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免费下载】电大作业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免费下载】电大作业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881c1551810a6f5248667.png)
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左氏春秋传》,左丘明2、春秋,儒家3、战国,道家4、《小戴礼记》,戴圣5、裴松之,《三国志》6、“靖节”7、《幽明录》,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8、韩文公,文道合一9、柳河东,韩愈10、诗文革新,《欧阳文忠公集》二、名词解释1、先秦诸子散文2、“竹林七贤” 见《大学语文》P3见《大学语文》P49—50三、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1、见《大学语文》P17(注释)2、见《大学语文》P21(注释)四、简答题1. 简述《冯谖客孟尝君》中人物描绘的特点。
见《大学语文》P9—102. 简述《世说新语》“雪夜访戴”一则中对文人士大夫丰神特点的描写。
见《大学语文》P57五、分析题1.分析《史记·伯夷列传》表达的主要观点。
见《大学语文》P32--332.分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的原因。
见《大学语文》P50—51作业2一、填空题1、明,卓吾,“童心”2、竟凌,钟潭二、名词解释梧桐派见《大学语文》P85三、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1、见《大学语文》P91(注释)2、见《大学语文》P103(注释)四、简答题1.简述谭友夏小品二则中借景借人说己的写作手法。
见《大学语文》P96—972.简述《与友人论学书》的主要内容。
见《大学语文》P108五、分析题1.论述李贄提倡“童心论”的目的和意义。
见《大学语文》P88—892.分析《湖心亭看雪》是如何把写景、记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的?见《大学语文》P103—104作业3一、填空题1、“革命文学”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之夜》,《家》,《骆驼祥子》4、现代话剧成熟5、《生死场》6、“新感觉派”7、“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8、《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9、路翎10、艾青11、文艺为工农兵服务12、赵树理 13、《围城》 14、《饮冰室合集》15、《朝花夕拾》 16、《骆驼祥子》,“市民诗人”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 见《大学语文》P1222、“新月派” 见《大学语文》P122—123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见《大学语文》P1234、“京派“ 见《大学语文》P123三、简答题1、简述周作人小品文《苍蝇》的内容。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答案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5e3e8ed4d8d15abe234e6e.png)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答案1、如何处理材料?处理材料是指将文章手忙脚乱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是剪裁和组合。
剪裁是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它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
其规律是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不体面的拼凑。
2、表达有几种方法?你是怎么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达技巧的使用:直叙和曲叙、实定和虚定、截取法、开合法、通感、特定、定格、咏叹法、回荡法。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五种表达手法在不同文体中虽各有所侧重,但是具体文章中这可是都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叉综合运用。
3、谈谈文章修改的技巧?P5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
《凝视崇高》读后感这篇文章呼唤人们,呼唤作品凝视崇高。
因为“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
作者剖析了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平的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所谓“崇高”的反感等。
金钱大潮的冲击,使一些人已失去信仰,因而社会风气下降,这本来是卑微的可耻的。
作家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地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而感悟到的是:“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这种文学毒害读者,污染社会风气,膜拜浊流、媚俗,将大众的欣赏口味向负面拉扯,还说什么“著书只为稻粱谋”实在令人气愤,作家要有良知,应该歌颂崇高,引导人们向往崇高。
不能美化丑恶,不能迎合低级趣味,随波逐流。
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作者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告诉读者什么叫崇高: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
因此,我想没有勇气直面人生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崇高的。
阅读与写作形成性考核册
![阅读与写作形成性考核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da737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5.png)
阅读与写作形成性考核册新疆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和写作》作业1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阅读2.文化学阅读3.语义学阅读4.接受美学5.非线性网络思维2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2.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3.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1.结合阅读和写作的事实践,谈谈它对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32、结合具体篇章谈谈文体意识对文章阅读的先导作用。
3.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4《阅读和写作》作业2一、名词解释1、律诗2、绝句3、意境4、散文:5、戏剧二、简答题1、词鉴赏2、抒情散文的鉴赏55、科学散文的鉴赏方法6、小说的文体特征三、论述题1、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将进酒》。
3、运用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巴金的《繁星》。
3、怎样理解小说艺术的“三要素”?62、寓言:3、学术性:4、人文精神:5、科学论文二、简答题:1.儿童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历史故事的文体特征3.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7三、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具体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2.如何阅读科学论文?四、作品题(共2道试题,共30分。
)82.举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9。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84ac1102de2bd9605885f.png)
2009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第三单元一单选题1—5 BDCDD 6—10 CCBAC 11—15 BADDA 16—20 CCCBD二.多选题。
1.ABC2.3.CD4.CD 5 ABCD1.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雩、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每词2分,共10分)贵:贵族日:每天陋:看不起贾:价以:用来(2)翻译划线句子(5分)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3)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5分)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小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每词1分,共5分)自:从;卒:终于;藏:宝藏。
适:享受;既:已经。
2)翻译划线句子(5分)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3)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哲学?(5分)通过回答客人的方式使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仍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也没有变。
而随着水与月的长存无穷,每个曾经伴着长江与明月的生命也一样都会长存,都属无穷。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小教教育)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小教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e40d3f619e8b8f67c1cb9e1.png)
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小教教育)作业1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
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
(2)、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3)、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
(4)、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
(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
2、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
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
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
