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盐城市纺织产业的思考
盐城纺织工业运行状况分析
盐城纺织工业运行状况分析自1999年四季度以来盐城纺织工业和全国一样,在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两大重要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持续保持了长达7年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被业界称为“黄金的八年”。
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全市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非常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纺织工业能否稳定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全市工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纺织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纺织工业是盐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全市纺织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29.8亿元、利税总额31.9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78.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5.7%、24.5%、23.1%、22.3%和24.6%。
可见,纺织行业的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达到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今年一季度,全市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4.5%。
实现出口交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5.2%。
纺织工业的稳不稳影响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稳步程度,纺织工业的发展步伐决定着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快慢。
二、今年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今年盐城的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和非常巨大的压力,尤其对盐城面广量大的中小纺织企业而言更是关乎生死存亡。
从国际市场环境方面看:一是美国次贷危机给纺织业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波及到了众多行业。
根据美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统计,2008年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16.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1%,金额25.9亿美元,同比下降7.7%。
最值得担忧的是美国对我国配额限制到期引发的不确定性。
中美纺织品协议将于2009年1月1日到期,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对华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中美之间将就纺织品贸易达成怎样的协议是一个未知数,预计今年下半年对美出口不容乐观。
纺织业现状调查与建议
10 ■ 2009 ■ 市场研究 趤 趮
调查报告
投资少,上马快,但产品单一,档次低,竞争力弱。 这些企业 的存在虽然也能起到调节市场,拾遗补缺的作用,但大量涌 现,就必然出现与规模企业争原料、争劳力、争市场的恶意 竞争态势,不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小型 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小型织布企业开办后不久就 被迫关闭或被他人兼并就是例证。
趤 趭 市场研究 ■ 2009 ■ 10
调查报告
二、当前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 2008 年 10 月份 以 来,受 国 际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服装 行业出口订单减少,效益下滑,上游的纺织行业同样受累。 皮棉价格涨幅大, 棉纱价格涨幅小, 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 间。 7 月 份 三级 皮棉 价 格 每 吨 13800 元 左 右 , 比 年 初 上 涨 2000 元,涨 幅达 17%;棉 纱价 格 每 吨 24000 元 左 右 ,比 年 初 每吨上涨 1000 元,涨幅仅为 4.3%。 销售下降,库存积压,成 本增加,利润空间受挤。 不少规模以下织布企业处于停产或 限产状态,而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维 持原有生产规模,但经营形势并不乐观,资金流转受阻,一 些企业害怕工人流失, 咬牙坚持生产从而导致产品库存超 限 ,亏损 增 加 ,建 湖东 华 纺织 有 限公 司每 月 亏损 上 百万 元 , 滨海玉纶纺织有限公司今年 1~7 月 份亏 损 115 万元 , 企业 处于半停产状态。
出口交货 值 上半 年 实现 29.9 亿元 ,仅 增长 1.7%。 由 于 整个国际环境未好转,各月出口情况波动较大。
(二)销售价格下降,产品库存超限。 今年以来受金融危 机的影响,需求减少,产品滞销,许多纺织企业由于企业间 的竞争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 据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价 格调查监测资料显示: 今年 1~8 月 份 全市 纺 织业 产品 出 厂 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 4.5%。 加之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压缩 了利润空间,不少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截至目前,已有近半 数规模以下织布企业处于停产或限产状态, 而规模以上的纺 织企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维持原有生产规模,但经营形势 并不乐观,产品库存超限,资金流转受阻,企业处于生产进一 步加大库存, 不生产职工流失难以维系今后生产的两难境 地。 射阳双山集团库存成倍增加,已达到 4000 万元。
关于做大做强盐城市纺织产业的思考
关于做大做强盐城市纺织产业的思考唐梅梅江苏省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纺织产业是盐城传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纺织产业形成了由纺织、化纤、茧丝绸、毛绒、服装、家纺、印染等产业构成的较为完备的体系,已成为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纺织业制造基地。
