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实录及点评
《窃读记》教学实录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实录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a13645581b6bd97f19ea9d.png)
《窃读记》教学实录及反思本文是关于《窃读记》教学实录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交流读书感受导入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生:我觉得读书能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生:我觉得读书让我更加聪明了,比如我读过《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那里面有各方面的知识。
生:我喜欢读内容新奇、有趣的书,像《哈利伯特》啊、《淘气包马小跳》啊,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会情不自禁地乐出声来。
生:对,有的时候,我为了读完一个故事,都忘记了吃饭、写作业。
师: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生:“窃”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穴”字头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洞穴或者是什么隐蔽的地方有关系,下面是一切的“切”,表示读音。
二、解题、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1、解题、整体感知师: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生:(查字典后汇报)“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偷,第二个意思是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第三个意思是谦辞,古时候的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如窃以为。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c546d6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d.png)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使学生了解并感悟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诚信、勤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窃读记》的内容理解和感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窃读经历所传达的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窃读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窃读记》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总结出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课文中,作者因为热爱读书,曾经____、____、____过。
(2)作者在窃读过程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等乐趣。
2.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说“窃读”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8f947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6.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引言本文档记录了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中,以《窃读记》为主题的教学实录。
通过教学实录的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窃读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机;- 通过阅读故事情节并解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术语和思维方法,解决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教师向学生讲解《窃读记》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研究过的数学知识,如形状、图表等。
2. 阅读故事- 学生个体阅读《窃读记》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组间互助讨论,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讨论与解答问题- 教师提出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答。
-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答案,并在全班范围内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4. 拓展活动- 学生通过绘制故事中的图表、制作故事中的形状等方式,将数学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答案的准确性、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等,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品,如图表和形状的绘制,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论通过以《窃读记》为主题的教学实录,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机,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这种将数学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深入研究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窃读记》教学实录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 《窃读记》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 《窃读记》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c4c897c0975f46526d3e16f.png)
《窃读记》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能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象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象把所有的智能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能.。
窃读记课堂实录
![窃读记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3c30c8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1.png)
窃读记课堂实录篇一:《窃读记》教学实录及点评《窃读记》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者:如皋市白蒲小学特级教师姜树华点评者: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郭学萍【教材分析】《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画作的作品。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窃读”过程的独特感受独具特色与复杂滋味。
作者通过毛序译者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表达内心。
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教材的主题为“我爱阅读”,《窃读记》是第一课。
其编写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审时度势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二是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所的运用,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习得,主动提升,主动成长。
【学习目标】1.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组织机构结构,恰当表述文题;2.品味语言艺术,体会动作、心理描写,能有感情朗读;3.情节猜写,相机拓展,激起学生走进原著的电影版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读过《城南旧事》这本书吗?它的作者就是台湾女作者林海音。
林海音小时少时,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完成学业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活动一”的学习任务。
师:每步要求听明白了吗?请以学习小组为处室,按“活动一”中同的具体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生:分组学习。
