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古人读书十二法
五年级下册古人读书方法
五年级下册古人读书方法
五年级下册古人读书方法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思·问·习读书法:这是一种重视思考、疑问和练习的读书方法,强调在读书过程中要多思考、多疑问、多练习,以达到深入理解书中内容的目的。
2. 假物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借助外部事物来帮助理解书中内容,例如通过观察自然、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精至读书法:这种方法主张读书要精细深入,理解每一个细节,以达到全面掌握书中内容的目的。
4. 不求甚解读书法:这种方法主张读书不必过于深入,而是抓住重点,理解大意即可,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6. 计字日诵读书法: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需要精选书籍,然后规定每天熟读一定数量的字,长期坚持。
7. 一意求之读书法:这种方法主张读书要专心致志,追求一种心无旁骛的境界,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总之,这些古人读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灵活运用,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古人读书的方法文言文
古人读书的方法文言文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读书之要》;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书到用时方恨少。
——明·佚名《增广贤文》。
6.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8.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9.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10.朱熹的“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
古人读书的几种方法
古人读书的几种方法
古人读书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逐字诵读:古人通常会将书本内容逐字诵读出来,以强化记忆和理解。
他们相信通过朗读可以很好地掌握书本中的知识。
2. 朗诵:古人通常会选择一些重要的文章或经典诗歌进行朗诵。
通过朗诵可以增强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口才和表达能力。
3. 记忆摘抄:古人会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摘抄,并将其记忆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书中的精华内容,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
4. 论述:古人读书后通常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通过论述,他们可以深入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借他人的思考来丰富自己的认识。
5. 注释阅读:古人读书时会在书的旁边或空白处进行注释,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总的来说,古人在读书时注重理解和记忆,并通过朗读、摘抄、注释等方法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他们注重思考和交流,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书中的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古人的读书法微课课件
古人的读书法
课堂导入
古人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学一学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并从 中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
古人读书
董遇:“三余”读书法
古人读书
指书的各个方面 的内容
八面受敌
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
古人读书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 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 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又答王庠书》
古人读书
• 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古人读书
虽书卷浩繁,能加日 积之功,何患不至?
求精求当
恰到好处,要适合自 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也“ ,求 唯精 精不 乃求 能多 运, 多非 ”不
多
则“ 精当 者则 皆粗 粗者 ”皆
精 , 不 当
古人读书
• 张溥:“七焚”读书法
古人读书
古人读书
读书方法
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 边在心里默读。 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 成的。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约5万多字,然后 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 年时间就背熟了。
古人读书
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
古人读书
读书要有选择, 选好书,读精品
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
想一想
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读书的方法呢?
古人读书十二法_教案教学设计
古人读书十二法本文是关于古人读书十二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法)一、“思?问?习”读书法。
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例】1.重视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例】2.不懂就问。
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例】3.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例】4.当他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读有关的书。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例】5.提倡经常巩固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例】6.他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法)二、“假物”读书法。
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苟子?劝学》) 【析】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
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
(法)三、“精至”读书法。
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例】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也。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王充《论衡》)【析】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法)四、“不求甚解”读书法。
