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解读

合集下载

国家凝聚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探讨

国家凝聚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探讨

作者: 曾学龙
作者机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广东广州510225
出版物刊名: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13-15页
主题词: 国家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 构成要素
摘要:国家凝聚力是各民族、政党和公民为实现国家和自身的一致利益而形成的对国家的认同、归属与聚合的力量。

国家凝聚力由国家的整体实力、政府的公信力、执政党的主导力、民族利益的聚合力等因素构成。

从本质上看,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都是民族成员对国家的一种生存依托或依靠,是公民的家园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的体现,但二者在内涵、性质、范围、职能及认同上存在差别,国家凝聚力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的归宿和升华,而民族凝聚力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和作用。

首先,历史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上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可以加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征战,虽然造成了许多伤亡和破坏,但也促使了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这种共同历史经验使得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其次,文化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共同的语言、宗教、习俗、传统等文化元素,可以增强民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认同感。

例如,印度的宗教文化对于印度人民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印度人民信奉不同的宗教,但他们都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使得他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此外,经济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可以增加民族成员之间的福祉和利益的共享,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种经济的繁荣不仅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也增强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教育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例如,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典范。

最后,社会和谐和民主法治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通过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法治体系,可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中国的团结凝聚力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其团结凝聚力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等。

首先,中国的民族团结是中国团结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保持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关系。

政府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其次,中国社会的和谐也是团结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矛盾和不平等问题。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改善教育医疗条件、加强就业机会等措施,政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中国还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谐共赢。

再次,中国政治的稳定也是团结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等措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此外,中国还注重民主参与和社会治理创新,鼓励人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听取民意、解决问题。

总之,中国的团结凝聚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努力使得中国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各方面工作,进一步提高团结凝聚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想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想

关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感想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长治久安成为了人民心中的共同期盼。

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仅关乎每个个体的生活福祉,更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记国家长治久安的使命,为之努力奋斗。

1.国家长治久安是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长治久安不仅仅是一项政府的责任,更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责任。

只有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人民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保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2.国家长治久安是历史的沉淀国家长治久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们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努力奋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智慧。

这些宝贵的财富和智慧,是我们为国家长治久安奋斗的精神支柱。

3.国家长治久安是时代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国家长治久安更是时代的要求。

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家长治久安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关键所在。

只有国家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地位。

4.国家长治久安是每个人的责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应当积极投身到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伟大事业中,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每个公民应当牢记在心的使命和责任。

只有个体的努力无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需要共同携手,为之奋斗。

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国家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 国家长治久安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需要建立健全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

良好的制度保障可以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社会的稳定。

6. 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民族的团结和向心力民族的团结和向心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拥有着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构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的团结和睦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

中国人民的团结和睦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

中国人民的团结和睦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然而,尽管存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中国人民却展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团结和睦,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人民团结和睦的原因,并阐述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历史背景下的团结和睦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始终存在着。

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和平时期,中国人民都能够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进步。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桥梁。

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各个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形成了一种跨民族的凝聚力。

同时,历史上的诸多民族融合和迁徙也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日益紧密,增进了团结与睦邻的基础。

二、文化交融的团结和睦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和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平、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共存共荣。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包括全家团聚、互送礼物和互相道贺。

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人们都过春节,共庆团圆。

这样的传统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此外,中国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中华文化强调和谐、均衡和适度,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这样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民和睦相处、追求共同发展的精神。

三、社会发展的团结和睦中国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促进团结和睦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社会稳定得到了有效维护。

这种发展带来的福利和机会是对全体人民公平的。

人们不再因为贫富悬殊而产生嫉妒和仇视,而是在共同的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幸福生活。

这种共同的目标促使人们相互支持、互帮互助,形成了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此外,中国重视社会公平和法治建设,努力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减少社会的不公和冲突。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象征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象征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和睦的力量象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社会和睦稳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无疑是团结和和睦。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并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历史的共同记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连续文明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

