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明代中后期诗文
明代文学第十章
明代文学第十章“三言”:“三言”的编著者冯梦龙,“三言”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三言”每部四十卷,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万字。
“三言”是冯梦龙的编纂之作,只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作;“三言”每篇的篇名为单句,与“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二拍”:“二拍”的编著者凌濛初,“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四十篇。
“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一人创作;“二拍”的篇名为一联,这是凌濛初有意区别于冯梦龙“三言”的地方。
“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演而畅之”者。
与“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答、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
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
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
为赎身,早有准备。
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
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
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
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从杜十娘骂孙富、骂李甲,又投江自尽可以看出,杜十娘有着自尊自爱,坚强守信,宁折不弯的性格。
答、唐以后,文言传奇小说的创作渐趋衰落,到明代出现了几部引起人们重视的文言小说,其代表作有:1、瞿佑的《剪灯新话》。
明初,轰动文坛。
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
内容多为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离奇的色彩。
有些甚至荒诞怪异的。
书中约占一半的爱情故事,散发出一些市民气息,有对礼教的蔑视以及对自主婚姻的追求。
2、李昌祺的《剪灯馀话》。
10明代诗文(简)
咏滇池
昆明池水三百里,汀花海藻十州连。 使者乘槎曾不到,空劳武帝御楼船。 ——《升庵集》卷十六《滇海曲》其八 苹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升庵集》卷十六《滇海曲》其八
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 仙翁住近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 ——《升庵集》卷三十六《沐五华送鸡枞》 随题写形,传神达意,充满朴实鲜活的生命气息。
内容上看比较多地集中在以下方面: 山水景物的描绘、触物感怀之类。 朋友间的赠答。 感叹实事和咏史之作。 艺术上出语率真自然,大多通达明快。 李选《侍御中溪李公行状》:“初不经意,援笔辄 就,世以白香山、苏东坡拟之。”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诗文
一、宋濂 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
他专长散文,集中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是一 部分传记文。 如《秦士录》邓弼文武兼长而怀才不遇、 《王冕传》王冕孤傲的性格、《李疑传》扶 病济贫、舍己为人、《杜环小传》
二、刘基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 士,官至浙东行省郎中,后受排斥去官归里。至正 二十年与宋濂同受朱元璋征召,深受倚重,成为开 国功臣之一。后被朱元璋毒害。 他是诗文兼长的作家。文章有:用寓言形式表现 他渊博的学识和富有创造性思想的《郁离子》;寓 言杂文《卖柑者言》;《师子图说》。 他的诗也有较高的成就。他有一篇长达一千二百多 字的《二鬼》诗。
四、台阁体
在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 体”诗派。 三杨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都先后官至大学士。所作 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他们以太平宰相的地 位,除撰写朝廷诏令奏议之外,大量写应制、颂圣或应酬、 题赠的诗歌。号称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其实陈陈相因,极 度平庸乏味。当时追随他们的人很多,一般追求利禄的文人 在未中进士前致力于八股文,得官以后,就模仿“台阁体”, 逢迎应酬。这种诗风先后流行了一百年左右。
明代诗文词曲
二、公安派
? 明代万历年间,受 “童心”说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诗 文流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 代表,故而得名。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不满拟古之风,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有变古 创新精神。作品多能直抒胸臆,流露个性,清新洒 脱,意达词畅。 对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影响。
? 袁宏道诗: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唐顺之《文编》 :收秦汉,唐宋八大家散文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盛行天下。
?归有光被誉为“明文第一” “今之欧阳修”。
?杂记五十篇是他散文精华,最有价值和影响。代表 作《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思子亭 记》《世美堂后记》《张自新传》等。
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及贡献
总体上:重真情,质朴美。
? 2、几社:明末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王光承 等创建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 相同。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 的危亡。 陈子龙的七律《秋日杂感》十首
? 夏完淳《细林夜哭》 《别云间》 《狱中上母书》。
第四节 明代的词、散曲与民歌
? 一、 明代的词 ? 衰微,但在词学研究方面有一定成绩。
? 于谦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 《上太行》: ?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三、李东阳与“茶陵派”
? 【茶陵派】指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
? 小品《满井游记》《虎丘记》。传记 《徐文长传》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袁中郎集》:“其诗文变板
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
•第三章明代诗文•流派众多,观点各异,地域色彩浓厚•一、高启、宋濂、刘基•(一)高启•元明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高启大部分文学活动是在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
