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十大意境
十大最美诗词作品
十大最美诗词作品
十大最美诗词作品是一个主观的问题,答案可能因人而异。
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经典诗词作品,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供您参考:
1. 《静夜思》唐·李白
2. 《春晓》唐·孟浩然
3. 《将进酒》唐·李白
4. 《月夜》唐·杜甫
5. 《春日》宋·朱熹
6. 《江雪》唐·柳宗元
7.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8.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9. 《长恨歌》唐·白居易
10. 《赤壁怀古》宋·苏轼
这些诗词作品各有特色,有的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有的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有的抒发了豪情壮志。
它们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古代诗歌鉴赏意境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境大全1. 唐诗意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其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意境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唐诗意境示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之涣《登鹳雀楼》- 春江花月夜,穿越千年人未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山色空翠微,云间野径迷。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 宋词意境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时期,其代表性作品之一就是宋词。
宋词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宋词意境示例:- 泪到眉头尽是春。
——李清照《如梦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无晴野水长天白。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 元曲意境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形式之一,其以其抒情的曲调和细腻的描写而备受喜爱。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元曲意境示例:- 江河水清,菊花黄。
——关汉卿《汉宫秋》- 世间此意无人想。
——郑光祖《南柯一梦·移家别》- 古井无波平,沙塔一声倒。
——郑光祖《拜师》4. 先秦诗经意境先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之一,其以其质朴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赢得了文学界的赞誉。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秦诗经意境示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 天作高山以临北海。
——《北方有佳人》- 列子往寇,岂不尔思?——《螽斯》以上是一些古代诗歌中的意境示例,展示了古代诗歌作品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象。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请注意,以上摘录的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古代诗歌意境鉴赏还需要详细学习和理解。
中国最有意境古诗词
中国最有意境古诗词中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属古诗词。
古诗词以其精炼而深远的意境,让人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古诗词经久不衰,被称为中国最有意境的古诗词。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篇代表作,并分析它们所呈现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通过描述夜晚的明月和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创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明月的光辉犹如霜果,仿佛铺满了整个房间。
在这安静的夜晚,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头低下则是思念故乡的情感,使人们感到一种既温馨又充满哲理的境界。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借助鹳雀楼的壮丽景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其中。
白日西坠,山尽水长,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而作者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探索的精神。
并以"更上一层楼"的寓意,告诫人们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作品,表达的是人类永恒追求美好的愿望。
诗人通过描写明月,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何似在人间"表明明月之美超越了尘世间的纷繁。
诗人还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方式,将人与月亮的变化和永恒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人类存在与自然之间的共通性。
四、《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南宋文学家柳永的作品,通过江雪描绘了自然的荒凉和寂寞。
诗人虽然置身在寒冷的江中,但内心却独立于尘世的喧嚣。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氛围和情感,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给读者带来一种特殊的心境和感受。
下面是我列举的10个关于文学意境的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子。
1. 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绘了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通过描写江边的渔樵人、秋月和春风,营造出一种宁静、愉悦的田园意境。
2. 忧郁凄迷的忧伤意境在王维的《辋川闲居即事》中,表现了一种忧郁凄迷的意境:“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凄。
”通过描写落日、断鸿声、红楼和珠箔飘灯,营造出一种孤寂、忧伤的氛围。
3. 神秘幻化的梦幻意境《红楼梦》中有一幕是黛玉梦见她的金玉良缘,描写了一种神秘幻化的梦幻意境:“梦里不觉春已深,无情似有情。
尽是梅花,劝是银梅,惹得黛玉把魂丢。
愁蛾儿搭在梦黄梁,不肯折来惊断忙。
”4. 清幽宁静的山水意境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写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登楼的行为,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受。
5. 悲壮庄严的英雄意境在《红楼梦》中,有一幕是贾宝玉梦见神仙仙境,描绘了一种悲壮庄严的英雄意境:“金殿龙楼且莫论,玉池风草落花恨。
万般都把家国愁,世事如棋一局输。
”通过描写金殿、龙楼、玉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庄严的氛围。
