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法 (1)
“积累、运用、内化”,让语用教学落地生根 ——以部编版一、二年级教材为例

“积累、运用、内化”,让语用教学落地生根——以部编版一、二年级教材为例摘要:语文课程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了“语用”。
语用教学不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写话、练笔,要让学生经历积累、运用、内化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扎实落实语用教学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低年级落实语用积累运用内化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落实语用教学上下功夫。
要落实“语用”教学,我们不能机械地让学生写话、练笔。
学习语用应该是积累、运用、内化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积累”是基础,“运用”是过程,“内化”是结果。
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落实“语用”教学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阅读积累,夯实语用基础“语用”,“语”即语言文字,“用”即运用,用的基础是要先学习、积累语言文字。
那么,如何积累语言文字呢?阅读是最直接的途径。
1.文本引路,积累基础性语言小学低年级教科书的内容文质兼美,语言生动有趣,很适合学生阅读、积累。
低年级学生有其特殊性,字词、短语这些基础性的语言是积累的重点。
这些字词、短语就如同盖房的砖块,有了这些砖,“语用”这座大楼才能盖得起来。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文本引路,让学生随文积字累词。
如《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出现很多偏正短语“什么样的什么”。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初读课文时集中出示这些带拼音的短语,学生读,同桌相互正音,指导读好短语。
在逐段品读课文时,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短语,然后指导朗读,读中培养语感。
在课后练习中统一再作整理,鼓励学生拓展说说此类短语。
最后让学生读读背背,通过“采蜜”形式完成词语积累的目的。
学习《树和喜鹊》一课,“AABB”式词语是典型的积累范例。
《怎么都快乐》一课为学生提供了“讲故事、踢足球、听音乐”等动宾短语。
就这样,在语文的阅读学习中,学生搬的“砖”——字词、短语也越来越多,为建起“语用大楼”打好了地基。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
然而当下许多教师虽然明白这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却仍然把握不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又回到原来的老路子:只注重“理解”课文内容,淡化语言的“运用”,注重了语言的输入,忽视了语言的输出。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凸显“语用”1.把握课程标准各学段教学目标,明确各学段语用训练的重点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确定为“了解”词句意思。
学生可结合课文插图,阅读理解词意,读中积累,也就是对词句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就行了。
比如“孤单”一词,学生理解为“只有一个”,这样就可以了。
又如,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文,书中说到的“穿上”“厚厚的衣服”“绿色的大伞”这些词语,学生只要理解“穿上”是指“给小树包裹起来”,“厚厚的衣服”指的是“厚厚的稻草”,“绿色的大伞”指的是“小树茂密的枝叶”就可以了。
第二学段把“了解”一词换成了“理解”。
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这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比如《孔子拜师》一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这些词,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其意思,还应通过这样的词感受孔子拜师途中生活的艰辛,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毅力。
第三学段则把理解变成了“推想”。
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含义,辨析词语在行文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在这篇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推想”是更高层次的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
比如《一夜的工作》,由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和早餐推想他每天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简朴。
从《晏子使楚》中楚王三次为难晏子,晏子三次言语反驳中推想晏子的话外之音和言外之意,体会语言的艺术和魅力。
通过推想作者言语和构成方式来尝试学习和运用作者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模仿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用思辨的方式打造“语用型”课堂

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所以笔者认为 , ” 有机整合三
维 目标 首 先要从 教材 分 析入 手 , 找提 高 学生 语文 素 寻
了按骆驼的脚印去找外 , 你还有什么其他较好的办法 吗?在这个过程 中, 学生处在高度兴奋 的状态。 究其 原因, “ 在 知识 与能 力” 目标 上学生只是了解了老人 思维的过程 , 对于文本所蕴涵的道理却并没有直接得
关键句 , 体会 父亲那种 近乎失 常的举动背后所蕴涵
的坚定 信念 , 让学 生体会深沉 的父爱。 在这个过程 中, 师要进行适度的调控 , 教 避免把语文课 上成 “ 品
德 课 ” 对 父 爱 的体 会 , 是 空 洞 的 说 教 , 是 通 过 。 不 而
( ) ■ 预设 “ 适度” 有机整合 目标 的三个维度 ,
养的载体 。 由于每篇课文各 有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 ,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学 目标涉及 的内容是复杂多样
的, 有语言训I 思想教育、 练、 思维训练等, 因此预设教
学 目标时, 要注重 “ 适度”首先, 。 要有明确的知识与技 能 目标, 这样可 以帮助教师把握教材 , 对教学 内容进 行梳理、 归类, 再根据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 力的发展和情感 、 能 态度与价值观 的形成 , 都
离不开对知识的探索 , 因此 必 须 得 依 托 一 定 的学 习
过程和 方法。 没有过 程就没有学 习经 验 , 就没有体 验和感悟 , 就不能形成技能。 一句话 , 三维 目标各有
内涵 , 相 辅相 成 、 又 水乳 交 融 。
写景 的文章 , 于是 , 培养 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 山” 就被很多教师当成一张 美丽的标 签 , 贴在每一课时 的教 学 目标 里。 其实 , 培养 学生热 爱祖 国大好 河 “ 山” 只是一个一般 性的总体 目标 , 由于学生 的年龄
