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启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也比普通人粗。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具有关专家调查,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6岁,二是学生期的12~15岁。就学习钢琴而言4~5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和自治力,是开始学习钢琴及其他乐器的最佳时期。 但是幼儿心理学又告诉我们:三四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只有五至十分钟,五、六岁也不过最多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在对儿童的钢琴教学中,不但要求钢琴教师掌握正确而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儿童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对学习的要求,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




怎样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育呢?
首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常言道:苗栽地正,树大才长得直。从小就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日后才能渐渐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那么,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正确的呢?
其一,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前倾的目的是为了弹奏时把全身的力量都能转移到两只手的指尖上。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懈。
其二,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
其三,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
其四,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以上的正确的弹奏知识我们一看就会明白,但是对于初学的幼儿该如何启发他们呢?经过近期的实习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我认为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主要是用示范法,让幼儿模仿,并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来启发。例如学弹奏前要先学会把手臂、手腕全部放松,不要紧张,不能僵硬,就好像手里攥着一支笔,一放它就掉下去了,如果没有桌子阻隔,它就掉到地上了,没有掉在半空的,那么手臂放松也一样,就好像东西掉在地上,手臂要自然下垂,切不可拿着劲在半空悬着,如果悬在半空中就不是完全的放松了。紧接的就是怎样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手型,我让他们想象手中握着一个鸡蛋,让他仔细地观察手腕和手臂是否一样高,把凸起

来的手背比作屋顶,把手指比作支撑屋顶的柱子,如果没有把柱子站正站稳的话,房子就会倒塌了,所以手指的第一关节不能凹下去,掌关节也不能塌,手腕不能上浮和下压要和手臂保持一致,整只手形形成半圆形,双手合起来就像是抱着个大苹果一样。这样就便于孩子进行理解记忆。
其次,弹奏前应该让幼儿学习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
1、分清左右手和五个手指:
由于弹钢琴要使用左右两只手,要运用不同的指法,所以必须搞清楚左右手及五个手指。多数孩子在生活中已由父母教会辨认了。
2、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认识钢琴键盘的排列并唱出音的高低长短:
由于孩子们年龄、接受力均不一样,所以要用适当的比喻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学习音高排列时不要把一个个的音孤立起来变成和音乐毫无关系的符号,而是要赋予它生命,可以画上楼梯、小山,用爬楼梯、上下山来让儿童体会旋律的倾向性;在区分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时可以用动物的声音作比喻,高音区像小鸟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区则像狮子吼叫的声音等。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更便于记忆。
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孩子第一次上钢琴课都是带着既好奇又紧张的情绪。因此,作为把孩子的启蒙教师,不仅要授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要培养好这种感情教师的表情就很重要.教师的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为你的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天真无暇的儿童,对教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教师亲切和善的表情会使儿童一下子和你缩短距离。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喜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一旦这些学生突破了某些难点,教师应称赞他,使他们得到鼓励、产生自信,千万不能急躁发火,更不能说一些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话。这样只会使孩子过于紧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真实水平。有的学生虽聪明伶俐,但易浮躁和骄傲,一旦他们弹奏的较成功,而沾沾自喜时,教师要能做到喜而不形于色,在表示赞许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学海无涯。对于一贯表现好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有放松的苗头,教师应以较严肃认真的态度引起学生重视。总之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做另他们尊敬的老师,还要做他们永远的朋友。
最后,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充分受益。每位

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特点及规律,在这里我想介绍自己在近期实习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首先,先询问一下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然后开始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手指活动开,。然后开始让他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若是存在问题,我就模仿他的弹奏演奏给他听,让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随后我再弹奏一遍正确的,让他有分辨好与坏、对与错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俗话说: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穿插听音、听节奏的训练,讲钢琴家的故事,分析乐曲等形式来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要求家长们合理、科学的安排练琴时间,尽可能抓住孩子一天中最充沛、最有学习愿望的时间练,每次时间不能过长,将一天的练琴时间“化整为零”地分为几个十几分钟,这样才能提高练琴的效率。其次,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看其他人演奏,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且创造机会让幼儿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乐意向听众演奏。其三,要多鼓励和表扬,画五角星或小红花来肯定幼儿的成绩,通过这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四,通过录音磁带、文艺晚会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多欣赏、多接触广大的音乐天地来唤起幼儿对音乐更加浓厚的兴趣。
其次,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要适当得多做示范,让他们对乐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直观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速度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力度上要求准确得当、对比要鲜明。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会十分深刻,我们示范的目的是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并不是让他们一味的模仿,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弹奏,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最后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条件极其能力、进度、练琴时间等情况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我会简单得介绍曲子的弹奏要点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若有必要就示范一遍,让孩子在练习中多注意一些小节问题。幼儿时期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对于基本功及练习曲的内容比例要相对大一些,因为这些练习曲对手指机能的训练较有针对性,同时也要适当的布置一些活泼有感染力的小乐曲,这样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学习的兴趣。下课之前没,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的进步,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的弹奏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那么有人会问什么才是科学

