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摘要为了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不断加强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工作。

危险源识别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环境因素评价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发展态势。

本文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环境因素评价程序1. 环境因素评价的概念环境因素评价是针对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评估环境因素的质量、数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全面了解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其危害程度,判断环境影响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要求。

2. 环境因素评价的内容环境因素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资料、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方案等方面。

其中,环境现状评价是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是根据环境因素的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对环境影响程度、类型、范围预测的一种预测性评价。

3. 环境因素评价的流程环境因素评价的流程包括:问题分析、基础数据调查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和关键过程的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管理预案和监测预案等。

其中,环境风险评价是衡量环境变化对人类、生物和自然资源等的风险,从而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一种评价。

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1. 危险源识别的概念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人、设备、物资、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包括有机污染物、水污染、气体污染、噪声、射线等。

危险源识别则是将这些危险源进行清单化、分类和分级,对其危害性进行评价和控制。

2.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分析和安全检查等。

其中,安全分析是一种逐个排查企业中所有危险源的方法,通过对每个危险源的描述、分类、分级和评价,确定事故的后果和可能的影响区域。

3. 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可能致害方面进行的评价,并将其量化为风险程度,以便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前言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8-2003进行编制,全面识别公司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不可接受的或重大的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实现对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若本标准的内容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相抵触,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或标准执行。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ML223·20001.14-201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各层次、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职责,确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等过程控制的一般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所有活动、所有设施、所有人员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与控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责与权限3.1 安全监察处3.1.1 负责建立公司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3.1.2 负责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及时评审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并及时更新。

3.1.3 负责各分公司、项目部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情况监督检查。

3.2 机关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培训、检查、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3.3 分公司3.3.1负责本单位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概述:1.辨识危害因素:首先,组织需要辨识可能对其运作和目标产生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法规变更、竞争压力等。

辨识危害因素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开展风险审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2.评估风险:在辨识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通常基于专家意见和口头反馈,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定量评估则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防范措施旨在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加强安全管理、改变工作程序等。

减轻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影响,如备份数据、购买保险等。

应急措施是针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反应措施,包括紧急疏散、通知相关人员等。

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来实现,如制定工作指导书、培训员工、建立监测体系等。

5.定期复评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需要定期复评风险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新的风险因素和组织内部的变化来决定。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作场所危害识别与评估方法

工作场所危害识别与评估方法

工作场所危害识别与评估方法在任何工作环境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工作场所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为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及时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作场所危害识别与评估方法。

一、综合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工作场所的潜在危害,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这种评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相关数据,包括工作过程、材料和设备等。

还应该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经常会直接接触到工作场所的潜在危害。

2. 识别潜在危害: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如高温、噪音、有毒物质等。

3. 评估风险:根据识别到的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这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方法来进行。

4.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潜在危害对员工的风险。

这可能包括技术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设备等。

二、危害辨识与标识危害辨识与标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标识危险区域、危险物品和风险等级,提醒员工注意潜在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害辨识与标识方法:1. 标识符号:使用标识符号,如警示标志、禁止标志、指示标志等,标识危险区域和禁止行为。

2. 颜色编码:使用颜色来标识危险等级。

例如,红色可以表示高风险区域,黄色可以表示中风险区域。

3. 标签和标牌:使用标签和标牌来标识和说明危险物品、设备和操作程序。

三、危害监测与测量危害监测与测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工作场所中潜在危害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害监测与测量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检测工作场所中的有害气体、粉尘和细菌等。

通过比较监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评估潜在危害的程度。

2. 噪音监测:使用噪音测量仪器,监测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水平。

根据相关标准,评估噪音对员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光照度监测:使用光照度测量仪器,监测工作场所中的光照强度。

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程序1 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对公司办公和无线通信直放站设计、生产和服务及系统集成过程中发生的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为公司制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和无线通信直放站设计、生产和安装服务及系统集成过程发生的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活动。

3 职责3.1 项目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与更改,指导各部门、各场所识别、评价存在和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组织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并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3.2 产品中心负责识别、评价项目实施、交付、过程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包括相关人员)在所有场所,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工具、设施及从事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

3.3 公司各相关部门配合项目管理部的识别、评价工作。

4 工作程序项目管理部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危害因素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紧急、异常三种状态。

在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时,要覆盖公司办公和无线通信直放站设计、生产和服务及系统集成过程的所有场所,所有设备、工具、设施、所有人员包括进入管辖范围内所有相关方人员,不得遗漏,做到充分性。

4.1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的识别应包括组织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

对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主要采取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往的工作经验打分等方法。

