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在小儿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儿童白血病治疗误区及改进意见之我见

我国儿童白血病治疗误区及改进意见之我见

进行合理有效 的化 学治疗 ,其 复发率 是很 低的 ,说 明造血 干细胞移植用 于治 疗儿 童 白血病疗 效 未必 比化 学 治疗好 , 而其 医疗费用却较化 学治疗 高得多 。故 笔者 认为 ,只有少
数难治的 A L N L患儿及 极少数 经化 学治疗 确实无 效且 已复 发 2次以上的 A L患儿 ,才考虑给予造血干细胞移植 。 L
《 血疑》 中的幸 子患上 白血 病 ,最 后 死亡 的结 局 ,对 我 国
广大观众 的影 响很 深 ,因为 日本的科技 很发 达 ,在 日本 都 治不好 的病在我 国哪能 治好 。由于有 这种错 误 的看法 。患 儿家属及其亲友往往 就轻易 地放弃 治疗 ,或 者为求 得心 理 上的安慰 ,找 中医或 游医治 疗 ,以致 于错过 治疗 时机 ,造 成本可避免的死亡 。他们不 了解近 2 0年来 ,由于对影 , J IL  ̄ 童白血病预后 因素 的准确掌握 ,化学治疗方案 的 日渐完善 , 特别是有效药物 的联合应用及髓外 白血病 防治措施 的加强 , 现在 ,儿童 A L不但不 是不治 之症 ,而且有 可能成 为第 1 L 个用化学治疗 的方法被 攻克 的恶性肿 瘤 。故接 诊 医生应 指 引 白血病患儿家属及 其亲 友,千万不要 轻 言放弃 ,也不要 病急乱投 医,应该到有 条件 的医院确诊 分 型 ,以便 制订 出 有效 的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
型 3种 不 同 类 型 ,其 分 型 标 准 是 : ① 高 危 型 A L ( - L HR
A L :丑 年 龄 小 于 1岁 ;b L) .患 儿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计 数 超 过
10×1 L .染 色 体核 型 为 t( ;2 )且 有 B RA L 0 0/ ;C 9 2 C -B 融合 基因者 ;d .对治疗的反应不 佳 ,包 括泼尼松 诱导试验

骨髓移植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骨髓移植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骨髓移植的进展和治疗效果骨髓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医学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自第一次成功的骨髓移植手术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以来,该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重点讨论骨髓移植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一、骨髓移植的进展1. 传统骨髓移植技术传统骨髓移植技术通常是采用同种异基因或者相同基因的供体进行移植。

该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主流治疗方法,并且在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由于供体的限制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传统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运而生。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采用自体干细胞或异体干细胞进行移植,这使得供体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此外,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小,成功率也较高。

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多个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二、骨髓移植的治疗效果1. 白血病的治疗骨髓移植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有效清除异常克隆的白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研究表明,骨髓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2.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除了白血病,骨髓移植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移植后的新骨髓可以有效替代患者异常功能的骨髓,达到治疗效果。

研究数据显示,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3. 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易于发生感染和肿瘤等并发症。

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替代患者缺陷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骨髓移植在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三、结论骨髓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多个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完善,骨髓移植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合适时机评估

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合适时机评估

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合适时机评估白血病是一组由异常增殖的造血干细胞引起的恶性肿瘤。

骨髓移植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白血病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为了确保移植效果最佳,评估患者进行骨髓移植的合适时机至关重要。

骨髓移植是将正常供体的干细胞输注给受体,目的是杀灭异常细胞并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因此,在评估合适时机时需要考虑不同因素:一、白血病类型和分子遗传学首先,需要确定白血病的具体类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根据不同类型和亚型之间的差异,有些白血病会更容易发生耐药性或复发。

通过对这些遗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可以预测是否有必要进行骨髓移植以及可能达到多大程度的成功。

二、疾病状态和复发风险评估其次,需要评估患者目前的疾病状态以及复发风险。

这包括了患者的完全缓解情况、白血病细胞数量、染色体异常等指标。

如果患者仍处于活动状态或存在高度复发风险,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但如果患者已经达到完全缓解并且复发风险较低,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更为合适。

