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
![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3f9f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节课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旅游的词汇和短语,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 教学内容(1)词汇:travel, tourist, culture, scenery, famous, etc.(2)短语:go on a trip, visit a place, enjoy the scenery, etc.(3)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during your vacation? I like to visit famous places. I enjoy the scenery very much.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旅游的英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What is the video about? What do you see in the video?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The video is about traveling.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laces in the world.(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想去哪些国家旅游。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国家名称和旅游景点。
(3)任务一:词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新课词汇,并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例如:I like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in China. I enjoy the scenery of the Yellow Mountains.(4)任务二:听说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02342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8.png)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
这种方法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以下是一个TBL教学法案例。
主题:环保。
步骤:
1.学生分为小组(建议4-5人一组);
2.给每组分配一个环保问题,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
3.给每个小组提供资源(书籍、杂志、文章、视频等)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研究;
4.每个小组应该讨论并归纳他们的研究发现,并制作一个展示以便与其他小组共享;
5.每个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内展示他们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6.教师鼓励讨论和分享,评估小组表现。
评估:
评估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小组展示的质量和互动;
2.小组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积极性;
3.在研究和展示过程中的个人表现。
优点:
1.TBL强调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
2.学生在TBL中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3.TBL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
不足之处:
1.这个方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和实施;
2.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更多的复杂的评估;
3.学生需要适应分组和固定时间表的任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2c3d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9.png)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动力。
任务一:情景导入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情景,比如让学生假装是一名导游,向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
任务二:信息搜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和收集与中国的名胜古迹相关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等内容,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任务三: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将各自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对全面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任务四:任务解决每个小组选择一座中国的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景点介绍、旅游路线规划等,并设计一份详细的旅游手册,为外国朋友提供参考。
任务五:结果展示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设计的旅游手册,并介绍所选择的名胜古迹的特点和魅力。
任务六:反思总结学生回顾整个任务过程,思考自己在团队合作、信息搜索和整理、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教学材料及方法:1. 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资源;2. 分组互动讨论的方式;3. 展示板或投影仪等展示方式;4.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评价与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观察学生合作的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2. 对学生设计的旅游手册进行评分,评价其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通过以上的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将在实际任务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
这种任务型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群教学的经典案例
![任务群教学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80987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3.png)
任务群教学的经典案例
任务群教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或角色来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协调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介绍几个经典的任务群教学案例:
1. PBL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把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并协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长。
2. 任务型课堂:任务型课堂是指根据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具有明确任务的学习活动。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3.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一种将现实情境转换成虚拟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是指通过在小组中研究一个特定领域的问题或课程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并分享成果。
5. 互助小组:互助小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同学之间相互协助、合作,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经验和技巧,互相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
这些任务群教学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经典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3f0a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a.png)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案例。
比如说有一次在课堂上,咱就设计了这么个任务。
咱让学生们分组,模仿在超市购物的场景,这就是个超级有趣的任务!一个学生当顾客,另一个学生就扮售货员。
“嘿,这个多少钱一斤呀?”“哎呀,便宜着呢,可划算了!”你看,学生们说得可起劲儿了,就跟真在超市一样!这不就把语言知识都用上了嘛。
还有一次呢,我们搞了个关于旅行计划的任务。
让学生们自己商量想去哪儿旅行,怎么安排行程。
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我想去北京看故宫!”“那咱们第一天去天安门,第二天再去长城呗。
”哇,看着他们那兴奋的样子,真觉得这任务型教学法太棒了。
再想想看,这不就跟搭积木一样吗?一个个小任务就是一块块小积木,最后搭建成了学生们牢固的汉语知识大厦。
这种教学法不是死板地让学生背单词、记语法,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多有意思呀!
