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凝聚力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以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为视角
华 民族拥有强大 而独特的 民族 凝聚 力。正是 因为这种 民族 凝聚 力 ,在几 千年 的历 史长河 中,中华 民族才能 由 “ 多元 ” 走向 “ 一体 ” ,虽历经磨难 ,但仍然能够克服 重重困难和 危 机 ,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凝聚 力是中华 民族 生 存 与发展 的内在动 力,既是中华 民族古 老而常新的 民魂 情 节 ,又是历久弥 新 、方兴 未艾的研究课 题。 中华 民族凝 聚 力 “ 强大而独特” ,那么这种 “ 独特 ”除 了形成条件、历史 境遇 、更新 重构等独特之外 ,必然还存 在着不同于其他 民 族凝聚力的 “ 独特规 律 ” 。那么 ,这 种独特规律 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 ,民族凝聚 力从 根本上说是一 种文化实践 。文化 是 民族凝聚 力的 内核 ,是 民族凝聚 力取 之不尽 用之 不竭的
中 制 造 呢绒 、 麻 布 和 丝 织 品 的 。但 是他 不 明 白 ,这 些 一 定
态。这种 意识形态合乎 封建地主阶 级的政治统治 ,有利于 维护封建社 会的政治经 济秩 序。还有 ,中华 民族 农耕文 明 孕育 了中华民族传统 精神 ,主要体现 为家国 同构 、 自强不
成 、文化要素关 系、文化要素聚合核 心力量 以及文化结构功 能等 多方面。根据马克思 文化结构思想 ,立足 中华 民 族发展 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质 ,可 以得出中华民族凝 聚力发展 的基本规律是 :中华 民族凝柱 中坚支撑律 、中华 民族凝聚力 与民族整体利益相互促 进律 、中华民族凝 聚力在与离 散力对立统一 中的主导作用律。
论 中华 民族凝聚 力发展 的基本规律
— —
以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为视角
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作者:汪坤岗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1期摘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历史范畴,当前社会背景下,了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多方面总结,提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合理路径业已成为时代的强音。
关键词:凝聚力;必要性;路径;中华民族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28-02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科学内涵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系统,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按其属性一般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大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民族间起作用较大的是先天自然因素,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许多先天自然因素逐步社会化,而被融入后天社会因素之中。
故有自然凝聚力与社会凝聚力二者综合即是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和生态的凝聚力构成的综合体之说。
中华民族凝聚力同样是由自然和社会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间断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在团结御侮、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所形成的情感和道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竭资源。
中华民族是“56 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个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1]。
这种凝聚力还包括信奉度、感召力、归属感以及国家和政府对各民族成分和成员的制约力和调适力等要素,它是时间的积淀、是历史的结晶,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韧纽带,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世代相续的力量源泉。
二、当今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1.和谐的政治环境需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良性运动,必须要有公正、民主、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公正、民主,不会出现和谐,社会不和谐又何来真正的稳定。
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良性运动,迫切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升旗朗诵稿
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升旗朗诵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升国旗是我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的重要仪式。
今天,我将为大家朗诵一篇关于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和底气。
我们要牢记民族的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无论是瞻仰伟大的长城、敬仰壮丽的黄山,还是品味丰富的传统美食、欣赏精妙的传统艺术,我们应该以自豪的态度去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通过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还表现在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有一颗炽热爱国之心。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牢记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情感相通。
无论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国家大事,还是遵纪守法、勤俭节约,我们的行为都应该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契合,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只有每个人都能为祖国尽一份力量,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
为了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还需要加强教育和文化交流。
通过学校、社区等各种途径,我们可以传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爱民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与不同地区和族群的人交流,增进互相的了解和友谊。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文化交流,我们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凝聚力,团结中华民族众多的子弟们。
最后,升国旗是我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的重要仪式。
每次升旗仪式都是我们集体的荣誉与庄严的时刻。
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要怀着崇敬之心,追忆先辈的奋斗和祖国的繁荣。
我们要怀揣着对祖国的信心和爱国之情,用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添砖加瓦。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信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
民族凝聚力
摘要】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民族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凝聚力对于民族的发展演进以及民族的自强、自立都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表现,影响它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民族凝聚力的体验与表现进行分析,论述影响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社会心理A Stud on Teh Social Psychology of Natonal Cohesion Zhao WeiAbstract:In national psychology,national cohes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t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discusses.National cohesion produc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a nation s development,evolution,self-relianc and independence.Meanwhile,it has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a nation s development,and changes take place i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f.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manofestations of national cohes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and ha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hesion.Key words:sense of approval,national cohesion,social psychology按照斯大林的论述,民族可以特指历史上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并且有语言、经济和文化等特点的稳定的群体。
