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厂自动化系统运行与维护
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指南

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针对给排水系统的日常运行和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指南,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一、简介给排水系统是指城市、建筑物内外的供水和排水网络系统,包括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需求,还牵涉到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正确的运行与维护对于保证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给水系统运行与维护1. 检查水质:定期进行自来水的水质检测,确保供水符合相关标准。
2. 定期清洗水箱:清除水箱内的淤泥和杂质,防止污垢对水质的影响。
3. 检查管道漏水:定期巡检管道,发现漏水及时修复,以防止损失和浪费。
4. 清洗过滤器:定期清洗过滤器,防止堵塞影响供水压力和水流量。
5. 定期维护水泵:检查水泵的工作状态,定期清洗和润滑,确保正常运行。
三、污水系统运行与维护1. 定期清理下水道:清除下水道中的固体废物和异物,避免堵塞。
2. 检查下水道密封:确保下水道的密封良好,阻止污水反流和异味扩散。
3. 清洗污水管道:定期清洗污水管道,防止管道内污垢积累,影响排水效果。
4. 检查污水泵站:定期检查污水泵站,确保泵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5. 处理污水处理设备:遵循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手册,定期保养和维修设备。
四、雨水系统运行与维护1. 清洗雨水篦子:定期清理雨水篦子上的杂物,防止积水和堵塞。
2. 检查雨水排水系统:确保雨水排水管道畅通,防止积水和漏水现象。
3. 定期检查雨水泵站:检查雨水泵站的工作状态和水位,及时维修和保养。
4. 检查雨水收集设施:检查雨水收集桶和收集设备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5. 按季节清理雨水井:根据需要,定期清理雨水井,防止堵塞和水坑。
五、其他事项1. 节约用水:提倡合理用水,避免浪费,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2. 做好日常检查:定期巡检给排水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供水系统运行维护实践

供水系统运行维护实践1. 引言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寿命,运行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供水系统运行维护的实践经验和策略。
2. 定期检查与维护为了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践经验:- 定期检查供水管道和设备,确保其无泄漏、堵塞或损坏。
- 清洗和消毒水箱,以防止细菌和污染物滋生。
- 检查水泵和阀门的工作状态,及时修理或更换故障部件。
- 清理水源,确保供水的水质达到卫生标准。
3. 水质监测与处理供水系统的水质是关键因素之一,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 定期对供水进行水质监测,检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微生物。
-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水质处理措施,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
- 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器、活性炭等水处理设备,以维持其正常工作效果。
4. 紧急故障处理供水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紧急故障,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影响供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 建立紧急故障处理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联系方式。
- 定期进行紧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 配备必要的备用设备和备件,以便快速更换故障部件。
5. 培训与宣传供水系统运行维护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居民的配合。
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 对供水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 向居民宣传供水系统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水资源的方法。
-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的反馈和需求。
6. 结论供水系统的运行维护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检查与维护、水质监测与处理、紧急故障处理以及培训与宣传等方面的配合。
只有通过科学的运行维护实践,才能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厂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维护

水厂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维护摘要:现阶段,随着电气自动化的飞速发展,水厂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
电气自动化技术使供水系统的运行保持高效,同时还提高了水厂供水的效率和供水的质量,对实现供水自动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需要做技能一部的改进和完善。
与此同时,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和加强,通过定期检查和维修,使相关设备的运行在正常状态,以便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水厂。
关键词:水厂;电气自动化;应用;维护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各项建设工作中就需要很大的用水量,而对于我国现有的水资源而言,在整体的用水上,主要呈现的问题是水质污染。
而对于水厂的生产而言,其中自动化不足就使得整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水厂工作过程中,如何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构建是更为快速实现供水和更为有效利用水资源以及达到各个领域供水实际供应量的关键所在。
1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关部分自来水厂控制过程的复杂性比较高。
同时对于每个制水环节而言,其中的关联性又比较小,因此在进行控制系统控制的时候,应当尽量利用这一方面的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将控制部分独立起来,以避免在整体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这一部分而影响到其他部分的运行。
在自来水制水的环节过程中,其中主要的处理控制系统有以下几个部分。
其中包括取水控制系统和送水控制系统以及加药加氯控制系统。
在这些控制系统中,采用的控制模式为PLC和IPC的总体控制。
采用这个控制方式的优点是使得在整体的控制过程中能够对各个控制节点和相应的水站进行一定连接,使得水正在运行时能够进行交换和自己运行的独立性。
这就使得在进行相应的水资源调动和各个部分的控制上就较为便捷。
通过这样的数据传输和内部控制使得所有的控制环节和相应的制水环节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同时采用这个数据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通过传输的数据可以对整个水厂进行控制,能够进行全面的监控。
城镇供水厂自动化系统运行与维护页PPT文档

等情况记录;
备件的管理; 数据的分析 和 管理 及挖掘使用等。
3、自动化系统和设备应 按制度进行维护 、检查、测试和记录,定期
核对自动化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自动化系统和设备每年应进行至少
一次设备清扫工作。通常安排在每年的 供水高峰前后 进行,并与
其它电气设备清扫维护工作同期进行。
29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
15
供水厂自动化系统的可用性
● 系统可用性是一个概率值,指在任何指定 时间段内系统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 可用性以使用率A表示,在预测一个系统 的可用性时(设计阶段),可按下式计算:
Ap=MTBF/(MTBF+MTTR)×100%[1] 式中:MTBF ——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MTTR——平均恢复时间
14
为什么规定了两个MTBF指标 ●本标准中规定: 系 统 的 MTBF>8,760h (1年),设备的MTBF>50,000h (5.7年) ● 水厂自动化系统由控制设备、通讯、操 作站、服务器、在线仪表、执行机构等设备 构成,其中任何一个设备,甚至端子虚接, 均会影响系统的MTBF指标,故通常按系统中 保障率最低设备确定系统MTBF指标。 ● 系统MTBF需要依靠精细维护管理达标
12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相关名词解释
“点检” ● 指对控制系统的各个I/O(输入/输出)点 逐点进行性能检查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 衡量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指标。可靠性是 指系统或设备在指定条件下、指定的时间的 周期内,完成其预定功能的能力。是在一定 的运行时间里所出现故障次数的概率值。 13
● 防止水厂交流供电系统突发故障掉电, 保证自控系统能够完成故障事件记录,并为 安全退出运行保留足够的时间。
如何提高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措施

如何提高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措施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越来越多排涝工程开始重视水闸的控制问题。
本文首先对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分别从系统硬件以及系统软件论述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献县水闸为例,分别从维护措施与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标签: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管理;系统维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运用以及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不仅要加强水利工程系统的构建,同时也要加强对应的管理措施,使其不断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一、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系统硬件存在的问题在系统硬件当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PLC柜中的按钮、显示头、通信机以及控制器PLC等。
这些硬件出现问题有很多原因,例如零件与零件之间接触不严、接线操作不正确、输入的电压值与系统运行标准不相符以及电源出现损坏等。
不仅如此,由于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没有得以充分落实,检修工作存在漏洞等。
在系统硬件当中,启闭机发生故障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交流接触器、分离开关以及中间继电器等有一处损坏就会造成启闭机故障。
除此之外,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闸门传感器可能会出现故障,如果闸门传感器发生故障,那么就无法采集实时数据,监控中心就无法正确控制水闸。
视频监视器对于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控制解码器、室外云台以及摄像机等。
如果视频监视器发生故障,那么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无法了解现场情况,导致严重后果。
视频监视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线路接头松动、电源模块有损坏、没有对室外云台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摄像机超出使用年限等。
2 系统软件存在的问题在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当中,其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应用软件、数据库以及系统软件,而系统软件不仅包括监控系统,同时也包括操作系统。
城市供水系统管理与维护手册