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
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品。
二、写作题参考一读《凝视崇高》有感崇高这个字眼在我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0c7c66dd3383c4ba4cd232.png)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1题目1完成获得40.00分中的35.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论述题(任选1题,共40分)1.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2.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2、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答:修改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文章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修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社会交流的一种传媒,是写给别人看的,修改文章是作者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修改是使文章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只有认真修改、精心修改,才能使文章完成并获得成功。
否则,将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修改的过程是反复加工、反复提炼的过程。
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
修改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文章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修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社会交流的一种传媒,是写给别人看的,修改文章是作者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修改可以改正错误的、不当的字、词、句、段,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弃坏留好的目的。
评论评语:题目2完成获得60.00分中的5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二、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
(60分)凝视崇高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这是一个崇尚“轻”的时代,从太太的体重到人生的信仰,从历史的评说到音乐的节奏,以“轻”为美已成为风范。
究其原因,我们的共和国虽说年轻,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战争的瘢痕上已开满了鲜花,关于火与血的故事已羽化为神话。
世界上两大阵营的消弥,使我们在瞬间模糊了某种长期划定的界限。
当人们发现以往的沉重已无处附丽,调转头来寻觅久已遗失的“轻松”,是反叛也是回归。
更不要说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的“高、大、全”,让许多人以为那就是崇高。
人心世道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在一个充满阴霾的早上发现金钱是那么可爱。
中国人喜欢矫枉过正,因为我们的人口多,大家同时发现了一个真理,同心协力人多力量大的结果就是把它逼近谬误。
国开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980a4b05087632311212b1.png)
答案见后几页题目1.教学实践活动:创作任意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或写作任意体裁与题材的文章1篇(字数不限)(100分)。
要求:1.主要根据下编写作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作品体裁。
2.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答案】: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含义及区别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办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1.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同。
“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强调的是选择功能。
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发展人,强调的是发展功能。
2.教育检测标准不同。
“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决定质量的高低、教学的优劣、办学的好坏。
而素质教育却是在重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素质,强调的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教育过程不同。
“应试教育”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
而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4.教育方法和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是以“应考”为出发点和落足点的教育。
而素质教育则兼顾人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自我价值,体验自我力量,磨炼自身意志,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实现转轨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应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使每个人的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步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那么,要实现这个“转变”,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①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即热爱事业,献身教育,热爱孩子,精心育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5444975a8102d276a22fd3.png)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 二) 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第三单元一单选题1—5 BDCDD 6—10 CCBAC 11—15 BADDA 16—20 CCCBD二.多选题。
1.ABC2.3.CD4.CD 5 ABCD1.噫! 以兹丘之胜, 致之沣、镐、雩、杜,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 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贾四百, 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 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 因此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 1) 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2分, 共10分)贵: 贵族日: 每天陋: 看不起贾: 价以: 用来( 2)翻译划线句子( 5分)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 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 3) 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 ( 5分)小丘遭遇与己类似, 贺小丘小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 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
2.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1) 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1分, 共5分)自: 从; 卒 : 终于; 藏: 宝藏 ; 适: 享受; 既: 已经。
2)翻译划线句子( 5分)水象这样不断流去, 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 月亮时圆缺, 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3) 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她怎样的人生哲学? ( 5分)经过回答客人的方式使她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虚盈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44c10cbd64783e08122b0e.png)
作业1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所谓实践,就是精神见之于行动。
写作作为人的一种主体精神的创造活动,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实践作为人的认识的基础,既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既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所在。
认识与实践的这种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既是认识主体,同时也是实践主体。
正因为如此,写作主体同时也是写作实践的主体。
认识:1)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性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正因为如此,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包含读者因素和阅读环节在内的一种人类精神交流活动。
正是因为写作的交流性对写作的这种本质规定,决定了作者与读者不仅具有写作的主体性质,而且是可以彼此转化或融合。
认识:1)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
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
阅读与写作2形考答案
![阅读与写作2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88576a5727a5e9846a611c.png)
形考一1.相同点:在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时,都要求真实、典型和具有实效性。
不同点:第一、在篇幅上,消息一般都是简要地报道事实,篇幅较短,情节难以展开;通讯可以而且要求对内容作详细、深入的报道,篇幅较长。