4.1.1 由项目管理部组织人员对公司各部门范围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识别出的环境因素由运营中心体系专员编制《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1.2 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要从以下方面考虑:a)法律、法规规定;b) 环境影响范围;c) 环境影响程度;d) 发生的频次;e) 资源影响;f) 对相关方影响程度等。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审核:批准:编号:EHS- 01全文结束》》xxx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HS-01版本:B/1编制日期:xx-1-22生效日期:xx-1-30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总经理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法律及其他要求初始评审识别各类因素新设计、新项目或重大变更评价重要因素列入重要清单并确定风险等级EHS 方针的策划设定目标、指标制定 EHS 管理方案和文件为本程序的要求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建立判别准则评价危害和影响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实施方案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实施方案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公司现有生产装置、施工作业等方面的风险,选用LEC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评价。

其中危害识别参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进行识别。

作业活动采用LEC法进行评价,设备设施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评价。

一、作业活动采用LEC法进行评价的有关要求:1、按照生产厂设置的岗位来进行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

2、生产厂成立的评价小组组织岗位员工确定本岗位中所有常规作业活动,建立活动清单。

常规作业活动清单3、确认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危害事件,利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按照以前下发的标准来判断。

风险评价表4、车间评价小组汇总补充,依据风险评价判别准则选出不可承受风险,填写危险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5、车间评价小组对不可承受风险,提出削减目标和相应削减措施,建立其清单。

LEC法不可承受风险及控制汇总表二、设备设施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评价的有关要求:1、生产厂对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设备设施均要进行分析评价,设备设施的划分以实现单一功能为标准,相同的设备设施并实现相同的功能,只进行一次评价。

2、生产厂成立的评价小组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和岗位员工,共同来确定设备设施可能出现的故障或危害,以及这些故障或危害可能导致的影响或危害事件。

故障、事件或事故类型调查表3、生产厂评价小组汇总补充,并依据判别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填写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汇总表。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汇总表4、生产厂评价小组对不可承受风险,提出不可承受风险削减目标和相应削减措施,建立其清单。

FMEA法不可承受风险及控制汇总表三、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有关要求:1、生产厂组织员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主要针对“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

员工环境因素调查表注:此表主要由各基层单位员工填写,基层单位保存。

2、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环境因素的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法”。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1.制定政策和标准
基于现有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制定针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政策和标准。

2.分析危害因素
针对不同工作环境的特点,对可能会产生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是什么,以及可能影响的范围和方式。

3.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基于对危害因素的分析,将危害因素分类,并加以识别,以便确定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发生可能性和发生风险程度。

4.对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后果和风险程度进行可预测的评估,以识别出现在的危害因素,明确其对职业健康和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并研究其具体控制方法。

5.建立控制程序
根据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因素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行为控制等措施,以有效管控工作环境危险因素的发生和控制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6.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控制措施后,对因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风险进行频繁检查和评估。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工作危险环境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

识别这些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套控制程序,以帮助企业进行工作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一、识别危险环境因素1.收集相关信息: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收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危险源、事故记录等。

2.巡视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例如高温、高压等。

4.查阅文件记录:查阅文件记录,例如工作指导书、操作规程、检查报告等,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1.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暴露时间和频率、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等,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评估风险值:根据风险等级和概率进行定量评估,计算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值,风险值越高,代表风险越大。

3.评估风险后果:评估危险环境因素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4.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效果,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三、制定控制措施1.制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控制目标,即降低风险的程度。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等。

3.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可行性,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

4.设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5.组织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认知和遵守度,增强安全意识。

6.不断改进: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的生产运行或服务和产品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 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其职责如下:✧负责审查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评价单位的资质;✧负责组织健康、安全和环境专项评价工作;✧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库;✧负责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需提供资源消除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消除、削减与控制措施计划,同时督促相关单位(科室)实施。

3.2 机关科室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报安全环保科。

3.3 基层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相关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督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

3.4 员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落实与本岗位活动相关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岗位活动安全。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wei)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危(wei)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wei)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wei)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 负责督导、参预、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 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 负责组织制定危(wei)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wei)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 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1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 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3.2.4 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1.1 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 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者服务);4.1.1.2 确定该过程伴有的因素及影响;4.1.1.3 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2) 面谈;3) 核查表;4) 直接观察和测量;5) 记录评估。

4.1.1.4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者过程;2) 浮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 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 相关方的观点;5) 竞争利益的机会。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

对与公司及所属部门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业过程、服务,以及设备、设施、 检维修、 承包商、 供应商的服务等有关的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它们进行准确的评 价分析。

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到最 低的程度,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本程序合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设施、设备、 检维修、施工、基本建设、供应、销售等业务活动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承包商、 供应商的活动或者服务。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见附图)4.1 成立危害评价小组公司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职 责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全系统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教育培训,总结试点经验,实行全面推广, 汇总评价结果组织、协调、催促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开展危害识别、评价工作根据工作程序,组织本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积极参预本岗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职能部门或者人员HSE 管理者代表安全环保部公司 HSE 管理者代表 部门负责人所有员工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预危害的确定。

