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勘察地质编录表
m,终孔孔深: m,Y= m,静止水位: 日
m m m
回 次
孔深(m) 地层名称 自 至
地
层
描其他)
岩芯 采取 率(%)
取(岩)土样
标准贯入实验
编号 深度(m)深度(m) 击数
钻探单位:
检查人:
地质编录:
第
页/共
页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工程勘察地质编录表地层描述回次孔深m地层名称自至颜色湿度状态密度成份及其他岩芯采取率取岩土样标准贯入实验编号深度m深度m击数钻探单位
GDJ-C08D02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建设单位: 桩号:
工 程 勘 察 地 质 编 录 表
孔号: 施工日期:自 年 月 日 至
孔口标高: 孔口坐标:X= 初始水位: 年 月
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检测手段
及结果
地质巡视,地层出露均匀,未见异常情况。
建基面缺陷
及处理
建基面有浮土,建议清除后采用砂垫层回填处理。
边坡稳定性
边坡坡度不满足要求,部分坡顶已有变形裂缝。
边坡处理措施
及实施
建议放缓坡或采取钢板桩支护,施工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地质评价
1、基坑出露地层与地质报告吻合;
2、地下水位埋较深,与建基面基本持平。
3、建议放缓坡或采取钢板桩支护,施工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摄影、录像说明
照片附后
编录人员
记录
年月日
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建筑物名称
井室
坐标或桩号
1+200
编录段编号
1#井室基槽开挖
高程
41.12~41.13
建基面形态
及岩性
建基面较平整,出露岩性为②层壤土(Q3al+pl)。
坡面形态
及岩性
边坡坡度较陡,岩性自上而下为:岩性自上而下为:①层素填土(Q4ml)、②层壤土(Q3al+pl)。
水文地质特征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质编录范例
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 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地质编录描述卡
手段及结果
用钢尺对建基面尺寸等进行量测,对建基面岩性进行描述。
建基面
缺陷及处理
无
防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一致,未发现填土、软土、坑洞、古河道等特殊类土和物理地质现象,未发现超挖和橡皮土等施工不良现象,地基地质条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编录负责人:参加人:记录:2021年6月30日
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建筑物
名称
堤防
坐标或
桩号
(YY247+160~YY247+430)
编录段
(块)编号
001
高程
(m)
114.272m
建基面形态
及岩性
建基面形态为矩形,基本平整。岩性:轻粉质壤土,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水文地质
特征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编录期间地下水水位位于建基面以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样图
与岩体质量
边坡检(监)测手段及结果
边坡稳定问题
边坡处理措施
及实施
工程地质
分区及评价
摄影、录像
说明
示意图
编录负责人:参加人:记录:年月日
附录
E.0.1地下开挖工程验收段施工地质编录图宜参照图E.0.1的图式。
E.0.2边坡工程验收段施工地质编录图宜参照图E.0.2-1、图E.0.2-2的图式。
可视化地质编录技术基本规定
C.0.1可视化地质编录技术宜在地基、围岩、边坡等工程施工地质编录中应用。
C.0.2可视化地质编录工作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现场地质巡视与观测,进行地质描述。
2利用近景摄影测量等方法获取编录区数字影像。
3利用数字图像处理、GIS空间数据管理等技术对数字影像进行拼接、校正,形成含空间信息的数字影像(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C.0.6现场地质描述和地质信息解译内容应符合4.4.2条、4.4.3条、5.4.2条、5.4.3条、6.4.2条和6.4.3条的规定。
C.0.7地质编录成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质编录成果应包括地质编录图(展示图)、综合(地质)描述卡和影像图。
2地质编录比例尺应符合各类建筑物的地质编录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并应符合本规程4.4.7条、5.4.7条和6.4.7条的规定。
4对数字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地质信息。
5编制地质编录图(展示图)和综合(地质)描述卡等。
C.0.3现场地质巡视与观测内容应符合4.2节、5.2节和6.2节的规定。
C.0.4数字影像宜在光线适宜的条件下拍摄,天然光源不足时,宜配备人工光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字影像应清晰、色调均匀一致、反差适中。
2像素、分辨率应满足相应建筑物地质编录精度的要求。
地质编录表格
施工里程距洞口距离(m)
轻徽较重严重极严重间距(m)
>1.50.6~1.50.2~0.60.06~0.2
<0.06延伸性极差差中等好
极好
粗糙度明 显台阶状粗 糙波纹状平整光滑有擦痕张开性(mm)密闭<0.1部分张开0.1~0.5张开0.5~0.1无充填张开>1.0黏土充填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地下
水状
态<10
干燥或湿润干燥或湿
润偶有渗水经常渗水围岩级别
Ⅱ
Ⅲ
Ⅳ
Ⅴ
记录者:复核者:日期:
Ⅵ
开挖工作面素描图及地质简要描述
开挖工作面地质简要描述
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
评定位置
黏聚力:C= Mpa; φ=点荷载强度极限:Ⅰx = MPa 泊松比:υ=
岩石类别(名称):
天然重度:γ= KN/m 3
平整光滑
其他:
极高应力高应力
10~25偶有渗水
25~125经常渗水
风化程度地质结构面
其他:
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工程名称极硬岩硬 岩较软岩软 岩极软岩
岩性指标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 = MPa 变形模量:E= GPa 完 整较完整较破碎破 碎极破碎备注:岩性指标栏岩石力学强度指标必要时做。
岩体完整状态
初始地应力状态简要说前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渗水量[(L/min·10m)]Ⅰ