师:首先异常情况检查一下用词的自学情况,哪个同学读读活动单上的这些词语?提醒一下:别人在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点评:聆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培养良好的聆听态度,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确实把握聆听的方法,能听出别人所表达的意指,从而达成沟通的用意。
姜老师对学生聆听吟诵的在意和重视,渗透在外语教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生:读。
生:“踮(diǎn)起脚尖”中“踮”的读音应该是第三声。
师:非常好,请你时带全班同学读这个词。
生:齐读“踮(diǎn)”。
小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bab67f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0.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8 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要紧内容, 体会窃读的复杂味道,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对求知的期望, 受到感染。
4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 .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要紧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一些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交流读书感受导入师:我国闻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可不能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进展。
”同学们,你们喜爱读书吗?生:喜爱!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生:我觉得读书能带给我欢乐,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生:我觉得读书让我更加聪慧了,比如我读过《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什么缘故》,那儿面有各方面的知识。
生:我喜爱读内容新奇、有味的书,像《哈利伯特》啊、《淘气包马小跳》啊,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会不由自主地乐出声来。
生:对,有的时候,我为了读完一个故事,都不记得了吃饭、写作业。
师: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摸索,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味道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青年时专门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 板书课题) 认真观看那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生:“窃”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穴”字头表示那个字的意思跟洞穴或者是什么隐藏的地点有关系,下面是一切的“切”,表示读音。
二、解题、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1 、解题、整体感知师: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说明?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生:(查字典后汇报)“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偷,第二个意思是背地、偷偷地做一件事,第三个意思是谦辞,古时候的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如窃以为。
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课堂实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b7677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1.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课堂实录【我寄语】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今日,我为大家收集到的五班级上册语文《窃读记》课堂实录,盼望能给老师朋友们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带来些许关心!师:咱们今日学习的是《窃读记》。
读过课文了吧?这篇课文很好懂,一读就懂。
请告知我,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作者特别喜爱读书,觉得读书是件特别欢乐的事。
这么多书坚持读下去,说明读书很有意思,她求知欲很高。
师:他读懂了这是一个特别喜爱读书的小女孩。
很好!你来共享。
生:我从国文老师的最终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懂了我们的肚子需要用食物来供给,而我们的头脑需要用书,用学问来供给。
师:用学问来充实我们的头脑,用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很好!你还读懂了什么?生:我从文章第7然段读懂了,作者读书能把自己融入到书的内容当中,甚至连自己读了多长时间都不知道。
师:很贪欲地读书!还有吗?生:我从第4自然段明白了窃读的味道是特别欢乐的,也还是很可怕的。
师:这种特别欢乐而又可怕的,很简单的读书的味道,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了。
生:我从整篇文章中读出作者读书非常困难,由于书里提到,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假如被书店老板发觉,可能还要受到惩处。
师:很欢乐地读书,而且又是很困难地读书。
读懂它真好!谁还来说?生:我觉得作者当时很想读书,可又没钱买书,只能到各家书店读书,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学问的精神。
师:这是作者童年的境遇。
只读书,不买书,这就是窃读!生:我看出作者很有毅力,为了读书不惜多跑几家书店。
师:这是作者对书的喜爱!生:我还读出作者求知欲很高,处处读书。
师:是呀,为了读书不惜挨饿,不怕劳累!生:我认为,作者可能是受家庭条件的限制买不了书,但仍阻挡不了她爱书的精神。
每天一放学,就匆忙地跑到书店看书,而且觉得这种窃读的味道是很欢乐的。
师:嗯,用行动满意自己的渴望!师:我知道,大家读出了许多许多,这样,我先强调几个地方,然后我们开头读书。
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1cd3e9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e.png)
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窃读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窃读记》是一篇描写作者在艰苦环境下仍然坚持阅读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阅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大意。
2. 描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感悟。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你们喜欢阅读吗?阅读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乐趣?”2. 阅读课文(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
3. 词汇讲解(10分钟)- 解释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4. 课文内容梳理(15分钟)-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窃读?”“窃读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影响?”6. 角色扮演(15分钟)-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文章的主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窃读记》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2.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文章中的抽象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 个别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不够自信,需要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窃读记》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窃读记》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82f51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f.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窃读记》教学实录1. 教学背景- 学校:XX小学- 年级:五年级下册-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文:《窃读记》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复课文《窃读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2 讲解课文(15分钟)- 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课文《窃读记》,逐句解读并解释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3.3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个别、小组或全班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逐个检查答案并讲解。
