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课例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提升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2. 学习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如从题材、主题、手法等角度入手。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如《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

4. 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如传统习俗、社会背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作品,提升思维品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文本,如《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

2.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3. 提前分组,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个性化解读的兴趣。

2. 教学环节一: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类型,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2)学生举例说明各类文学作品的典型特点。

3. 教学环节二: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1)教师介绍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如从题材、主题、手法等角度入手。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技巧。

4. 教学环节三:小组讨论(1)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如“探讨《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5. 教学环节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如传统习俗、社会背景等。

(2)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作品与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以《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为例,分析作品中的多种解读可能性。

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价值。

3. 文学鉴赏基本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四个层面,即字词层面、句子层面、段落层面和整体层面。

4. 实践练习:选取一篇短篇小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概念。

2. 案例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多种解读可能性。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体会,互相启发。

4. 文学鉴赏方法讲解:详细介绍文学鉴赏的四个层面,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5. 实践练习:分组讨论选取的短篇小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包括个性化解读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彼此的成长。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经典文学作品。

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鉴赏指南等。

3. 网络资源:优秀文学网站、在线文学论坛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学作品。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倡独立思考。

5.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解读经验。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每人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解读,将解读结果汇总,形成小组的最终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教学设计1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教学设计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

解读文学作品是文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提倡个性化解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作品,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理解作品表达的意涵,培养学生意识到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2.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思考作品中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在教学前先介绍一下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2)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预习一下文学作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度分析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习方法(1)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的思想倾向、语言风格、时代背景等等。

让学生对一个文学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解读。

(2)引导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学生将会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发现作品的不同之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来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3)通过分析作品的文学技法、修辞技能、音乐性和形式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4)通过多角度的讨论,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表达达成共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解读(1)鼓励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根据个人的理解来进行文本的解读。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运用自己的语言、生活经验等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文章,分享给同学和老师,并且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

(3)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来寻找和分享有关的文学作品解读。

4.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一篇文学作品的解读。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分析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式并运用到教学中;2.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3.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式;2.运用个性化解读方式,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通过个性化解读方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过程第一步:理论讲解1.什么是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个性化解读是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经验和观感,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主观体验和理解的活动。

个性化解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个性化解读的优点–个性化解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个性化解读可以由读者自主发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个性化解读可以帮助读者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步:案例分析1.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2.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给出以下几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会变成疯子?有哪些事件和人物导致了他的变化?–主人公的疯狂和社会的现实有什么关系?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疯狂和狂言,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你认为主人公的遭遇和人生经历,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相似的情况?3.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和归纳。

4.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哲学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三步:个性化解读课堂作业1.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诗歌。

2.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式,对这篇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解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者的创作背景、思想和情感背景;–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情感。

3.写一篇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文章,并在课堂上展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就形成了一个由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那么阅读其实就是一个思想与文本碰撞,读者与作者对话,心灵与历史沟通的过程。

(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由作品的多义性和读者的差异性决定的,它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个体差异,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是极其吻合的。

所以《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课堂设计旨在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以及创造性的续写等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主要是以传递学生鉴赏文学的规律为理念,按照名作重读、名文共赏、续写改编三个部分编写。

较之传统教材它的编写亮点在于顺应高考改革的形势,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才能;引导学生整体解读文本,注重培养提炼观点的语文素养;促进课堂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流畅且个性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就事说事;可以从引发的纵向思维,就事论理;还可以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加以拓展;或许还可以反向求逆思维,从新的角度立论。

总之“言之成理”即可,即一“顺应文理”,二“符合情理”,三“富有哲理”。

②难点:强调观点的个性提炼,强调语言的个性表达,强调思维的独特性和逻辑性。

把握个性化的尺度,避免偏激的理解,过度张扬所谓的个性,严重歪曲文学作品。

3、三维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①明确“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②学习多角度、联想、对比阅读的方法,并能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以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2. 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3. 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探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展示作品的多义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分享与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解读观点,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等环节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解读观点:评估学生在解读作品时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3.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品,作为教学案例。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相关课件。

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作品背景资料等,供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多重解读可能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元素,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选定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细节,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感悟作品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分析同一作品在不同读者心中的不同形象和感受。

2. 个性化解读的方法:从作品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入手,展开深入解读。

3. 实践演练:以一篇文学作品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感悟作品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文学作品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读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案例,引发学生对个性化解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讲解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读心得。