三、患者年龄和身体条件在评估合适时机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条件。

对于年轻和身体健康的患者来说,骨髓移植通常会有更好的结果。

然而,在决定时,也需要考虑到移植过程本身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以及相关并发症。

四、合适供体筛选是否有合适的供体也是评估合适时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供体可以是家族成员或非亲属之间的配型无关供体。

通过进行相关的组织配型检测和免疫学聚焦技术,确保选择到与受体匹配度最高的供体。

五、移植后辅助治疗计划在评估合适时机时,还需要考虑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后的辅助治疗计划。

包括恢复期的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和免疫抑制等措施。

如果没有合适的辅助治疗计划或患者无法接受此类治疗,骨髓移植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评估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的合适时机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综合判断最佳选择。

这些因素包括白血病类型和分子遗传学、疾病状态和复发风险评估、患者年龄和身体条件、供体筛选以及移植后辅助治疗计划等。

骨髓移植的研究报告

骨髓移植的研究报告

骨髓移植的研究报告一、引言骨髓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它主要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骨髓移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二、骨髓移植的原理骨髓移植是一种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换患者异常或损伤的造血系统的治疗方法。

骨髓移植可以分为同基因骨髓移植和异基因骨髓移植两种类型。

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指从同一供体中获取骨髓干细胞进行移植,而异基因骨髓移植则是指从与患者基因不完全匹配的供体中获取骨髓干细胞进行移植。

三、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1.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骨髓移植在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替换患者异常的造血系统,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骨髓移植在治疗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重症免疫缺陷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也显示出了潜力。

通过移植健康的免疫系统,可以修复患者异常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

3. 遗传性疾病的治疗骨髓移植还可以用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通过移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纠正患者体内的遗传缺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骨髓移植的局限性1. 移植排斥反应骨髓移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移植排斥反应。

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度不完全,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攻击供体的骨髓干细胞,导致移植失败。

2. 移植后并发症骨髓移植后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供体匹配的困难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匹配度对移植效果至关重要,寻找合适的供体往往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尤其对于异基因骨髓移植来说,供体的选择更加复杂。

五、结论骨髓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它仍然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白血病的治疗新突破

白血病的治疗新突破

白血病的治疗新突破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病细胞过度增殖、对正常造血细胞产生抑制作用的恶性肿瘤。

它是目前儿童与成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放疗、化疗、骨髓移植等,其中化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但是,传统的化疗药物不仅对癌细胞起到杀灭作用,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对这一问题,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正在不断研发中,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最近的新突破。

一、T细胞治疗T细胞是身体中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它们可以辨认和攻击癌细胞。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T细胞治疗白血病的效果非常显著。

这种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的T细胞采出,经过特殊处理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这些经过加强的T细胞可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该疗法此前已在美国等国家进行了一些临床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认为是治疗白血病的一项重要突破。

二、蛋白质治疗近期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一种名为SECTM1的蛋白质可以有效地杀死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细胞。

该蛋白质主要通过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的生长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较少的毒副作用,可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正常细胞。

SECTM1蛋白质是一种天然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也更容易被广泛接受。

三、基因疗法基因疗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正常的基因序列注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的DNA序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技术被应用在基因治疗中,能够剔除白血病干细胞。

CRISPR-Cas9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段特定的DNA序列注入细胞中,通过切断并替换病变的DNA序列,以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

实验表明,CRISPR-Cas9技术对于治疗白血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有很多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正在研发和应用中,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及其预后判断

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及其预后判断

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及其预后判断白血病,又称为血癌,是一种由于体内造血系统的异常細胞增生和堆积导致的恶性肿瘤。

这个疾病以异常白血球生成和过度增殖为特点,使得正常的白细胞数量减少。

为了提高患者的预后,医生们需要制定出合适的治疗策略并进行预后判断。

本文将讨论当前常用的白血病治疗策略以及几种常见的预后判断方法。

一、白血病治疗策略目前,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等手段。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针对白血病的治疗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医生会选择不同类别的抗癌药物进行综合使用。

例如,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常用到葛西汀、阿霉素等化学药物;而在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AML)中则通常使用氟达拉滨、阿霉素等药物。

此外,通过干扰白血病细胞自体毒性物质的生成,抑制恶性细胞的增殖,以及促进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也是一些新型药物的研究方向。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辐射来杀死或减缓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可以局部作用于患者身体特定区域,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白血病波及腰部以上时,放射治疗可以用来减轻骨痛。

