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切换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113-2020
传声器校准方法
传声器校准方法一、引言传声器,作为声音信号采集与传输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声音信号的质量。
因此,对传声器进行准确、可靠的校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声器的校准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一技术,从而提高声音信号采集与传输的准确性。
二、传声器校准的基本原理传声器校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传声器输出信号与已知标准信号之间的差异,对传声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
校准过程中,需要使用标准声源产生已知声压级和频率的声音信号,将传声器置于标准声场中,记录其输出信号,并与标准信号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调整传声器的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参数,使其输出信号与标准信号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校准的目的。
三、传声器校准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传声器校准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选择合适的标准声源:标准声源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产生准确已知的声压级和频率的声音信号。
常用的标准声源包括活塞发生器、扬声器等。
2. 准备校准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标准声源、传声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等。
确保这些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准确的测量能力。
3. 搭建校准环境:校准环境应具有良好的隔声和消声性能,以减少外部干扰对校准结果的影响。
同时,要确保校准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传声器的工作要求。
4. 制定校准方案:根据传声器的类型、用途和校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校准方案,包括校准的频率范围、声压级范围、校准点的选取等。
四、传声器校准的具体步骤传声器校准的具体步骤如下:1. 预热与检查:打开校准设备,进行预热和自检。
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2. 放置传声器:将待校准的传声器固定在标准声源前方的合适位置,确保传声器正对声源,且与声源的距离满足校准要求。
3. 产生标准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已知频率和幅度的电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驱动标准声源发出声音信号。
调整声源的声压级,使其覆盖传声器的校准范围。
4. 记录输出信号:使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传声器在不同频率和声压级下的输出信号。
传声器、扬声器测量方法国标修订版介绍
用二个声源提供测量,一个辐射频率f1的信号,另一个辐射频率f2 =f1±80 Hz。
1
二 《传声器测量方法》修订版与与 GB/T 9401-1988 相比的差异
a) 第12章中,增加了12.5条:立体声传声器的专用特性
对带固定换能装置、用于两个音频通道的立体声录音专用的传声器单元,以及多个明确排列(阵 列)的单声道传声器。这些传声器和阵列适用下列特性: 1)XY(左—右)传声器夹角
用分贝表示:
dn
=
unf ut
×100%
Ldn
=
20lg⎜⎛ dn ⎟⎞ ⎝100 ⎠
dB
声场的非线性失真应比置于声场内的被测传声器自身的失真小得多。
3)二次差频失真
——传声器置于由两个正弦信号频率f1和f2(f2-f1=80 Hz)组成的声场中时,用一个适当的选 通滤波器选择的传声器输出频率fd=80 Hz的信号与选通滤波器输入端信号的电压(见GB/T 12060.2 的7.2)之比。
传声器、扬声器测量方法国标修订版介绍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张志强
(本文发表于 2008 年全国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议)
一引言
受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2007 年 1 月由江苏省电子信息产
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研 究 院 承 办 GB/T 12060.4-200X 《 传 声 器 测 量 方 法 》 修 订 工 作 ( 计 划 编 号 为 20063821-T-339,协办单位为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 GB/T 12060.5-200X《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修订工作(计划编号为 20063819-T-339,协办单位为南京 大学声学研究所、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项目概述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全国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广播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推进全国各地应急广播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
2023年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遵循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建设符合和实际的应急广播系统。