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664家(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棉纺织业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占全市纺织产业的比重达60%以上;拥有各类纱锭总数400多万锭,其中超20万锭企业有4户,超5万锭企业有30户。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增加值229.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3.8亿元、利税总额8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24.1%、30.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达20.7%、19.9%、16 .1%;创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欧美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国内生产成本上涨、棉花棉纱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紧缩等多重因素影响,纺织企业订单减少、库存增加,纺织产业整体面临严峻考验,但10月份受棉价小幅回升、供求比逐步回归等利好因素,呈微弱回升大势,1-10月份全市纺织产业完成开票销售296.2亿元,同比下降3.8%。
纺织产业开票销售指标一直在负增长状态下运行, 1-2月份开票销售同比下降23.4%,1-4月份调整到同比下降15%,1-8月份,这一降幅调整到10%以内,降幅总体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
从具体的企业运行情况来看,越是规模大的纺织企业,应对困难的方式越丰富,虽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双山集团、华宝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今年以来基本保持满负荷生产。
但是,尽管盐城市纺织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较高,规模较大,可是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相对偏低、单体规模偏小、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弱、工艺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
盐城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盐城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纺织工业是盐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拥有250万锭生产规模,30多万人产业工人,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急剧变化,棉花价格持续大幅波动,今年盐城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
盐城调查队近期走访调查了15家较大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详细了解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突出困难。
一、盐城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总体形势1、宏观经济形势对纺织服装行业不利。
从国际市场环境方面看:一是美国和欧洲先后发生了债务危机,消费陷入低迷;二是日本地震引发日本市场萎缩;三是出口订单继续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出口回落。
从国内环境方面看: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二是原材料价格出现大涨大落;三是国内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四是化纤替代产品增加,产能过剩现象显现。
这些不利因素给整个棉纺织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2、纺织服装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
调研的15家较大纺织服装企业中,6家企业销售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4家企业基本持平,5家企业有增长。
销售增长的企业认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带来的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产品的销售量上升幅度不大。
从利润指标看,8家企业反映利润大幅下降,有的严重亏损,其中有一家反映,今年亏损将超过3000万元,而去年盈利3000多万元,3家企业利润持平,4家企业利润上升,盈利总额多数较小。
由此可以判断,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指标总体上有增长,但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品价格上涨,从本质上说没有增长;利润下滑相当严重,经测算,调查的15家企业利润下降在50%以上,不少企业亏损严重。
3、纺织服装企业认为目前面临的困难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调研中发现,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是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
日升纺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宏观市场的恶化、用工越来越困难,当前棉纺企业的困难程度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说是棉纺行业发展壮大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盐城纺织企业竞争力提升途径探讨
盐城纺织企业竞争力提升途径探讨摘要:盐城纺织产业一直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企业竞争力继续增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管理相结合,防止建设表面化,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强调企业领导者的示范作用,确立明确的企业愿景和目标,并重视新媒体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盐城纺织竞争力企业文化纺织工业作为我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完成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重要转型和升级。
盐城纺织行业也同样面临着这一转型难题,盐城作为一个纺织大市,其纺织工业产值在盐城整个工业总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盐城纺织业一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缺少具有国内外一流竞争力的纺织企业,尤其缺少国内外知名品牌。
如何实现从纺织大市到纺织强市的跨越,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培育有优势竞争力的纺织企业,具有优势竞争力的纺织企业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