小学语文“语用型”练习的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语用型”练习的设计策略设计小学语文“语用型”练习的策略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以及教育目标。
以下是一些设计策略:1. 选择合适的文本: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本,可以是短文、小故事、诗歌等。
文本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入真实情境:在练习中引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语言的用途和意义。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结合,或采用真实故事情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效果。
3. 具体化语用功能:将语用功能变得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给出多个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回答,或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自己构思合适的语言表达。
4. 创设交际情境:在练习中创设适合学生展示语言运用能力的交际情境。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5. 多元化练习形式: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连线、配对等,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可以适时加入游戏元素,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及时反馈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完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提供详细的解析和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和改正错误。
7. 分层次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
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8.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题材、有趣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置游戏化的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9.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10. 注重实践运用: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如写作、演讲、组织活动等。
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几个方法

一
等故事类文章 ,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一Hale Waihona Puke 个 词组 概 括 一段 。 如 《 小 石 潭
记 》,要求学生用i字短语概括每段 内
容 : 寻 石 潭 一 赏 石 潭 一 望 潭 源 一 感 石
潭一 离 石 潭 。
五 、改 说 训 练
教学童话 、寓言或故事性 强的 记叙 文时 ,我们 常采用复述故事的形式 来引 导学生理解 文本内容 ,但 实施起 来 ,弊
欢迎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 的语 言 能力得到 了大大提升 。 如 :学 《 桃花源记 》时 ,可要求学
四 、描 述 训练
描述训练最适合诗歌教学 。古代诗
歌 ,是 凝 练 的艺 术 。它 的 精 彩 之 处 ,在
生模拟渔人 的口吻讲故事;学 《 伤仲永 》 时 ,可要求学生用仲永 的口吻讲故事 。 语 言 文 字运 用 能力 的培养 不 是 一 蹴而就 的,它需要我们进行长 时间的有
句话概括全文或一个词组概括一段。
一
轻轻 荡漾 ;郁 郁葱 葱 的 岛屿 耸立 在海
句话概括全文 。 如《 犟龟 》 《 期行 》 中 ,这 是 多 少辽 阔 ,多 么壮 观 的景 象 等诗歌都可采用 这种 方式进行 赏析。
《 乘船 》 《 伤仲永 》 《 勇气 》 《 空城计 》 啊 !还有 《 淮上与友人l 另 j I 》《 游 山西村 》
如《 春》 《 济南的冬天 》 等写景散文 ,
可让学生给喜欢的段落取个名字 ,就会
病很多 ,如有的变成对照注释的翻译 ; 有的变成朗读课 文 ,说者没趣 ,听者无
味 ,失去了进行说话训练的初衷。再理
解 课 文 的 基 础进 行 改 说 ,如 改 变叙 述 口
用好语用型文本,提高训练实效——以《黄山奇松》的教学为例

教师用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依据课文的语境,融入自己的思考以及领悟,这样即可理解刘伯承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意志力。
运用“平静”与“愣住”这一对比,能让学生体会到年轻人内心的强大。
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多领悟,在悟中有所得,从而为科学地应用语言文字奠定基础。
三、批注阅读法,全面深化理解教师在简单地介绍完刘伯承的生平事迹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用一个词对刘伯承做出评价?”这样就引出了课文标题《军神》。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此堂课我们会运用到批注法进行阅读,先请同学们结合以前的学习,回答一下现代文批注有什么方法?”学生展开讨论:“可以从语句与修辞角度进行批注;可以写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想;有不明白之处可以提问。
”教师总结:“批注式阅读从批注内容上来说,可就生字词、作者介绍以及文学常识进行补充,也可对字、词、句的理解进行评价。
就批注方法而言,批于书头的是眉批,批于句旁的是旁批,批于某一段之后的是尾批。
”接着,教师进行细说,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欣赏视野,从而丰富其看问题的视角。
然后,教师运用对比手法进行铺垫,通过悬念设置,先让学生自选话题表达自己对文章技法的欣赏,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批注、交流。
学生纷纷发言:“我谈一下对比手法。
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颤抖,汗珠滚滚,护士为他擦了又擦’,从这里可看出刘伯承不麻醉就手术的坚强意志品质与顽强毅力让人震撼。
”“刘伯承说‘七十二刀’,尽管非常简洁,但却让人惊叹他的勇敢。
”“我想说说悬念设置。
课文最开始仅仅交代是个邮局的职员,结尾处才告诉我们这位坚持不用麻药的就是刘伯承,从始至终吸引着读者饶有兴致地进行阅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应当以学生的自读自批为基础,重视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提高,还要强化学生之间的彼此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合作和交流。
这样,学生就能在认同文本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文本价值,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之目的。
语文教学实践中语用学(3篇)

第1篇摘要:语用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语用学,又称语用论,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