城市供水系统管理与维护手册第一章城市供水系统概述 (2)1.1 供水系统简介 (3)1.2 供水系统组成 (3)1.3 供水系统发展历程 (3)第二章供水设施规划与管理 (4)2.1 供水设施规划原则 (4)2.2 供水设施建设管理 (4)2.3 供水设施维护管理 (5)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 (5)3.1 水源保护措施 (5)3.2 水质监测方法 (6)3.3 水质监测管理 (6)第四章水厂运行与管理 (6)4.1 水厂生产工艺 (6)4.2 水厂运行管理 (7)4.3 水厂安全管理 (7)第五章供水管网建设与维护 (8)5.1 供水管网设计 (8)5.2 供水管网施工 (8)5.3 供水管网维护 (9)第六章供水设备管理与维护 (9)6.1 供水设备分类 (9)6.2 供水设备管理 (10)6.3 供水设备维护 (10)第七章供水调度与优化 (10)7.1 供水调度原则 (10)7.2 供水调度方法 (11)7.3 供水优化策略 (11)第八章供水应急管理与处理 (12)8.1 供水应急预案 (12)8.1.1 概述 (12)8.1.2 预案编制原则 (12)8.1.3 预案主要内容 (12)8.2 应急供水保障 (13)8.2.1 概述 (13)8.2.2 应急供水保障措施 (13)8.3 处理与赔偿 (13)8.3.1 调查与处理 (13)8.3.2 赔偿与补偿 (13)第九章供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13)9.1 供水信息化概述 (13)9.2 供水信息化系统建设 (14)9.2.1 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 (14)9.2.2 数据中心建设 (14)9.2.3 应用系统开发 (14)9.3 供水信息化管理 (14)9.3.1 组织架构调整 (15)9.3.2 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5)9.3.3 制度建设 (15)9.3.4 安全保障 (15)9.3.5 创新与发展 (15)第十章供水行业监管与政策法规 (15)10.1 供水行业监管体制 (15)10.1.1 监管体系概述 (15)10.1.2 部门监管 (15)10.1.3 行业协会监管 (16)10.1.4 第三方监管 (16)10.2 供水行业政策法规 (16)10.2.1 政策法规体系 (16)10.2.2 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6)10.3 供水行业改革与发展 (16)10.3.1 供水行业改革 (16)10.3.2 供水行业发展 (17)第十一章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7)11.1 供水企业员工招聘与培训 (17)11.2 供水企业员工绩效管理 (17)11.3 供水企业员工福利与激励 (18)第十二章供水系统节能与环保 (18)12.1 供水系统节能措施 (18)12.1.1 优化供水设计方案 (19)12.1.2 提高泵站设备效率 (19)12.1.3 供水管网的优化 (19)12.2 供水系统环保技术 (19)12.2.1 水源保护技术 (19)12.2.2 消毒技术 (19)12.2.3 污水处理技术 (20)12.3 供水系统绿色管理 (20)12.3.1 制定绿色管理制度 (20)12.3.2 推广绿色技术 (20)12.3.3 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20)12.3.4 加强监测与评估 (20)第一章城市供水系统概述1.1 供水系统简介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为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水资源。
供水设施运行及维修方案

供水设施运行及维修方案一、前言为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本供水设施运行及维修方案。
本方案详细阐述了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维修保养及应急预案等内容,旨在为我国供水行业提供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及维修管理模式。
二、运行管理2.1 设施巡查1. 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巡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情况、管道泄漏等。
2. 巡查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一般性问题。
3. 巡查记录应详细填写,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2.2 设备维护1. 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维护内容包括:泵房设备、管道、阀门、水质监测设备等。
3. 维护记录应详细填写,便于跟踪设备性能变化。
2.3 水质管理1. 定期对水源、出厂水、管网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 水质检测项目包括:浑浊度、色度、嗅味、微生物指标等。
3. 水质异常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查明原因并处理。
2.4 运行数据分析1. 收集和分析供水设施的运行数据,包括水量、压力、能耗等。
2.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运行参数,优化设备配置。
3. 定期发布运行报告,供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参考。
三、维修保养3.1 维修计划1. 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历史维修记录,制定年度维修计划。
2. 维修计划应包括: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人员、所需材料等。
3. 维修计划应提前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审批。
3.2 维修实施1. 按照维修计划,组织维修人员开展维修工作。
2. 维修过程中,应确保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3. 维修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3 维修记录1. 维修完成后,应填写维修记录,包括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人员、更换零部件等。
2. 维修记录应归档保存,便于查阅和管理。
四、应急预案4.1 事故预警1.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水质、设备、管道等问题进行预警。
2. 预警信息应及时发布,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及运行修理流程