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将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生产力,推进纺织产业升级,是把防止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同步于行业前进的步伐,通过企业文化的推进使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进而有力推动行业发展。
1 盐城纺织业的现状和困境纺织工业是盐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盐城市拥有纱锭400多万锭,棉纺织类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近600家,2010年实现的产值占全市纺织业比重达60%。
目前,该市拥有各类织机30000台,其中无梭织机20000台。
但是一直以来,盐城纺织业大而不强,存在着创新不够、研发不足等问题,同时缺少本地品牌,尤其是制衣品牌,长期处于产业链最底层。
目前整个纺织行业都面临着原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国际订单减少、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当然也严重困扰着盐城的纺织企业[1]。
2 纺织企业文化建设辨识纺织企业文化承载了纺织企业的品牌形象、经营观念和企业信誉。
加强整合协调 做强棉花产业——对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二 、组 织化程度 不高 制约盐城 市棉 花产业
科 学 发 展
棉 花 产业链 中既有 千 家万 户的棉 农 ,又有 众
多棉纺 企业 , 有 大量流 通 经营 者 , 涉 到一 二 还 牵 产 业 。产业 特 点决定 了棉花 产业 在 市场 配 置 的前 提下 , 其健 康发 展离 不开 政 府的 有效 调控 。 由于 但 多年 来计 划 经 济 体 制下 , 成 了棉 花 生 产 、 形 流通 、 加 工 、 费等各 环节 的分 割状 态 , 然棉 花 流通 体 消 虽
制改 革对 这一 状态 有所 触 动 , 未得 到 根本 改观 , 但
产业 之 间关 系不 畅 , 尚未 形 成一 个 有 机 、 畅 、 顺 协
织机构 ,市和大多数县的棉花协会的主管部 门为 供 销社 , 员也 多是 原供 销社 下 属棉花 企 业 。 会 由于
棉 花产 业涉 及 多个部 门和三 次产 业 ,从 实 际 运作 看, 供销 社仅 对 原先 的棉 花流 通领 域较 为 熟悉 , 人 员 又多 为兼 职 ,对三 次产 业统 筹 考虑 和协 调棉 花
花 市场 年营 业额 已超 过4 元 。 亿 2 、棉 花 产 业 的 市 场 化 程 度 不 断提 高 1 9 99
花收购秩序 。按照《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等政 策法 规 , 格棉 花质 量 管理 。 同时 , 严 组建 市县 两 级 棉 花 协 会 , 调企 业 、 农 与政 府 之 问 的关 系 , 协 棉 促 进 棉 花产业 的 可持 续发 展 。射 阳县抽 调 专职 人 员 组 建棉 花 协会 , 围绕 “ 务 、 服 协调 、 自律 、 维权 ” 的宗
盐城纺织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出路
等乡镇的纺织工业园 ,重点做好悦达纺织科技
同 、 城生 态 印染 工 业 园 、 东 纺 织 工业 园和 盐 盐 盐 城 纺织 物流 园建 设 的推 进工 作 ,建立 层 次布 局 、 特 色发 展 、 业集 群 的盐 城 纺织 产 业 带 , 挥企 企 发 业 集 聚 的整 体效 应 和市 场优势 。
我市纺织 企业大都规模偏小 ,小企业数量 多。我市棉纺纱绽数量全省第一 , 但分布在全市
当前 , 纺织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推动纺织企
业 尽快 摆脱 困境 , 须充 分发 挥政 府 在 资源 配置 必
@
江 纺 iN S E TL 苏 织J G UT X I A E
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必要的信贷政策调节和财税 政策 支持 , 改善企 业生存 和发展空 间。 一是实行 财
才。
6 集群效 应不 足 , 区域优 势 不强
据统 计 , 目前 全市 棉纺 纱 锭规 模在 30 0 万锭 左 右 ,0 以上 纺 织 设 备 为 上 世 纪 9 年 代 以前 7% 0
我市纺织业经济总量不高 ,产业结构不优 , 各企业问业分工协作程度不高 ,关联度较小 , 没 有形 成 真 正 意义 上 的产业 集 群 ,竞 争 优 势 不 明
盐城纺织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出路
文/ 盐城 纺织 职业 技术 学 院 浦 爱 东 许俊 生
受大环 境 的影 响 ,盐 城 纺织 工业 处 境艰 难 。
7 多 家 企业 中 , 均 每个 企业 不 到22 0 平 .万纱 锭 , 其 中5 锭 以上 的纺 织企 业 仅 1家 ,0 锭 以 上 的 万 4 1万 企 业 只有 3 , 家 大群体 、 个体 特征 十分 明显 。 小
从有关税收数据看盐城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出路
年产量 18.64 吨。目前全市拥有棉纺纱锭 上 升 趋 势 :2016 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三)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集群基
400 万锭(含气流纺 15 万锭)、无梭织机 2 4043843.21 万 元 ;2017 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本形成
万余台,全市纺织产业用工 20 多万人。 4414012.06 万元,占上年同期的 109.15%;
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了盐城纺织在国
设一批具有企业集聚和产业辐射功能的 南等先进地区有明显差距。装备水平的落 13 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盐城纺织业应在
专业园区,主要有市区的江苏悦达纺织科 后,加上工艺水平落后,管理水平较低,造 明确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插上科技创
技园、大丰区的大丰(上海)纺织工业园、射 成劳动生产率低,发达国家纺部用工 30~ 新的翅膀,不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迈
深,源远流长,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的文化自 贵。有文化我们就可以有相应的人格魅 爱与忍耐来浇灌讲台,用自己的师传身授,
信已经潜移默化成为我们中国人心中的 力,我们懂得很多知识,学会很多道理,我 以身作则,把自己的观念不断的灌输给祖
一种信仰。
们的个人修养,以及各种思想上也会先进 国的人才中,用最真的心灵,塑造学生文化
坚定不可代替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动力 起,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文化 重视,提高国民素质,也对教师和学生各方
源泉。为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人在各种谈吐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其 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自信是最美
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评价便是博大精 他各种处理事情的方式都会显得比较高 的语言,也是教师师德之彰显。我们只能用
