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英山一中聂俊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2007年高考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能力层级为F级,是阅读的最高层级。该考点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侧重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具体题型如下例。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调研题(B)第20题: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深刻。但也有人质疑,赞美狼何必作践人,人捕杀狼无情,狼捕杀羊就有情?还有人质疑,文章开头结尾都说到自然生态,生态平衡是情感问题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四点。

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例如,就一篇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可以赏析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的炼字、选句、辞格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技巧;可以赏析结构方面的特色,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伏笔铺垫等方面的匠心;可以赏析表现技法,体会象征、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

3.紧扣文本,有的放矢。文体不同,其特点也各异。如小说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散文则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炼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

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一般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自选角度,切入点宜小、巧、新。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

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分析评价”的训练,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示例

出租车司机

王文献

那一年秋天,我到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公干,住在当地十分著名的龙城大酒店里。

我在城里奔波了一整天,黄昏时,终于将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我急于要拦一辆出租车,尽快回酒店休息。可站在路边,拼命地挥手,也没有一辆出租车停下来。正赶上下班时间,出租车太难拦。

终于,有一辆车缓缓地在我脚边停了下来。我如遇救星,一个箭步冲上去,拉开车门,落座后对司机说:“龙城大酒店,请快点!”

“龙城大酒店?”司机歪着头想了一下,“很远哪!”

“这倒奇怪了,别处的出租车司机都希望越远越好,怎么你这里舍远求近啊?”我十分不解。

司机欲言又止,末了,他终于下定决心,发动车子说:“那就走吧。”

我庆幸自己碰到了一位温雅好说话的司机。这位司机衣着整齐,藏青色的西装十分挺括,雪白的衬衫,淡蓝色的领带,搭配得相当得体,不像一般的出租车司机衣着随便、风尘仆仆的样子,倒像准备去赴一场豪门夜宴似的。

龙城大酒店果然很远,车子开得很快,半个钟头后终于抵达了。这半个钟头里,我累得连一句话也不想说,只是闭上眼睛假寐。车到目的地,我掏出钱包准备付钱,却发现这辆出租车没有计价器。

“我这辆出租车不仅没有计价器,而且是免费的。”司机微笑着调侃。

“啊——?”我哪里肯信。

司机敏捷地跳下车,一边帮我拿东西,一边微笑着说:“亏你还戴着眼镜儿。再仔细看看,这哪里是出租车,这是我的私家车呀!”

“我原本要去你在门前等车的那家酒店吃晚饭,哪知道还没停稳,你就拉开车门进来了,命令我去龙城大酒店。我看你实在太着急了,只好送你过来了。今晚,看来我得在龙城

大酒店吃晚饭了。”

天哪,这叫什么事,我想我实在是累昏了头,这辆车有没有出租车标志都没有辨识清楚,就不由分说地逼着人家当了一回出租车司机,还奚落人家。

天边的晚霞飘散着,我的脸一定红透了。

(选自《阅读与鉴赏》2006年第3期)题目:对这篇小说的结尾有人很欣赏,有人觉得矫情。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观点一(肯定本文结尾)

我很欣赏本文的结尾,这样结尾并不存在矫情的问题。

其一,“我”遇到好心人后,“逼着人家当了一回出租车司机,还奚落人家”,可他为了送“我”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且不收一分钱。作者因心怀愧疚而觉得自己“脸一定红透了”合情合理。

其二,“天边的晚霞飘散着”不仅巧妙照应了开头“黄昏时”,而且暗示人物心境(“我”感到温馨),渲染了气氛,使主旨更加突出。

总之,本文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别具匠心,值得赞赏。

观点二(否定本文结尾)

这样结尾我不欣赏。

其一,该结尾显得矫情。好心人的精神令人钦佩,因为他为送一个陌生人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且不收一分钱。但因为这件事“脸一定红透了”明显不符合常理,这种寻常小事不至于让“我”如此感动。“我”当时“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只是“出租车太难拦”,回酒店不方便,再等等也可以拦上车,不存在不能回去的问题;一路上“我”“奚落人家”,属于误会所致,并非刻意如此,“我”不必心存愧疚。

其二,“天边的晚霞飘散着”来衬托人物心情落于俗套,了无新意。

其三,“我的脸一定红透了”过于武断,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之,本文结尾是全文的败笔。

解题思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学作品,因个人喜好不同,鉴赏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