语用学强调语言与语境、语言与交际者、语言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用学的应用。
二、语用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语境教学语境教学是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
(1)语言语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环境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语言。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草原风光的图片、音乐等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草原的美丽。
(2)情境语境教学:情境语境是指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会老师的关爱。
(3)文化语境教学:文化语境是指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 交际教学交际教学是语用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
(1)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学《自报家门》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型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型教学”策略的探究一、语用型教学的实施方法1、以实际情境为基础进行教学。
语用型教学强调语言需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只有在具体场景中使用语言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创造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注重语言功能的培养。
语言的功能包括交际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表达自我情感的功能。
在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功能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去表达与交流。
3、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
语用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减少教师的干预,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二、语用型教学的教学思路1、以任务为导向。
语用型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完成任务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通过创造各种活动情境和任务,将学生引导到实际生活中,完成各种现实任务,使学生在任务起点时了解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并在任务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
2、以课程为中心。
语文教学需要注意教材的内容、形式与实际情境的结合。
发挥教材的本质特点是语用型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以充分熟悉、领会并掌握知识。
3、以评价为基础。
语用型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测试学生语言掌握程度的方式,而且也是督促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因此,评价结果可以成为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手段,带引学生身处于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掌握情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语用型教学策略进行的语文教学,增强了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用型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语言结构,更加注重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
因此,学习者在语义和语境上都能够更快地理解语言,这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用型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任务和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有哪些语用教学是以语用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于纯粹的理论性教学相比,它主要是面对的语文中的字形,读音,甚至是句法等语言的具体运用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一、在模仿的过程中掌握语言修辞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尤其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写作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在拿到作文题目之后经常“无话可说”,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如同流水账,毫无美感可言。
为了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有效掌握写作技巧,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模仿,在模仿作者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遣词造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形象生动、优美简洁,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和排比修辞手法,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模仿,从而掌握写作技巧。
又如,在《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中,作者使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语文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模仿,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在解析的过程中感悟语言魅力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语言文字运用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能够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问学生:“这句诗中的这个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好,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代替”、“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说,能不能换一句说法”。