文化自信让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国际 数据,用宽厚的心包容和理解。文化具有 己,不断地时代在发展,跟紧时代潮流。对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盐城市纺织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理论研究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盐城市纺织业发展 的影响及对策
纪 越
( 河海 大学企 业 管理学 院
摘 要: 纺织业 曾经作 为盐城市 的支柱产业 , 在盐城市 的经济发 展 中 占有重要地位 ,而 中国纺织业 的普遍竞争优势在于廉价且充足 的劳 动力资源 。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 , 中国纺织业 这一优 势正逐渐
纺织企业失去了在国际上原有 的竞争优势 。
到。 期望能通过对盐城市纺织业存在 问题 的发 现及解决 , 为应对 中国纺
织业的问题提 出切实有效 的参考 。
三、 劳 动 力 成 本 上 升 的 原 因
决定纺织业 国际竞争力 的关键 因素首先是劳动力成本 。我 国纺织
业从前之所 以取得一定 的成绩 , 得益于 中国充足 的低成本 的劳动力 , 也
营。
出应对措施 . 为盐城市纺织业 找寻合适 的发展方 向。
关键词 : 纺织业 : 劳动力成本 ; 转 型
引言
②其他行业的分流’
一
、
在以按 劳分配为主体 的基本分配制度下 , 技术不熟练 的纺织工人工
自2 0 0 1 年 中国人世之后 . 经济 曾获得 了长足发展 , 然而在 由美国 次贷危机 引发的全 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中国经济在侧面上也受到不
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 . 优 化产业区域布局 。 推进产 业集群发展 。
1 . 加 大技 术进 步投入 , 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 。
就意味着 , 与其他生产 国相 比 , 在同样价格劳 动力的情况 下 , 我 国具有
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然而 , 近几年来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纺织业 劳 动成本上主要受 国际和 国内两方 面因素 的影 响:
江苏盐城市棉花生产发展的思路探讨
2 3棉 花 生 产 组 织 结 构 不 适 应 农 业 产 业 市 场 化 竞 . 争 形 势
花百亿 元产 值 的产 业 目标 。棉 花 占全市耕地 面积 的 2 和农业 总产 值 的 1 ; 0 8 主产 棉 地 区农 民人均 纯 收入和财 政 收入 分 别有 1 和6 以 上来 自棉花 , 5 0 保证 了全市 2 0多万 棉农 、O多万 棉 纺产 业工 人就 0 2
砖 引玉 。
作 型技术 , 技术 应用性 强 , 操作 过程 烦琐 , 动强 度 劳
大 。这些 技术 对 棉 农 的 身体 素 质 和 文 化素 质 都 有 很 高 的要 求 。而 目前农 村有 文 化 、 技 术 、 强 力 懂 身 壮 的中青 年都 已外 出打工 或 自主创 业 , 留守 人 员多 为老人 、 妇女 和体 弱多病者 , 体素 质较 差 , 力较 身 体 弱, 文化 程度偏 低 , 思想较 为保 守 , 棉 花新 技术 的 对
棉量2 O万~2 万 t年用皮棉量 3 5 , 5万~4 万 t 0 。
1 2盐 城 棉 花 占全 省 的 半 壁 江 山 .
盐城 棉 花 常 年 种 植 面 积 占 全 省 棉 花 面 积 的 5 左右 , 2 皮棉 总产 占全省 的5 %左 右 。江苏 既 是 3
棉价低 而不 稳 , 棉效 益下 降 , 农 信 心不 足 , 植 棉 因而 压缩 棉 田面积不 断减少 , 展高 效农 业 已成 为 盐城 发 农业 发展 的必然 。如何 发展 盐城 市 棉花 生 产 , 值得
省本 的粗放 型技术 越受欢 迎 。 2 2农 田 条 件 不 适 应 棉 花 抗 灾 抗 逆 栽 培 的 要 求 . 沿海棉 区农 田水 利设 施 老化 , 排 能力 不 强 , 抗
关于盐城纺织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关于盐城纺织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作者:陈亚明来源:《纺织报告》 2012年第11期在盐城,纺织业是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四分之一左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截止2011年底,盐城市有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743家,资产总额208.67亿元。
全市棉纺纱锭总量突破250万。
同时棉花产量25万吨,占江苏省的55%以上。
近年来,盐城纺织企业紧紧抓住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
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内部控制问题,一直是困扰纺织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大难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盐城纺织企业内部控制。
一、当前盐城纺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盐城纺织企业进行了企业改制,逐渐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实是企业自身发展潜力比较薄弱,缺乏长期的发展战略,其中,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领导人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改制后的纺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观念,内部控制意识模糊。
有的认为在财务部门安插自己的亲戚、朋友做为“内线”,就能掌控财务。
甚至有的高层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部或审计部的事情,与自己工作无关。
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以至于有的企业高管、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纺织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大做文章,致使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2、内控制度没切入到“点”上。
据调查,目前盐城的一些纺织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中小型纺织企业问题更加突出。
有的纺织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写出来应付各种审计检查用;有的企业制定的各种实质业务流程过于简单,对于重要的控制点仅凭个人经验或靠惯例。
比如:有不少的纺织企业形成了“一枝笔”财务审批管理制度,个别纺织企业甚至完全是“一把手”说了算,内控制度的制衡性原则也是形同虚设。
还有些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业务性质等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造成自身企业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重心。
盐城纺织工业重视解决五大突出问题——访盐城市纺工局王抚成局长
,
企 业对 市场 的 适 应 程度 首
。 ,
先表 现 为 产 品 对市 场 的 适应 程 度 实 际 上 有
.