6. 热烈欢快的喜庆意境在明代戏曲《西华山》中,描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喜庆意境:“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盈而不满;寿比南山,富如西河,长而有余。
”通过描写吉祥、福寿等象征意象,给人一种欢乐、祥和的感觉。
7. 恢弘壮丽的史诗意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歌》描绘了一幅恢弘壮丽的史诗意境:“一园春色半如故,紫檀香里暖宜初。
东篱菊黄西篱菊,笑脸相迎腰下珠。
”通过描写大观园的春色和菊花,表现出一种豪迈、壮丽的气势。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使人在阅读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并探讨它们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山水意象与闲适意境山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象征着美好愿景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一种视野的开阔和内心的宁静。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山水景色,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心情,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舒缓了生活中的压力。
二、花鸟意象与婉约意境花鸟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出婉约的意境。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诗人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静谧、婉约的画面,使人沉浸在其中,感受细腻而柔美的情感。
三、孤独意象与寂寥意境孤独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通过描绘孤独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感觉。
四、情感意象与激情意境诗词中的情感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激情的冲击。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描绘兄弟分别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情而动人的感觉。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山水意象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在花鸟意象中感受到婉约与柔美,在孤独意象中感受到寂寥与深沉,在情感意象中感受到激情与动人。
这些意象和意境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启迪了读者的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滋养。
因此,古代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进而领略到诗词之美。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110例,读一读,真是唇齿留香
以下是一些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的例子,它们充满了诗意,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1. 月夜怀古: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的意境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江月变化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恒久。
2. 山水田园: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3. 离别之情: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通过寒雨、楚山等意象,传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孤寂与不舍。
4. 边塞风光: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描绘了辽阔的边塞风光和战争中的英勇壮丽,展现了边塞特有的豪迈和苍凉。
5. 春花秋月: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以春江、明月为主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诗意,春江和明月的意象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6. 梅兰竹菊:
```
梅兰竹菊四时香,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通过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寓意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这些诗词意象和意境生动而富有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美、生活哲理和人文情感的独特感悟。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我国十大名诗
我国十大名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包含了众多优秀的作品。
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有一些被誉为我国十大名诗。
这些名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的楷模和借鉴的对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几首。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名篇。
诗中以壮美的笔墨描绘了壮丽的江山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句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整首诗充满了壮美和气势恢宏的氛围。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寂静深夜中他的思念之情。
由于其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杰作。
诗中以感人的笔墨描绘了唐皇宫廷的荣辱兴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
诗中以流畅的句子和灵动的词藻,展示了远行的离愁别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佳作。
诗中以宏大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黄鹤楼和孟浩然离别的情景。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名篇。
诗中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深情与心境。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的名篇。
诗中以华丽的词藻描绘了盛夏的江南美景,情感真挚,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七步诗》是唐代文学家曹操的佳作。
诗中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曹操对自身境遇的短暂而坚定的思考。
《望岳》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创作的,诗中以壮丽的笔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文学家贾岛的佳作。
