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1.反应时概念、分类、举例概念: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间或反映的潜伏期。

分类: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举例:P16简图2.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迁移的种类、概念种类:千亿哟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概念: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4.动作技能的分类,举例分类:(1)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技能(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举例:(1)封闭性动作技能有投掷铅球、篮球罚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有乒乓球接发球(2)不连续性技能有投掷铁饼、标枪、举重等;系列性技能有三级跳、跨栏、跳高等;连续性技能有游泳、短跑、滑冰、自行车等(3)低策略性技能有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技能有羽毛球等5.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6.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技能训练分别有哪些认知理论: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行为主义理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7.表象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能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作用:(1)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2)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技术的运用(3)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2.符号学习理论 3.唤醒—注意理论应用:1.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2.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结合项目的表象训练8.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9.目标定向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内容目标定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加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仅关注运动员的心理,还包括教练、观众以及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运动感知觉、运动思维、运动情绪、运动动机、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中的人格、运动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运动感知觉运动感知觉是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包括对空间、时间、速度、力量等的感知。

例如,篮球运动员准确判断球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体操运动员感知身体在空中的姿态和位置。

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对于运动员准确把握动作、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专门的感知觉练习来提高。

三、运动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包括战术思维、决策思维等。

战术思维体现在团队运动中,如篮球比赛中根据对手的防守策略制定进攻方案;决策思维则体现在个体运动中,比如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决定起跑的力度和节奏。

运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战术分析等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思维能力。

四、运动情绪运动情绪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常见的运动情绪包括紧张、兴奋、焦虑、自信等。

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导致动作失调。

而自信的情绪则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练和运动员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五、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如对运动的热爱、追求自我挑战和成就感;外部动机如获得奖励、荣誉或他人的认可。

保持和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对于长期坚持体育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教练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

六、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行业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体育行业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体育行业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体育运动不仅需要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技术的磨炼,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

运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

在体育行业中,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比赛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个体育行业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动机与目标设定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运动的内在驱动力。

了解并调动运动员的动机,可以提高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积极性。

目标设定则是将动机转化为明确的目标,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竞技计划。

目标设定需要具体、可量化和具有挑战性,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运动员积极性。

二、注意力与专注力训练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的能力。

良好的注意力可以提高运动员对于关键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进而改善技术表现和决策能力。

专注力训练可以通过注意力调控和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专注能力,例如通过专注力的集中和分散训练,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比赛节奏和调整自己的状态。

三、自信心与压力管理自信心是运动员在面对比赛时对自己能力的坚定信念。

自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表现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竞争和压力。

压力管理则是帮助运动员认识和控制比赛中的压力因素,并有效应对压力。

例如,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放松训练和良好的时间管理来减轻压力。

四、情绪调控与集中力训练情绪的调控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力和激情,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干扰运动员的表现。

情绪调控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学会正确处理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同时,集中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专注力和冷静思考能力,以更好地面对各种竞技场景。

五、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在团体项目中,团队合作和领导力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员需要学会与队友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信任关系。

团队合作训练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培养运动员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来提升团队的整体表现。

体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的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三门学科各自研究的偏重点:体育心理学偏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进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转变。

运动心理学偏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进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转变锻炼心理学偏重研究体育锻炼进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一):1、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

2、1923年,被称为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Griffith)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

3、1925年,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心理学实验。

4、1926年,他编写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5、1928年,出版了《运动心理学》运动兴趣的分类:一)按照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此刻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则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二)按照运动兴趣的偏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维持体型、增进健康等。

三)按照运动兴趣的普遍性,可分为普遍兴趣和中心兴趣普遍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理等方面)感兴趣。

中心兴趣则是在普遍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运动需要的知足需如果兴趣产生的基础。

运动需如果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望趋势,或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术的一种需要。

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一、概念题:1.运动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4.运动技能:它是具有相应的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运动实现的一系列外显动作,这些动作协调的组成一定的动作方式就形成运动技能。

5.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8.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育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9.高原现象:是指联系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1.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12.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3.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5.体育能力: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二、简答题:1.阐述情绪和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有倒U型假说、内驱力理论及最佳功能区理论。