然而,由于对正常组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医生会慎重考虑是否采用放射治疗,并且需要评估风险与益处之间的平衡关系。

3. 骨髓移植对于一些高危和晚期白血病患者来说,骨髓移植是最后的手段之一。

该手术通过将健康供者的骨髓或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异常的造血细胞。

这样可以重建受损造血系统,增加治愈的机会。

然而,骨髓移植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匹配合适的供者,并在术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准备。

二、白血病预后判断方法了解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能够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制定正确的随访计划。

以下是几种用于预后判断的常见方法: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扫描身体各个部位来观察是否存在肿瘤扩散或相关并发症。

例如,CT扫描、PET-CT等技术可以提供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并为医生做出更全面和精确的判断提供参考。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原理细胞的命运考察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原理细胞的命运考察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原理细胞的命运考察白血病是一种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生而导致的恶性肿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放疗,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白血病的发展,也无法阻止白血病细胞的再度复发。

而骨髓移植已经成为一种成功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骨髓移植是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骨髓内,以替代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

这些造血干细胞可以来自自身(自体骨髓移植)或者来自其他个体(异体骨髓移植)。

在移植过程中,患者首先接受高剂量的化疗和放疗,旨在杀死大部分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接着,新的造血干细胞被输注到患者的体内,进入骨髓并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系统。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的原理与细胞的命运息息相关。

在移植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将进入骨髓并开始分化成不同类型的血细胞,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一过程中,血细胞分化的命运决定了骨髓移植治疗的效果。

首先,移植的造血干细胞需要通过自身的增殖能力来维持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并且同时分化为成熟的血细胞。

在移植后,这些新生的造血干细胞将取代受损的骨髓环境,并开始产生新的血细胞。

因此,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对于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至关重要。

其次,移植的造血干细胞需要正确地分化成各种成熟的血细胞,以保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在骨髓移植后,这些干细胞将根据体内的需要分化为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种正确的分化过程对于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和维持血液系统平衡至关重要。

最后,在骨髓移植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还需要适应体内的免疫环境,避免被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

由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可能来自其他个体,它们与患者的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

为了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患者在骨髓移植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以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此外,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也可能受到预处理的化疗和放疗的影响,这进一步降低了供者的免疫活性,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骨髓移植对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作用

骨髓移植对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作用

骨髓移植对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作用骨髓移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替换患者异常造血系统的来源,从而达到治疗和治愈的目的。

尽管骨髓移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但它被广泛认为是当前白血病治疗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骨髓移植的原理、适应症、疗效作用以及风险与并发症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骨髓移植的原理。

骨髓移植是一种采用患者自身或配型相合的供者骨髓细胞进行替代治疗的方法。

在进行骨髓移植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放疗和化疗,以消除患者的异常造血系统,并为新的造血系统提供空间。

移植后,供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将在受体体内重新生长和分化,最终形成健康的造血系统。

骨髓移植主要适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患者。

由于骨髓移植具有特殊的配型要求,供者的组织相容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致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风险,并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骨髓移植对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是显著的。

通过重新建立健康的造血系统,骨髓移植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效果。

首先,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骨髓移植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恶性细胞,从而降低复发的风险。

其次,移植后的新的造血系统可以产生正常和功能完整的血细胞,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输血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败血症等。

最后,骨髓移植也为一些无法通过传统治疗得到改善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然而,骨髓移植并非没有风险和并发症。

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移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分化,进而导致移植的失败。

此外,由于移植过程中使用了高剂量的放疗和化疗药物,因此也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另外,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患者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骨髓移植前后,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以及严格的药物管理和免疫治疗方案。

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白血病的治疗方案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中产生了大量异常的白细胞,而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白血病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白血病的亚型等因素。

1. 化疗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来杀死或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白血病的治疗中,通常会使用单药或者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化疗,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化疗过程需要长时间进行,容易出现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2.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

骨髓移植可以分为自体骨髓移植和异体骨髓移植,其中自体骨髓移植是将患者自身的骨髓干细胞采集、储存,经过化疗后再重新移植到患者体内;异体骨髓移植则是从外部捐献者获取健康的骨髓干细胞进行移植。

