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作为钢铁大国的地位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1326d1195f312b3169a512.png)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
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
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
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
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
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
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
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
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
钢铁荣耀心得体会感悟(3篇)
![钢铁荣耀心得体会感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fc78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9.png)
第1篇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钢铁工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走向了世界舞台。
作为一名热爱祖国、关注钢铁行业的普通人,我有幸见证了这一伟大历程,下面是我对“钢铁荣耀”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钢铁产业的崛起与国家战略1. 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把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产业。
从“一五”计划到“十五”计划,再到“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每一份五年规划都把钢铁工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这种高度重视,使得钢铁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保障。
2. 钢铁产业的崛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
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还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钢铁产业的辉煌成就1. 产能规模世界领先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10亿吨,占全球钢铁产能的50%以上。
在世界钢铁产业格局中,我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钢铁大国”。
2.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在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制造、节能减排等方面,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高炉喷煤、转炉炉底吹氧、连铸连轧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质量提升显著我国钢铁产品品种、质量不断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特别是高端钢铁产品,如汽车板、家电板、石油管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我国钢铁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余热余压发电等。
这些举措为我国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钢铁产业的未来展望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钢铁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2.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是钢铁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我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行业概况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钢铁行业概况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48350a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0.png)
钢铁行业概况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概况: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担负着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钢铁的广泛应用范围使其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钢铁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1.1 产能与产量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钢铁产量持续居于全球首位,均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中国钢铁产能已经开始逐步减少。
1.2 供需关系钢铁行业的供需关系对市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同时,全球市场上也出现了过剩的钢铁产能。
这种供应过剩对钢铁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竞争压力。
1.3 国际贸易全球钢铁行业之间的贸易规模巨大。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
随着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不断整合,国际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
同时,各国政府对于钢铁产业的保护和贸易争端的增加,将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结构调整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环境问题,钢铁行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一方面,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来实现。
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提升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2.2 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执行,钢铁企业将被迫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绿色生产能力。
开发和采用绿色技术,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将是钢铁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2.3 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钢铁行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推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应用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结语:综上所述,钢铁行业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需要充分的关注。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581a0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4.png)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历程辉煌而漫长。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建立第一座钢铁厂,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体系。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钢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的钢铁工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不断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随着钢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促进和完善,进一步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钢铁工业对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和军事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国内环境治理的严格化,中国的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着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过剩产能、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限制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未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钢铁工业将越来越注重品质、效益和环保。
中国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辉煌,未来趋势乐观。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的钢铁工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为国家经济的提升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中国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上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钢铁工业,但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钢铁的重要作用
![钢铁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8458ea5727a5e9846a6198.png)
钢铁的重要作用摘要钢铁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钢铁工业不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钢铁材料国民经济目录1、中国钢铁发展历史与现状2、中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中国钢铁发展历史与现状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 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有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钢铁工业的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 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2 年实现钢产量1.8 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记录的25185 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铁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再内的1000 多个钢材品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等各种形状的4 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但是,由于钢铁企业之间一些内部原因,导致钢铁产量迅速增加,产量质量含金又低,国内钢铁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2004 年对钢铁工业而言是具有突破意义的一年,粗铁产量首次突破10 亿吨,许多钢铁企业称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二、中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我国钢铁工业为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的超常增长拉动的,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已使我国彻底告别了钢材短缺年代,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用钢基本需要。
