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

献洛

现在,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解题、而忽视了概念,造成解题与数学概念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只要求学生记忆,没有对概念进行深入地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数学课的特点是逻辑性强,趣味性少,学生听课难引兴趣。为此在新课的引入中,根据教学容,创设引入的教学情境,及早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 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节“概念课”讲完以后,就完成了它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就是赶紧做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引入教学呢?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概念。下面,我就如何引入概念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第一步,这一步如何做、怎样做,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引入方法:

一、以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以实际问题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概念使得抽象数学概念贴近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实际意义,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行引入。

例如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先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当学生找出时。老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定义”这个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为:

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异面直线,最后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此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再如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让学生做一个折纸游戏,将一厚度约为0.1毫米的报纸进行对折1次、2次、3次、…30次,你知道会有多高吗?学生动手去折,折到7-8次时,就折不动了。用计算器算一算,对折30次,结果大约为1087千米。若我们把折叠次数用x表示,得到的高度用y表示,那么y 与x 又有怎样的关系?于是我们得到这个函数。通过引入,我们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指数函数,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指数函数的增加的速度,体会到了指数爆炸。

二、以复习旧知引入概念

以复习旧知引入是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概念引出新的概念。许多数学概念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的旧概念的基础之上,是旧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概念引出新的概念,可以加强新旧知识间的在联系,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完整的、系统的。利用这种方法引入概念,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任意角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先复习初中定义的角的概念,并说明初中研究角的围只局限在0º到360º之间,然后举出实例如:钟的指针转过的角度显然超过了0º到360º的围,自行车的车轮在转动时,转过的角度也明显的超过了0º到360º的围,从而引入“任意角”的概念.

再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时,讲解单调递增函数的概念时,先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初中时,我们学过了一次函数y=kx+b,并画过它的图像,从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y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把这句话用数学语言翻译出来,然后在把解析式抽象化,就能得到递增函数的概念。由于y随x的增加而增加是同学们在初中经常见到的,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会感到陌生,比较容易接受,这就一下子拉进了学生与新概念的距离。

又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时,传统的方法是直接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故事式引入

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闪耀广大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故事;有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又是很好的引入素材。

例: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节引入中,给学生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一道算术题的故事。

德国数学家高斯( 1777--1855 )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高斯上学后不久,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 1 到 100 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小高斯略略思索就得到了答案 5050 ,这使老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通过这故事,激发了学生探寻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的强烈欲望。

又如在专题讲授换元法时,用“冲称象”中以石代象,“孔明草船借箭”中以借箭代造箭的故事作为引入;在讲授正难则反易的数学解题思想时,用“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通过变人离开水难而水离开人易的故事作比喻引入。这些故事耐人寻味,独具匠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思想无时不在,博大精深之处。在讲授立体几何的祖口恒原理及二项式定理时,适当介

绍一些我国的数学史作为引入,既使学生了解一些古典的数学史,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用这些古典的、现代的故事启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生的目的。

利用演示或实验,借助教具,可以揭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正弦函数图像等等的产生;学生通过动手及不断观察、思考、比较,从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清楚、明白这些定义的产生过程,就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有助记忆,并且来自于形象感知的概念,印象也比较深刻。

四、通过学生实验引入概念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的结论可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讲授椭圆的概念时,我们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硬纸板,一条细线绳,两个小钉子。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将两个小钉子固定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让绳子长度大于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再用铅笔将绳子拉紧开始画线,最后画出的曲线就是椭圆图形。然后再改变绳子长度,让绳子长度等于两钉子间距离,再画图,此时得到的图形是一条线段。再让绳子长度小于两钉子间距离,此时我们不能画出图形。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画图过程归纳出椭圆的概念。这样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样由学生亲自实验,然后归纳概念。此方法也可用于双曲线和抛物线概念教学。

五、通过概念产生的背景引入概念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适当介绍与数学概念产生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概念产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教师在授课时以新概念的产生背景为基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新概念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入新的概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概念的实质垫定了基础。

例如在对数概念一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与对数发展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对数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中航海、天文学中数的繁杂计算,更重要的是将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