这个过程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非常重要,语文老师要加以重视,帮助学生仔细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妙处,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恰当性和合理性。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笔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用‘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去形容秋天,文章中的颜色不止五种呀”,学生非常疑惑,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的同学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答案:“这里的五彩缤纷只是用来表示色彩绚丽、颜色繁多,是一种泛指,类似于千军万马、成千上万等一些形容词。
小学语文字词运用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小学语文字词运用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小学语文字词运用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字词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通过布置适当的字词练习,让学生通过抄写、听写、默写等方式,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互动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锻炼字词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展示字词的用法和意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字词的应用场景。
4.生活化法:将字词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学习字词的用法,如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
5.情境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字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拓展法:通过拓展阅读、拓展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字词和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储备。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小学语文字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字义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五种:1.实物观察法:直观形象,记忆深刻,效果持久。
2.联系上下文法:根据上下文推导词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造句法:理解字义,巩固记忆,学会运用。
4.形旁分析法:利用形旁帮助理解字义,记忆汉字。
5.声旁分析法:利用声旁帮助理解字义,记忆汉字。
小学语文书写教学方法小学语文书写教学是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课程,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书写教学方法:1.明确书写目标:在开始书写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速度、正确率、美观度等。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通过展示优秀书法作品、开展书法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书写练习。
3.讲解书法知识:在书写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书法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让学生了解书法的技巧和要领。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第一篇: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学科。
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并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语用教学,将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寻出一条适合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道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贯穿于中小学的教学之中。
然而我国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教师花的精力不少,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少,但是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高考作文中比比皆是的错别字、语言不通的句子,混论不清的结构,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成功。
原因为何,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尚停留在语形、语法和语义的教学上,而不是真正落脚在语用教学上。
也正因为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方向指向不明,因此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突出“语用教学”。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加强一个“读”字我国有句话叫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句话道出了阅读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原因就在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逐步加深对词义、句义的理解,才能掌握各种修辞的妙处,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才能识透语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
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味语言的运用。
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

为伊消得人憔悴——《皇帝的新装》备课札记文/司艳平参加国培送课下乡活动已经两年,第一年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以在生活的艰辛中感受爱贯穿课堂;第二年讲的《写景作文片段训练》,以课本为轴心,梳理写景手法的相同运用,进而学生当堂写作,当堂点评。
如今,国培再次送课下乡,我在想自己的教学内容。
《皇帝的新装》是我一直未曾投入上过的一篇课文,就来上上它,如何呢?备课时,我眼前晃悠的全是王君老师的“自我的深度迷失”,她对《皇帝的新装》的解读,我印象极深,再看她的“认识你自己”的课堂实录,我心里有了谱,就将《皇帝的新装》定位为主题型文本,但我还是想上出与王君老师不同的感觉。
