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静息心率和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静息心率和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oacl i a , h eodH si lfHfi A hi 30 1 C ia vsu r s s te cn o t e , n u 2 0 1 ,h aD ee S pa o e n
[ src] Obet e oivsgt tecr l i e enm rig l dpesr sr n et gha Abt t a jc v T eta or ao bt e o n o rsue ug adr i er i n i eh etn w n bo e sn t
组, 均常规检查血脂 、 空腹血 糖 、 态心 电 图( L E , 动 HO T R) 计算体 重指 数 ( M ) 左 室 质量 指数 ( V ) 取 B I, L MI , H LE O T R记录的早晨 60 :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 ( HR 。结果 R )
于非晨 峰组 动 态 血压 监 测 水 平 ( 0 0 )晨 峰组 的 L M 、 H 尸< .5 , V IR R均 高 于非 晨 峰 组 ( P<00 ) . 5 。结 论

7 2・ 4
C ieeJu a o wCiia M dcn , uut 00, o m , u br hns or l f n Ne l cl e i e A gs2 1 V l e3 N m e n i u 8
原发性 高 血压 患者 血压晨 峰 与静 心率 和 息 靶 器官损 害相关 性 的临床 研究
s r fw oe d y, a d n g ti u g r u r in f a t i h r h n t o e i o a ru . r ig s soi u e o h l a d y a ih n s re g o p wee sg i c n l h g e a h s n n r lg o p Mon n y t l n i y t m c bo d p e s r — a a i t a inf a t ih r L lo rs u e v r bl y w s sg i c nl hg e . VMI a d RHR i ug r u ee h g e h n to e i o a i i i y n n s re go p w r ih rt a h s n n r l m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硬化及心、肾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硬化及心、肾的影响
r o s i s. h e a r t a nd k i d n e y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es s e n t i a l h y pe r t e n s i o n .Me t ho ds Two h u nd r e d a nd ni ne t y — e i g h t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pat i e nt s wi t h e s s e nt i a l h ype r t e ns i o n Hu L i a n g z i ,Zhu Yu a n z h o u,Yua n S hi l i a n g
( T i a n Yo u H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Wu h a n 4 3 0 0 6 4, Hu b e i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I t i s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mo r n i n g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s u r g e( MB P S )o n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a r t e r i o s c l e —
原 发 性 高 血压 患者 晨 峰 现 象对 颈动脉硬化及 心 、 肾的 影 响
胡 量子 , 朱元 州 , 袁 石靓 ( 武 汉科技 大学 附属 天佑 医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6 4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促进 作用 , 与 国 内外 研 究 一致 f] 这 2 。非杓 形 组 高血 . 3
超 声检 查被 检测 者左 右颈 总动 脉 内径 、 内动 脉 、 颈 颈
外 动脉 内径 。 观察 动 脉壁有 无斑 块 , 动脉 斑块 测定 颈
方 法[: 1 m即确 认 为斑 块 : . mm判 断 为增 > . m ] 2 ≥1 0 厚 : .m <1 m为正 常 。 0
型组 和杓 型组 中C 者 分别 为8 人 和3 人 .非杓 型 AS 7 2 组C S A 的检 出率 ( 81 %) 杓 型组 (75 %) 6 .6 较 4. 2 增加 ,
血 压参 数 比较 。两组 在年 龄 、 别方 面 比较 , 异均 性 差
无 统计 学意 义 ( >0 5 。 哟 . ) 0 1 动 态 血压 检 查 方 法 采 用Mo i . 2 bl 袖带 式 无 创 性 全 自动动态 血压 监测 仪 ( 由德 国西 门子公 司生 产 ) , 白天 每3 分 钟测 量 1 0 次血压 ,时间为60  ̄ 2 :0 测 : 12 , 0] 0 量 值 为 白昼 血压 。夜 间每6 分 钟测量 1 血压 , 间 0 次 时 为2 :0 20 至次 日6 0 测 量值 为夜 间血压 。 : 。 0 总记 录时 间 不 小 于2 , 试 时 日常活 动 不受 限制 , 例检 查 者 4h 测 每
下 数据 : 4h 均 收缩 压 、4h 均舒 张 压 、4h ①2 平 2 平 2 平
颈动 脉动 脉斑 块检 出率 明显 高 于杓 型 组 ( <00 ) P .5 ,
提 示非 杓 型高血 压对 颈 内动脉 斑块 的形成 有显 著 的
均脉 压 : 白昼 平 均 收缩 压 、 ② 白昼平 均 舒 张压 、 白昼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者:袁如玉杨立东文章号:W089109摘要:血压晨峰现象血即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本文从血压晨峰现象的判定,晨峰血压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晨峰血压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等多方面,阐述了防治过高的血压晨峰,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意义。

