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珍爱生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日,徐某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 天不吃饭。孩子的这一异常举动并未引起 父母的重视。傍晚6时,徐某突然站在自己 卧室的窗台纵身跳下,当场造成“重度弥 漫性脑挫伤”,最终经医院抢救无效死 亡。 10日晚上,徐某父母在整理孩子遗物时, 在徐某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孩子的遗书, 方知徐某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身亡。 徐某在遗书中这样写道:“我的心理压力 实在太重了,我真的太累了……”徐某父母 看了孩子的遗书后,后悔莫及,当时就哭 晕过去。
自杀—青少年的生命杀手
自杀是个永远的恶性话题。中国目前15 -34岁年龄段人口中,自杀是位列第一的原 因,其中冲动型自杀(即考虑自杀到实施自 杀间的时间不长于2小时)人群比例相对要 高得多。这样的自杀者身亡前往往都表现为 常态,只是为了一件小事,不加以任何深思 熟虑就冲动地结束了生命。 接连发生的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向全社 会敲响了警钟:孩子们为什么要结束自己年 轻而宝贵的生命?谁能教他们懂得生命的重 要?
专家从早期教育的角度对青少年自杀行为作出 以下几点分析,希望能给家长以提示。
1.一些卡通动画片让孩子对死产生了误解, 以为不管怎样都死不了,把生命当成游戏一样。 凶杀武打片中血淋淋的场面也让孩子不把生死 当回事。 2.我国缺乏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在国外已开 展了很长时间,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里有一 个死亡教育馆,专门教导孩子死亡的观念。而 在我国,家长忌会“死”这个字眼,爷爷奶奶 去世了家长总是想办法不让孩子参加遗体告别 活动,告诉孩子爷爷去了,使孩子对死亡没有 一个正确的认识。
案例2:压力背后人性的扭曲
10月9日傍晚,都昌县北山乡一名年仅12 岁的初一学生徐某因学习压力太大,在自 家3楼窗口纵身跳下,后经都昌县人民医院 抢救无效,于10日上午11时死亡。 据徐某父母介绍,徐某今年以优异成绩 被都昌县城一所重点中学寄宿制初中部录 取。平时聪明好学,但性格倔强,自尊心 极强,学习成绩在班上属前列。10月8日,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将前3个单元的英语单 词在父母面前默写。徐某只能默写出前两 个单元的英语单词,第3个单元的单词默写 不出来。父母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后,老 师在当天傍晚将徐某“关学”至晚上7时。 之后电话通知徐某家长到学校领人。
本课的纲领
第一部分:青少年自杀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让 孩 子 学 会 珍 爱 生 命
第二部分:校园安全教 育
第三部分:远离毒品
案例1:自尊心背后的脆弱
2006年5月30日16时10分许,新城子 新兴中学一名15岁的女学生从鸿运大厦15 楼跳下身亡。 鸿运大厦是一栋15层高的大厦,身着 蓝色上衣、米色裤子的跳楼女孩蜷缩着躺 在楼底,两只白色旅游鞋掉在一边,正上 方是她飘落下来的校服。 鸿运大厦打更的李师傅在大厦的录像 里看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3:爱情背后的自杀阴影
2002年9月初的一天,西安某大学二年级女 生高某与男朋友因一琐事闹矛盾后,从学校广 播站跑回两人在外租住的“家”里。也许是情 绪过于激动,也许是想吓唬一下男朋友,总之 稀里糊涂拿起自己平时一直在吃的一种消炎药, 一下子吃下60片。然后,很平静地打电话告诉 男朋友,她服药了。男朋友和另一位同学匆匆 赶来,把高某送往附近的一家条件还算不错的 医院,住院期间,高某的病情很快恶化,因为 她服下的那种消炎药对肾脏有严重的损伤作用, 不到一星期,高某就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 了。第7天的时候,该医院决定将其转到另一家 医院,转院途中,高某永远地离开了她的亲人 和朋友。
他告诉记者:“这个女孩曾经来过大厦, 我对她有印象。出事前,她一直在15楼的大 厅里徘徊,徘徊了几圈之后,走到了电梯口 窗户处,缓缓地把窗户打开,先扔下了指甲 刀,之后把身上的钱也扔了,然后就跳了下 去。” 这个女孩是新城子新兴中学初二年级的 一名优秀学生,人长的漂亮,学习成绩又好, 还是班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优秀的 女孩子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呢? 经多方考证,悲剧的发生,只是因为恋 爱信被老师当众读。
许多家长向记者反映,现在很多孩子都 把“我不想活了”挂在嘴边。家长们知道,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压力很 大,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很好的“出口”, 不能得到及时排解,他们可能便会无奈地选 择逃避,死亡成为他们发泄对父母与社会不 满的一种方式,这让家长们整天提心吊胆。
同为家长, 您跟他们的看法一致么?