•《青丘子歌》•“居闲厌寂寞,从仕愁羁”《晓起春望》•“行忧釜见夺,谒恐冠遭溺”《答衍师见赠》•《孤鹤篇》:•《新蝉》:“隔叶栖身稳,移柯忽意惊。
”•《月林清影》:“流藻舞波寒,惊虬翔壑冷。
”•《次韵内弟周思敬秋夜同饮白莲寺池上》:“竹动鸟惊梦,草凉虫语悲。
”•《雨中客僧舍》:“客梦方暂适,竹间风雨惊。
”•《宴顾使君东亭隔帘观竹下舞妓》:“玉钩正荡月,罗袖忽惊风。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江上见逃民家》•《倦寻芳·晓鸡》(词)•《宫女图》•《步至东皋》:•(二)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
•宋濂是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
•“文以明道”•“非专指辞翰之文” 《文原》•“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世不复有文” 《徐教授文集序》•《王冕传》:《秦士录》、《李疑传》、《杜环小传》•(三)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卖柑者言》•《郁离子》•《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感怀》:•二、台阁体和茶陵派•(一)台阁体•台阁体指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1、密切结合官方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故表现的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2、反映着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故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3、与当时(特别是永乐之后)政治平静、人事结构稳定的状况相对应,表现出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
•(二)茶陵派•成化到弘治年间,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是茶陵诗派。
语文知识复习-----明代诗文
宋濂(1310—1381),浙江浦江人。年少家贫,从小即以 神童著称。为人好学。《送东阳马生序》。不慕富贵,以 读书为乐。 朱元璋征方国珍时,聘请他担任秘书工作。后来成为明代 开国文臣之首。官到翰林学士承旨。后来当了朱标的老师。 后来告老还乡,不问政事,专心隐居,却由于胡惟庸谋发 案发,宋濂的长孙宋慎被牵连在内,罪名不轻,被杀头, 叔父宋遂被杀,宋濂是他的祖父也得杀头。宋濂以71岁的 高龄被抓,朱元璋欲杀宋濂,后得马后营救,才免一死。
三、唐宋派
嘉靖年间,出现了与前后七子唱对台戏的唐宋派。代表人 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因为他们更自觉地 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称之“唐宋派”。 以唐顺之与归有光影响最大。唐顺之用理论,而归有光则 用自己的创作,为唐宋派壮大了声势。“唐宋八大家”, 最早提出的是明初朱右,他曾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 先生文集”。而真正有影响是茅坤的《八大家文钞》,从 此唐宋八大家就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提法而留存下来。 他们是针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认为韩、柳、 欧、苏、曾巩等人的文章同样可以是楷模。
李攀龙(1514~1570) ,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他祖父 靠赌钱成为历城(济南)的大富商。他父亲则吃喝玩乐, 不事生计。李攀龙母亲出生时梦见太阳落入怀中,认为是 吉祥之兆,取名为“攀龙”。 模拟前人,多方取法,不拘一格,主张“模拟之妙”。模 拟之作太多. 李攀龙死后,王世贞主持文坛近二十年。他的拟古之作, “锻炼精纯,气味雄厚” 。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四章)
永乐以后,三杨、茶陵派,统治诗坛一百多年。一些人士 在复古的旗帜下,重新构建文学的主情理论。但是过分地 强调模拟,因而难以自拔。 韩愈、柳宗元的复古是创新;前后七子的复古是拟古。 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从而陷入了拟古的窠臼, 理论与实践脱节。 唐宋派,介于前后七子之间,以学习唐宋古文为旨归,但 并未在文坛掀起更大的波澜。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弱点,但在客观上有 利于加强对于文学自身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显出文学逐 渐走出单一、僵化格局而谋求新路的动态。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概述:明代诗文作家多,仅《明诗综》收录诗人3400多家,著录于《千顷堂书目》的明人别集有4900多种。
衰微的原因:1、诗文自宋以后已逐步转化为文学中最保守的领域;2、明王朝大力推行文化专制。
明代诗文分期:前期:明太祖洪武元年到宪宗成化年间(1368-1487)中期:孝宗弘治到穆宗隆庆年间(1488-1572)后期:神宗万历年间到明亡(1573-1644)第九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一、诗歌明初诗歌以“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和刘基、袁凯为代表。
明初众诗人中,高启成就最高。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苏州)人。
其《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待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高启是明代诗人第一人。
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五集,二千余首。
后自编为《缶鸣集》,存九百三十七首。
清人赵翼称他“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并说“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
《四库提要》:“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青丘子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志趣,而且描写了自己从事诗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青丘子,瞿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寓感》其一:人生处宇内,行止无定依。
唯当乘大化,逍遥随所归。
其二:怀古复慨今,百念纷相投。
胶扰得丧间,若与方寸仇。
安知广成子,冥卧昆仑丘。
无营亦无想,八表神独游。
又如《池上雁》P54:野性不受畜,逍遥恋江渚。
冥飞惜未高,偶为弋者取。
幸来君园中,华沼得游处,虽蒙惠养恩,饱饲贷庖煮。
终焉怀惭惊,不复少容与。
耿耿宵光迟,摵摵寒响聚。
风露秋丛阴,孤宿敛残羽。
岂无凫与骛,相顾非旧侣。
朔漠饶燕云,梦泽多楚雨。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高启与明初诗歌风貌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衍生注释:“瘗(yì)黄金”:指秦始皇在金陵埋下黄金以镇王气。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于是带五千人入洛阳,结果失败。
这里表示福运衰败。