埋深:H= m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 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测周边地形地貌, 看是否有滑坡发育, 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规定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 对其深度、大小、特性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 并具体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内容:××色,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光泽反映等。
注:光泽反映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映, 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 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18.4m以下为坚硬, 切面光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 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 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 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 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 密实限度,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等示例:粉土: 黄褐色, 6.2~6.7m为灰白色, 密实, 稍湿, 手捏有砂感, 不能搓条, 含约5%细砂, 局部夹黏土、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浑圆状, 一般粒径为5~20mm, 最大粒径为80mm。
地质编录(大全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质编录(大全5篇)第一篇:地质编录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一)、编录前的检查工作1、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2、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二)、岩(矿)心描述内容(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三)、样品采集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
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
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
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1、化学样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1. 项目背景信息: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 项目类型:
- 项目规模:
- 项目起止时间:
2. 地质概况:
- 地质地貌单位:
- 地质构造特征:
- 地质岩性:
- 地质地层:
- 地下水情况:
- 地震烈度等级:
3. 建筑物情况:
- 建筑物类型:
- 建筑物结构:
- 建筑物基础:
- 建筑物地下室情况:
- 建筑物主要荷载情况:
4. 岩土勘察信息:
- 勘察任务:
- 勘察范围:
- 勘察要点:
- 勘察方法:
- 勘察结果:
- 地质岩性分布图
- 地下水位图
- 荷载试验数据
- 地震试验结果
5. 土壤和地下水的工程性质: - 土壤物理性质:
- 土壤工程性质:
- 地下水位及饱和度:
- 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6. 地质灾害情况:
- 地质灾害类型:
- 已发生地质灾害情况:
- 潜在地质灾害情况:
- 防灾措施建议:
7. 建议工程方案:
- 建议基础处理方法:
- 建议地下室防水方法:
- 建议抗震措施:
- 建议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8. 总结和建议:
- 本次勘察结果总结:
- 工程施工建议:
- 后续研究和监测建议:
备注:以上仅提供一个基本的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实际的编录描述内容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1. 引言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旨在系统记录和整理勘察资料,方便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帮助实施单位进行规范的资料整理和管理。
2. 编录要求2.1 勘察资料的分类与归档勘察资料应按照地质类型、勘察任务和勘察地点进行分类归档。
常见的分类包括地质图件、钻孔资料、地下水资料等。
每个分类下的文件应按照编号或日期进行排序。
2.2 文件标识及命名规范每个文件应附带标识,以便快速查找和辨认。
文件的命名应简明扼要,包含有关地质类型、勘察任务和勘察地点的关键信息。
例如,地质图件可以按照区域、比例尺和图名进行命名。
2.3 文件索引的编制为了使勘察资料能够快速查找,应编制文件索引。
文件索引可按照地质类型、文件编号和关键词等进行编制。
索引表中应包括文件名称、位置、分类、编号等信息,以便于维护和更新。
3. 编录流程3.1 勘察资料收集在勘察工作完成后,收集勘察资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归类。
3.2 文件标识与命名根据2.2节的规范,为每个文件进行标识和命名。
3.3 文件分类与归档根据2.1节的分类要求,将文件放入对应的文件夹或盒子中进行整理和归档。
3.4 文件索引编制根据2.3节的索引规范,编制文件索引,并将其与勘察资料一同存档。
4. 编录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地管理和维护勘察资料,可采用电子化的编录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文件标识与命名、文件分类与归档、文件索引编制等功能,并支持快速检索和更新。
5. 总结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旨在规范勘察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实施单位可根据本模板,结合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案,提高文件的管理效率和资料的可查阅性。
工程地质编录 描述模板
准确无遗漏的记录,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
2.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野外描述小常识:
1、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 h (m)
巨厚层
h>1.0
厚层
1.0≥h>0.5
中厚层
0.5≥h>0.1
薄层
h≤0.1
2、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