我认为,这篇文本不仅仅是自我的迷失,更是整个社会群体的迷失,而要对整个社会迷失负最大责任的应该是皇帝。
皇帝的不务正业,对自我缺少省察,这都是导致闹剧上演的诱因。
可是在选择课堂落点时,我犯了难,几经思考,我将落点落在“倾听底层声音”,将百姓定位为唤醒皇帝迷失的人。
当我把这个设计发给王君老师后,她的意见点醒梦中人。
主题型文本的解读,应该立足文本本身,如果单单拎出哪一点,单单考虑几句话,就想从中挖掘出你想要的东西,显然有点空中楼阁,立论站不住脚。
这篇课文的基调是讽刺,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安徒生没有讴歌谁,有的只是讽刺与批判。
然后,君姐又为我指出了一个方向,倘若在主题型文本上难以突破,不如另辟蹊径,寻找不同的课型。
她让我读《语文教学通讯》12期的贾龙弟老师和诸雪群老师的《童话阅读要有童话感》一文,从中寻找灵感,寻找新的突破点。
我迫不及待找到这篇文章,认认真真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被吸引了。
作者说,童话阅读需要童话的姿态,童话阅读也需要儿童的视角。
更为主要的是,童话教学应该以儿童的思维去理解童话,蹲下身来和孩子对话,才是童话阅读教学的路径。
读到此的时候,我心内仿佛被掘了一口井,童话教学的走向究竟在哪里?我的心仿佛流出了清泉,虽然只有几滴,却给了我巨大的灵感。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一、引言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在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美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表达,提高其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应该注重讲解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如字、词、句、段、篇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2.注重实践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如课堂讨论、写作练习、口语表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其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案例以“写作”为例,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1.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文或文章,让学生分析其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视语言运用,打造语用型课堂

中的地位 不容 忽视 ,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 学 生对关键词 句或关键 段落进 行品味感 涌 现 创 意 。 语言文字 运用能 力是语文教 学 的主 要任 悟 。 教师要引导学 生凭借语言文字与文本 务。在语 文教学 中 , 教师要从组织学生涵 对 话交流 , “ 切己体察 ” , 通过想象 、 比较 、 咏品读 、 引导学 生发现语 言规律 、 多种形 个性 朗读等体味文本 的独特个性。 式训练 以达到学 以致 用三方 面着手 , 提高 学生的语言运 用能 力。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型 课 堂
理解了文章 的内容 , 体会 了文章 的中
心 ,是 否就 算达成 语文课 堂 的教 学 目标 的要求 : 中段 , 体会课 文 中关键词 句表达
以王 崧舟 老 师教 学 《 慈母 情 深》 为 呢?答案是否定的。课程标准对此 有明确
例。 在教学 “ 背直起来 了 , 我 的母亲 。 转过
3 . 拓展阅读 , 开拓思路。
生读通 、 读准 的基础上 , 再提 出几个 与理 地提升 了学生品味语言 的能 力。 解课文 内容有关 的问题 , 让学生带着 问题 去默读 。对 写得特别 好的地方 , 作者感受
在课文学完后 , 教师适当补充或引导 骂 敌 人 , 这 些 话 语 充 分 体 现 了小 夜 莺 的机
语言运用
语用
身来了 , 我的母亲 。褐 色 的口罩上方 , 一 情意 的作 用 ; 高段 , 在阅读 中 了解 文章 的
对 眼神疲惫 的眼睛吃惊 地望着我 ,我 的 “ 我的母 亲”前前后后 出现 了三次 ,读一 身转过来 了?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刚才老师提 问, 我 的母 亲放在前 面还 后面 , 这就奇怪 了。 按照我们平 时说的 , 这 亲 …… ” 省去两次我的母亲。 这两句意思差不多 ,几乎没有变化 ,
巧用文本,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巧用文本,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摘要:崔恋老师在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从单元导语、文本拓展,课文语境,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有效落实训练,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单元导语文本拓展课文语境细节描写语言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用训练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发现只要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从单元导语、文本拓展,课文语境,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训练“语用”的课堂,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落实语用训练。
一、紧扣单元导语,落实专项训练“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语中的一点。
透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准确捕捉到“复述”这一语用点。
复述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掌握、积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我紧扣单元导语,以单元课文《西门豹治邺》展开有目的的“复述”专项训练:1.抓住言行,做好铺垫。
默读课文10-14自然段,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请用“”划出西门豹怎么说的,用“~~~”划出西门豹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尝试复述,评价指导。
(1)这么精彩的故事,我们应该讲给更多的人听,谁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2)借助评价,引出复述要点:六要素是否齐全。
在学习第四单元时,我们已经学会“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复述时,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再添上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复述就很完整了。
3.方法引路,训练复述。
(1)师生合作,填写表格。
(2)借助表格,完整复述。
4.详说经过,落实复述。
(1)关注言行,详说经过。
如果能把事情的经过说得生动详细些,复述就更吸引人了。
语文教学实践语用(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语用,即语言的实际运用,是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交流的能力。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本文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语用教学。