“铁锁横江”:晋伐吴时,吴人用铁链横于江面阻挡晋军船舰,却未能成功。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以登雨花台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为主题,既有对金陵江山形胜的描绘和历史兴衰的感慨,又包含了对新的统一王朝的歌颂。
情感十分复杂,既有对昔日山河动荡、朝代兴替的深沉喟叹,也有对当下太平的欣慰。
表现手法上,写景气势恢宏,以“大江”“钟山”的雄奇来烘托金陵的壮美。
在叙事抒情方面,于历史事件的回顾中自然流出感慨,例如陈述三国六朝的兴亡,最后递进到对明王朝的兴起和四海一家的描写。
作者介绍:高启,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他性格孤高耿介,才华横溢。
元末时隐居吴淞江畔,入明后曾被朱元璋召修《元史》,任翰林院编修。
但后来因所作诗文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被腰斩,他的诗雄健奔放又清新超拔,在明诗的发展历程中有重要地位。
运用片段:1. 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明初的大一统局面,说道:“大家看啊,就像高启诗中所说‘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朝的建立统一了很多地区,结束了之前的战乱割据,这在当时真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变革啊。
”2. 在江南的一次旅行当中,到达南京的游客站在雨花台上望着眼前的长江,脑海里浮现出高启的诗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明代诗文发展脉络小札
明代诗文发展脉络小札关键词:文与道的关系、复古与反复古相关人物与团体:高启、宋濂、刘基、三杨与“台阁诗人”、李东阳与茶陵派、李梦阳与前七子、唐宋派、王世贞与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陈子龙与几社复社特点:市民阶层发展,自我价值和个性自由觉醒;在扬弃中标新立异,有好走极端、矫枉过正之嫌;关于文学的根本问题思考过于片面;文人的团体意识以及流派意识更加自觉一、明代前期诗文概括明代前期的诗文创作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明初阶段和永乐至成化阶段。
明初作家大多经历了元末社会的大动乱,因此他们的作品蕴涵着比较充实的现实内容,有着恢弘的境界与慷慨的意气,在风格上也表现了雄浑雅正的气度,其中宋濂、刘基以散文创作见长,高启则在诗坛独领风骚。
他们作为首开风气的一代宗师,对明代诗文影响甚大。
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长期把持文坛,诗文创作呈现出沉寂和衰退的格局,台阁体雍容典雅,粉饰升平,体现出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但内容空虚,缺乏生气。
在此之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起而思变,虽未能完全冲出台阁体的藩篱,但对台阁体的弊端也有所匡救,其转捩诗风、导流七子之功是不容抹杀的。
1、高启明初众多诗人,按地域不同,分为吴、越、闽、江右、岭南五大群体,高启为“海内诗宗”,他体备众长,有唐诗气象,受李白影响较大,其元末的诗歌,表现自己的抱负、张扬个性自由。
作诗主张取法汉魏晋唐各代,“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已开明中叶复古派先声,但他能在摹拟之中写出自己的性情面目,“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
他的部分诗作反映了元明交替之际的动荡生活与战争创伤,格调凝重悲怆,时代特征鲜明。
在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中,有些诗歌直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志趣与精神境界,流露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高启对转变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实为有力,为明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2、宋濂“一代之宗”的宋濂则极力宣扬道统,强调为文必须养气。
为文皆透出儒者气象。
他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往往能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简练而又细腻地刻划出人物的神态气质,;他的写景文不多,但笔致清秀,简洁明畅,极具艺术表现力,如《环翠亭记》;他的赠序之作,深得韩柳之风,《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久远的名篇。
第十章 明代中后期诗文
第十章 明代中后期诗文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唐宋派 李贽与公安派、竟陵派 明末诗文
袁宏道的游记、传记写的不错,文笔秀逸,描写生动。
《徐文长传》《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 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 《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 周望曰: “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 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 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 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 长传。(《徐文长传》)
课外链接
衣锦还乡——打一人物名 阅读书目: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 顾易生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 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 版社 《明代文学史》徐朔方 孙秋克 浙江大学出版社 《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一)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餍)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 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 慊(赚)我,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己也,复以舍不得 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慊林汝宁:名利两得,身行 俱全。我与林汝宁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 之道学,何以异此!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 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展转反覆,以欺世获利,名为山 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夫名山人而心商贾, 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 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 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 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焚书》 卷二) 揭露假道学的虚伪、丑恶的灵魂