民族文化力与凝聚力
民族文化力与民族成员文化本质摘要:通过论述民族文化力、文化人、国力与社会人等的关系说明民族文化力与民族成员文化本质。
关键词:文化力、文化、文化竞争一、文化与精神国家(一)、文化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
这种“力”并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之力称之为“软实力”。
从本质上说,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文化者,人化也;人化者,德化也;德化者,强化也;强化者,美化也”。
通俗地讲,文化力就是文化的力量。
但文化与文化力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文化还不等于文化力,只有把文化应用到实践中去,文化才能转化为文化力。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而光辉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
西方文化是以古希腊及希伯莱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辉煌文化,充分表现了西方民族奔放、进取、民主、自由的独特性格。
这两种文化,都是人类优秀文化,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文化构成看,中国当代文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明代以来吸收的西方古典文化和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
可见,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文化系统,而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开放的文化系统,它“是在主体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内外多维文化的营养,在开放的溶汇中发展。
即以本位文化为基础,大量汲取、溶汇异质文化的精华,以对异质文化的开放,促进本位文化的开拓。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文化是一种多维开放的动态结构尤其是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在加速,以致到了今天,中国文化中的西方因素就十分丰富。
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角度,看西方文化因素的存在及其影响。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空间上的统一性、时间上的连续性。
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名言
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名言1.形容凝聚力的句子都有什么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出自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上》白话文释义: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2,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出自谚语白话文释义: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办得更好。
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
3,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的和慷慨地去作。
——出自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4,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下·多疑不如独决》白话文释义:大家同心协力,天下就没有敌手。
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5,人心齐,泰山移。
——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白话文释义: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
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2.形容凝聚力的诗句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宋代】译句: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宋代】译句: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五首·其二》作者:陆游【宋代】译句:我的雄心壮志并没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死了以后还可以作鬼中的强者,继续和敌人搏斗。
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作者:杜甫【唐代】译句: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在理想、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其成员之间所表现出的亲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
最近,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十分深刻的。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强的时期,往往是我们国和民族兴家旺发达的时期;而中华民族凝聚力降低甚至成为一盘散沙的时候,也往往是国家和民族灾难频仍、受人欺辱的时期。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曾经使我国在历史上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而从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掠夺过我们的财富。
堂堂大国,何以受人欺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使民族凝聚力遭到极大削弱,整个国家成了一盘散沙。
这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不管以前如何强大,一旦丧失了民族凝聚力,形不成合力,就必然受制于人,更难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当代中国,民族凝聚力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每当遇到灾难或陷入困难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聚集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战胜灾害、克服困难的合力。
去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巨大作用。
这同旧中国一遇水灾人民就流离失所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把民心凝聚到“发展是硬道理”上来了。
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发展,全党上下抓发展、促发展,这才有了今天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
这充分表明,民族凝聚力既是克服困难之力,也是推动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之源。
在当今国际社会,民族凝聚力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今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使我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认清了西方国家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真面目,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义愤,转化成发展自己的动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500字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500字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中国各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团结和凝聚的力量。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会:1. 共同历史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石是共同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参与和共同书写的,这种共同历史感使民族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
2. 文化多样性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还在于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拥有众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俗。
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尊重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它使各个民族之间建立了相互理解和团结协作的基础。