在24小时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即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

晨峰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过度的血压晨峰则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加速靶器官损害,并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成为使高血压治疗达标及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不少医生对血压晨峰现象缺乏必要的认识,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亦尚无统一标准。

为此,有必要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1 血压晨峰的概念清晨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后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即短时间内(2~3h内)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甚至达到一日之内最高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BPMS)。

目前血压晨峰程度的判定主要是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估,一般采用收缩压(SBP)上升的速度或幅度来定量判断其血压晨峰的程度。

血压晨峰的判定方法有四种,一般以收缩压作为计算标准。

(1) “睡眠-谷”血压晨峰(Sleep-trough Surge):起床后2小时内血压的平均值减去包括夜间最低血压在内的1h 平均血压(即最低血压及其前后两个血压共3个血压值的平均值);(2) “觉醒前”血压晨峰(Preawakening Surge):起床后2小时内血压的平均值减去起床前2h内血压的平均值;(3) “起床”血压晨峰(Rising Surge):起床时血压与起床前30分钟内卧位血压之间的差值;(4) “清晨-晚上”血压差值(Morning-evening Difference):以家庭自测血压为依据,用清晨血压平均值减去夜间血压平均值。

血压晨峰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血压晨峰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 )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其中有血压晨峰56例,无血压晨峰68例)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

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其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值,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 )和颈动脉斑块,并对3组测量值进行比较。

结果高血压组无任有无血压晨峰,其baPWV 、IMT 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其baPWV 、IMT 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P <0.05)。

结论血压晨峰是影响大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 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其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更高。

关键词:血压晨峰;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中图分类号:R543.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14)01-0007-03Relationship betwee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Arterial StiffnessXU Zhuo-fan,LV Min-qing YUE Xiao-jun(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Guangzhou Twelfth People ’s Hospital,Guangzhou 510620,China )A 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 )and arterial stiffness.Methods A total of 124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BPSgroup (56cases )and non-MBPS group (68cases ).In addition,40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was measured using automatic arterioscle-rosis analyzer.Carotid atheromatous plaques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were determined using ultrasonic diagnostic instrument.The measured valu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 -MBPS group,BaPWV,IMT and plaque detection 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ntrol group,but obviously increased in MBPS group (all P <0.05).Conclusion MBP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arterial stiffness.It can induce IMT thickening and atheromatous plaque formation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target organ damage.KEY WORDS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pulse wave velocity;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arotid atheromatous plaques收稿日期:2013-09-12作者简介:许卓帆(1982—),男,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研究。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g r o u p ( P< 0 . 0 5 ) . Me a n w h i l e , t h e m o ni r n g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s u r g e o f d i a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s i n t h e MB P S r g o u p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的发 生 。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 的重要危 险因素 , 积极干 预有助 于减少心脑 血管事 件
关键词 : 高血压 ; 血压晨峰 ; 左 心室肥厚 ; 颈动脉硬化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mo r n i n g b l o o d pr e s s u r e s u r g e a nd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h y pe r t r o p h y a n d 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t a k e n , nd a l e t f v e n t i f e u l a r m a s s i n d e x ( L V M I ) a n d t h e i n t i m a — m 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 I MT ) o f c a r o t i d w e r e m e a s u r e d . R e s u l t s T h e m e a n s y s t o l -

4 3 0・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Ma r ; 1 7 ( 3 )

高血压患者晨峰睡—谷值与AngⅡ、ALD、GH、COR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晨峰睡—谷值与AngⅡ、ALD、GH、COR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晨峰睡—谷值与AngⅡ、ALD、GH、COR的相关性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晨峰睡-谷值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30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晨峰变异>10 mm Hg(1 mm Hg=0.133 kPa)規定分为非晨峰组(214例)与晨峰组(92例),检测患者血液中的AngⅡ、ALD、GH、COR水平,分析高血压患者晨峰睡-谷值与血液中AngⅡ、ALD、GH、COR之间的关系。