第二课时3.4 分析主题(10分钟)-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窃读记》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3.5 分角色朗读(10分钟)- 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进行课文的朗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6 互动讨论(15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窃读记》的互动讨论,探讨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课时3.7 创作续写(15分钟)-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窃读记》的续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创作一个结局或者衍生故事。
3.8 分享交流(15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分享,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绘画等形式展示,让同学们共同欣赏和交流。
4.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来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创作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续写作品和分享交流来评估其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窃读记》的教学实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讨论,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窃读记》说课稿及课堂实录
![《窃读记》说课稿及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359470331126edb6f1a1087.png)
《窃读记》说课稿及课堂实录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这篇文章收录在新教材六年级上学期读书单元中,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作为七年级的课外读物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2、说学情。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38e0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8.png)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文。
(2)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总结文章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窃读记》语文课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语文课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7fe7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窃读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窃读行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窃读记》的作者、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精讲细练:(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让学生学会运用。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窃读行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按照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小练笔。
五、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心情。
3. 对于窃读行为,要严肃教育,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b0e11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b.png)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窃读记》的内容概述和主题思想。
2.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3. 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难点: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和分析。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窃读记》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解析: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词语讲解: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 句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创作练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布置的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窃读记》的文本。
2. 作者和背景的相关资料。
3. 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的案例分析材料。
4. 课堂讨论和分享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理解,内容解析。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全面覆盖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e0d7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e.png)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林海音的生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
2. 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词语解析: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鉴赏讨论: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六、教学准备:1. 搜集林海音的生平资料和《窃读记》的相关评论、解读文章。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摘要、关键词汇、句式分析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和相关讨论材料。
4. 准备课后反思表格,用于学生对本次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七、教学步骤:1. 导入:简述林海音的生平,介绍《窃读记》的成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学生自读文章,注意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 精读: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分享。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八、课堂练习: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题:"__岁的林海音,为了读书,常常___。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9c928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1.png)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信息。
3. 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享学习心得。
4. 词语学习: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作业布置:1. 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方法:思考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4. 作业布置:检查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存在问题:总结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体验。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窃读记》课堂实录[修改版]
