分析并说明新闻写作、理论文章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在材料选择中的主要不同之处。

四、文章写作题(50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每年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此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关吃火鸡的习俗有这么一说:1620年冬,102位不愿忍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五月红花”号船历尽艰辛,来到北美大陆,在普利茅斯住了下来。

当时正值严阵以待冬,又逢粮荒,这群新移民陆续有人饿死或病死。

正当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群火鸡,他们赶快举起猎枪。

火鸡肉救命之恩,他们就在每年的那一天通过吃火鸡来感谢上帝。

救他们的火鸡竟然成了他们的美味佳肴!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是美国人恩将仇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练习与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练习与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原型拔苗助长 B.不利原形拔苗助长C.不利原形好高骛远 D.不力原型好高骛远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

(将“就”改为“才”)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

(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在“规律”后加土“的理念”)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

(删去“实地”)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要强化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B.赵宇的工作是分分钟盯着监视器观察她的现场状态,休息时上去提醒一句:“你今天眼神有点飘忽,在想什么呢。

”C.明德,指的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美好的德行;至善,指的是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D.“荒野猎人”是人类有关生存和信念的史诗巨著,写出了人类所能达到和忍受的极限。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A. 词汇B. 短语C. 句子D. 段落答案:C2.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A. 严谨的结构B. 华丽的辞藻C. 随意的表达D. 固定的格式答案:C3.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A. 叙述事实B. 表达情感C. 阐述观点D. 描述景象答案:C4. 下列哪个选项是小说的基本要素?A. 论点B. 论据C. 人物答案:C5. 以下哪种修辞手法是通过对比明暗、刚柔等来表达思想感情的?A. 夸张B. 反问C. 对比D. 拟人答案: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在遥远的古老国度,有一个被遗忘的小镇。

这个小镇四季如春,风景如画。

镇上的居民和睦相处,生活节奏悠闲。

他们相信,幸福并不是追求物质的丰富,而是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有一天,一个外来者闯入了这个宁静的世界。

他带来了许多外界的物品和新奇的思想,让镇上的人们开始向往外界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镇的宁静被打破,居民们开始争相追求物质财富,小镇的和谐氛围也逐渐消失。

问题:1. 小镇的居民最初追求的是什么?2. 外来者给小镇带来了什么变化?3. 故事最终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1. 小镇的居民最初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2. 外来者给小镇带来了外界的物品和新奇的思想,引发了对物质财富3. 故事反映了物质追求可能破坏原有的和谐与宁静,引发社会问题。

三、作文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过多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思考的深度。

请你就“信息爆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个话题,发表你的看法。

范文:在当今时代,信息的洪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生活。

一方面,信息的丰富性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知识来源;另一方面,信息的泛滥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英语写作基础自考试题_写作指导

英语写作基础自考试题_写作指导

英语写作基础自考试题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都必须经过干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就是这个意思英语学习也是如此。