骨髓移植可能存在排斥反应等风险,因此需要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的监测,以及术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3. 靶向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靶向药物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分子或途径进行干预,以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进一步扩散,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

靶向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然而,靶向治疗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白血病细胞的攻击能力。

例如,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通过特异性地结合与白血病细胞相关的抗原,诱导免疫细胞来杀伤白血病细胞。

免疫治疗的优势是能够避免化疗带来的沉重毒副作用,但其仍处于研究阶段,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5. 支持治疗白血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难度极大。

众所周知,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它的不良反应也是大家所担忧的。

除了化疗外,骨髓移植也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天我想就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人了解到,骨髓移植不仅可以治疗患有白血病的病人,还可以治疗其他血液疾病。

不过,骨髓移植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的。

很多患者的骨髓都存在配型不匹配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能找到一个愿意捐献骨髓的人,但配型不合适的话照样是无法实施的。

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治疗程度也越来越好。

目前,国内外对于骨髓移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功肝炎去除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运用到条件患无法自然得到对照措施的情况。

此外,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正在被开发用于提高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的骨髓移植成功率。

从运营实践来看,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是决定骨髓移植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免疫细胞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从而加强骨髓移植后的效果。

此外,对于骨髓移植的其他一些技术方面,比如干细胞的来源、对捐献者的保护、预防移植后的感染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级和完善。

比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些具有新型横向免疫识别功能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提高移植后的免疫力。

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努力研究,自然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的,所以说这也是骨髓移植研究领域的另外一大难点和挑战。

不过,总体来说,骨髓移植手术确实已经成为了治疗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而且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人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加紧努力,推动骨髓移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血液疾病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对白血病的治疗研究

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对白血病的治疗研究

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对白血病的治疗探究摘要:骨髓移植作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应用广泛。

但是,传统的骨髓移植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移植后免疫抑止状态的连续成为一种严峻问题。

思量到这一问题,本探究探讨了。

结果表明,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白血病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供体细胞;白血病1. 引言骨髓移植已经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消除肿瘤细胞,并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骨髓移植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移植后免疫抑止状态的连续、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再生不良等。

因此,如何防止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成为治疗探究的重要方向。

2. 探究目标本探究旨在探讨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3. 探究方法3.1 探究对象选取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为探究对象,共计50例。

3.2 探究设计将探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其中,比较组只进行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试验组则在移植前、后分别进行供体细胞输注。

3.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移植后存活率、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移植物再生不良的发生率等。

4. 探究结果与比较组相比,试验组移植后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和移植物再生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5. 调查结论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前、后输注供体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6. 探讨本探究结果表明,在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后通过输注供体细胞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一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增强移植后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怎样治疗?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怎样治疗?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治疗原则:近20年来,由于新的抗白血病药物不断出现,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ALL的预后明显改善。

现代的治疗已不是单纯获得缓解,而是争取长期存活,最终达到治愈,并高质量生活。

其目的是尽量杀灭白血病细胞,清除体内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耐药的形成,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尽量少损伤正常组织,减少治疗晚期的后遗症。

2.支持治疗:应注意休息。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对症治疗: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

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

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

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4.ALL化疗包括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巩固治疗、CNSL预防性治疗、再诱导治疗、维持和定期强化治疗。

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

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
疗后 8 % 可 获 C 而 这些 获 C 9 R, R患 者 的复发 率 与一
疗程 就 获 C R者 没 有 明 显 差异 , 此 建 议将 一 个 标 因
准疗 程后 骨 髓 幼稚细 胞 >1% 的患者才 定 义 为治 疗 5
标准 。 国内 吕善 根 曾参 考 成 人 标 准 结 合 儿 童 特 点 总结 儿童 难 治性 白血 病 定 义 : 1 初 次 诱 导 化 疗 ()
血病 ( L ) 比, M3之 外 的儿童 A AL相 除 ML完 全 缓 解
的状 态 , 用价 值不 强 。 实
根据近年来 C G、 R C M C等国际大中心的临床结 果, 我们认 为 儿 童难 治 性 A ML应 该 包 括 : 1 MD () S
转化 而来 的 AM 。 ( ) L 2 化疗 相 关 的 A 。 ( ) 0 ML 3 M 、 M6 M 、 7亚 型 A 。 ( ) 受 正 规 化 疗 后 任 何 时 间 ML 4 接 复发 的 A 。( ) 准诱 导化 疗 治疗无 明显 效 果 的 ML 5 标 A 。需 要说 明的是 在 此 细胞 、 ML 分子 标 记 尚未 列 入
(o peermsi ,C 率 较 低 , 半 数 患 儿 可 获 cm l i o t e s n R) 仅
长期 无病 生存 , 发 、 治 者 预后 更 差 , 多 患 儿 需 复 难 更
要 借 助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 e aooei s m cl hm t i c t e p t e l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 志 2 1 0 0年 1 0月第 1 5卷第 5期
JC iaPda lo acr coe 0 0,o 1 N . hn e irBodC n e,O tbr 1 V l 5, o5 t 2