结合自身体育实践您更认可哪一种理论?给出原因解释答:(1)倒“U”型假说: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3.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4.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5.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7.特质焦虑与个体的个性: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术语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8.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9.焦虑的理论:多维焦虑理论。

10.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①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②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③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④高原现象⑤练习绩效的起伏显现12.按照练习的时间安排,可对技能进行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根据比例的大小,常把较长的练习加上较短的休息称为集中练习。

而练习间若有较长的休息,则称为分散练习。

13.动作技能间会产生迁移的条件:①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②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14.动作技能的各种分类:①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②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③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15.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教学条件为练习和反馈16.体育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7.POMS可以用于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防止训练过度18.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可以用人格和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19.常模与自我参照:常模是在标准化环境中测试的结果经过标准化的处理得出的标准化的样本均数。

常模参照是指将成绩与常模参照,这样可以得出个人在整体中的位置。

体育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体育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如动机、情绪、认知等。

- 学生能够分析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需求,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 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运动中的心理现象识别和分析。

2. 难点:- 运动中的心理现象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 学生在实际运动中的心理调节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案例分析材料、角色扮演道具等。

- 教学场地、运动器材等。

2. 学生准备:- 怀有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准备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表现?(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动机、情绪、认知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中的心理现象。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动机理论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情绪对运动表现有何影响?如何调节情绪?- 认知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体育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理现象。

2. 角色扮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 在这个场景中,你遇到了哪些心理问题?- 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五)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举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成就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偶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接纳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造就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体育心理学重点

体育心理学重点

体育心理学重点1、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现场研究法的概念:是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咨询研究的一种方法。

3、体育动机:推动、停止或中断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部动因。

4、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实际能力的推测。

5、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个体参加某一活动时成就目标取向。

6、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7、时间知觉:人脑对客体运动的一瞬间或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8、空间知觉:⑴方位知觉:对物体或动作在空间所处的位置或方向的知觉、视觉、动觉、触觉、平衡觉。

9、运动感觉:是主体对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反映,它是主体对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的"感交"或意识。

10、唤醒的概念: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过高过低的唤醒水平都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只有中等或最佳的唤醒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知觉性选择)。

1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12、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出现困难。

13、智力:使人能够顺利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组合。

14、运动技能: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心理性活动技能)。

15、动作技能的迁移概念: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16、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焦虑:是某种伴随不详之事可能发生的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快的情绪。

17、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紧张:是指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18、学校体育团体的概念:指在共同的规范和目标指导下,协同活动的一个人群结合体。

19、学校体育团体的凝聚力:指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吸引,共同迈某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力过程。

20、体育心理训练概念:指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心理技能",使心理正常的人或心理超常的人,并能在运动竞赛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体育心理考试重点

体育心理考试重点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人差方程:A-B=1.223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平衡觉:是有机体在做直线加减速运动或旋转运动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并知道其方位的一种感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专门化知觉:就是专项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通过长期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与觉察专门化知觉的特点:1.具有综合性,往往依赖于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2.具有专项性,不同的分析器依专项特点而在不同的专门化知觉中起作用3.所有的专项运动中,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包括视错觉,形重错觉,视觉错觉和方位错觉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征(乒乓球与球台的颜色)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方向知觉与性格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信息的储存)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过去经历的事情不在面前,把他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信息提取)短时运动记忆的遗忘曲线实验:方法:要求被试蒙上眼睛,用手向前移至一个主试规定的目标点,然后再返回起始处,间歇一段时间,将目标点移开,再让被试移至自己认为是原目标点的地方停住,测量该点与原目标点的误差。