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
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析】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古人谈读书口诀
古人谈读书口诀以下是十个符合要求的口诀:《古人谈读书口诀一》一读文章要专心,好似蜜蜂采花勤。
二思内容多动脑,如同侦探把谜寻。
三做笔记很重要,知识宝库就建成。
四温故知新不能忘,学习之树常青青。
《古人谈读书口诀二》一要早早把书读,就像树苗早出土。
二得坚持别放弃,爬山别怕路途苦。
三宜勤奋加努力,如同骏马在驰驱。
四必认真且仔细,知识装进心里去。
《古人谈读书口诀三》一书在手如获宝,认真对待别潦草。
二目专注看字句,字字入眼要记牢。
三心投入别分神,一心一意学问高。
四多练习不能少,知识巩固呱呱叫。
《古人谈读书口诀四》一晨起来就读书,头脑清醒记得住。
二晚复习不能漏,知识扎根在深处。
三时随时翻书本,知识常伴不会丢。
四季坚持好习惯,学问之路大步走。
《古人谈读书口诀五》一看题目知大概,好像灯塔引船来。
二读正文细领会,犹如细嚼美味菜。
三析重点要清楚,仿佛寻宝把路开。
四悟道理深思考,知识海洋任你摆。
《古人谈读书口诀六》一有疑问要标记,好像路上插彩旗。
二找答案多努力,如同破案寻踪迹。
三问老师或同学,知识大门就开启。
四懂之后心欢喜,学习进步笑眯眯。
《古人谈读书口诀七》一拿书本别慌张,好似将军上战场。
二翻书页轻轻响,如同微风拂脸庞。
三读文字声朗朗,知识如泉涌心房。
四写感悟收获多,智慧火花放光芒。
《古人谈读书口诀八》一进书房心要静,好像湖面平又平。
二坐桌前姿态正,如同小树挺且直。
三捧书籍认真看,知识阳光照进来。
四用方法巧记忆,学习轻松乐无比。
《古人谈读书口诀九》一读再读不厌倦,好像老牛勤耕田。
二记重点要熟练,如同燕子把泥衔。
三用知识于实践,好比航船扬风帆。
四悟真谛长智慧,未来之路光闪闪。
《古人谈读书口诀十》一爱读书兴趣浓,好似蝴蝶恋花丛。
二会读书方法通,如同钥匙开锁孔。
三常读书积累厚,知识大厦立得牢。
四乐读书境界高,智慧人生展宏图。
古人有哪些读书方法
古人有哪些读书方法
古人读书的方法非常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
1. 速读法:适合初次快速阅读一本书,先浏览全书,了解大概情节和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阅读。
2. 精读法:仔细研读一本书,逐章逐节读下去,将内容消化吸收。
3. 标记法:将书中重要的内容、名词、引用等进行标注,便于日后查找和复习。
4. 记笔记法:读书时记录下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方便日后回顾和总结。
5. 背诵法:可以将重要的名言警句、诗词等背诵下来,便于引用和记忆。
6. 研习法:逐字逐句阅读,理解并研究作者的用词、修辞以及写作技巧,从中吸取营养。
7. 对比法:将多本相关的书籍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异同点,加深理解。
总之,古人读书注重深刻领会,注重求实学习,这些读书方法对于现代人的读书习惯也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历史名人教你十五个读书方法,赶快Get起来!
历史名人教你十五个读书方法,赶快Get起来!您真的会读书吗?读书可不能只过眼不走心哦,那样就相当于白读。
读书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读书用对方法,可是事半功倍呀。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才如林,学者如云,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下面面试网就跟大家分享15个古人读书的方法,有所启示。
1、诸葛亮:“观其大略”法《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三人(石韬、徐庶、孟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诸葛亮读书不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实质;不“苦”读,每天作息正常,“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2、董遇:“三余”法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的“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抓住“冬者岁”“夜者日”“雨者晴”这三种空余时间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3、陶渊明:“不求甚解”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并不意味着不懂就可以随便放过,而是指读书应当注意抓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不死抠个别字句。
4、杨大眼:“耳读”法《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员大将叫杨大眼,他识字不多,但靠听别人读书,不仅记住了许多知识,还能口授布告文字。
对于直接阅读尚存在障碍的人来说,靠听别人读书而获取知识是种高效获取知识的辅助性方法。
5、韩愈:“提要钩玄”法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对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可以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对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抓住它的精髓。
这在我们现在的阅读中仍有借鉴意义。
6、苏轼:“八面受敌”法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提出:“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此虽似迁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他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应该在一个问题上集中精力,其他问题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各个击破。
五年级古人谈读书方法类似于凿壁借光
五年级古人谈读书方法类似于凿壁借光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许多古代名家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经过不停的试验和推敲,十分有用,可以让大家读书更高效,收获更丰盈。
1、“悬梁刺股”读书法“悬梁”,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十分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用绳系着头,悬在屋梁上,避免自己睡着了不能学习;“刺股”,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意思是读书要是困了疲乏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股,让自己保持清醒好好读书。
2、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北宋文豪欧阳修曾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
每天背诵150字,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帙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这样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就可以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朱熹:“三到”读书法南宋著名儒学大师朱熹在《训学斋规》提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这“三到”里,最重要的就是心到。
