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制造业,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严肃,但其实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想想你每天用的手机、家里的电器,甚至你穿的衣服,都是制造业的产物。
要让这个行业更加“高大上”,我们得想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它更高效、更环保、更具竞争力。
那么,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
1. 提升技术水平1.1 加强研发投入首先,得说到技术了。
想要制造业有“高质量”,就得加大研发的投入。
比如,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研发基金,把钱花在刀刃上,鼓励技术创新。
就像种树,今天不种,明年就没有阴凉。
科技创新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成本,简直是一举多得!1.2 引进先进设备除了研发,我们还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
老旧的设备就像是个“慢半拍”的人,做事情总是慢吞吞的,效率低下。
引进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能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让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2. 加强人才培养2.1 培养复合型人才说到制造业,人才绝对是个大问题。
现在的制造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操作机器的人,还需要懂得设计、管理、市场的人。
这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
就像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未来回到企业时,能更快上手。
2.2 引进高端人才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来提升整体水平。
招聘一些行业顶尖的专家,给他们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不仅能吸引眼球,还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发光。
3. 强化环保意识3.1 绿色生产如今,环保已成为大势所趋。
制造业也不能例外,咱们得推动绿色生产。
比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废弃物排放。
企业可以尝试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让生产过程更环保。
做到“化废为宝”,把废弃物变成可利用的资源,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降低成本,真是聪明的做法。
3.2 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企业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消费者现在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保表现,如果一家企业总是排放废气、污水,那可就很容易被“群嘲”了。
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十九)本意见适用于注册在(区本级)的工业和信息化企业,其中涉及科技的还适用于其他行业。当年发生 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较大事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和被税务部门稽查处罚情节较重的企 业以及低效企业不得享受本政策,其中受过行政处罚的企业不能评为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本意见涉及同一内容奖 励项目按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此前有关政策规定与本《意见》不符的,按本《意见》规定执行。本实施意见自2020 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2020年1月1日至本意见发布之日期间的政策,参照本意见执行。本文件规定的项目 补助、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额,包括国家、省、市补助奖励资金额度。重点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优先向区以上部门 申报补助奖励资金,不足部分由区专项资金保障。
(一)构建集群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每年力争增长6.5%以上。基本形成省内外有影响力、 海洋经济特色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日趋强化的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金塘塑机螺杆园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粮油产业园区、海洋科学城等平 台,谋划建设马看:海洋通信新材料、金塘塑料新材料园区。积极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 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打造成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窗口。
(十)提升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落实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根据企业综合评价,执行市“亩均论 英雄”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树立一批高质量发展企业,对综合评价A类、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亩均税收 30万元以上且实现正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按规模大小、两化融合程度高低兼顾行业特点每年选取5家,给予每家企 业一次性平均奖励10万元。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政策措施在财税方面给予制造业大力支持。
比如,对于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可以将研发费用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75%。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发展等方面。
在金融政策方面,我国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比如,推动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发展。
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制造业企业,可以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费用纳入企业成本核算,提高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请。
在产业升级方面,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
比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设备购置税优惠;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为制造业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
重点事项方面,政府与制造业企业达成了以下约定:1. 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3.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
4. 企业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5. 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制造业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制造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为了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研发项目。
2.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新技术、新模式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研究。
3. 加强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展国际合作研发项目,提高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培育新兴产业。
二、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只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具体措施如下:1. 简化审批程序。
简化企业注册手续,压缩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方便企业快速注册和开展经营活动。
2. 降低税费负担。
减少企业税负,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等税费,提高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3. 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升企业信用评级。
4. 改善金融服务。
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人才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力资源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人才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技术需求的技能人才。
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项目。
2. 加强技能培训。
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引言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领域。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本文将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1.减税和减费:降低企业税负,减少制造业的负担,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2.提供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
3.建立创新平台:政府应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提供必要的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产业集聚:政府应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优势。
2.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3.提高产业链水平:政府应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引导和支持,提高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四、培养人才队伍人才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职业教育:政府应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端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2.鼓励人才流动:政府应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的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策略与举措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重大转型。
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要和您共享的主题是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文章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您带来有价值的内容和思考。
一、背景分析1. 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2.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重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只有推动高质量制造业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案内容1.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的一步。
这包括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业链价值,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政府应该加强对制造业的引导和规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2. 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不断加大对高端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接,使我国制造业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3.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政府应该加强对全产业链的规划和引导,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实现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合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发挥好引导和规范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1.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引导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结合,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2. 提质增效: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等方式,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同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供应链协同:建立强大的供应链协同体系,推动制造环节的协同合作和信息流畅,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鼓励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的升级和优化。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培养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人才的结构和质量升级。
5. 绿色制造: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在制造业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引导企业采取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和环境友好型材料,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制造业的环境可持续性。
6. 市场拓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出口市场,同时注重发展国内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差异化竞争。
7.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激励。
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创新创业和企业的自主发展。
综上所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供应链协同、人才培养、绿色制造、市场拓展和政策支持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制造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支柱。
承担着国家经济转型和升级的使命,如何促
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现代化产业
体系建设,从而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应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制造
转型,需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加强数字化建设。
如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为制造业创造了
更多的机遇。
推进数字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和交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运
营效率,从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强制造业结构调整。
加强传统制造业的改革和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
要途径。
应逐步淘汰老旧设备和陈旧技术,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和升级。
第四,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
