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天下的 中国十大行书

合集下载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练习书法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学习行书,因为行书书风飘逸,俊秀,灵动感十足,艺术可观赏性极强。

所以,小编今天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及相关介绍,并加以深度剖析鉴赏,因为有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将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贴》和李建中《土母帖》依次排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

它们各自独具艺术魅力,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风格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为冯承素所摹。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序》的书法笔法是让后世习书者望而生叹,出神入化的书法技巧之巅峰。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或《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书法草稿。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祭侄文稿》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也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寒食帖》《寒食帖》又名是苏轼撰诗并书,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感悟人生之作。

诗作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

书法作品也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有感而书。

作品通篇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书法自学
来源:综合网络编辑:自学君
天下第一壹行书:【晋】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貮行书:【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叁行书:【宋】苏轼撰诗并书《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肆行书:【晋】王珣《伯远帖》
天下第伍行书:【唐】楊凝式《韭花帖》
天下第陸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
天下第柒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天下第捌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玖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拾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本文来源:网络。

内容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自学·教程·明师。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之称。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引言行书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行书以其气势恢宏、书法流畅而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的顶峰之作。

在众多行书作品中,不乏优秀的名帖,它们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行书十大名帖。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些名帖,以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它以其雄浑大气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健硕有力:王羲之的行书筆势挺拔有力,展現出良好的力度掌握和篆刻般的线条。

–飘逸自然:在力度之外,王羲之的行书又别有一番风韵,自由而灵动,给人一种飘逸自然之感。

–传世之作:《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对于中国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所书的题辞,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势使其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横冲直撞:欧阳询笔下的行书横冲直撞,豪放不羁,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决然的品格。

–笔画丰满:他的字体粗壮而丰满,构图疏密有致,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对行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怀素《战国策》1.简介:怀素的《战国策》是一部以战国时期的著名策略家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怀素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奔放流畅:怀素的行书作品奔放流畅,独具风采,线条流畅自如,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

–风格多变:怀素的行书风格多变,既有刚健有力的一面,又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展现出了他的成熟和卓越。

–传世之作:怀素的《战国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四、赵孟頫《赵子昂七言诗》1.简介:赵孟頫的《赵子昂七言诗》是他根据唐代诗人赵子昂的名句所书写的行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书坛公认的十大行书排名靠谱吗?

书坛公认的十大行书排名靠谱吗?

书坛公认的十大行书排名靠谱吗?我的回答很明确:靠谱,很靠谱,非常靠谱。

这个排名是怎么出来的?我在网上没有找到很名确的说法,但是,通过查找,发现这一排名是在书法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它既不是网络投票,也不是个人吹嘘的结果。

先来看一个这个排名。

公认的排法大概是这样的。

王羲之《兰亭序》第一颜真卿《祭侄文稿》第二苏东坡《寒食诗》第三王珣《伯远帖》第四杨凝式《韭花帖》第五柳公权《蒙诏帖》第六欧阳询《张季鹰》第七米芾《蜀素帖》第八黄庭坚《松风阁》第九李建中《土母帖》第十看看这个入选榜单,东晋二人,分别王羲之与王珣;唐三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五代一人,杨凝式;宋四人,李建中,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看看这些名字,除了杨凝式和李建中不太为现代人所知之外,其余个个大名鼎鼎。

杨凝式是从唐末一直贯穿五代的人物,他是唐昭宗时的进士,历经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

他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其实观察一下他的《韭花帖》的流传,就能看出这幅字受书者喜爱之程度。

《韭花帖》在宋时,曾入宋徽宗宣和内府。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是著名书法家,画家,瘦金体的创立者,能入他法眼的作品,肯定是实力非凡的。

南宋时入绍兴内府。

元时为张宴所得,明清时,都有名人收藏,清代入内府,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着杀头抄家的大罪,以摹本偷换出宫,清末为罗振玉所得。

以这样的传承,选入十家之中,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十个帖,都是精美绝伦的神品。

似可各美其美。

可是,却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排名次序,这其中,肯定还是有原因的。

楷书在东晋时期最终定形,所以,二王在书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

十家之中,王羲之与王询入选,我们都知道,二王指的是王羲之与王献之,而不是王询,为什么王询入选,而王献之没入选呢?因为现存晋代书迹中,只有这幅《伯远帖》是真迹。

董其昌评论说,东晋风流,宛然在目。

而王献之的不是真迹,比较之下,肯定真迹占优。

你知道“天下十大行书”是哪十个吗?

你知道“天下十大行书”是哪十个吗?