从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到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这些共同经历和历史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不断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共同追求。

二、独特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还体现在独特的文化认同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些文化价值观念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思想中。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的“仁者爱人”、“和为贵”等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社会的凝聚力源泉。

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戏曲曲艺等也以其独特韵味和美学内涵,无形中加深了中华民族凝聚的力量。

三、共同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崛起,从封闭落后到现代化大国,这一辉煌成就无疑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中国人民对于民族富强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四、和谐共存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多民族的共同生活和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民族团结和睦,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确保各个民族在国家建设中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这种和谐共存的模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包容精神。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体现出团结和和睦的力量象征。

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和谐共存的基石。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定信心,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历史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统一的内在力量,是一个伴随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而具有多方面功能的动态系统。

1998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特大洪灾,再次考验着中华民族是否伟大,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检验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波澜壮阔的军民战洪图,昭示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纵观我国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振兴中华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自强不息精神,构成了中国人民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直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绵延不断,一脉相承。

天塌地陷、内忧外患,并未使中华沉沦、民族分裂,反而激励着中华民族改造山河,奋发图强。

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20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天灾和战乱,仅大水灾就发生过1029次,大旱灾发生过1056次。

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持续百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国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不断促进统一大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从根本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梦近年来,中国梦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理想追求,凝聚着无数个体和集体的努力。

中国力量,则是中国梦的有力推动者,在国家发展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梦的凝聚力和中国力量的推动作用,并展望未来中国梦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梦的凝聚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国家凝聚力的源泉。

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这一梦想触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他们积极奋斗,为实现国家的崛起而努力。

正是中国梦的凝聚力,让中国的力量得以集聚,推动国家不断前进。

中国梦的凝聚力不仅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

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积极作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这种成功的经验和典范,充分展现了中国梦的凝聚力。

二、中国力量的推动作用中国力量是中国梦的有力推动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力量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

这些力量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方面,中国的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和贡献,也使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员。

在经济方面,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也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充足资源。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推动了国家走向现代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军事方面,中国的国防力量得到了显著加强。

中国秉持着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的军事实力,不仅为自身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安全产品。

在文化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增强,中华文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中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建立了合作伙伴,增进了国际间的友谊。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在理想、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其成员之间所表现出的亲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

最近,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十分深刻的。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强的时期,往往是我们国和民族兴家旺发达的时期;而中华民族凝聚力降低甚至成为一盘散沙的时候,也往往是国家和民族灾难频仍、受人欺辱的时期。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曾经使我国在历史上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而从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掠夺过我们的财富。

堂堂大国,何以受人欺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使民族凝聚力遭到极大削弱,整个国家成了一盘散沙。

这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不管以前如何强大,一旦丧失了民族凝聚力,形不成合力,就必然受制于人,更难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当代中国,民族凝聚力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每当遇到灾难或陷入困难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聚集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战胜灾害、克服困难的合力。

去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巨大作用。

这同旧中国一遇水灾人民就流离失所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把民心凝聚到“发展是硬道理”上来了。

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发展,全党上下抓发展、促发展,这才有了今天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

这充分表明,民族凝聚力既是克服困难之力,也是推动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之源。

在当今国际社会,民族凝聚力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今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使我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认清了西方国家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真面目,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义愤,转化成发展自己的动力。

中国人民的凝聚力无可比拟

中国人民的凝聚力无可比拟

中国人民的凝聚力无可比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凝聚力。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携手奋斗,共同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考验,铸就了深厚的国家凝聚力。

中国人民凝聚力的形成与历史,文化,民族自豪感,共同利益,以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因素密不可分。

一、历史的纽带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悠久的优秀传统和共同的文化认同。

中国人民对于自己的历史有着无比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历史纽带成为了中国人民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经历了战争、革命、开疆拓土,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和伟大的成就。

这种历史纽带将中国人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进而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二、文化的融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促进了中国人民凝聚力的形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之一,其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还是佛家的慈悲心,都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融合与凝聚。