5. 实践演练:以一篇文学作品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2. 解读能力:评估学生在个性化解读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和独到见解。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七、作业设计:2. 要求学生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如何。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掌握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2. 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文本细读、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及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进行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小组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示范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5. 实践演练: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个性化解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解读: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质量,注重观点的独到性和论述的合理性。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具有丰富文学作品的高校语文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及解读方法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拓展阅读。

3. 网络资源:推荐优秀的文学网站和在线阅读平台,方便学生查阅文学作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个性化解读方法。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解读。

4. 实践法:学生自主选取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了解文学作品多样性:学习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定义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通过引入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思考。

1.3.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技巧。

1.3.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实践。

1.3.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语言解读2.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文学作品的语言解读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语言解读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通过引入一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2.3.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解读方法和技巧。

2.3.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语言解读的实践。

2.3.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语言解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情感解读3.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掌握文学作品的情感解读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情感解读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引入一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

3.3.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以及情感解读方法和技巧。

3.3.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情感解读的实践。

3.3.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情感解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象征解读4.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方式掌握文学作品的象征解读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象征解读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通过引入一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 个性化解读: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价值观去理解作品。

3. 解读方法:文本细读、主旨提炼、情感共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作品的多义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文学作品引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选取一部作品,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法进行解读。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读心得,互相借鉴。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3. 提交作业,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质量:是否能够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2.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3. 学生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能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和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教材,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读视角。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提问等。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的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分享等。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含义和重要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含义1.2.2 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1.2.3 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含义和重要性。

1.3.2 教学难点: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意义。

1.4.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含义和重要性。

1.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1.4.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实践练习。

第二章:个性化解读的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个性化解读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2 教学内容2.2.1 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2.2.2 个性化解读的技巧2.2.3 个性化解读的实践应用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3.2 教学难点:个性化解读的实践应用。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2.4.2 讲解:讲解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个性化解读方法分析文学作品。

2.4.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实践练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的主题解读6.1 教学目标6.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含义和作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本细读、感悟、探究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解读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个性化解读。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具有个性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或散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介绍文学作品的种类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3. 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文本细读、感悟、探究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

4. 课堂实践: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组进行个性化解读,分享解读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文学鉴赏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时表现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文学作品鉴赏中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选取适合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和鉴赏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实施步骤1. 步骤一:引导发现(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和风格。

学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记录下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 步骤二:文本细读(10分钟)学生分组对选定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读,注意细节和语言特点。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作品中的不同解读。

2. 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价值。

3. 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文本细读、感悟、联想、批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个性化解读方法,深入挖掘作品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红楼梦》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2. 课堂讨论:分析《红楼梦》中的不同解读,探讨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3. 方法指导:讲解个性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如文本细读、感悟、联想、批判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5. 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解读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汇报中的表现,评价其积极性。

2. 学生个性化解读能力:通过学生的解读成果,评价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汇报中的表达清晰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4. 学生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解读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进行有根据的批判。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

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评论、解读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红楼梦》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多义性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4. 实践演练: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法:让学生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分析其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之处。

5. 总结:对学生的解读短文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表达自己观点时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选取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是否能提出独到见解。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取具有多义性和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人教版语文必修3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3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3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梳理与探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

这一模块的设置,较之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大亮点。

“梳理探究”重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学会深入思考,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锻炼其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探索问题的能力。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专题是针对“阅读鉴赏”提出的,而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中之重。

让中学生不再成为“人云亦云”的学舌者,而是初具自我解读文本思维与能力的个性者,是教授此课的核心。

诚然,这一转变与飞跃很难依靠一日之功,但至少在我心中,我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学法上的引导,以期达到一份潜移默化的作用。

 2、本课教材的特点、质疑、重点、难点。

 ①特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

(完整word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案

(完整word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案

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解读的多样性;2、学习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原则、方法;3、尝试用改编或续写的方式合理解读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因,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创意这节课是尽量按照学生了解一个新事物的思路和能力来设计的。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要保证教材本身有个性化解读的可能性,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西游记》中《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作为解读文本,整节课的设计都紧紧围绕这同一个文本展开,并无旁骛。

其次,在课堂设计上,先介绍理论(什么是个性化、文学作品解读个性化的原因、如何进行个性化解读),后进行实践(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改编或续写)。

再者,整节课学生活动充分,让学生在比较中挖掘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更能加深印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一个成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一句进口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人们有千差万别的理解,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课题。

(二)了解个性化解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呢?事实上,构成文本的所有方面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例如主题主旨、人物形象、情节设计、情感渲染、章法结构、语言风格等等。