儿童急淋白血病治愈案例

儿童急淋白血病治愈案例

儿童急淋白血病治愈案例引言儿童急淋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白血病类型,通常具有急性发作和进展快的特点。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进步下,越来越多的儿童成功战胜了这个可怕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儿童急淋白血病治愈案例,并深入探讨治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步骤。

案例描述患者信息•姓名:小红•年龄:8岁•性别:女病情描述小红在一年前出现乏力、贫血等症状,家人带她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小红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初步治疗方案小红接受了以下治疗方案: 1. 化疗:使用多种化疗药物进行长周期的化疗,以达到杀灭白血病细胞的目的。

- 应用药物A,剂量X,周期3个月。

- 应用药物B,剂量Y,周期3个月。

- … 2. 支持疗法:包括输血、输液和药物辅助治疗等,帮助小红减轻不良反应和提高免疫力。

- 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白蛋白。

- 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

- …骨髓移植在连续的化疗后,小红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

医生决定采取更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即骨髓移植。

1.移植配型–家人进行了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寻找最匹配的骨髓移植的供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被确定为最佳方案。

2.移植准备期–首先,小红接受高剂量的化疗和放疗,旨在杀死患者自身的骨髓细胞,为移植做准备。

–然后,小红接受供体骨髓的预处理,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3.移植过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将供体骨髓移植到小红体内。

–术后小红需要密切监护,以预防移植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

后续治疗与康复小红在移植后顺利度过了恢复期,并开始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计划。

1.免疫抑制治疗–通过药物控制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以保证移植物正常生长。

2.康复计划–康复期间,小红接受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她应对病痛和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

–医生、护士和康复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适度的运动、营养调理和药物辅助治疗等。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红成功战胜了急淋白血病。

宣传白血病患儿治愈的文章

宣传白血病患儿治愈的文章

宣传白血病患儿治愈的文章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血液病。

很多人都会将其与死亡联系起来。

的确,该病的死亡率很高,特别是儿童,患病的死亡率为所有恶性疾病之首。

现在,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破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不足的世界难题,使更多白血病患者有了治愈希望。

如今,这一原创治疗方案,已经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命名为“XX方案”,随着方案在全球的不断普及应用,将惠及世界上更多白血病患者,使他们重燃生命之火。

如今,我国这种人人都能找到供体的“半相合”技术日趋成熟,移植成功率提高到70%,与“全相合”移植成功率相当,而欧美等国的同类技术成功率仍停留在40%左右。

因此,在2016年,该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正式命名为白血病治疗的“XX方案”,并推荐作为全球缺乏全相合供体的移植可靠方案。

不仅如此,这个方案还被写入国际骨髓移植权威教材《XXX》第5版,并被多个国家的骨髓移植协会,XXX癌症研究所相关《XX》或《XX》引用。

目前,由XXX领衔的XXXX人民医院血液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倍体移植中心,也是患者移植生存率最高的移植中心。

截至2015年底,通过该方案治愈的中国白血病患者超过5000人;法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均将其作为临床常规应用,覆盖全球50%以上的同类移植;欧美患者采用“XX方案”的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

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亚洲细胞治疗组织年会上,世界细胞治疗组织副主席XXX表示,日本有20%的白血病患者找不到“全相合”供体,采用“XX方案”治疗后,愈后良好。