3. 经济合作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与经济合作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民族共同努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繁荣为各民族提供了共同的利益诉求,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通过经济合作,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分歧逐渐减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 和谐社会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支持。
通过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华民族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结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会在于共同历史、文化多样性、经济合作和和谐社会。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着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只有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繁荣稳定,推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中华民族凝聚力体会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中国各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团结和凝聚的力量。
多民族国家中的中国,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
从疫情防控看中华民族凝聚力
从疫情防控看中华民族凝聚力【摘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华民族展现出强大凝聚力。
全民抗疫,众志成城,政府和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战胜疫情。
志愿者和白衣战士的无私奉献,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抗击疫情。
中华民族凝聚力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凝聚力不仅加速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行,更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发展。
疫情防控中的经验也为未来提供了启示,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继续在未来的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关键词:疫情防控、中华民族凝聚力、全民抗疫、政府合作、志愿者奉献、白衣战士、民族团结、社会共同努力、国家发展、启示。
1. 引言1.1 疫情防控背景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形势十分严峻。
疫情的暴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造成了大量感染者和死亡者,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停滞和发展受阻。
疫情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对政府和民众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疫情防控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包括封城、严控交通、建设方舱医院等,以阻止病毒传播,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全力以赴,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和调度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也唤起了全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战斗者。
大家纷纷响应号召,自觉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等,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全民一心的合作下,中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中华民族凝聚力定义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来源于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在艰难险阻中所展现出来的团结一致、互助互爱的精神风貌。
民族凝聚力申论作文素材
民族凝聚力申论作文素材
1. 文化传承和发展: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可以从其文化传承和发展上体现。
各民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音乐和艺术等方面。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能够让各民族感到自豪和认同,还能够加深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2. 多民族合作和交流:一个国家内多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不同的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价值观念。
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了解,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同时,多民族的合作与交流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平等与公正: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可以为每个民族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避免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保障每个民族的权益,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平衡,有利于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4. 经济繁荣和发展: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民族凝聚力提供支撑。
一个繁荣的经济能够为各民族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将为各民族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增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5. 公共教育和宣传:公共教育和宣传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可以加强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宣传和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
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形成。
以上素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组合,并在文章中进行具体论述,从而形成一个有逻辑严谨和论证充分的申论作文。
论民族凝聚力【精品范文】
论民族凝聚力论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发展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软实力,它制约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实力的发展。
因而,研究如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良性运动,必须要有公正、民主、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公正、民主,不会出现和谐,社会不和谐又何来真正的稳定。
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的优良传统上我们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风范,从过去的争取民族解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今天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由于人才流动性大大增加,同一民族的人可以属于不同的国家,所以我们突出提高民族凝聚力而不是爱国主义正在于此。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和腐朽文化。
坚持用先进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抵制腐朽文化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增强民族凝聚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推动力量。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首先,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然而,经济实力又是一个民族内部各种力量赖以凝聚的物质利益基础。
其次,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开放使各民族地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地方经济优势,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互补互利的关系,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新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势与资源互补替代了传统的农牧互补,从而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中华民族的亲和力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试论文化民族主义与民族凝聚力