明代诗文发展脉络小札
Qzd明代诗文发展脉络小札关键词:文与道的关系、复古与反复古相关人物与团体:高启、宋濂、刘基、三杨与“台阁诗人”、李东阳与茶陵派、李梦阳与前七子、唐宋派、王世贞与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陈子龙与几社复社特点:市民阶层发展,自我价值和个性自由觉醒;在扬弃中标新立异,有好走极端、矫枉过正之嫌;关于文学的根本问题思考过于片面;文人的团体意识以及流派意识更加自觉一、明代前期诗文概括明代前期的诗文创作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明初阶段和永乐至成化阶段。
明初作家大多经历了元末社会的大动乱,因此他们的作品蕴涵着比较充实的现实内容,有着恢弘的境界与慷慨的意气,在风格上也表现了雄浑雅正的气度,其中宋濂、刘基以散文创作见长,高启则在诗坛独领风骚。
他们作为首开风气的一代宗师,对明代诗文影响甚大。
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长期把持文坛,诗文创作呈现出沉寂和衰退的格局,台阁体雍容典雅,粉饰升平,体现出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但内容空虚,缺乏生气。
在此之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起而思变,虽未能完全冲出台阁体的藩篱,但对台阁体的弊端也有所匡救,其转捩诗风、导流七子之功是不容抹杀的。
1、高启明初众多诗人,按地域不同,分为吴、越、闽、江右、岭南五大群体,高启为“海内诗宗”,他体备众长,有唐诗气象,受李白影响较大,其元末的诗歌,表现自己的抱负、张扬个性自由。
作诗主张取法汉魏晋唐各代,“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已开明中叶复古派先声,但他能在摹拟之中写出自己的性情面目,“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
他的部分诗作反映了元明交替之际的动荡生活与战争创伤,格调凝重悲怆,时代特征鲜明。
在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中,有些诗歌直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志趣与精神境界,流露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高启对转变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实为有力,为明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2、宋濂“一代之宗”的宋濂则极力宣扬道统,强调为文必须养气。
为文皆透出儒者气象。
他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往往能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简练而又细腻地刻划出人物的神态气质,;他的写景文不多,但笔致清秀,简洁明畅,极具艺术表现力,如《环翠亭记》;他的赠序之作,深得韩柳之风,《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久远的名篇。
【良心出品】第九章 明代诗文的发展演变
第十六章明代诗文的发展演变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一、明初诗文明初诗人有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等,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
其中高启最有成就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因而其作品带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反映当时的战乱生活。
在散文领域,宋濂与刘基成就最高。
宋濂在当时文名甚著,据《明史》记载,宋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就连“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
但由于他主张创作“文以明道”,因此散文创作多道学气,但是像《秦士录》《环翠亭记》等往往不落俗套而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成就。
刘基的散文创作,与宋濂并称,其寓言散文《郁离子》往往深入浅出,寓意深刻,短小活泼,可读性强,如《卖柑者言》。
二、台阁体与茶陵派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当时的台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创作了一些应制、题赠、酬应的“颂圣德,歌太平”的作品,而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人称他们诗歌风格为“台阁体”。
台阁体诗是一股形式主义的诗歌创作逆流。
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代之而起的是茶陵诗派。
该诗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李东阳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
逮乎元季,则愈杂矣。
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
其主张对当时的文坛如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明代中后期诗文流派明代中后期诗文创作的特点是流派纷呈,它们的成就虽然远不能和小说戏曲相比,但是它们或同时并起,或先后相承,在具体从事诗文创作的同时,还各自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甚而互相争论,形成此时诗文创作的热闹局面。
一、“前七子”前七子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
明代诗文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
明代诗文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诗文中国文学史明代诗文整理笔记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时间:明初,明太祖洪武元年至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368―1487)概况:明代前期指洪武元年至宪宗成化年间,共一百多年。
明初诗坛上活跃着以高启、杨基、袁凯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大都生活在元明交替的时期,经历元末动荡的战乱与明初整饬政策下的高压统治,不少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创伤与个人遭际,以及诗人在特殊环境中所产生的忧郁彷徨的心态,格调凝重悲怆;在散文创作领域,宋濂、刘基是两位较有影响的作家。
他们尤以传记和寓言散文的创作成就著称。
与明初创作态势相比,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学的发展步入了低潮,文坛风行的是“台阁体”。
它的盛行,与作家的生活遭际和当时相对安定繁荣的时局等因素有关。
成化至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台阁体”的创作风气。
明初诗文作家大多由元入明,经历了元末大动乱,对民生疾苦、社会疮痍有着较深的感触,写了一些揭露黑暗、抨击暴政的作品。
如宋濂、刘基的作品即是这样。
但他们在入明之后,文风都趋于保守,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反映大为削弱,而更关心文学如何为巩固新王朝服务,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
宋濂、刘基和高启都是一代宗师,他们的创作对明代诗文的影响甚大。
