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化学28个实验必考知识点初中

化学28个实验必考知识点初中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_4{}{===}K_2MnO_4 + MnO_2+O_2↑。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KClO_3{MnO_2}{{===}{}}2KCl +3O_2↑。
-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2H_2O_2{MnO_2}{===}2H_2O+O_2↑。
2. 实验装置。
-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如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用高锰酸钾制取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氧气):- 发生装置:用到锥形瓶(或大试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等。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 收集方法。
-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
-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4. 验满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 检验方法。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 实验原理。
- CaCO_3 + 2HCl===CaCl_2+H_2O + CO_2↑。
2. 实验装置。
- 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用到锥形瓶(或大试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等。
-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3. 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OH)_2+CO_2===CaCO_3↓+H_2O。
4. 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三、氢气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1.氧气的制备原理:氧气的制备主要依靠一些化学反应,常见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等。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可以使用锰(IV)氧化物或过氧化锰钾作为催化剂。
3.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KClO3)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加热管或加热瓶进行加热,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4.氟酸制取氧气:氟酸(HF)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
当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氟酸反应时,会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5.硝酸钾与焦炭制取氧气:硝酸钾(KNO3)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焦炭反应,生成氧气和氮气。
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加热瓶或加热管进行加热,收集气体来制取氧气。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没有可燃物质存在;-实验过程中要戴好安全眼镜和化学防护手套,避免有毒气体或化学物质的接触;-对于有毒的化学试剂,应在化学废液处置系统中进行处置;-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安全问题。
7.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对大多数可燃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燃烧、氧气焊接、氧气割炬等工业应用。
在医疗方面,氧气也被广泛应用于氧疗和抢救等场合。
8.实验的扩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我们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氧气的应用领域的认识。
实验的过程带给我们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实验介绍制取氧气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化学实验,主要通过加热过氧化钾来分解氧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过氧化钾、试管、试管架、橡皮管、接头、水盆、酒精灯等。
2.取适量过氧化钾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竖直放于试管架上。
3.用橡皮管将试管底部与接头相连。
4.将另一根橡皮管连接到接头上,并将其末端浸入水中。
5.将试管加热,当过氧化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时,氧气会逐渐排出,并在水中形成气泡。
6.若试管中有过量过氧化钾,则需继续加热直至完全分解为止。
7.当气泡产生量较多时,可以用一只试管通过倒置的方式收集氧气,注意将试管的开口朝下,并把试管的口缩短至气泡的最底部。
8.收集足够的氧气后,关闭酒精灯,并将试管倒置,将氧气与空气混合。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过氧化钾的取量至关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
2.加热过氧化钾时应注意加热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3.连接橡皮管时要注意连接紧密,避免氧气泄漏。
4.收集氧气时应注意将试管口缩短至气泡的最低部,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
5.在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将酒精灯关闭,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实验原理过氧化钾以高温热分解为过氧化氢及氧气,通常引燃过氧化钾即可发生此反应:K2O2 → K2O + O2其中,K2O2为过氧化钾,K2O为氧化钾,O2为氧气。
实际应用制氧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支持许多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
氧气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如:1.医疗行业:氧气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等。
2.工业:氧气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粉末制造等。
3.环保:氧气可用于处理污水等。
4.航空航天:氧气是火箭燃料中必要的燃烧剂之一。
总结制取氧气是一项基本的化学实验,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比如过氧化钾的选用、加热过程的控制、接头的连接以及氧气的收集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牢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

活 动 与 探 究
2、装药品、固定试管 讨论: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凝结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集气瓶:盛满水 4、试管加热 讨论:加热试管要注意什么? 先使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 热均匀(预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另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活 动 与 探 究
谁能小结用高锰酸钾制氧实验步 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塞棉花,塞带导管的塞子 3、固定装置在铁架台上,准备集气瓶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收集氧气 6、把导管移离水槽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小 结 实 验
实验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活 动 与 探 究
请说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才能装入药品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5、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6、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7、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8、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9、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10、实验结束时,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再 熄灭酒精灯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加压 空气 降温 液氧 氧气 液态空气
蒸发
氮气
属于物理变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3) 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B 实验原理:表达式: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 、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注意: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C 、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MnO 2 MnO 2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E、易错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制取氧气知识点