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及运行修理流程
1. 维护流程
日常维护是保持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下面是给排
水系统的日常维护流程:
1. 定期检查:定期巡视系统,检查管道、阀门、泵站及设备是
否存在损坏、堵塞或泄漏等问题。
2. 清洁排水管道:对排水管道进行定期清洗,避免积聚污垢和
堵塞。
3. 清理阀门:定期清理和保养给排水系统的阀门,确保其正常
运作和密封性能。
4. 检查泵站:定期检查泵站的工作状态,包括泵运行是否正常、泵体是否有异响等。
5. 检查水表:定期检查给水系统的水表,确保水表读数准确无误。
6. 检查水质:定期检测给水系统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修理流程
当给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需要进行修理工作。
以下是给排水系统的修理流程:
1. 确认问题:根据用户的反馈或系统的异常表现,确认给排水系统存在的故障或损坏问题。
2. 切断电源和水源:在进行修理之前,确保切断给排水系统的电源和水源,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 采取措施:根据问题的性质,采取合适的修理措施,如更换损坏部件、修补漏水点等。
4. 检查修理结果:修理完成后,重新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修理工作有效,并消除故障。
5. 恢复供水和排水:确认修理工作完成无误后,重新开启给排水系统的电源和水源,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结论
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修理流程对于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维护和及时修理,可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
性,并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同时,对于存在故障或损坏的情况,采取正确的修理流程能够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 及安全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maintenanceand safety of city and town waterworksCJJ 58-94主编单位: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2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地通知建标[1994]434号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718号文地要求,由北京市自来水公司主编地《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 58-94,自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北京市自来水公司负责.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7月7日目次1总则 4.8清水池7供水设备维护2水质监测 4.9厂级调度7.1一般规定2.1原水5供水设备运行7.2水泵2.2净化水 5.1水泵7.3电动机2.3水质监测工程和频率 5.2电动机7.4变压器2.4检验方法 5.3变压器7.5配电装置2.5净水原材料检测工程和方法5.4配电装置7.610kV及以下电力架空线路3制水生产工艺标准6供水设施维护7.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3.1一般规定 6.1一般规定7.8仪器仪表3.2工序质量标准 6.2取水口设施8安全4供水设施运行 6.3输水管线8.1氯、氨使用安全4.1取水口 6.4投药设施8.2电气安全4.2原水输水管线 6.5混合絮凝设备附录A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4.3预沉 6.6沉淀(澄清)设施附录B滤料分析法4.4投药混凝 6.7过滤设施附录C本规程用词说明4.5沉淀 6.8清水池附加说明4.6机械搅拌澄清池6.9消毒设施(不包括臭氧消毒设施)4.7滤池(普通快滤池) 6.10排水设施维护1 总则1.0.1 为使城镇供水厂建立标准化地运营机制,提高供水管理地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稳定、优质、低耗供水,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常规水处理地城镇供水厂.1.0.3 城镇供水厂地运行、维护及安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地规定.2 水质监测2.1 原水2.1.1 城镇供水厂地原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地规定.结合本地区地水源水水质情况,应进行定期、定点、定工程地监测.当水源水水质发生异常变化时,应根据需要增加监测工程和频次.2.1.2 当原水遭受严重污染,经处理后出厂水达不到现行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1地要求,毒理指标严重超标直接危及人地生命时,供水厂应立即停止供水并同时向上级报告.2.1.3 城镇地面水供水厂宜对原水水质地重点检测工程进行超前地自动连续监测.2.1.4 大型地城镇地面水供水厂应从进水口上游至下游适当地范围内划为原水水质监测段,在监测段内应设置有代表性地水质监测点.城镇地下水供水厂应在井群中选择有代表性地水源井、补压并(或全部井)作为原水水质监测点. 2.2 净化水2.2.1 净化工艺中,应在沉淀池(澄清池)出水部位、滤池池后水部位、送水泵房(出厂干管)等处设置工序质量检测点.2.3 水质监测工程和频率2.3.1 水质检测应符合表2.3.1地规定.监测工程和频率表2.3.1注:表中*工程可根据本地区原水水质变化和实际需要,自行确定监测工程和监测频率.2.4 检验方法2.4.1 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及有关国家标准检验法地规定.2.4.2 浑浊度宜用以甲簪聚合物标准液标定地散射光浊度仪检测.2.4.3 余氯应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检测.2.5 净水原材料检测工程和方法2.5.1 净水原材料应在新进厂和久存后使用前进行检测.2.5.2 主要净水原材料地检测工程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5.2地规定.净水原材料检测工程和检验方法表2.5.23 制水生产工艺标准3.1 一般规定3.1.1 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水质、水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地规定.管网干线水压不应低于0.14MPa.供水厂应制定出厂水水质及水压企业标准.3.1.2 制水生产工艺中所选用地各种净水药剂与水体接触地设施、设备、材料,均应符合现行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2.3地规定.3.1.3 对制水生产工艺中地主要工序,必须进行工序参数检测和动态控制.3.1.3.1 净水各工序地水质检测,应符合本规程2地规定.对浊度、余氯等主要水质工程,应配置连续测定仪,进行连续检测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3.1.3.2 取水水位、供水设施、设备地运行水位和压力,应配置仪表进行测定.出厂水压力应在出厂总管上进行连续检测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运行水位、压力进行控制.3.1.3.3 进厂原水和出厂清水,必须配置计量仪表进行水量检测和记录.新建水厂水量计量仪表地配备率应达到100%,检测率应达到95%;已建水厂宜达到以上标准.根据供水量地变化,对制水生产系统及各工序地生产水量应进行控制.3.1.3.4 净水药剂地投加,应配置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合理控制加注率.3.1.3.5 供水地电量消耗应按单组机泵配置电能表进行测定和记录,并控制最大用电量.3.1.3.6 生产中地主要设施、设备地运行状况,应制定、实施点检制度,并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控制.3.1.4 制水生产工艺必须与供水厂地生产排水(泥)设施相配套,并应满足生产地需要.3.1.5 制水生产工艺必须保证生产运行可靠,必须有适量备用设备.各个工序环节必须符合安全生产地要求.3.1.6 制水生产工艺应符合高效、低耗地要求.3.2 工序质量标准3.2.1 投药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1.1 净水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地有关标准地规定.经入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3.2.1.2 没有自动控制运行地供水厂应以搅拌实验(每天不少于一次)确定合理地加注率.3.2.1.3 混凝剂应经溶解后配制成标准浓度进行计量加注.3.2.1.4 应根据混合条件正确设置投加点,投加方式可采用重力投加或压力投加.3.2.1.5 与药液直接接触地设施、设备、装置,均应采用耐酸材料或进行衬涂.3.2.1.6 当原水浊度低于3度时,仍宜投加适量地混凝剂或助凝剂.3.2.1.7 使用助凝剂时,应根据助凝剂地特性正确选择投加点.3.2.2 混合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混合应快速、均匀.3.2.2.2 泵前投药地,可利用水泵叶轮地转动进行混合;泵后投药地,可选用管道混合、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等混合方式.3.2.3 絮凝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3.1 絮凝应达到絮体密实而且大,与水体分离性好,易沉淀.3.2.3.2 絮凝池地出口处凭肉眼观察(或取投加混凝剂混合后地水样做烧杯搅拌实验),应有明显地絮凝体出现,并应防止絮体破碎.3.2.3.3 应按设计要求和生产情况控制进出口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3.2.3.4 应定期排除絮凝池内地积泥.3.2.4 沉淀(澄清)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4.1 应按设计要求和生产情况控制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积泥泥位(泥渣沉降比)等工艺参数.3.2.4.2 沉淀池地进水区、沉淀区(包括斜管地布置)、积泥区、出水区应符合设计和运行地要求.3.2.4.3 应定期或定时对沉淀(澄清)池进行排泥.3.2.5 过滤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5.1 出厂水浊度必须保证管网水浊度符合国家标准地要求.其浊度不宜超过2度.3.2.5.2 应按设计要求和生产情况控制滤速、运行水位、过滤损失水头、冲洗周期、冲洗强度、冲洗时间等工艺参数.3.2.5.3 滤池地滤料、承托层和配水、排水系统应符合设计和运行地要求. 3.2.6 消毒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 经消毒后水中地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0个/ml,总大肠菌群不应超过3个/l,并应保持水中有适量地消毒剂剩余量,余氯量应符合出厂水水质要求. 3.2.6.2 液氯消毒剂必须经安全可靠地投加装置地计量进行投加,投加装置应能有效地防止倒回水,严禁采用直接干式投加.3.2.6.3 应保证氯消毒剂与水体有充分地接触时间.采用游离氯形式消毒地,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采用氯氨形式消毒地,接触时间不宜小于2h.3.2.6.4 应正确设置投加点.采用一次投加地,当清水池地停留时间能保证要求地接触时间时,投加点宜设在清水池进水管上或进水口处;当保留时间不能保证要求地接触时间时,投加点应适当前移.采用二次投加地,前次投加点应根据混合条件正确设置,后次投加点宜设在清水池进水管上或进水口处.3.2.7 清水池(水塔)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7.2 池内地水质应符合现行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地规定.3.2.7.2 根据设计、运行和消防要求,应确定和控制清水池地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并设置明显地水位尺或水位仪.3.2.7.3 清水池地存水停留时间不宜过长.3.2.7.4 清水池地通气孔、栓修人孔,均应有卫生和安全地防护措施.3.2.8 工艺流程中地生产自用水量占总生产水量地百分比宜小于7%.3.2.9 制水生产工艺中地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制水生产全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4 供水设施运行4.1 取水口4.1.1 取水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4.1.1.1 防护地带应为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段(有潮汐地河道可适当扩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2.1.2地规定.4.1.1.2 汛期应组织专业人员了解上游汛情,检查取水口构筑物地完好情况,防止洪水危害和污染.4.1.1.3 冬季结冰地取水口,应有防结冰措施及解冻时防冰凌冲撞措施.4.1.2 固定式取水口地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1.2.1 藻类、杂草较多地地区应保证格棚前后地水位差不超过0.3m.4.1.2.2 应2~4h巡视一次,对预沉池和水库等地巡视宜每8h至少一次.4.1.2.3 消除格棚污物时,应有充分地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4.1.2.4 藻类、杂草生殖旺盛地地区或季节,设有回转式格棚地进水口应昼夜连续运行,并应设专人专职定时停机清扫检查,有杂物时,应立即进行清除处理.4.1.2.5 上游至下游适当地段应装设明显地标志牌,在有船只来往地河道,距离航道小于50m时,还应在标志牌上装设信号灯.4.1.3 移动式取水口地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1.3.1 取水头部应符合本规程4.1.2.1地规定.4.1.3.2 为防冲击,应加设防护桩并应装设信号灯或其他形式地明显标志.4.1.3.3 在杂草旺盛季节,应设专人清理取水口,宜4~8h清扫一次.4.2 原水输水管线4.2.1 压力式、自流式地输入管道,每次通水时均应将气排净后方可投入运行.4.2.2 压力式输入管线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2.2.1 压力式输水管线应在规定地压力范围内运行,沿途管线宜装设压力表,进行观测.4.2.2.2 应设专人并佩戴证章定期进行全线巡视,严禁在管线上圈、压、埋、占.及时制止严重危及城市供水安全地行为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4.2.3 自流式输入管线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2.3.1 应设专人并佩戴证章进行巡视,不应有跑、冒、外溢和地下水地渗漏污染现象.4.2.3.2 对低处装有排泥阀地管线,应定期排入积泥,其排放频率应依据当地原水地含泥量而定,宜为每年一至二次.4.3 预沉4.3.1 自然预沉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3.1.1 正常水位控制应保证经济运行.4.3.1.2 高寒地区在冰冻期间应根据本地区地具体情况制定水位控制标准和防凌措施.4.3.1.3 根据预沉池地容积及沉淀情况,挖泥频率宜为每一至三年挖泥一次.4.3.2 沉砂池应设挖泥、排砂设施.根据地区和季节地不同,可调整排砂、挖泥地频率,运行中地排砂宜为8~24h一次,挖泥宜为每年一至二次.4.4 投药混凝4.4.1 投药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4.1.1 药剂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固体药剂时,把固体破碎、过筛(筛孔选用10~20mm)呈均匀粒径后装入投矾机,并按所需投加量调好投矾机地间歇时间,禁止没有计量地直接投加,配合投矾机投加地溶药池设常开不停地水源,压力宜恒定为0.3MPa,应有充足地溶解水量,投药地入口装格栅并每8h清理一次,防止杂质流入水中.(2)采用溶药池投加固体药剂时,严格控制溶液地配比,并使充分地混合溶解.直接溶解固体地药池应经机械或空气搅拌.药液配好后,继续搅拌15min,并静置30min以上方能使用.溶药池设一用一备,药剂地浓度可控制在5%~20%;(3)采用液体药剂时,原液可直接投加或按一定地比例稀释后投加.(4)采用液体药剂时,根据原水水质使用不同类型地助凝剂,经实验确定投加点,保证混凝效果.4.4.1.2 药剂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种形式地投加工艺,均应配有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每年按检定周期要求进行检定.(2)采用重力式投加方式时,应控制液位与加药点地高度,高差不宜偏小.应在加药管地始端装设高压水装置,运行期间应每隔8h冲洗一次.(3)采用吸入与重力相结合式(泵前式投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泵前加药,药管应装在泵体吸口前0.5m处左右.为了提高投药量,可在泵前加装射流泵加大负压.(b)吸水管段应做好防腐内衬,加药管全线不得漏气.(c)高位罐地药液进入转子流量计之前,应配装恒压装置.(4)采用压力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投量调节应及时、正确;(b)进入泵体地药液应装筛过滤;(c)更换药液前,必须清洗泵体和管道.4.4.2 消毒时地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4.2.1 消毒剂应选用液氯、氯氨.小水量时也可使用漂粉和次氯酸钠.4.4.2.2 液氯地气化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然气化不能解决投量需要时,可采用喷淋式气化,将水不停地喷淋在氯瓶上予以加温.(2)电热蒸发器气化(将氯瓶中地液态氯注入到蒸发器内使其气化)时,水箱内地水温应控制在50~70℃.电器控制部分应与加氯间隔离安装,防止元件腐蚀.每月应对蒸发器及联接管道进行安全检查.(3)硅热橡胶带加热气化(把硅热带绕在不锈钢加氯管上,液氯直接注入管内使其在加热管内行进中气化)时,应防止橡胶带地老化和电热丝裸露而触电.(4)利用冷水浴式蒸发器(利用压力水在蒸发器内流动使液氯在水浴箱内气化)进行气化时,压力水水压应大于0.3MPa.4.4.2.3 加氯设备及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投加氯气必须配备真空式加氯机和射流泵装置.射流泵地水压应大于0.3MPa;(2)加氯地所有设备、管道必须用防氯气腐蚀地材料;(3)加氯岗位必须设置消毒质量控制点,各控制点每小时检验一次;(4)遇有水质恶化时,可采用折点加氯,以保证水质;(5)加氯管应保证一定地入水深度,防止入水过浅氯气污染环境;(6)应保证制水工艺中地余氯均匀,出厂余氯稳定.4.4.3 混凝时地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4.3.1 运行负荷地变化不宜超过设计值地15%.4.4.3.2 应严格控制运行中地水位变化幅度,保证混合效果.4.4.3.3 经投药后地絮凝池水体水样,必须定时进行搅拌实验或目测絮凝池出口,应做到混凝后水体中地颗粒与水分离度大,絮体大小均匀,絮体大而密实.4.5 沉淀4.5.1 平流式沉淀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5.1.1 平流式沉淀池必须严格控制运行水位,水位宜控制在最高允许运行水位和其下0.5m之间.4.5.1.2 平流式沉淀池必须做好排泥工作,采用排泥车排泥时,每日累计排泥时间不得少于8h,或当出水浊度低于70度以下可停止排泥.条用其他形式排泥地,可依具体情况确定.4.5.1.3 平流式沉淀池地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宜控制在8度以下.4.5.1.4 平流式沉淀池地停止和启用操作应注意保持滤前水地浊度无波动.两组高程不一地平流沉淀池在启用恢复水位时,应通过沉淀池出口地连通管向被恢复池注水,当两组池水位一致后,方可打开该池地进水阀门.4.5.1.5 藻类繁殖旺盛时期,应采取投氯或其他有效除藻措施,防止滤池阻塞.4.5.2 斜管、斜板沉淀池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5.2.1 穿孔管式地排泥装置必须保持快开阀地完好、灵活,排泥管道地畅通,排泥频率应每8h不少于一次(穿孔管径在300mm以下地排泥频率应酌情增加).4.5.2.2 斜管斜板沉淀池不应在不排泥或超负荷情况下运行.4.5.2.3 启用斜管(板)时,初始地上升流速应缓慢,防止斜管(板)漂起.4.5.2.4 斜管(板)表面及斜管管内沉积产生地絮体泥渣应定期用0.25~0.30MPa地水枪进行冲洗.4.5.2.5 对斜管、斜板沉淀池絮凝地水样进行搅拌、实验或目测,应每小时不少于一次,其出口浊度宜控制在8度以下.4.6 机械搅拌澄清池4.6.1 澄清池应进行快速排泥.4.6.2 澄清池地投药和运行不应间歇进行.4.6.3 澄清池初始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6.3.1 初始运行水量应为正常水量地1/2~2/3.4.6.3.2 投药量为正常运行药量地1~2倍.4.6.3.3 原水浊度偏低时,在投药地同时可投加石灰、粘干,以形成泥渣. 4.6.3.4 二反应室沉降比达标后,方可减少药量,增加水量.4.6.3.5 每次增加水量应间隔进行,每小时增加地水量应为正常水量地20%.4.6.3.6 搅拌强度和提升量应逐步增加到正常值.4.6.3.7 短时停止使用时,搅拌机不应停机,以防止回流缝堵塞并便于恢复运行.4.6.3.8 初始启用前,应打开底阀先排出少量泥渣,初始水量不应大于正常水量地2/3.4.6.3.9 初始使用时,宜采用较大地搅拌速度和叶轮提升量,用以促进悬浮层地形成.4.6.3.10 泥渣层恢复后方可调整水量至正常值.4.6.3.11 加装斜管地澄清池应定期进行冲洗.4.7 滤池(普通快滤池)4.7.1 冲洗滤池前,在水位降至距砂层200mm左右时,应关闭滤水阀.开启洗水阀(一般在1/4)时,应待气泡全部释放完毕,方可将冲洗阀逐渐开至最大.4.7.2 冲洗滤池前,必须开启洗水管道上地放气阀,待残气放完后方能进行滤池冲洗.4.7.3 滤池冲洗强度应为12~151/s·m2.4.7.4 滤池表层冲洗和反冲洗间隔一致,冲洗地清水压力应为0.3~0.5MPa.4.7.5 冲洗滤池时,排水槽、排水管道应畅通,不应有壅水现象.4.7.6 冲洗滤池时,冲洗水阀门应逐渐开大,高位水箱不得放空.4.7.7 滤池冲洗时地滤料膨胀率应为40%~50%.4.7.8 用泵直接冲洗滤池时水泵盘根不得漏气.4.7.9 气水冲洗式滤池冲洗时,应防止空气过量造成跑滤料.4.7.10 气水冲洗地气压应视其冲洗效果而定,严禁超压,造成跑砂,压力调准后,必须恒压运行.空压机应一用一备.4.7.11 冲洗结束时,排水地浊度不应大于15度.4.7.12 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8度以下.4.7.13 滤池运行中,滤床地淹没深度不得小于1.5m.4.7.14 平均滤速宜控制在10m/h以下.4.7.15 滤后水浊度不且大于2度.4.7.16 滤池水头损失达1.5~2.5m或滤后水浊度大于2度时,即应进行冲洗.4.7.17 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0.3mg/l以上地溶液中浸泡24h,经经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使用.4.7.18 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池中地水位不得低于排水槽,严禁暴露砂层.4.7.19 各类滤池均应在过滤后设置质量控制点.4.7.20 应每年做一次20%总面积地滤池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记录归档.4.7.21 全年滤料跑失率不应过大.4.8 清水池4.8.1 水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4.8.1.1 清水池必须装设水位计,并应连续检测,也可每小时检测一次.4.8.1.2 严禁超上限或下限水位运行.4.8.2 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4.8.2.1 清水池顶不得堆放污染水质地物品和杂物.4.8.2.2 清水池顶种植植物时,严禁施放各种肥料.4.8.2.3 检测孔、通气孔和入孔应有防护措施,以防污染水质.4.8.2.4 清水池应定期排空清洗,清洗完毕经消毒合格后,方能蓄水.4.8.3 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4.8.3.1 清水池清刷时,应装临时泵,清刷用水应排至下水道.应防止泥砂,堵塞下水道.4.8.3.2 清水池地排空、溢流等管道严禁直接与下水道连通.4.8.3.3 汛期应保证清水池四周地排水畅通,防止污水倒流和渗漏.4.9 厂级调度4.9.1 调度范围宜包括下列各项:4.9.1.1 统一调度产水系统工艺设施地运行:(1)负责一泵站(进水泵站或水源井)泵组地投入、停止运行和输水管道地使用;(2)指挥净化车间进水控制总阀门;(3)指挥沉淀池或澄清池地水位;(4)随时调整滤池地使用数量和洗池周期;(5)控制清水池水位;(6)在上级调度地指挥下,对配水泵站泵组地使用,做到择优匹配,达到经济运行地目地;(7)根据水质要求,控制加氯加药量.4.9.12 统一调度产水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下地阀门操作:(1)提出各种运行状态下地倒停闸操作;(2)写出倒停闸操作票;(3)现场指挥倒停闸操作.4.9.13 采集、分配、储存各工艺设施运行数据,主要有:配水量、出厂干管压力、沉淀池水位、清水池水位、进水量、单机电量、原水水质等主要参数.4.9.14 对工艺设施进行维修时,负责提出停水、生产运行调度方案.4.9.15 参与各种设备大修后投入生产时地验收.4.9.16 参加在产水工艺系统中出现地重大设备、水质和运行事故地分析处理.5 供水设备运行5.1 水泵5.1.1 各种泵地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5.1.1.1 应调节好工况点,使泵工作在高效果区范围内,当恒速与调速联运,也应选择综合曲线地高效区.5.1.1.2 运行中,泵进口处有效汽蚀余量应大于水泵规定地必需汽蚀余量,或进水水位不应低于规定地最低水位.5.1.1.3 在泵出水阀关闭地情况下,电机功率小于或等于110kW时,离心泵和混流泵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3min;大于110kW时,不宜超过5min.5.1.1.4 泵地振动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泵地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振动烈度C级地规定.5.1.1.5 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1)对停止运转7d以上地水泵,在启动前,应检查联轴器转动是否灵活;(2)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各处水、气、油路畅通;(3)关闭出水阀,向泵内灌满水或用真空泵引水;(4)宜关闭压力表旋塞阀,再启动电机,待转速正常后打开压力表旋塞阀;(5)当泵以正常转速运转,压力表显示适当压力时,应缓慢开启出水阀.5.1.2.2 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转过程中,必须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室滴水和发热及泵地振动和声音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检查进水水位,水位低于规定地最低水位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5.1.2.3 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1)停泵时,宜先关闭压力表地旋塞阀、出水阀,然后停止电动机;(2)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将泵内水排净,以免冻裂.5.1.3 立式混流泵地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5.1.3.1 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停止运转2个月以上地水泵,在启动前,应检查联轴器转动是否灵活;(2)立式混流泵宜开阀启动;(3)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各处水、气、油路畅通;(4)向填料室上接管引注清洁压力水,或向机械密封注入清洁压力水.5.1.3.2 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