线索整理:诗吴中四杰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他们在明初都遭受到惨重的打击,四人都因为政治原因而死,造成了吴中文学的急速凋零,而且使得许多幸存者心怀恐惧,竭力压制自我以适应新的政治环境。
高启――书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生平概况】吴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高启,他也是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元明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不少作品烙上了某些鲜明的时代特征,诗歌风格多种多样。
【作品内容及特征】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
高启的大部分文学活动是在元末,许多诗歌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学特点。
如他的《青丘子歌》直接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体现了脱离伦理的羁绊、自由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明代诗文
一、易代之际的作家:宋濂、刘基、高启
大都由元入明,熟悉社会现实,在作品中有充分的 表现。 宋濂:开国文臣之首,擅长人物传记。主张“以道 为文”,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有《宋学士 文集》。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 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 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 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 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 为开国文臣之首。 ——《明史》卷128
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 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 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 自禁。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明朝是中国政 治、经济、文化的裂变期。
(四)、民风 民:四民;宋六民;明二十四民。
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弈 师、驵[zǎng]侩、驾长、舁夫、篦头、修 脚、修容、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 马贼
士风:名利不如闲。
二、文学概况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 际。诗文作家有宋濂、刘基、高启等。小 说成就突出,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明后期在进步思潮影响下,文学出现繁荣的 局面。戏曲、小说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 时代 。明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小说和戏 剧。
二、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台阁体: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在 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风 格。核心作家:杨士奇、杨溥、杨 荣,“三杨”皆为台阁重臣。以雍 容典雅为贵,多应制题咏之作,喜 歌功颂圣,缺乏情感深度,少创造 热情,体现了典型的太平盛世的文 风。
《明代诗文.精选10000篇大全集》1—100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诗文.精选10000篇大全集》1—100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但是明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
明代诗文并没有什么杰出的大家,但是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持不同的文学思想,立不同的文学主张,标榜门户,互相争论,使文坛十分热闹。
他们多数是经元入明的,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动乱,对社会民生及治乱兴亡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所以往往能写出一些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其中宋濂以文名,高启以诗称,刘基则诗文并著。
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核舟记明代: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明代诗文课件2
第3页,共30页。
3、高启 长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
院编修。性情疏放,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 丘高季迪诗文集》。
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 (《四库 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 贲并称“吴中四杰”。
“启天才高逸,实据名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 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 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 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 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 (《四库全 书总目大全集提要》 )
茅坤: 唐、宋并举,以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著称,但也有偏于形式之病,无形落入另一 窠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秦汉之文有 窠臼,自李梦阳始;唐宋之文亦有窠臼,则 自坤始”。
唐宋派中真正能摆脱道学束缚并取得较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就的是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第20页,共30页。
2、归有光
号震川,昆山人。家世寒儒,自幼苦读, 但场屋不利,60岁始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 丞。有《震川集》。
第18页,共30页。
唐宋派成员趣味各异:王慎中、唐顺之是宗宋 派、道学派。
唐顺之:“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丰(曾巩);
三代以下之诗,未有如康节(邵雍)者。”(《与王
遵岩参政》)
王慎中:“由西汉而下,(文章)莫盛于有宋庆
历、嘉佑之间,而粲然自名其家者,南丰曾氏也”
(《曾南丰文粹序》)
第19页,共30页。
③推崇 “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歌谣(《序小修