读书时,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不专注,随随便便地读书,什么内容也记不住,这就属于“假读书”。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读书之前,一定要先摒弃杂念,收收心思,端正读书态度,我们不仅仅是用眼看书,更要用心看。
4、董遇:“三余”读书法三国时期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记载:董遇,字季直,性质纳而好学。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在古代,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他认为这三个时间段,最适合用来读书,就是要用利用业余时间读书。
5、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法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写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年级古人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古人读书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人读书的知识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古代读书的起源古代读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商周时期,那时已经有了文字记录和书籍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逐渐成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工具。
古代书籍的形式古代的书籍主要有竹简、帛书、纸书等。
竹简是用竹片串成的,帛书则是用丝绸制成的,而纸书则是在纸张发明之后逐渐普及的。
古代读书的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读书时要专心致志,眼睛要仔细阅读,口中要朗读出来。
此外,还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态度,强调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探索。
古代读书的场所古代读书的场所主要有私塾、书院和官学。
私塾是家庭教师教授学生的地方,书院是学者聚集讨论学问的地方,而官学则是由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
古代读书的目的古人读书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
通过读书,古人可以学习到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自然无为,以及佛家的慈悲为怀等思想。
古代读书的名人故事古代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诸葛亮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都是鼓励人们勤奋读书,追求知识的典范。
古代读书的礼仪古人读书非常讲究礼仪,如读书前要洗手、正襟危坐,读书时要保持安静,不随意翻页等,这些都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书的认真态度。
古代读书的影响古代读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也推动了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对古代读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希望学生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古人是怎么读书的
古人是怎么读书的一、一目十行。
这是人们常用的。
出自《梁书·简文迪记》:《读十行》宋代刘克庄说:“结漏在第五表的第三点,一目了然。
”不可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十个元素,但它被用来描述阅读敏捷性和可接受的夸张。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数量巨大。
要浏览大量的书籍和报纸,我们真的需要“十行一瞥”的能力。
二、二分群书。
梁启超是晚清著名学者,擅长读书。
他把每天要读的书分为两类:一般读物和粗略读物;一个是有价值的,仔细阅读;这条格言需要精读。
他从这种小学和中学的阅读方法中受益匪浅。
三、利用“三余”。
三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董禹经常教他的学生利用好“业余时间”学习。
他说:“冬天比白天多,黑夜比白天多,雨天比白天多。
”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深情地对尊敬他的人说:“我一生写的文章大多是关于马、枕头和马桶的。
”当然,“三上”语言夸大了事实,不利于健康,也不是一门课。
这说明了抓住所有时间是多么重要。
四、读书“四到”。
宋代朱子提出,读书应是“三”,而胡适则是现代“手到”的写法,形成了“眼、口、手、心”阅读的好方法。
只有通过阅读、背诵、写作和思考,我们才能阅读、记忆和使用它。
五、贵在“五用”。
伟大的现代作家鲁迅先生把上述“四至”和“脑至”概括为“五用”。
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用“心”去记忆,还要用“脑”去思考,善于发现规律,善于提问,勇于创新。
这种“眼、口、手、心、脑”的表述更加全面,收入也更加显著,这已经成为阅读的关键。
六、学避“六蔽”。
古人认为,如果不努力学习,他们会成为傻瓜、流浪汉、小偷、勒死者、扰乱秩序的人和疯子。
简而言之,他们是坏人。
孔子曾经对他的门徒说,“善行不易学,封面也很傻。
好的知识不易学,封面也很乱。
好的信念不易学,封面也很贼。
好的正直不易学,封面也很扭曲。
好的勇气不易学,封面也很乱。
好的硬度不易学,封面也很粗糙。
”哦,疯了。
七、“七焚七录”。
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张璞的大学记者。
他的阅读方法很奇怪。
读书“十法”
3、杨大眼:耳朵法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员大将叫杨大眼,此人 是一位常胜将军,很有威望。《北史》中记载 了有关他读书的事迹:“大眼虽不学,恒遣人 读书面坐听之,悉皆记识。” 耳读法虽然产生于古代,但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小说播讲、知识讲座 等,就等于是用耳朵读书。走路时可以听,坐 在公共汽车里也可以听,既省时又方便。现代 人读书,用耳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耳读法” 还真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读书方法。
古人读书有“十法”
1、诸葛亮:观大略法 《三国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诸葛亮 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 的风格和方法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 “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 “独观大略”就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 书本的精神实质。要想掌握观大略读书法,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善于概括提练;学会 独立思考;经常汲取最先进的知识;弄通最 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还要学习唯物辩 证法。