蔡 维清
杨
滨
的 企业 往往 是 因 为 有 一 个好 的 产 品 就 长 盛 不 衰 ; 相 断 有 的企 业 产 品 多 少年 一贯 制 老 面 孔
, , , ,
低 水 平 缺 乏 竞 争力
、
、
。
二
,
。
场最 追求市 大化
。 , ,
董 事 长 苏寿 南认 为 国 有 企 业常 常抱 怨 的 市 场疲 软
,
,
“
当 前 企业 争 夺 市场进 人 白 热化 状态 有
”
,
其 实是 国 有 企业 的 产 品 疲在 品 种
”
。 、 、 ,
“
,
人 说 现 在是 大 市场 大老 板 小 市 场小老 板
没 市 场要 破产
。 、
“
”
、
实 施 三大 转 变 的 思
、 ,
“
”
认识 纺织工 业 发展 的 新形 势 新 特点 坚 持 以 市场 为 导 向 面 向 市场 找 出 路 找 办法
二是 政 策指 导
, , , , 、
、
,
。
路来进 行 即 产 品 开发 与 调 整 要 与 市 场接 轨
、
与 名 牌 接 轨 与 效 益 接轨 实 现产 品 结 构 由 单 一 品 种 向 多 品 种 转 变 由 科 技 含 量较 低 向 高 精 尖 方 向 转变 由 过 多 的 中 间 产 品 向 最 终产
1
, ,
。
,
一7
盐城纺织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方向
5 1 6 4 吨 ,丝 织 品 1 5 7 8 万 米 ,服 装 2 7 6 9 5
得 了中 国驰名商标 。此外 ,阜宁阜 城 镇 、东台富安镇 、亭湖盐东镇 、建湖庆
丰镇 等 一批 特色镇 还 获得 了江 苏 省及 省 以上 区域性 产业 品牌 。盐 城纺 织 染整 产
3 、产 业水 平不 断提 升
“ 十 二 五 ” 盐城 纺 织产 业发 展 方 向
根据 政 府 相 关 经 济 部 门 发 展方 向 , “ 十二 五 ”期 间 ,盐 城 市 纺 织 行 业将 以 全 面建成 国内具有 较强 竞 争优 势 的现代 纺织 基地 为 目标 ,以推 进产 业 高端 化 和 产 品终端 化 为主要 着力 点 ,加快 纺 织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全 面 建 设 “ 纺织强 市” 。 N2 o 1 5 年 ,盐 城市 纺织 产业 规模 以上 企 业 实现 主 营业 务 收入 2 2 o o 4 L 元, “ 十 二 五 ” 时期 年均 增 长2 0 %以上 。规模 以上 纺 织工 业经 济 总量 于2 0 1 2 年 和2 0 1 5 年 分 别 突破 千亿级 和双千亿 级 大关 。重点 突
亿 元 ,比上年增 长 1 1 %。
近年来 ,盐 城 大力 推进 纺织 产业 集 约发 展 ,重点 建设 一批 具有 企业 集 聚和 产业 辐射 功 能 的专 业 园 区 ,主要 有 位 于 大市 区 的江 苏悦达 纺织 科技 园 ,位 于大
丰市 的大 丰 ( 上海 ) 纺织工 业 园 ,位于
大 批 企 业 和 高 等 院校 、科 研 院所 建 立
和家用纺织品业 。逐步降低棉纺织业 的 比重 ,棉 纺 织 业 占纺 织 产 业 的 比重 为
盐城纺织业面临的纺贸人才问题及对策研究
盐城纺织业面临的纺贸人才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侯同娣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2期摘要:盐城纺织工业“十一五”提出“做大做强纺织产业” 的规划目标,从竞争优势角度来大力发展纺织品贸易,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是盐城市纺织产业真正能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然而这必然引起对纺织贸易人才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是从知识结构等方面阐述问题,进而提出了企业引进、高校培养、企业培训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纺织贸易;盐城;人才1引言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盐城市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加快纺织业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目标,要使盐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和麻类生产和加工基地;重要的毛绒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重要的棉纺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国际知名的高等桑蚕生产、科研基地。
”根据这一规划目标至 2010 年,纺织业总体规模达到:“棉纺锭总规模达 500 万锭,麻纺 20 万锭,高档无纺梭机 2 万台,印染及后整理生产能力 20 亿米,服装生产能力 2 亿件,毛绒生产能力 1 亿米。
”产能的扩张需要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支撑。
然而,要进入国际市场除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还必须有高素质的外贸人才特别是缺乏专业知识与贸易知识相结合的人才。
2纺织贸易人才的缺乏成为开拓市场的高门槛除了由纺织“特性”形成的天然门槛外,无论是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纱线领域,还是在非标准的面辅料市场,贸易人才的稀缺已经形成一道更高的门槛。
2.1电子商务知识的缺乏是门槛之一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纺织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困难的是现在纺织行业的贸易人员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文化程度也不高,对互联网应用很不习惯,让这些人接受互联网需要一个过程,而这势必会影响网上贸易的实施进程。
且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2.2专业知识与贸易知识的结合成为必然有些刚兴起的纺织企业也在为人才问题犯愁,刚刚搭建起来的外贸业务,急需既懂外贸又懂纺织的贸易人员,应聘的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问题,但是在纺织专业知识上却近乎空白,因此纺织外贸人才成为紧缺。
坚持产业强市第一方略 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坚持产业强市第一方略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析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地也纷纷提出了产业强市的战略。
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盐城市也制定了坚持产业强市的第一方略,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将对盐城市的制造业发展进行探析。
一、盐城的制造业现状盐城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中国优秀的生态城市和港口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盐城市的制造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以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
尤其在化工、机械和电子信息行业,盐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
目前,盐城市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外部市场需求不稳定,给盐城的出口型制造业带来了压力。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提升,盐城市的制造业也需要升级和转型,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二、坚持产业强市的第一方略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盐城市提出了坚持产业强市的第一方略。