(出示课件1)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解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一节故事的情节我们一般概括为“三打白骨精”,相比之下,原著的标题中多了一个关键人物——唐僧。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唐僧的——(出示课件2和3)学生齐读以下诗歌: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解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多义性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3. 文学作品的基本解读方法4. 实践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及文学作品的基本解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文学作品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个性化解读的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可能性。

3. 方法指导:讲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解读方法,如情节分析、人物分析、主题分析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文学作品解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实践与拓展:让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个性化解读,并在班级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反思自己在文学作品解读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贡献度。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例: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2. 解读方法指导:整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文学作品解读的参考方法。

3. 评价量表:制定针对学生作业的质量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及案例分析,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同一部作品在不同读者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发现作品中的独特之处,丰富个人阅读体验。

3. 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关键词提取、情感共鸣、思维导图等。

4. 个性化解读的技巧: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经典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案例,引发学生对个性化解读的思考。

2. 讲解:分析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阐述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4. 分享: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性。

2. 个性化解读质量:评估学生解读的深度和独特性。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分享环节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五、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案例:提供一组文学作品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 个性化解读方法指导:提供相关方法指南,帮助学生掌握解读技巧。

3. 反馈表:设计一份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解读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2. 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记录下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角色的心理和动机。

七、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作品的深层含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 互动式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3. 反馈与反思: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解读进行反思和修正。

八、教学难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同一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

2. 表达个性化解读:指导学生如何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韩永箫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

这是新课程改革引导教材编写的一个突出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学生探究性的阅读文学作品。

这对学生摆脱程式化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进行个性化解读,是由文学作品本身的多义性和丰富内涵决定的,同时读者受阅历、身份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对不同的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本专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甚至鉴赏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的体验,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欣赏和评价。

同时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个性化解读的思维,为培养学生多方位的阅读文学作品和观察世界做铺垫,在个性化鉴赏的过程中梳理多元解读的原则,为以后进行有价值的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奠定基础。

本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重点在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能通过不断的探究和思考,把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尺度,不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在尊重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发挥个性见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到了高中阶段之后,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各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文学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社会阅历也逐渐丰富,可以对一些文学作品出提出自己个性的见解和展示独立的思考能力。

但这些鉴赏能力大都是基于体验性的阅读,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甚至会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而产生误读。

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缺乏较深层次的理论指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相对确定性决定了我们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教学目标确定1.学生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探究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可能性,对熟悉的名作重新解读,如《三国演义》《孔乙己》《老人与海》,并共同关注同一部作品,如《登高》《祝福》等,名文共赏,从而熟悉并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维度。

2.合作探讨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通过思考把自己独到的见解变成具体的形象,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续写改编,激发写作欲望,既要体现自主创造性,又要合情合理。

3.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诱导性信息,激发学生情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大胆质疑历史已有的评价。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共同研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多重理解能力,并续写改编著名作品。

难点: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纬度和原则,避免严重歪曲文学作品的内涵。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创新1.选择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图文呈现探究话题,创设课堂情境,并利用视频和网络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丰富内涵的积极性。

在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阅读积淀的基础上,研究把握阅读的规律。

在鼓励学生思维的扩展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播放视频,营造试听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探究本课难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并有效地完成了对教学难点的解决。

利用校园网论坛,发挥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引领学生探究性的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3.结合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充分开发课堂空间的外延和内涵,利用信息技术能简化课程难点、优化教学重点的优势。

让学生通过名作重读、名文共赏和续写改编的环节,既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实现了个别化和协作性的和谐统一。

从而完成了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六、教学流程第一环节:美文设境,触发探究(1)(ppt展示,图1)有感情的朗读下面这段文章,请学生阅读后,说说这反映了文学阅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毕淑敏在《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中说: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

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

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

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

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

现在,我48岁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

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

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

有时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图1【设计意图:课堂开始采用有感情的朗读这段美文的方式,使学生很快进入文学作品欣赏的情境,并激发学生探究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会对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感悟】(简要实录:学生先是有感情的高声朗读这段美文,接着陷入沉思,之后窃窃私语,经过几个同学先后发言,得出因为年龄渐长,人生阅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会有不同的感悟)(2)渐入佳境,继续讨论:除了年龄和阅历,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对我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产生影响?【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人生阅历可以影响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之后,继续探讨:为什么文学作品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每四人分组讨论,并每组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锻炼其合作探究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简要实录:学生自然分组加以讨论,有拿笔记录的,有指手画脚的,有的翻教材翻工具书,很是热烈)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每组代表发言陈词,主要有以下意见:A.很多文学作品留有大量可以填补的空白,从而使得文学作品的形象、主题具有多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