的弹奏方法呢?可归纳成一句话:总体的、持续的放松与局部的、暂时的紧张(指用力)相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既先进又科学的弹奏方法。科学的弹奏方法,是近百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钢琴家不断地探索、改进、逐步形成的。










初学钢琴的孩子,大多五、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骨骼、体力、智力的发育时期,也是他们最初掌握钢琴弹奏方法与技能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弹奏基础如何、方法是否正确,对未来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练琴的能力,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钢琴的初级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钢琴教学二十余载,在实践过程中曾做过一系列的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这些粗浅见解和感悟拿出来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必须规范

就目前学琴儿童学习钢琴的动机而言,以提高素质为目的,不求进度与程度的约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一个趋势。然而这种“提高素质”的动机,会被某些家长曲解为“非专业性”的休闲,甚至是“消费享受式”的学习,这种“潜意识”很快地“传播”给准备学琴或正在学琴的孩子。于是便抱着一种游戏、娱乐的“休闲”心态进入钢琴课堂,很自然地一动手便毛病百出,因为“心病于先”,“手病”只是“心病”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且不谈孩子能达到多高水准的钢琴程度,就算是提高素质的初衷亦难实现。基于可能会养成孩子散漫、华而不实等不良的作风,所以,教师必须有预见地明示学琴的基本要求。即虽是业余学钢琴,不搞专业,但弹钢琴的方法不是业余的,必须按照规范正规的演奏方法去教、去学,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1、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则应把练琴当成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2、每天要安排足够的、较稳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练琴,同时要养成精力集中的好习惯。因为精力集中是学习的好品质,是良好学习习惯和练习的重要标志。
3、家长对孩子的严与爱应把握尺度。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尽可能多学一些基础音乐知识。

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研讨的焦点之一,是要求教师以亲切的教态、启发式的教法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为此,寻求儿童生活中“通俗化”的事物与钢琴技术、音乐表现的共通特征也正成为许多钢琴老师思考的重点。与此相悖的是“

填鸭式”的教法与“强权式”的辅导陪练,它有害于孩子音乐灵感的开启乃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然而要强调的是,亲切、和蔼应是由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及自身的道德、知识素养等诸因素的综合而形成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对孩子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琴积极性,甚至让孩子觉得:能够感悟、完成老师的课堂要求是最大的幸福。因此,我们不能把亲切、和蔼理解成对孩子无原则的姑息迁就,不能因为“培养兴趣”而把课堂变成“游戏娱乐课”,既是上课,就一定要讲规范,要严谨,从姿势到读谱,哪怕最简单的一个动作细节,也不放过。若一旦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以后很难再想完美。“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仅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家长与孩子讲的,因此钢琴启蒙教学的课堂应以规范严谨的要求为前提去营造亲切的课堂气氛。
二、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学习钢琴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业成功的一半,此话一点不为过。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而成为日后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因此,儿童从刚开始接触钢琴时起,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钢琴学习之门。五六岁学琴的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教师正确的示范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儿童语言来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首先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象什么,引导他们去想象。孩子们有时会说高音像小鸟、像蛇,低音像大象、像老虎等,这时可以告诉他们钢琴是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难以表现很多东西的。如小鸟的鸣叫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的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比如讲弹奏手型时,可以用“搭房子”来比喻,告诉他们,正确的手型是弹奏的基础,双手放在琴键上要象搭房子一样,房顶(掌关节)拱起来,手指要像柱子一样结实才能支撑起房顶,同时虎口要张开留个“门”;讲连奏时可以用“走路”来形容,一只脚(手指)落地,另一只脚抬起,自然交替,身体(手腕)跟着往前走,这样才能使声音弹得连贯优美;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做比喻,手腕断奏像皮球,皮球(手