以下是英语写作基础自考试题,欢迎阅读。

Ⅰ.重写句子(30 points, 3 points each)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Example: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in many ways.( periodic sentence)In many ways,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1. The bridge had been weakened by successive storms, It was no longer safe. (simplesentence)2. In the contract, there are too many ifs. (loose sentence)3. It will save money, if you make your own clothes. (periodic sentence)4. To know how to study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learn how to arrange time is also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parallel structure)5. It was a huge rock. It took five people to move it. (complex sentence)6. He doesn’t smoke. He does not drink. (compound sentence)7. We wanted to play a joke on Pauline. We sent her a Valentine’s card. It said “From your secret lover”. (compound-complex sentence)8. Go anywhere, and I will follow you. (complex sentence)9. After her parents died, she was sent to live with heraunt. (simple sentence)10. If we do not hurry, we will be late. (compound sentence)Ⅱ. 改写病句(15 points, 3 points each)Correct the error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Example: Made by his mother T ony ate up the cake.Tony ate up the cake made by his mother.11. I never saw so many cheerful, courteous students and helpful.12. I am very tired this evening, it was a long day at the office.13. I have followed the instruction faithfully given by the manual.14. To take this course, the professor must give her approval.15. A very powerful story that really puts its message across.Ⅲ. 标出主题句(15 points, 5 points each)16. Choose the best topic sentence from the group below.A. Picasso was thought to be dead at birth in Malaga on. Oct. 25, 1881.B. By the age of 25, Picasso was an able and gifted artist.C. Picasso’s father was a painter named Jose Ruiz Blasco.D. The full sweep of Picasso’s effect on modern art is difficult to document.Answer: ___________17. Rea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and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There is a popular belief that some particular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r theories, such as the Darwinian theory of evolution, have led to the downfall of religion. It would be foolish to deny that these discoveries have had a great effect in undermining religious dogma. But this account does not at all go to the root of the matter. Religion can probably outlive any scientificdiscoveries which could be made. It can accommodate itself to them. The root cause of the decay of faith has not been any particular discovery of science, but rather the general spirit of science and certain basic assumptions upon which modern science, from the 17th century onwards, has proceeded.18. Rea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carefully and select the best topic sentence from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that follow the paragraph.Topic sentence ___________At one time, transistor radios were not practical, because they were too expensive, Now all of that has changed. With the reduced price of transistors and the cheaper costs of mass production, the transistor radio is cheaper than the old-style tube model. In addition, transistor radios do not heat up like the old tube radios, so they will not wear out as quickly. Also, transistor radios can be made much smaller because transistors are smaller than tubes. Furthermore, transistor radios are more reliable. They have fewer parts, so less can go wrong.A. Transistor radios are practical and inexpensive.B. Transistor radios have undergone much improvement.C. Transistor radios are cheaper than tube radios because of mass production.D. Transistor radios are better than the old-style tube radios.Ⅳ. 重新组合段落(10 points, 2 points each)Rearrange the following numbered sentences so that they will read logically, put the number in proper sequence in the boxes provided below.19. Those who did not become miners found work in railroad construction, farming and light industries, doing low-paid jobs.20.As in California they formed small pockets of Chineseculture that were known as “Chinatowns”.21. The government issued Exclusion Acts to stop the immigration of Chinese laborers into the United States.22. The Chinese called the new land “Mountain of Gold”.23. Many workers fled the concentrated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West and scattered to the Mid-west and the East.24. He was accused of taking jobs away from the white man.25. By the 1880’s,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brought changing economic realities, resulting in an explosion of resentment toward the Chinese laborer.26. The first big wave of Chinese immigration to America came when gold was discovered in California in 1848.26 24 23Ⅴ. 标出与段落内容无关的句子(10 points)Rea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and underline irrelevant sentences (either one or two).A diamond’s hardness makes it useful in way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If you have a record player in your house, it probably has a diamond-tipped needle. Your dentist uses a diamond tipped drill. Similar drills are used in industry to cut very hard materials. However, not all drills are made of diamonds. When a diamond is cut, the dust is gathered and saved. Manufacturers then use it in many grinding, polishing and sawing jobs. Recently, diamonds have been put to new uses. Eye surgeons use diamond knives for delicate operations. A spacecraft sent to Venus had a diamond window. A diamond was the only transparent material that could withstand the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Venus.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ways to make man-made diamonds, which, if successful, might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diamonds.Ⅵ. 写信(20 points)Suppose you were Claudia Spangle, a rug saleswoman selling rugs on the floor in the First Department Store in Shanghai for five years already. You want to have a change, so when told a rug salesperson to cover Beijing territory is required, you write a letter of job application. In your letter, make sure to provide some necessary information like your qualifications, working experience, the achievement(s) you have made in the work and your wish as well.( 150-200 words)。

《阅读和写作1》作业参考答案

《阅读和写作1》作业参考答案

《阅读和写作1》自测作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所谓“一体两面”,说的是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离开任何一方,语文学习就会倾斜和失衡。

因为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必须依靠阅读。

而阅读就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和重构,写作是肢体由内而外的倾吐与表现。

阅读越丰富,吸收和重构的信息越多,写作是倾吐和表现的东西也就越多。

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2.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1)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方法。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

