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
海南岛两大气候区域怎么划分
海南岛两大气候区域怎么划分1、潮汕地区和海南岛的气候差异大吗?潮汕地区是广东东南沿海地区海南会热点2、南海上的明珠 2.文中介绍了海南岛的哪几处风光? 3选一选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文中介绍了海南岛的风光: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亚龙湾海滩。
;海南岛的特色水果专有:荔枝、龙眼、芒属果、菠萝。
海南的名贵水产有:海参、大龙虾、海龟、鲍鱼。
因为海南岛是祖国第二大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所以是南海上的明珠;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2)海南岛两大气候区域怎么划分扩展资料:《南海上的明珠》课文部分选段: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惹人喜爱。
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
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看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唱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3、在同一个时间为什么哈尔滨与海南岛的气候有这么大的差异这说明什么哈尔滨属于温带季风气来候,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它自们的气候特点不同。
海南岛地处热带,纬度低全百年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多,所以海南岛全年高度温;哈尔滨地处温带,冬季太阳高度较小问,白昼较短,所以寒冷,而夏季虽然太阳高度较小,但白昼较长,所以夏季较炎热,哈尔答滨四季分明。
4、就快去海南了,介绍下当地人文气候等等。
在祖国浩淼的南海上,浮着一个风光旖旎的热带岛屿,那里有辽阔广袤的天空、澄清透明的海域、平坦柔软的沙滩,树影婆娑的椰林,它就是有着长达1580多公里海岸线的海南岛。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一个蛮荒之地,古代的许多大臣都曾被贬谪到这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当年获罪被贬到这里时,发现这里原来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意思是说海南风光是他平生所见的最美,即使死在这里也不后悔,对海南岛的风光予以很高的评价。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适用范围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适用范围包括:
1. 游泳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海域水质优良、沙滩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
2. 渔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水域广阔、海洋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区域。
3. 港口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港口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陆地交通便捷的地方。
4.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
5. 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需要保护和恢复的区域。
请注意,对于这些功能区的具体适用范围,需要参考当地的相关法规和规定,以及近岸海域的具体环境条件和要求。
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查论证【范本模板】
海南省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报告(报批本)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海南省水务局二OO七年八月委托单位:海南省水务局编制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审定:李学灵(所长、教授级高工)审查:闻平(总工、高级工程师)张立(副所长、教授级高工)校核:姜海萍(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龙江(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姜海萍编写:周训华姜海萍参加人员:杜勇王大魁吴炜姜沛目录1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
2 编制依据 (3)1.3 指导思想与划分原则 (4)1。
3.1指导思想 (4)1。
3.2划分原则 (5)1。
4 主要任务及水平年选取 (6)1.4。
1主要任务 (6)1。
4。
2................................................................................................. 水平年选取61。
5 技术路线 (6)2区域环境现状 (9)2。
1 自然环境概况 (9)2。
1。
1..................................................................................................... 地理位置92。
1.2所在地环境简况 (9)2.1。
3流域水系 (10)2.1.4水库概况 (11)2。
2 社会经济概况 (14)3松涛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 (16)3。
1 库区污染问题 (16)3。
1.1库区原有污染源情况回顾 (16)3。
1.2库区现有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6)3。
1.3库区现有污染源综合评价 (24)3。
2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24)3。
3 渔业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26)3。
4 旅游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26)3。
5 库区管理问题 (27)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0)4。
1 松涛水库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 (30)4。
中石化环评报告书-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甲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甲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六年五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甲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背景和建设意义1.1.1 项目背景海上天然气生产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重要的上游生产领域之一,扩大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延伸和发展油气资源的产品生产链,壮大下游产业,以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是既定的企业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南岛琼东南海盆地的崖13-1气田和莺歌海盆地的东方1-1气田已投入生产,形成58亿米3/年的天然气生产能力,可满足香港和海南省及周边地区的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用气和发电用气的要求。
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决定开发莺歌海盆地的乐东22-1和15-1两个天然气气田。
这两个天然气田探明储量610亿m3,可采储量为375亿m3,可实现年产气量20亿m3,形成稳定供气10-12年的生产规模。
新气田开发需要开拓大的天然气下游用户,同时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学公司”)需要发展下游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公告(2004年第26号)“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在天然气资源的优化利用产业方面,优先发展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了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日产4000吨甲醇项目(以下简称为“拟建项目”)(立项批复见附件1),利用这两个气田的天然气生产甲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2)。