制造业发展离不开供应链体系的配合和协同,推动供应
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对于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为此,应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强制造业结构调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
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加速转型升级,才能够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
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面临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严峻挑战,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国步入先进制造业的行业发展非常快,但面临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先进制造业集群属于集而不群、企业缺乏活力、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足、集群机制、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不足等的问题,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
1、创新驱动重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融合发展,以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
2、提升制造业价值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融资等服务,保障制造产业链及供应链周期正常运转。
3、培育先进制造业人才,增强制造业集群支撑力,促进高校、企业、研究机构深度交流,联合培养先进制造业集群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服务于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4 2024年
上海市政府办公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是为深入贯彻制造强国、质 量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挥制造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转型创新的重要支撑作 用,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的行动计划。
六是围绕产业项目,实施空间扩展行动。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经济密度。发挥产业地 图对投资促进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浦东、临港、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地 区加快制造业增长;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向集群化、生态化、融合化发展;推进“工业上 楼”,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第三,强化保障措施。从工作机制、综合要素、内外开放、科技和金融服务、产业人才等五个方 面,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支撑。加强市区两级合力,建立高效协同的推进机制,全力落 实《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目录
01 内容解读
02 主要内容
内容解读
一、《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
党的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定《行动计划》既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工作要求,也为全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路 线图,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部署要求,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全力 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二是聚焦稳增长促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一手抓稳增长稳投资,全力以 赴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手抓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 链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如何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工业如何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焦点。
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和动力源泉,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品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的技术进步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工业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
数字化制造技术通过将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数字化,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制造则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使生产系统具备了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将各类工业设备、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为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的装备升级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先进的工业装备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
例如,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能够加工出复杂精密的零部件,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大幅提高生产速度,降低人工成本;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对产品进行精确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高标准。
同时,工业装备的不断升级也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工业的创新体系建设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而工业领域的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要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投身制造业。
工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工业领域应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制造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上海须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上海须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上海必须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上海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链的变化,传统制造业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先进制造业则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应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上海还应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其次,上海要注重培育创新人才,打造创新驱动的制造业发展模式。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确保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上海应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上海还应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第三,上海要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才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应该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同时,上海还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孵化和融资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壮大实力。
最后,上海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加速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而是一个有机联动的全球化产业链。
上海应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际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全球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上海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培育人才,加强制度建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心得体会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心得体会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传统制造业存在着发展滞后、低效率、低附加值等问题。
为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首先,制造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
在现代制造业中,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制造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政府应加大对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研发力量,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其次,制造业需要加快产业升级。
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面临压力,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前景广阔。
政府应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型,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和绿色制造的投入。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实施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
再次,制造业需要加快国际化步伐。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拓展国际市场。
政府应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优化外贸政策环境,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企业应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开展海外市场开拓和对外投资,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品牌竞争力。
最后,制造业需要加快人才培养。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制造业将能够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推动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更高、技术更先进,更意味着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更高、竞争力更强。
推动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涉及到社会和环境层面。
一、经济层面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整个产业的利润水平,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同时,高质量发展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话语权。
这对于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层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社会的经济状况。
同时,高质量的产品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于品质和安全的需求。
这样,制造业的发展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环境层面制造业的发展不应该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高质量发展要求制造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的保护。
这样,制造业的发展才能够长久稳定地进行下去,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要。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人才素质、加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低附加值、低效益、资源浪费等问题。
要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同时,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科技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
通过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
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为制造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同时,要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第四,加强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和监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认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降低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第六,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我国制造业要参与全球分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要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品牌。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质量管理、推进绿色制造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等策略都是重要的措施。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夯实“1341”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企业壮腰提质、数字赋能转型、集约高效发展,进一步助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支持对象在区依法登记注册,统计关系、纳税关系在区,实行独立核算,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财务记录,主要从事工业与信息化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企业、单位。
二、支持内容(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推进产业固本强基(1)对生产性设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上、IOoO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上的符合区产业导向的项目,分别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10%,8%、6%、4%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万元。
(2)项目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或数字经济领域的,生产性设备投资额补助比例上浮2%,单个项目最高补助提高到4000万)LlO2.支持重点产业发展(1)对生产性设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半导体制造业项目,给予实际投入(仅指生产性设备、软件投入)15%、最高5000万元的补助。
