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天⼤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第⼀章⽓体pVT 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 1TT p V p V V T V V-=??? =κα试导出理想⽓体的V α、T κ与压⼒、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

若将其中⼀个球加热到100℃,另⼀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的压⼒。

解:⽅法⼀:在题⽬所给出的条件下,⽓体的量不变。

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终态(f )时+=?+=+=ff ff f ff f f fT T T T R V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kPaT T T T T p T T T T VR n p f f f f i i ff f f f 00.117)15.27315.373(15.27315.27315.373325.1012 2,2,1,2,1,2,1,2,1=+=???+=?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体混合后的压⼒。

(2)隔板抽去前后,H 2及N 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3)隔板抽去后,混合⽓体中H 2及N 2的分压⼒之⽐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解:(1)抽隔板前两侧压⼒均为p ,温度均为T 。

p dmRT n p dmRT n p N N H H ====33132222 (1)得:223N Hn n =⽽抽去隔板后,体积为4dm 3,温度为,所以压⼒为3331444)3(2222dm RT n dm RT n dm RT n n V nRT p N N N N ==+== (2)⽐较式(1)、(2),可见抽去隔板后两种⽓体混合后的压⼒仍为p 。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及解答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及解答

及。
要确定 ,只需对第二步应用绝热状态方程
因此
,对双原子气体
由于理想气体的 U 和 H 只是温度的函数,
整个过程由于第二步为绝热,计算热是方便的。而第一步为恒温可逆
12 / 144
2.24 求证在理想气体 p-V 图上任 一点处,绝热可逆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恒温可逆线的绝 对值。
证明:根据理想气体绝热方程,
T
及过程的

解:过程图示如下
显然,在过程中 A 为恒压,而 B 为恒容,因此
11 / 144
同上题,先求功 同样,由于汽缸绝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23 5 mol 双原子气体从始态 300 K,200 kPa,先恒温可逆膨胀到压力为 50 kPa,在绝热可
逆压缩到末态压力 200 kPa。求末态温度 T 及整个过程的 解:过程图示如下
及。 解:先确定系统的始、末态
对于途径 b,其功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6 4 mol 的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 20 C°,求 解:根据焓的定义
的值。
2.10 2 mol 某理想气体,
。由始态 100 kPa, 50 dm 3,先恒容加热使压力体积
增大到 150 dm 3,再恒压冷却使体积缩小至 25 dm 3。求整个过程的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
,则
8 / 144
2.16 水煤气发生炉出口的水煤气的温度是
1100 °C,其中 CO(g)和 H2(g)的摩尔分数均为
0.5。若每小时有 300 kg 的水煤气由 1100 °C 冷却到 100 °C,并用所收回的热来加热水,是
水温由 25 °C 升高到 75 °C。求每小时生产热水的质 量。 CO(g)和 H2(g)的摩尔定压热容

【物理】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第五版科学出版社董元彦主编全解

【物理】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第五版科学出版社董元彦主编全解

【关键字】物理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1 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中,为什么要用环境的压力?在什么情况下可用体系的压力?答:在体系发生定压变化过程时,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中,可用体系的压力代替。

1-2 298K时,5mol 的理想气体,在(1)定温可逆膨胀为原体积的2 倍;( 2 )定压下加热到373K;(3)定容下加热到373K。

已知Cv,m = 28.28J·mol-1·K-1。

计算三过程的Q、W、△U、△H和△S。

解(1)△U = △H = 0(2)W = △U – QP = -3.12 kJ(3)W = 01-3 容器内有理想气体,n=2mol , P=10P,T=300K。

求(1) 在空气中膨胀了1dm3,做功多少?(2) 膨胀到容器内压力为lP,做了多少功?(3)膨胀时外压总比气体的压力小dP , 问容器内气体压力降到lP时,气体做多少功?解:(1)此变化过程为恒外压的膨胀过程,且(2)此变化过程为恒外压的膨胀过程,且(3)1-4 1mol 理想气体在300K下,1dm3定温可逆地膨胀至10dm3,求此过程的Q 、W、△U 及△H。