结果晨峰组患者AngⅡ(162.8±82.3)ng/(ml·h)、ALD(210.4±40.0)ρ/(pg·ml)、GH(3.8±1.9)ρ/(pg·ml)、COR(18.7±5.3)ρ/(ng·ml)显著高于非晨峰组的(137.8±73.9)ng/(ml·h)、(140.1±47.1)ρ/(pg·ml)、(1.4±0.7)ρ/(pg·ml)、(14.2±4.2)ρ/(ng·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12.51、16.13、7.92,P <0.05)。

晨峰组晨峰睡-谷值与AngⅡ、ALD、GH、COR呈正相关(r=0.43、0.27、0.46、0.33,P=10 mm Hg into non-morning surge group (214 cases)and morning surge group (92 cases). Detection was made on AngⅡ,ALD,GH and COR levels in pati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ning surge night trough value and AngⅡ,ALD,GH and COR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morning surge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AngⅡas (162.8±82.3)ng/(ml·h),ALD as (210.4±40.0)ρ/(pg·ml),GH as (3.8±1.9)ρ/(pg·ml),COR as (18.7±5.3)ρ/(ng·ml)than (137.8±73.9)ng/(ml·h),(140.1±47.1)ρ/(pg·ml),(1.4±0.7)ρ/(pg·ml),(14.2±4.2)ρ/(ng·ml)in the non-morning surg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62,12.51,16.13,7.92,P<0.05). Morning surge night trough value in the morning surge group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ngⅡ,ALD,GH and COR (r=0.43,0.27,0.46,0.33,P=90%血压记录的1 d、白天以及夜间血压均值进行分析,还要将血压负荷、一天内血压白天与晚上节律具体情况记录下来并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血压特点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血压特点分析
80 , 6 :0 每 0分 钟 监 测 1次 。 计 算 机 分 析 有 效 记 录 > 0 的患 者 8% 白天 、 间及 2 夜 4小 时 的 血 压 均 值 、 压 负 荷 、4小 时 血 压 昼 夜 血 2
1 对象 : . 选择 2 0 0 5年 1月 ~20 0 9年 1 2月在 我 院住 院的原 发性高血压患者 12例 , 有无 脑梗 死分 为两 组 ,2例 原发 性 8 按 9 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 为脑梗 死组 , 中男 5 其 2例 , 4 女 0例 , 均 平 年龄 (3 3±1 . ) ; 0例单 纯原发性 高血压 患者为对 照组 , 6. 18 岁 9 其 中男 4 9例 , 4 例 , 女 1 平均年龄 ( 1 3±7 8 岁 。所有 入选 患 6. .) 者均正在服降压药治疗 , 血压控 制相近 。脑 梗死 患者符 合急 性 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断 … : 局灶 性神 经 功能缺 损 , 少数 为 全面 神 经功能缺损 ; 症状 和体 征持续数小时 以上 ; C 脑 T或 MR 排 除脑 I 出血和其他病变 ; C 脑 T或 MR 有 责任梗 死病灶 。高血 压病诊 I
均血 压 、 间 血 压 负 荷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脑 梗 死 组 夜 间 血 压 夜 且
使脑梗死 的发 生率显 著 降低 。我们 对 比了血压 控 制相 近 的原
发性高血压伴脑梗 死 患者 和原 发性 高血压 无脑 梗 死患 者 的动
态 血 压 监 测 结 果 , 讨 血 压 控 制 质 量 与 脑 梗 死 的 的关 系 。 探
对 象 与 方 法
戴时 间设定一致 的无创性袖带式 自动血 压监测仪 , 定 白昼 时 设 间段 8 0 :0~2 :0, 3 3 0 每 0分 钟 监测 1次 ; 间时 问段 2 :o~ 夜 30