(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体形态。

3.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1)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二、论述题1.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实际,谈谈它对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文本的内容不能作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抓不住文本的主旨,在写作时又不知道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清晰有序地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也是狭窄的,不深刻的。

这其实是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能力低下有关。

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求助于阅读和写作。

因为阅读需要思维整合。

作品是通过作者思维,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阅读就是“再现”作者的思维过程。

它不仅需要理解语言文字,而且需要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通过阅读,就能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而写作需要思维创造。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不仅体现作者的得文字能力,同时还反映作者的思维水平。

写作要求达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确、完整连贯、条理清晰等要求,就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阅读与写作形考答案

阅读与写作形考答案

01任务一、论述题共3 道试题,共45 分.1.如何处理材料答: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时所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剪裁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取舍在上面“材料选择”中说过了,这里只谈详略处理;一般来说,剪裁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新的、人所不知者要详,旧的、人所共知者要略;突出强调的要详,含畜委婉的要略;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 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组合的规律为: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2. 表达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答:表达有五种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在写作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组合搭配;1.直叙和曲叙;这是一组对立的叙述技巧;直叙就是直截了当的叙述方法,文章的写作目的、作者的立场观念、人物的思想性格乃至事件的内在意义等,都十分明显地袒露于个体的叙述之中;曲叙和直叙不一样;曲叙就是委婉曲折的叙述方法;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立意等非常含蓄内在;作者只是叙述一种事实,至于如何理解,就是读者的事了;这种技巧使文章更耐琢磨、更有韵味;2.实写与虚写;它们也是一组对立的叙述技巧;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下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窨,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 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相间”;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基本表达手法在不同文体中虽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3.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答: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向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扞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 好的作者应用拿给读者最上乘的成品,而决不把残次品、不成熟的作品拿给读者看;二、作品题:共1 道试题,共55 分;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要求: 1.主题明确,有自己要表达的基本思想观点;2.思路清晰,全文要浑然一体;3.材料充实,要力争真实经历的事情,而不拾人牙慧;4.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5.议论要要素齐备;读凝视崇高有感凝视崇高开头写道: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 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但苍老的头颅永远不会被淹没,因为它有思想;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文学命运;面对金钱,面对卑微,文学家们包括一切舞文弄墨的人该思想些什么呢中国人爱追赶潮流;一听说喇叭裤正流行,明儿一街的喇叭裤;一听说染金发时髦,明儿大街上全是金发俊男美女; 若再加上一旁有人鼓噪,就更加趋之若骛了;那些鼓噪者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呢若他们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适时地泼以冷水,那就不会把真理逼近谬误了;我们的文学里有太多的卑微了;这该也是一种鼓噪吧;这些所谓的作家们,“写媚俗的文字,趋炎的文字,将大众欣赏的口味再向负面拉扯”.......