诗中以淡泊致远、超脱名利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些名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
这些作品以简练、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将作者的感情与意境融入其中,达到了意境与美感的统一。
它们的诗句简单而富有力度,让人回味悠长。
无论是对古代文化的研究还是对现代文学的启迪,这些名诗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中国文学史上十大意境
中国文学史上十大意境意谓心所思虑。
《大学》中有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的话,说的就是个“意”字。
境谓程度。
两个字合在一起便是“意境”,解释为“心所思虑的程度。
”写诗作词不光讲究文字美,格律美,最重要的要有意境美。
评判一首诗词的美丑、雅俗,意境便是重要的标准之一。
我国历史上最具有“意境”的名作,罗列如下。
在这月白风清的秋夜,与爱好文学的众友共赏。
一、三国.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此词曹植作于黄初三年,其余朝京师,还济洛川时,闻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后人又引用这句子来形容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楚之宋玉作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华章,但论意境之美,还数《洛神赋》。
二、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名言大多为后世政客所引用,以表明参政的心迹。
诸葛亮感怀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德,虽年迈体弱,仍呕心沥血,奋发图强,所作所为真正无愧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大字。
三、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此檄文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作结尾,气势磅礴,震慑人心。
据说武则天看了檄文后,十分恐慌,忙问左右是谁写的,当听说是骆宾王所为,十分惋惜地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遗憾之情,一表无遗。
可武后不曾想到,若是骆宾王为之所用,此等美文,我辈如何得见?四、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在成为阶下囚后,却迸发出了惊人的文思,词的意境达到了颠峰,这首词作,被后人公认为写“愁”的至尊经典,于是乎李煜名下又多个“词宗”的封号。
后人描写“愁”的也不少,但论意境,却无人出其左右。
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生前所做的贡献如今渺渺远去,唯有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余音绕梁,挥之不去。
诗意四溢中国诗词意境分析
诗意四溢中国诗词意境分析诗意四溢中国诗词意境分析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一直被视为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的媒介。
通过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中国古代诗人们将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情感体验都融入到了诗词之中。
这些诗词常常能够勾起人们内心最深的情感和共鸣,让人领会到诗意四溢的中国诗词意境。
本文将探究几个经典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及其诗意。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夜晚的场景,以及诗人内心深思的情感。
明月光照在床前,犹如一层洁白的霜,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诗人抬头望着明月,低头思念着故乡,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乡愁,给人带来了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意境。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白日西斜,山川尽头,黄河奔流入大海。
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借景抒发了他对美好事物不断追求的精神。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给人以无限的憧憬与启发。
三、《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破浪,踏雪寻梅去。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词曲。
此词以渴望自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为主题,词人借助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明月、天宫和风雪等意象在词中扮演了象征性的角色,传达出人们对于自由、理想和人生真谛的追寻。
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痛惜,也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触动,使整首词凝聚出深远的意境。
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的作品。
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意象隐逸是古代士大夫仕途失意,厌倦官场后的归宿之一。
西晋的竹林七贤、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孟浩然、宋代的林逋,他们或啸傲泉石,举杯邀月;或柴门篷户,安贫乐道;或躬耕陇亩,闲话桑麻;或净身修禅,妙辩庄老。
性之所至,高绝风尘。
中国文化中的隐逸情结非常浓厚,经久不散。
菊花、修竹、长松、三径、五柳等点缀于诗坛上的诸多隐逸意象为潇洒出尘、归隐山林、遁世无闷的隐者建筑起了一座座多彩的精神家园。
1. 梅花梅花是山林隐逸者的精神寄托。
高山幽谷荒村水泽,凌寒独开暗香浮动,远离尘世孤芳自赏,梅花的这种生态与处江湖之远的山林隐逸者有天然相近之处。
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南宋大厦将倾,山河沦于敌手,天地寂寥,烟笼雨霁,隐居闽中的作者是以傲霜吐艳的梅花作为精神支柱的。
杨无咎《柳梢青》:“为爱冰姿,画看不足,吟看不足。
已恨春催,可堪风里,飞英相逐。
只应自惜高标,似羞伴、妖红媚绿。
藏白收香,放他桃李,漫山粗俗。
”杨无咎不愿依附权贵,朝廷屡召不应,作此词明志。
那些“妖红媚绿”的漫山“桃李”,阿谄趋奉,丑态百出。
梅花“自惜高标”羞于与之为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寄迹山水的隐逸情怀。
“风流无俗韵,恬澹出天姿”的梅花香彻隐逸诗词,是历代文人墨客送给孤标者的一束心香。
2.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
她是一种意象,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审美意趣。
月亮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在为山川增色的同时,也引无数隐逸诗人折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皓月当空,山泉清冽,诗人坐拥溪月,石径探幽。
明月、清泉等意象表现了诗人远离俗世,寄情山水田园的人生选择。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园田居》)洒遍田野的是月光,也是诗人自耕自食、高蹈避世的愉悦。
多情的月亮,诗人的知己。
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普通星体,更是通脱淡泊的隐逸情怀的象征。