血压晨峰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血压晨峰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e a o e o a do r p y,L x m fe h e r ig a h VM I ,UALB ,u na r ai n n i y r r c e tnie a d ACR r a c ae we e c lultd. Ce e r lif rto s s r e e r b a n a cin wa c e n d by
MRIo T a d BN rC n P,bo d gu o e DL —C。F b a d CR r e emie . R s l :T e sg i c n i e e c s w r lo l c s ,L i n P we e d t r n d eut s h inf a tdf r n e e e i f
h a t r i n i n y o l e l p t n sw t s e t l y e tn in a d p o ie r l b e b s o ce t i u sn ae e r ,b an a d k d e f d r a i t i e s n i p r so n r vd e i l a i frs in i c n ri g c r . e y e h ah e a s f Meh d :Amb ltr lo r s u e mo i r su e oma e a n y i o lo r s u e o 3 p t ns h r i i・ to s u aoy bo d p e s r nt s d t k n a a ss fbo d p e s r f a i t ,w owee dv d o wa l 7 e
理 方 案提 供 依 据 。 方 法 : 用动 态血 压 监 测 仪 对 7 利 3例 老 年 高血 压 患 者进 行 血 压 分 析 , 为晨 峰 组 3 分 7例 与 非 晨峰 组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诊治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诊治分析

2 中华 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 ].中华神经科杂志, J
19 ,2 ( ) 7 9 6 9 6 :3 9—3 1 8.
3 B rfr , S n e o kP,De nsMS,e 1 Clsic t na d n t- a od J a d r c n e ni ta. asf ai n au i o
染。 参 考 文献
1 蹇 在 金 .高 龄老 年 人 的 诊 断 问题 [] .中华老 年医 学 杂 志 ,20 J 09,
2 ( ) 5—8 . 8 1 :8 6
高。高血压病 已被公认是脑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 。长期 高血压 可促使脑动脉硬化 ,血压持久 增高可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 伤, 胶原纤维暴 露伴随 二磷酸腺 苷浓度 升高 ,儿茶 酚胺 类物质 释 放,血小板 大量 聚集 ,血黏度增高 ,血小板聚集于微循环中激 活补体 ,释放超 氧 自由基等 ,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 ,使前列 环素生成减 少,而血小板释放血栓 素 A 2增加 ,导致脑血管 收 缩 ,脑血栓形成 。本组 患者 中,高 血压 占 5. % ,提示 高龄 76 脑梗死 中,高血压仍是首要的危险因素 ,其次为高脂血症 、糖 尿病。吸烟所 占的比例较多 ,可见吸烟不仅是脑梗死的危险 因 素 ,也影响着人类 的寿命。上述 资料显示 ,高血压是导致高龄 患者发生脑梗死 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对脑梗死的 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房颤动常见于 T C 组 ,可 见心 AI 源性栓塞可 能在 T C 型脑梗死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AI
r io f l i l et al sb p s f e b l n r i [ ] a h t y i c l i n f b t e o cr r f c o J . l s r o c n a y d i e ul fz a s u f n @ 1 6 c r i: y h o h n a g 2 . o n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低“坏” 稳定/ 胆固醇 逆转斑块
他汀
LDL-C
减少 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稳定/逆 转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被称为降脂治疗的基石
降低 “坏”胆固醇
他汀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一项日本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使用他汀治疗6个月,斑块体积显著缩小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要关注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哦
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低脂、低盐(≤6g/天)、低糖饮食 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禽蛋类120~200g,谷薯类250~400g。
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体力运动
每日坚持30-60 min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每周 至少3-5 次
您说的这些情况确实比较常见, 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有单片复方 制剂啦,一片药两种功效,降压 又降脂,价钱还比两片药来得便 宜,即省钱又省心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 唯一被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更新提及的单片复方制剂组合
降压
降脂
氨氯地平:
持久、平稳控制血压
+ 阿托伐他汀: 改善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 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20mg/d)
↓13.1%
↑8.7%
常规治疗 (饮食控制+胆固 醇吸收抑制剂)
斑块体积变化百分比(%)
他汀治疗,坚持长期服用获益更大
服用4-8周
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明显降低
服用1-2年
动脉粥样 斑块稳定 进而缩小
服用2-5年
死亡率↓ 卒中↓ 心肌梗死↓
原来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注意这么多呀!可是我年纪 大了,记性又差,每天要吃这么 多药,花钱多不说,还经常忘记 吃,哎!