解:△U = △H = 01-5 1molH2由始态及P可逆绝热压缩至5dm-3, 求(1)最后温度;(2)最后压力;( 3 ) 过程做功。

解:(1)(2)(3)1-6 氦在3P下从加热到,试求该过程的△H、△U、Q和W 。

设氦是理想气体。

(He的M=·mol-1 )解:W = △U – QP = -2078.5J1-7 已知水在时蒸发热为2259.4 J·g-1,则时蒸发水,过程的△U、△H 、Q和W为多少?(计算时可忽略液态水的体积)解:1-81-9 298K时将1mol液态苯氧化为CO2 和H2O ( l ) ,其定容热为-3267 kJ·mol-1 , 求定压反应热为多少?解:C6H6 (l) + 7.5O2 (g) → 6CO2 (g) +3 H2O ( l )1-101-11 300K时2mol理想气体由ldm-3可逆膨胀至10dm-3 ,计算此过程的嫡变。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0,而ΔS<0,由ΔG=ΔH-TΔS,得ΔH<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为多少?已知293.15K 时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 -1。

N·m解:433r =N×1433r N=23rr13213ΔG=A2A12dA=(A2-A1)=4 ·( N r -22r )=4 ·(13r1r2- 2r )1=4 ××(3 3(1 10 )91 10-6)-10=5.9062 J10-3 计算时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

《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著)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著)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由于汽缸为绝热,因此
2.20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固定的绝热隔板。隔板靠活塞一侧为 2 mol,0 C 的
单原子理想气体 A,压力与恒定的环境压力相等;隔板的另一侧为 6 mol,100 C 的双原子
理想气体 B,其体积恒定。今将绝热隔板的绝热层去掉使之变成导热板,求系统达平衡时的
T 及过程的
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查本书附录,水
的比定压热容

解:300 kg 的水煤气中 CO(g)和 H2(g)的物质量分别为
300 kg 的水煤气由 1100 C 冷却到 100 C 所放热量
设生产热水的质量为 m,则
2.18 单原子理想气体 A 于双原子理想气体 B 的混合物共 5 mol,摩尔分数
,始态温
(1)
(2)
的;
(3)
的;
解:(1)C10H8 的分子量 M = 128.174,反应进程

(2)

(3) 2.34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在 25 C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在 25 C 时 的 及。
解:将气相看作理想气体,在 300 K 时空气的分压为
由于体积不变(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化),373.15 K 时空气的分压为
由于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在 373.15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101.325 kPa, 系统中水蒸气的分压为 101.325 kPa,所以系统的总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解:该过程图示如下
设系统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则
1.17 一密闭刚性容器中充满了空气,并有少量的水。但容器于 300 K 条件下大平衡时,容 器内压力为 101.325 kPa。若把该容器移至 373.15 K 的沸水中,试求容器中到达新的平衡时 应有的压力。设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且可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化。300 K 时水的饱和蒸气 压为 3.567 kPa。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的答案解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的答案解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 1TT p V p V V T V V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133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物理化学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n H 2O nC H 2 2 n H 2O nC H 2 2
p H 2O 进 p C2 H 2 p H 2O 出 p C 2 H 2
3.17 0.02339(mol ) 进 138.7 3.17 123 0.008947(mol ) 出 138.7 123
可见,隔板抽去前后,H2 及 N2 的摩尔体积相同。 (3) y H 2
3n N 2 n N 2 3n N 2

3 , 4
y N2
1 4
3 1 p; p N 2 y N 2 p p 4 4
pH2 yH2 p
所以有
p H2 : p N2 3 1 p : p 3 :1 4 4
3
VO2 y O2 V
n pV 101325 200 10 6 0.008315mol RT 8.314 293.15
3
M
m 0.3897 y AM A yB M B 46.867 g mol 1 n 0.008315 30.0694 y A 58.123 y B
(1)
第七章 电化学
余训爽
1-8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 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 二者均克视为理 想气体。 H2 p 3dm T
3
N2 p
1dm T
3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 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去前后,H2 及 N2 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隔板抽去后,混合气体中 H2 及 N2 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 (1)抽隔板前两侧压力均为 p,温度均为 T。 n H RT n N RT (1) p H 2 2 3 p N2 2 3 p 3dm 1dm 得: nH 3n N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及答案