接到委托后,评价单位在资料收集、研究、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环评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海南岛岛内外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海南岛岛内外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比较研究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位于南海琼州水道南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岛上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对海南岛及其周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特点与差异。
一、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海南岛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海洋生态资源。
岛上的海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多样。
同时,海南岛还有多个海湾和海峡,形成了独特的海洋地貌,如三亚湾、博鳌湾等。
这些地形和水域特点为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
其中,珊瑚礁是海南岛的特色之一。
海南岛的海域拥有丰富多样的珊瑚礁类型,如桂山岛的海珊瑚礁、西沙群岛的岛礁石珊瑚礁等。
这些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浅海生态系统是海南岛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浅海生态系统包括海滩、河口湿地和海草床等。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和食物链,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
例如,浅海的河口湿地是很多候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也是许多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繁衍之所。
海南岛的海滩也是海龟的繁殖地之一,每年都有海龟上岸产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爱好者的观赏和保护。
二、海南岛周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除了海南岛本身的海洋生态系统,周边的沿海地区也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
在海南岛东北方向,靠近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有珠江口和香港的沿海地区。
这里的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较大影响,但依然保留有一些重要的栖息地和生物资源。
例如,珠江口是重要的渔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渔民。
香港则拥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如西贡海岸的岩礁生态系统、大屿山周边的海草床和鱼类保护区等。
海南岛的西南方向是南海的中心地带,有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这些群岛由一系列的珊瑚岛礁组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海口市十一五海洋功能区划
海口市“十一五”海洋功能区规划 2010-8-21 12:56:00一、总则(一)区划的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及其依托陆域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状况,并考虑到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科学、合理地将辖区范围内的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
其目的是为海域使用综合管理、制定海洋国土开发和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海口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具体目的主要有4项:(1)实现对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用以协调各涉海产业用海矛盾,保障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为海口市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基础依据;(3)促进海口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4)为海口市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编制海洋行业规划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
(二)区划目标海口市的城市定位是:全省新型工业基地、全省都市型农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休闲胜地、国家海岛生物产业基地以及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化服务中心。
在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海口市将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
在《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海口市的定位是北部综合海洋产业带,为海南省一级海洋经济中心。
海口市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重点是开发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和临海产业资源,促进港口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水产业和临海产业上新台阶,使海洋经济成为海口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实现“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为此,海口市海洋功能区划的目标是:至2010年,重点确保海洋交通运输用海和滨海旅游开发用海;与此同时,满足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养殖和临海产业发展的用海需求;根据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选划海洋功能区,优化海洋资源的使用组合,提高海洋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并对不同类型的海域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并举,实现海口市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修编技术报告
目录1总论 (3)1.1 工作背景 (3)1.2规划修编原则 (3)1.3规划修编依据 (4)1.4规划范围与目标 (5)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5)2 区域概况 (7)2.1 自然环境概况 (7)2.2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10)2.3 社会经济概况 (12)2.4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 (16)2.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 (17)2.6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源调查 (21)2.7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26)2.8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现状与规划 (28)2.9 环境管理状况 (28)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30)3.1功能区划 (30)3.2水质评价 (31)3.3xx河A取水口断面历年变化趋势 (54)3.4底泥评价 (57)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修编 (60)4.1原饮用水源保护区 (60)4.2保护区划分的一般技术原则 (63)4.3水质要求 (64)4.4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64)4.