浅谈老年人不同类型血压的临床意义

浅谈老年人不同类型血压的临床意义

浅谈老年人不同类型血压的临床意义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社会的医疗资源也渐趋紧张,做好社会健康保障、探索老龄化社会健康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老年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动态血压的节律变化与老年各个系统器官病变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血压节律均为异常,因此应大力推广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仅可以发现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而且还能指导临床用药。

目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即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异常激活,副交感神经活性不良抑制有关。

有人认为,在靶器官损害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恶性循环。

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晨峰现象11近年来,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人从睡眠到清醒并开始活动以后,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是昼夜血压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

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6:00一10:00点时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甚至可上升-80mmHg,国内外把这种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使得全天血压保持高负荷水平,带来潜在的严重靶器宫损害。

高血压晨峰现象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在清晨发生频率最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清晨血压升高与心、脑、肾靶器官事件的发生率显著相关,与一天中其他时间相比,心脏碎死危险度高29%,脑卒中危险度高49%。

血压晨峰是独立于24h平均血压水平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12高血压晨峰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21自主神经活性失调: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干扰了血压和心率的控制和变异调节,诱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降低,而白昼血压变异性增加。

122内分泌体液因素:清晨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氢化可的松水平升高,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和血容量增加,使得冠状动脉紧张度增加而血流明显减少,血流剪切力增加等都参与清晨动脉血压急剧升高,从而使清晨血压变异增大,成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S c i e n c e,2 01 1 ,3 3l ( 6 0 2 3 ): 1 4 4 7— 1 4 5 1 .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6 —1 4 )