压蒸发热为 40.63kJ·mol-1。当 1mol 液态水,在 373K 和外压为 p时完全蒸发成水蒸气时,
试求:
(1)蒸发过程中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
(2)假定液态水的体积略而不计,试求蒸发过程中的功,并计算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
(3)假定把蒸气看作理想气体,且略去液态水的体积,求体系所作的功。
(4)求(1)中变化的△vapHm 和△vapUm。 (5)解释何故蒸发热大于体系所作的功。
T V
0
T
16.证明:
U V
p
C p
T V
p
p
证:
U V
p
H V
P
p
=
H T
T p V
p
p
=
CP
T V
p
p
证明: CP
CV
p T
V
Hp
T
V
证: CP
CV
HT
U = H p T V T
P
HT
V T
dT P
Hp
T dP
H T
V
H T
解:
Zn (s)+2 H+= Zn2++ H2(g)
VH2
RT p
8.314 291 m3 101325
0.024m 3
W pV pVg nRT 8.314 291J 2419.4J
△rUm=(Q+W)/ =(-152-2.42)kJ·mol-1
3 . 在 373.2K 和 p压力下,使 1molH2O(l)汽化。已知水在气化时吸热 40.69kJ·mol-1。
P
Hp
T Tp
V
代入上式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气体pVT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系数的定义如下:试导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5 两个体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

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终态(f)时1-8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克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去前后,H2及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3)隔板抽去后,混合气体中H2及N2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解:(1)抽隔板前两侧压力均为p,温度均为T。

(1)得:而抽去隔板后,体积为4dm3,温度为,所以压力为(2)比较式(1)、(2),可见抽去隔板后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仍为p。

(2)抽隔板前,H2的摩尔体积为,N2的摩尔体积抽去隔板后所以有,可见,隔板抽去前后,H2及N2的摩尔体积相同。

(3)所以有*1-17 试由波义尔温度TB的定义式,试证范德华气体的TB可表示为TB=a/(bR)式中a、b为范德华常数。

解:先将范德华方程整理成将上式两边同乘以V得求导数当p→0时,于是有当p→0时V→∞,(V-nb)2≈V2,所以有 TB= a/(bR)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1 1mol理想气体于恒定压力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W。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 解:(1) m Cu =201560635462.F⨯⨯⨯=5.527 g n Cu =2015602F⨯⨯=0.09328 mol(2) 2C l n =2015602F⨯⨯=0.09328 mol 2C l V =00932830015100.R .⨯⨯=2.328 dm 3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 21.66×10-2g 。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 (NO 3) 2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331.2098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262501151166103312098(..)..--⨯⨯-11513312098..+0165821078682..⨯=3.0748×10-3-3.4751×10-3+7.6853×10-4 =3.6823×10-4 mol t +(Pb 2+)=4436823107685310..--⨯⨯=0.4791考虑3N O -: n 迁=n 后-n 前=11513312098..-262501151166103312098(..)..--⨯⨯=4.0030×10-3 molt -(3N O -)=4440030107658310..--⨯⨯=0.5209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 g 。

第五版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版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物化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1mol 理想气体在恒定压力下温度升高1℃,求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

解: n = 1molp 1, V 1, T 1−−−→−恒压升温p 2, V 2, T 2 W =-p a m b ΔV =-p (V 2-V 1) =-nR (T 2-T 1) =-8.314J2-2. 1mol 水蒸气(H 2O ,g )在100℃,101.325kPa 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

求过程的功。

假设:相对于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解: n = 1molH 2O (g )−−−−−→−kPa101.325100℃,H 2O (l ) W =-p a m b ΔV =-p (V l -V g ) ≈ pVg = nRT = 3.102kJ2-3. 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 水(H 2O ,l ),求过程的体积功。

