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有文献看中国出兵朝鲜决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现有文献看中国出兵朝鲜决策过程
郭柱成
(国际关系学院国政0902 学号:20094209)
摘要:
1950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从而使中国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名义下参与了朝鲜战争。从客观后果看,由于中国的参战,朝鲜战争实质上成为中美之间的一场大战,朝鲜半岛变成了世界两大阵营对抗和冲突的战场,而且最终确定了中美苏三角关系及远东国际局势的格局和走向。因此,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及其原因,是战后国际关系史和冷战史中最令各国学者感兴趣的题目之一。在此,我将以中国出兵朝鲜的部分文献为基础,阐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关键词:朝鲜;出兵;决策;毛泽东;东北;
一、中国无意介入朝鲜冲突
有学者提到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把大量的朝鲜籍士兵送回国,从而说明中国参与或至少是支持了北朝鲜的军事行动。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大体是:早在1949年1月,李立三、周保中与崔庸健等人就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在哈尔滨举行过一次会议,讨论中国军队中的朝鲜籍士兵回国的问题。11950年1月,经聂荣臻请示中央,1月22日批复同意。从客观上讲,这批朝鲜籍战士加入人民军,增强了北朝鲜发动军事进攻的实力,但是毛泽东的主观意图却与此没有关系,因为在1949年底和1950年初他根本不同意金日成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朝鲜统一问题。
1949年3月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时,提出了以武力解决统一问题的可能性。但斯大林说“没有必要”进攻南朝鲜,只有在对南朝鲜军队进行反击时才可以越过三八线。2遭到斯大林拒绝之后,金日成曾一度寄希望于得到中国的支持。毛泽东同意金日成关于南北冲突在所难免的看法,但表示对此不必担心,因为苏联和中国都站在北朝鲜一边,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兵援助。但是,毛泽东并不支持金日成立即实行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毛泽东说问题要等到
1陈兼:《中国通向朝鲜战争的道路:中美冲突的形成》(Chian's Road to the Korean War: 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纽约1994年版
2青石:“金日成阻止了毛泽东进攻台湾的计划”,载《明报月刊》1994年7月
中国完全统一中国之后再解决。3
在与金日成会谈时,斯大林虽然对武力解决朝鲜统一的计划表示认可和支持,但他决不愿对此承担责任。斯大林在表示同意金日成的计划后接着说,朝鲜朋友应更多地和毛泽东商量,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
通过金日成在战争爆发前秘密访华以及毛泽东了解和同意金日成进攻计划的大体过程,我们可以做出的结论是:
第一,金日成访问北京只是奉斯大林之命来要求中国同意他以武力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的计划,他并不需要中国的援助,因此没有向中国透露他的进攻计划。
第二,对于金日成的具体进攻计划,毛泽东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他没有真正把朝鲜半岛即将发生的事情放在心上。毛泽东提出援助北朝鲜,是以其领土受到侵犯为条件的,而这一点当时又根本不在金日成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三,从中国当时的国内状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看,毛泽东是不情愿看到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区爆发一场可能威胁到中国安全和稳定的战争的。中国同意金日成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勉强的和被动的。
二、毛泽东四次下决心出兵
9月15日美国在仁川登陆,并一举成功,朝鲜局势急转直下,出兵朝鲜问题也做为应急方案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9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派遣一个五人先遣小组赴朝熟悉情况,勘察地形,作战场准备。路过沈阳时,高岗给柴成文看了一封毛泽东的来信,信上说,“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须抓紧准备”。
由于战场局势恶化,金日成不得不向苏联求救,并且通过苏联请求中国派兵赴朝作战。金日成和朴宪永于9月29日联名给斯大林写信,恳求斯大林给予“特别援助”。斯大林将金日成要求派军队援助的问题推到了中国身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同中国同志商量”。但10月2日下午中国中央书记处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商讨此事时,出现了意见分歧。毛泽东拟派林彪率军入朝,但是林彪不赞成出兵,称病推辞。于是中央书记处决定改派彭德怀挂帅。4彭德怀于10月4日下午才飞抵北京,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彭德怀的发言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出兵援朝。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做出派兵入朝的决定。
周恩来10月8日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双边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3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中译本
几点:(1)斯大林解释苏联不能出兵的理由。(2)斯大林劝中国出兵,如果中国出兵,苏联将供应武器和装备。(3)周恩来阐明中国出兵的困难。(4)斯大林建议,如果中国不出兵,就通知金日成早些撤过鸭绿江,保存有生力量。会谈结果即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出动,“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可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5毛泽东得知苏联已确定暂不出动空军的消息后,紧急发出两封电报,指示东北的彭德怀、高岗以及华东的饶漱石、陈毅:“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宋时轮兵团亦仍在原地整训”。同时,请高岗和彭德怀赴京商谈。最后决定,即使暂时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必须立即出兵援朝。6这是毛泽东第三次下决心出兵朝鲜。
然而,就在中国军队箭已上弦,不得不发之时,莫斯科方面的情况又有变化。毛泽东虽然再次决定出兵,但是对于苏联援助中国军事装备是否能采用租借办法和两个半月内苏联空军是否能够出动心里没底,但这两件事又至关重要。这时,斯大林却改变了主意,他给在莫斯科的莫洛托夫打电话说,苏联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不能配合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不能不使中国重新考虑出兵问题。于是,毛泽东在17日下午5时再次急电彭德怀和高岗改变计划,同时,要求彭、高二人再乘飞机回京商谈。毛泽东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这是毛泽东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下定决心。
三、中国领导人的深层忧虑
对以上中国介入朝鲜冲突并最终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的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中国出兵朝鲜确实是出于迫不得己,而毛泽东的忧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政治方面考虑,避免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孤立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前夕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和政治方针,即表明了在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中,新中国将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态度。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在给中国的一封电报中说,中国是朝鲜的唯一希望。中国共产党承受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中苏也签订了同盟条约,但斯大林对毛泽东并不信任。“只是到朝鲜战争时才改变了他的看法,也改变了东欧和其他各国兄弟党对我们的怀疑”。
其二,从军事方面考虑,避免在中国东北境内打一场无法避免的中美之战。
5王亚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彭德怀、聂荣臻”,载《军事史林》1994年第1期
6《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