反 ” 。事实 上 也 是 这 样 : 为 最 早 产 生 现 代 民 j 作 族 的西 欧 , 由于资 本 主义发 展 的需 要 , 民族 主义在
那里 也 出现 了。有 了 民 族 主 义 , 清 晰 了 人 们 才 “ 同语 言 、 同地 域 、 同经 济 生 活 、 同文 化 ” 共 共 共 共
作 者 简 介 : 圣 钢 ( 94一) 男 , 西 九 江 人 , 江 学 院 教 授 , 要 从 事 民族 理 论 研 究 。 陈 16 , 江 九 主
・
2 ・ 7
它是先 于民族这 一 社会 存 在产 生 的 ; 由于没 有 民
族, 就谈不 上 民族凝 聚力 , 以一个 民族 的文化 民 所
这一 被斯 大林认 为是 民族形成 缺 一不 可要素 的意 识 。在这 一基 础上 , 现代 民族 才形 成 。
识 到 自己的统一 和与 其他 这类 共 同体 区别 的人们
的总 和 。 … 盖 尔 纳 判 定 “ 两 个 人 共 享 一 个 文 ” 当 化, 而文 化 意味着 一 种思想 、 号 、 系体 , 符 联 以及行
出 : 有 民族 主义就 不会 有 民族 , 没 民族 主义 的产生
是 民族 出现 的前 提 。英 国史学 家霍 布斯鲍 姆 就认
为 , 民族 主义早 于 民族 的建 立 , “ 并不 是 民族 创 立 了国家 和 民族 主义 , 而是 国家 和 民族 主义 创 造 了 民族 ” , 国研 究 民族 主 义 的著 名 学者 盖 尔 纳 英
黑 龙 江 民族 丛 刊 ( 月 刊 ) 双
2 1 第 5期 ( 第 18期 ) 0 0年 总 1
民 族 问 题研 究
试 论 文 化 民 族 主 义 与 民 族 凝 聚 力
从“大一统”国家观论中华民族凝聚力
从“大一统”国家观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当今学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问题之一。
民族凝聚力,表现为中华民族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人民具有的团结力、向心力、统一力、凝聚力。
在历史上,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各种政治力量,虽然产生过矛盾和斗争,产生过冲突和分裂,但是祖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始终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维护团结、要求统一,同分裂民族、分裂祖国、侵略祖国、妄图亡我中华的反动势力和外来敌人作殊死的斗争,保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自五千多年前炎黄时期开创文明历史以来,历史文明从未中断,从未被任何外国所灭亡,伟大的华夏文明一代一代不断继承发展,创造了今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延绵五千年世世不绝的伟大中华文明;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的两千两百多年历史中,中国虽也有分裂的时期,但统一的时期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分裂的时期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越到后来,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的局面越巩固。
试看今日的世界,很多地方还不太平,诸如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海地、俄罗斯车臣地区等等,战争时起,民族和宗教冲突严重,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而唯独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得到世界人民的称羡和赞扬。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但是和中华民族巨大的民族凝聚力的发扬也是分不开的。
所以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前,发扬民族凝聚力,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凝聚力本质上也就是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间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强化与质的飞跃,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各民族的共同创造,是民族关系积极发展的产物。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讨材料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讨材料引言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凝聚全体民众的力量,是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基础。
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学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行动。
本文旨在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措施。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
只有当全体民众紧密团结,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国家才能在外部竞争和内部挑战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华民族凝聚力不仅意味着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更是指在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上的共同认同和奋斗目标。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措施1. 加强民族认同教育教育是塑造中小学生身心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民族认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2. 推动跨地区交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跨地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打破地域壁垒,促进人民群众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 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管理,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同时,社会组织和公民也应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更大的社会责任,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4.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在于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结论中华民族凝聚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民族认同教育、推动跨地区交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等措施,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确保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犹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_历史论文
犹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_历史论文/>犹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民族,可以说“流浪”这个词本身就描述了犹太人状况。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流浪这一术语源自《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申命记28:25》“你必将要在地球的所有王国流浪”. 但是这一特殊的族群在千年的流浪中历经磨难却仍能生生不息、顽强存活并能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拥有如此顽强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如此璀璨的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奇迹。
strong>一、千年流浪---历史的奇迹二、一神崇拜---民族之魂三、犹太社区---民族之家</strong犹太人的这种坚强的民族凝聚力还来自于那种独特的犹太民族家园---犹太社区,犹太人的流浪1国家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事件,犹太人被允许在巴比伦保持统一的社区“即使在此时,这个国家依然存在。
政府所在地被迁移到离耶路撒冷大约5 英里的米哈帕哈,管理权委托给了一个叫基大利的人”.[4] 45这以后,许多以色列人逐渐又重新回到以色列地。
虽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又多次被外族征服,如希腊、罗马帝国等等,但大多数时候犹太人基本上还可以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治省的行政体制,甚至一度强大到成为附庸国的地步。
但多次的被征服经历使更多的以色列人分散到世界各地。
在以后的流浪过程中,更多的是强制性的被禁锢于一个隔都之中,禁止犹太人和基督徒混居在一起“在这种隔离区内,犹太人被依法圈限在城市中某一与世隔绝的区域,其目的是阻止他们和基督徒的混居,以避免因此而削弱后者的宗教热情。
”[2] 15另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也往往自愿地聚居在与外界相隔绝的居住区内,因为只有生活在自己的人民中间,他们才会有回到家园的安定之感。
在哈尔滨生活的犹太人“哈尔滨犹太人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传统……但是这些不同背景的犹太人很快就与社区融为一体。
”[5] 3“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民族聚居区内,有自己的社会文化和道德。
论中华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