这一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产业基础建设。
盐城市将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的建设水平。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衔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 推动科技创新。
盐城市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各方面的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加强人才培养。
盐城市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鼓励各类人才在制造业领域的创业和创新,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 降低企业成本。
盐城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 加强市场开拓。
盐城市将积极扩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商机,提升盐城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为了实现产业强市的第一方略,盐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对策。
首先是在产业基础建设方面,盐城市要加大对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其服务水平和配套能力。
坚持产业强市第一方略 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坚持产业强市第一方略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析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盐城也不例外,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盐城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盐城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充满着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在新的发展阶段,盐城要坚持产业强市第一方略,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盐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盐城的制造业以化工、机械和电子信息等为主导,形成了以塑料、化肥、轮胎、机械设备、电工电气设备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
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在推动盐城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但盐城的制造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链短、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不足等。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持对盐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的认识,正确认识盐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优势和潜力。
应该明确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盐城的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找准自身发展的路径,加快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盐城可以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还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度,增强盐城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设制造业高地,推动盐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实现盐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对人才和资金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盐城可以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补贴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23•【字号】盐政办发[2006]4号•【施行日期】2006.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盐政办发〔200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市各有关直属单位:《关于推进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六年一月二十三日关于推进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规定为积极推进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速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在盐城规划建设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推进基地建设作如下规定:一、加大对基地项目的科技投入。
盐城市创新基金、科技三项费用、技改资金、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企业发展资金要将盐城纺织机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采取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纺织机械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和推广。
二、科技项目要重点支持创新意识强、创新人才密集、发展潜力大、管理机制新的民营纺织机械科技企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积极引进国外风险投资资金。
三、鼓励新办纺织机械高新技术企业向盐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集聚。
对生产性内资企业,从开始经营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开发区留成部分由财政全额奖励返还;第三年至第五年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开发区留成部分由财政按全额的50%奖励返还。
四、盐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内新建生产性外商投资纺织机械类企业,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转型升级中的思考:江苏纺织业,如何做强?