3. 菊花菊花,花之隐者也。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解析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解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是无数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话题。
作为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与意境在传递作者的情感、描述景物、烘托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中选取几个典型的例子,探讨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进行深入解析。
一、《红楼梦》中的意象与意境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与意境。
例如,书中描写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情感时经常使用花朵的意象,如“黛玉身上打扮得比花还香”,这一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了两人间纯洁而美好的感情。
另外,在描写宴会场景时,作者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与意境,通过形容各种美味佳肴、华丽的服饰和绚丽的烟火,营造出了繁华富贵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诗经》中的意象与意境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多种多样。
不论是在描绘自然景色还是表达情感时,都有着独特的意象与意境。
例如,文中描绘的江河湖海常常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如“江河湖海,山川草木”,这种意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另外,在描写季节变迁时,也使用了富有意象的表达方式,如“春华秋实”,这样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西游记》中的意象与意境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展示了作者对于宏大叙事与瑰丽场景的描绘能力。
例如,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各种神奇的意象与意境,如描绘天庭的瑰丽景色、妖怪的恐怖形象、佛祖的慈悲形象等。
这些意象与意境的运用,使整个故事充满了魔幻与奇妙的气息,给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四、《水浒传》中的意象与意境解析《水浒传》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的意象与意境主要体现在塑造英雄形象与描写战斗场面上。
例如,在描写英雄豪杰时,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形容英雄的豪气干云、气吞山河等。
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和意境一.花草植物1.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作为傲霜之花,有人赞它坚强,有人赞它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也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高洁人格的象征。
因为它总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香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傲霜斗雪的典范,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以浓艳的桃李和攀附他人的藤萝反衬松的孤直耐寒与卓尔不群。
4.莲------或赞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或以莲表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第十名:《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九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八名:《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七名:《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六名:《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五名:《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名:《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唤起读者的感官感受和直观的联想;而意境则是通过意象的叠加与穿插,给人以抽象、深邃的美感体验。
本文将以几首古代诗词为例,探讨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带领读者深入欣赏古人诗词的魅力。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由李白创作的《静夜思》被誉为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
诗中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的夜晚,通过描述明亮的月光和似霜的光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同时,李白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形象,通过对月亮的望思与对故乡的思念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超越现实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引起读者对世界的遥远、辽阔感的想象。
王之涣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大自然的巨大能量和永恒流动的美。
而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构筑了一种追逐无尽壮丽景色的愿望。
这一意象和意境共同构成了读者内心的壮丽与追求。
三、《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的《卜算子》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通过描写作者与情人分居长江两岸,无法相见的处境,建立了一种思念之意象。
同时,通过“共饮长江水”以及“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表达,加深了对相思之苦的描绘,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纠结、忧伤的意境。
最后,李之仪希望情人能够心心相印,不负相思之意境更加凸显了作者对真挚感情的追求。
通过以上几首古代诗词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魅力。
古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形象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感官体验。
而通过将多个意象叠加、穿插,古人构建出深邃、抽象的意境,让人们在审美上得到更高层次的享受。
十首最有意境古诗词
十首最有意境古诗词古人咏诗作词,旨在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他们以巧妙的笔墨描绘出生动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悟。
在众多古诗词中,有些作品尤其令人陶醉,具备深远的意境感。
下面将介绍十首最有意境的古诗词。
第一首,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描写了元夕之夜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悲伤和追忆。