中 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中 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eb0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c.png)
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在那个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钢铁厂,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创新,使得钢铁产量逐年攀升。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钢铁行业进一步加大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力度,逐步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
二、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1、产量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产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较大份额。
这为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领域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技术水平在技术方面,中国钢铁行业不断取得突破。
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促进了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
4、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建筑、汽车、机械等领域。
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钢铁产品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行业的发展。
三、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1、环保压力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2、原材料供应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较高,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波动会对钢铁企业的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3、产能过剩尽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去产能工作,但部分地区和企业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波动。
4、高端产品不足在高端钢铁产品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
四、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1、绿色发展未来,钢铁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环保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可持续发展。
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打造行业领先地位
![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打造行业领先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fd3eff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a.png)
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打造行业领先地位钢铁行业一直以来是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以确保行业的领先地位。
一、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钢铁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能规模优势:钢铁行业有着庞大的产能规模,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大规模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钢铁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技术研发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钢铁行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优秀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得钢铁企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品牌影响力:一些钢铁企业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其产品被认为是高质量和可靠性的代表。
品牌影响力带来的市场认可度和忠诚度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除了市场竞争优势外,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是钢铁行业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几个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1. 技术创新:钢铁行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变化。
通过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材料,钢铁企业可以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 品牌建设:建立强大的品牌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
3. 成本控制:钢铁行业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业,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
4. 人才培养和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钢铁企业需要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使其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
三、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性钢铁行业的领先地位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确保钢铁行业的领先地位能够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支撑:钢铁行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领先地位能够为国家带来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03b06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0.png)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引言1.1 概述中国钢铁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钢铁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钢铁行业的规模和产量逐年攀升,成为全球钢铁行业中最为庞大的一个细分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一大部分。
这一规模庞大的产量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对国际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国内钢铁企业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一大批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和开放政策也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效应和产业升级。
然而,中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
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影响了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的平衡。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力度,对钢铁企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此外,技术创新也是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尽管中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生产工艺和节能减排等方面,仍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综上所述,中国钢铁行业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未来,中国钢铁行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迈向更加绿色、智能的钢铁生产模式。
只有这样,中国钢铁行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优化提供更大的贡献。
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b07c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1.png)
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产能过剩问题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
多年来,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许多钢铁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导致市场供应过剩。
这种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了价格下跌,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减少产能。
二、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加强,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钢铁生产方式已经不再可行。
为了应对环境压力,许多钢铁企业开始转型,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了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力,中国钢铁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力度。
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钢铁行业也在进行结构调整,逐渐减少低端产品的产量,增加高端产品的产量,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四、供需格局的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中国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由建筑业主导的钢铁需求逐渐趋缓,而汽车、船舶、机械等制造业对高端钢材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调整和产品优化。
五、国际竞争形势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一方面,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面临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国家的钢铁企业也在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力度。
中国的钢铁企业需要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等措施来应对国际竞争的压力。