论中华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作者:李道湘来源:《前进》 2020年第2期李道湘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及其成员保持在民族群体内的向心力,也称之为民族内聚力。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就在于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文化传统和伟大祖国的强烈认同。
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它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
因此,中华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展、增强、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关系到文化命脉的延续,也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如何增强和建构的问题。
一、中华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意义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人们都会问,是什么造就了辽阔的中国版图,是什么铸就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是什么成就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绵延?历史学家说,其中必然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
这个力量就是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精神。
中华文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兴衰史,许多古老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
中华文明是个奇迹,她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过的古老文明。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具有凝聚力,首先应该表现在它自身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这种生命力的延续。
中华文明是一种古老的文明,又是一种日日新的文明,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首先,中华文化是中华版图不断扩大的内在力量。
其次,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思想基础。
再次,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绵延不绝。
尽管也有天灾人祸,但却一代代传承,经过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最终积淀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且未曾中断,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国庆节的民族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国庆节的民族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国庆节是中国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走出家门,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不仅是一个庆祝国家繁荣与发展的时刻,更是一个展示民族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纷纷踏上旅途,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这种团聚不仅是亲情的体现,更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表现。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国庆节期间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人们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亲近感。
这种凝聚力的体现不仅仅存在于亲人之间,还延伸到了整个社会。
人们在国庆节期间参与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仪式、参加文艺演出等,共同庆祝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加强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庆节期间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无论是组织大型庆祝活动,还是进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合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组织大型庆祝活动时,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协调各项工作。
从活动策划、场地布置到安全保障,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而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时,志愿者们也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
只有团队成员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展示不仅体现了个体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彰显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除了在庆祝活动中展示团队合作精神,国庆节期间还有很多人们参与的集体活动,如登山、徒步、拔河等。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个体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登山中,队员们需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才能够顺利到达山顶。
在徒步中,队员们需要相互配合,保持队形,才能够有序前行。
在拔河比赛中,队员们需要紧密合作,协调力量,才能够战胜对手。
这些活动不仅考验了个体的毅力和耐力,更锻炼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国庆节的民族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不仅仅在节日期间得到展示,更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论民族凝聚力
山课
件5
k J.om 7 论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发展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软实力,它制约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实力的发展。
因而,研究如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良性运动,必须要有公正、民主、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公正、民主,不会出现和谐,社会不和谐又何来真正的稳定。
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的优良
1 / 3
传统上我们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风范,从过去的争取民族解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今天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由于人才流动性大大增加,同一民族的人可以属于不同的国家,所以我们突出提高民族凝聚力而不是爱国主义正在于此。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和腐朽文化。
坚持用先进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抵制腐朽文化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增强民族凝聚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推动力量。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首先,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然而,经济实力又是一个民族内部各种力量赖以凝聚的物质利益基础。
其次,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开放使各民族地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地方经济优势,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互补互利的关系,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新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势与资源互补替代了传统的农牧互补,从而促进了社会和经
---------------------------------------------------------------范文最新推荐------------------------------------------------------
济的发展,这对中华民族的亲和力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民族共同繁荣,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革命老区比较集中的地方,又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这一广大地区的改革和发展,对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山课
件5
k J.om 7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