![《窃读记》课堂实录[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2075326137ee06eef91826.png)
第一篇:《窃读记》课堂实录《窃读记》课堂实录三河口镇舒家畈教学点李咏阳师:你们喜欢读书吗学生齐答:喜欢. 谁能来形容一下你爱读书的具体表现呢生表述.(2个左右)生1:我喜欢上一本书,就会没日没夜地看,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师:咱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生异口同声答:废寝忘食. 师板书这个词.生2:我喜欢一本书的时候,总是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 师:真是——生接:爱不释手. 提供一些成语给学生, 如: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爱不释手……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 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 初读课文.1,师:先自己读一遍课文吧!不理解的词语作个记号,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随机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师板书词语: 贪婪腋下饥肠辘辘师:老师发现这些词语对大家来说有一定难度,读.说说意思. 4,读了课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呢生1:她是在书店里读书的,而且是悄悄的,不能被书店老板发现.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童年的林海音只能在书店里偷偷地读完一本一本书.5,课文没有题目,你觉得取什么课题最适合这个故事呢生几乎异口同声答道:窃读. 师评价:你们取的题目竟然和作者想的一样. 出示原先的课题. 读课题.师:换个字理解窃的意思. 生:是偷读.师:窃读并不是偷书,而是偷偷地在书店里读书.6,课文中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生思考5秒左右,开始动笔, 在书中划出这句话.师:大声地把这句话读出来吧!生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学习1—4自然段. 1,交流:直接表述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 幻灯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齐读句子.师: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生考虑大概3秒.生:作者快乐的是她总算找到了想看的书,惧怕的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会把她赶出去. 师:他说得对吗生齐答:对!师: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先让我们在1——4自然段中去找找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吧! 2,学习1——4自然段.师:读读这些文字,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你能否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学生自己学习,师巡视.3,交流:结合找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提醒交流规范一点: 我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读语句,说理由. 交流句段一:生1: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因为他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师:你说得真好!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 生齐说:啊师: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就这样读. 齐读句子.出示句子: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生:还感受到了作者寻找书时候急切的心情.师:就带着这种寻书的急切和找到的快乐,读这句话. 学生自己练习读. 指名读.出示句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师:其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找找动词. 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动词,用记号表示出来.(跨踮钻挤)师:再注意一下一个细节描写,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体会一下这些动作和这个细节,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心中很急切.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师:一个不顾惜自己的形象也要读书的孩子.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非常爱读书. 齐读这段话. 交流句段二: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作者急切想读到这本书,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 师:这句话,谁再来说说体会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师: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呢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忘记——(生接:吃饭);你也许会忘记——(生接:睡觉);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生齐答:快乐! 师:是的,这时候的作者也是这样快乐,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再读这句话. 齐度. 交流句段三: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暗喜告诉我们作者当时很快乐.师:这时候的她又因为什么而快乐呢生:作者因为自己溜进店门没被发现而高兴,因为她可以快乐地寻找她想看的书了.生:还有我可以安心了,也说明作者当时很快乐.店里的顾客少,她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她也可以安心看书了.4,师: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的心理活动是非常生动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很复杂而且善变.除了快乐,你还感受到其他的心情了吗指名说.评:这是一个多么酷爱读书的小姑娘啊! 那么,面对惧怕,这个小姑娘又是如何坚持窃读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5—7自然段,找找答案.四,学习5—7自然段. 自由读5—7自然段,想想这三段内容写了什么.看着屏幕上的句子说说. 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 指名说;(2位同学),自己说给同桌听.3,也许大家会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她要费尽周折来隐藏自己呢生:因为她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引出句段: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师: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假设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 假设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 假设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生1:也许是老板已经发现了她,已经在看她了. 师:会以什么样的眼神看着她呢生:注视生:瞪生:盯……师:也许——生2:也许老板已经准备赶她了. 师:会用什么样的语言生:他会说:小姑娘,你不要再看了.师:这是一个相当宽厚的老板,如果是一个冷漠,自私的老板呢生:他也许会说:小瘪三,没钱就不要来看,滚出去! (现场哄堂大笑).师:一个多么形象的词啊!小瘪三道出了作者当时窘困的生活状况. 如果这是一个相当粗暴,蛮横无理的老板呢他不但会用语言侮辱她,甚至还会采取一些动作. 生:那老板会用扫把将她赶出门去. 师:好!赶!生:那老板会把她拖出去. 师:拖! 生:拎! 生:推! 生:撵……(2)出示一段课外内容: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话,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指名生读该段话.学生沉浸在回味当中,片刻——师: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生:那个老板用极端粗鲁的话羞辱了作者,甚至还打了作者. 师:那么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又指什么呢生:指老板羞辱作者没有钱,很穷.师:就如刚才的那个词——生接:小瘪三(3)师生合作再现故事情景师:我需要和几位同学合作着将这个故事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眼前,谁愿意师与学生一起口述:(师)有一天,我正贪婪地读着那本我喜爱的书,突然,一个巨大的吼声向我袭来——, (生)小瘪三,没钱也来看书,给我滚出去! (师) 随即,一只大手攥紧了我的衣领——(生)将我高高拎起,提着走到门口,将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师)我回头一看,看到了一张(生)充满怒气的脸(生)一张严厉的脸(生)凶神恶煞般的脸(师)紧接着,一扇厚厚的木门碰地一下在我背后关闭……(4)回旋文本.师: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所以——接说句式: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 (5)小结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啊! 五:全文总结同学们,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 下节课,我们再来回味这个感人的故事.《窃读记》课堂实录三河口镇舒家畈教学点李咏阳师:咱们今天学习的是《窃读记》。