3.挫折教育进行的不好,孩子情感脆弱,受 不了一点挫折,像一个外表坚固的鸡蛋壳,承受 不了任何压力。 4.孩子不懂得去创造幸福,以为来到这个世 界上就是为了享受的,更不知道创造幸福的方法, 不如意的时候就想以死了结一切。 5.缺乏责任感,家长对孩子包揽了一切,孩 子只要学习就行了,不需要承担任何事务和责任, 孩子不懂得活着应该对社会、对父母负责任。
湖北省曾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有全省81所高校 党委书记参加的以学生自杀为主题的专项大型会议。 会议中专家学者分析了学生自杀的各种原因,指出 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 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生活 环境影响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原因。 从专家分析学生自杀的这种种原因来看,我认 为这个分析还应该作一个补充。我们可以这样想, 不是只有今天的学生才遇到过挫折,十几、二十几 年、三十几年前的学生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 们同样也会遇到过情感挫折、生理疾患、经济压力, 那么他们的生命为什么会很顽强?我想我们应该从 早期教育上找找原因,因为这一代人同上一代人最 大的区别就是童年的生活氛围的不同。为此,我请 教了家庭教育专家,请他帮我们找出我们在早期教 育中的缺憾。
医生: 青春期孩子有“成长危机”
谈到青春期学生自杀问题,哈市儿童医院心理 行为科主任陈彦平忧心忡忡。她说,临床调查表 明,学龄期儿童中有15.4%患有不同程度的多动 症。由于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不高,不能及 时诊治,这些孩子中30%会转变成焦虑症。而患 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孩子中有自杀倾向的很多, 这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
但归根结底,还要从生命教育角度强化 孩子的生命宝贵意识。
据新华社2001年10月30日报道,少年儿童 的轻生事件时有发生。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行为 心理纠正热线透露的消息令人震惊:一个六龄 女孩对妈妈郑重的说:“妈妈我想跳楼,我觉 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杀。”妈妈大为震惊,几 次询问,孩子都很严肃地回答:那么苦,活着 没意思。 还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平时非常淘气, 一直带他的奶奶不耐烦骂他两句,一天奶奶午 睡时,男孩跑到厨房拎出菜刀,爬到奶奶床上, 用刀背在奶奶的额头来回的切,奶奶惊醒后吓 的一阵狂叫。小男孩则得意的说:“你要是再 骂我,我就把你杀掉!”
陈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四,去年冬天, 女儿的一位同班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自 杀,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陈女士觉 得女儿变得寡言少语了,心理好像一直很恐 惧,陈女士因此曾想给女儿转学。陈女士说, 对于死亡意味着什么,女儿这么大的孩子多 多少少明白一点,但也不是能够完全理解。 而那些更小一些的孩子根本就不明白生命的 意义,不理解死亡的含义,不知道生命有多 宝贵,不懂得珍视生命。他们知道要注意交 通安全,也懂得火灾自救,但并不明白自己 活着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如果死亡会给 父母带来怎样的痛苦,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讨 论
请各位家长分角色分组讨论:共分 三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家长、 医生、教育部门)来谈谈孩子自杀 的原因。然后将讨论的结果总结成 条目,写在纸上,并委托一位代表 起来发言。
家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死亡
强强今年只有四岁,好动的他总爱把小 手指往家里的电插座孔里伸,惊恐万分的妈 妈告诉他:“伸进去会被电死的,那你以后 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没有你,爸爸妈 妈怎么活呀!”这句话被强强记住了。有一 次,他要买一个玩具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就气乎乎地大喊道:“你们要是不给我买, 我就把手伸进去电死!”