5.1.1 各种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水泵运行中,进水水位不应低于规定的最 低水位;
原5.1.1.2 运行中,泵进口处有效汽蚀余量应 大于水泵规定的必需汽蚀余量,或进水水位不 应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 ;
5.1.1 各种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3水泵出水阀关闭的情况下,电机功率小于或 等于110kW时,离心泵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 3min;大于110kW时,不宜超过5min;
继电保护、线路及接地线、远程装置和操作装置、 电气仪表等进行检查,对电动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测 量,并检查电源三相电压是否在合格范围内。
5.1.2离心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启动 1) 启动前应检查清水池或吸水井的水位是否适于开机; 2) 应检查来水阀门是否开启,出水阀门是否关闭; 3) 应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油量满足要求,油路畅通; 4) 设计采用非淹没式进水时,应用真空泵引水或向泵
4泵的振动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泵的振动 测量与评价方法》GB 10889-89振动烈度C级 的规定;
5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滚动轴承内极限温 度不得超过75℃,滑动轴承瓦温度不得超过 70℃;
5.1.1 各种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6 除机械密封及其他无泄漏密封外,填料 室应有水滴出,宜为(30-60)滴/分;
内注满水形成真空后开启电机; 5) 当水泵运行平稳,压力表、电流表显示正常时,应
缓慢开启出水阀。 (删除)原5.1.2.1--(4)宜关闭压力表旋塞阀,再
启动电动机,待转速正常后打开压力表旋塞阀。
5.1.2离心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运转 1) 运转过程中,必须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
度、填料室滴水和温升、泵的振动和声音等 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 巡查进水水位,水位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 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探究电气自动化在自来水厂的应用及维护