作家毕淑敏的话不就是对那些借口“着书只为稻粱谋”的“作家”们的真实写照吗在那些人的内心深处, 有“崇高”的位置吗生花妙笔把卑微刻划得淋漓尽致,不能说这些刻划没有正面的意义,不能说他们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文学者,是否能多倡导社会的主流呢是否能端出一盆温暖而清洁的水为人们荡涤自身的污垢呢是否能给读者们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呢毕竟人是需要阳光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一颗崇高之心是因为他在心中颠倒了崇高与卑微的位置:他们在权贵之下感到卑微,在弱者面前却深感“崇高”;那么,是不是崇高的人就不应该有卑微的心理不是的;当一个人在高山大川之间感到了自己的卑微,在滚滚东逝的江水面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崇高的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崇高的人;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不敢说已经做到了崇高,至少我们可以凝视崇高,可以选择平凡——崇高的侧面是平凡;04任务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写作实操,涵盖教材7 个单元; 根据所学单元内容,自选一种体裁练习写作一短文;写作示范——记叙文:家乡的柑橘我的家乡 XX 县 XX 乡,盛产柑橘,远近闻名;漫山遍野栽满了柑橘树; 家乡的柑橘树从春到秋都是美丽、诱人的;春天,柑橘树长满雪白的小花,像天空中飘落焉的雪花那样美丽; 早晨我漫步在果园里,只觉得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滋润心肺,舒服极了;夜里一阵风雨声,洒下白花遍地银;橘花谢了,逐渐长成豆子般大小的橘果;橘果橘叶都是绿油油的,若不留意,分辨不出哪是橘叶,哪是橘果;夏天,橘果在微风中向过往行人点头致意;由于果农精心料理, 橘果越长越大,由绿变黄,黄得发亮,如盏盏惹人喜爱的小灯笼;秋天,柑橘成熟了,村子里的人们忙着去果园采柑橘;我也跟着爹爹妈妈到果园;人们看着又大又黄的柑橘,满意地笑了;我爬到树上,小心翼翼地剪着带果的橘枝;不一会儿,人们挑着一筐筐橙黄的柑橘,带着喜悦,踏着欢快的步子,走出果园,让果香飘到四面八方; 我喜爱家乡的果园,更爱我的故乡;02任务1、我谈人物传记的写作首先,传记的写作,要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写作传记不可有任何杜撰和写作者作者的主观臆断,要严格尊重历史,认真再现历史,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传主;其次,要掌握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概括人们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几种: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或时空转换;另外,语言表达不流于直白,要有文学色彩;最后,文章要篇幅自由,重点突出,展示人物的丰厚内涵;要求我们要抓住传主的人生重要之点,一斑而窥全豹,一目而尽显精神,少则数千字,多则数万言,同样可以再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风貌;2、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相同点:在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时,都要求真实、典型和具有实效性;不同点:第一、在篇幅上,消息一般都是简要地报道事实,篇幅较短,情节难以展开;通讯可以而且要求对内容作详细、深入的报道,篇幅较长;第二,在表达方式上,消息多侧重于叙述和描写,不做议论和抒情;通讯则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可以自由灵活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灵活多变,生动自由;第三,在人称称谓上,消息一般只用第三人称,以显示其客观真实,作者隐身其后;通讯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述,显得既真实又亲切;第四,在语言上,消息比较朴素简洁,而通讯则比较生动形象;第五,在时效上,消息较快,通讯相对较慢一些;05任务1. 各小组自行确定所阅读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有组织地参观、阅读或观看一部电影或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讨论后撰写鉴赏文章1篇1000 字左右看李小龙传奇有感最近看了李小龙传奇,深受其精神影响,他的爱国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向这位伟人学习的需要;想看看大家对李小龙传奇有什么深刻体会已经在网络上看完一遍李小龙传奇,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有关李小龙的影视,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不愧为“2008 最受人们欢迎的电视剧”,这是一部结合励志、爱国、人生哲理为主旋律的经典电视剧,全景再现了“李小龙短暂而又辉煌夺目的32 个年华”这部电视剧秉承了央视制作严谨和震撼大气的风格,李小龙的一生就是一部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传奇,他让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世界上有了声音和荣耀,让中国功夫再次激荡澎湃起来,他的敢做敢为和心中有国、国在心中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甚至世界所有人学习;最后回想中国在李小龙之后为什么没有美国做得好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李小龙生前却是一个以宣传中国为己任的世界级中国明星,我们却近乎要把这个民族英雄忘记;感觉<李小龙传奇>拍的挺平实的,也许导演就是想拍出很平实的李小龙,毕竟大家以前都看的是神坛上的李小龙,其中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的感动和流点小泪,这次前六集至少我觉得拍的很具有生活感,觉得李小龙也是从很普通的中学生蜕变到后来的武学大师,看完后又难免会扼腕叹息,真是天妒英才;这是让我们这些小辈们或者说升斗小民更近一步了解这个传奇人物—一代武打哲学宗师李小龙的最好电视剧,通过这部片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中国以及中国武术在世界风行的贡献,也不会忘记他做人坚持的信念和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我想这部电视剧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宗旨和“黄飞鸿”差不多,就是:只要是你认为是值得的都不要轻易放弃,并马上付诸与实践;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地都要警告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而且做人要有自信做事更要脚踏实地,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未来,这就是伟大李小龙用短暂一生践行和告诫我们的人生哲理 ;06任务讨论题目1.谈谈你对学习本门课程的认识;2.你对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要求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2—3个题目发言;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自行参与讨论即可,但要围绕所给题目;03任务一、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1. 