结果:1.回忆误差随测验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间隔时间为80秒时增加至最高值2.随练习次数的增加,平均绝对误差下降,表明遗忘程度下降,记忆会越来越好创造性思维:竞技运动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则有独特之处,最重要的就是它来源于不断的直接的体育竞赛压力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两者的区别:1.运动情景的要求不同2.可以利用的线索不同3.决策过程的速度不同4.决策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5.决策过程的意识程度不同6.决策过程的分解程度不同战术意识(选择,填空)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主动自觉的心理活动战术思维:解决战术问题的思维运动心理学广泛采用的操作思维测验方法有:三个筹码测验,18块模板测验运动智力:人们在掌握和表现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智力测量工具: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注意的品质特征(选择,填空):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范围和方向:1.广阔的外部注意2.狭窄的外部注意3.广阔的内部注意4.狭窄的内部注意守门员狭窄的外部注意,广阔的内部注意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其基本条件的熟练的技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双重任务技术:双重任务技术的一个人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教练员通过评价运动员的认知资源,从而评价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警觉: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警戒: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冰山图像特征:优秀运动员在人格特质方面倾向于低焦虑,低神经质和偏外向,心境状态方面倾向于低焦虑,低紧张,低抑郁,低气愤,低疲劳,低困惑和高活力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哪些因素会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驱力: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诱因: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加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1.发动2.选择3.强化4.维持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自我效能: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一项任务所兼持的信心和期望,对自己成功的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体育运动中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小题):(一)充分满足运动员的相关需要1.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2.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3.满足运动员展示自我的需要(二)强化运动员所期望的行为1.积极强化2.消极强化(三)因人而异以直接激发动机1.依从方法2.认同3.内化(四)变化环境以间接激发动机(五)给予自主权和培养责任心目标定向:同自我定向相比,任务定向可更好的提高人们的能力感,而这种能力感对人们的运动成绩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持久性均有重要影响唤醒的三种表现(填空):脑电,行为,植物焦虑的分类:特质焦虑,状态焦虑运动焦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运动归因:运动员对自己活他人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情境归因,性格归因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区别性资料,一致性资料,一贯性资料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选择):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因素(选择):1.社会文化背景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常用的再归因训练方法:1.团体发展法2.强化矫正法3.观察学习法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为运动员设计的改善归因,激发动机的具体建议):1.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与失败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运动技能: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的分类:1.工具性运动技能和非工具性运动技能2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3连续性运动技能和非连续性运动技能4封闭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5金泰尔的二维分类学习的迁移:学习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迁移的分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常用的技能迁移测验有:前摄,后摄,平行运动表象: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与体验,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表象技能训练的作用:1.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2.演练运动战术3.改善心理状态马腾斯表象技能训练4个步骤:1表象能力测定2传授表象知识3基础表象训练4综合运动专项。

体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摘抄(3篇)

体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动机、情绪调控、心理健康、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二、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运动成绩和运动体验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运动员: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

(2)教练员:研究教练员的心理素质、领导风格、沟通技巧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3)观众:研究观众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4)运动环境:研究运动场所、比赛氛围、媒体宣传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运动员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规律。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群体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信息。

3. 观察法:在自然或人为控制的环境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改善主要依赖于行为强化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关注运动员的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等,认为心理因素在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表现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运动员的内心冲突、动机、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4. 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生物因素(如神经、内分泌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五、应用领域1. 运动员心理辅导:针对运动员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服务,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成绩。

2. 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使其更好地引导运动员。

2022-2023体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2022-2023体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判断、填空、选择1、在高水平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因素的30%归于战术训练,70%归于心理因素2、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3、中心兴趣:对某一类体育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又特别浓厚而稳点的兴趣(判断)4、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程、学生、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5、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三个不同的学科6、建构主义心理学: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7、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创作《体育的迁移价值》8、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9、协变性原则(本身和外部一样就是外因,本身和外部不同就是内因)10、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较低。

11、心里技能训练的方法分为行为干预(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和认知干预(表象训练-过电影、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12、目标定向分为成绩目标定向和学习目标定向(可能)二、名词解释1、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2、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紧张。