诗》)。继承元白传统,语言平易,不用典故,多用俗
语,“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 ④将“性灵”神秘化,有唯心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李贽文章的特点:
见解大胆,或长或短,语言浅近明白,直率辛辣,痛 快淋漓。长于分析,时有警语。
《又与焦弱侯》
黄生过此,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丰,复跟长芦长 官别赴新任。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 而北,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死。既到麻城,见我言 曰:“我欲游嵩、少,彼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 行,是以至此。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回 日当复道此,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猝)诚难 割舍云。”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实为林汝 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 不往,
二、几社
陈子龙 夏允彝 1、陈子龙:提倡复古,赞同七子,反对公安、竟陵派, 但不盲目尊古。诗宗法汉魏六朝盛唐。 七律组诗表达对时事的关切,悲歌慷慨,酣畅淋漓 2、夏完淳(1631-1647)《狱中上母书》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前后七子
2、唐宋派
3、李贽 “童心说”
4、公安派
5、竟陵派
6、晚明小品文
第十章 明代中后期诗文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李贽与公安派、竟陵派
第一节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一、前七子(弘治、正德) 李梦阳 何景明 徐祯卿 边贡 康海 王九思 王廷相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反对台阁体、八股文 1、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空同集》 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模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 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再与何氏 书》) 公为诗……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本,便自 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何景明《与李 空同论诗书》) 真诗乃在民间(《空同集序》)
2、何景明(1483-1521)
字仲默,号大复,信阳人。《大复集》
近诗以盛唐为尚。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 而实浅俗。(《与李空同论诗书》) 空同子刻意古范,铸形宿镆,而独守尺寸,仆则欲富 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同上) 法同则语不必同 二、后七子(嘉靖、万历)
李攀龙 王世贞 谢榛 宗臣 梁有誉 徐中行 吴国伦
第三节 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
一、李贽(1527-1602) 初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
1、杰出的思想家。左派王学的代表人物,爱好自由 思想,怀疑封建传统的教条,反对把孔子当成偶像。 揭露假道学的虚伪和丑恶。维护人欲,主张男女平等。 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 2、著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三、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1、在诗文领域,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开 阔了时人的眼界;同时,他们也创作了一些具有现实 意义的作品,从而廓清了台阁体的影响。
2、诗歌理论有很大的片面性,盲目尊古,持“文学退 化论”。在诗歌创作上,以形式主义的摹拟代替对文 学遗产的正确继承,以至有些诗形同剽窃,类似假古 董。
三、竟陵派
钟惺、谭元春 湖北竟陵人 (今湖北天门) 重“真诗”,重“性灵”。主张向古人学习。 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 追求“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超世绝俗的境界 反对公安派平易近人的文风,大力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四、晚明小品文
1、小品文特点:体制短小精练,体裁上不拘一格,序、 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2、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1)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常常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 趣味。 2)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讽刺拟古主义者 “颇好剪纸染彩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 天生花也”
创作较有成就。回忆往事、哀悼亲人的散文较少道学家气 味,感情自然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先妣事略》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艺术特色
1)形散而神聚的艺术结构。 2)注重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 3)在写景、叙事、议论时,饱含浓厚的感情。 4)文章的语言清新凝炼而又通俗自然
晚年放弃复古主张。 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宋诗选序》) 有真我而后有真诗 3、谢榛(1495-1575)后七子的初期代表人物《四溟诗话》
推崇和取法李杜等盛唐十四家,通过拟古自成一家。
当选其诸集中之最佳者,录成一帙,熟读之以夺神气,歌 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pou)精华。得此三要,则 造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四溟诗话》) 但只强调从格调声律上去揣摩,依然是一种形式主义。
2、公安派的创作
作品大多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局限于描写自然景物和 身边琐事,抒发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由于信手而成, 随手而出,其作品通俗自然,清新洒脱,但也流于率直 浅俗。