4.2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业过程、服务范围,包括采购、销售、生产、储存、运输、设施、设备、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供应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经营范围应包括从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商品销售的全过程。

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按区域或者公司、部门、基层单位;——按设备、设施;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职能管理、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该任务实施的频率、特点;——可能涉及到的设备、设施、机械、工具和器材;——用到或者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形态(油料、烟气、蒸气、液体、粉尘、固体) 和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人员的培训;——作业程序或者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发生过的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事件。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程序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程序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程序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程序一、背景和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发现并识别可能对员工、设备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个标准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程序。

二、工作程序1. 组织领导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2.调查准备(1) 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标、范围和方法,确定调查时间和地点。

(2) 调查人员培训:进行调查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调查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3) 准备调查设备:包括照相机、测量工具、检测设备等。

3.资料收集(1) 查阅文件资料: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产品说明书等。

(2) 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向员工了解工作环境、操作流程、安全意识等情况。

(3) 参观实地:实地走访、参观有关部门和生产线,及时调整调查方向和重点。

4.问题辨识(1) 召开专题会议:召开专题会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形成调查报告: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详细描述每个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后果。

5.风险评估(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相关标准,确定风险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每个问题进行 quantitavive 算法评估,计算出每个问题的风险等级。

6.制定措施(1) 成立问题解决小组:根据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结果,成立相应的问题解决小组,负责制定预防措施。

(2) 提出预防措施:问题解决小组根据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措施具体、可行、有效。

(3) 制定实施计划:将预防措施转化为实施计划,包括责任人、时间进度和预算等。

7.实施监督(1) 组织实施:根据实施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防措施的实施。

(2) 监督检查:设立监察部门,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进行评估:定期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调整和改进措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安健环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安健环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3.安健环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和评价公司能够控制及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确定并更新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体系范围内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以及公司纳入计划的、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和服务中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的要求和方法。

3术语和定义3.1安健环因素指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4职责3.1 工程部负责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归口管理。

3.2 分公司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调查和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并负责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3.3 各部门、各分公司主管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以及《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审批。

3.4 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分别成立“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小组”及“危险源辨识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工作。

3.5 项目经理部负责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及控制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5工作程序5.1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时机:a)体系文件建立初期。

b)法律、法规变更,新产品、新项目、新服务实施前。

c)每年制定年度目标指标前。

5.2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见附录1)5.3各部门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a)各部门、各分公司工程部负责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形成危险源、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清单,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经部门、分公司主管经理审批并报工程部备案。

b)工程部对各部门、分公司识别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的充分、适宜和合理性进行检查。

5.4重大危险源、环境因素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环境因素的管理应尽量体现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管理程序的方式来加以控制,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降低风险的方法和顺序如下:a)消除;b)替代;c)工程控制措施;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个体防护设备。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6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10
(3)事故发生的可能后果 C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安全生产 1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3
严重,严重伤害,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7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5
灾难,数人死亡,可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4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100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
识别与公司各项活动、产品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因素,并依据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评分方法评估出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作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运行程序的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包括相关方)的活动、设备和服务中对重要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鉴定和评价。
a)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及危害因素,包括所有相关部门及所有场所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相关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环境及危害因素;
c)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和参观者)的活动;
d)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4.2环境及危害因素识别的任务
4.2.1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和事故的危险源;
(4)风险等级 D值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20 Ⅴ级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20~70 Ⅳ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0~160 Ⅲ级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160~320 Ⅱ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 >320 Ⅰ级
C)判断依据:P违返安全法规;
Q相关方合理性抱怨;
R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措施;
S直接观察到的危险;
c)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的要求;

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

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

2、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分类 危险源(危害因素)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四大类: (1)人的因素(2类) ; (2)物的因素(3类); (3)环境因素(4类); (4)管理因素(6类)。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2类)
规范》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GB/T28001-2001) (GB/T28001-2001)中相关术语
3.4危险源 危险源(hazard)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 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5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 )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要求及使用指南》 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1-2004) (GB/T24001-2004)中相关术语
3.5环境(environment) 环境( 环境 )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 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 3.6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aspect)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7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environment impect)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 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设备或装置危险源(危害因素)的辨 设备或装置危险源(危害因素) 危险源 因素 4/7) 识(4/7)
(4)特种机械危害因素的辨识(1/2) a.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危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 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 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 用。这些基本要求是: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 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 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 证其完好性。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害因素:翻倒; 超载;碰撞;基础损坏;操作失误;负载失落。

环境与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与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