举例说明议论文的结构方式;答: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提分论式、分论总提式、并列式、对比式和递进式几种,它们有时相互交叉,产生出灵活多样的结构形态; 1、总提分论式,也称“总——分——总”式;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先总承题,继而分述,最后总括论点;2、分论总提式,也称“中心插入”式;这种结构方式就是中心论点为贯串全文的主线,其他部分都要紧紧地围绕主线,扣信中心,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3、递进式,也称“层层深入”式;这种结构,可使文章随着对中心论点的逐层深入论述开始一层深似一层,逐层挖掘,显示出动人心魄的力度; 此外还有并列式、对比式等多种方式;2.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教案的编写;答: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编写的具体又可实际操作的教学进程方案; 它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独有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教案编写的要求:1、把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给整个学科的教学安排造成混乱,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将无法实现; 2、既要熟悉原教材,又要了解授课对象;3、凸现基本理论和主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个好的教案,总是会使人感到重点难点明确突出,轻重缓急安排适当;4、运用多种现代化媒体辅助讲授和巩固知识;5、语言表达力求既准确生动,又通俗显明;6、要及时更新教案;教案的更新过程,也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教案的不断更新,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70 分;1. 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段话的请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自拟标题,联系教育实际,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西班牙巴莱拉在佩比塔希梅尼斯中曾经写道:“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不明事理的人懂得事理,让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拥有文化,让那些缺乏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而实现这个愿望,我们不得不谈到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教育的方式方法了;西班牙人巴莱拉说:“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和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出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之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巴莱拉这个观点其实很平常的道出了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设想一下,你在课堂上如果对未成年人大讲特讲性爱抑或强暴之类的话题,孩子能接受吗你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大讲特讲深奥的哲学抑或大讲特讲高深莫测的尖端科学,这些人能接受吗我想这就是巴莱拉所谓的“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吧;由此我想,巴莱拉无非要告诉那些从事教育的人们,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接受教育的人还不能真正接受那些具有刺激意味和深奥难懂的道理时,你最好避而不谈,尽量教给他们一些浅显的知识, 让他们逐渐的积累之;天长日久,零碎的知识积累得多了,被教育者自身就具备了识别能力,这时候,你再把那些“避开未被认识的恶”教给他们,已经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且有一定分辨能力的人对此就不感觉遥远和深奥了,他们也就乐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了;这恐怕就是巴莱拉所谓的“认识恶”了; 教育是个繁复而又持久性的过程;如果从事教育的人不能把握教育的这种规律,就会走上形而上学的歪路,受教育者也就不会合情合理的接受教育了;反之,如果从事教育的人们严格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事教学,受教育者就会在健康正确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了;从某种意义上看,巴莱拉传承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很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的;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感觉老先生的见地太深刻了,尽管我们现在一味的大谈特谈西方教育理念,大书特书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你如果真正的钻研了中华古代成功的教育理念,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祖们在教育方面总结出来的许多方式方法至今还是行之有效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事教育的人如何评判和应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了; 我想,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教学空头理论,而是在于他如何把握教育对象,如何真正的把需要知识的人循循善诱的教导好并使他们成才;一言以蔽之,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甚至将来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教育对象,一定要根据学情教育学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青红皂白不分一刀切;07任务和08任务个人总结需要自行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写作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从文体角度来说,主要是指( ) A.文言文B。