结论:总体而言,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产能过剩、环保压力、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国际竞争等问题都是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
虽然挑战重重,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钢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钢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95b31714791711cc79178d.png)
钢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摘要钢铁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钢铁工业不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钢铁材料国民经济目录1、中国钢铁发展历史与现状2、中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中国钢铁发展历史与现状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有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钢铁工业的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2年实现钢产量 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记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铁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再内的1000多个钢材品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但是,由于钢铁企业之间一些内部原因,导致钢铁产量迅速增加,产量质量含金又低,国内钢铁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2004年对钢铁工业而言是具有突破意义的一年,粗铁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许多钢铁企业称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二、中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我国钢铁工业为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的超常增长拉动的,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已使我国彻底告别了钢材短缺年代,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用钢基本需要。
我对中国钢铁的认识
![我对中国钢铁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d5ede7910ef12d2af9e774.png)
我对中国钢铁的认识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家实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它为机械、能源、化工、交通、建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提供所需要的材料产品。
学了一学期的冶金工程概论,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工业,冶金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钢铁,那么我来浅谈一下我对中国钢铁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也是一个钢铁大国。
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经济建设成就的剪影。
1中国钢铁的历史进程1978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从1949年到1978年,毛泽东及其接班人的时代,以钢为纲的钢铁情结根深蒂固。
1.1钢铁的国度称中国是一个钢铁的国度有两重涵义:一是借喻其产业发展的特征,一是借喻其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特征。
在经济发展的层面,整个毛泽东的时代都处于短缺经济的饥渴之中,物资极度匮乏,大量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供应。
1949年,中国的农业增加值占据全国GDP的半壁江山,工业比重只有20%。
钢铁产量仅15.8 万吨。
新中国就是在这一钢铁几乎为零的起点上启动了其工业化的进程。
年轻的共和国大厦急切地需要成千上万吨的钢铁栋梁!1.2三起三落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第一次经济灾难继发于大跃进(1958年--1961年), GDP的增速从1958年的峰值21.3%跌至1961年的谷底-27.3% 。
GDP的总量也在1962年跌回1958年前的水平,经济倒退5年。
第二次经济灾难爆发于文革浩刧(1966年--1969年), GDP从1966年之前连续几年的两位数增速跌至1967年的谷底-5.7% 。
GDP的总量也在1968年跌回1965年的水平,经济倒退3年。
第三次经济低潮受制于文革余波,从1972年到1976年,GDP增速从3.8% 振荡走低至-1.2% ,形成每况愈下的三个谷底。
钢铁的痛苦轨迹与GDP如出一辙,只是起伏更为剧烈,涨时势更猛,跌时情更惨。
1.3大跃进—以钢为纲的极致大跃进以钢为纲并将其推到极致。
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d1415fd7195f312b3169a55a.png)
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潘景梅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钢铁大国。
1978年,我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到2007年,我国钢产量达4.8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0%,世界第一的排名。
不过,近几年我国钢铁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虽然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均遥遥领先居于首位,但从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变化情况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集中度逐年大幅提高相比,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呈现下滑趋势。
1999年我国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31.3%;2007年,我国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9.3%。
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4月,中国粗钢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8.53%。
日本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3.6%、韩国同比下降10.5%。
欧盟下降48.6%。
美国4月粗钢的产量为390万吨,同比下降53.4%。
在主要钢铁生产国都在大幅压缩产能的背景下,4月中国粗钢产量仅同比减少3.9%。
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减产力度,而4341.3万吨也是当月各国粗钢产量的最高值。
中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前者使得企业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收益,也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限制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
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能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
2004年,钢材价格全年以涨价为主,到2005年下半年,价格全面回落,且降幅显著,再次显现出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和市场的特征。
中国在世界材料领域的地位
![中国在世界材料领域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4a4b26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1.png)
中国在世界材料领域的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材料领域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在材料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
首先,中国在材料生产规模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从钢铁、铝材、铜材到高端材料,中国都有着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
特别是在稀土等战略性材料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的“稀土王国”。
其次,中国在材料科研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对材料科研的投入力度,促进了材料科技的发展。
例如,中国在纳米材料、超硬材料、先进合金等领域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材料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最后,中国在国际材料组织和会议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不仅是国际材料科学学会会员国,还主办过多次国际材料会议,吸引了全球材料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前来交流讨论。
总之,中国在世界材料领域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材料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1 -。
国之重器钢铁作文
![国之重器钢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d54f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8.png)
国之重器钢铁作文
钢铁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没有钢铁的大规模应用,就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钢铁为我们提供了坚固的高楼大厦,先进的机械设备,高速的交通运输工具,还为我们制造出了坚固的武器装备。
可以说,没有钢铁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大批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投入使用,钢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现在,我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力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钢铁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继续发展钢铁工业,建设更多先进的钢铁生产基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钢铁质量。
同时,要加强环保意识,控制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使钢铁工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钢铁这个国之重器才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钢铁企业国企和私企的数量
![中国钢铁企业国企和私企的数量](https://img.taocdn.com/s3/m/db4ecc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f.png)
我国是世界上钢铁生产大国,拥有大量的钢铁企业,其中涵盖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实力强大,私营企业在我国钢铁市场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数量、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国有企业的数量1.1 国有企业的概况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和管理的企业,它们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的钢铁行业中,国有钢铁企业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主体。