H 2O (l ) H 2(g ) + 12O 2(g )解: n = 1molH 2O (l )−−−−−→−kPa 101.325100℃,H 2(g ) + O 2(g )n 1=1mol 1mol + 0.5mol = n 2 V 1 = V l V (H 2) + V (O 2) = V 2W =-p amb ΔV =-(p 2V 2-p 1V 1)≈-p 2V 2 =-n 2RT =-1.5×R ×298.15=-3.718kJ2-4.系统由相同的始态经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末态。

若途径a 的Q a =2.078 kJ ,W a =-4.157 kJ ,而途径b 的Q b =-0.692kJ 。

求W b 。

解:Q a +W a =Q b +W bW b =Q a +W a -Q b =2.078-4.157+0.692=-2.079+0.692=-1.387kJ2-5.始态为25℃,200 kPa 的5 mol 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 ,b 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及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时汞的表面张力为 N ·m -1。

解: 3143r π=N×3243r π N =3132r rΔG =21A A dA γ⎰=(A 2-A 1)=4·( N 22r -21r )=4·(312r r -21r )=4××(339 (110)110--⨯⨯-10-6)=J10-3 计算时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 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293.15K 时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 N ·m -1。

解: 3143r π=N ×3243r π N =3132r rΔG =21A A dA γ⎰=γ(A 2-A 1)=4πγ·( N 22r -21r )=4πγ·(312r r -21r )=4π×0.47×(339(110)110--⨯⨯-10-6)=5.9062 J10-3 计算时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电化学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解:(1) m Cu =201560635462.F ⨯⨯⨯= g n Cu =2015602F⨯⨯= mol(2) 2Cl n =2015602F ⨯⨯= mol 2Cl V =00932830015100.R .⨯⨯= dm 3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 ×10-2g 。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的银沉积。

阳极区溶液质量为,其中含有Pb (NO 3)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262501151166103312098(..)..--⨯⨯-11513312098..+0165821078682..⨯=×10-3-×10-3+×10-4 =×10-4 mol t +(Pb 2+)=4436823107685310..--⨯⨯=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11513312098..-262501151166103312098(..)..--⨯⨯=×10-3 molt -(3NO -)=4440030107658310..--⨯⨯=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其中含AgNO 3 g 。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的AgNO 3。

求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 考虑Ag +: n 迁=n 前-n 后+n e=3233760236739101698731(..)..--⨯⨯-023********..+00781078682..=×10-3-×10-3+×10-4 =×10-4 molt +(Ag +)=44340810723110..--⨯⨯= t -(3NO -)= 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02361698731..-3233760236739101698731(..)..--⨯⨯=×10-3-×10-3 =×10-4 molt -(3NO -)=44382310723110..--⨯⨯= t +(Ag +)= 7-4.在一个细管中,于·dm -3的GdCl 3溶液的上面放入 mol ·dm -3的LiCl 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

令的电流自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保持清晰。

3976s 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 cm 3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

计算在实验温度25℃下,GdCl 3溶液中的t +(Gd 3+)和t +(Cl -)。

解:t (Gd 3+)=VczFIt=331.002100.033273965005.594103976--⨯⨯⨯⨯⨯⨯=t (Cl -)=7-5. 已知25℃ 时·dm -3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m -1。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 ·dm -3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

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 K cell =κ×R =×453= m -1(2) κ(CaCl 2)=cell K R =125391050.= S ·m -1(3) Λm (CaCl 2)=cκ=0119411098405551000...⨯⨯= S ·m 2·mol -17-6.已知25℃时m ∞Λ(NH 4Cl )= S ·m 2·mol -1,t (4NH +)=。

试计算m ∞Λ(4NH +)及m ∞Λ(Cl -)。

解: m ∞Λ(4NH +)=×=×10-3 S ·m 2·mol -1 m ∞Λ(4NH +)=×=×10-3 S ·m 2·mol -1 7-7. 25℃时将电导率为·m -1的KCl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Ω。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 dm -3的NH 3·H 2O ,测得电阻为2030Ω。