3、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4、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事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5、技能迁移:正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即妨碍新技能的获得6、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7、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四、简答题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定向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2、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3、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4、合理的评价方式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合适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1、内外源维度2、稳定性维度3、可控性维度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个人因素)个人因素:1、学习态度2、学习的目标3、认知结构4、认知技能与策略5、心理定势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1、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2、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3、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4、强化元认知5、交给学生自我调控策略运动兴趣的品质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4.运动兴趣的效能运动动机的功能(可能)1.发动功能2.选择功能3.强化功能4.维持功能倒U形假说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心理学》试题及重点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心理学》试题及重点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心理学》试题及重点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严格来讲,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不同的学科,各自研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由于各自的历史都比较短,发展不很成熟,各自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目前要完整的区分三者不同是有难度的,这三门学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重叠现象比较突出,相对而言,运动心理学比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发展的更成熟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此外,体育心理学还应是研究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得心理学依据。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还要研究教练员观众的心理行为。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因此,不论哪门学科都是主要研究身体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2.研究体育心理学对体育实践工作有什么意义?答:(1)①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广泛的,首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第三,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

第四,有些学生体育研究的兴趣不高,动机不强,表现出的行为是上体育课心不在焉、消极怠工,体育心理学有助于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兴趣不高、动机不强的原因,并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研究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第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3.试述体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答:要对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似乎比较困难,但根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还是可以对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作出大致的描述。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为为⽬的,通过分析⼈的意识和⾏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理现象。

2、⼼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理现象及其规律,揭⽰教育同⼼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的、采⽤标准化⼼理测验作为测量⼯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率量表4种量化⽔平上进⾏。

最典型的⼼理测量是智⼒测验和⼈格测验。

4、⼼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的和学习⽬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通过⾯对⾯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格,体现潜能。

5、运动⼼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理学的发展有⼀句⼴为流传的评语:“⼼理学有⼀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理学作为⼀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锡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

这⼀事件可被看作⼼理学发展史的重要⾥程碑。

8、第⼀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学的诺曼·特⾥普⾥特于1897年进⾏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理学进⼊科学⾏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理学学科诞⽣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理学之⽗格⾥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实验室,这⼀事件可被视为运动⼼理学学科建⽴的标志。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一、小知识点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众多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中,获胜因素(30%)归于技战术训练,(70%)归于心理因素。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问题。

4、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5、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他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前发生的另一个心理学的重大事件,是(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建构主义理论繁多,主要包括(简·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和以(列夫·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

7、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8、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9、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10、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

每个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

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1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动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12、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力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研究通常认为学习目标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中介变量以及积极地结果联系在一起,而成绩目标则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体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三门学科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一):1、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

2、1923年,被称为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Griffith)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

3、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心理学实验。

4、1926年,他编写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5、1928年,出版了《运动心理学》运动兴趣的分类:一)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则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二)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等。

三)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广泛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理等方面)感兴趣。

中心兴趣则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运动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运动需要是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望趋势,或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体育心理期末重点复习题

体育心理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章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关系相同点:(1)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3)研究方法相同(2)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不同点:(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再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变化(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出现到底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3.世界上的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在1898年完成的。

他调查了一个今天被称为“社会促进”的现象4.1925年Griffith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即伊利诺斯大学运动研究实验室5.1942年,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的吴文忠和肖忠国翻译出版了我过第一部《体育心理学》6.1979年中国心里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第二章1.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2.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在人脑中的反映3.错觉:是指由于环境的不同,以及某些光、形、色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加上生理上的原因,人对于物体发生不正确的知觉叫做错觉4.影响客体运动知觉的因素: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照明条件影响运动速度的知觉;观察者自身的位置影响着运动速度的知觉;知觉者自身主观条件;体育运动中训练或比赛现场环境背景影响着运动知觉第三章1.动机:是人们指向某一目标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2.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状态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涵盖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自信心、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

在体育竞技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常见方法。

首先,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驱动力。

内在动机是运动员因个人兴趣、乐趣和满足感而参与运动;外在动机是基于外界奖励和认可而参与运动。

了解动机类型对于运动员的积极心态和持久的参与意愿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备的关键能力。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务上,忽略干扰因素。

各种注意力训练方法可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宽度。

自信心是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增加他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正面的自我评价和成功的经验来培养和增强自信心是常用的方法。

焦虑和压力管理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高的焦虑和压力会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力分散、动作不稳定和决策失误。

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考是减少焦虑和压力的有效方法。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团体运动项目中尤为重要。