我觉得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真的太有效了,就像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汉语世界的神奇大门,让他们在快乐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
难道不是
吗?它让学生们不再害怕犯错,而是大胆去说、去尝试。
这可比生硬地灌输知识好多了吧!咱就是说,真的要好好推广这种教学法呀,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b60453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8.png)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Introductio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is an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at emphasizes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of tasks. TBL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TBLT in a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classroom.The Classroom SettingThe TasksThe tasks were designed to integrate the four languageskills and provide learn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using English in authentic and relevant situations. Each task was designed to be achievable, challenging, and engaging. The tasks were organized into three stages - pre-task, task cycle, and language focus - which helped to prepare learners for the task, support them during the task, and consolidate their learning after the task.Pre-taskTask CycleThe task cycle stage aimed to engage learners in the taskand provide them with opportunities to use English in authentic and meaningful ways. The tasks were designed to be open-ended, allowing learners to use their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The tasks were also designed to be collaborative, encouraginglearners to work together and support each other. For e某ample, the task on describing a city required learners to work in pairs, choose a city to describe, and create a presentation using a range of media such as pictures, videos, and maps.Language FocusThe language focus stage aimed to help learners consolidate their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The activities in this stage focused on language form, meaning, and use. The language focus activities were designed to be relevant and connected to the task. For e某ample, after the task ondescribing a city, learners were asked to reflect on thelanguage they had used and identify any grammar, vocabulary, or pronunciation areas that they needed to improve. This feedback was then used to guide the language focus activities in the ne某t lesson.ConclusionTBL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emphasizes the performance of tasks. The approach provides learn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use English in authenticand meaningful ways and helps to integrate the four language skills. 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TBL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an ESL classroom to engage learners in relevant and challenging tasks, pro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案例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11906fd80eb6294dd886c3c.png)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一)教学原则 …… 5 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 教育教学方式
…… 在教学活动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 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 使学生有机 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可以根据不同学 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 使所有学生都 能进步。
2. Study the example and then comb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similar way. Example: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It cost me 20 yuan.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which cost me 20 yuan. 1. Jim is my best friend.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me. 2. I wanted to borrow a book from a library. It was written by Henry Smith. 3. I lost my new watch. I bought it just last month.
任务的定义
Tasks are activities that call for primarily meaning-focused language use. 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 用活动。
高二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
![高二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2193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文以高二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
2.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话题导入:教师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教师提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任务一:快速阅读1. 目标: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结构。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观点、主要事实等。
3. 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任务二:精读1. 目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细节。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
3. 活动:词语理解:找出文章中的生词,查找词典或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
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结构、语法、修辞手法等。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文章中的观点或事实。
(四)任务三:讨论与表达1. 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活动:小组讨论: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并总结。
(五)任务四:拓展与延伸1. 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
3. 活动: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型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8185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6.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3. 增强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2.构建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积极参与。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黑板/白板;2.阅读材料:《小狗找骨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到本节课的讨论中。
•引出关键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找东西的问题?找东西时你都是怎样找到它们的?2. 预习(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材料《小狗找骨头》,并提出问题:主人丢了一个骨头,小狗找骨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完成任务(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小狗找骨头》中选择一个具体场景编写对话。
•要求对话中包括角色、情节推动、表达方式等要素。
•鼓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实施,可以使用道具或者肢体语言增加趣味性。
4. 检查任务完成度(1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上台表演他们的对话。
•教师及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重点。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相关问题。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表演的积极性;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并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3.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及对自身阅读能力提升的认知。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课例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b0c516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c.png)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课例英文回答: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use of language in real-world situations. The primary goal of TBLT is to develop learners' fluency, accuracy,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t achieves this through a focus on meaningful tasks that require learners to use language to complete specific goals or solve problems.TBLT lessons typically involve the following key components:Needs analysis: The teacher identifies the learners' specific language needs and goals.Task design: The teacher designs task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learners' needs and that require them to use language in a meaningful way.Task implementation: The learners complete the tasksin groups or individually.Feedback: The teacher provides feedback to thelearners on their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both accuracyand fluency.TBLT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t helps learners to:Become more fluent and confident in using the language. Develop better communicative skills.Apply language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ituations.Foster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Enhance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Here is an example of a TBLT lesson plan:Lesson Plan: Ordering Food at a Restaurant.Level: Intermediate English learners.Objective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order food from a menu.