《窃读记》教学实录一
![《窃读记》教学实录一](https://img.taocdn.com/s3/m/77816ebe28ea81c758f57874.png)
《窃读记》教学实录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交流读书感受导入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生:我觉得读书能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生:我觉得读书让我更加聪明了,比如我读过《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那里面有各方面的知识。
生:我喜欢读内容新奇、有趣的书,像《哈利伯特》啊、《淘气包马小跳》啊,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会情不自禁地乐出声来。
生:对,有的时候,我为了读完一个故事,都忘记了吃饭、写作业。
师: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生:“窃”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穴”字头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洞穴或者是什么隐蔽的地方有关系,下面是一切的“切”,表示读音。
解题、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1、解题、整体感知师: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生:(查字典后汇报)“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偷,第二个意思是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第三个意思是谦辞,古时候的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如窃以为。
小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0a07c2fa1c7aa00b42acbba.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学习目的:1 .看法 7 个生字,会写 18 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 .抓住主要内容 ,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 对求知的盼望 , 遭到感染。
4 .学习作者经过细致入微的举措描写和心思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 .经过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先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交流读书感受导入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议着一团体的智力开展。
〞同窗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师:新学期又末尾了,一本本旧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团体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阅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生:我觉得读书能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充溢乐趣。
生:我觉得读书让我愈加聪明了,比如我读过«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那外面有各方面的知识。
生:我喜欢读内容新奇、幽默的书,像«哈利伯特»啊、«淘气包马小跳»啊,有的时分读着读着就会情不自禁地乐出声来。
生:对,有的时分,我为了读完一个故事,都遗忘了吃饭、写作业。
师: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只能取得知识、学会思索,而且会失掉情感的熏陶和肉体的享用。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想少年时共同读书阅历的作品«窃读记»。
( 板书课题 ) 细心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生:〝窃〞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穴〞字头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洞穴或许是什么隐蔽的中央有关系,下面是一切的〝切〞,表示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者:如皋市白蒲小学特级教师姜树华点评者: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郭学萍【教材分析】《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窃读”过程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表达内心。
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教材的主题为“我爱阅读”,《窃读记》是第一课。
其编写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二是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促进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动习得,主动提升,主动成长。
【学习目标】1.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组织结构,恰当表述文题;2.品味语言艺术,体会动作、心理描写,能有感情朗读;3.情节猜写,相机拓展,激起学生走进原著的阅读冲动。
师:同学们,读过《城南旧事》这本书吗?它的作者就是台湾女作者林海音。
林海音小时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活动一”的学习任务。
师:每步要求听明白了吗?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活动一”中的具体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生:分组学习。
师:首先检查一下词语的自学情况,哪个同学读读活动单上的这些词语?提醒一下:别人在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点评:聆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培养良好的聆听态度,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确实把握聆听的方法,能听出别人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达成沟通的目的。
姜老师对学生聆听的在意和重视,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生:读。
生:“踮(diǎn)起脚尖”中“踮”的读音应该是第三声。
师:非常好,请你带全班同学读这个词。
生:齐读“踮(diǎn)”。
师:现在各组把拟定好的题目都呈现在这儿了,大家看,哪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生:窃读师:伸出手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这个词。
下面就请各组对所拟的题目发表看法。
生:因为作者是偷偷地读书,如果被店主看见,店主会赶她走的,所以我们把题目确定为“窃读”。
师:你觉得“偷偷地”就是哪个字?生:窃生:因为作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所以她没有钱买书回家读,然后她在书店读书,读时间长了就会被店主发现,所以她只好在一个被人遮住的地方偷偷地读,也就是“窃读”。
师:都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
作为题目,首先要准确,其次要简洁,最后要传神。
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给自己的文章起的是一个什么题目?生:齐读——窃读记师:对照作者的文题,各组再想想你们拟定的题目,一定会有新的想法,讨论一分钟!生:我觉得《窃读记》这个题目不太合理。
师:“记”,是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比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童年因家境贫寒而去窃读的事,所以叫《窃读记》,应该是合理的。
生:我组拟定的题目是《窃读之乐》,再读一读课文内容,发现我们组拟的这个标题和文章的内容不太吻合。
师:你的意思就是窃读除了有乐,还有可能有不乐,是不是?生:听了刚才的发言,我之前的感觉有一些改变。