对半导体设计企业,按照购买设计软件、知识产权使用费给予费用的20%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Lo(2)对半导体企业开展的工程产品首轮流片,按照该款产品掩膜板制作费用的60%或首轮流片费用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研发支持,单个企业每年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3)对承接半导体设计、测试等服务且对外业务营收占总营收30%以上的半导体公共服务平台,按购买软件、知识产权使用费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助。
(4)对生产性设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药品、医疗器械制造业项目,分别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15%、12%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分别不超过5000万、4000万。
(5)对生产性设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项目,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5000万元。
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
38.企业享受上述政策条款需符合企业综合评价、研发投入及企业综合贡献有关要求,具体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
17•鼓励企业上台阶。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非石油化工类企业,分别 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万元、8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亿元、20亿元、30亿元、 40亿元的石油化工类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万元、8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鼓励小微企业上规升级, 对上一年度首次纳入规上企业库的(包括"小升规”、"月进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对规下样本企业年度营 业收入增速超过平均增速且正增长,根据市级权重高低最高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提质发展
&做大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对新纳统的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9.培育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对首次进入全省电子信息百家重点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名单的数字经济核心制 造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I。o万元奖励。
10.鼓励打造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对获评市级数字工厂标杆、
34.鼓励实施绿色化改造。对企业经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的减碳、减排、节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绿色化改造项 目,设备(技术)投资额5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8%、最高20万元奖励。
十、支持军民融合发展
35.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H-、附则
36•同一主体的同一事项或参照同一奖励依据的项目,原则上不重复享受市级和区级各项奖励扶持政策,级别提 升的给予补差奖励,区级各项同类政策就高不重复享受,具体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除另有约定外,实行"一企一策 "或"一事一议"等政策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享受本政策。
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方向及其对策
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方向及其对策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瓶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等,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建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品牌的美誉度,并且开创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提高品牌的有效传播和销售能力。
四、加强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要加强产业互联网建设,需要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和知识共享,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五、加强品质和安全管理加强品质和安全管理是保证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品质和安全管理,需要强化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安全监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品质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六、创新思维和市场导向创新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和市场导向。
要加强创新思维和市场导向,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用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展创新试点,深化市场营销模式,推动公司内部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结论以上五个方向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积极配合,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优秀的制造业生态环境,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时代。
推动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推动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生产成本高、技术创新不足、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高质量的制造业能够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制造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就业、消费和投资等多个方面的经济增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制造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推动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图为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中国航天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供图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
图为蓝鲸1号,它是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之重器”,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新华社记者梁旭/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坚持不懈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寒武纪”。
工业和信息化部供图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
图为2018年4月24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参观者在华为公司展区观看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操控的机器人。
该机器人利用5G技术的协助保证操控的稳定和精确,使方形盘子上的小球不会滚落。
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强其骨(篆刻)魏杰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我们处在进行时当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内涵,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
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而言,没有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经验。
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于英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
19世纪末,德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电力、机械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了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钢铁、电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加快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转变。
按照经典工业化理论的指标衡量,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
跨越工业化后期的瓶颈制约,对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速明显回落,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原有以数量、规模、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
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坚持不懈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支撑了我国的大国地位。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等,也都需要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
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差距明显。
要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制造业。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接近30%,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为农业、服务业提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制造业通常还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生产效率最高、提升速度最快的部门,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效益,离不开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
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难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就没有整个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国际经验也表明,经济发展质量高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拥有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这也是发达国家很多时候被称为工业化国家的原因。
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重点也在制造业。
国际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
当前,制造业国际竞争格局深刻变化。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性布局,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今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要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将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25%。
美国政府近期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5G技术等关键领域。
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从我国情况看,制造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供给无法精准匹配需求。
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在制造业。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制造业是各类资源要素最集中的领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苗头。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三大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首先,制造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经常受到出口国限制甚至“断供”的威胁,制造业供给体系满足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的能力不强。
其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2013—2017年我国中长期贷款余额中,制造业领域占比已从2013年的11.2%下滑至2017年的7.4%。
第三,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除了资金流向出现问题外,推高了制造业发展的成本。
化解上述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供给侧上下功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党中央对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的阐述,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建设制造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历史,我国制造业就是通过用好战略机遇期发展壮大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我们党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制造业开始快速发展。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党中央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循环,推动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制造业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向制造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入新时代,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抓机遇、用机遇,加快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从结构优化升级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量低端低效环节,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9%,产业结构提升的空间巨大。
从创新能力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 1.14%。
欧盟最新的工业研发投资报告显示,全球研发投入前50的企业中,我国仅有华为一家上榜,依靠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效益前景广阔。
从绿色发展水平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然偏低,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
推动绿色发展既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我们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坚持把提高效率效益作为根本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市场化改革作为政策取向,把扩大开放作为重要途径,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以促进技术变革、提升产业链条为核心,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科技、金融、人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扭转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态势,加快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