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验法划分方案 (67)4.6 模型计算法 (70)4.7水源地各级保护区选定 (80)4.8 与其他规划的适应性 (83)5纳污能力计算与总量控制 (86)5.1 纳污能力 (86)5.2水质模型 (87)5.3水文条件和边界条件 (87)5.4容量计算 (88)5.5污染负荷预测 (89)5.6总量控制 (90)6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及管理监督措施 (92)6.1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92)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96)6.3水源地保护对策与工程措施 (97)6.4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103)6.5工程费用估算 (105)6.6管理监督措施建议 (107)6.7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08)7 结论与建议 (110)7.1结论 (110)7.2建议 (111)专家评审意见1总论1.1 工作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海南省政府工作部署,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2007年xx市完成了《xxxx河A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为保护水源和饮水安全提供了必要保障。
海南综合自然区划
1.海南的自然地理概况海南省简称“琼”,是我国唯一的特区省。
它位于北纬3°58'~20°10',东经108°37'~170°50'之间,它的北部是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其它三面都被南海包围,西与越南为邻,东与菲律宾,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隔海相望;南海东北部有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东有巴士海峡与太平洋相连;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
本岛地处热带北缘,旅游业相当发达。
面积3.22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
其中陆地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领海的一半。
2.自然特征(1)气候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常风大,多台风,风害威胁大。
(2)水系岛内主要河流成辐射状,向四方分流入海。
南渡江313公里,为岛上最大河流。
其它河流有南渡江、万泉河、太阳河、陵水河、望楼河、昌感河、昌化江、文澜江等。
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开发约6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
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立方米。
(3)地貌海南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是山地、台地和平原,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地势中高周低,山地边缘分布着许多大小盆地,各盆地之间分布着海拨500•米以下的丘陵盆地。
近海台地平原占相当大的面积,绝大多数是河流冲积成的平原。
海南山地属花岗岩穹窿体,经长期侵蚀切割和构造运动,展状地形明显,山间盆地发育。
还有最多的是海岸地貌,海水侵蚀的海岸。
沙滩。
由于深受地质构造和热带气候的影响,地貌发育具有多级层状地貌显著,火山地貌发育。
海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附件2
海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为实现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建立国土空间全覆盖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海南省(本岛)及近岸海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划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等3类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与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一、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全省确定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的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表1 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在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五大片区的区域特征、发展定位、生态环境现状、未来环境压力等,确定各片区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表2 五大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五年六月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函》(环办函[2003]408号),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本区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指导,结合海南的实际,对海南省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
本区划旨在为海南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林业、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海南省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区划已2005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
目录一、概况 (1)(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二)社会经济概况 (6)二、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7)(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7)(二)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8)三、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0)(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一)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21)(二)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22)(三)气象灾害受损敏感性评价 (22)(四)海南岛近岸海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 (23)(五)海南岛海岸带退化敏感性评价 (24)(六)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24)(七)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 (25)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6)(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6)(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7)(三)水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27)(四)、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 (27)(五)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28)(六)海南岛海岸带防护重要性评价 (28)(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29)六、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概述 (29)(一)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0)(二)海南海岸带生态区 (33)(三)海南岛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 (40)(四)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 (47)(五)南海海洋与南海诸岛生态区 (49)七、生态功能区分类汇总概述 (53)(一)严格保护生态区 (54)(二)控制性开发利用区 (55)(三)资源开发利用区 (55)八、重要生态功能区 (58)(一)各类功能区的数量、面积与分布 (58)(二)重要生态功能区 (59)九、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61)(一)法律的对策和措施 (61)(二)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62)(三)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64)(四)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65)附表: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65)附图: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图一、概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1. 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陆地面积约3.42×104km2,地处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之间,在我国所处的纬度最低。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五年六月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函》(环办函[2003]408号),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本区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指导,结合海南的实际,对海南省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
本区划旨在为海南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林业、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海南省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区划已2005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
目录一、概况 (1)(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二)社会经济概况 (6)二、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7)(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7)(二)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8)三、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0)(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一)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21)(二)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22)(三)气象灾害受损敏感性评价 (22)(四)海南岛近岸海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 (23)(五)海南岛海岸带退化敏感性评价 (24)(六)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24)(七)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 (25)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6)(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6)(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7)(三)水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27)(四)、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 (27)(五)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28)(六)海南岛海岸带防护重要性评价 (28)(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29)六、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概述 (29)(一)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0)(二)海南海岸带生态区 (33)(三)海南岛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 (40)(四)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 (47)(五)南海海洋与南海诸岛生态区 (49)七、生态功能区分类汇总概述 (53)(一)严格保护生态区 (54)(二)控制性开发利用区 (55)(三)资源开发利用区 (55)八、重要生态功能区 (58)(一)各类功能区的数量、面积与分布 (58)(二)重要生态功能区 (59)九、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61)(一)法律的对策和措施 (61)(二)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62)(三)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64)(四)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65)附表: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65)附图: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图一、概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1. 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陆地面积约3.42×104km2,地处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之间,在我国所处的纬度最低。
海南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海南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1 海南岛水资源概况及特点海南岛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等。
1.1 降雨海南岛的降雨主要是由台风与西南季风带来的,全岛平均年雨量1639mm。
由于主要的携水气流来自东部,因而大量雨水落在东部地区。
加上中央山区的影响,岛的东部及中部雨量较多,年雨量约2000~2400mm;东北部稍少,1500~2000mm;西部至西北部更少,通常在1500mm以下,最少的地区不足1000mm。
除了这种东湿西干非常明显的现象外,降雨随地形升高而增多的趋势也很显著。
海南岛降雨的另一特点是干湿季分明。
旱季以11月到次年5月,7个月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10%~20%。
相反,雨季从5月到10月,集中了年降雨量80%~90%。
为此,旱季常发生全岛性的旱灾,西部与西北部尤甚。
雨季,降雨随台风而来,7~10月常有洪水灾害发生。
海南岛的年降水量还有很大差别。
降雨平均相对变率为16%~18%(比我国华北平原小,比江南丘陵地区大),但雨量最丰沛年份的降水量可以是最干旱年份的2~4倍,西部八所地区年雨量的最大和最小之比竟达5.5倍。
简单地说,雨量的季别、年别和地域别是不平衡的,有很大的偏差。
此外,海南岛虽然是我国及世界同一纬度地带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降雨不均匀,而且蒸发量大(即使雨季中,盛夏时也有月蒸发量大于月降雨量的),地形陡峻和河流短小致使雨量的大部分变成洪水无效地流入海域,从而造成水分失调、水热失调,在旱季以西部与西北部尤为突出。
因此,植树造林(尤其是水源林),修建水库,蓄水防旱,保护水资源,是海南岛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1.2 地表水中部高山主宰着本岛的水系形态,河流自高山或周围的低山(就小河流而言)呈放射状流入大海。
由于呈现这一水系形态,所以海南岛的河流都比较短(仅三条河流超过100km),河床陡峭,汇流快,洪峰高,持续时间短。