透过作者的笔触,读者仿佛置身于烟花灿烂的夜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第二首,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首诗以秋夜之景为背景,通过描写乡村夜晚的宁静和凉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谧。
同时,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增添了作品的愉悦和感人之处。
第三首,是杜甫的《登高》。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绘高山之巅的壮丽和浩瀚,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
作者以深邃的思考和宏观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的疑问和思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首,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通过婉约的笔墨和抒情的词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缅怀。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动人。
第五首,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题材,通过描绘高楼之巅的宏观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真理和超越局限的理想。
作者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和辞藻,使整首诗充满了唯美的意境和奇妙的想象。
第六首,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八首》之一。
这首诗以秋夜中田园的宁静和凉爽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世界的瞭望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洋溢着宁静、恬淡和哲理的美感,给人以心灵的平静和舒适。
第七首,是王维的《使至塞上》。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塞上征战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凄凉的意境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王维笔下的塞上风情使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内涵。
第八首,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首诗以秋夜的宁静和凉爽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生活的真谛。
中国历史十大名诗
中国历史十大名诗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游子吟《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3、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姜姜满别情。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4、七步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煮豆燃豆莫,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其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黄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5、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古诗词中的20种意象,意境绝美
古诗词中的20种意象,意境绝美"立象以尽意",古诗词中有很多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极美,表达着灵动的中国式美学,承载着中国人雅致的情感审美,是一种独特而高雅的中国符号。
尤其是下面20个,意象本身,就已经如诗如画。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煜《虞美人》3.柳树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5.草木古人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6.南浦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了。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范成大《横塘》7.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地上的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8.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可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意四溢中国诗词意境鉴赏
诗意四溢中国诗词意境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每当我们阅读中国古诗词时,都会被它们所蕴含的深奥意境所吸引。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场诗意四溢的中国诗词意境鉴赏,带您领略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一、山水田园之境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境莫过于山水田园之景。
这种景象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宏伟和壮丽之美,以及对人文精神追求的赞美。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了抒怀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个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到了秋夜的花园,明亮的月光和月下的思乡之情使人陶醉其中。
二、春风秋雨之思诗词中常常描绘人在春风和秋雨中抒发的情感。
春风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秋雨则流露出人们的忧思与无奈。
宋代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写道:“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春色和爱情的独特感受,通过描绘婉约而动人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
三、人生哲理的凝练中国古诗词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生活智慧而闻名。
在不经意间,抒发人生哲理和对命运的思考成为了诗词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戍鼓声和孤雁的叫声,表达了对兄弟离散和沉重命运的无奈和伤感,给读者留下深思。
四、意境幽远的诗句中国古代诗词中,隐藏着许多富有意境的幽远诗句,让人读后陶醉其中。
比如宋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追求的进取和超越,同时给人带来了浩渺山河的感觉。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穷的美妙和深刻。
通过描绘山水田园之境、春风秋雨之思、人生哲理的凝练以及意境幽远的诗句,诗人们用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独特的意境画卷。
史上最有意境的10首诗,《江雪》第三,哪两首诗比它更有意境?