三、共同利益的连结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了每一个中国人民,共同利益成为了连接中国人民最牢固的纽带之一。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善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种共同利益的连结使得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对国家的共同认同和凝聚力。

四、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得到了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和助力。

中国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断提升了中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

无论是空间站的成功发射,还是高铁网络的蓬勃发展,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目标的象征,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的归属和凝聚。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实用版)目录1.中国团结凝聚力的重要性2.中国团结凝聚力的来源3.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体现4.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作用5.中国团结凝聚力的未来发展正文一、中国团结凝聚力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团结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

团结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力量。

二、中国团结凝聚力的来源1.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民族共同参与了这一文明的创造和发展。

无论是汉字、史书、诗词还是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团结凝聚力的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肩负起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通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凝聚起了全体人民的力量。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为团结凝聚力提供了精神支撑。

三、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体现1.民族团结:中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2.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展现了中国团结凝聚力的强大。

3.脱贫攻坚: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彰显了团结凝聚力。

四、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作用1.维护国家安全:团结凝聚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安全挑战,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经济发展:团结凝聚力有助于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3.提升国际地位:团结凝聚力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

中国的团结凝聚力【实用版】目录1.中国团结凝聚力的重要性2.中国团结凝聚力的历史根源3.当代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体现4.中国团结凝聚力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5.如何加强中国的团结凝聚力正文一、中国团结凝聚力的重要性团结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56 个民族的大国来说,中国团结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中国团结凝聚力的历史根源中国团结凝聚力的形成,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三、当代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团结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当代中国团结凝聚力的体现,既有经济发展的辉煌成果,也有抗击疫情、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的众志成城。

四、中国团结凝聚力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团结凝聚力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正是依靠这种力量,我国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成果。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国团结凝聚力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如何加强中国的团结凝聚力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团结凝聚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认同。

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地区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

要发扬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中建功立业。

4.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500字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500字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500字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中国各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团结和凝聚的力量。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会:1. 共同历史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石是共同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参与和共同书写的,这种共同历史感使民族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

2. 文化多样性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还在于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拥有众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俗。

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尊重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它使各个民族之间建立了相互理解和团结协作的基础。

3. 经济合作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与经济合作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民族共同努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繁荣为各民族提供了共同的利益诉求,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通过经济合作,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分歧逐渐减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 和谐社会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支持。

通过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华民族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结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会在于共同历史、文化多样性、经济合作和和谐社会。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着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只有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繁荣稳定,推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中国各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团结和凝聚的力量。

多民族国家中的中国,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

论民族凝聚力【精品范文】

论民族凝聚力【精品范文】

论民族凝聚力论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发展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软实力,它制约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实力的发展。

因而,研究如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良性运动,必须要有公正、民主、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公正、民主,不会出现和谐,社会不和谐又何来真正的稳定。

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的优良传统上我们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风范,从过去的争取民族解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今天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由于人才流动性大大增加,同一民族的人可以属于不同的国家,所以我们突出提高民族凝聚力而不是爱国主义正在于此。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和腐朽文化。

坚持用先进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抵制腐朽文化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增强民族凝聚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推动力量。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首先,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然而,经济实力又是一个民族内部各种力量赖以凝聚的物质利益基础。

其次,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开放使各民族地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地方经济优势,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互补互利的关系,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新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势与资源互补替代了传统的农牧互补,从而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中华民族的亲和力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讨材料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讨材料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讨材料引言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凝聚全体民众的力量,是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基础。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学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行动。

本文旨在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措施。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

只有当全体民众紧密团结,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国家才能在外部竞争和内部挑战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华民族凝聚力不仅意味着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更是指在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上的共同认同和奋斗目标。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措施1. 加强民族认同教育教育是塑造中小学生身心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民族认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2. 推动跨地区交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跨地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打破地域壁垒,促进人民群众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 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管理,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同时,社会组织和公民也应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更大的社会责任,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4.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在于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结论中华民族凝聚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民族认同教育、推动跨地区交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等措施,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确保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国家统一是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键。