指尖)落地就弹起来,触键时间短,有弹性;弹音阶像上楼梯,抬腿(手指)时身体稍前倾,力量往前送,拇指一定要提前“藏”在掌下,像小船过桥一样,同时注意手腕一定要随着音符的方向走;跳音像雨滴一样,乐句的连线,分句像唱歌的呼吸一样有“语气”,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比喻,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他们模仿,另外还应让他们早一些接触黑键,消除对黑键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三、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必须从教学开始做起。在钢琴教学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音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说,仅靠言传只能帮助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无法完全讲清楚,特别是一些感觉方面的体会,确实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作品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也将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曲家通过作品表达其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而构成作品的一系列创作手段当然就可以成为我们演奏者深入具体地研究对象了。如作品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速度、节奏、音型、声部、音区、句法、结构、表情等等。研究得越细致越合理,我们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理解的更透彻,对演奏的再创造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这样,才使我们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演奏的音乐表达能力。
有了那么多可靠的依据,并不等于已经在演奏中体现出来了,这要因不同的学生而异。有的学生很有灵气,稍经启发就能有非常生动的演奏,甚至有自发的音乐感觉;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需要有更多的帮助;还有些学生对一首作品很有想法,但弹起来,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的丰富想象并不能在演奏中体现出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有责任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将其丰富的想象转化成音乐形象,学会用音乐语言来倾诉心声,让演奏成为有灵魂的、活的、富有情感的表演。

音乐感觉本身化比较抽象,容易意会,不易言明。但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两个要素——声音与节奏来加以体现。我们不仅可以抽象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更能用比较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听得到、抓得住、感觉得到,学生通过具体的掌握,逐步得到感觉方面的体会,这样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地方不符合作品的要求,其中大多是反映在声音方面。如歌唱性旋律弹得不够动人,这是因为触键不合适;没有掌握歌唱性的触键,或者是旋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音,破坏了旋律优美的线条

;或是旋律缺乏一定的起伏,线条感不强等。还有些学生手指跑动不灵活,手腕在用力;声音不均匀,缺乏弹性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具体找出问题症结,通过不同的力度,各种不同的触键,以及触键的快慢,手腕的应用,手指架子的控制等,还要加上自己敏锐的听觉,力求再现作品所要求的音乐形象。
其次,在节奏方面,教师也应帮助学生掌握好。如:
1、速度不合适。一种是速度完全不合适,快慢错位,那么其音乐形象或情感就完全不同,不符合音乐的要求。另一种是快、慢基点是对的,但分寸没掌握好,或者能力尚未达到,那么效果也受影响。
2、节奏不统一与节奏不均匀
在一首作品中,有些学生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当中将某些段落弹得忽快忽慢,这很不好,不能符合作品要求。原因是:一则缺乏节奏感觉、某些技术上的大原因;再者就是某些特殊节奏如三连音、四连音等相互组合、抓不住基本节奏造成不统一、节奏不均匀主要是因手指技能和触键方面能力不强而造成。
3、节奏的松紧
主要是节奏的自由度。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但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应多示范,边示范边指挥,启发学生演奏,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另外应鼓励学生多唱音乐,唱歌曲,不排除他们弹唱幼儿园或学校里学会的歌曲。因为歌曲有歌词,容易理解,加之人声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很容易体会音乐旋律和音乐的倾象性,唱出音乐的线条;此时用你那动人的、富有感情的歌声,带动你的手指在琴键上“歌唱”,是容易弹出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来的。若再能多听名家们的演奏(包括磁带等)、多听音乐会,在这样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再加上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相信你的音乐表现力会大大提高。
四、注意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有位先哲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这句话并不夸张。许多家长、老师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从兴趣开始。

兴趣表现为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使个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在

于“怎样使孩子们对音乐发生兴趣”。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学弹钢琴,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不易集中,缺乏稳定性。要想使他们适应并习惯于钢琴教学训练,首先必须使他们热爱钢琴,使他们喜欢钢琴教师,喜欢学琴的环境。

钢琴教师对待孩子应该和颜悦色,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要用幽默的语言驱散孩子的紧张情绪,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讲解乐理知识和弹奏方法。如把高音谱号叫做“高老师”,低音谱号叫“低老师”,把音符说成“鸡蛋球拍”、“蝌蚪”等。把钢琴叫做“大玩具”,使孩子在游戏般轻松愉快的心境里进入琴法练习。

首先,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中家长起关键性的作用。家长在陪练的同时要注意到,良好的学琴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儿童学习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有兴趣。实际上天生对学琴感兴趣的孩子极少的,所以后天的培养非常重要心理基础。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有兴趣。实际上天生对学琴感兴趣的孩子极少的。所以后天的培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利用儿童的各种心理上的需要尽可能地使钢琴活动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可以经常的让孩子在朋友、亲属、同学面前表演、发挥自己,这时钢琴学习就会给孩子带来荣誉感。渐渐地,把儿时的这种荣誉感转变为自身的需求。

其次,培养儿童学钢琴的兴趣,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可以用“表扬加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说,兴趣的培养,对儿童学习钢琴是尤为重要的。

总之,在钢琴的初级教学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在学琴的道路上顺利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