那些至今尚无调蓄工程的河流,大量的水资源无效地流入大海,下游大片台地及平原,所需灌溉用水却没有保证;一些沿河低洼地区又由于排水不畅,致使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及实施方案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及实施方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两部分。
依据我省生态资源特征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33.5%,划定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
在空间上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的霸王岭、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山、吊罗山、尖峰岭等主要山体为核心,以松涛、大广坝、牛路岭等重要湖库为空间节点,以自然保护区廊道、主要河流和海岸带为生态廊道,形成“一心多廊、山海相连、河湖相串”的基本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
一、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根据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特征以及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保护需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为Ⅰ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和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两个大类(以下分别简称Ⅰ类红线区和Ⅱ类红线区),包含11个功能区和23个功能亚区(详见附件1)。
其中,Ⅰ类红线区5544平方公里,Ⅱ类红线区5991平方公里,分别占海南岛国土面积的16.1%和17.4%,概述如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区。
全省共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区4385.09平方公里,占海南岛国土面积的12.74%。
其中,Ⅰ类红线区2722.90平方公里,Ⅱ类红线区1662.19平方公里。
除我省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之外,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以及沿海红树林、滩涂湿地等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
(二)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
全省共划定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2212.3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国土面积的6.43%。
其中,Ⅰ类红线区719.93平方公里,Ⅱ类红线区1492.42平方公里。
除我省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之外,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的黎母山、五指山、吊罗山、霸王岭、尖峰岭等高山、中山地区,该区域是海南三大河流,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的发源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附件1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7 —
注:1.各功能区在空间上重叠部分按最高级别仅计算一次面积。
2.野生稻、野生兰保护区为点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3.近岸海域排污口禁设区为线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4.部分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待规划完善后自动划入Ⅱ类
红线区。
—8 —
附件2
海南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9 —
—10 —
附件3
市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解表
—11 —
—12 —
—13 —
附件4
附图
注:查询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具体坐标和范围请登录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门户网站()—14 —。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八大功能区详解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八大功能区详解2012年11月14日06:43 南海网本报讯(记者侯小健通讯员邓韶勇)我省哪些海域适宜发展渔业,哪些海域适宜发展工业,哪些海域能开发旅游,所有这些,在国务院日前批复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里均一一明确划定,我省浩瀚海域按照用途不同划分为8个一级类海洋功能区,188个基本功能区。
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表示,各海洋功能区的划定,将有效引领我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及海洋环境保护。
我省海洋旅游休闲娱乐业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苏晓杰摄哪里发展渔业,哪里发展工业,哪里开发旅游,《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里一一划定一、农渔业区农渔业区是指适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可供农业围垦,渔港和育苗场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增养殖和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养护的海域。
共划分农渔业区49个,功能区总面积3228571.02公顷(未统计海洋捕捞区面积),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34个,近海基本功能区15个。
海岸农渔业区34个,总面积64111.95公顷,占用岸线长度274.49千米。
包括东营港、新英港、峨蔓、后水湾、马袅湾和东水港等。
近海农渔业区15个,总面积3164459.07公顷(未含捕捞区面积)。
包括冯家湾、潭门、神州半岛—石梅湾、陵水湾—海棠湾、三亚湾、南山—红塘湾、海南岛近海、西沙岛礁、西沙群岛、海南岛外海、南海北部、南海中部、南海南部、中沙岛礁、南沙岛礁农渔业区。
二、港口航运区港口航运区是指适于开发利用港口航道资源,可供港口、航道、锚地建设的海域,包括港口区、航道区和锚地区。
共划分港口航运区16个,功能区总面积110255.62公顷,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15个,近海基本功能区1个。
海岸港口航运区15个,总面积109908.79公顷,占用岸线长度136.14千米。
包括新海港、秀英港、海甸港、铺前港、木兰港、清澜港、龙湾港、乌场港、三亚港、红塘港、南山港、八所港、洋浦港、金牌港、马村港港口航运区。
海南岛近岸海域环境容量与纳污总量分析
海洋环境容量是指海域在特定环境目标下可 容纳的污染物质的量,其大小与海域特征(水文 条件蕴涵的自然功能) 、水质目标(与人类使用功 能有关) 、污染物特性(对功能的影响因子,包括 种类及时空分布) 等有关。以环境基准值作为环 境目标的控制指标所得的是自然环境容量,以环 境标准值作为环境目标的控制指标所得的是管理 环境容量[4]。 3.1 近岸海域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按照《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以 确保排污混合区边界水质达标、邻近环境功能区 水质目标达标和环境敏感目标水质不受影响为控制 原则,计算在一定混合区范围(一般为3 km2,三 亚为2 km2)内的预选排放口最大允许排污量, 即该纳污海域的排放点环境容量。
洋浦近岸海域。洋浦沿岸(北起峨蔓港、南 止排浦60 km岸线向海内纵深5 km的近岸海域),
采用南海北部sigma坐标下三维斜压ECOMsi海流 模式,区域为15.0º~25.5ºN,105.5º~122.75ºE, 网格为3′,垂向分10层,层次均分为0.1H,模 拟南海中北部海流;然后嵌套琼州海峡中区域海 流模式,即琼州海峡中区为(108º48′~110º57′ E,19º24′~21º45′N), 网格步长为0.3′,垂 向均分5层,为海域模型计算提供包涵潮流和环 流成分的边界条件;再嵌套海洋细网格二维潮流 模型,采用细网格干湿二维垂向平均潮流模型,区域 为(109º04′~109º20′E, 19º36′~19º55′N),矩 形网格,步长为0.04′(约69.7 m×74.1 m)。
