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机制
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研究
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研究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的过程。
它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涉及多个步骤和复杂的信号网络。
一、分子机制
1. 自噬泡的形成:自噬泡是由双层膜结构形成的,包括内层膜和外层膜。
内层膜通常是由溶酶体或内质网等细胞器的一部分形成的,而外层膜则是由细胞膜的一部分形成的。
2. 自噬泡与目标物的结合:自噬泡会识别并包裹细胞内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
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蛋白复合物和信号分子的参与。
3. 自噬泡的成熟和降解:自噬泡在形成后,会逐渐成熟并降解其内容物。
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和蛋白参与,包括溶酶体酶、自噬相关蛋白等。
二、调控
1. mTOR和AMPK途径:mTOR和AMPK是细胞自噬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mTOR可以通过抑制自噬的起始阶段来调节自噬,而AMPK则可以通过激活自噬相关蛋白来促进自噬。
2. ULK1和Beclin-1:ULK1和Beclin-1是自噬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它们在自噬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ULK1可以促进自噬相关蛋白的聚集,而Beclin-1则可以促进自噬泡的形成。
3. 营养和压力状态:细胞营养和压力状态也是影响自噬的重要因素。
在营养缺乏或应激条件下,细胞会启动自噬以适应环境变化。
总之,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多个步骤和信号网络的参与。
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稳态维持机制,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功能研究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功能研究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降解额外或有害的细胞成分的重要细胞内保护机制。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一些细胞器或胞质的生物发生来实现。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功能在细胞学、生物学和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观察细胞自噬的现象,实现了对这个过程的深入了解。
以下是对细胞自噬机制和功能的研究的总结。
细胞自噬的机制细胞自噬是由多种信号途径和分子机制调控的。
其中,根据形成位置和机制不同,细胞自噬被分为宏自噬和微自噬两种。
在宏自噬中,细胞通过形成双层膜来捕获或包裹细胞成分,将其转运到溶酶体,然后把其分解成单独的物质。
在微自噬中,呈膜结构的细胞成分被直接构成或毛细管系统被伪标记,然后融合到溶酶体中。
宏自噬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分别是加载、分泌、合并、淋巴酯酶(LIPA)降解、高分子碎片溢出。
细胞首先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mTOR抑制信号途径,启动细胞自噬过程。
ATG1-ATG13复合物(ATG:细胞自噬相关蛋白)会被蛋白酶范围B1(PRRB1)所磷酸化,并被解离成单独蛋白。
然后ATG9将蛋白质袋射向源液泡,ATG16L继续补充包翅膀袋的蛋白酶,形成汽车路线。
ATG16L 会与ATG7蛋白修饰酶结合,产生膜的存在。
接着,ATG9/ATG8与LC3/AA定量招聘,从而形成包囊。
包囊可通过光刻版等工具精确制备,并且可以清晰的观察。
一旦包袱出现,加载ATG9/ATG16L和LC3/AA的途径也变得更加显著。
通常,这些被指定为夹克球(topology-specific index),并且在细胞中具有非常强的存在感。
最后,细胞通过LIPA将细胞成分降解成单独的物质。
微自噬涉及的许多因子与宏自噬相同。
然而,微型成分的组织和细胞可以与宏自噬的物质不同。
这个过程通常与固定成分有关,包括蛋白,DNA人差一点没打成原来的去氧核糖核酸(DNA)。
在微自噬过程中,每个微自噬小囊泡是由内部单层囊泡贯穿对向的两个细胞膜创造的。
细胞自噬机制
细胞自噬机制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生物学过程,通过将细胞内的有害或陈旧的组分分解并回收利用,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定义、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关联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细胞自噬的定义细胞自噬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的,其定义为细胞通过吞噬和降解自身的细胞器、蛋白质以及其他有机物质,从而维持细胞的生理功能并清除异常或损伤部分。
细胞自噬是一种高度调控的过程,能根据细胞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进行调整。
二、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细胞自噬的具体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多个信号通路参与其中。
以下将介绍细胞自噬的三个主要通路。
1. mTOR通路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是自噬过程中的一个中枢调节因子。
mTOR通路在细胞膜相关器官上发挥作用,通过mTOR抑制细胞自噬的启动。
当营养充足时,活跃的mTOR通路会抑制自噬过程;而在饥饿或其他环境压力下,mTOR的活性下降,会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