史上最有意境的10首诗,《江雪》第三,哪两首诗比它更有意境?诗贵在意境,意境堪称诗的“灵魂”。
什么是诗的“意境”?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读完令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也就是所谓的“带给人美的享受,言有尽而意无穷”。
那史上最有意境的诗有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对最有意境的10首诗进行解读和排名,目的是分享好诗给大家欣赏。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范晔是名作《后汉书》的作者,他和北魏的陆凯交好,两人常以书信来往。
当陆凯率兵南征到梅岭时,看见岭上梅花绽放,他怡然北望,想起陇头好友范晔,于是他折梅托驿使送给好友,并附上此诗。
这首诗之所以有意境,是因为指代和“以小见大”。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句太精彩了,想象一下若改成“聊赠一支梅”会如何?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由此可知原句的精彩,意境实在无敌,令人回味。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强烈的“对比”,留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春闺里的思妇,梦中爱人仍是鲜活的壮年,她们盼望梦中人早日归来团聚。
但实际呢?梦中人已成为无定河边的枯骨多年矣!多么震撼的对比,读完之后令人无限唏嘘。
这并没有完,继而读者不禁要想,闺中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真相?才能停止做梦?难道要一直等到红颜老去,等到绝望?极有可能。
脑海中回荡着此情此景,久久不能释怀。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字字皆血泪,令人情何以堪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堪称史上最难解的一首诗,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说,但此诗语言确实优美,很值得品味。
尤其尾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是千古丽句,带给人无限感慨,尤其用于错过的初恋,再恰当不过。
这一联读来,带给人美的享受同时,能够令人感同身受,回忆起那时、那事、那人,泪眼模糊中无限唏嘘,这就是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上十大意境
意谓心所思虑。
《大学》中有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的话,说的就是个“意”字。
境谓程度。
两个字合在一起便是“意境”,解释为“心所思虑的程度。
”写诗作词不光讲究文字美,格律美,最重要的要有意境美。
评判一首诗词的美丑、雅俗,意境便是重要的标准之一。
我国历史上最具有“意境”的名作,罗列如下。
在这月白风清的秋夜,与爱好文学的众友共赏。
一、三国.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此词曹植作于黄初三年,其余朝京师,还济洛川时,闻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后人又引用这句子来形容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楚之宋玉作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华章,但论意境之美,还数《洛神赋》。
二、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名言大多为后世政客所引用,以表明参政的心迹。
诸葛亮感怀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德,虽年迈体弱,仍呕心沥血,奋发图强,所作所为真正无愧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大字。
三、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此檄文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作结尾,气势磅礴,震慑人心。
据说武则天看了檄文后,十分恐慌,忙问左右是谁写的,当听说是骆宾王所为,十分惋惜地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遗憾之情,一表无遗。
可武后不曾想到,若是骆宾王为之所用,此等美文,我辈如何得见?四、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后主在成为阶下囚后,却迸发出了惊人的文思,词的意境达到了颠峰,这首词作,被后人公认为写“愁”的至尊经典,于是乎李煜名下又多个“词宗”的封号。
后人描写“愁”的也不少,但论意境,却无人出其左右。
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生前所做的贡献如今渺渺远去,唯有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余音绕梁,挥之不去。
若现今之当政者有此等胸襟,则国家幸矣
,百姓幸矣。
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是后世公认的“豪放词派”掌门人,后人赞其词云:非关东大汉手持铁板,大唱大江东去,不能尽兴矣。
其词影响了许多后来者,如辛弃疾等。
苏轼另有一首《江城子》,缠绵悱恻,催人涕下,却是苏词之仅见。
七、宋.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晚风残月”。
柳屯田的词大多清新幽雅,填的是慢词。
名篇不少,诸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八声甘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恋花》等。
但若说意境之美,还数这首《雨霖铃》。
自此,柳永也戴上了“婉约词派”开山祖师的帽子。
八、宋.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著名学者云:人生有三大境界,第一是“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便是这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认为其意是:人刚出道,望
茫茫人海,徒生感慨,所谓知己难求,伯乐难觅,竟不知该投往何处?后来,有了方向,便废寝忘食,迷恋其中,倒也活得充实。
到了一定层次后,却生倦意,回头望望,两眼茫茫,始知自身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之后踏雪过山,尘满两鬓,却道世途艰难,某日,踽踽而行,猛一回头,才发现千辛万苦寻觅之物,却在灯火阑珊之处,不由豁然顿悟,宠辱皆忘。
九、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的文集中最不朽的篇章便是《过零丁洋》,文天祥的才气但且不论,单是这份舍生取义的气概,便不知影响了多少仁人志士!——为真理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正是“一片丹心”勇士们吗?
十、近代.徐志摩:《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徐志摩的诗远比他的文有名,诗是最能表达一刹那感觉的,誉为文学上的“皇冠”。
徐志摩在康桥的时候捕捉到了,于是我辈便晓得了一个潇洒挥袖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