探究电气自动化在自来水厂的应用及维护摘要:自来水是唯一的城市用水来源,自来水厂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自来水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于各城市自来水厂而言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在自来水厂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自来水厂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满足自来水供应需求。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自来水厂;PLC引言在自来水厂当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其运作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自来水使用需求。
自来水厂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时也需要权衡多方面因素,自开水厂需要结合本厂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适用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支持自来水厂的日常运行,同时确保城市自来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自来水厂应用的意义与特点1.1意义城市自来水公用系统的供水管网压力变化是由自动的调节水泵与变频技术在不断地切换、变速下实现的,每当达到用水高峰期时,就会出现水压不稳的情况,此时表明自动变频对水压恒定控制进行自动切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供水设备的作业效率。
对于整个自来供应系统而言,绝大部分能耗都源自加压泵与风机,消耗能源大约为60%。
为了降低一定的能耗比重,可以选择更换自动化变频加压泵,使用后加压泵、风机能耗占比可降低至35%,在提升系统运作效率的同时也落实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运用自动化变频加压泵有效降低电机因为频繁启动对设备造成冲击产生的损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1.2特点(1)实时性: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结合变量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扫描,结合系统中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实际供水需求对工艺、设备状态进行调节;(2)可靠性: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了监控与分布式控制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对各单元的独立操控。
[1]同时结合系统运作情况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倘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局部出现故障,此时系统运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8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8.1制水生产工艺自动化标准8.1.1水厂自动化运行应建立如下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立厂级集散型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实现对进水、净水、送制水生产全过程的工艺与水质的检测与数据采集。
2建立厂级集散型控制系统(DCS系统),实现了格栅间格栅机、滤池过滤与反冲洗、絮凝沉淀池阀门排泥及刮泥机控制、消毒剂制备与消毒等控制水质的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
3建立厂级集散型控制系统(DCS系统),实现了包括源水、制水过程、出厂水水质信息采集存储功能。
4建立加药混凝\消毒\过滤等关键工艺部位的厂级工业电视系统(CATV系统),包括安全保护防范系统。
5上述系统应整合到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信息共享,按等级按权限使用,使用率要求达到99.8%。
6水厂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含磁盘)的MTBF: >20000h。
处理器板、接口板、电源模块等的MTBF: >100000h。
LCU的MTBF: >32000h。
7水厂自动化系统的可用性Ap>98%。
8仪表出现故障时,不得随意变动已布设的检测点。
9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及时对相关的运行参数的设定值进行调整。
系统预留了参数设置接口,管理员可以进行参数改动调整,操作员没有权限对参数调整。
8.1.2水厂控制室、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定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保证运行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控制室建立工作日志,注明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处理经过、参加检修人员等。
3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工作状态,网络速度、运行参数应与设计一致。
4严格执行票证制度,对控制系统中测量点的连锁值、报警值、量程、正反作用方式等信息修改时应先办理操作票,经分管技术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实施。
5自动化系统应采用口令登录系统来控制对SCADA/PLC系统内的数据和控制点的访问。
设置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名和口令,用户级别不同操作权限不同。
6工控机使用的系统安装盘、驱动程序、监控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必须是正版软件同时存储备份。
城市供水系统维护与修复