2. PI3K/AKT通路PI3K/AKT通路是细胞自噬的抑制因子。
当该通路活跃时,AKT会通过磷酸化的方式抑制细胞自噬的进行。
而当PI3K/AKT通路受到抑制,细胞自噬便会促进。
3. AMPK通路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是细胞内的一个能量敏感的激酶,对细胞自噬的调控至关重要。
当细胞能量水平较低时,AMPK 通路会被激活,从而促进细胞自噬的进行。
三、细胞自噬与疾病细胞自噬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下将列举几种常见疾病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联。
1. 癌症细胞自噬在癌症的发生和治疗中起着双重作用。
一方面,自噬能够抑制肿瘤的形成,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质和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
另一方面,在肿瘤治疗中,抑制细胞自噬可以增加治疗的效果,使肿瘤细胞更容易被治疗方法杀死。
2. 神经性疾病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密切相关。
细胞自噬的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自噬的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细胞自噬这一过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受损、老化或无用的细胞器和蛋白质降解为基本物质再利用的过程,是一种保护机制。
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胞自噬的机制以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细胞自噬的机制细胞自噬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使细胞自我分解的过程。
它涉及到许多基因和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是ATG(自噬相关基因)和LC3(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
这些基因和蛋白质共同作用形成自噬囊,并将其内部的老化、受损和无用的蛋白质降解为基本物质,再通过自噬体进行分解、吸收和再利用。
细胞自噬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自噬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和物质降解。
在自噬体形成时,细胞会产生自噬囊,并形成自噬膜囊泡,该泡会随着ATG和LC3参与的不断分裂和聚合的过程逐渐增大。
接着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中,自噬囊经过运输作用到达胞质内涵泡处,进而与溶酶体融合并随后开始降解,并进一步转化为营养物质。
最后,自噬体将被运输到细胞质内的溶酶体,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循环。
二、细胞自噬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对细胞自噬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噬能够对某些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细胞自噬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治疗: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靶向刺激细胞自噬通路的药物能够引起肿瘤细胞的死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同时,一些自噬下调剂可以被使用来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生长。
2.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异常蛋白质沉积导致的,这使得正常细胞器降解机制被阻断,自噬会抵消异常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因此,利用自噬机制可以促进细胞器的修复和更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常常由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引起,而细胞自噬方式可以通过减少主要与这些不良代谢状态相关蛋白酶的降解的影响来对此进行抑制。
细胞自噬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机制研究细胞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
自噬是一种通过液泡内的酶降解细胞内垃圾、蛋白质和细胞器的过程,以支持生命的标准代谢。
细胞自噬是自蛋白酶和缺氧刺激下的紧急预防性机制之一,在细胞代谢不足和压力下激活,以产生ATP、支持生命并解除过度压力。
自噬的类别细胞自噬可分为三种类型:微自噬、巨噬体自噬、酵母自噬。
微自噬是细胞自噬的最常见类型,是一种通过形成双层液泡来降解膜蛋白、膜磨损和细胞器的过程。
巨噬体自噬是细胞现存的最大自噬,这种自噬涉及到垃圾降解和凋亡。
而酵母自噬则是用来产生ATP和支持生长的,也可以分解异常蛋白、细胞器和有毒化合物。
自噬的调控细胞自噬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蛋白质运输和酶的表达、磷脂酸水平、氧化应激和营养状态等。
自噬相关基因(ATG)也是调节自噬的关键基因。
ATG基因是维持自噬的关键因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形成自噬泡、延长自噬分子链、降解自噬受体和粒状蛋白质。
其基因编码的ATG蛋白质被分为四类:其他ATG蛋白质、ATG膜蛋白质、ATG基质蛋白质和ATG靶向蛋白。
这些蛋白质在自噬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自噬囊泡的截至日期、结构特性和降解速度。
自噬在疾病中的作用自噬在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噬对肿瘤、老年病和神经性退化等疾病有重要影响。