康 复 论 著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的相 关 性 研 究
刘宏 博 ,王 曼。
[ ( 1 4 3 . 3 士1 2 . 7 )mmHg比 ( 1 5 8 . 2 土9 . 1 )mmHg ] 以及 夜 间 S B P [ ( 1 3 6 . 6 ±9 . 4 )mmHg比 ( 1 5 0 . 7 土1 0 . 1 )mmHg ] 均 明 显升高 ( P <O . 0 5 ) , L VMI [ - ( 1 0 1 . 7 6 士3 4 . 4 5 )g / m 比( 1 3 8 . 1 3 士3 7 . 6 )g / m ] 、 颈动脉 I MT[ ( O . 8 4 +0 . 1 1 )mm 比 ( 1 . 3 5 ±0 . 3 5 )mm] 均 明显 增 大 ( P <O . 0 5 ) ; P e a r s o n相 关 分 析 显 示 ,血 压 晨 峰 与 L VMI 、I MT 呈 正 相 关 ( r分 别 一 0 . 6 8 8 ,
ma t i c s t r e s s a f t e r d i s a s t e r wi t h t e a c h e r — b a s e d i nt e r v e nt i o n:a c o n
i mp r o v e s a c a d e mi c a n d h e a l t h o u t c o me s o f mi n o r i t y s t u d e n t s[ J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诊治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诊治分析
1 资 料 与方法 3 讨 论
甲亢 危 象是 甲亢 的一个 不 常 见 但是 极 其 严 重 的并 发 症 , 常 在 甲亢 根 本 常 年 龄 2 ~8 4 0岁 。平 均 年 龄 3 . 7 2岁 , 8例 , 1 男 女 7例 , 甲亢 病 程 3个 月 到 就 没有进 行 治疗 或者 治疗 不彻 底 时发生 。甲亢 危 象是 内 分 泌系 统疾 病 中 较 常 l 2年 。 见 的急诊 之 一 。 ] E 甲亢 危 象发病 迅 速 , 亡率 高 , 3 死 其发 生 机制 尚未 完全 阐明 , 可 1 2 甲亢危 象的诊 断 : . 本组 2 5例 甲亢患 者均 参考 1 9 年 B rh和 w r 能 与 以下 因 素有关 [ ( ) 93 uc a— 4 1 大量 甲状 腺 激 素 骤 然增 加 释放 人 血 ; 2 血 中 游 离 甲 ] () tfk os y提出 的 以半定 量为 基础 的临 床诊 断标 准 , 根据 临床 症 状 打分 , 分数 ≥ 4 状 腺激 素增 加 ; 3 机 体 对 甲状 腺 激 素 耐受 性 降低 ; 4 肾上 腺激 素 能 活 动增 5 () () 分, 甲亢危 象 ; 数 2  ̄4 分 5 4分 , 危象 前期 ; 分数 <2 分 , 危 象 。 ] 5 无 [ 加 ( ) 5 甲状腺 激 素在肝 脏 清除 降低 , 主要 诱 因 为感 染 、 累 , 其 劳 手术 创 伤 、 精神 13 方 法 : . 回顾 性分 析 2 例 甲亢合并 甲亢危象 患 者 。 5 刺激, 停用 甲状 腺药 物或 未 治 疗 。 甲亢 危象 一 旦 确 定 。应 分 秒 必 争 采 取综 合 临床表 现 、 理及 预后 等 。非手 术方 面诱 因 2 处 5例 中感 染 l 8例 , 中肺 部 治 疗 , 其 无需 为等 待 实验结 果 而 延误 治 疗 。s本 组 中有 4例 既往 未 诊 断 甲亢 , [ ] 直 感 染 8例 , 尿路 感染 2 , 性 化脓性 扁桃 炎 6例 , 例 急 肠道 感染 2 。 自行 停用 抗 接 以 甲亢 危 象就 诊 , 等 甲功 化验 结 果 回 报 , 接 给 抗 甲亢 药 物 治 疗 , 抢 救 例 未 直 而 甲状腺 的 4例 , 分娩 1 , 术诱 因 3 。临床 表 现体 温 低 于 3 ℃1 份 手 例 9 2例 ,9 3℃ 成 功 。甲亢 患者存 在 肾上 腺皮 质 功 能 不 全 , 甲 亢危 象 中糖 皮 质 激 素 的使 用 在 以上者 1 3例 ; 脉搏 增 快超 过 1 O次 者 1 例 ; 6 8 多汗 8例 , 汗淋 漓 1 大 O例 , 无汗 2 尤 其重要 。本组 2 5例 中均使 用氢 化 可纳松 治 疗 , 得较好 疗 效 。 取 例 ; 燥 不安 l 烦 4例 , 睡 2例 , 嗜 谵妄 2 , 例 昏迷 1例 , 神志 淡漠 2 , 神 异 常 1 例 精 总之在 临床 中正 确及 时 诊 断 甲亢 危 象 , 秒 必 争投 用 P u 抗 甲亢 药 物 , 分 T 例 , 搐 1例 , 抽 消瘦 1 例 , 9 恶液 质 3 , 例 腹泻 1 例 , 率失 常 6 , 为心 房 纤 及 时应用 糖 皮质 激素 , 理 诱 因 , 液 对 症支 持 等 综合 治疗 , 有 效 治 疗 甲 亢 2 心 例 均 处 补 能 颤 , 既往 未诊 断 甲亢 , 4例 直接 以 甲亢危 象 就医 。 危象, 降低 死亡 率 。 14 治 疗 ; . 确诊 后 给予全 身 支持疗 法 , 热 镇静 对 症治 疗 , 解 补液 保 证 足够 参考 文献 热 量 。高热 患者 使用 冰袋 , 酒精 擦 浴 手法 以降 温 , 2例 实 施 人 工 冬 眠疗 法 , [] 刘 新 民, 有 1 实用 内分 泌学 [ . M] 2版. 京 : 民军医 出版 社 ,9 7 6 北 人 19 :9 积 极治 疗诱 发 因素 ,如抗 感染 , 于 口服丙 基 硫 氧 嘧 啶 ( T , 次 剂 量 6 0 [ Ma d l ,B e t Jn pR,A n J .n e d 1 9 , 1 :9 给 P U) 首 0 2I n e SJ rn A, e G n [] I tr Me ,9 3 1 9 4 2 mg 随后 P U2 0 g 每 6 8 1 , 能 口服者 胃管注 入 或 灌 肠 , 情好 转 后 [ ] Mieo o et v Tet e a Ma g me t f h rt xc s [ ] E r , T 0m , ~ h 次 不 病 3 g c A, jt , sa i A,t 1 n e n y oo i ci sJ . u . ot r i 改 为 10 , 0 mg 口服 3次 / 日。心 得安 2 mg 次 , 8小 时 1 ; 点 氢 化 可纳 松 0 / 每 次 静 Re d h r c | c , 0 5, ( ): 9— 7 . v Me p a ma o S i 2 0 9 1 6 4 10 g2 0 r , ~3次/ 连 用 3天 , a 日, 以后逐渐 减 少剂量 , 直至 停药 。 [ ] 史 轶蘩. 4 协和 内分 泌学 和代 谢学 ( .北 京 : 技 出版社 。2 0 :03 M] 科 00 1 3 2 结果 E ] 黄 卫东 , 美 芬 .甲 亢 危 象 的 诊 治 [ ] 中 华 危 重 症 医学 杂 志 , 0 0 3 5 姚 J. 2 1 , ( ) 0 一一 5 1 1 1 O 2 例 甲亢并 发 甲亢危 象者 , 5 治愈 1 例 , 亡 5 , 例 自动放弃 治疗 出 院 , 8 死 例 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动脉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动脉硬化