你知道“天下十大行书”是哪十个吗?我们常听说“天下十大行书”,古代行书字帖很多,那么都是哪些人的哪些帖被排进前10名呢?又分别是什么顺序呢?第一名:王羲之《兰亭序》这个我不用多说,已成公论,尽管不是真迹,但还是第一名,书圣就是霸气。

第二名:颜真卿《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历代效仿者不绝,有人甚至评价其与兰亭帖不分上下。

第三名:苏东坡《寒食帖》苏大学士此帖排于第三,也是名正言顺,无可厚非。

第四名:王珣《伯远帖》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是少有的晋朝纸本真迹。

第五名:杨凝式《韭花帖》洛阳杨疯子书法也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哦第六名:柳公权《蒙诏帖》瞧,原来柳先生除了楷书好,行书也榜上有名的。

第七名:欧阳询《张翰帖》厉害吧,楷书那么严谨的人,行书竟然也很潇洒。

第八名:米芾《蜀素帖》老米同志一生狂傲,把很多书法家不放在眼里,自称是“刷字”,如果他知道死后才排名第八,是不是会气疯了第九名: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苏大学士门生,书法别开生面自成一格。

第十名:李建中《土母帖》这个人估计名气没有上面诸位大,熟悉的人不是太多。

容我简单介绍一下。

李建中,(945---1013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土母帖》高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用笔沉稳,结构淳厚谨严,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好了,天下十大名帖就这些了,这是古人排的。

艺术嘛,仁者见仁,这么排,也不一定大家都满意,只是个大致说法而已,不要太较真。

谁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名帖。

如果是我排,至少《丧乱帖》应该列入的,元芳怎么看?。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中国书法史十大行书名帖:你知道几个?

中国书法史十大行书名帖:你知道几个?

中国书法史十大行书名帖:你知道几个?第十行书——《土母帖》北宋·李建忠《土母帖》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书法家。

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后随母迁居洛阳。

官至工部郎中。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

被人称“李西台”。

好游山水,多留题。

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

”传世书迹有行书墨迹《土母帖》。

传世书迹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

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第九行书——《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

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经典排名榜!...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经典排名榜!...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书》经典排名榜!...1、天下第⼀⾏书。

名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朝代:东晋。

2、天下第⼆⾏书。

名称《祭侄⽂稿》,作者:颜真卿,朝代:⼤唐开元。

3、天下第三⾏书。

名称《黄州寒⾷帖》,作者:苏轼,朝代:宋神宗元丰五年。

4、天下第四⾏书。

名称《伯远帖》,作者:王珣,朝代:东晋。

5、天下第五⾏书。

名称《⾲花帖》,作者:杨凝式,朝代:唐末五代时期。

6、天下第六⾏书。

名称《蒙诏帖》,⼜称《翰林帖》,作者:柳公权,朝代:⼤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名称《拟⼭园帖》,作者:王铎,朝代:明末清初。

7、天下第七⾏书。

名称《张翰帖》,⼜名《季鹰帖》,作者:欧阳询,朝代:唐代。

8、天下第⼋⾏书。

名称《蜀素帖》,作者:⽶芾,朝代: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9、天下第九⾏书。

名称《松风阁诗帖》,作者:黄庭坚,朝代: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

10、天下第⼗⾏书。

名称《⼟母帖》,作者:李建中,朝代:北宋初期。

名称《与⼭巨源绝交书》,作者:赵孟頫,朝代:宋元时期。

11、天下第⼗⼀⾏书。

名称《中秋帖》,作者:王献之,朝代:东晋。

名称《滕王阁序》,作者:⽂徵明,朝代:⼤明嘉靖年间。

12、天下第⼗⼆⾏书。

名称《汝南公主墓志铭》,作者:虞世南,朝代:南陈⾄隋唐时期。

13、天下第⼗三⾏书:名称《张好好诗》帖,作者:杜牧,朝代:晚唐。

14、天下第⼗四⾏书:名称《出师表》,作者:李邕,朝代:唐朝。

15、天下第⼗五⾏书:名称《唐⽞宗脊令颂题跋》,作者:蔡京,朝代:北宋。

16、天下第⼗六⾏书:名称《远蒙帖》,作者:蔡襄,朝代:北宋。

17、天下第⼗七⾏书:名称《⾃书诗卷》,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18、天下第⼗⼋⾏书:名称《⽂赋》,作者:陆柬之,朝代:隋唐时期。

19、天下第⼗九⾏书:名称《苏轼海棠诗》,作者:鲜于枢,朝代:元代。

20、天下第⼆⼗⾏书:名称《酒德颂》,作者:董其昌,朝代:⼤明万历。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我国诞生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创作的书法作品都被人所称赞。

其中十大行书书法作品就是经典。

你知道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十大行书,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中国书法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中国的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而书法更是让人着迷,才能体现种种精气神。

书法对于读者来说,是美的享受;对于作者来说,是精神的宣泄。

因此,许多书法大家的作品,往往是连自己也未能临摹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书为《兰亭序》,可是后面第十行书,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书法历史上的这些著名书法作品吧!天下第十行书——《宋李建中书谘册》《土母帖》,作者李建中,北宋初年著名书家,《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

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帖》《张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季鹰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七行书”之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翰帖》内容记叙晋人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该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1] ;章法注重行气的贯通,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拔,字距较小,行距较大,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由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 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是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自序,记述了他与友人在兰亭附近的一次饮宴活动。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工整,笔画舒展流畅。