临猗二中卢庆明制取氧气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液态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将分液漏斗换为注射器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优点左图:高锰酸钾试管口有棉花右图:氯酸钾试管口没棉花节约药品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可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依据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催化剂(1)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作用:催化作用。
(3)“改变”,①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缓。
②改变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不是生成物的质量。
(4)“不变”的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考虑物理性质。
(5)同一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铜、氧化铜等。
(6)设计实验验证某物质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时,三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
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多变一通式X—A+B+.....A+B+......—X举例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关系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二者是并列关系6、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二者的分类标准不同,没有必然联系。
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知识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知识清单一、氧气的性质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氧气的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更加剧烈。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加热时会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₃加热,MnO₂ 2KCl + 3O₂↑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够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就能分解产生氧气。
三、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1)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使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导管、橡皮塞等。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②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
③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使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主要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等。
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若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2、收集装置(1)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便将空气排尽。
四、实验步骤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热分解氧化物和电解水。
1.热分解氧化物法热分解氧化物法是通过加热金属氧化物使其分解,产生氧气。
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有二氧化锰(MnO2)、高锰酸钾(KMnO4)等。
以二氧化锰为例,其分解反应为:2MnO2→2MnO+O2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将适量的二氧化锰放在实验室结构合适的容器中。
(2)用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加热容器底部,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3)观察到有气泡从反应物中冒出,收集气体。
2.电解水法电解水法是通过电解水溶液产生氧气和氢气。
实验中需要用到电解槽、电极和直流电源等设备。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将电解槽中注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将两个电极(通常是一块炭素电极和一支金属电极)分别插入电解槽中,并保证电极不相互接触。
(3)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两个电极上,打开电源进行电解。
(4)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可以通过导管和集气瓶将氧气从阳极导出并收集。
3.碳酸氢钠法碳酸氢钠法是通过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再通过与氧气催化剂的作用使其分解,生成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固体碳酸氢钠(NaHCO3)放入试管中。
(2)将少量稀盐酸(HCl)滴入试管中,观察到放出大量气泡。
(3)加热试管口,用导管导出气体并收集。
以上是制取氧气常用的三种实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爆炸或有毒气体的释放。
收集到的氧气可以用于许多化学实验或用作氧化剂。
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气体之一,对于加强燃烧、促进新陈代谢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气性质及其制法知识点总结

氧气性质及其制法知识点总结
氧气,也称为氧,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化学式为O2、它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组分,占据了大气的约21%。
氧气在许多物质的燃烧和许多生物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气的性质:
1.密度:氧气的密度约为1.429克/升,在常温和常压下,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溶解性: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0摄氏度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4.89升/升。
3.反应性: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性的气体,在大多数物质的燃烧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氧化物,如与金属结合形成金属氧化物。
氧气的制法:
1.分馏法:氧气可以通过空气的分馏得到。
分馏是根据不同气体的沸点来进行的,因为氧气的沸点约为-183℃,而其他成分的沸点较高。
通过冷却空气并逐渐升温,可以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氧化法:氧气可以通过物质的氧化反应来制取。
例如,将氢过氧化物或过氧化银等氧化剂与对应的还原剂反应,可以释放出氧气。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取小量的氧气。
3.电解水法:氧气还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制取。
将水加入到电解槽中,通过通电使水分解,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
这是一种可靠且经济的制氧方法。
总结: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具有许多特性和用途。
它可以通过分馏、氧化反应以及电解水等方法来制取。
氧气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很有用,还在医疗、气候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气体。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一、氧气的制取方法。
1. 实验室制法。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_4 {}{===} K_2MnO_4+MnO_2 + O_2↑。
-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等。
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收集装置:-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 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 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_2O_2 {MnO_2}{===} 2H_2O+O_2↑。
-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如果使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收集装置: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ClO_3 {MnO_2}{{===}{}} 2KCl + 3O_2↑。
- 实验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类似,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氧气制取总结

氧气的制取【知识掌握】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药品、基本原理、实验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会解决具体问题。
【知识点精析】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高锰酸钾③氯酸钾2. 反应原理:①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符号表达式:②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符号表达式:③文字表达式: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符号表达式: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X→A+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A+B+……→X)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底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给试管加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制取氧气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二氧化锰Mn O 2二氧化锰加热Mn O 2 △加热△ 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装置图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 水 + 氧气氯酸钾(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试管口要塞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设计①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 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①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沸点-196ºC)和液氧(沸点-183ºC)的沸点不同。
科粤版3. 2 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3. 2 制取氧气第1课时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与工业制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1.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04+ Mn02 + 022.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加热MnO2KCIO3KCI + 023.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H2 02Mn02H20 + 02二、催化剂1. 催化剂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1)“一变”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2)“两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易错提示(1)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有的催化剂可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也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即不能使不发生反应的物质在加人催化剂后变得能发生反应。
(3)催化剂是针对具体某一反应或某一类反应而言的,不是对所有化学反应都有催化效果,离开特定的反应,这些物质不再是催化剂。
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是催化剂,但把二氧化锰叫催化剂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在高锰酸钾分解中二氧化锰就只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
(4)一种物质可能作为一个或一类反应的催化剂,一个反应也可能有一类或多类物质作催化剂(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三、分解反应1.概念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点:“一变多”,可用通式:AB→A+B表示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两种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数上对反应进行分类的四、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料:空气。
八年级实验室制氧气知识点

