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科研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做好科研工作
一、提不出问题,觉得什么方面别人都搞过了
二、抓不住问题,大而空
三、提问题盲目,没有深入的调研,没有解决之道
四、思路不清,多走弯路,事倍功半
五、过于追求复杂与创新,难于转化为生产力
六、工作量累积,分析总结能力严重不足,水平上不去
七、提高科研质量与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提不出问题不掌握生产动态,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没抓住
现状分析不够,不了解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国内外先进技术跟踪不够
上级规划及甲方需要不清
一、提不出问题
☐不掌握生产动态,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没抓住
☐一粒油砂
发现一个
大油田;
☐一个层解
放一个新
探区;
☐一个同位
素异常点
点确定地
球年龄。
一、提不出问题
一、提不出问题
现状分析不够,不了解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成因机制
注重欠压实成因异常压力的预监测,对其他成因机制的压力预监测
方法研究则较少。
单项技术
偏重于地球物理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工程录井尤其是录井新技术
在地层压力随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技术联合
强调了地震和测井资料联合应用于钻前预测,没有将录井与测井资
料联合用于随钻评价。
一、提不出问题
现状分析不够,不了解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1 2 3厘定了东营凹陷异常压力单成因机制及复合成因机制下录井参数响应特征,指出dc指数等异常特征是欠压实和烃类生成的综合响应,而非仅仅欠压实的。
提出基于压力分布、压力盖层、压力过渡带三个层次的异常压力预测方法,并将离子色谱、X射线荧光、核磁共振等录井技术应用于异常压力随钻预测。
提出测录井资料联用的动态预测方法、不依助于趋势线的修正d指数预测方法及基于多成因、多参数的dch 指数、神经网络等异常压力随钻监测方法。
一、提不出问题 国内外先进技术跟踪不够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领域创新岩屑伽马、岩屑图像
岩心扫描
显微荧光
罐顶气轻烃、XRF 定量荧光、离子色谱
一、提不出问题
上级规划及甲方需要不清
上级
需求对象层系
领域
难题领导指哪打哪
加强沟通与交流
二、抓不住问题
石油先进录井技术
PDC钻头条件下的录井方法研究
深海录井技术研究
页岩气录井技术研究
二、抓不住问题
审核一篇博士论文
1.参考文献格式和排序不规范,且没有引用一项专利,调研不够,创新
点就站不住脚。
2.研究内容包括循环时间计算、岩性识别、气体采集、工程监控、软件
改进等,目标太多,不够具体,显得大而空。
3.引言中交代了国外对循环时间的研究较深,文中却没有交代自己的研
究与国外相比有什么不同,做了什么改进和提高。
4.缺乏一个系统的技术路线,章节的结构及安排上不够系统、合理,且
第七章仅有4页、第二章和第三章也都不到10页,研究不深入。
5.题目是采集方法研究,内容却包含了解释评价、工程监控,最后也没
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系列,思路不够清晰,归纳提炼的高度也不够。
二、抓不住问题
二、抓不住问题
表1 砂岩核磁孔隙度相对误差与按粒级划分的岩性之间的关系岩性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岩心数量42103121 T2几何平均值 1.6475 4.3104 5.5268.4405 1.9037 2.34系统误差 2.5852 3.2265-1.5587 1.5875 2.887925.4393随机误差7.74627.2334 3.13040.4679 5.7996-表2 火山岩核磁孔隙度误差与顺磁离子氧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岩性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花岗斑岩
岩心数量4142424
Fe2+、Mn2+
4.79 3.17 1.850.92
氧化物含量(%)
系统误差65.2535384356.9984846310.5089314919.69654762随机误差20.5855208618.8703760310.42859906 4.687973103
二、抓不住问题
☐没有资料表明碎屑岩样品的核磁孔隙度低于常规孔隙度(见审稿意见附件)。
☐泥质粉砂岩样品只有一块,没有代表性。
☐“火山岩核磁孔隙度误差明显高于砂岩”不同的样品没有可比性,两次提到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火成岩的岩性不是以顺磁性物质的含量来分类的,所以分岩性进行校正没有意义,既然能够测得样品的Fe2+和Mn2+含量,应该研究每块样品顺次物质含量与孔隙度偏差之间的关系。
三、没有解决问题之道
一、开题的目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发目标、内容、技术方法和路线、技术经济指标
四、知识产权状况
五、市场前景分析
六、开题条件
三、没有解决问题之道
三、没有解决问题之道
首先这篇文章在论点和论据上都没有创新性,整个济阳坳陷沙三段、沙四段的超压都是以欠压实和烃类生成为主的。
对车西地区的情况不够熟悉:①车西地区是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北部,而不是西北部,图1只是济阳坳陷的局部,说明不了位置上的关系;②沙三段地层是分上、中、下的,只说了沙三上和沙三下,却没有沙三中;③论述沙四下的一些井是不存在沙四下地层的。
论据不充分:①第一页第一段“虽然超压现象在油气盆地中常见,但对超压形成机制以及超压与油气藏的关系认识却存在多种不同观点。”都有什么样的观点,没有论述;②“车西地区井253”一般不是这个叫法,而是“车253井”,仅用这一口井资料也说明不了问题,既没有剔除砂岩的,也没有拉剖面(连几口井的)来说明;③有机质生烃作用、水热增压作用以及成岩作用等机制根本没有论证。
存在不少细节问题:①原则上不出现“本文”、“作者”、“本人”等词;②第二页“制作了车西地区沙四下段剩余压力平面分布图(图3)”,图3 标识错误,也没有该图。
基于以上原因,建议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