团队合作需要运动员具备理解、尊重和互相支持的能力。

沟通是团队间传递信息和方案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运动心理咨询是解决运动员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运动心理咨询师通过与运动员的个体或团队会谈,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

此外,运动员在竞技生涯中面临的退役问题也是体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

退役后的运动员可能遭受自我认同丧失、目标缺失和心理失衡等问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和找到新的生活动力。

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与技术和体能训练相结合,并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和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综上所述,体育心理学研究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及其对表现和成绩的影响。

了解动机、注意力、自信心、焦虑和压力管理、团队合作和沟通等因素,通过运动心理咨询和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表现。

体育心理学专业知识

体育心理学专业知识

体育心理学专业知识一、名词解释1. 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里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3. 运动动机:是指有运动目标引起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内部心理动因。

4. 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5. 归因训练: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是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归因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或运动员在未来体育学习与运动竞赛中的成就动机。

6. 体育活动:它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有氧锻炼等。

7. 唤醒:之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有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8.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9. 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0 . 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1. 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形成的内隐技能。

12. 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3. 团体凝聚力:指为了实现目标和 ( 或 ) 为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黏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不同点:①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包括教师。

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②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主要研究是运动员包括教练员。

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③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相同点: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③研究方法相同,都采用实验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

2、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强化理论在体育教学或锻炼活动中的应用:通过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发射说,提出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时通过强化形成的,且强化对行为还起着动机的作用,即受到积极强化的行为,其发生的次数会出现增加的趋向。

斯金纳还认为,强化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或行为反应次数之后给予,也可以在无固定的时间间隔或行为反应次数中给予。

强化安排的不同,对行为反应发生的促进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

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固定间隔或次数的强化会引发有规律的行为反应,且间隔愈短,行为反应频率就愈快。

而不固定间隔或次数的强化会产生快速、稳定、一致的行为反应,且可明显地减缓行为的消退。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

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3、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许多传统学科,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心理问题,并加以应用,促进该学科发展。

包括:体育社会心理学、发展运动心理学、认知运动心理学、教育运动心理学、临床运动心理学、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心理学、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

4、德西效应:德西效应”给教师以极大得启迪——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

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要避免“德西效应”。

5、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准实验法。

(2)现场研究法: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询问或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不对被试进行控制,不对被试施加影响。

(3)心理测量法: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6、联结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S-R)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刺激)—R(反应)的联结理论。

行为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将学习者学到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并认为整个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确定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7、桑代克三大定律:①准备率:一种行为表现时,已具备精神准备状态,会得到满足,愉快;没有准备时,行为虽表现出来,则感到不满与烦恼;②练习率:反复练习加强反应结合,假如不练,联结会产生减弱趋向;③效果率:反应给人快感或鼓励,反应重现时会有所加强,如果使人感到焦虑、苦恼会产生消极性。

评价:合理组织教学训练,严格控制客观刺激量,检查反应效果机械唯生物论,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否认意识在学习中作用。

8、运动兴趣的定义: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9、运动兴趣的品质: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运动兴趣的稳定性(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运动兴趣的效能(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10、运动动机的定义: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身体锻炼的目标愿望与运动环境诱因相互影响下,产生体育运动的内部需要。

11、运动动机的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包括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

②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③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2、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善于挖掘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兴趣倾向,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机的形成?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

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动机形成的过程就是需要与目标统一的过程。

13、运动动机的形成的阶段及心理特征:(1)开始从事运动阶段①动机性质:直接动机;②需要:身体活动需要,情感需要;③表现特点:对运动项目爱好广泛,对项目不加选择没有专项运动项目愿望;(2)运动专项化阶段①动机性质;间接动机;②需要:荣誉、自尊、集体利益的需要;③表现特点:广泛兴趣逐渐转移到对专项运动结果中对技战术的学习;(3)高度运动水平阶段:①动机性质:间接动机;②需要:社会需要,个人需要;③表现特点:对于运动员不愿退役仍想再比赛中创造辉煌,对研究和改进战术感兴趣,愿意帮助年轻队员。