有同学甚至举了很多例子来佐证。

比如福楼拜的名言:“名著是沉默的”。

白居易的诗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北岛的诗歌《生活—网》,因为在不同的人眼中,它可能是球网、法网,也可能是情网或者高墙之上的铁丝网等。

不得不佩服学生旁征博引能力,集体的力量果然强大。

B.读者的个人经验、知识储备和道德心境也会影响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同学举例:比如“秋”在不同心境的人眼中就是不同的景象,有的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的是“秋花惨淡秋叶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看来很多同学已经把自己假想成一个阅读者,真正参与到其中来了。

C.不同时代的人,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或者所处的社会角色不一样,也会影响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旁边同学补充举例:对同一部《红楼梦》,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解读,毛泽东认为是封建社会没落的画卷,俞平伯有“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之说,这个时候,教师也忍不住加入其中,补充了刘心武的“秦学”,鲁迅的“红楼命意说”。

此时师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兴之所至,慷慨陈词,此时学生思维逐渐发散,开始将个人体验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了,课堂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经过广泛搜罗,将可能影响文学作品解读的因素“一网打尽”。

第二环节:初步实践,名作重读(ppt展示图2)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有这样一段评价:“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结合你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印象,谈谈你对鲁迅观点的看法。

【设计意图:经过刚才一番讨论并总结,学生急切想知道在这么多因素影响下,自己会将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或者某个人物解读成什么样,所以来几道“开胃菜”就成了当务之急,此时教师抛出一个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来让学生进行重新解读,由浅入深,逐步体验】(简要实录:很多同学看到投影上显示的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的形象,马上联想到诸图2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开始罗列诸葛亮的事迹,并表达自己观点,有赞成鲁迅观点的,有反对的,正反双方还展开辩论,在争论中诸葛亮的形象在很多同学眼中逐渐升华。

教师此时点拨诸葛亮的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演化,指出诸葛亮在华夏文化中备受尊崇的内因,并对有观点无依据的同学加以引导,事实胜于雄辩)(ppt展示图3)同学们初中学过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在经历了中考以及高中生活的历练之后,我们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大家有什么新的看法呢?图3【设计意图:《孔乙己》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一篇小说,在人生阅历逐渐丰富之后,重新阅读这部作品,学生必然有新的感悟,这个“名作重读”环节就是让学生体会当人们的年龄、阅历、知识储备等发生变化之后,必然对同样的事物有了不同的观点,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简要实录:学生在观看了电影之后,不禁对孔乙己悲惨的命运唏嘘不已,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经过讨论,学生逐渐发现孔乙己身份的边缘性,既可悲有可恨,既可叹又可怜,观点多样,但也在小说的主题上达成了一致:鞭挞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观点既有民主和差异,又有集中和统一)(ppt展示投影图4)有人认为《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失败者,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我们的同学对此如何看待?图4【设计意图: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学生此前不久刚刚学过,对圣地亚哥的铁汉风范钦佩不已,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在重新回味作品意蕴的基础上,探讨人生成败如何衡量的问题,既能深化对小说主题的再次理解,又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意识,可谓一举两得】(简要实录:又是一场如火如荼的激烈交锋,每个同学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人生成败的看法,有的援引歌曲《从头再来》,有的拿体育竞技充实自己观点,有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有的重结果轻过程,很多同学也在圣地亚哥“自尊、自信、自强”这种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上取得了共识。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回味了海明威的那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但你就是打不败他”,很多意志消沉的同学脸上有了振奋之色,学生的感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第三环节:转换视角,名文共赏(ppt展示图5)在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莱特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他的性格对其命运有何影响?【设计意图:《哈姆雷特》是必修4的戏剧,但此前在阅览课上,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初步读了这部作品,但是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集中研读,现在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图5原生态的观点,这个环节不设讨论,要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各抒己见,以《哈姆雷特》为例,让学生思索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性格】(简要实录:学生都抬头看班级班训:“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影响未来”,教师与多名学生交换意见,有同学把《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做了比较,教师鼓励赞赏,有的同学把《哈姆雷特》与同题材的电影如《夜宴》《狮子王》《喜马拉雅王子》作比较分析哈姆雷特的命运,教师高度赞扬其横向比较的能力)播放视频电影《祝福》片段(图6)图6【设计意图:呈现夏衍改编的电影,加入了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纬度】(简要实录:学生几人一组,开始探究,并相互交换意见,有的同学怕误读,不断向教师征询,教师引导其深入阅读诗歌,但不指出答案,引而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