袁宏道《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二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 朝衣典与栽花市。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自从老杜得诗名, 忧君爱国成儿戏。言即无庸嘿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2)提倡有为而发,反对代圣人立言的虚伪的说教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 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 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 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 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杂说》)
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餍)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 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 慊(赚)我,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己也,复以舍不得 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慊林汝宁:名利两得,身行 俱全。我与林汝宁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 之道学,何以异此!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 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展转反覆,以欺世获利,名为山 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夫名山人而心商贾, 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 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 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 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焚书》 卷二) 揭露假道学的虚伪、丑恶的灵魂
3、代表作家:
1)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绍兴山阴人。抗清绝 食而死 游记《游唤》、《历游记》笔意放纵诙谐
2)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陶庵梦忆》 追忆往昔繁华生活;《西湖梦寻》记录西湖风景和掌故。
《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 用?
袁宏道的游记、传记写的不错,文笔秀逸,描写生动。
《徐文长传》《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 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 《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 周望曰: “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 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 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 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 长传。(《徐文长传》)
1、唐顺之(1507-1560)《答茅鹿门知县书二》本色论
心地超然,……直据胸臆,信手写来,如写家书,虽或疏 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一样绝好文字。
2、茅坤(1512-1601)字顺甫,别号鹿门《八大家文钞》 “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八大家文钞总序》)
3、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震川文集》
二、公安派
1、代表人物和主张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 “性灵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 笔。” 强调文学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的思想感情,反对种种 条条框框的约束。注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 复有盛唐之诗? 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 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袁宏 道《叙小修诗》) 文随时变,反对拟古蹈袭,反对厚古薄今。
代表作《西湖七月半》(P249)《湖心亭看雪》
3)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寓山注》《越中园 亭记》记园林景物
绝命书“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 投水自尽
第四节 明末诗文
一、复社
娄东二张:张溥、张采
继承东林党的传统而组织起来的文社,文学团体兼政治团 体 苏州 抗清 文学上,主张复古,推崇七子,复兴古学,务为有用 张溥《五人墓碑记》苏州市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3、影响是不好的,和八股文异曲同工,束缚人的思想, 脱离现实。
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 (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 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明史·李梦阳传》)
第二节 归有光等唐宋派
一、吴中诗人 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 不傍门户自成一派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六如居士集》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 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把酒对月歌》 节选) 二、唐宋派(嘉靖)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推崇唐宋散文 主张文道合一,其道学论调不得人心
3、评点小说戏曲:《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琵 琶记》《幽闺记》
4、文学主张:
1)“童心说”(《焚书》)提倡绝假纯真,抒写真 情实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也”。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苟童心常存,则 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 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 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 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 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童心说》)
7、复社和几社
8、《陶庵梦忆》(北大)
考研题
1、试述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文学崇尚的异同。(复旦大 学)
2、晚明小品文的特色分析 (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