欧洲血液学会前主席XX则表示,中国在白血病治疗上的原创方案对世界影响深远,该方案为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制定了新标准。

种种国际认可、业内赞誉,对于XXX来说却仅仅是个开端。

“XX 方案”还能不能再完善;以前缺供者,现在可选供者很多,但哪一个更好;如果有“全相合”供者,移植效果是不是仍比“半相合”好。

为了找出这些答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黄XX带领着团队,一刻也不曾停歇。

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引言: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治疗白血病,医学界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

骨髓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白血病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就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论述。

一、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1. 什么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BMT)是指通过将健康的干细胞或造血干细胞输注到受损骨髓或免疫系统失调者体内,以修复或替代异常功能造血系统。

2. 骨髓移植在急性白血病(AML/ALL)中的应用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成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丧失的恶性肿瘤。

骨髓移植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通过高剂量化疗和放射照射摧毁患者的异常造血细胞,并输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再生,实现治愈目标。

3. 骨髓移植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MPN)中的应用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缓慢进展并最终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骨髓移植可以通过替代受损的造血干细胞,帮助恢复正常造血功能,控制和甚至遏制该类白血病的发展。

4. 骨髓移植在复发、难治性白血病中的应用对于经过化疗等传统治疗无效或易于复发的白血病类型,如多重耐药AML、复发型ALL等,在其他药物治疗失败后,骨髓移植被视为有效手段,通过再生健康的造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二、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存在的挑战1. 缺乏合适的供体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与供体的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然而,由于HLA系统高度多样性及兼容性要求较高,寻找合适的供体可能成为一个挑战。

2. 移植相关并发症骨髓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

GVHD是由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受者正常组织引起的一种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可能导致死亡。

3. 移植后复发和转归不良骨髓移植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白血病再次复发或转化为其他类型白血病,并且某些情况下预后不佳,这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4. 治愈后的生活质量问题虽然骨髓移植可以使一部分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和治愈,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带来许多不适和副作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周剑峰综述竺晓凡审校*1【摘要】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儿童少见类型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RAS传导通路异常激活有关。

唯一可能治愈该疾病的办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就JMML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是一种儿童少见类型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1953年Cooke首先以幼年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CML)的名称报道此病。

1994年国际儿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建议将此病统一命名为JMML,更准确的描述了这种恶性髓系疾病,与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区分开来。

2008年WTO分型将本病归为MDS/MPD 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低、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以及贫血、感染、皮肤粘膜浸润等,骨髓表现为增生明显活跃,但原始细胞<20%。

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办法就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

近年有关JMML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现将JMML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1.1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超过95%的患儿在诊断时年龄小于4岁,其中60%小于2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 4~2 .5:1。

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不适、咳嗽、腹胀,此外,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也常见。

体格检查可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是常见且重要的特征,见于半数以上的患儿,表现为斑丘疹(常见于面部),黄色瘤,牛奶咖啡斑等[2]。

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Ph 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 ×109/L、骨髓原始细胞<20%、HBF(hemoglobin F)增高、外周血涂片能见到幼稚细胞等等。

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研究进展课件

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研究进展课件
总结小儿急性白血病 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 的指导和建议,以改 善患儿的诊疗效果。
分析当前治疗策略的 优缺点和潜在改进方 向。
02
小儿急性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 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 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 并抑制正常造血为主要特征。
分类
小儿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 病(AML)两大类,其中ALL最为 常见,占80%以上。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淋巴 结肿大等。
病程
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患儿 可能在数月内死亡。
诊断标准
01
02
03
血象检查
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 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 少。
强化支持治疗
加强支持治疗,如严格控制感染、 合理输血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率,提高治愈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研究取得 显著进展,提高了早期诊断准 确率和治疗效果。
新型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靶 向治疗等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 良好疗效,为患儿带来更多治 疗选择。
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 发展为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提供了有力支持。
到80%以上。
分型与疗效
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治愈率存 在差异,如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治愈率相对较低,而 ALL的治愈率较高。
早期治疗反应
早期治疗反应是预测白血病治愈 率的良好指标,如早期缓解情况、
骨髓抑制情况等。
预后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与 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家 族遗传性、基因突变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前景与挑战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前景与挑战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前景与挑战随着人类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种血液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是,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挑战两个方面来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技术应用前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又称骨髓移植技术,是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的一种疾病。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疾病的治疗中,例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等。