第二,在表达方式上,消息多侧重于叙述和描写,不做议论和抒情;通讯则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可以自由灵活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灵活多变,生动自由。
第三,在人称称谓上,消息一般只用第三人称,以显示其客观真实,作者隐身其后;通讯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述,显得既真实又亲切。
第四,在语言上,消息比较朴素简洁,而通讯则比较生动形象。
第五,在时效上,消息较快,通讯相对较慢一些。
2.答: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质量。
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修改也是向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捍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用拿给读者最上乘的成品,而决不把残次品、不成熟的作品拿给读者看。
3,读《凝视崇高》有感《凝视崇高》开头写道: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但苍老的头颅永远不会被淹没,因为它有思想。
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文学命运。
面对金钱,面对卑微,文学家们包括一切舞文弄墨的人该思想些什么呢?中国人爱追赶潮流。
一听说喇叭裤正流行,明儿一街的喇叭裤;一听说染金发时髦,明儿大街上全是金发俊男美女。
若再加上一旁有人鼓噪,就更加趋之若骛了。
那些鼓噪者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呢?若他们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适时地泼以冷水,那就不会把真理逼近谬误了。
我们的文学里有太多的卑微了。
这该也是一种鼓噪吧。
这些所谓的作家们,“写媚俗的文字,趋炎的文字,将大众欣赏的口味再向负面拉扯”.......作家毕淑敏的话不就是对那些借口“著书只为稻粱谋”的“作家”们的真实写照吗?在那些人的内心深处,有“崇高”的位置吗?生花妙笔把卑微刻划得淋漓尽致,不能说这些刻划没有正面的意义,不能说他们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ed5fe371fe910ef12df8e2.png)
基础写作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一答案:1.p4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①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②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③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2.P11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①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②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③双重主体:作者与读者的相对性.3.p26物是文本的材料和思想.文本的材料指凡是被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象的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都可以称为材料.文本的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4.观点正确.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5.P34 38作业二答案:1.p51 “序”指文本的结构。
结构,具体而言,是指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与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手段、方式、方法。
2.p54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
①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②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周严缜密;③结构安排应该做到错综变化。
3.p62、p66、p68我们选取“层次和段落”谈谈,可以选取“过渡和照应”,也可以是“开头和结尾” O层次和段落的安排原则有两点:①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②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4.以“我”对小女孩妇女从同情到关心再到惋惜的情感变化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作者对父女两每次不同的变化,都是直接围绕全文的思想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其中有部分插叙: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
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
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智利地虑》故事的背景是1647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作者的精巧构思就落在地震之后发生的人杀人的事件上。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6d1b1c281e53a5902ff31.png)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学习测验(100分)一、论述题(任选1题,共40分)1.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参考答案:消息是指迅速及时、直接简练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
又称新闻,狭义的“新闻”概念即指消息。
通讯是指比较详细、深入地报道客观事物变动的新闻文体,是经常运用的新闻报道体裁。
新闻报道体裁中,我国的“通讯”与西方的“特稿”基本相当。
(一)消息与通讯的共性虽然消息与通讯分属于不同的新闻体裁,但是它们都属于新闻报道,具有新闻的共性:(1)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通讯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人物的报道,具体形象,会展现有代表性的事例、生动的情节甚或典型细节,也可以恰当借鉴运用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似乎和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小说十分相近,但新闻的真实性是通讯与文学的根本分野。
通讯中所表现的一切内容,包括新闻六要素、思想认识,以及细节等,都必须真实准确。
(2)必须讲究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
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一个新闻事件,越是新近发生的、内容越是有新意,社会意义越是重大,其中有关人物、地点的知名度越高,在地理或心理上与主要受众群越是接近,越是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它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便越大。
(3)必须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新闻报道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消息与通讯的差异消息与通讯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
因为消息和通讯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各有侧重的要求,实际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其“差异”通常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时效性上的“差异”。
消息十分注重时效,尤其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动态消息,甚至要争分夺秒。
通讯的时效性相对而言可以稍微宽松一些。
当然,与消息同时发表的通讯,其时效性要求是一致的。
(2)报道详尽程度上的“差异”。
消息通常是简明扼要地报道事物的最新变动,尤其是动态消息、简明新闻,主要是讲究交代新闻基本要素。
2009年全国统一成人高考语文考试真题试题和答案解析
![2009年全国统一成人高考语文考试真题试题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8542fdc8d376eeaeaa31b5.png)
时代学习社区(/)是一个专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医学类等教育信息服务的教育学习交流社区。
希望大家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态度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分享学习,共同成长,为广大学者创造一个和谐干净、积极向上和有素养的学习交流场所,时代学习社区会因为你们的到来更加精彩。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默.不作声磨.坊蓦.然墨.守成规B.怦.然心动蓬.勃烹.饪朋.比为奸C.摇.唇鼓舌遥.望造谣.杳.无音信D.束.手无策宽恕.赎.罪述.而不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防范兼收并蓄流离失所过尤不及B.配给染眉之急貌合神离旗开得胜C.企盼相机行事手疾眼快置若罔闻D.滞留曲指可数借古讽今昭然若揭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不管是修缮是重建,对于文化遗迹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何必要抹去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吏何况,收拾起来的前夜的残梦,今日的游戏。
A.或即使仅是不是B.还如果仅是不是C.还如果不是只是D.或即使不是只是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②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古塔。
,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③任何人都可能被别人批评和议论,但必须是的和实事求是的。
④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着这个边远小镇的经济发展。
A.晶位侵蚀善煮制约B,品格侵袭善意限定C.品格侵蚀诚意限定D.品位侵袭诚意制约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旨在评选表彰那些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B.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领地,其他人不要以为凭借善良就可以随意闯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
第三单元
一单选题
1—5 BDCDD 6—10 CCBAC 11—15 BADDA16—20 CCCBD
二.多选题。
1.ABC
2.