9、陆九渊:涵泳法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两句诗选 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宋代理学的 代表人物。 读书平心静气,慢慢地涵泳、品味,每当有一点新的 体会时,必然会感到兴味无穷,其乐融融。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讲,读书时情绪越好,也就越有助于理解。 陆九渊的涵泳法也是符合读书规律的。人们认识问题 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先将容易的解决了,剩下的 难点慢慢地也就被吃掉了。另外,读书还有一个局部 和全局的关系问题,当你读某一个局部时可能读不懂, 而当你将全书看完了,站在全局的高度再来看局部, 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采用涵泳法读书,不仅能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 且还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古代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人的读书方法
1.熟读精思:这是北宋著名学者程颐倡导的读书方法。
他认为读书既要熟读成诵,
又要精于思考。
熟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精思则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三到之法: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读书方法。
他认为读书需要做到眼到、口
到、心到,即用眼睛看、用嘴巴读、用心去理解。
只有做到这三到,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3.循序渐进:这是古代一些学者的读书方法。
他们认为读书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
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逐步深入学习。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系统地掌握知识,避免跳跃式学习带来的困难。
4.举一反三:这是孔子提出的读书方法。
他认为学习时要举一反三,即通过一个例
子来推及其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5.不求甚解:这是陶渊明的读书方法。
他认为读书不必过于注重字面上的理解,而
是要着重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意义,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古人读书之法(精读细研)
(5)精熟为贵
40 75
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 多。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学生强记以塞责,先生以能背而即止。踰时渐忘,后来即加温习,已 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迨读书渐多,工夫渐少,温习难遍,多所遗忘。继以温理苦难,师生皆以为 畏,直至废弃旧书,同于未读,则前功尽弃,终身无精熟之书矣。看读百遍,背读百遍之法,似乎迂 苦难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记,背读百遍,尤能牢记,不至趁口读过,亦收放心之一法也。 又复连前带背,每日温背,不费工夫,温书虽多,无虞难遍,是虽勤苦于前,而终得收效于后也。前 辈常云:「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必使透熟,终身不忘也。又云:「读温书好像生时 读。」言已精熟,惟恐趁口读过,必须字字分明,句句体认,如读生书也。二语与程氏所言相表里。 总之读一句,熟一句,得寸则寸,则工夫不致浪费虚掷,终身受用不尽矣。
古人读书之法精读细研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7540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古人读书之法(精读细研)
(1)专心读书
40 75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 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 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朱子童蒙须知)
(6)二十二遍读书法
古今背书方法,古人读书背书的方法现在依然实用
古今背书方法,古人读书背书的方法现在依然实用(1)专心读书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朱子童蒙须知)古今背诵经典方法(2)读书方法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
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
仍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必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明屠羲时童子礼)【注】:读书不在多,能一精熟功夫,积久自然有得。
今子弟多勉强记诵,为师者又假此为功,以取悦父兄;遂不计生熟,慢令加读,旋即遗忘,所宜戒也。
古今背诵经典方法(3)熟读之法凡背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
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古今背诵经典方法(4)百遍为基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始出味。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
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
若工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总是认字不清,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
-------(明何伦何氏家规)古今背诵经典方法(5)精熟为贵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
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多。
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学生强记以塞责,先生以能背而即止。
踰时渐忘,后来即加温习,已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
迨读书渐多,工夫渐少,温习难遍,多所遗忘。
古人读书趣法
65健康人生 古今读书,可以明理、明智和明心,进而做一个博学而有益于社会的人。
古代,很多名家博学多识,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经典的读书之法,很多还是值得我们现今借鉴和参考的。
一、蒲松龄“五要”读书法一要天天读。
蒲松龄自己订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中标上一天中要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
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万分。
二要夜夜读。
蒲松龄白天要忙于生计,夜里经常是一卷书、一盏灯,埋头苦读到深夜。
上床后,他还要在烛光下看上几页书。
三要老年读。
蒲松龄晚年,发白、耳聋、齿脱,但眼睛尚好,遂经常翻书阅读。
蒲松龄在诗中写道:“仅目一官能尽职,翻书幸足开心情。
”他的《寂坐》诗中还写道:“平生喜摊书,垂老如昔狂。
日中就南牖,日斜随西窗。
”四要抄书读。
蒲松龄在毕家教书三十年不愿离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毕家书多,可供他抄读。
他以借书读、抄书读为幸。
古人读书趣法文/卜庆萍66健康人生 古今五要分类读。
蒲松龄把书分成精读、泛读两类,有区别地读。
有的书了解大意,有的书要反复诵读、不断玩味、读通为止。
读通的要求是:自我疑问、自求解答、滤尽渣滓、尽得精华。