11●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2期通讯作者:杨萍 Email:pyang@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动脉硬化杨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心内科,长春 130033)在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中,一项变化非常引人注目,即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才能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

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 mm Hg 以上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等待ABPM 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另外,ABPM 不仅可以用来确诊高血压,还可用于高血压的分级。

白天清醒状态的血压在135/85 mm Hg 以上时,为1级高血压;在150/95 mm Hg 以上时,为2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是“动态”两字,既有助于发现那些“隐匿性高血压”,包括单纯夜间高血压,还可以避免“白大衣现象”。

同时也可以了解血压的变化趋势,包括晨峰血压和24小时中血压的变异,这些只能在动态血压监测中才能得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更深入的研究血压的谷峰比(T/P 比)、平滑指数(SI )、夜昼指数(DI )、压力负荷(BPL )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 )等内容,这些不仅有助于高血压的识别与诊断,还可更准确评估动脉硬化的进展程度、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优劣、预测靶器官损伤情况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以AASI 为例,2006年Li 等[1]提出利用ABPM 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一项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称之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 )。

即通过ABPM获得不同时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数值,经分析可得出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回归关系,把AASI 定义为1减去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斜率。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两组 C C A—I M T及斑块情 况 比较 : MB P S组 C C A—I MT明 显高于非 MB P S组 , 两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 ( P< 0 . 0 5, ) 。
MB P S组斑块检出率 、 斑块平 均厚 度 、 多 发斑 块检 出率 均 明显 高于非 MB P S组 , 两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 0 5 ) 。见
吉林 医 学 2 0 1 3年 7月 第 3 4卷 第 2 0期
高血 压 患者 血 压 晨 峰 与 颈 动脉 硬 化 的相 关 性 分 析
马 淑云 [ 摘 ( 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要】 目的: 探讨高血 压患者血压晨峰 ( MB P S ) 与颈 动脉 硬化 的相 关性 。方法 : 选取原 发性 高血 压患者 1 5 0例 , 应用动
c ) 、 高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H D L—C ) 、 三酰 甘油 ( T G ) 、 血 糖。 并应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 测仪记录 2 4 h 血压, 记录时 间白昼 6 : 0 0— 2 2 : 0 0, 每3 0分钟检测 1 次; 夜间 2 2 : o o至次 日
C C A— I MT , 以I M T≥1 . 0 m m作 为颈 总动脉增厚 指标 , 以动脉
态血压监测仪记录 2 4 h 血压 , 根据结果分为 M B P S组 6 1例和非 MB P S组 8 9例 , 两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 内膜 中层 厚度 ( C C A— I MT ) , 并 观察 颈动脉斑块情况 , 斑块分为单发斑块和多发斑块 。比较 两组 C C A—I MT 、 颈动脉斑块的差异 。结果 : MB P S组 C C A~I M T ( 1 . 1 3 ±0 . 2 3 ) m m, 非 MB P S组 C C A— I MT ( 0 . 9 2± 0 . 2 0 ) m m, 两组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MB P S1 . 6 7±0 . 2 1 ) 唧 、 多发斑块检 出率 3 9 . 3 %, 均 明显 高于非 M B P S组斑块检 出率 为 6 7 . 4 %、 斑块平 均厚度为( 1 . 3 9± 0 . 1 7 ) m i l l 、 多发斑块检 出 2 2 . 4 %, 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晨峰是颈 动 脉硬化的极其重要 的危险 因素。

【练习题】西医内科学—原发性高血压(上)

【练习题】西医内科学—原发性高血压(上)