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waiter/waitres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appropriate language for ordering food.Materials:Menu.Pen and paper.Procedure:1. Needs analysis: Ask stude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rdering food at restaurants.2. Task design: Divide students into pairs. Give each pair a menu and instruct them to role-play ordering food at a restaurant.3. Task implementation: Students complete the role-play.4. Feedback: Provide feedback to students on their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their use of language and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Assessment:Students will be assessed on their ability to:Use appropriate language for ordering food.Communicate with a waiter/waitress.Complete the task successfully.中文回答: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一种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的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实践活动(3篇)
![任务教学实践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5b0f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c.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本文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例,探讨任务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任务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任务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
2.交际法理论:交际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教学活动以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
任务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任务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任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
2.设计任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任务。
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真实性:任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层次性:任务难度应循序渐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任务趣味性:任务设计应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准备教学资源:根据任务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4.实施任务教学活动:(1)导入:教师通过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任务主题。
(2)完成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各项任务。
(3)展示成果:学生展示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任务教学活动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
四、任务教学实践活动的案例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例,以下是一节任务教学活动的案例:1.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任务设计:(1)任务一:听录音,回答问题。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ae02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1.png)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英语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下面是一个关于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案例。
任务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和家庭。
任务流程:
步骤一:学生观看一个关于自我介绍的视频,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步骤二:老师给学生分发一份关于自我介绍的资料,并让他们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步骤三: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陌生人的角色,其他组员轮流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和家庭。
陌生人根据学生的介绍提问相关问题,学生需要回答问题。
步骤四: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出来进行现场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展示者的表现,同时老师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步骤五: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反思自己在表达和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步骤六: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写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短文,并分享给其他同学阅读和评价。
任务评价:
通过这个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自我介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还能够相互学习和提升。
在任务的最后,学生还能够
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
任务反思: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完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能够使学生将知识搬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tblt教学案例
![tblt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f2cb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b.png)
tblt教学案例教学案例:TBLT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一、案例背景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听写法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效果有限。
而交际法注重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发展,但缺乏对语法的深入学习。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选择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BLT)进行教学。
在本案例中,我们以一所城市中学的高一学生为例,目标是通过TBLT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阶段:通过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
2.任务设计阶段:设置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比如说“给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学校”。
3.学习准备阶段: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准备时间,比如提供一些提纲或者模板给学生参考。
4.表演交际阶段: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学习准备,进行课堂表演。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
5.反馈和修正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录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学生进行修正。
6.系统学习阶段:根据反馈和修正的结果,进行相关单词、句型和语法的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辅助。
7.再次表演交际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次进行表演。
8.反思和总结阶段: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具有趣味性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视频和图片资源,提供学习准备时间的材料,以及相关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
2.评估方式:通过对学生表演录像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法运用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评估。
四、案例效果评估和改进通过TBLT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在这个任务中得到了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通过相互合作和互动,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7204b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4.png)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案例:1.简介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参与、负责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TBL拥有多个特点,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注重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等。
下面,将以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在TBL教学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
2.案例分析一次中学地理课上,老师希望通过TBL教学模式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球上的火山。
学习目标:-了解火山的形成原理和特征-掌握世界上一些有名的火山的基本情况-理解火山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3.教学过程3.1团队组成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
组成小组时,尽量将学生能力和性格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2团队学习给每个小组发放任务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学生在小组中独立阅读材料,并记录关键信息。
然后,每个小组讨论并共享他们的理解和发现。
3.3测试教师提供一份关于火山的选择题测试,并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使用共识模式答题。
学生必须在小组中讨论并达成一致,才能提交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3.4回顾和反思教师将正确答案展示在屏幕上,学生可以核对自己的答案并查漏补缺。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生也被要求讨论他们认为自己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概念或事实,并与整个班级分享。
3.5应用任务教师提出一个应用任务,要求学生应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个与火山有关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解决方法。
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报告。
教师将对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