许多疾病都与自噬的过程有关,例如糖尿病类型2、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目前,研究自噬机制最先进的方法是生化分析、控制和监控分子交互、不同机制对自噬过程的控制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研究自噬的细节,还可以探索生命现象的整体特性,为人类疾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噬药物开始进入临床研究,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自噬并降低患病风险。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探索自噬对疾病的作用,并开发新型的治疗手段。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意义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意义细胞自噬机制是一种细胞内新陈代谢过程,它的作用是将细胞内的瑕疵蛋白、老化细胞器以及一些外源性物质封装成囊泡进行降解,以维持正常的细胞生理状态。
自噬对于维持细胞自身的稳态很重要,同时也参与了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自噬的几种类型目前已经确定了三种自噬类型:微体自噬、内突袋体自噬和胞吞噬作用。
微体自噬又称为细胞自噬,是通过涉及星形网格膜(ER)和高尔基体的子细胞器形成的,将在细胞质中的瑕疵蛋白质、细胞器进行包裹后放入到内部的体液室进行分解。
内突袋体自噬与微体自噬类似,但是其主要通过内突袋体形成液泡,将需要分解的物质捉进细胞质溶液中并进入液泡中进行分解。
胞吞噬作用是通过胞吞作用与膜包囊物的形成,捕获了大型物质或病原体,将其送到渐进泡进行降解。
自噬在人体中的意义自噬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不仅维持了机体的基本代谢过程,同时还能保证发育和生长期间的需求。
自噬在组织细胞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周期和代谢调节:细胞自噬在周期调节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噬发生的过程协调了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组织、器官和个体在生物发育和生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2.资源再利用:自噬与细胞代谢紧密相关。
自噬对于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分子资源的分解,为细胞的代谢提供了原料。
3.正常细胞生存的维持:自噬对细胞迅速响应环境和细胞内外部的压力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自噬能够清除细胞内老化和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生存的稳健状态。
4.潜在的肿瘤抑制作用:自噬不仅能够防止受损细胞因受损而发生突变,还能够通过清晰受损的细胞内膜、避免有害物质对正常细胞产生毒作用,并协调细胞周期,从而发挥潜在的肿瘤抑制作用。
自噬在疾病中的作用自噬与多种疾病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多种复杂。
比如:1.神经退行性疾病: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与自噬运动的损伤有直接关系。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应用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细胞自噬作为一种分解和回收物质的重要机制,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细胞自身产生的分解酶来分解和回收细胞内垃圾的过程。
该机制在细胞生存和代谢途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清除陈旧蛋白、损坏细胞器和有毒物质,还能够在缺乏养分的情况下提供细胞内部分解出的营养物质,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和健康。
细胞自噬机制的三个步骤细胞自噬的机制涉及到多种蛋白质和细胞器的作用。
一般来说,细胞自噬的机制可分为三个步骤: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与赤道体的连接和自噬体的降解。
这些步骤涉及到多种蛋白质和细胞器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噬体的形成过程。
在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是由一系列蛋白质分子的作用而产生的。
当细胞内含有垃圾物质的小囊泡(即自噬前体)与自噬体相关基因(ATG)群蛋白质相互作用时,会引发自噬体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ATG蛋白质群组织成一个复合物,该复合物在自噬小体形成的过程中,调节相关酶的作用,催化生成ATP酶,使得自噬小体能够适度的自融合和分解,最终产生若干可供细胞代谢使用的分解产物。
细胞自噬的应用细胞自噬的应用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例如药物研究、疾病治疗、营养学等。
自噬系统与许多疾病的关联性越来越明显,该系统在疾病治疗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物研究自噬对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噬在药物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药物研究的针对对象都是通过抑制自噬来对癌症等疾病进行治疗。
近年来,一些基于自噬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疾病治疗除了癌症,自噬还与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影响自噬来调节蛋白质、细胞器以及营养等的代谢,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营养学细胞自噬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营养学。
在缺乏养分的情况下,细胞内部分解出的营养物质可供生物维持生命基本需要,从而维持机体的健康。