西医内科学——原发性高血压(上)1、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宜选用A、美托洛尔B、巯甲丙脯酸C、苄胺唑啉D、呱唑嗪E、肼苯哒嗪2、妊娠期女性因致畸作用而禁用的降压药物是A、α受体阻滞剂B、β受体阻滞剂C、利尿剂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E、钙拮抗剂3、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抗高血压药物是A、硝苯地平B、硝普钠C、依那普利D、美托洛尔E、哌唑嗪4、高血压最主要的并发症是A、主动脉夹层B、冠心病C、高血压脑病D、脑出血E、慢性肾衰竭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患者。

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索他洛尔等。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来治疗高血压时,妊娠妇女禁用。

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举例: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记忆技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物名称往往是XX普利的形式)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脑出血和脑梗死是高血压最主要的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要点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除遗传因素外,发病主要与以下环境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主要是高钠、低钾膳食。

2.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3.饮酒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

4.精神紧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5.其他缺乏体力活动,服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含有麻黄碱或甘草等的药物,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动脉血压取决于心排出量和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所有可以增加心排血量及外周血管阻力病理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外周小动脉,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升高血压。

2.肾性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激活此系统激活,导致血管紧张素I分泌增多,直接收缩外周小动脉,并促进醛固酮分泌,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黄红周燕李惠仙李燕张静马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干科,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血压晨峰组(136例),非血压晨峰组(124例),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

缺血性脑卒中均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 <0.05)。

结论血压晨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晨峰;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22-4885-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14第一作者:黄红(1974-),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心脑血管及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血压晨峰是指清晨清醒前后交感神经活性迅速增强,心率增加,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晨峰现象尤为突出。

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易发生在清晨,与该时段血压增高密切相关,独立于24h 平均血压〔1〕。

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已成为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新目标。

本文拟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0例,高血压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146例,女114例,年龄62 87〔平均(72.4ʃ9.3)〕岁;血压晨峰值≥23.6mmHg 的患者为晨峰组(136例),<23.6mmHg 的患者为非晨峰组(124例)〔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者:邢舒平鞠卫萍张爱娟杜衍君迟相林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23期[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IMT正常组(53例)、IMT增厚组(55例)、IMT斑块组(55例),其中,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对所有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形态分为晨峰组(87例)和非晨峰组(76例)。

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呼吸睡眠暂停情况以及血压晨峰等进行分析,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史、卒中史、睡眠打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空腹血糖等因素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检出率分别为33.96%、40.00%、85.45%,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 < 0.01)。

③晨峰组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79.31%、54.02%)明显高于非晨峰组(55.2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④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晨峰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另外,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P < 0.05)。

结论血压晨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反映靶器官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血压晨峰;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075-0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 and carotid arterial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with 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 Methods 163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with 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 in Weihai Central Hospital of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used to measure carotid arterial intimae-media thickness (IMT) of carotid artery.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MT: 53 cases of IMT normal group, 55 cases of IMT increased group, 55 cases of IMT plaque group. While patients in the IMT increased group and the IMT plaque group were regarded as carotidartery atherosclerosis. At the same time finished the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group (n=87) and the no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group(n=76).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s, and sleep apnea and MBPS of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hen the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p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①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IMT normal group, IMT increased group, IMT plaque group in age, smoking, diabetes and stroke history, sleep snoring,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omocysteine,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fasting glucose and other factors (P < 0.05). ②The incidence of MBPS in the IMT normal group, IMT increased group, IMT plaque group was 33.96%, 40.00% and 85.45%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MBPS in the IMT plaque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MT normal group and IMT increased group (P < 0.01). ③Th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carotid plaque detection rate in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group (79.31%,54.02%)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group (55.26%,10.53%),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④Taking IMT as dependent variable, multiple factor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BP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with 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 (P < 0.05), besides, other 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cluded age, triglycerid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omocysteine,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P < 0.05). Conclusion MBPS can promot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nd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rtherosclerosis of carotid artery. To a certain extent, MBP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nd indicating the target organ damage.[Key wor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腔隙性脑梗死(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CLI)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脑梗死所有类型的1/4。

虽然CLI的病死率较低,但有研究提示,约20%的CLI患者可发展为痴呆,大于25%的CLI患者5年内再发脑梗死[1],故CLI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CLI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小动脉的粥样硬化,而高血压是导致小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人们对高血压的关注热点开始从血压平均水平的增高转而关注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异常,发现BPV升高可能较血压水平升高对靶器官损害风险的预测价值更大,而改善BPV也可能要比降低血压水平更重要[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