转型升级中的思考:江苏纺织业,如何做强?作者:缪定蜀金鑫来源:《纺织报告》 2014年第4期文/ 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缪定蜀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金鑫江苏纺织业在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曾拥有全国最多的棉纺织老字号企业,最多的纱锭和纱布产量及主要出口大省,并孕育过我国两家百年棉纺企业(老苏纶、南通大生)。
江苏纺织业在经历这两年棉价冰火两重天的冲击下,企业生存状况如何?在转型升级的现在,江苏纺织业如何做强?业内“老纺织人”有着自己的思考。
江苏纺织业现状江苏省人杰地灵,卧虎藏龙,长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给纺织发展带来新机遇。
纺织企业集中在苏、锡、常、通发达地区,享有市场、交通、资源、物流、产业、信息的便利。
原有大型国企如黑牡丹、无锡一棉、四棉、常州一棉、丹棉、南通大生、裕纶、常熟棉纺厂,太仓利泰等经过转制、改革,获得新的活力。
同时,涌现一批规模以上知名纺织民企及私企,如华芳集团、波司登集团、海澜集团、恒力、盛虹、阳光集团等,在提升管理、技术创新、市场信息、营销渠道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同样,江苏棉纺织企业近几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棉花高价位寒流双重夹击,尤其去年棉价与进口棉相差5000 元/ 吨,还要承受土地、人工、材料、管理费等成本逐年上涨,然而,江苏纺织基础扎实,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让市场淘汰一些中小企业未必是坏事。
事实上,2013 年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公布的全国各省企业评选及效益完成的江苏名次间接可见一斑。
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去年棉价风波的冲击下,江苏纺织业仍然取得不菲的成绩。
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506.05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5.78%,1-12月全行业利润增速为15.78%,江苏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衡量整体棉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从下表更加清晰。
棉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前三位排名由江苏、山东、浙江获得。
江苏在出口交货和人均利税两项夺冠,而在主营业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山东夺魁,颇有不分仲伯的味道,但综合分析江苏略胜一筹。
盐城纺织行业调研分析2
盐城地区纺织行业授信调研分析报告第一章纺织行业总体运行情况一、国内纺织行业运行情况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外有全球经济复苏减速,内有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等紧缩货币政策,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整体市场处在宏观环境的阴霾中,行业压力持续加大,受棉价波动影响较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经营困难。
今年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内需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成为纺织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虽然在内需的拉动下开局运行表现良好,纺织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但整体已经呈现趋缓走势。
(一)生产持续增长,增速有所下降2011年1-8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企业达35558家,经济整体平稳。
1-8月份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472亿元,同比增长29.38%;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3702亿元,同比增长29.7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70亿元,同比增长36.37%;主营业务收入33467亿元,同比增长30.01%,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增速均较前两季度放缓。
(二)内销市场稳定,支撑行业发展据统计,1-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46亿元,同比增长16.9%。
从环比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
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限额以上零售额为480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与1-7月基本持平。
显示了今年以来,我国内需市场仍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同期,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8956.37亿元,同比增长29.85%,其中内销产值23955.90亿元,同比增长31.94%。
且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达82.73%,较上年同期继续上升1.31个百分点。
可见,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行业运行的支撑作用继续巩固。
(三)出口增长较快,增速不断放缓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纺织服装出口254.51亿美元,较7月份环比下降2.51%,同比增长2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做大做强盐城市纺织产业的思考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第23期
纺织产业是盐城传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纺织产业形成了由纺织、化纤、茧丝绸、毛绒、服装、家纺、印染等产业构成的较为完备的体系,已成为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纺织业制造基地。
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664家(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棉纺织业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占全市纺织产业的比重达60%以上;拥有各类纱锭总数400多万锭,其中超20万锭企业有4户,超5万锭企业有30户。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增加值229.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3.8亿元、利税总额8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24.1%、30.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达
20.7%、19.9%、16.1%;创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欧美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国内生产成本上涨、棉花棉纱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紧缩等多重因素影响,纺织企业订单减少、库存增加,纺织产业整体面临严峻考验,但10月份受棉价小幅回升、供求比逐步回归等利好因素,呈微弱回升太势,1-10月份全市纺织产业完成开票销售296.2亿元,同比下降3.8%。
纺织产业开票销售指标一直在负增长状态下运行, 1-2月份开票销售同比下降23.4%,1-4月份调整到同比下降15%,1-8月份,这一降幅调整到10%以内,降幅总体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