二、语用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技巧,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语用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使交流更加顺畅。
2.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语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运用语言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些方面取得进步,提高综合素质。
三、语用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真实语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运用语言,提高语用能力。
2. 注重听说读写训练语用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口语交际、写作训练、阅读理解等,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锻炼语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用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如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用能力。
4. 强化评价与反馈在语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表现、作业批改、口头评价等。
通过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5.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语用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语用型阅读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环境与资源
提供丰富多样 的教学资源, 如图书、多媒 体、网络等, 以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创设良好的教 学环境,包括 课堂氛围、师 生关系等,以 提高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如 在线课程、学 习平台等,以 拓展学生的学
习渠道。
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如年 龄、兴趣、认 知水平等,以 提供有针对性 的教学方案。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语用型阅读教 学的特点
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用型阅读教学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用型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语用型阅读教学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整合,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局限: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可能忽 略文本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局限:对教师和学生语言水平要求 较高,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
如何提高语用型 阅读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 动,培养阅读习惯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用型阅读教学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交 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阅读材料的实用价值
强调阅读材料的 选择要贴近生活 实际,注重其实 用价值。
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际语言运用能 力,而非单纯的 语言知识传授。
强调阅读过程中 的互动与合作, 提高学生的实际 交流能力。
关注阅读材料的 文化内涵,培养 学生的跨文化意 识与交流能力。
注重个性化阅读,满足学 生的阅读需求
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法

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法第一篇: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法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
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
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
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
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下面都举例说明。
一、聚焦法【《安塞腰鼓》教学程序】1、全篇朗读。
明“排比”乃本篇散文最突出的语言形式。
2、自由选读排比句排比段,初步感受其特点。
3、多重对比读,了解“递进式排比”“多角度排比”“多修辞排比”“虚实相应式排比”等排比样式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
小结。
4、明背景,重点朗读好一组排布句。
5、总结。
化读原文排比句激发学生情怀。
比如,经过反复的对比后,我有这样一个诗意的总结: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让词与词去排比让句与句去排比让段与段去排比灵动的排比啊排比中层层在递进排比里多角来辐射动静巧结合虚实更相生丰富的排比啊排比中有比喻排比中有反复排比中有对比排比中有引用排比中更有妙词斑斓的排比啊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汉语的劲神奇的中文智慧的组合好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啊好一次深情的语言的创新从中,你大概可以看出我的授课思路。
次乃聚焦型课的上法。
二、五看式1、看篇【《风雨》之“看篇”】教学程序为:1、自由朗读,完成练习,了解贾平凹的选材。
看篇• 我从看到了风,那风…… • 我从看到了雨,那雨…… ……2、归类练习,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选材特点。
• 既有人,也有…… • 既有生物,也有…… • 既有植物,也有……•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还有…… • 既有男的,也有…… • 既有老的,也有…… • 既有屋外的,也有…… •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 •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 • 既有动景,也有…… • 既有远景,也有……3、进一步宏观看篇,思考:• 写树林子干嘛要放在第一段?• 写老头儿孩子干嘛要放在最后一段?4、总结:一赞贾平凹• 天地都在他心中• 信手拈来有章法【《紫藤萝瀑布》之“看篇”】教学程序为:1、朗读开头结尾,点评,归纳:技巧一:精致简洁的首尾呼应2、寻找散文中写“我”的句子,朗读,点评,归纳:技巧二:浑然天成的“人”“物”穿插3、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怎么处理“现在”“此刻”和“当下”,这三者是如何衔接的。