按照委、区政府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利用各镇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发和传输覆盖基础上,结合各镇村应急信息发布特点,按照应急广播建设标准建设要求,现对应急广播系统1个区级平台、4个镇应急广播分控平台、41个村(社区)分控平台和200个广播终端点位进行规划建设。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基本应用需求体现在以下方面:1满足地域性应急事件处置需要:承担全区应急信息调度、控制工作,支持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级平台对所辖区域接收终端的语音广播、分区广播、定时广播和点对点广播。
实现多级平台联动、跨级调度指挥,实现本地应急广播发布需求收集、发布资源整合、调度决策、流程控制等功能。
2.上下系统联动、平台互联互通:与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对接各政府部门应急广播信息源,纵向能贯通至镇街道、村社区。
产品可以无缝接入到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同时开放接口,可以实现横向、向下对接,实现全市统一调度管理。
3.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的信息发布:突发事件大多具有局部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应急广播的覆盖也必须实现区域覆盖和点覆盖,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定向发布。
4.安全播出,可管可控:安全、标准、可扩展,信息发布可管可控,平战结合。
在技术上采取国密数字签名等高等级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预警信息在发布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唯一性和不可抵赖性。
在管理上,严格执行节目制审播流程,确保工作人员到位、岗位职责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模拟数字音频切换器
PSW0301MIX 模 拟 音 频 和 AES3 数 字 音 频 混 合 自 动 切 换 器 使 用 说 明
普庆电子
键 、液 晶 屏 和 旋 转 编 码 开 关 。后 面 板 上 有 音 频 信 号 输 入 、输 出 插 座 ,RS232 串 行 通 讯接口和电源插座。
3.1、 前面板
3.1. 1 、“ 电 源 开 关 ” 是 交 流 电 源 开 关 , 开 关 拨 到 “ 0 ” , 电 源 断 开 ; 开 关 拨 到 “ 1”,
电源闭合。
3.1.2、 “ 输 入 通 道 ” 按 键 1~ 3: 对 应 3 路 音 频 输 入 通 道 , 用 于 选 择 输 入 通 道 , 按
键 自 带 指 示 灯 ,当 该 通 道 信 号 有 效 时 ,按 键 发 绿 光 ,反 之 ,按 键 不 发 光 。当 前 切 换 在 哪 一 通 道 ,该 通 道 按 键 发 红 光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当 按 键 同 时 发 绿 光 和 红 光时,由于颜色混合效应,按键发光呈黄色。
2
PSW0301MIX 模 拟 音 频 和 AES3 数 字 音 频 混 合 自 动 切 换 器 使 用 说 明
安全说明
普庆电子
电 源 ——
请使用带保护地的单相三线制电源,并确保整个系统使用同一保护地。不能使 用无保护地的电源,电源线的接地脚不能破坏。
断 电 ——
需要进行设备移动或其他需要断电的工作时,要关断所有的电源,包括关断外 部电源插座,拔掉电源插头,以确保您的安全。
3.2.2、“ RS232 串 行 通 讯 ”接 口 COM1,用 于 连 接 计 算 机 等 外 部 设 备 ,配 合 控 制 软
5
PSW0301MIX 模 拟 音 频 和 AES3 数 字 音 频 混 合 自 动 切 换 器 使 用 说 明
传声器企业标准
名称 动圈式 传声器 电容式传声器 驻极体传声器
换能原理 电动式 电容式
分类与命名
按指向性类型分类
传声器按指向性类型分为全向、单向(心形、超心形、超指向)和双向
指向性类型 全指向 心形 单向 超心形 超指向 双向 图例
产品的命名
产品型号代号,用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加 字母表示 产品类别代号,用字母表示。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产品的安全要求按GB8898中有关规定执行。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测试条件
若无特殊规定,本标准的各项技术要求测试方法一般在下列正常大 气条件下进行:
正常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 压:86kPa~106kPa。 有争议时,应在下列仲裁大气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20℃~±1℃; 相对湿度:63%~67%; 气 压:86kPa~106kPa。
电表、测试仪。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语言检听
要求
接通电源后检听,传声器不应出现工作不正常状态。如:音量时大 小,时有时无或发出异常声等严重影响正常使用效果的情况。
检验方法:
接通电路后,用语言信号检听。声源------被检传声器------前置放大 器及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及耳机
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振动(正弦)试验
要求
振动实验后一切正常。试验前后自由场灵敏度变化不超过±3db。
检验方法:
将传声器按水平、垂直方向固定于振动台上进行试验,试验后进行 检查,一切正常。
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碰撞试验
要求