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资源,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钢铁企业竞争。
1.2 国有企业的数量截至目前,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数量大约有30家左右。
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中一些企业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1.3 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国有钢铁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与国外的钢铁企业进行有效地竞争。
二、私营企业的数量2.1 私营企业的概况与国有企业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私营企业,它们是由个人或集体所有和管理的企业。
私营企业在我国的钢铁市场中也占据着一定的份额,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活力和创新的能力。
2.2 私营企业的数量目前,我国私营钢铁企业的数量大约有数百家左右。
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分布在全国各地。
私营企业的产能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较小,但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产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私营企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私营钢铁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钢铁产品的加工和市场销售方面表现突出。
它们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私营企业在我国的钢铁市场中也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了我国钢铁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较3.1 企业性质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所有和管理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资源;而私营企业是由个人或集体所有和管理的企业,活跃于市场竞争中。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57d736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f.png)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中,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人口国家,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于煤炭、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巨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例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原油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超过20%。
此外,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钢铁生产国。
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高需求量使其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
二、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伙伴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也得益于其众多的贸易伙伴。
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大宗商品贸易的紧密联系。
例如,中国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铁矿石贸易规模巨大。
中国还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进行着大规模的石油贸易。
这些贸易关系使得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地位稳固,并且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
三、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政策中国拥有一系列的大宗商品贸易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首先,中国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贸易政策,扩大了大宗商品的进口规模。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多边谈判,推动形成规范的国际贸易体系。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大宗商品贸易伙伴的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合资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四、中国在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影响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其需求量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都会直接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
中国能够通过调整自身的需求与进口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定价权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人口大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钢铁行业发展演讲稿范文
![钢铁行业发展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fdd3a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6.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钢铁行业的发展。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始终承载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钢铁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10.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
2. 钢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逐步提高。
3. 钢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在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二、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1.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遭遇多起国际贸易摩擦,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2. 市场需求放缓。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钢铁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3. 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钢铁企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
三、钢铁行业发展的对策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扩大国际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4. 提高环保标准。
加大环保投入,实现绿色发展,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5. 优化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钢铁行业发展的前景1. 钢铁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钢铁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3. 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新技术将为钢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 国际市场对我国钢铁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总之,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面对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优秀范文5篇)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9b4f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1.png)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壳中铁的储量比较丰富,按元素总量计占4.2%,在金属元素中仅次于铝。
纯净的金属铁本身质地柔软,不能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是生铁和钢。
生铁是含碳量3% ~4%的Fe-C合金,并含有少量硅、锰、硫、磷,其质地硬而脆,不能锻压,主要用于铸造。
钢是生铁的深加工产物,炼钢过程是将液态生铁脱碳、脱硫、脱磷和合金化(加人一种或几种数量不等的合金元素,如硅、锰、铬、镍、钨、钼、钒、钛、铌等)。
冶金备件与生铁相比,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轧制或锻造成各种形状的钢材和机械零部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钢铁工业是基础材料工业,钢铁工业为其他制造业(如机器及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军工、能源、航空航天等)提供最主要的原材料,也为建筑业及民用品生产提供基础材料。
冶金备件可以说,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间接反映其国民经济发达的程度。
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钢铁生产总量(或人均产量)、品种、质量、单位能耗和排放、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
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都必须拥有相当发达的钢铁工业作为支撑。
钢铁工业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工业,其发展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如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包括铁矿石、煤炭、耐火材料、石灰石和锰矿等;稳定的动力供应,如电力、水等;由于钢铁工业生产规模大,消耗的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吞吐量巨大,如一个年产2000万t的钢铁企业,厂外运输量达到1.6 ~2亿t,必须有庞大的运输设施为其服务。
冶金备件对大型钢铁企业来说,还必须有重型机械的制造业为其服务。
此外,钢铁企业的建设除了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还需要工程的设计部门、设备制造商和建设安装工程公司的大力协作。
钢铁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各制造行业和基础建设的基础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越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1)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2)可通过铸、锻、轧、切削和焊接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以得到任何结构的工部件;(3)废弃的钢铁产品可以循环利用;(4)人类自进人铁器时代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加工钢铁材料的经验。
北科大张立峰讲座:中国是不是钢铁强国?