城市供水系统维护与修复城市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供水设施的老化,供水系统的维护与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供水系统的维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维修方法。
一、供水系统维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城市供水系统维护与修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供水系统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正常的供水系统保证了人民的饮水安全,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供水系统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供水质量和供水量的稳定与可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城市的发展。
因此,城市供水系统的维护与修复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常见供水系统问题及其修复方法1. 漏水问题漏水是城市供水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管道老化、破损、腐蚀等。
漏水问题严重影响供水质量和供水量,必须及时修复。
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1)修复损坏部位:对漏水严重的管道进行修复,包括更换受损部位的管道、焊接或贴合补漏等。
(2)加固管道:对老化、腐蚀严重的管道进行加固处理,如使用钢管套或环氧树脂包裹管道。
2. 污水倒灌问题污水倒灌是指污水由于管道破损或排水系统设计缺陷等原因倒灌入供水系统的现象。
污水倒灌会严重污染供水系统,危害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解决污水倒灌问题的方法包括:(1)修复破损的排水管道:及时维修或更换因破坏导致倒灌的排水管道。
(2)加强监管与维护:建立健全的巡检体系,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状况,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
3. 水泵故障水泵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重要设备,负责抽水和输送水流。
水泵故障将导致供水系统的停运,严重影响供水量。
常见的水泵故障及修复方法包括:(1)检查水泵电路:检查水泵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确保电路稳定。
(2)清洗与更换损坏零件:定期清洗水泵及更换损坏零件,保持水泵的正常运转。
三、供水系统维护与修复的工作流程供水系统维护与修复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问题排查与定位:通过定期巡检、监测以及接收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排查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准确定位。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17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175 供水设备运行5.1 水泵5.1.1 各种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工况点长期在低效区工作时,应对水泵进行更新或改造,使泵工作在高效区范围内。
2水泵运行中,进水水位不应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
3在泵出水阀关闭的情况下,电机功率小于或等于110kW时,离心泵和混流泵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3min;大于110kW时,不宜超过5min。
4泵的振动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振动烈度C级的规定。
5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滚动轴承内极限温度不得超过75?,滑动轴承瓦温度不得超过70?。
6除机械密封及其他无泄漏密封外,填料室应有水滴出,宜为每分钟30-60滴。
7水流通过轴承冷却箱的温升不应大于10?,进水水温不应超过28?。
8输送介质含有悬浮物质的泵的轴封水,应有单独的清水源,其压力应比泵的出口压力高0.05Mpa以上。
5.1.2离心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离心泵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启动前应检查清水池或吸水井的水位是否适于开机;2) 检查来水阀门是否开启,出水阀门是否关闭;3) 应盘车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4) 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油量满足要求,油路畅通;5) 设计采用非淹没式进水时,用真空泵引水或向泵内注满水后开启电机; 6)水泵运行平稳,压力表显示正常时,缓慢开启出水阀。
2 离心泵的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运转过程中,必须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室滴水和发热及泵的振动和声音等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 检查进水水位,水位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3 离心泵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1) 停泵时,应先关闭出水阀;2) 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将泵内水排净,以免冻裂。
5.1.3立式混流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立式混流泵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启动前,应盘车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2) 立式混流泵宜开阀启动;3) 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油量满足要求,油路畅通;4) 向填料室上接管引注清洁压力水,或向机械密封注入清洁压力水。
城镇供水厂自动化系统运行与维护页PPT文档

● 针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的特殊性,除 例行电检,更需加强对软件系统的维护。如磁盘的整理、清 除软件“垃圾”、病毒防护、信息资料备份等。
● 应建立应急预案
9
(3)档案资料管理 和水厂其它设备管理一样,需对自控系 统和生产运行记录等资料建立妥善的保管 制度。 1)自控系统档案资料至少应包括 ● 系统设计方案 ● 系统操作说明书 ● 系统测试报告 ● 系统和应用软件 ● 系统开发平台及使用手册指令集 ● 系统竣工图纸和资料
3
2019规划
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可靠地实现对 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维护,逐步向净水处理和配 送过程的模拟和优化的方向过渡,力争实现各 自控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为行业“提 高水质,保障供水,优化成本,改善服务”的 中心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创造最好的经 济和社会效益。
4
供水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体系基本结构
15
供水厂自动化系统的可用性
● 系统可用性是一个概率值,指在任何指定 时间段内系统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 可用性以使用率A表示,在预测一个系统 的可用性时(设计阶段),可按下式计算:
Ap=MTBF/(MTBF+MTTR)×100%[1] 式中:MTBF ——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MTTR——平均恢复时间
依据“2019规划”共分为九大系统: ● 给 水 企 业 计 算 机 网 络 系 统 ( Intranet 和 Internet) ● 给水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SCADA) ● 净水厂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 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GIS)
5
水厂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维护