调幅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D/J020-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暂行技术文件GD/J020-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UHF频段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发布IGD/J 020-2008II 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1)4 技术要求 (3)5 测量方法 (6)附录A (12)附录B (13)GD/J020-2008前言自2006年10月24日起,GY/T 220.1-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Y/T 220.2-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GY/T 220.3-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GY/T 220.4-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GY/T 220.5-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5部分:数据广播》、GY/T 220.6-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6部分:条件接收》、GY/T 220.7-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7部分:接收解码终端技术要求》和GY/T 220.8《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先后发布,并正式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文件。
本技术文件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文件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归口。
本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本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倪士兰、刘长占、李国松、季淑芝、邹世杰。
IIIGD/J02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UHF频段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 范围本技术文件规定了符合GY/T 220.1-2006标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UHF频段发射机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技术文件为准。
本技术文件适用于符合GY/T 220.1-2006的8MHz带宽、不同功率等级的移动多媒体广播UHF频段发射机的设计、生产、验收、运行和维护。
【CN110083332A】音频切换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65960.0(22)申请日 2019.04.29(71)申请人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号大族创新大厦A区6-8层、10-11层、B区6层、C区6-10层(72)发明人 蒋权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代理人 胡海国(51)Int.Cl.G06F 3/16(2006.01)(54)发明名称音频切换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7)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频切换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检测到已建立蓝牙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主麦克风MIC采集音频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辅MIC采集音频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耳机发送的蓝牙MIC采集音频信号,确定所述蓝牙MIC采集音频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中筛选出信号强度最大的作为目标信号强度;获取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语音输出方式,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语音按照所述语音输出方式进行输出。
本申请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通话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4页CN 110083332 A 2019.08.02C N 110083332A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83332 A1.一种音频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切换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已建立蓝牙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主麦克风MIC采集音频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辅MIC采集音频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耳机发送的蓝牙MIC采集音频信号,确定所述蓝牙MIC采集音频信号的第三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中筛选出信号强度最大的作为目标信号强度;获取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语音输出方式,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语音按照所述语音输出方式进行输出。
移动终端音频测试原理及步骤
参照 ITU-T P.79公式和下表的加权系数(非密合情形), 使用m=0,225计算侧音损耗(dB)和STMR(dB)值。 并显示侧音衰减曲线。
N 10 STMR log10 10( m /10)( LmeST LE WM ) m M 1
根据标准3GPP TS 26.131,当手机接收响度固定时, STMR应该在13dB到23dB之间。 根据标准STMR只能用TYPE1 或者TYPE3.2低泄漏型 人工耳来进行测量,用其他类型人工耳的测量商待进一 步研究。
人工耳的校准
每次测试之前,须使用1KHZ下产生 94dBSPL(1Pa)声压的声平校准仪例如 Brüel & Kjäer 4231来决定人工耳的绝对 灵敏度。 不同类型人工耳的校准值是分别存储的, 因此,如果物理上构造相同的人工耳已经 经过校准就不需要再进行校准了。
人工嘴的校准
人工嘴的校准不依赖于使用的人工耳类型。因 此当人工耳类型改变时不需要对人工嘴重新校 准。 测试手机之前,需测量并使用预先校准的麦克风 纠正人工嘴的绝对灵敏度和频率响应。这一步 骤可以使用从TYPE 1型人工耳上取下的麦克风 来完成。标准麦克参考峰值用来决定人工嘴的 频率响应。在测试频率范围为100HZ到8KHZ时 麦克风的频率响应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干扰噪声会影响测量的校准值,因此人工 嘴的校准需在消声室里面进行。