![北科大张立峰讲座:中国是不是钢铁强国?](https://img.taocdn.com/s3/m/69c1f30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1.png)
北科⼤张⽴峰讲座:中国是不是钢铁强国?中国究竟算不算钢铁强国?质优价廉我们中国现在有⼀张让世界震惊的名⽚,就是我们的⾼铁。
⽬前,到2016年底,我们的⾼铁的⾥程数是多少呢?250公⾥每⼩时公⾥以上的⾼铁⾥程达到了2.2万公⾥,占世界的65%。
我们知道,中国的12.4万公⾥的铁路总⾥程,在世界上排第⼆,位居美国之后。
但在⾼铁上,我们是排第⼀。
那么这么多铁路,在中国的⼤地上布置着,这⾥⾯的铁轨,没有⼀根是国外产的,都是我们⾃⼰产的。
⼤家看这张⽹友画的图,图中是规划的欧亚铁路、中亚铁路和泛亚铁路。
在这整张铁路分布图上,除美洲之外,这⾥⾯的⿊⾊的线,是我们国内的境内线,红⾊的线是南亚的,中间桔红⾊的是中亚到欧洲,以及到北边的俄罗斯,⼀直到欧洲。
那么有⼈问,这些线路到底能不能实现呢?实际上在2014年4⽉30号的时候呢,有⼀条已经实现了,就是从东北的⼤连港直接到满洲⾥,然后经过俄罗斯最后到达德国,这条线路只需16天就能够把货运往铁路另⼀端。
⼤家可能觉得货运时间16天很长,但是如果对⽐⼀般的海洋运输,它就不长了。
所以实际上,如果这些国家对我们中国放开⼤门的话,⽽我们给他们建设的铁路质量⼜好,价格⼜便宜,那么很有可能在10年,20年以后,世界主要的铁路,世界主要的⾼铁,都是我们中国修建的。
品种齐全再看我们的汽车,现在这个图是汽车⾥⾯⽤的各种钢的⼀个简单介绍,那么凡是这张图⾥⾯列的钢,到现在为⽌咱们中国都能产,并且还出⼝了很多国家。
那么⼤家可能会讲,现在汽车轻量化,汽车还需不需要钢呢?⼤家看这个数字,在汽车⾥⾯56% 12%,也就是68%的这个体重还是要靠钢铁。
所以汽车是离不开钢铁的。
那么到底需要哪些钢铁呢?右边这个图有指⽰,⽐如说钢板、优质钢等等,在整个汽车所有的⽤钢⾥⾯,我们不仅都能够造,⽽且造出的还是在国际上领先⽔平的汽车钢。
那么这张图呈现地就是⾼强钢的发展。
横坐标是强度,纵坐标是拉伸率。
我们看,下⾯这⼀部分是第⼀代汽车钢,再往右上⾓的是第⼆代汽车钢,中间红⾊的圈⾥就是第三代汽车钢,也就是这个新⼀代,所谓的新⼀代的⾼强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作为钢铁大国的地位
关键字:钢铁大国、生产要素、出口、原料、环境、成本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年钢产量超过2亿吨的第一产钢大国。
随着中国钢产量和占世界钢产量比重的上升,中国钢铁贸易迅速增长。
从产品技术结构升级、原料依存度过高、产能过剩、引发贸易摩擦、资源环境压力等角度来分析,我国成为钢铁出口大国得不偿失。
但我国为什么会成为钢铁出口大国呢?
一、一定的原料自给率。
近三年来,中国的自产矿石保持在消费量的48%左右,由于自产矿石生产成本远低于进口矿石价格,这使中国比完全依赖进口的某些产钢国具有一定优势。
由于中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与欧洲、日本、韩国相比,优势也很明显。
二、人力要素方面,中国钢铁业劳动生产率虽然较低,但单位劳动力成本比发达国家低得更多,因此,单位产品中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他生产费用也相对较低。
三、由于业务量快速增加,固定费用明显下降。
2010年与2001年相比,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3倍左右,而同期管理费用增长只有1倍。
四、环保内部成本的外部化。
中国钢铁工业的环保投入不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但是,出口钢材较多的大型钢铁企业环保基本上是达标的,因此,这不是中国压低出口成本的决定因素。
由以上几点可以清楚地看出不论是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还是生产要素如原料、人力、各方面的价格低廉。
都使钢铁产品成本较低。
中国成为世界钢铁大国几乎是必然的。
中国钢铁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可能对中国钢铁贸易以及钢铁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工深度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钢铁进
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明显高于出口产品。
例如,2005年,出口钢材中技术含量较低的棒线材比重为32.8%,远高于进口钢材中4.2%的比重。
这种低出高进的钢铁产品结构,是由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决定的,也会造成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极大压力。
因为,低端产品生产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都要高于高端产品,我国大量生产并出口低端产品尤其是铁产品,这对我国这样一个能源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来说并不有利。
2、主要贸易伙伴地区过于集中。
与我国大陆相邻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是我国最大的三个钢铁贸易伙伴,我国从日韩和中国台湾进口的钢铁额占了中国钢铁进口总额的50%以上,钢铁出口额则占了约40%。
根据HS4位码分类共有35类钢铁产品,在中国进口最多的十类产品中,有六类是板材。
2005年,中国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进口的这六类产品占了中国全部进口的62.4%,说明中国大陆存在供求缺口的产品高度依赖于从东北亚地区的进口。
中国与这三者之间的钢铁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国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进口金额最多的5种钢铁产品全部是板材。
也就是说,中国向日本出口的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最低,向韩国出口的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要高一些,向中国台湾省出口的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最高,但是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又占了较高的比重。
3、原料进口依存度过高。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基本原料,在我国钢铁存量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我国钢铁生产的原料几乎全部是铁矿石,废钢作为原料所占比重很少。
但受储量、开采量和铁矿石质量的限制,我国铁矿石产量和国产铁矿石产铁量跟不上钢铁产量迅速增长的要求。
国内铁矿石的供求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
在全球新增加的铁矿石出口量中,有86.3%份额被中国吸纳了,中国进口铁矿石占世界铁矿石出口的比重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了三分之一。