3. 特点分析•笔画瘦长,横平竖直,端庄秀丽;•用笔凝练,墨色淡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行书结构丰富,展示了王羲之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4. 艺术价值《兰亭集序》在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在书法史上也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成为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颜真卿《多宝塔碑》1. 背景介绍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为纪念母亲而创作的碑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刚劲有力,富有雄浑的气势。

3. 特点分析•笔画饱满有力,平稳劲道,体现了颜真卿的刚毅个性;•字体充满张力,线条圆润流畅;•行书结构分明,字体匀称美观。

4. 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了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颜真卿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可置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 背景介绍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为赞美酒泉而创作的铭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笔墨上的造诣。

3. 特点分析•笔画有别于之前的行书作品,增加了横撇的比例;•字体规整,线条流畅,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行书结构稳定,字迹飘逸,整体效果和谐。

4. 艺术价值《九成宫醴泉铭》通过其独特的字体和风格,展示了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行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书法十大行书

书法十大行书

中国十大行书,即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以及李建中《土母帖》。

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摹本)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

张旭《古诗四帖》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天下一人 艺术皇帝绝世墨宝—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局部) 《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 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 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 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 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 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 旷世杰作。
3.黄州寒食帖(北宋.苏轼)
雪堂余韵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明星,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 一生仕途崎岖,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于“东坡雪堂”写就了光彪 史册的《黄州寒食帖》。此帖不仅是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作品,被称为“苏书第 一”,大书法家鲜于枢还把它誉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 第三行书”。
9.松风阁诗帖(北宋.黄庭坚)
10.土母帖(北宋.李建中)
怀素时人谓之“醉僧”,为有唐一代草书宗师。 《续书断》将其书法列为妙品。《自叙帖》是怀 素晚年草书杰出代表。通篇狂草,笔笔中锋,上 下呼应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 相师,一气贯之的情景。全篇洋洋洒洒,如龙蛇 竟走,激电奔雷,不一而足,为中华草书不二至 宝。
2.祭侄稿(唐.颜真卿)
神写天成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来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 颜鲁公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被后世称誉最多的便是“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此帖是颜真卿为已侄写的一篇祭文草稿,由于心情极度悲愤, 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这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些幅字写得凝重 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 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历史排名前10行书书法!你可能只听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吧!

历史排名前10行书书法!你可能只听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吧!

历史排名前10行书书法!你可能只听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吧!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第四行书——《伯远帖》《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

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五行书——《韭花帖》《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

古代十大行书,《兰亭序》位列榜首,苏轼作品第三!

古代十大行书,《兰亭序》位列榜首,苏轼作品第三!

古代十大行书,《兰亭序》位列榜首,苏轼作品第三!行书,分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是在东汉年间刘德升所创。

唐朝张怀瓘《书断》对行书的来源有如此看法:“行书即正书(楷书)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晋朝以来,多数书法家都兼工行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兰亭序》。

(一)《兰亭集序》简介:《兰亭集序》又称作《禊序》、《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

是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时代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后辑为《兰亭诗》。

《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赏析: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书写,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欢乐时光不长久及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

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

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作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杰作,有“行书第一”之称。

其书法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又笔力雄健。

(二)《祭侄文稿》简介: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俗谓《祭侄帖》、《祭侄稿》。

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体第一”、“天下行书第二”,真迹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苏东坡《的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字帖”。

时代背景:成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38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吳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結伴遊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詩。卷中数诗均是当時記遊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記”。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元鲜于枢跋语谓:“《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元陈深日:“《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 杂以流丽: 或若篆籀, 或若镌刻, 其妙解处,殆若天造 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 而反极工耶?”
《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蜀素帖》书于烏丝栏內,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名誉天下的 中国十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兰亭序》晋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 《祭侄稿》 唐
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 《黄州寒食帖》宋
天下第四行书 王珣 《伯远帖》 晋
天下第五行书 杨凝式 《韭花帖》五代
天下第六行书 柳公权 《蒙诏帖》唐
天下第八行书 米芾 《蜀素帖》宋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52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天下第九行书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宋
天下第十行书 李建中 《土母帖》宋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 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伯远帖》王珣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信札,墨迹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5行共47字,纵25厘米,横17厘米。此帖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为清乾隆帝“三希”之一。然《快雪时晴帖》为摹本,《中秋帖》为临本,唯此帖为王珣的真迹,是晋人墨迹中最可信、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法书珍品。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世存《蒙诏帖》有两种,除故宫所藏墨迹外,另一种见于《兰亭续帖》等刻帖。二者文字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珊瑚纲》、《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据记载上述 2帖和《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原合装在一起,名为《李西台六帖》,明代为项元汴所藏。清初时被拆散,后3帖的墨迹已佚。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贴》《蒙诏贴》又名《翰林帖》,白麻纸,7行,27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