发送灵敏度/频率响应
根据3GPP TS 26.131,发送频率响应必须在极限曲线之内, 但不需要精确的灵敏度值。
发送响度评定值(SLR)
SLR(Sending loud rating)计算的是绝对响度, 它是一种基于目标单音测量来表示发送频率响 应的方法,以这种方法来表示什么样的话音信 号对听者才是可以接受的。 灵敏度单位表示成dBv/Pa。根据ITU-T P.79公 式 N
音频切换器使用说明书
凯联音频切换器使用说明凯联音频切换器包括4路音频输入,2路音频输出(预监和节目),可以通过通讯端口自动控制切换,提供两个RS-232接口可与两台计算机相连并同时使用。
凯联切换器采用1U 标准上架机箱,使用灵活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电教中心等各类广电系统。
【技术指标】●供电电压交流220V±(220*10%)V 50HZ●工作温度范围 5°C-30°C●极限工作温度范围 -5°C-40°C【装置结构】前置面板:①②③④⑤图1-前面板①电源开关:红灯亮机器通电工作②OUT1-OUT4选择主输出音频通道,红灯亮为当前所选通道,支持自动切换功能③PREVIEW5-PREVIEW8选择预监输出音频通道,红灯亮为当前所选通道④A/M选择主输出手动/自动切换模式,红灯亮为自动切换⑤调整主输出的音频音量后置面板:①②③④⑤图2-后面板①四路音频输入,从左到右分别为1、2、3、4,其中第1路支持掉电直通。
②OUT:主输出③MON:预监输出④COM1、COM2:控制口,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的COM口。
⑤220V电源插1【操作指南】本机控制方式有手动及自动,其中主输出及预监输出均支持手动切换方式;手动控制电路采用自复式按键,电路互锁,带回灯指示。
控制码经锁存器锁存后送音频切换器。
与计算机串口连接,可控制自动切换,自动切换方式只有主输出支持。
在计算机控制时,首先将前面板控制按键打到自动位置,计算机为COM口输出,可以直接RS232与本机通讯。
1.将音频输入信号接入后面板输入口2.从主输出口-OUT输出到播出设备,预监口-MON输出到监听器3.连接COM1/COM2口到计算机的COM口4.连接电源,开机5.前面板A/M-手动/自动转换:A-自动(灯亮),M-手动注:插拔输入输出电缆及COM口线时,请先关闭主机电源。
换能器灵敏度测量
换能器灵敏度测量一、名词术语1. 自由场:均匀且各项同性的介质中,边界的影响可以不计时的声场。
2. 远场:自由场中,离声源较远处瞬时声压与瞬时质点振动速度同相的声场。
在远场中的声波离开声源时呈球面发散波,即声源在某点产生的声压与该点至声源声中心的距离成反比。
3. (有效)声中心:在发射器上或附近的一个点,在远处观测时,好像声波是从这个点发出的球面发散声波,对于互易换能器,用作接收器与用作发射器时的声中心是一致的。
4. 几何声中心:换能器结构或辐射表面的几何对称中心,如球型换能器的球心。
低频时,声中心和几何中心是一致的。
5. 参考声中心:换能器上某个指定点,用做描述换能器特性时的坐标原点。
该点是任选的,一般为换能器的几何中心。
6. 接收换能器开路输出电压:接收换能器的输出端没有电流流出时,在该点呈现的瞬时电压,单位为V 。
7. 可逆换能器:换能损失与传输方向无关的换能器。
它既能用作发射器又能用做接收器。
8. 互易换能器:线性、无源、可逆并满足互易原理的换能器。
9. 换能器对的电转移阻抗FJ Z :对于由发射器F 和接收器J 组成的换能器对,在某一频率下的电转移阻抗为,当换能器置于声场中,其主轴相对指向并位于一直线上时,接收换能器开路电压J u 与输入发射器的电流F i 的复数比,单位为Ω,以数学形式表示为F J FJ i u Z /=其模和幅角分别为F J F J FJ I U i u Z //==,F J i u FJ FJ Z φφφ-==arg式中J U 为接收换能器开路电压的有效值,单位为V ,F I 为输入发射器电流的有效值,单位为A ,J u φ为接收换能器电压的相位单位为rad ,F i φ为输入发射器电流的相位,单位为rad 。
电转移阻抗与换能器对所处的声场、电负载、环境等条件有关时,应同时指出这些条件。
换能器对处于自由场远场条件时,其转移阻抗模与换能器对声中心间的距离d 成反比,即d Z FJ =常数10. 自由场(电压)灵敏度f M :接收换能器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 与在自由声场中引入接收换能器前存在于其声中心位置处的瞬时声压f p 的复数比值。
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5MHz~1000MHz)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94-2020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要求 (1)4.1 一般要求 (1)4.2 技术要求 (1)5 测量方法 (3)5.1 一般要求 (3)5.2 插入损耗、相互隔离 (3)5.3 反射损耗 (3)5.4 屏蔽衰减 (4)5.5 耐电压 (4)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5MHz~1000MHz)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 范围本技术文件规定了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5MHz~1000MHz)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技术文件适用于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的设计、生产和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P 数据接口(Data Port)FM 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TV 电视(Television)4 要求4.1 一般要求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纹、毛刺和变形;镀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和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结构及零部件应紧固不松动;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标志应完整、正确、清晰、牢固;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5465.2—2008的有关规定。
4.2 技术要求按用户端口数分为TV单输出口;TV和FM双输出口;TV和DP双输出口。