一个国家如果存在分裂现象,将会削弱国家的整体实力,导致国家面临内外部安全威胁。

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期和平稳定发展。

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下一统”,历代政府都将国家统一作为国家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次,国家统一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集中力。

一个具有完整统一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和认同感。

国家统一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民族凝聚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在动力。

一个国家存在多民族群体时,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就需要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只有各民族群体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建立起共同的民族认同和认同感,才能够确保国家的内部稳定和统一。

例如,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统一的民族凝聚力。

因此,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确保国家的统一和提升民族凝聚力,才能够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和民族是紧密相关的,只有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的国家始终保持统一,愿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团结,共同为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途径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途径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途径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长期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斗志不衰,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今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民族的冲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要求,面对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的态势,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壮大经济实力,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经济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其中经济实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是每个民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的最基本的支撑点.一个民族如果经济实力雄厚,它在国际社会中就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能赢得让别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从而大大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经济实力不强,物质基础不雄厚,民族凝聚力也会大受影响.由此看来,要想增强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想方设法把国家经济实力搞上去.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二)健全制度机制,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政治基础.政治因素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当一种进步的,成熟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它所产生的凝聚力的力度是十分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形式,同时也创造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当前,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就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冲击.在当前条件下, 积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政治保证. (三)高扬核心价值,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40豳2011年第3期(幽逵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念和信心;坚揣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四)倡导和谐文化,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公民道德建设,以此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中心环节,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善于总结和发现各方面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典型,广泛开展向道德楷模学习活动,让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五)建设精神家园,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依归,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中华文化的崇尚统一,追求和谐,注重道德,张扬自强高尚人格,讲求厚德载物气度,主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优秀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悠久历史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六)加强政党建设,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领导基础.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应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一个民族有了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那么,中华民族凝聚力就一定能不断增强.总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要我们不断发挥好人民群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中华民族凝聚力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尽快实现.(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责编:杨安2011年第3期蜀41。

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统一指的是一个国家完整地拥有独立的领土、政权和权力,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致性。

而民族凝聚力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民族团结一致、相互信任和支持的程度。

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既相辅相成,又互为前提,对于国家的和谐稳定、社会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国家统一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国家的统一意味着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得以提升。

只有国家实现统一,政府才能更有效地行使执政权力,从而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与良好治理。

统一的国家还能够更好地应对内外挑战,增加国家的抵抗外患和解决内部纷争的能力。

同时,国家统一使得国家在外交领域更具可行性,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其次,民族凝聚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内部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各个民族能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并且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利益和繁荣而奋斗时,国家就能够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而如果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和国家分裂的危险。

此外,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民族关系。

国家统一为不同民族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民族凝聚力也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各个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支持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时,国家就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

然而,要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全力以赴。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各个民族的平等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民族教育,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促进各个地区和民族的均衡发展,减少地区发展的差距,提高各个民族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摘要: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本文认为,从二者的构成要素上看,国家凝聚力的外延比民族凝聚力要多;从作用方式上看,国家凝聚力主要是政治认同,民族凝聚力则主要是文化认同;从相互关系上看,民族凝聚力是基础,国家凝聚力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促。

关键词:国家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旧的由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是“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与社会中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

它的凝聚力是很有限的。

只有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有强大的国家凝聚力,但同我们国家率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利益,所以,民族凝聚力是带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

一、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国家凝聚力,主要来源国家实行的政治,采取的政策;来自国家人员的宗旨、作风和科学地管理。

孔子曾言:“为证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中国古代强汉盛唐,就是汉唐统治者登台后实行了一定德政收到的效果。

有的王朝实行政治尚好,但政治方针不对,也损失了国家的凝聚力。

我国1949年解放后,实行惠民政策,干部清廉,热心为人民服务,当时国家凝聚力之强是举世无双的,随着统购统销、合作化、公社化、“大跃进”、“文革”,使国家凝聚力损失殆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正像胡锦涛所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民族凝聚力哪里来呢?马克思说:“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