他在诗中写道:“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
”二、朱熹“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
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子大全·读书之要》中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三、韩愈“提要钩玄”读书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内容。
韩愈做到 “提要”、“钩玄”,对书中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反复涵咏,不断温习,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己有。
古人等读书法
古人等读书法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古人读书求学问在年轻时不遗余力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李公朴感慨:求知识虽然不只有读书,但读书,在求知识的过程中总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往今来无论哪一位大思想家或大科学家,没有不读许许多多书的。
郑振铎亦告诫读者:多读书,常读书,总有好处。
不必“手不释卷”,但不可“目不窥书”。
诚如古训:多读成颂。
要有读书决心。
面对书如山,学如海,如何寻得其中诀窍?古人在训诫中提倡踏实学风,即勤读苦学。
所谓:勤为径,苦作舟。
史上许多名人名家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
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
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宋人陈善《扪虱新语》记载陈晋之读书方法: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一个人读书就在于要牢记,这样天天就会有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个字,长年累月地这样就没有不读的书了;这就是所谓按日计算似乎不足,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
现在的人谁不读书呢,有些人天天要读上好几千字,开始时好象挺兴奋(很有收获),然而随读随忘;这样下去,虽然是一年,也记不住一百二十个字,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读书实在也有贪多的毛病,到现在总觉得自己腹中空空(没有记住什么),这才明白陈贤良的读书方法真是对头的呢。
古人读书的12种方法,能让你有效的读懂读通你所喜欢的书籍
古人读书的12种方法,能让你有效的读懂读通你所喜欢的书籍古人读书十二法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
这里说明读书是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的,但要相信方法总是可寻的。
一、“思·问·习”读书法。
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即重视思考,不懂就问,提倡经常巩固复习。
二、“假物”读书法。
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三、“精至”读书法。
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四、“不求甚解”读书法。
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
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五、“提要钩玄”读书法。
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
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六、“计字日诵”读书法。
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七、“一意求之”读书法。
这是苏轼提倡的。
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的定向阅读。
八、“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
这是朱熹所提倡的。
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合一,永远不忘。
九、“五类四别”读书法。
这是以唐彪为代表所提倡的读书法。
“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四别”指的是分出“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研究),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写下来)”等四种类别的书。
十、“五要”读书法。
这是蒲松龄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
“五要”:一要天天读。
二要夜夜读。
三要老年读。
四要抄书读。
五要分类读。
十一、“贵精”读书法。
这是戴震为了获得专精知识而提倡的一种读书法。
“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书读懂读通而能有收获,要得到切实的知识,要做点学问,就得专攻一项,认真而深入地钻下去。
古人读书要法
古人读书要法现代人学习最主要的方法是“看书”理解,结果往往是看时似乎明白,书一合上便一片模糊。
学过的内容若存若亡,难以滋养人生智慧,成为自己生活、事业发展及修养性情的源头活水。
现辑录一组古人读书的方法,以供读者借鉴。
(本网编辑)古人读书要法l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l 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记遍数。
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
一书已熟,方读一书。
毋务泛观,毋务强记。
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
l 学诵。
专心看字。
断句慢读。
须要字字分明。
毋得目视东西。
手弄他物。
l 诵其言。
思其义。
存诸心。
见乎事。
以敬畜德。
以静养志。
日化岁加。
山立川驶。
圣德卓然。
焉敢不至。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朱子曰: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以一书言之,篇章句字。
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
量力所至而谨守之。
字求其训。
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不敢求乎后。
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
如是,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陵躐之患矣。
若奔程趁限。
一向趱着了。
则看犹不看也。
近方觉此病痛不是小事。
原来道学不明。
不是上面欠工夫。
乃是下面无根脚。
其循序渐进之说如此。
熟读精思朱子曰:荀子说诵数以贯之。
见得古人诵书,亦记遍数。
乃知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
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
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
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
今人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所以不如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人读书十二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例】1.重视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例】2.不懂就问。