我刚刚想了想,觉得《窃读记》这个题目是恰当的。
(台下笑声)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了,这个“记”不是在记一件事情,而是在记小时候读书的一段经历。
除了在一至四自然段讲的是那一个傍晚的窃读,从第五自然段开始就讲了好多场面,谁来说说。
生:还写了下雨时作者的窃读。
生: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当书店的夜光灯亮起来的时候,作者就会放下书走。
生:她想隐藏自己的时候,就会藏在大人的旁边。
师:如果1~4节是讲一件事情,是一个“点”的话,那么后面这么多场面则应该是许多事,是一个“面”。
这就叫由点——生:到面。
师:先详——生:后略。
师: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明了窃读的感觉,那种滋味,谁来读?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点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活动单导学”是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的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在姜老师的课堂上,教师凭借着三张“活动单”,导学,导思,导行,实现“让教”向“让学”的从容转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的1至4自然段,去体会这种窃读的复杂滋味。
请同学读活动二的学习要求。
生:按照学习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各小组,并提醒学习方法。
师:好,停下,同学们都捕捉到哪些词句了,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画的是第3自然段中的一句话:“从头来,再找一遍。
”从“再”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决心之大,找不到那本书绝不罢休。
师:建议你把后面一句连着读,感觉更好。
生:“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师: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从她的朗读里,我感受到了作者不找到这本书誓不罢休的决心。
师:像她这样读读看。
生:“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从“啊”这个词中,我可以体会到了作者一种兴奋的感觉。
师:再读。
生:“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生:我找的是另外一句话:“我踮着脚尖……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从这句话中我看出了作者混进去时的小心翼翼,还有混进去之后的坦然。
师:有很多同学都画了这句话,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这段话。
读着读着,有些字眼会让你怦然心动,不信你试试。
生:自由读。
师:有新感受了吗?生:作者为了挤进店门,连自己的形象都不顾了,说明她很喜欢窃读。
师:这段话中,哪些字触动了你的心?生:我从这段话的“跨、踮、钻”还有“挤”可以看出作者生怕被别人注意,怕被店主赶出去,表现了作者十分爱读书。
师:选你最想读的一句读读看。
生:“我踮着脚尖……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师:留意呀!多么可爱的一些动作。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再来读读看。
待会儿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这些动作。
生:自由读。
师:谁来表演?旁白也非常了得,朗读不好,他表演不起来的,谁来读旁白?其他同学能不能给推荐出来的这两位同学提些建议,比如句子中的哪些字眼,怎么表现,怎么读?生:我认为你用“跨”“踮”要表现出作者的担忧,又有些恐惧,一定要表现出小心翼翼的感觉。
生:我的想法应该是可以像小偷一样。
师:你试试哪里有这种感觉?生: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师:示范一下吧。
生:我觉得“挤”不太恰当,我觉得“挤”字不能把强硬的感觉表达出来。
师:那你说可以用上什么字呢?生: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混”。
师:(对表演者说)这样,你挤的时候把“混”字的感受融进去。
生:我想对朗读者提一下建议,在这些句子中每一个动词都要突出强调,要读得语气强烈一些。
师:你示范一句话。
生:“我踮着脚尖……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生:我想对读旁白的人提一个建议。
希望他读慢一点,这样可以更好地让我表现动作。
生:我对朗读者提个意见,动词虽然需要强调,但不可以太突出来,就像那个“踮”,因为踮不会那么慢,她心里想的肯定是快快快快快,要有轻快的感觉!师:好的,那么就准备啦!小林海音,投入啦!别忙,先背上小书包,那时的书包小啊,不像现在。
今天,你又来到一家书店,你见店里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于是……生:朗读者朗读课文相应片段,另一生表演。
师:怎么样?(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朗读的同学表现也非常出色!【点评:细读文本,可以抓住文眼,还原情境,揣摩人物精神。
在“活动二”中,为了还原情境,教师让学生以读促演,在演的过程中达到对重点词“跨”、“踮”、“钻”、“挤”的理解,并对作者自语式心理描摹以及动作描写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师:同学们,这窃读的复杂滋味儿啊,就被这些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多妙的一种写法啊,我们一起把它记在心中!(生齐读)师:还有交流的,那个女孩儿!生:“走到门口……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心那本书会不会卖光……”这些话写出了作者刚到店门时心情就开始起伏,一会儿担忧,一会儿安心,一会儿又担忧。
这样很形象地写出了窃读的感受。
师:(画曲线图)是不是这种感觉?忽高忽低的,反正就是忐忑不安!生:我对这个同学有一点补充,这句话还写出了作者当时心情的跌宕起伏!师:这个词用得好!还有没有其他语句啦?生:“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地读着!”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作者非常爱看书,对看书十分贪婪!生:我想给他作补充,这句话用了一个比喻句,他把自己看书的形象比作了一只正在进食的饿狼!这样很形象地写出我非常爱看书!、师:狼一般不用“只”,用“匹”更准确,读好这句话!生:“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师:多好啊,一起像他这样读,再次完整经历作者这次难得的窃读经历!生:齐读。
【点评:教师素养,是“活动单导学”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
虽然“活动单导学”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只能在原地平面滑行,却不能走向深度和深入。
姜老师凭借自己丰厚的学养,在课堂上游刃师:多么执着的一个小女孩啊,让我们走进“活动三”,想象更多的窃读场景。
生:根据“活动三”中的提示同座互助自学。
师:哪个同学来试试看,注意:一定要认真倾听!生: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书店,再走进另一家书店;为了隐藏自己的时候,她会贴在某个大人的身旁,假装自己是那个大人的小妹妹或者小女儿;在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她会装着皱起眉头看看外面,好像在说:“这雨太大,我回不去了!”师:说得清清楚楚,但是情境感不够,谁再来说一下?生: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知趣地放下书,离开这家书店,再走进另一家;为了隐藏自己的时候,她会紧贴在某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是女儿;在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的时候,她会不时地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她的心里在高兴地呐喊着:“大些,再大些!”师:同学们,这一幕幕在小林海音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难怪她对窃读有这么深的滋味!那滋味还记得吗?引读:我很快乐……生:齐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师:把这种感受读进我们的心中,再读!生:齐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师:同学们可能很难理解,小林海音为什么会如此费尽周折的隐藏自己!读了原文中的一段话,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觉的!请大家齐读一下原文片段:生:在这次屈辱(rǔ)之后,我的小心灵的确受了创伤,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bēi)感再次触发。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师:认真读读这段原文,猜猜作者遭遇到一回怎样的屈辱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下来。
生:当堂练写,教师巡视。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那次,我在书店窃读时,我班的一个同学看到我在窃读,就嘲笑道:“你,你,你在干什么?哦,我知道了,你在偷看书!”说着,同学又拿起我的书,翻了翻,他又说:“这本书才几块钱?你家也太穷了吧,这么便宜的书也买不起!”生:我对她的片段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