中国钢铁产量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了目前的超过二分之一。
观察以上的几个中国钢材出口特点中的缺陷,可以看出中国大量出口钢铁得是不偿失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增长可能掩盖了产能大幅增加所隐含的调整风险。
我国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因此钢铁产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是有其市场需求基础的。
2005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超过了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钢产量的总和。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钢铁(主要是低端钢铁产品)供过于求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我们现在依靠出口缓解国内尚不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继续扩大钢铁投资和产能,那么中国钢铁工业需要面临的调整压力就会很大。
2、出口大幅增长,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钢铁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他主要产钢国一般都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而钢铁工业的结构性调整或者说产业转型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如果中国钢铁工业出口增长过快,必定会引起进口国相关行业的警惕,引发贸易摩擦。
中国产能和出口如果继续快速扩张,必定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使出口受阻,其结果是国内产能过剩,迫使国内钢铁工业调整,其成本将是巨大的。
3、资源条件不支持我国钢铁大量出口。
钢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水资源、能源、运力等方面的短缺,不利于我国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
我国生产钢铁的原料供应有限。
国产铁矿石不足,造成了我国铁矿石供应严重依靠进口,这直接拉动了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扬,使得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没有掌握主动权,从而流失了相当一部分钢铁工业发展的利益。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之一,每年耗用新水30亿吨左右。
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用水效率较低。
另外,水资源分布和钢铁产量分布不对称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华北中东部平原地区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超过40%,这一地区钢铁生产应该相对收缩规模。
我国能源总量也不算少,但是人均能源储量和消费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钢铁行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我国吨钢能耗为756公斤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多了100公斤,高出了15.2%。
我国钢铁产量的迅速增长,对物流运输也造成了一定压力。
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大幅增长已经直接拉高了国际航运价格,国内大量海运进口铁矿到港后因铁路接运能力不足,出现了压港和依靠汽车长途转运的现象,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削弱了竞争优势。
4、大量出口钢铁会对我国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
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水
耗行业,同时也是高排放工业污染物的行业。
从各项指标来看,钢铁行业都是一个排放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物很严重的行业。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在出口的大多是低端钢铁产品,这些产品恰恰是在耗能、耗水、产生污染物多的加工环节上生产的,对我国环境、资源的压力更大,由此推算钢铁行业污染造成的GDP损失应该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国出口了钢铁,实际上是出口了我国稀缺的能源、水资源和洁净的土壤、空气,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精神并不一致。
中国的钢铁企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
这就意味着钢铁企业既要注重获取资源,更要注重节约资源;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共担一肩。
为了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必须加快推进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转变。
一是自主创新、技术先进。
按照“先进可靠、节省高效、系统优化、集成创新”的原则,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主体工艺装备,通过自主创新,体现了21世纪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水平。
二是装备要先进大型、产品服务要一流。
要多采用大型设备,争取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
研发、生产汽车和家电用钢板、高强度钢、高级别管线钢等精品板材,争取钢材品种和质量等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弥补我国市场空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三是流程必须紧凑、管理必须高效。
钢材厂的布置尽最大限度地做到紧凑合理、流程顺畅,缩短中间环节物流运距,节省占地,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学习世界先进自动化信息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全体劳动生产率。
四是循环经济,环境清洁。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争取实现废水、固废零排放。
姓名: kakayua
学号:3201008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