另一方面,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人们评价 孩子主要看重学习成绩。对家长和老师而言,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仍是不变的“真理”。 一旦孩子成绩差,自己就会产生“很失败”的沮 丧心理。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当孩子们遭遇到一些突 然的变故,如父母离异、考试受挫、遭到批评时, 就容易冲动地选择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沮丧 或绝望、吃饭睡觉不正常、学习成绩下降、社交 退缩、与人中断交往等异常症状时,家长和老师 应警觉起来,及时采取措施,对孩子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渡过这一心理难关。在他们做错事情的 时候,家长和老师应多和他们沟通,不要简单地 批评、处罚,最好私下和他们谈话,指出他们的 错误,并告诉他们如何改正,多鼓励他们向好的 方向发展。
石主任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已引 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现在很多有条件的 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加强青少年的心理 健康教育。但是,在中小学中,专门学过心理 教育的老师还很少,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严重 缺乏。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应落实素质教育,不 能把学生完全拴在繁重的课业教育中,要让学 生觉得学校有趣味。石主任指出,家长和老师 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青少年的位置上为他 们设想,引导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回归”。 她指出,个别孩子选择放弃生命,说明他们不 留恋父母和家。因此,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 候就多和孩子做亲子游戏,给孩子讲健康的故 事,带领孩子多劳动。只有从小给孩子打下良 好的心灵基础,青少年进入复杂多变的青春期 后,才能顺利应对各种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勇 敢地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
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让孩子懂得珍爱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 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 次。”的确,生命是无价的,是世间最宝贵 的。
当你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离开母体, 一个生命降落到人间,于是人世间增添了一 份宝贵的财富。你给家庭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从这一刻起多少人关注着你,期望着你快快 长大。你不但属于家庭、父母,更属于国家、 社会。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去实现更高的 人生价值。所以“珍惜生命,关注安全”是 社会永恒的话题。 可是,永恒的话题是否真的拥有着永恒 的效果呢?
对于上述现象,专家普遍归因为社会压力过 大,却很少有提及生命意识薄弱的问题。而这正 是我们教育中长期匮乏的东西。许多父母也会知 道说珍爱生命,但若不是以一个牢固的生命认识 做基础,我们的真爱能否抗的住压力、经受住挫 折仍是个问题。 让孩子知道,他的出生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 可是酝酿一个他却是多么偶然的事情,只要稍微 一点差池,跟卵子结合的是几亿颗精子中的另外 一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他的存在。他便不会来 到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知道活着是什么感觉,更 永远不会懂得人生是什么。他的生命是如此来之 不易,如此可贵,又怎么可以轻易不珍惜呢?
教育部门: 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生命教育这一课
青春期学生频频自杀,伤心的不仅仅是 家长,老师和教育部门也同样在反思教育之 痛。某市教育局德育办石主任说,在全社会 都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中,人们更应关 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在初、高中学生 的课本中,都有关于理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 育的内容。但是也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学 校德育教育的核心仍只是爱国主义教育。尽 管近年来教材在不断地修订,由爱国主义派 生出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等,但对于生 命的宝贵与生命的意义,很少有人能直接告 诉孩子,孩子们不懂得自己的生命对父母、 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陈主任说,老师和家长缺乏对青春期少年 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是悲剧的潜在根源,悲剧 的深层次根源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赏识 教育、素质教育及挫折教育的疏漏是悲剧的关 键。初中阶段的孩子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 点: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却是半成人 状态;言语行为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和极端 性;价值观虽在形成,但观念幼稚。作为独生 子女,他们一直都由家长替他们排除困难,因 而抗挫折能力差。当遇到一点挫折时,他们不 会考虑自己的轻率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只看 到自己“鼻子尖下”的一点儿事,只考虑自己 的感受,极易导致心理冲突的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