利用表7.3.2中的数据计算NH 3·H 2O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0K 。

解: κ(NH 3·H 2O )=32KClNH H O(KCl )R R κ⋅=01415252030.⨯=·m -1Λm (NH 3·H 2O )=c κ=30036471001..-⨯= ×10-4 S ·m 2·mol -1m ∞Λ(NH 3·H 2O )=+198)×10-4=×10-4 S ·m 2·mol -1 α=3.647271.5m m ∞Λ=Λ= 0K =20(1)c c αα-=20.013430.110.01343⨯-=×10-5(031c mol dm -=⋅) =×10-8 (031c mol m -=⋅)7-8.25℃时纯水的电导率为 ×10-6 S ·m 2·mol -1,密度为 kg ·m -3。

H 2O 中存在下列平衡:H 2O H ++O H - ,计算此时H 2O 的摩尔电导率、解离度和H +的浓度。

解: c (H 2O)=997.00.0180152M ρ== mol ·m -3 Λm =65.51055342.2c κ-⨯==×10-11 S ·m 2·mol -1m ∞Λ(H 2O )=+-×10-2=×10-2S ·m 2·mol -1 α=1129.938105.478210m m -∞-Λ⨯=Λ⨯=×10-9 c (H +)=αc (H 2O)=×10-9×=×10-4 mol ·m -3=×10-7 mol ·d m -37-9.已知25℃时水的离子积K w =×10-14。

NaOH 、HCl 和NaCl 的m∞Λ分别等于·m 2·mol -1、 S ·m 2·mol -1和 S ·m 2·mol -1。

(1) 求25℃时纯水的电导率;(2) 利用该纯水配置AgBr 饱和水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10-5 S ·m -1。

求AgBr (s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解: (1) K w =H OH c c +-⋅ c =12w K ×103=×10-4 mol ·m -3m ∞Λ(H 2O )=+-×10-2=×10-2S ·m 2·mol -1 κ(H 2O )=×10-2××10-4=×10-6 S ·m -1(2) m ∞Λ(AgBr )=+×10-4=×10-4 S ·m 2·mol -1 c =m κ∞Λ=564166410550101403210...---⨯-⨯⨯=541114101403210..--⨯⨯=×10-4 mol ·m -37-10.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25℃时·kg -1CaCl 2;溶液中γ(Ca +)、γ(Cl -)和γ±解: I =12××22+×12) = mol ·kg -1lg γ(Ca +)=-×22=- γ(Ca +)= lg γ(Cl -)=-×12=- γ(Ca +)= lg γ±=-×2×1=-γ(Ca +)=7-11.现有25℃、 mol ·kg -1的BaCl 2水溶液。

计算溶液的离子强度I 以及BaCl 2的平均活度因子γ±和平均活度a ±。

解:(1) I =12××22+×12) = mol ·kg -1lg ±=-0. 509×2×1±=b ±0.01= mol ·kg -1 a ±=×=7-12.25℃时碘酸钡Ba (IO 4)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10-4 mol ·d m -3。

假定可以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试计算该盐在 mol ·d m -3Ca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先利用25℃时碘酸钡Ba(IO 4)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其溶度积。

由于是稀溶液可近似看作b B ≈c B ,因此,离子强度为I 0=12××10-4×22+×10-3×12) =×10-3 mol ·kg -1 lg ±=-0. 509×2×1±=K sp =43300()b bγ±=4×××10-4)3=×10-10 设在 mol ·d m -3CaCl 2溶液中Ba (IO 4)2的溶解度为b ,则I =12××22+×12+b ×22+2b ×12)=+3 b lg ±=-0. 509×2×1K sp =4330()b b γ±b0b γ±0b γ±=404.96610bγ-±⨯整理得到:lg ±采用迭代法求解该方程得 ±=所以在 mol ·d m -3CaCl 2溶液中Ba (IO 4)2的溶解度为:b =404.966100.6563b -⨯=×10-4 mol ·kg -17-13.电池Pt │H 2 │HCl mol ·kg -1)│Hg 2Cl 2(s )│Hg 在电动势E 与温度T 的关系为E ∕V =+×10-3 T ∕K -×10-6 (T ∕K )2(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 计算25℃时该反应的Δr G m 、Δr S m 、Δr H m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Q r , m ;(3) 若反应在电池外在同样温度下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