14、动作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影响。

15、动作技能迁移分类:包括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正迁移,负迁移,正顺向迁移,负顺向迁移,正逆向迁移,负逆向迁移。

16、迁移实验:(重)书中P219三个图,分别是前摄测验,后摄测验和平移测验。

前摄迁移测验中,如果实验最后测得两组的任务B成绩相同,说明任务A对任务B无影响,如果实验组成绩好于控制组,说明学习A对学习新任务B起到促进作用,反之起到干扰作用。

后摄迁移测验中,如果实验最后测得两组任务A成绩相同,说明任务B的学习没有对已学任务A的保持产生影响,如果实验组的成绩好于控制住,说明后学任务B对前任务A的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反之起到干扰作用。

平行设计三组:第一组为一种技能练习方法,第二组为控制组,第三组为另一种技能练习方法。

通过最后的标准技能测验和与控制组相比较,评价联系方法A和练习方法B对标准动作学习的效果。

17、运动表象: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反应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特点,是一个综合性表象。

18、运动表象形成过程:①运动表象建立阶段,教师讲解示范进行模仿练习,不断建立视觉和动觉表象。

特点:建立运动表象较模糊,不完整,不准确。

在调节和控制动作方面视觉表象占主要地位,动觉表象占次要地位。

②运动表象明晰阶段: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视觉,动觉表象不断充实,使运动表象达到清晰。

特点:形成运动表象较完整,清晰准确。

在调节和控制动作方面,动觉表象转为主导地位,视觉表象退为次要地位。

19、练习曲线常用指标:①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②每次练习花费的时间③练习中所犯错误。

20、运动技能练习曲线:(1)先快后慢练习曲线:在多数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就逐渐缓慢,呈现负加速。

产生原因:①在练习初期可以利用过去经验,②在练习初期有些动作分解为局部动作练习,后期协调完成动作要求高,③练习初期兴趣高,后期兴趣和情绪下降。

(2)先慢后快练习曲线,产生原因:①运动技术复杂,②缺少固有习惯动作可以利用,③基本技能须下工夫。

(3)高原现象:在练习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出现暂时停滞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练习曲线在某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些下降,但经一段时间的调整,曲线又继续上升。

高原现象产生原因;①动力定型: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的阶段,要想有新的提高和突破,就需要改变旧的技术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法,否则成绩就会停滞不前。

由于某些基本技术的掌握不过关,制约和限制了对新动作的掌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局部动作注意过多,缺乏对动作的整体观念,并习惯于一些旧的动作,形成了动力定型。

②身体素质:是提高成绩,掌握新技术动作的基础。

运动成绩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技术的要求不相适应,成绩指标就一时无法突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

③主体状态:(过度疲劳、兴趣下降、情绪低落)运动员对运动兴趣的减弱,躯体和精神疲劳、伤病等的出现;在训练中不能正视困难,盲目夸大前进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一遇挫折就产生畏惧情绪,以至灰心,甚至绝望而阻碍运动成绩的提高,使运动员过早退役;长期枯燥的强化训练,整体重复同样的练习,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下降,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有些运动员不能很好处理同其他队员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心理上会使运动员对运动兴趣下降,情绪低落等悲观失望的现象。

22、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心理特点:(1)认知定向阶段(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主要标志:学生运用知识作出相应动作;心理特点:感知觉尚未分化,视觉占主要地位;注意分配能力差,范围小;运动表象模糊,不准确,不完整;必须在意识控制下完成动作;动作表现不协调,动作间相互干扰。

(2)动作联结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标志及基本完成动作连接;心理特点:感知觉经分化,知觉占主导地位;注意范围大,转移分配能力提高;运动表象清楚完整准确以动觉表象为主的控制动作;意识控制动作水平下降,动作表现不协调,相互干扰消失,但动作未达成自动化;(3)协调完善阶段(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主要标志自动化;感知觉进一步分化提高;注意范围很大,分散注意力;运动表象协调完整准确;意识控制最低,动作出现自动化;动作表现自动化。

23、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的训练,以达到和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的、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学习。

24、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而且对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发挥不可忽视作用。

①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②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③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④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