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例】3.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例】4.当他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读有关的书。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例】5.提倡经常巩固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例】6.他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法)二、假物读书法。
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苟子?劝学》)
【析】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
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
(法)三、精至读书法。
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例】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也。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王充《论衡》)
【析】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法)四、不求甚解读书法。
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
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析】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升庵全集》卷四十八)
这种解释是合理的、恰当的。
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书中的某些琐碎的、枝节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所左右,而应该有目的、有辨别、有分析地读书。
读书不可囫囵吞枣,不可一知半解,不可只是知其大意。
(法)五、提要钩玄读书法。
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
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析】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必须反复涵咏,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已有。
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
他在《进学解》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读书法;记事者为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他那提要钩玄,组成了他自己卓有成效的读书法。
(法)六、计字日诵读书法。
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例】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这样进行的: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
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这是经验之谈,表明熟读背诵古文的重要。
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法)七、一意求之读书法。
这是苏轼提倡的。
【析】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
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
这样的定向阅读是值得学习的。
(法)八、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
这是朱熹所提倡的。
【例】①关于体会。
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又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
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
②关于循序。
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又说: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
字求其训,句索其结旨,未得手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于彼。
③关于精思。
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得尔。
(《朱子大全?读书之要》)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
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法)九、五类四别读书法。
这是以唐彪为代表所提倡的读书法。
【例】唐彪把书分为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
他认为分类读书有利于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
这种五类读书法与古代有些学者所提出的四别读书法相类似。
四别指的是分出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
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研究),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写下来)等四种类别的书。
(法)十、五要读书法。
这是蒲松龄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
【例】①一要天天读。
蒲松龄自己订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中标上一天中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
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万分。
②二要夜夜读。
蒲松龄白天要忙于生计,夜里经常是一卷书、一盏灯,埋头苦读到深夜。
上床后,他还要就着烛光看上几页书。
③三要老年读。
蒲松龄到晚年,发白、耳聋,齿脱,但眼睛好,能派用处,借以翻书阅读,足以使自己心情愉快。
有他的诗为证:仅目一官能尽职,翻书幸足开心情。
他《寂坐》诗中写道:平生喜摊书,垂老如昔狂。
日中就南牖,日斜随西窗。
④四要抄书读。
蒲松龄在毕家教书三十年不愿离去,当中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毕家书多,可供他抄读。
他以借书读、抄书读为幸。
⑤五要分类读。
蒲松龄把书分成精读、泛读两类,有区别地读。
有的书了解大意就行了;有的要反复诵读,不断玩味,读通为止。
读
通的要求是:自我疑问,自求解答,滤尽渣滓,尽得精华。
有他的诗为证,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
(法)十一、贵精读书法。
这是戴震为了获得专精知识而提倡的一种读书法。
【析】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书读懂读通而能有收获,要得到切实的知识,要做点学问,就得专攻一项,认真而深入地钻下去。
(法)十二、于无疑处求有疑读书法。
这是焦循的读书经验。
【析】焦循在晚年总结读书经验时说: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
焦循的读书的公式是:读书──寻疑──深思──再读──再思──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