Huang Chun, Han Baoguang, Tang Wanhuan ( Hainan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ikou 571126, China)
国务院关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号:国函[2012]181号颁布⽇期:2012-11-01执⾏⽇期:2012-11-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政法规海南省⼈民政府、海洋局:海南省⼈民政府关于审批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请⽰收悉。
现批复如下:⼀、原则同意《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海南是我国唯⼀的热带海洋省份和最⼤的经济特区,战略地位重要。
全省管辖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环境优越,海洋⽣态系统多样。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实现规划⽤海、集约⽤海、⽣态⽤海、科技⽤海、依法⽤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全省建设⽤围填海规模控制在11150公顷以内,海⽔养殖功能区⾯积不少于40万公顷,海洋保护区⾯积达到管辖海域⾯积的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积占到11%以上,近岸海域保留区⾯积⽐例不低于10%,⾃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55%,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200公⾥,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率在95%以上;围填海等改变海域⾃然属性的⽤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产⽣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得到控制,海洋⽣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显著增强。
四、《区划》是合理开发利⽤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态环境的法定依据,⼀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区划》范围、海岸线和海洋功能区类型的,由海南省⼈民政府提出修改⽅案,报国务院批准。
编制各类产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的,应当符合《区划》的要求。
要尽快完成沿海市、县(市)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批报⼯作。
五、要认真落实《区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不断完善海域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项⽬⽤海预审、审批制度和围填海计划,健全海域使⽤权市场机制。
坚持陆海统筹⽅针,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地⽅海域使⽤⾦收⼊要⽀持海域海岸带开展综合整治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为实现水环境分类管理、分期实施水环境目标,根据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体现重点水环境保护政策而进行的水环境功能区域的划分。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行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强化水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对水质实行分类管理等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为我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分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控制水污染的强制性措施,并按照水环境的客观功能,建立海南岛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常秩序,以充分发挥各类水体的环境主导功能作用和整体效益;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促使各产业发展按水体类别和产业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污染综合防止措施,对水质进行控制,确保我省各类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落实;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确保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及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总之,实施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使我省水资源环境保护做到管理有依据、控制有目标,对防止水环境污染,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让海南人民喝上干净的水,确保海南人民身体健康,实现全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南省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海南岛。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范围为海南岛地表水。
二、海南岛地表水环境概况(一)地表水环境特征海南岛中高周低的地形地势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
全岛独流入海的大小河流154条。
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0km2的有39条,其集雨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4.4%;集雨面积小于100km2的河流115条,其集雨面积占全岛面积的15.6%。
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流域面积分别超过7000、5000、3000km2,三大江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
流域面积1000~2000 km2的有陵水河、宁远河,流域面积500~1000 km2的有珠碧江、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江、太阳河、藤桥河、春江及文教河。
海南岛全岛多年平均径流深909mm,多年平均径流量308×108 m3。
丰水年径流量490~290×108 m3;枯水年径流量151~126×108 m3。
径流与降雨一样具有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
据勘测资料,海南岛地下水总量约79×108 m3,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约1×108 m3。
海南岛水资源总量为319×108 m3,人均占有量4,200 m3左右,大于全国人均占有量。
海南岛河流大多河短坡陡,落差集中,具有较好的水能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9.5×104 kW,可开发量为77.2×104 kW。
其中三大河流蕴藏量74.2×104 kW,可开发量62.9×104 kW。
1988年海南建省后,全省水利建设发展迅速,共建成蓄水工程2425宗,其中大型水库6宗、中型67宗、小型257宗,总库容92.5×108 m3,兴利库容59.6×108 m3;引水工程3459宗,引水流量161.8秒立方米;机电提灌装机3.4×104 kW;水电装机53.1×104 kW(含牛路岭和大广坝电站)。
除发电用水外,已开发利用水资源52.5×108m3,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7%。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1、河流2000年我省河流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
所监测的17条河流59个断面中,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的河段占71.2%,符合Ⅲ类标准的河段占11.9%,符合Ⅳ类标准的河段占16.9%。
2、水库2000年,我省主要水库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
在监测的15座水库中,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占64.4%、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1.4%、水质较差,仅达Ⅳ类标准、劣Ⅴ类标准的占7.1%和7.1%。