长柱状:L>15cm;短柱状:10<L<15 cm;饼状、扁柱状 L<10cm;碎裂状、砂状。
1.2 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 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密实,稍湿,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 5~20mm,最 大粒径为 80mm。
粉土:褐黄色,密实,潮湿, 2.5~2.9m 夹杂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夹少量砾石,棱角状,一般粒 径为 3~20mm。
洞内是否有水
示例:
14.5~15.4m,溶洞,洞顶基岩强风化,取芯破碎,块径为 1~15mm;洞底取芯较完整,多为长
4
安全第一
质量为本
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 4~15cm;洞内充填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 灰岩为主,一般粒径为 3-20mm,最大粒径为 50mm;溶洞充填度约 60%。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 2~20mm,最大粒径为 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 和 40.5m 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 28.5~ 29.5m、35.5~37.0m 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 3~20mm,最大粒径为 50mm。
水利工程地质工程地质编录模板
年月日天气
建筑物名称
**涵、闸
建基面
基坑边坡
地质பைடு நூலகம்班员:
**河治理工程堤防施工Ⅱ标地质编录卡
年月日天气
建筑物名称
(k0+000~1+500堤段)
建基面
堤段清基前原地面高程约为17.0m,清基后地面高程约15.0~16.2m。
清基面以①2层重粉质壤土土为主,老堤表面植物根系已充分清除。①2层土,黄色,灰黄色,软塑,局部可塑状。现场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一致。
基坑边坡
边坡土质为人工填土,土性以重粉质壤土为主,灰黄色,可塑状,稍湿。边坡坡比1:2~1:2.5,坡面干燥,现状边坡稳定。
地质值班员:
岩土工程地质编录描述
附录H 岩土描述H。
1 一般规定H。
1。
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H。
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
2执行。
H.1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 当土层厚度大于0。
5m时,宜单独分层。
H。
1。
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H.2 野外描述H。
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编录描述示范【范本模板】
强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
年代:T、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6
微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
年代:T、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一般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12
微风化页岩(钙质、炭质)
年代:T、P、C、D、S、O
XX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钙质、炭质)胶结,偶见风化裂隙,岩芯多呈XX状,最大节长XXcm,击声XX,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
RQD=XX~XX%。
13
强风化硅质岩
年代:P
灰色,硅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XX质胶结,胶结XX。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部分裂隙面附XX质。回次RQD=XX~XX%,平均XX%,岩芯多呈XX状,最大节长XXcm,岩块锤击声XX.岩芯采取率XX%。
2
弱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
年代:T、P、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9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范本模板】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容:××色,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18.4m以下为坚硬,切面光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一般粒径为 2~20mm,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3~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等示例: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或估计黏粒含量)等示例: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粉砂:指的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有轻微粘着感。
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含有约10%的粉质黏土中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好。
砾砂: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级配差,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其中26.9-28.9m 含圆砾较多,粒径一般为2~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4碎石土类(砾石土、碎石土、卵石土)××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碎石类土的主要成份是强风化××岩,碎石粒径一般××~××mm,最大粒径为××mm,磨圆度;充填物成份及比例;示例:(1)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2)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3)碎石土:天然碎石土是指粒径>2mm的颗粒质量超过全重的 50% 的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4)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细(粗)角砾土:黄褐色,中密,饱和,圆砾成份以灰岩为主,一般粒径为2~10mm,最大粒径为30mm,尖棱状(或次尖棱状)为主;充填约30%粗砂。
