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3dd1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d.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
【答案】B【知识点】句式杂糅【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籍贯”或“人”。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
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
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这里给人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
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C.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答案】C【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句子中的引用为独立引用,句末的感叹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a2eff98762caaedd33d4af.png)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题1.叶圣陶,原名,江苏苏州人,家、家、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等。
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等。
3. ,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4. 记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儒家经典之一。
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实际成书时间在战国中期。
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
意思是,。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
意思是,。
7.课文中“丁卯年”是纪年法的表述。
天干有:,地支有:。
8.字词训练:() zhuó() pì丁卯.年商()修润.()如 rú huì tuǒ()雅()人不倦()当() jū gōng diān pèi打拱.()()()()流离()() huì sè累赘.冗.长()()()自顾不暇.9.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
10.本文记述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11.叶圣陶先生认为写文章应怎样?参考答案:1.2.3.4.略5.《论语·述而》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6.《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7.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8.略9.10.待人厚,律已严。
待人厚:第3自然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
第5段:复信律已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11.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bff9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4.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共4小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喧嚣一拍既合修润(rùn)哺育(fǔ)B.恳切无遐及此炽痛(zhì)草率(shuài)C.仰幕锋芒毕露亘古(gèng)污秽(huì)D.拖沓迥乎不同斑斓(lán)譬如(pì)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③犹如春风野草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3.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 )A.作文要用语简洁,随便自然。
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
D.作文应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描写)B.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记叙)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抒情)D.他说:“好,就这样。
”(描写)二、填空题(共2小题)5.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商酌:(2)以身作则:(3)颠沛流离:(4)不耻下问:(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 :(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使人感到多余、麻烦的事物。
(7) :修改润色。
(8) :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9)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10)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6.叶圣陶,原名,家、编辑家、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等。
张中行,学者、家,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并称“”。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试卷含答案解析(2)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试卷含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984cb6a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1.png)
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一、字词书写1.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语文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深层的是思想。
读杨绛的《老王》,让我们明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违背人心会感到愧怍.(______);读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被叶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待人宽厚、律己严格的品质而感染.(______)。
二、选择题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文章选自《呐喊》。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开头写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然后介绍他家三级台阶的来历及原因。
接着写父亲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年年辛苦劳碌,目的是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D.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下列对课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文以生动具体的叙述,细腻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明了阿长不懂文化,但又体现了她对“我”的事很用心很在意。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97cd9e53a580216fcfef8.png)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知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知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68862fad51f01dc381f100.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 共 4 题, 共 12 分)1. 下边书写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内心立刻罩上了双层的悲痛。
B.今后写文章,文字标点必定清清楚楚,不敢轻率了事。
C.次日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特别怨恨,真不应到天坛去看花。
D.在我认识的一些长辈和平辈里,重视语文,努力争完满,而且言传身教,鞠躬尽粹,叶圣陶先生应当说是第一位。
2. 下边对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先谈写作本文的缘故和选材,叶圣陶先生忽然去世而引起生者的感想写下此文。
B.文章先总写叶圣陶先生的道德有过人之处,略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
C.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道德的思虑。
两种过人道德:待人厚,律己严。
3.以下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民众的伟大创建比较起来,都可是是沧海一粟。
B.这位年青的班主任固然工作很沉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他在大会上的即兴发言逻辑严实、颠三倒四,赢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娇小玲珑的生活细节,相同也能全面关注社会改革的现实。
4.以下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当前,住宅价钱一涨再涨,令购房者惊叹不已。
B.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风趣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由地大笑。
C.同学们聚在一同,享受着天伦之乐。
D.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砥柱中流。
二、填空题 (共 1题,共 20分)1. 文学知识填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是______,学者, ______。
代表作有漫笔集《______》。
叶圣陶,本命叶绍钧,作家、编写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 》、童话集《______ 》等。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优选100题(含答案)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优选100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92517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2.png)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优选100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B.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
3.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é)譬如(pì)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妥帖(tiè)细致恳切(kěn)C.恢复(huī)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以身作则(zé)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谦虚伏案朦胧感慨系之B.零碎幽久出版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付之一笑D.微末天坛悲哀监督执行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B.小明暑假旅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才到达凤凰古城。
C.著名作家张中行笔下的叶圣陶先生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D. 2023年亚运会期间,杭州青少年以身作则,展现出有“礼”的形象,为来宾们留下独属于“人间天堂”的文明记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 附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97346d4d8d15abf234ea4.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 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a.新月社b.未名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13.本文选自()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20.著作等身21沾溉后人的。
22.不愧于屋漏23.不即不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24.余然之四、简答题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26.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五、阅读分析题30.阅读本文第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ff853964bcf84b9d57bb8.png)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 叶圣陶.(táo)B.拖沓.(tà) 妥帖.(tiē) 悲哀.(āi) 丁卯.年(mǎo)C.恳.切(kěn) 监.督(jiān) 触.及(chù) 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 感慨.(kǎi) 告辞.(cí) 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zhuó()性的意见。
(3)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jūgōngjìncuì(),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5.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很多名句,请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时练习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时练习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7f79da300a6c30d229f24.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时练习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c789df7c1cfad6195fa75d.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基础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躬行(gōng)别扭(biè) 妥帖(tuǒ)诲人不倦(huǐ)B.商酌(zhuó)草率(shuài) 生疏(shū)不耻下问(chǐ)C.恳切(kěn)譬如(bì) 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ng)D.拖沓(tà)修润(rùn) 天坛(tān)颠沛流离(pèi)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3.“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拖沓”的“沓”意思应为(A)A.懈怠不振B.多,重复C.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5.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
(3)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4)仁者见仁, 。