(三)地表水主要污染源状况200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38×108 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0.71×108 t,生活污水排放量1.67×108 t。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0.61×108 t,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6.8%。
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市县有:北部的澄迈县0.25×108 t、海口市774.8×104 t,西部的昌江县774.9×104 t、儋州市847.0×104 t,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5.0%、11.0%、11.1%和12.0%,这四个市县占全省总量的69.1%,其余的分布在15个市县。
2000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食品饮料制造和加工业,年排放废水0.35×108 t,占总量的50.0%;其次是电力及水生产和供应行业,年排放废水0.22×108 t,占总量的31.5%;再次是化学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40.0×104 t,占总量的6.2%。
以上三个行业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2.1%。
工业废水中四项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按大小依此排序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石油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累计等标负荷比达96.2%,为全省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
2000年全省98.2%的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自然水体。
其中直接排海0.25×108 t,占排放总量的35.6%;排入河流湖库0.44×108 t, 占排放总量的62.6%。
我省东北部流域接纳工业废水量较大,占排放总量的46.1%,西南地区大部分工业废水直接排海,仅有16.5%的工业废水排入该区流域。
2000年三大河流共接纳工业废水0.10×108 t,化学需氧量603.5 t,分别占诸河纳污总量的23.3%和16.2%。
三大河流中,昌化江接纳工业废水相对较大,年接纳工业废水556.2×104 t万吨,其中96.8%为达标废水,接纳随废水携入的化学需氧量1178.5吨;其次为南渡江,年接纳工业废水426.1×104 t,化学需氧量0.30×108 t,由于排入的达标废水量较小,接纳COD量相对较大;万泉河接纳工业废水最小,年接纳工业废水46.8×104 t,基本为达标废水,年仅接纳化学需氧量34.1 t。
(四)地表水环境现状使用功能海南岛各河流、水库的主要使用功能包括:源头水、生活饮用水、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旅游景观、发电、航运、排洪、纳污等。
1、源头水海南岛重要河流的源头水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南部山区,是海南岛大多数江河湖库水的来源。
2、生活饮用水岛内许多市县的饮用水取自地表水,有的市县取自地下水。
生活饮用水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有水库和城镇自来水厂,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有河流和农村水井。
3、渔业用水海南岛的淡水养殖面积不大,一般只在水库、湖泊、山塘里养殖。
有些较大的河流也兼有渔业用水功能。
如万泉河沿岸的一些小镇就用网箱养鱼。
4、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
海南岛多数企业的工业用水都取自地表水。
5、农业用水海南岛目前的农业用水主要为农灌。
农灌用水一般都取自河流和水库。
6、旅游景观一般流经市、县城区内的河流都具有景观的功能。
一些大型水库和河口也因其秀丽的风光而成为当地的旅游景观。
7、发电目前,海南省水力发电装机能力计有36×104 kW,除大广坝水库装机容量24×104 kW、牛路岭水库8×104 kW外,其它都是小型发电站。
8、航运航运功能主要表现在一些大的河流中,如南渡江、万泉河等。
一些中型河流也可以航运,如文昌河等。
9、纳污海南岛各市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经过初级处理或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多数都直接或间接地排入其附近的河流。
因此,一般河流在具有水资源功能的同时也具有纳污的功能。
10、排洪海南岛的河流多数属山区性河流,夏秋季节,河水暴涨暴落。
因此,海南岛的河流除了具有上述各种不同功能外,都具有排洪的功能。
(五)地表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重要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保护力度不够。
如中部山区河流涵养区和主要河流源头多数没有建立保护区,有不少生活饮用水源地也没有建立保护区。
水源林破坏严重。
如中部山区水源林受到严重破坏,大多数河流沿岸的树林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由于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的污染,我省的河流,尤其是河流中、下游局部河段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经城镇和市区的一些河段、入海河口、港湾等污染较为严重。
不少小河小溪的水质明显恶化,不少城镇的集中供水水源,受到上游不断增加的污染物的严重威胁。
在农灌用水中,有相当大的部分由于灌溉渠未维修,造成中途漏水而被浪费掉。
三、海南岛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一)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存在于某一区域的水体,其发挥出来的功能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
为了合理发挥地面水的功能作用,其功能区划的总原则是:实事求是,科学划分,有利管理,促进发展。
具体遵循如下七项原则:1、高功能水域高标准保护的原则重要河流的源头河段属于特殊保护的河流源头水环境功能区,必须高标准特殊保护。
除了要高标准特殊保护河流源头水外,其它水域以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如果出现多种功能水域应优先考虑水源地功能,水环境的其他功能应首先服从饮用水的功能。
在保证水源地重点功能的前提下,可兼顾其他功能。
2、考虑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有补给作用的地表水体,在区划中以不会造成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为前提。
3、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控制基础的原则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提前是贯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功能区既不能影响水域潜在功能的开发,也不能影响下游功能的保障。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并对应地表水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因此,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必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控制基础。
4、保持现状使用功能,兼顾规划功能原则未经技术经济论证且未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将现状使用功能降低。
水域的现状使用功能是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基础,同时要兼顾水域规划功能。
5、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的要求,做到合理组合从整个流域的总体进行考虑,局部服从整体,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的要求。
在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上下游、各功能区间相互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使功能组合做到合理。
6、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与城市、工业布局相适应,自流域到区域,再到取水口和排放口,层次分明地划分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