骈文
C.韵文D.散句之文
2.《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主体部分的叙述者是( )
A.韩愈B.大丈夫
C.李愿D。

公卿
3.《原谤》的作者是( )
A.柳宗元B.苏辙
C.皮日修D.曾巩
4.《元丰类稿》的作者是( )
A.皮日修B.苏辙
C.曾巩D.王安石
5.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时期是从1949年到( )
A.1966 B.1976
C.1977 D.1979
6.巴金《随想录》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幽默B.博学
C.真诚D。

闲适
7.引用"赦书一日行千里......州家申名使家抑"的文章是( )
A.《后赤壁赋》B.《湖心亭看雪》
C.《文革博物馆》D.《误传记妄》
8.追求"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风格的作家是( )
A.巴金B.杨绛
C.汪曾棋D.贾平凹
9.张承志的《汉家寨》中写到的汉家寨坐落在( )
A.天山南麓B.天山北麓
C.吐鲁番盆地D.伊犁
1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的作者是( )
A.贾平凹B.张承志
C.余光中D.王小波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文章题目具有文体标志字眼的有( )
A.《送李愿归盘谷序》B.《钴铒潭西小丘记》
C.《皮子文薮二则》D.《纵囚论》
E.《前赤壁赋》
2.在《西湖七月半》中,张岱说的五类人包括( )
A.醉人B.僧人
C.贵人D。

军人
E.农人
3.晚明小品散文的主将,主要有( )
A.刘基B.王守仁
C.袁宏道D。

袁中道
E.张岱
4.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创作的小说有( )
A.《家》B.《寒夜》
C.《憩园》D.海行杂记
E.《龙、虎、狗》
三、词语解释(每词1分,共7分)
1.席其上,呼客纵饮( )
2.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 )
3.一日,大母过余曰:......( )
4.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
5.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
6.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7.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读司马法》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文革"博物馆》的主题是什么?
3.《听听那冷雨》有着怎样的艺术特点?
五、阅读与分析(每题lo分,共20分)
阅读以下文章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一)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故曰"万物皆备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土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

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1.概括本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

2.在作者看来,"耻"与"不耻"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二)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

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我承认他这话。

吃莱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

他是对什么事情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

前几年,北京的莱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

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

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

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间我:"这是什么?"--"茨菰"。

--"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1.对于茨菰,"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而"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为什么? 2.如何理解"我想念家乡的雪"一句在结构和主旨的表达上的作用?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这段材料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1.主旨鲜明
2.有时代感
3.1000字以上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正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北半球暴雨成灾,美国每年因此损失500亿美元,而南半球的非洲却久旱无雨,撒哈拉以南的一些地区,最严重的已连续15年滴雨未见;北美和北欧近年来频频遭受寒流袭击,1997年初32人丧命于暴风雪,可同纬度的中国却已经历着连续第四个暖冬;绿色和平组织的发言人则说南极和北极数千万年的冰山均有不同程度的融化,这一趋势将直接威胁到许多岛国的生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C 3.C 4.C 5.B
6.C 7.D 8.C 9.A l0.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ABDE 2.ABC 3.CDE 4.ABC
三、词语解释(每词1分,共7分)
1.f罢宴席
2.有人
3.探望
4.现
5.现
6.延期
7.覆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对比."古之取天下"与"今之取天下"手段不同作对比。

2.揭露文革的荒谬及人性在其中的沉沦,总结历史教训,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3.诗性散文.善于营造意象.语言上欧化句式和文言句法合理使用.运用暗示、象征比喻、意识流等多重手法。

五、阅读与分析(每题lo分,共20分)
(--)
1.博学于文,行已有耻(4分)
2.标准是凡是只为自己着想者耻,凡是为人着想,行为泽被他人者荣。

表现了他胸怀博大、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6分)
(二)
L茨菰是他家乡的特产,作者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爱吃茨菰倒不是真因为特别好吃,而是茨菰能解他的思乡之渴。

(4分)
2.从结构上看,这句起到了照应前文和总结的作用;从主旨上看,则是感情的升华,抒发了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因为那咸菜茨菰等食物通常是在下雪时才常吃的。

作者以想念家乡的雪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