如何生成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doc

二、与教科书“要件”对话:确定应该教出哪些“语用内容”1.对话显性“要件”:导读与练习。
显性“要件”,指教科书中的单元导读、课与课之间的连接语、课后思考、交流平台、“我的发现”等等。
这些“要件”的作用大体上又分两类,一类是提示或限制课文应该“教什么”的内容,一类是直接指出要教的内容。
其中,对确定课文“语用”教学内容作用最大的是单元导读与课后的思考练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使用这些“要件”来确定课文“语用”教学内容的时候,既要充分尊重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也要有所发挥与发展。
这也是“对话”的真意所在:在充分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适度超越——向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向超越。
对《赵州桥》中的单元导读的理解,无论是教科书中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只有人文方面的要求——阅读理解课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其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则是朗读、背诵、说话(夸夸赵州桥)以及综合性学习提示,这显然缺少对单元“语用”核心教学内容的提示,也就成了目前有些教科书编写上的严重不足。
2.对话隐性“要件”:学段与册数。
隐性“要件”,指课文被编者安排在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的哪个位置。
应该特别注意的有两个方面:学段和册数。
我们要把握学段教学的核心目标:哪些是本学段新的教学内容,哪些是前一学段的发展与深化。
它们又大致可以分解成稍微具体的内容与体系,相应安排在哪个年级或哪册的教学中。
《赵州桥》所在的学段是中年段,根据“课标”的学段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把握到,该年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有:(1)学习理解词句的有关方法。
这是对低年级理解词语的发展,即理解方法上有发展,理解层次上要深化,还要注意课文关键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2)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这是本学段新的教学内容,即:应该“把握”哪几种类型的文章,它们有哪些相应的“把握”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安排教学的“序”,等等。
(3)学习典型的构段方式。
这也是本年段语文教学的新内容,具体包括自然段和意义段典型结构方式的学习及其它们之间的过渡,目前比较公认的意见是,三年级进行几种结构比较典型的自然段的学习,四年级进行意义段结构及其过渡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
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
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
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
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下面都举例说明。
一、聚焦法
【《安塞腰鼓》教学程序】
1、全篇朗读。
明“排比”乃本篇散文最突出的语言形式。
2、自由选读排比句排比段,初步感受其特点。
3、多重对比读,了解“递进式排比”“多角度排比”“多修辞排比”“虚实相应式排比”等排比样式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
小结。
4、明背景,重点朗读好一组排布句。
5、总结。
化读原文排比句激发学生情怀。
比如,经过反复的对比后,我有这样一个诗意的总结:
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
让词与词去排比
让句与句去排比
让段与段去排比
灵动的排比啊
排比中
层层在递进
排比里
多角来辐射
动静巧结合
虚实更相生
丰富的排比啊
排比中有比喻
排比中有反复
排比中有对比
排比中有引用
排比中更有妙词
斑斓的排比啊
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
冲破了
撞开了
的那么一股
汉语的劲
神奇的中文
智慧的组合
好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啊
好一次深情的语言的创新
从中,你大概可以看出我的授课思路。
次乃聚焦型课的上法。
二、五看式
1、看篇
【《风雨》之“看篇”】
教学程序为:
1、自由朗读,完成练习,了解贾平凹的选材。
看篇
•我从看到了风,那风……
•我从看到了雨,那雨……
……
2、归类练习,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选材特点。
•既有人,也有……
•既有生物,也有……
•既有植物,也有……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还有……•既有男的,也有……
•既有老的,也有……
•既有屋外的,也有……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
•既有动景,也有……
•既有远景,也有……
3、进一步宏观看篇,思考:
•写树林子干嘛要放在第一段?
•写老头儿孩子干嘛要放在最后一段?
4、总结:
一赞贾平凹
•天地都在他心中
•信手拈来有章法
【《紫藤萝瀑布》之“看篇”】
教学程序为:
1、朗读开头结尾,点评,归纳:
技巧一:精致简洁的首尾呼应
2、寻找散文中写“我”的句子,朗读,点评,归纳:
技巧二:浑然天成的“人”“物”穿插
3、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怎么处理“现在”“此刻”和“当下”,这三者是如何衔接的。
归纳:
技巧三:痕迹不露的时空穿越
4、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如何做到从“物”到“情”自然升华的。
归纳:
技巧四:由“实”向“虚”的自然升华
5、总结《紫藤萝瀑布》的篇章特点。
【设计理念】
“看篇”是整体俯瞰。
不同的文本,一定要带领学生看到这个文本在篇章组织上的最妙之处。
《风雨》看篇,看到的是选材之大气,组材之精心。
《紫藤萝瀑布》则看到“首尾”“人物”“时空“虚实”的组合特点。
这些,都是文本最精妙之处。
“看”不到,就可惜了。
2、看段
【《风雨》之“看段”】
1、研讨一:从段落内容展开来看,1段和7段的写法基本一样,2段和其他段落的写法
基本一样。
你能看出段落展开的奥妙吗?归纳为:
二赞贾平凹
•纵式横式巧展开
•段落铺排不简单
【《紫藤萝瀑布》之“看段”】
1、采用对比的方式,打乱第二自然段的句子顺序,引导学生在背诵中去发现原段落“由整体到局部”的奥妙。
2、读文段,做填词游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先写一串花,然后写一朵花。
3、归纳:技巧五:整体到局部的有序展开
【设计理念】
段落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建构一个段落,我们需要教给学生清楚明白的知识做支架。
《风雨》的段落特点是横式纵式的展开法,而《紫藤萝瀑布》的段落特点则是整体和局部的配合。
老师要善于去挖掘去归纳这样的知识,让学生学得实实在在。
3、看句
【《风雨》之“看句”】
1、游戏一:如果要评选《风雨》“感动读者”最精妙句,你把桂冠给哪个句子?朗读,说说你的推荐原因。
2、交流老师的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