八年级实验室制氧气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年级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八年级实验室中制氧气的相关知识点。
一、制氧气的基本原理氧气是我们呼吸所必需的重要气体之一。
制氧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氧气的物理特性进行提取和分离。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分子筛法来制氧气。
分子筛是一种有规则的多孔性物质,沿着分子筛的孔道将空气分子分离出来,从而提取出氧气。
二、制氧气前的准备工作在制氧气前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1.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以确保实验的安全。
2.添加适量的分子筛吸附剂,用于分离氧气。
3.准备一定量的电解水,加入到实验设备中,以促进氧气的产生。
三、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分子筛吸附剂放入气体分离设备中。
2.加入适量的电解水到设备中,以促进氧气的产生。
3.启动设备,将气体分离设备连接到实验室气体源。
4.等待一定时间,直至氧气被分离出来,通过气体分离设备的出口进入容器中。
5.打开容器的出气阀门,收集氧气。
四、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在制氧气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时需要戴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设备启动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实验安全。
3.加入适量的分子筛吸附剂,以避免气体污染。
4.加入适量的电解水,以促进氧气的产生。
5.等待氧气分离,直到容器中收集足够的氧气。
6.收集氧气时,使用干燥的容器,避免水分和其他气体的污染。
总之,在实验室制氧气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操作,必须十分小心。
只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和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才能保证实验安全,取得最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知识点对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课有所帮助。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性质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原则】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变化。
2.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过氧化氢的分解1、(1)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加入后能制取更多的氧气;(2)二氧化锰在此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3)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哪种猜想是正确的?2、反应原理:3、实验装置图:4、实验操作步骤:5、检验及验满:6、收集方法:7、注意事项;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可以迅速地制出氧气?知识点2:实验装置的选择:(1)反生装置的选择依据:(2)收集气体的选择依据:【总结】1、氧气的制取使用了哪些仪器?3、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试管口要塞棉花?试管口要向下倾斜?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预热?7、收集氧气是为什么不一冒气泡就开始收集?8、反应完成后先撤灯还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为什么?【讨论】讨论总结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满了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装置:固—液不加热型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2)装置:固—固加热型(3)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B1.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A、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应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选项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否则会出现误差,选项正确;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度,但不会增加氧气产量,选项错误;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加快氧气生成速度,选项正确。
制造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

制造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氧气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气体,人们通常通过多种方法来制造氧气,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本文将就各种制氧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氧气的制造过程。
一、物理方法1. 分离空气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因此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分子筛或者冷凝器,将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与氧气分离开。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成本较高,不太适合大规模应用。
2. 氧气发生器氧气发生器是一种利用分子筛或膜技术将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分离的机器。
这种方法具有制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在家用制氧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维护成本,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少。
二、化学方法1. 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通过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制氧效率较高,适合小规模的制氧需求。
但是,由于过氧化氢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时需要谨慎,因此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少。
2. 分解水水是氧气的重要来源,通过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
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流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氧气制备,而且成本较低,因此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分解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以通过加热分解来得到氧气。
通常采用的金属氧化物是锰(IV)氧化物和过氧化钠,通过加热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制氧效率高,因此在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其他方法1. 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和氧气的过程。
因此,在自然界中,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这种方法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和设备,因此成本较低。
2. 生物发酵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利用碳源来产生能量的过程,其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氧气。
通过合适的调节和培养条件,可以促进生物产生更多的氧气。
制取氧气重要知识点

制取氧气重要知识点1. 引言氧气是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气体之一,它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呼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制取氧气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常用的制取方法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2. 制取方法2.1 分离空气法分离空气法是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的原理。
分离空气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压缩空气:将大气中的空气经过压缩机进行压缩,以增加气体的密度和压力。
2.冷却空气:将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却,使其中的水蒸气和一部分杂质冷凝成液体,并分离出。
3.进一步冷却:将冷却后的气体通过低温冷凝器进行进一步冷却,以达到将氧气和氮气分离的目的。
4.分离氧气:在低温冷凝器中,由于氧气的沸点较低,它会先于氮气凝结成液体,然后通过分离器将氧气和氮气分离。
5.收集氧气:将分离得到的氧气收集起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储存。
2.2 高温分解法高温分解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它基于一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能够分解放出氧气的原理。
高温分解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适当的金属氧化物:选择易于分解的金属氧化物,如过氧化锌、过氧化钡等。
2.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在500℃以上。
3.分解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分解,放出氧气。
4.收集氧气:将分解得到的氧气收集起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储存。
3. 化学原理3.1 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了空气的大部分,约78%;氧气占据了空气的约21%;其他气体的含量相对较低。
3.2 氧气的制取原理制取氧气的方法基于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丰度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其他气体的差异。
分离空气法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而高温分解法则利用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的分解特性。
4. 应用领域氧气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医疗、工业和实验室。
以下是一些氧气的应用领域:•医疗应用:氧气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氧疗和麻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 、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
MnO 2 MnO 2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
(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
四、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水的组成知识点
一:水的物理性质
1、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0 ℃;
3、 4 ℃时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密度最小
二:水的电解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
(1).装置―――水电解器
(2).电源种类---直流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4).反应表达式: H 222
(5)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V 正:V 负=1:2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6)实验结论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②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火焰呈淡蓝色(在空气中燃烧)
3、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已纯。
H 2 + O 2 → H 2O
点燃
四、单质、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O2)、氢气(H2)、氮气(N2) 条件:①同种元素②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KMnO4、MnO2等
条件:①不同种元素②纯净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叫做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