从具体的企业运行情况来看,越是规模大的纺织企业,应对困难的方式越丰富,虽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双山集团、华宝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今年以来基本保持满负荷生产。
但是,尽管盐城市纺织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较高,规模较大,可是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相对偏低、单体规模偏小、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弱、工艺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
此外,盐城的纺织产业产业链配套尚不完善,产业整体优势难以显现。
随着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盐城纺织产业竞争能力有下降趋势。
从近几年国际国内纺织业形势及走势来看,纺织产业存在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的现象。
此外,行业内兼并重组步伐加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趋势。
同时纺织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内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日益增大。
盐城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发展两个国家级机遇的交汇点,而且还有丰富的劳动力和产业基础优势,因此盐城纺织产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
盐城必须紧抓当前,把握机遇,科学规划,以“五突出五提升”为核心,重扶持、促转型、培龙头、强链条、搭平台,实现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快速转变。
在发展现代纺织业时,盐城要首先做到了突出政策扶持,提升产业集中度。
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行动主体之一,对产业发展起推动和支持作用。
只有政府通过导向性的扶植和培育,才能加速纺织产业实现“蛙跳式”跨越发展。
一方面,盐城根据全市纺织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快纺织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载体功能,增强吸附能力,重点建设发展五
大纺织产业园区。
在盐城大市区(盐都区)建设悦达纺织科技园,在大丰市建设上海纺织产业园,在射阳县建设盐城生态印染园,在阜宁县建设澳洋纺织工业园,在大市区(亭湖区盐东镇)建设韩国纺织科技工业园区,使五大园区成为吸引纺织企业的重要着力点。
另一方面,盐城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现有纺织企业升级技术和产品结构、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引进人才、建设公共平台和加快信息化等,支持外来企业对本地企业的重组和嫁接,为盐城纺织产业的发展培育持续动力。
其次,盐城很注重突出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
转型升级是推动纺织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盐城不断推动纺织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改造步伐,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扩大非棉纤维和再生纤维应用,提高纤维利用率和制成率、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
同时盐城还支持企业开发新型功能性纤维和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目前这个领域在国内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跨纺织和新材料两个产业的新型行业,包括过滤、土工、医用、棚盖、消防服、阻燃产品等多个领域,这种先进的纤维将继续以两位数字增长,未来五至十年将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盐城还注重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相应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提倡中小企业搞特色经营,发展名、特、优、新产品。
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也是盐城纺织工作的一大特色,通过信息化网络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销售情况、调配库存、衡量绩效、内部沟通等环节,促进重点企业以建立自己的购物网站、进驻网购商城、加入知名网上综合品牌代理商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盐城还时刻突出龙头企业,提升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龙头骨干企业是纺织产业加快发展的火车头。
盐城目前已有一批发展前景看好的纺织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如悦达纺织、双山集团、澳洋科技、德赛化纤,对这些企业,要采取政策倾斜,引导规模扩张、产业延伸,加快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快速做大做强。
同时要遴选一批新的产业链关键项目,瞄准国际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加大敲门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央企和行业100强纺织企业在盐城投资创业。
另外,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要鼓励盐城市龙头纺织企业开展跨国并购重组,特别是要抓住当前欧债危机造成欧美纺织企业陷入生存困难的机遇,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寻找能够提升企业自身产品水平和技术含量的国外特色中小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或合作,实现低成本扩张;要推动盐城市中小纺织企业通过公开拍卖、租赁经营、股权转让等方式,主动向国内外企业投大靠强,实现战略重组。
为了更好地发展纺织产业,盐城还把突破产业短腿、提升综合竞争力视为发展重点。
只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才能提升纺织产业综合竞争力。
印染和服装领域是盐城市纺织产业的“短腿”,必须重点突破。
印染方面,这几年通过成立盐城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加大招商力度,一批印染企业相继落户,但规模不大、层次不高,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接下来,盐城要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节水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积极引进采用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的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印染、无污染印染技术。
为了更好地帮助纺织产业转型,盐城还鼓励企业研究和采用新型后整理技术,如微悬浮体技术、等离子体加工技术、生物酶处理技术;自动制网技术、数码印花新技术、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的开发应用技术、印染废水治理技术。
在服装领域,盐城主要是贴牌和制服为主,叫得响的品牌少之又少。
下一步要加大盐城纺织服装品牌的创建力度,政府要综合运用培育指导、宣传引导、政策调动等手段,大
力推进纺织服装品牌建设,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做好品牌的维护和增值。
有条件的重点企业,要加快在国外创牌的步伐,积极通过马德里体系、国家商标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的途径,申报注册国际商标,变“贴牌出口”为“品牌出口”,并且盐城还鼓励企业广泛参加国际会展、论坛等活动,学会驾驭国际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