水厂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维护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使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节约了很大的成本。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水厂供水的效率,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水厂;应用;维护分析一、概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提升了水厂的水源质量,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厂的供水效率,进一步有效确保了整个水厂运行工作的顺利实施。
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有效地保障,而且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想要实现对电气自动化有效提升和改进,就需要做到对其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尤其是对一些重要设备的检修工作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电气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也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整个水厂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电气自动化在我国水厂的应用1.水厂滤池反冲洗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滤池反冲洗环节是水厂运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对最终水质情况有直接影响。
首先要对整个真空系统进行严密的检查,确认系统正常以后再对水厂的各个阀门以及有关的控制系统进行检查,保证阀门以及控制系统能够与水厂的运作实现有机的结合。
这个过程如果通过手动来完成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电气自动化技术投入使用不但能够解放生产力,还能够提高效率。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有现场总线监控、远程监控以及集中性监控三种形式。
其中现场总线监控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可以有效节省成本,减少控制电缆数量,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利用网络连接各个设备,使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工作时,监测系统会对相关数值进行监测,IPC可以根据过滤水的状态发出反洗操作的相关命令。
因而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现场总线监测方法更为合理可靠。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厂清水池中的应用水厂需要将生活用水供应到千家万户,是一个较为分散复杂的工作,若想提高该项工作的效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运用。
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水厂中的应用及维护

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水厂中的应用及维护【摘要】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水厂在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稳定供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水厂运行更加高效、智能化。
本文从水厂中电气自动化的基本应用、优势以及电气设备的定期维护、故障排查与处理、系统更新与升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电气自动化对于提高水厂运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确保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多可能性。
从而提高了水厂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障城市用水的持续供应。
【关键词】水厂、电气自动化、应用、维护、优势、定期维护、故障排查、系统更新、重要性、发展。
1. 引言1.1 水厂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水厂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厂的建设和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水厂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为民众提供清洁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水厂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水厂还承担着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水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运行的稳定与高效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升水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提升水厂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水厂运行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调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操作,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水厂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提升水质水量: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供水质量。
如何使用智能水务技术解决供水设施的运维和维修问题

如何使用智能水务技术解决供水设施的运维和维修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水资源利用的需求不断加大,在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传统的设施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要求。
智能水务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供水设施运维和维修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对智能水务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供水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智能水务技术的特点智能水务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对于供水设施的实时监测、预警、智能化控制和事后分析的技术。
具体包括:1.实时监测水质和水流量等供水设施的状态,以保证水源的安全可靠性;2. 预警和预测水质污染和水流量变化等异常情况,以提早做好准备工作;3.对于供水设施的自动控制,如水泵、水门等,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维护;4. 可视化设施数据展示和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快速了解情况,对于设施的缺陷和故障进行及时处理;5. 事后分析和优化管理方案,以保障设施管理的效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二、智能水务技术在供水设施管理中的应用智能水务技术能够实现对于供水设施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自动控制,其应用在供水设施的管理中表现出的特点和优势如下:1. 自动控制降低维修成本智能水务技术能够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供水设施数据快速反应,对于低水压、水位低、水质污染等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控制,以达到快速恢复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的目的。
这使得在供水设施维修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
2. 实时监测保障设施安全传统的设施管理方式需要人工巡检和数据采集,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存在漏洞。
随着智能水务技术的应用,供水设施状态得以实时监测和预警,这使得水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3. 高效优化管理方案智能水务技术能够将设施数据可视化呈现,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设施状态和各种异常情况,以便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方案。
同时,通过事后分析利用历史数据,能够进一步优化管理方案,提高设施管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安全性。
电气自动化在自来水厂的应用及维护