粗(细)圆砾土:黄褐色,中密,饱和(稍湿,潮湿,饱和),圆砾成份以强风化灰岩为主,一般粒径为4~15mm,最大粒径30mm ,浑圆(或圆棱状)状为主;充填约20%粗砂。
碎石土:黄褐色,中密,饱和,碎石成份以强风化砂岩为主,一般粒径为30~200mm,最大粒径300mm,尖棱状(或次尖棱状)为主;含少量粗、砾砂,黏土含量约占20%~30%。
卵石土:黄褐色,中密,潮湿,卵石成份以强风化石英砂岩为主,一般粒径为100~150mm,最大粒径180mm,浑圆状为主;含泥量少,其中粗、砾砂约占20%~25%。
1.5特殊性土特殊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容外,还应描述其特殊成份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份、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示例: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杂填土: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块及建筑垃圾组成,0-0.3m 为水泥地面;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二、岩石描述2.1 编录描述基础:2.1.1 岩石描述顺序:各类岩石岩芯主要按如下项目和顺序进行描述。
1.岩石名称:判定是什么岩石;2.颜色:一般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及风化后的颜色,可用单色或主次色描述,(如灰白色);3.岩体风化程度分类;4.结构与构造:如岩浆岩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如块状);沉积岩的层厚(如巨厚层),层理,层理倾角,层面特征,胶结物类型,泥质结构,生物结构,化学结构;变质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如变余构造),片理等;5.矿物成份:主要矿物及次要矿物;碎屑沉积岩要描述碎屑成份,胶结物(泥质,钙质、铁质、硅质)等;6.岩石的断口形状(如贝壳状-为隐晶质,不平状-为微晶或粒状结晶,阶梯状-微层理发育);7.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疏密程度(条/每米,间距,均匀性),倾角,充填物,密闭程度,裂隙面新鲜程度等;8.岩石的风化情况,破碎程度:主要描述岩石风化程度及岩心的完整性;9.RQD值和采取率:岩心节长(最短,最长,一般)等,并RQD值和采取率;10.岩石的坚硬程度:一般可描述用手掰、铁锤敲击、用刀刻划时岩心的破坏状况;11.岩石的可钻性:进尺的难易;12.岩心的水文地质特征:描述隙、缝、洞的含水性及其面上的风化痕迹,岩心浸水后的吸水性,崩解性,岩心中的溶蚀现象,水锈特征,裂隙面被水侵蚀的情况等;13.岩心中软弱夹层的情况:颜色的变化,软弱状态(湿度,可塑性),扰动情况(挤、压、搓、揉的痕迹)及夹杂物;14.岩心采取率,钻孔的垮塌情况;15.溶洞的起讫深度,填充状态,填充物性质等。
2.2.2断裂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名称:如断层角砾岩,断层破碎岩,压碎岩,断层泥等;2.颜色:如单色,复色,形容色;3.物质组成:包括夹杂物、填充物、胶结物的成份,形状,大小等;4.断裂带结构:指断裂带物质的破碎、胶结程度;5.断裂面的力学特征:檫痕,镜面,挤压,揉皱及其方向等;6.岩层的倾角:上盘,下盘,断裂面(带)等;7.含水情况。
2.2.3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a软弱面(带)的位置,仔细描述其物质组成及夹杂物等,可塑状态;b若见有檫痕和滑面时,应用刀剖开滑面测量起倾角;c注意发生缩孔现象、套管变形的部位,并进行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2.岩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a与司钻者密切配合,记录好软弱带和空洞的位置;b仔细观察软弱带的物质组成并与上、下地层的岩心相比较;c观察软弱带颗粒的形状特征,如棱角的损坏、挤压痕迹等;d及时注意孔壁掉块、套管变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记录。
2.2.4换层记录孔岩石性质和种类发生变化叫换层,主要根据下列情况综合判断。
1、钻速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减情况;2、水钻时,钻探冲洗液颜色和循环槽岩粉成份的变化;3、钻具陷落,卡钻,埋钻,漏水,涌砂等现象发生位置也应注意分辨。
在钻进过程中,发现孔底换层后,应及时作好记录,其容包括:换层深度,换层时间,并注明判断换层的主要依据。
若起钻时孔底已超过换层位置,可根据所取出的岩心上推实际换层位置。
记录员应根据司钻者对换层的感觉和上述情况的综合判断,凡是认为可能是换层的地方,都要准确无遗漏的记录,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
2.2.5野外描述小常识:1、岩层厚度分类:2、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15cm;短柱状:10<L<15cm;饼状、扁柱状:L L<10cm;碎裂(块)状、砂状。
3、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等级:①节理不发育:节理1~2组,规则,为构造型;间距在1m以上,多为密闭节理。
岩体被切豁成巨块状②节理较发育:节理2~3组,呈X形,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0.4 m,多为密闭节理,部分为微节理,少有充填物。
岩体被切倒成大块状。
③节理发育:节理3组以上,不规则,呈x形或米字形,以构造型、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4m,大部分为开节理,部分有充填物。
岩体被切割成块状。
④节理很发育:节理3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m,以开节理为主,有个别宽节理,一般均有充填物。
岩体被切割成碎裂状。
4、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①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②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③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④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2.2 各种岩石描述实例:2.2.1 灰岩:①灰岩:灰~深灰色(或浅灰色、青灰色、灰白色),弱风化,中厚层状构造,隐晶质结构;岩石结构致密坚硬,发育裂隙大部分闭合,节理面为炭质浸染,由方解石充填,方解石脉呈网纹状(或呈无规则状分布);芯多呈短柱状、长柱,节长20~40cm;少量呈碎石块状和碎粒状,碎块多为机械破碎,块径约2~1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岩质坚硬,岩质较新鲜,锤击声较脆(中、弱、新鲜基岩才有); RQD=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