尤其是在白血病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人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系列。

在移植过程中,将来自供体的健康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通过替代患者体内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治疗疾病。

当前,常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种造血干细胞移植。

尤其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中显示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相信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血液疾病的治疗中。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将看到这一技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带来更大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技术挑战虽然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大多数患者来说,科学进展和技术创新已经极大地改善了挑战的情况,但这一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下面将从技术挑战和安全风险两个方面来逐一探讨。

技术挑战的第一点是造血干细胞的种类选择。

在移植过程中,来源于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经常需要经过多种筛选、检查和鉴定,以保证制备出的造血干细胞质量和纯度都要能满足治疗的要求。

但是,目前我们仍面临着选择哪种种类的造血干细胞,以及如何正确地检测和鉴定其质量和纯度这些挑战。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更好的解决,以确保移植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移植在小儿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02T14:24:00.7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3期作者:乔淑敏宋秀玲岳屹囡王易[导读] 探讨骨髓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1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11)(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例接受骨髓移植治疗的白血病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例,由中华骨髓库提供HLA相合非亲缘供髓,预处理后对5例白血病患儿实施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均顺利进行。

结果:5例白血病患儿经骨髓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4例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实供体骨髓植活。

结论:骨髓移植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可提升患儿的生存希望。

【关键词】骨髓移植;小儿; 白血病;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0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eukem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underwent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eukemi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in th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5 c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3 cases of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2 case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HLA provided by the China bone marrow which unrelated donor marrow, after pretreatment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surgery on implementation 5 cases of leukemia patients, surgery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Results 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leukemia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ere obtained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the DNA short tandem repeat polymorphism analysis confirmed the donor bone marrow graft. Conclusion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Key words】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Children; Leukemia; Treatment effect 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尤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年人中居首位。

白血病是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病变,随着白细胞分化、成熟的能力逐渐丧失,导致恶性细胞在体内逐渐积累,最终影响到人的健康[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BMT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本文针对其在小儿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例接受骨髓移植治疗的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患儿3例,女患儿2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2±2.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例。

由中华骨髓库提供HLA相合非亲缘供髓。

1.2 方法
移植前给予马利兰-环磷酰胺与处理方案,骨髓从采集到输注进入患儿体内不超过20h,输注骨髓后,及时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移植后28~30d给予骨髓常规、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通过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确定是否植活,并以供受者间ABO血型不合者以及性别不同者亦以血型变化和染色体变化作为判断依据[2]。

2.结果
5例白血病患儿经骨髓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4例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实供体骨髓植活,另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死于间质性肺炎。

3.讨论
骨髓移植(BMT)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肿瘤、免疫缺陷病、放射病及某些遗传性疾病[3]。

BMT在白血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BMT是指供体的正常骨髓移植到患者的体内,通过正常骨髓在患者的骨髓腔内进行增殖、分化,逐渐替代原来的造血细胞,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同基因骨髓移植(syngenieBMT)、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eBMT)、自身骨髓移植(autologousBMT)等3种方式,本组研究采用的是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治疗前后,需要接受化疗和放射治疗,从而杀灭全身的白血病细胞,通过骨盈移植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和恢复正常,使患者恢复健康状态[4]。

大量临床报道表明,移植时临床状况好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会更好,而缓解期移植的临床效果较好,因此本组5例白血病患儿均在第1次缓解期进行BTM,全部患儿在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但仅有4例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实供体骨髓植活,且随访数月未见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国内白血病治疗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尽管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但骨髓移植技术也在临床应用中日趋成熟,成功挽救了无数患者和家庭[5]。

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供体难觅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仍是大多数白血病家庭面临的主要的困境,目前提高移植技术仍是较为切合我国实际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郄丽萍,刘建平,王向文.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7):894-895.
[2]冯全管,曾丽蓉,杨文华.中医药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789-792.
[3]郑丹丹,孙伟玲,周永明.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 20(1):120-123.
[4]马东升,叶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白血病·淋巴瘤,2015,24(12):765-768.
[5]冯术青,宋旭东,高峰,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BCR-ABL水平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4, 8(4):2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