TV单输出口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TV单输出口技术要求GD/J 094—2020表1(续)TV、FM双输出口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TV、FM双输出口技术要求TV、DP双输出口技术要求见表3。
表3 TV、DP双输出口技术要求GD/J 094—2020 5 测量方法5.1 一般要求用目测法和(或)手感法进行检测。
5.2 插入损耗、相互隔离5.2.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技术要求 (1)4.1 功能要求 (1)4.2 性能要求 (1)5 测量方法 (3)5.1 测量环境条件 (3)5.2 功能要求的测量 (3)5.3 性能要求的测量 (4)参考文献 (11)音频切换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 范围本技术文件规定了音频切换器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技术文件适用于音频切换器的设计、生产、验收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文件。
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 165—2000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文件。
AES 音频工程师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4 技术要求4.1 功能要求音频切换器功能配置要求见表1。
表1 音频切换器功能配置要求4.2 性能要求4.2.1 数字音频切换器4.2.1.1 输出接口技术要求数字音频切换器输出接口应符合GY/T 158—2000和GY/T 165—2000的规定,具体技术要求见表2。
GD/J 113—2020表2 数字音频切换器输出接口技术要求4.2.1.2 输入接口技术要求数字音频切换器输入接口技术要求见表3。
表3 数字音频切换器输入接口技术要求4.2.1.3 数字音频格式应符合GY/T 158—2000中第4章的规定。
4.2.1.4 数字音频通道特性技术要求数字音频切换器数字音频通道特性技术要求见表4,本技术文件中的数字信号满度电平值0dBFS对应模拟信号24dBu电平值。
表4 数字音频切换器数字音频通道特性技术要求GD/J 113—2020表4(续)4.2.2 模拟音频切换器模拟音频切换器模拟音频通道特性技术要求见表5。
表5 模拟音频切换器模拟音频通道特性技术要求5 测量方法5.1 测量环境条件测量环境条件如下:——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30%RH~75%RH;——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 功能要求的测量5.2.1 源端信号切换输出将音频切换器的所有源端口分别接入测量信号,检查音频切换器所有目的端口上是否能同时输出此测量信号。
5.2.2 输入源通路显示将音频切换器的所有源端口分别接入测量信号,在设备面板检查是否能实时显示切换器正在使用的输入源通路。
5.2.3 参数配置GD/J 113—2020检查音频切换器是否能通过设备面板或网管对设备的参数进行配置。
5.2.4 报警信息当输入信号断开时,检查音频切换器是否具有报警功能。
5.2.5 一对多切换将音频切换器源端口接入测量信号,检查音频切换器是否支持将该信号切换至多个目的端口输出。
5.3 性能要求的测量5.3.1 数字音频切换器5.3.1.1 输出接口输出格式、输出电压、抖动的测量5.3.1.1.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图1 输出接口输出格式、输出电压、抖动,数字音频格式,输入接口输入格式、采样频率,介入增益,信噪比(不加权),幅频特性,总谐波失真加噪声,通道间串音,通道间电平差,通道间相位差测量框图5.3.1.1.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数字音频信号源输出AES信号,经被测数字音频切换器后,接入音频分析仪;c)用音频分析仪读取输出格式;d)用音频分析仪直接测量出输出电压、抖动指标。
5.3.1.2 输出接口反射损耗的测量5.3.1.2.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2。
图2 输出接口反射损耗测量框图5.3.1.2.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设置数字音频切换器被测端口无信号输出;GD/J 113—2020b)将网络分析仪及测量用电缆按0.1MHz~6MHz频段自校准;c)按图2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d)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数字音频切换器输出端口在0.1MHz~6MHz范围内的反射损耗。
5.3.1.3 输入接口输入格式和采样频率的测量5.3.1.3.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3.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数字音频信号源输出AES信号,经被测数字音频切换器后,通过音频分析仪检查数字音频切换器能否正常工作;c)数字音频信号源分别输出32kHz、44.1kHz和48kHz采样频率的AES信号,经被测数字音频切换器后,通过音频分析仪检查数字音频切换器能否正常工作;5.3.1.4 输入接口最大输入电压的测量5.3.1.4.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3。
图3 输入接口最大输入电压测量框图5.3.1.4.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3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调节数字音频信号源,使非平衡数字音频接口输出幅度达到1.1V;c)将数字音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接入被测源端口,设置数字音频切换器,使信号由上述测量过的、符合标准的目的端口输出;d)数字音频信号源输出AES信号,经被测数字音频切换器后,接入音频分析仪;e)若音频分析仪没有检测到数据错误,则最大输入电压符合要求;f)调节数字音频信号源,使平衡数字音频接口输出幅度达到7V;g)重复步骤c)~步骤e)。
5.3.1.5 输入接口最小接收灵敏度的测量5.3.1.5.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4。
