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人:杜瑶瑶
制作人: 罗欣 杜瑶瑶
• 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 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 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 多年的历史。原称妈祖阁, 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 南方,枕山临海,倚崖而建, 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 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 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 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 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 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 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 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 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 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 传教活动。比如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 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此外,由马礼逊编写的 《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 门开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将近代西式学校教育 模式引入中国,培养出容闳等著名学生,对中国 教育的现代化作为贡献。
大三巴牌坊是澳 门最具代表性的名 胜古迹,为1637年 竣工的圣保禄大教 堂的前壁,此教堂 糅合了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与东方建筑 的风格而成,体现 出东西艺术的交融。 雕刻精细,巍峨壮 观。单是大三巴牌 坊的造价,300年前 已 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835年 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 似中国牌坊得名。 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 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 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港务局大楼于1874年建成,是当时由印度来澳的警察的 营地 。1905年,改为澳门港务局和水警稽查队的办公地 点,故被俗称为水师厂。由于港务局大楼位处于妈阁内港 入口附近的山坡地,其楼顶设置的台风信号站让渔民、船 只与居民得知风球信号。 港务局大楼由意大利人卡苏索(Cassuto)所设计。 港务局大楼高两层,其外墙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顶,配合通 花围栅, 具阿拉伯建筑之风格。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拜,表现了澳门 与中国闽粤沿海居民妈祖信仰一脉相承的关系。 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澳门的妈 ◎ 阁庙在中国众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 中国以至海外妈祖崇拜传播和组织的典型特征, 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接触最重要的商港, 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传播妈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 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 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 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 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 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 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 权所有
圣若瑟修道院圣堂
基 督 教 坟 场
西式炮台建筑群
东方基金会会址
妈阁庙
郑家大屋
(著名思想家 郑观应的故居)
圣 老 楞 佐 教 堂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河 东 图 书 馆
岗顶剧院
圣奥斯定教堂
大 堂 ( 主 教 座 堂 )
民政总署大楼
(三 关街 帝会 庙馆 )
仁 慈 堂 大 楼
议事亭前地
圣诞圣教堂
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亚婆井前地—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圣堂— 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和河东图书馆—民政总署大楼—议事亭前地—三街会馆— 仁慈堂大楼—澳门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大炮台—澳门博物馆 —旧城墙遗址—哪吒庙—圣安多尼教堂—白鸽巢前地—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双 东汪洋炮台、灯塔—圣母雪地殿圣堂
地理位置
历史成因 景观特色
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古建筑 群) ,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 地所 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城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 29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 议上, 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 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英文名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16世纪中叶,因中外贸易的新形势, 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的一 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 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因此, 发展成为19世纪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 ,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 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 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 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 围起来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明 之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介绍的 历史城区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 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文 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 筑炮台以及开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 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接触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与此同时,居 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看到的一切中国文化思想与生活 习俗。随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 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示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联系 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他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 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澳 门 历 史 城 区
发现一个温情的澳门
澳门社会融合了中葡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地方。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种颜色:粉红、粉黄、粉绿。如果 从颜色的角度,给澳门起个名字的话,那就是“三色澳门”, 澳门的旧建筑都被漆上了这三种颜色。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 是,澳门许多政府机关的建筑物,都被漆上粉红色,包括位于 主教山脚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长办公室。澳门粉红色的办公 楼,并没有让人觉得暧昧造作,反而令人生出一种亲和的感觉。 觉得这粉红色的办公楼正显示出澳门的闲适与和谐。
历史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 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 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 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宗教价值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传教士以澳门为传教基地,积极从事远东地区的传 教工作,并由此创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这些传教士来自不同的修 会,他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及人文艺术,又向西方介绍了中 国的文化成就。而作为基地的澳门,在各修会的努力建设下,开创了许多 “中国第一”的事业,如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中国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西 式医院(白马行医院)、中国第一所以西方金属制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 厂(圣保禄学院附属印刷所)、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华报》) ( 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稣会在澳门开办的圣保禄学院(现已不存)及 圣若瑟修院,为天主教在远东和中国的传教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培 养了大批中国籍的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