”有了共同利益就会有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目标,但这个共同利益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是受制于经济因素,为经济发展所决定。

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

”所以,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是由该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来决定的。

二、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方式民族凝集力一般是通过民族共同心理、民族共同意识以及自觉民族精神这类观念形态体现出对民族的认同,其作用方式主要是文化认同。

“民族的共同心理特质(包括共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感情等)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及其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层面。

它们是由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之中形成的种族的生理体质特征,以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种族心理气质特征所构成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

也就是多,由特定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文化模式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特质,是民族凝聚力最基本的层面。

”民族共同心理作用于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情感,并由此形成民族文化上的认同倾向和归宿感。

这种民族共同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是在共同生活中逐渐同化的。

与民族凝聚力有别的是,国家凝聚力主要是通过主权意识、国家观念以及政治权力服务意识这类观念形态的东西体现出对国家的认同,其作用方式主要是政治认同。

主权意识,主要是指领土意识。

领土,首先是供人民居住生活的一片天地,人民对这片土地依赖,被这片土地吸引,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观念,是指国民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的领土、经济、文化、政治权力等所有的资源与财富都是属于全体国民的,全体国民应该很好地维护它,建设它。

值得强调的是,在国家本体的三要素中,领土、人民是相对稳定的,变数最大的是政权,关键的要素是政权的运行。

因而,讲国家凝聚力,最关键的是要将政治权力的服务意识。

三、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相辅相成、互促互动的。

首先,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凝聚力的基础。

国家是由民族构成的,民族是国家的主体,是基础。

作为主体的民族,如果其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个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组员成员都向心于民族整体且之间具有亲和力,那么,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强了。

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一对属种关系的概念,民族凝聚力的构成成分被国家凝聚力的构成成分所包含。

一般情况下,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凝聚力的表现。

其次,国家凝聚力是民族凝聚力的保障。

国家是民族的居住地、承载地,民族是居住在国家版图内的社会群体,其生存与生活要以国家为依托,其凝聚力的增强也要以国家国家为依托。

没有国家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难以实现。

即使有的民族其成员可能散居于若干国家,其民族凝聚力的涉及面比国家凝聚力要大,其力量的体现大多还在其所在国家的框架内,也要受制于其所在国家。

再则,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互动互促。

一方面,因为民族凝聚力中的“两力”包含于国家凝聚力中的“人民向心力”,所以,民族个体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及民族个体之间的亲和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着其所在国家凝聚力的强弱。

另一方面,国家政权亲和力是保障性条件,其强弱势必制约着居住在该国内的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

只不过,当国家是作为保护民族发展的工具时,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互促的;反之,则会出现矛盾甚至背离。

因而。

我们必须将增强国家凝聚力与增强本国的民族凝聚力一致起来。

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途径当今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民族的冲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要求,面对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的态势,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我们认为,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壮大经济实力,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经济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其中经济实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是每个民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的最基本的支撑点。

一个民族如果经济实力雄厚,它在国际社会中就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能赢得让别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从而大大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经济实力不强、物质基础不雄厚,民族凝聚力也会大受影响。

由此看来,要想增强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想方设法把国家经济实力搞上去。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

(二)健全制度机制,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政治基础。

政治因素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当一种进步的、成熟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它所产生的凝聚力的力度是十分强大的。

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形式,同时也创造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

当前,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就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冲击。

在当前条件下,积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政治保证。

(三)高扬核心价值,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念和信心;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倡导和谐文化,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

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此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中心环节,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善于总结和发现各方面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典型,广泛开展向道德楷模学习活动,让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

(五)建设精神家园,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依归,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

中华文化的崇尚统一、追求和谐、注重道德、张扬自强高尚人格、讲求厚德载物气度、主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优秀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悠久历史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