3.6总结课堂结束前,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性的重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次TBL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火山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讨论和共享来加深对火山的理解和认知。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97d83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e.png)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表达如何制作一杯咖啡。
教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咖啡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咖
啡制作的兴趣。
2. 介绍任务:告诉学生他们将要学习如何制作一杯咖啡,
并将其分为几个步骤。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制作咖啡的步骤,并列出关键词和短语。
4.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
的讨论结果,并将关键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
5.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逐步讲解制作咖
啡的步骤,同时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6.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制作咖啡的过程,使用刚学
到的关键词和短语进行交流。
7. 演示:请一名学生到前台进行咖啡制作的演示,并在演
示过程中使用英语表达每个步骤。
8. 小组练习: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咖啡制作演示,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9. 总结:教师总结制作咖啡的步骤,并强调关键词和短语的正确使用。
10. 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份制作咖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1. 展示和评价: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12. 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制作咖啡。
评价标准:
1. 学生能够正确列出制作咖啡的步骤和关键词。
2. 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制作咖啡的过程。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咖啡的练习题。
5. 学生能够展示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4b2a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c.png)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下面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案例背景:在一所中学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决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设计一堂课。
任务设计: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情境,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
任务的内容是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外国朋友家中礼貌用餐的情景。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且展示出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任务实施: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任务的背景和情境,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开始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和反馈。
任务评价:在任务完成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
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语法和词汇使用是否准确,而是关注他们是否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针对性地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任务反思:老师在课后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她发现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法下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也更加主动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同时,老师也意识到自己在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且为下一次的教学积累了经验。
结语: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当然,任务型教学法也需要老师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精心的准备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尝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e7ba0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d.png)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一个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例子:
主题,购物交流。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在购物场景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包括询问价格、购
买数量、支付方式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购物交流词汇和句型。
教学重点:
1. 购物交流中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 购物场景道具或图片。
2. 相关购物交流的词汇卡片或教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道具创设购物场景,向学生介绍购物交流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学习任务:
a.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角色扮演,一方扮演店员,一方扮演顾客,进行购物交流。
b. 学生利用词汇卡片或教材,进行购物交流的模拟练习。
3.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购物交流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并对学生
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4. 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相关购物交流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例子,通过任务型教学法
的实施,学生可以在实际交际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
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
“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
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
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
“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
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
(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
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Step 2 复习
1.我向一个学生提问: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同时用幻灯片打出一张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 然后问全班:What did she do last Sunday?全班会跟着回答:She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 此时展示幻灯片2第一部分接着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然后一组接一组练习。
(one by one)
2.复习动词的过去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我准备了一个小竞赛(展示幻灯片2第二部分)。
每组派三名代表上台,播放音乐就开始作答,音乐停止比赛就结束。
全班一起检查答案(朗读原形和过去式),并评出冠军小组,奖给小五星。
1).go ______ 2).work ______ 3).buy ______
4).talk ______ 5).stop ______ 6).study ______ 7).clean ______ 8).have ______ 9).want ______
Step 3 讨论所展示的图片
(展示幻灯片3)Talk about the pictures.我会给出一些key words,学生仍两人一组练习。
(pair works)
Key words:
Picture 1: play basketball, yesterday
Picture 2: go swimming, two days ago
Picture 3: take a shower, on Sunday night
Picture 4: play computer games, yesterday evening
Picture 5: cook dinner, just now
Picture 6: have a class, yesterday
Picture 7: do sports, just now
Picture 8: have dinner, last Sunday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用when, where, what等提问练习。
此部分要求每组表演(one by one),这种基础训练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
Step 4 口语练习
(展示幻灯片4,用悉尼街景作为背景)
1. 拿出我自己去云南旅游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向学生展示。
同时进行介绍:Last summer, I went to Yunnan with my family.
It’s a beautiful place. There I s 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 also went to Yulong Mountains.
2. 让学生拿出自己最喜欢的旅游照片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pairwork)
3.每组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照片,同时进行问答。
例如:A: Last year, I went to Hannan. Look, this is my photo.
B: Really? It’s beautiful. Who is this woman?
A: It’s my mother.
B: What did you do there?
A: We went swimming, and went to the beach.
(大多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多说一些。
)
Step 5 写作练习
(展示幻灯片5)幻灯片上展示出“Bill’s Day”,并给出Bill 一天的生活图片。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共同写出一篇短文。
然后每组派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朗读该短文。
我当堂进行简短的评讲,和学生们共同改正错误之处。
这种形式可以使练习容量增大,全班共同订正也能够让其他学生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
在这个环节中就体现了一个“任务”,看上去好像只是写一个小作文,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能力锻炼。
小组同伴之间要交流,要讨论图片内容,肯定要“听和说”;最后要形成文章,又肯定要“写”。
所以这才是这堂课的重点,充分利用“任务”把这部分练细,练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了。
Step 6 布置家庭作业
(展示幻灯片6)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favorite photo. 把今天所学的一般过去时的知识融入在写作中。
总的来说,我的思路是设计了一个围绕“谈论自己的经历”的任务,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我用我自己的照片做道具,这让他们有亲切感,特别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提高兴趣。
通过这次课,使我对任务型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在课
堂上要大力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互助合作,以及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
让学生自主合作、体验发展,体现教学开放性。
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由机械练习到半机械练习再到开放练习,所采用的信息均来源于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的“任务”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