真菌:如曲霉菌、 念珠菌等
寄生虫:如蛔虫、 绦虫等
植物毒素:如蓖麻 动物毒素:如蛇毒、
毒素、毒蘑菇等
蝎毒等
生物战剂:如炭疽 杆菌、肉毒杆菌等
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
01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的危险因 素和危害
02 风险评估:评估危险因素和危 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03 风险控制:制定控制措施,降 低风险
04 风险监测:监测和控制措施的 效果,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物资储备:储备必 要的应急物资,如 防护用品、救援设 备等。
信息通报:建立信 息通报机制,及时 发布预警信息和应 急处置情况。
联动机制:建立与 相关部门、企业和 社会组织的联动机 制,形成合力应对 环境与危险因素。
01
加强治理:采 用先进的污染 治理技术,提 高治理效果
03
02
加强监测:建 立环境监测网 络,及时掌握 环境质量变化
04
加强宣传:提 高公众环保意 识,倡导绿色 生活方式
应急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针 对不同环境与危险 因素制定相应的应 急预案,明确应急 组织机构、职责和 流程。
培训与演练:定期 组织应急培训和演 练,提高应急处置 能力。
定量分析
1
风险矩阵法:将 风险因素与后果 进行量化,评估
风险等级
3
模糊综合评价法: 将风险因素进行 模糊处理,综合
评价风险等级
2
层次分析法:将 风险因素按照层 次进行分解,逐
层分析
4
概率风险评价法: 根据风险因素的 概率分布,评估
风险等级
定性分析
01 专家判断法:依靠专家经验进 行判断
02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分解 为若干层次,逐层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识别与公司各项活动、产品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因素,并依据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评分方法评估出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作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运行程序的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包括相关方)的活动、设备和服务中对重要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鉴定和评价。

3.职责
3.1安全环保办负责对全公司各部门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筛选、确认。

3.2安全环保办负责确定重要环境、危害因素及优先行动项。

3.3公司各发包单位负责外包工作中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

3.4公司维修部对更新的或新上设备可能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4.工作程序
4.1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范围
a)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及危害因素,包括所有相关部门及所有场所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相关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环境及危害因素;
c)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和参观者)的活动;
d)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4.2环境及危害因素识别的任务
4.2.1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和事故的危险源;
4.2.2识别能引起环境影响和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和设备。

4.3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步骤和方法
4.3.1安全环保办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和危害因素辨识,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表》和《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清单》。

4.3.2识别环境及危害因素应考虑
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b)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
c)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的要求;
d)过去出现过的环境影响、紧急或灾难事件;
e)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3.3识别环境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土地污染;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消耗;社区问题及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

4.3.4识别危害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它
(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可吸入的化学物质;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触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不足;对员工的暴力行为;承包人的活动)。

4.3.5环境和危害因素的识别
由安全环保办运用工艺服务流程法及现场评审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4.1a-d内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表》和《危害辨别与危险评价清单》中,并进行汇总,形成《环境因素汇总表》和《危害辨别与危险评价清单》。

4.4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害因素的评价
4.4.1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a)运用“是非判断法”进行环境因素的评价,对《环境因素汇总表》中的所
有项目进行判断,将判断为重要的项目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中。

b)判断原则:违返环境法律法规,直接判断为重要;
受到相关方合理投诉,直接判断为重要;
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人员伤亡,直接判断为重要;
能源资源消耗超过以下标准可判断为重要;
1)每季度水耗超过0.9吨/1000升涂料。

2)每季度电耗超过90度/1000升涂料。

3)每季度纸耗超过张250包。

危险废弃物的排放,直接判断为重要;
紧急情况的发生: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及潜在泄漏,直接判断为重
要;
4.4.2危害因素评价方法
a)危害因素评价方法采用“是非判断法”与“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中所有项目进行判断,再用打分法进行打分,属于重要危害因素的项目登记在《重要危害因素登记表》中。

b)评价方法:D=L×E×C
(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值
实际上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0.5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1
不经常,但可能 3
相当可能 6
完全会被预料到 10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E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1
每月暴露一次 2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3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6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10
(3)事故发生的可能后果 C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安全生产 1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3
严重,严重伤害,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7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5
灾难,数人死亡,可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4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100
(4)风险等级 D值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20 Ⅴ级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20~70 Ⅳ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0~160 Ⅲ级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160~320 Ⅱ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 >320 Ⅰ级
C)判断依据:P违返安全法规;
Q相关方合理性抱怨;
R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措施;
S直接观察到的危险;
T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的结果。

4.5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的更新
4.5.1《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和《重要危害因素登记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放到全公司各部门。

4.5.2安全环保办每年一次对《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和《重要危害因素登记表》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更新。

4.5.3发生以下情况时重新辨识评价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
a)活动、产品、服务的变化;
b)新、改、扩建工程;
c)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引入;
5.记录
《环境因素识别表》
《环境因素汇总表》
《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清单》
《重要危害因素登记表》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