3.CD
4.CD 5 ABCD
1.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雩、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每词2分,共10分)
贵:贵族日:每天陋:看不起贾:价以:用来
(2)翻译划线句子(5分)
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3)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5分)
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小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每词1分,共5分)
自:从;卒:终于;藏:宝藏; 适:享受;既:已经。
2)翻译划线句子(5分)
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3)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哲学?(5分)
通过回答客人的方式使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仍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也没有变。
而随着水与月的长存无穷,每个曾经伴着长江与明月的生命也一样都会长存,都属无穷。
这就是所谓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阐明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以及应抱的处世态度,可使人们的胸怀开阔,从人生无常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只有忘怀得失,才能知足常乐。
显示出作者的胸怀和随遇而安的旷达态度。
四、作文按要求做。
作业2
第四单元
一、单选题。
1—5 BBBAC 6—10 DABDD 11—15CCABC 16—20 BDDCC
二、多选题。
1.ABC
2.ABC
3.CD
4.ABC 5 .DE
三、阅读与分析。
1.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
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文长传》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义(每词2分,共10分)
书:书写;就:靠近;不佞:不才;以: 把;为:作。
2)翻译划线句子(5分)
因而把在越地的人中所传闻的(有关徐文长的事情),略做了整理,做(写)了《徐文长传》。
3)结合选文说明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5分)
写作缘由是无意中发现徐文长的文稿,为文长的旷世才情所折服,而怀着对其敬仰之心撰写此传。
2.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
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
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1分,共5分
尝:曾经;善:好;急:非常;风调:风度;工:擅长。
(2) 翻译划线句子(5分)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
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
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
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
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
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
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3)写李姬形象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试举例说明。
四、按要求作文。
作业3
第五单元
一、单选题。
1——5 BCDDB 6——10 CBDAD 11——15 CBCAD 16——20 CDADD
二、多选题。
1.ACDE
2.ABCDE
3.ABCD
4.CD
5.ACD
三、阅读与分析。
1.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
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
一找,果然。
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故乡的食物》1)作者插入这样一段乡间轶事是否游离了作品的主题?请说明理由。
(5分)并没有游离主题,张先生的算卦恰恰表明“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依然是围绕“家乡的食物”这一主线展开的;这样写的一大作用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其次,又服务于作者的表达中心。
也写出写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过程,写出平淡、自然、家常的食物和生活,非常平民化。
<5分)
2)结合全文,说说汪曾祺作品的语言特色。
(8分)
从本文看,汪曾棋的散文语言风格个性鲜明,接近于“叙谈体”,从容委婉,如叙家常,虽然平淡却不失韵味,且能把古典的韵味同民间鲜活的口语结合运用,水乳交融。
(要求结合语段分析)(5分)
2.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
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
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秦腔》
1)此段文字属何表达手法?有何特点?(5分)
这一段是写大幕拉开的“开演”,属场面描写。
特点:虽然开演了,但作者的笔墨并没有从演出前的观众(秦人)身上收回,而是台上、台下上下交错地(来回描写),上下一体,台下的与台上的动作与情绪皆弦弦相扣,上下呼应。
2)这段文字与主题有何关系?(5分)
因为,秦腔本是秦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和“西凤”、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是秦人婚嫁丧娶的组成。
更是秦人大苦中的大乐。
是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的喜怒哀乐。
联系全文看,从中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劳苦农民的深深热爱和理解。
所以,这段场面描写是服务于主题的。
说明:这类题有两道。
一题的文章段落选自古文(20分)。
一题则选自现代文(10分)。
要求能对作品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主要观点)及文章风格及创作意图,理解并说明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释词义、翻译句子限于文言文中,要求能解释古今不同意义的实词、虚词及在不同语言环镜中的应用,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及使动、意动、被动句试等)。
准确翻译划线句子。
解答要求:能结合全文展开分析,答案只要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表达清
楚明白便能得分。
四、按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