GD/J 113—2020图4 输入接口最小接收灵敏度测量框图5.3.1.5.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截取频率特性为1√f⁄、且将数字音频接口输出幅度衰减至100mV的非平衡音频电缆;b)按图4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c)将经过长电缆衰减后的信号接入被测源端口,设置数字音频切换器,使信号由上述测量过的、符合标准的目的端口输出;d)数字音频信号源输出AES信号,经被测数字音频切换器后,接入音频分析仪;e)若音频分析仪没有检测到数据错误,则最小接收灵敏度符合要求;f)截取频率特性为1√f⁄、且将数字音频接口输出幅度衰减至200mV的平衡音频电缆;g)重复步骤b)~步骤e)。
5.3.1.6 输入接口反射损耗的测量5.3.1.6.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5。
图5 输入接口反射损耗测量框图5.3.1.6.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将网络分析仪及测量用电缆按0.1MHz~6MHz频段自校准;b)按图5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c)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数字音频切换器输入端口在0.1MHz~6MHz范围内的反射损耗。
5.3.1.7 数字音频格式的测量5.3.1.7.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7.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数字音频信号源输出AES信号,经被测数字音频切换器后,接入音频分析仪;c)用音频分析仪检查信号数据字,确认数字音频格式。
GD/J 113—2020 5.3.1.8 介入增益的测量5.3.1.8.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8.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20dBFS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使之与被测设备的输入阻抗相匹配,调整被测设备至正常工作状态;c)被测设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电平幅度偏差为介入增益。
5.3.1.9 信噪比(不加权)的测量5.3.1.9.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9.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20dBFS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使之与被测系统的输入阻抗相匹配,调整被测系统至正常工作状态;c)从音频分析仪读取输出信号电平P S;d)断开被测系统的输入接线,在输入端加上等额匹配电阻,再从分析仪中读取额定带宽内的噪声电平P N;e)按式(1)计算信噪比(不加权)(SNR)。
SNR=P S-P N (1)5.3.1.10 幅频特性的测量5.3.1.10.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10.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20dBFS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使之与被测系统的输入阻抗相匹配,调整被测系统至正常工作状态;c)记录输出端电平P0为参照电平;d)在20Hz~20kHz范围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以倍频程间隔,取倍频带中心频率),输出信号幅度保持不变;e)分别记录各频率下的输出端电平P;f)分别计算输出电平值P与P0的差值,最小差值和最大差值的区间即为幅频特性。
GD/J 113—20205.3.1.11 总谐波失真加噪声、通道间电平差、通道间相位差的测量5.3.1.11.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11.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20dBFS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使之与被测系统的输入阻抗相匹配,调整被测系统至正常工作状态;c)从音频分析仪读取左右声道电平、通道间相位差;d)开启音频分析仪20Hz~20kHz的带通滤波器;e)从音频分析仪读取总谐波失真加噪声。
5.3.1.12 通道间串音的测量5.3.1.12.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1。
5.3.1.12.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1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在被测系统的一个声道输入端加载幅度为-20dBFS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另一个声道输入端不加载信号,调整被测系统至正常工作状态;c)从音频分析仪读取通道间串音。
5.3.2 模拟音频切换器5.3.2.1 介入增益的测量5.3.2.1.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6。
图6 介入增益、信噪比(不加权)、幅频特性、总谐波失真加噪声、通道间串音、通道间电平差、通道间相位差测量框图5.3.2.1.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6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4dBu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使之与被测设备的输入阻抗相匹配,调整被测设备至正常工作状态;GD/J 113—2020c)被测设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电平幅度偏差为介入增益。
5.3.2.2 信噪比(不加权)的测量5.3.2.2.1 测量框图测量框图见图6。
5.3.2.2.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按图6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b)信号发生器送出幅度为4dBu的1kHz正弦波测量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使之与被测系统的输入阻抗相匹配,调整被测系统至正常工作状态;c)从音频分析仪读取输出信号电平P S;d)断开被测系统的输入接线,在输入端加上等额匹配电阻,再从分析仪中读取额定带宽内的噪声电平P N;e)按式(2)计算不加权信噪比(S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