电气自动化在自来水厂的应用及维护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自来水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自来水厂而言,如何采用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自来水厂在运行过程中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带来的影响是需要重视的。
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建设而言,自动化系统如何对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相应的控制方面进行一定的结合,从而使得其中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降低整体的成本,使得水资源利用得到提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自来水厂;应用;维护引言对于自来水厂而言,如何采用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自来水厂在运行过程中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带来的影响是需要重视的。
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建设而言,自动化系统如何对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相应的控制方面进行一定的结合,从而使得其中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降低整体的成本,使得水资源利用得到提升。
1远程控制技术远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由调度端、通道、厂站端三部分所组成的,每一部分通过系统建立联系,实现现代水厂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处于同一个运行系统中。
通过水厂的调制解调器将水厂系统控制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部分信息传输到厂站端,水厂再将远程控制信息转化为系统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结果,做到水厂信息的采集与执行。
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传统的水厂系统来说可以做到巨变,它可以帮助其变成自动化控制系统。
而且同时远程系统还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监控,保证其每一秒都可以受到监控,这样才可以对现代水厂高压供电系统供应结构进行保障,从而更好的实现综合化、科学化发展。
2自动变频控制技术因为季节与时间段的不同,使得用户用水的需求也存在某些区别,供水期间用水高峰特点较为突出,所以这就要求供水系统给水压力应当在用户用水需求量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加以改变。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相关人员可借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用水需求来控制水泵机组,以便可以快速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对该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期间,不单单能够增强供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能在全面了解供水系统用水量具体状态的基础上实现对水泵工况的科学优化,为可以早日达到节能的效果提供应有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水企业自动化、 供水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体系基本结构
依据“ 规划” 依据“2010规划”共分为九大系统: 规划 共分为九大系统: 给 水 企 业 计 算 机 网 络 系 统 ( Intranet 和 Internet)
● ●
给水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SCADA) 给水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净水厂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净水厂集散型控制系统 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GIS) 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
即使是懂得计算机技术的运转人员, 未 即使是懂得计算机技术的运转人员 , 经批准, 也禁止修改应用软件或进行与运行 经批准 , 无关的操作,如随意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等。 无关的操作,如随意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等。
●
曾发生过卸载应用软件造成系统瘫痪的 案例。 案例。 21
●
关于UPS不间断电源 关于UPS不间断电源 UPS不间断电源是保障水厂自控系统安 不间断电源是保障水厂自控系统安 全运行的重要设备。 全运行的重要设备。
●
《 城市给水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应用指
日发布) 南》(2002年8月8日发布); 年 月 日发布 城市给水行业信息化、 《 城市给水行业信息化 、 自动化各子系 统应用指南(系列) 统应用指南(系列)》,2006年住建部立项 年住建部立项 科研课题,编制中,预计年内发布; 科研课题,编制中,预计年内发布;
式中:Tu 正常运行时间累计值 式中:Tu——正常运行时间累计值 Td——故障停用时间累计值(不含 故障停用时间累计值( 故障停用时间累计值 正常停用时间) 正常停用时间) 计算使用率的条件:运行6个月以上及其 计算使用率的条件:运行 个月以上及其 维护记录
● 17
系统平均恢复时间MTTR 系统平均恢复时间
要求系统集成商承诺良好的售后服务, 要求系统集成商承诺良好的售后服务 , 尽量 缩短供应维修备件的时间。 缩短供应维修备件的时间 。 也要求使用者提 高管理水平,库存适当数量的维修备件。 高管理水平,库存适当数量的维修备件。
●
水厂管理、维护和操作人员各负其责, 水厂管理 、 维护和操作人员各负其责 ,
●
Ap=MTBF/(MTBF+MTTR)×100%[1] 式中: 式中:MTBF ——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MTTR——平均恢复时间 平均恢复时间
16
对于一个已正常使用的系统,其使用率 对于一个已正常使用的系统,其使用率A 用下式计算: 用下式计算:
●
A = Tu/(Tu + Td)×100%
[2]
●
MTTR = MTBF/99.8% - MTBF
18
水厂自动化运维考核指标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h)
使用率
(%)
平均恢复时间
MTTR(h)
8,760(1年) 年 17,520(2年) 年 50,000 (5年) 年
≥99.8 ≥99.8 ≥99.8
17 35 100
19
建议: 建议:
●
为了保证使用率达到≥99.8%的指标,应 的指标, 为了保证使用率达到 的指标
● ●
MTTR反映的是系统的可维护性 反映的是系统的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 可维护性是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 , 当发 生故障后, 生故障后 , 系统恢复其全部功能及正常工作 状态的能力。 衡量, 状态的能力 。 用 MTTR衡量 , 包括管理时间 、 衡量 包括管理时间、 运输时间及修复时间。 运输时间及修复时间。 当确定了系统可用率和MTBF后,用式[1] 后 用式 当确定了系统可用率和 计算MTTR: 计算
● ●
应建立应急预案
9
(3)档案资料管理 ) 和水厂其它设备管理一样, 和水厂其它设备管理一样 , 需对自控系 统和生产运行记录等资料建立妥善的保管 制度。 制度。 1)自控系统档案资料至少应包括 )自控系统档案资料至少应包括 ● 系统设计方案 ● 系统操作说明书 ● 系统测试报告 ● 系统和应用软件 ● 系统开发平台及使用手册指令集 ● 系统竣工图纸和资料
密切配合,精诚协作, 密切配合 , 精诚协作 , 是水厂自动化系统平 高效运行的保障。 稳、高效运行的保障。
20
规程8.2.6条中 , 对操作员站明确规定 条中, 规程 条中 严禁非专业人员修改或测试各种应用软件” “ 严禁非专业人员修改或测试各种应用软件 ” 这里的“ 专业人员” 这里的 “ 专业人员 ” 指水厂专职自控系 统维护检修人员或经批准的系统商技术人员。 统维护检修人员或经批准的系统商技术人员 。
10
2)自控系统生产运行资料至少应包括 )自控系统生产运行资料至少应包括
●
日常维护、检修记录 日常维护、 年度清扫、 年度清扫、点检记录 故障事件及处理记录 系统软件升级、 系统软件升级、应用软件修改记录 硬件系统更新
11
●
●
●
●
(4)数据的管理与应用 )
●
建立生产数据保管的规章制度; 建立生产数据保管的规章制度; 确保实时数据的完整并达到相应的精度; 确保实时数据的完整并达到相应的精度; 确保指定期限内历史数据的完整; 确保指定期限内历史数据的完整;
●
常维护工作和一般故障的及时排除, 常维护工作和一般故障的及时排除,以保证系统的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维护人员应掌握自动化( 计算机) 维护人员应掌握自动化 ( 计算机 ) 专业知识 和给排水专业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般知识, 和给排水专业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般知识,能熟
●
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熟悉所用系统的结构、性能, 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熟悉所用系统的结构、性能, 具备系统的维护、检修能力。 具备系统的维护、检修能力。
●
防止水厂交流供电系统突发故障掉电, 防止水厂交流供电系统突发故障掉电 , 保证自控系统能够完成故障事件记录, 保证自控系统能够完成故障事件记录 , 并为 安全退出运行保留足够的时间。 安全退出运行保留足够的时间。
●
除做好日常维护外,应重点做好对UPS 除做好日常维护外,应重点做好对 电池组的维护和更换。 电池组的维护和更换 。 建议逐步使用超级电 容替代普通铅酸电池。 容替代普通铅酸电池。 22
● 14
为什么规定了两个MTBF指标 指标 为什么规定了两个 本标准中规定 : 系统的 MTBF>8,760h (1年),设备的 年 ,设备的MTBF>50,000h (5.7年) 年
●
水厂自动化系统由控制设备、 通讯、 水厂自动化系统由控制设备 、 通讯 、 操 作站、 服务器、 在线仪表、 作站 、 服务器 、 在线仪表 、 执行机构等设备 构成, 其中任何一个设备, 甚至端子虚接, 构成 , 其中任何一个设备 , 甚至端子虚接 , 均会影响系统的MTBF指标,故通常按系统中 指标, 均会影响系统的 指标 保障率最低设备确定系统MTBF指标。 指标。 保障率最低设备确定系统 指标
●
一般规定、控制室、现场监控站、 一般规定、控制室、现场监控站、不间断 电源及蓄电池、 在线仪器仪表、 电源及蓄电池 、 在线仪器仪表 、 执行器和驱 动器、防雷与防电磁涌流、视频系统。 动器、防雷与防电磁涌流、视频系统。
2
●
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 《城市供水行业 年技术进步发展规
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 ; ( 2005年 规划” 布,简称“2010规划”) 规划
● ●
系统MTBF需要依靠精细维护管理达标 需要依靠精细维护管理达标 系统
15
供水厂自动化系统的可用性 系统可用性是一个概率值,指在任何指定 系统可用性是一个概率值, 时间段内系统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时间段内系统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
可用性以使用率A表示, 可用性以使用率 表示,在预测一个系统 表示 的可用性时(设计阶段) 可按下式计算: 的可用性时(设计阶段),可按下式计算:
可靠性用设备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 MTBF--Time Between Failure) 来描述 , ) 来描述, 以小时为单位。由制造厂商提供产品的 MTBF的设计值。 的设计值。 的设计值 ● 目前绝大部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的 MTBF均可水厂的使用要求 , 如 PLC(可编 均可水厂的使用要求, 均可水厂的使用要求 可编 程 控 制 器 ) 的 MTBF 可 达 到 10 万 小 时 ( 约 11.5年)。 年
8
(2)自控系统设备的维护制度 )
根据所配置的自动化系统、 根据所配置的自动化系统 、 在线监测仪表及其它电子 设备,如变频调速设备、 综保”设备等, 设备,如变频调速设备、“综保”设备等,制订出各自相应 的日常维护、检修制度,并按制度进行维护和检修。 的日常维护、检修制度,并按制度进行维护和检修。
● 3
2010规划 规划
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 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可靠地实现对 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维护, 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维护,逐步向净水处理和配 送过程的模拟和优化的方向过渡,力争实现各 送过程的模拟和优化的方向过渡, 自控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为行业“ 自控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为行业“提 高水质,保障供水,优化成本,改善服务”的 高水质, 保障供水,优化成本,改善服务” 中心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创造最好的经 中心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济和社会效益。 济和社会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水厂运行、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城镇供水厂自动化系统 运行与维护
1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厂的普遍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厂的普遍应用 , 新 修订的“规程”中增加了第8章 修订的“规程”中增加了第 章“自动化系统 的运行与维护” 共分为8节 的运行与维护” ,共分为 节、49条 : 条
5
●
●
●
自来水客户服务系统 查表和营业收费系统
●
给水管理信息系统(MIS),含水质信息 含水质信息 给水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系统(LIMS) 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