◆能力题1.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课时练习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时练习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https://img.taocdn.com/s3/m/5166bf2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0.png)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bì)修润鞭炮鞠躬尽瘁.(cuì)B.打拱.(gǒng)朦笼删去自作.自受(zuò)C.监督.(dū)繁碎丁卯颠.沛流离(diān)D.恢.复(huī)慎重遗瞩诲.人不倦(huǐ)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基础填空。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
(3)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4)仁者见仁,。
7.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耻下问:颠沛流离:。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8.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https://img.taocdn.com/s3/m/ce7be7a1ba0d4a7302763aef.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一一.填空题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_____。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D.不停地絮絮叨叨二.选择题1.与下面句子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句是( )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地说到根儿上。
______________。
因此,学习语言也和体验生活是分不开的。
A.生活跟语言是分不开的B.语言跟生活是分不开的C.生活跟语言是密切联系的D.语言跟生活是密切联系的2.与下面句子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辽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
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___。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一答案:BDAC解析:根据前面的语言推测后面的句子二1答案:B解析:根据后面的总结,判断前面的内容2答案:D解析:寻找总起句3答案:B解析:句式相近《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选择下面加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妥帖(tiě) 别扭(biè) 草率(shuài) 儒家(rú)B.拖沓(tà) 修润(rùn) 商酌(zhuó) 譬如(pì)C.累赘(zhuì) 监督(dū) 感慨(kǎi) 鞠躬(jū)D.颠沛(pèi) 朦胧(méng) 悲哀(āi) 谦虚(qiān) 2.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A. 新月社B. 未名社C. 创造社D. 文学研究会3.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A. 《顺生论》B. 《倪焕之》C. 《流年碎影》D. 《佛教与中国文学》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A. 宽厚B. 礼让C. 律己严D. 谦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d533b0b1c59eef8c7b48c.png)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年级:七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四单元设计者:一、语基达标训练1.读读写写(给划线标音或填空)丁卯年()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搀和:()()冗长:()()人不倦不()下问()流离以身作()2.解释词语搀和:修润:商酌:颠沛流离: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以身作则:东四八条:冗长:著作等身:沾溉:二、课内精彩阅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3.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内容?4.请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划分段落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三、课外类文阅读孤独温暖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259512af90242a995e51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商酌.()累赘.()拖沓.()慎.重()删.减()妥.帖()【答案】zhuó zhui tà shèn shān tuǒ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_______),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______)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_________),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___________,让我帮他(修改润色)__________。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______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_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_______)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_______)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答案】(1)鞭pào(炮)zhào(罩)上(2 生shū(疏)不耻下问修润商酌(3) 颠沛流离(4)譬(pì)如ménglóng(朦胧)3.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shū(____)拖tà(____)恳qiè(____)累赘.(____)别扭.(____)商酌.(____)【答案】疏沓切zhuìniu zhuó二、选择题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2d82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4.png)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别扭(bié)譬如(pì)晦涩(huì)不即不离(jí)B. 业绩(jì)字帖(tiē)恳切(kěn)颠沛流离(pèi)C. 商酌(zhuó)搀扶(chān)冗长(rǒng)自顾不暇(xiá)D. 累赘(zhui)拖沓(tā)躬行(gōng)简明扼要(è)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3.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
B. 面对流言,我们只需付之一笑,不必在意。
C. 同学们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及时请教老师。
D. 最好的教育是师长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一代。
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句中的“在”是介词,“的”是助词,“与”是连词)C.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句中的“得”是助词,它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D.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5.给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出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____________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37efbf9b89680202d82503.png)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年级:七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四单元(一)基础部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生shū()商酌()kěn()切累zhuì()譬()如tuǒ()帖2.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B.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D.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2分)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③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④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 ④①②③5.叶圣陶,原名,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之称。
(二)课内语段阅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1)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出版散文集《》《》《》《》《》《》《》等。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名()家。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2.注音释词。
搀和:东四八条:冗长:著作等身:沾溉:高文典册:3.翻译句子。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
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
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
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4.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
5.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6.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请你举例加以说明。
7.文章所写的关于叶圣陶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二)课外阅读生活叶圣陶①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
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
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
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予,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
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
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
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
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②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
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
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
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
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
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③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
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混沌和微小。
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
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
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
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④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
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⑤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
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
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8.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9.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10.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1.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意蕴。
三、语言运用12.以反思立意的方式,改变一些名言警句的常用说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个句子,并阐述其含意。
示例:原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改写:好马也吃回头草。
含意:既然前路不通,就该及时调整方向,从头再来。
(1)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改写:含意:(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改写:含意:四、写作13.王小波说:“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如果我自己是美好的,那么一切恐惧都可以烟消云散。
”请以“让自己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1.(1)张中行季羡林季羡林《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2)绍钧圣陶作家教育家《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2.搀和: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3.(1)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4)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4.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律己严。
5.(1)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2)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6.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7.例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8.(1)(有钱有闲人的)慵懒、无聊的生活。
(2)(社会底层人的)忙碌、酸苦的生活。
9.(1)在内容上,突出各阶层人生活的可悲与无奈,强调了他们共同的生活特性。
(2)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作铺垫。
10.(1)对马路上满是没有思想的动物和游戏场里满是沉重笑容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
(2)对当时精神麻木、内心压抑的市民表示同情。
(3)对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黑暗现实充满愤慨。
11.(1)指出文中种种阶级生活是没有价值的。
(2)反映当时人们麻木生活的精神状态。
(3)暗含了对束缚人思想的黑暗现实生活的否定。
(4)期待国人精神觉醒,冲破思想束缚,迫求新的自由生活。
12.(1)改写: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含意:坚守自己的原则,经常在一种环境里,也能不被环境影响。
(2)改写: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
含意:珍惜有限的光阴,并充满乐观情怀,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