生物体内的细胞自噬机制
生物体内的细胞自噬机制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它在维持细胞内稳态、清除异常细胞器和蛋白质以及应对逆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体内的细胞自噬机制,包括自噬的基本过程、自噬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自噬的调控因子等。
一、细胞自噬的基本过程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组分的过程。
它包括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以及自噬体内物质的降解三个主要步骤。
1. 自噬体的形成自噬的起始点通常是由膜结构组成的自噬囊。
这些自噬囊来自于细胞质内的原吞噬体,在被囊泡化后形成。
自噬囊进一步发展为自噬体,其外表为双膜结构。
2. 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自噬体会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这个过程中,自噬囊的内部物质被溶酶体的酶降解并释放出来。
3. 自噬体内物质的降解自噬溶酶体内的酶可以降解被囊泡化的细胞器、蛋白质聚集物等,产生氨基酸和其他生物小分子物质。
这些分解产物可以重新被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的功能和稳定性。
二、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细胞自噬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噬不足或过度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1. 自噬不足与疾病许多疾病,如老年性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某些类型的心肌病等,与自噬不足有关。
自噬不足可能导致异常细胞器的积累和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对细胞功能造成损害。
2. 自噬过度与疾病一些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某些类型的肿瘤都与自噬过度有关。
过度活跃的自噬可能导致细胞器、蛋白质聚集物的过度降解,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三、细胞自噬的调控因子细胞自噬的调控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和信号通路。
1. ATG基因家族ATG基因家族编码了细胞自噬过程中所需的关键蛋白质。
其中,ATG5、ATG7和ATG8等蛋白质在自噬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2. mTOR信号通路mTOR是一个重要的自噬调控因子。
当细胞外界环境不利时,mTOR信号通路会被抑制,从而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
3. AMPK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与能量代谢和自噬调节密切相关。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功能调控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功能调控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部有着复杂的机制和调控系统。
在细胞内,有一种被称为“自噬”的重要机制,它可以帮助细胞消除老化或有害物质,维护细胞健康和稳态。
本文将介绍细胞自噬机制及其功能调控。
一、自噬机制的基础过程自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微噬、宏噬和细胞外自噬。
其中宏噬最为常见,是指细胞通过调节膜体系,将细胞内的有机片段捆绑成囊泡后分解的过程。
宏噬可以分为五个步骤:1. 前期寻找:细胞加强对老化物质的感知和寻找,将其聚集在一起,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
2. 成囊:细胞膜体系产生变化,发生弯曲的现象,囊泡出现并合并形成双膜体系统。
3. 附着:此时细胞膜体系的成分会与需处理的物质配对,并附着于物质表面。
4. 消化:膜体系内释放酶类,即最终分解物质的“酶袋”。
5. 破裂:在成囊过程的最后,消化产物会从膜体系中释放出来。
通过这个过程,细胞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维护其稳态和健康。
二、自噬机制的功能调控自噬机制的功能调控在维持细胞稳态和消除病理垃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必要调控:自噬机制可以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修复。
当细胞内出现过多类似病原微生物的异物,则不能通过自主对抗来解决问题,细胞就必须要依靠自噬来完成这个过程。
2. 节制性调控:自噬机制的节制性调控指的是对细胞老化和疾病的预防。
对于一些特定的质量管理蛋白,如p62,能够通过招募酶来直接识别肿瘤或者老化细胞,并协助自噬在这些细胞中的消化。
3. 转录水平的调控:细胞中自噬的转录调控途径很多,大部分是通过自噬基因(Atg)表达水平的控制来实现的。
当自噬产物端粒产生负反馈作用时,自噬转录被激活以进行自我修复。
4. 蛋白质调控:细胞自噬的蛋白质调控关键因素为mTOR和AMPK。
其中mTOR酶是一个关键的泛蛋白酰化酶,能激活膜相关Atg小分子G蛋白并充实细胞质液泡,实现自噬的过程。
AMPK则是催化剂,将细胞环境转变为有利于自噬的环境。
细胞自噬的生理机制
细胞自噬的生理机制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生物分解机制,通过此机制,细胞可以将自身过期、受损和无用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分子降解为营养物质,再利用它们来维持自身的代谢和生存。
细胞自噬可分为三种类型:微型自噬、选择性自噬和非选择性自噬,其中微型自噬最为常见,也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微型自噬的生理机制可以分为5个步骤:吞噬、形成前体小体、溶液面膜闭合、酸化和酶解(图1)。
第一步是吞噬。
吞噬过程由两种不同的手段完成:自己吞噬和受体介导吞噬,前者指细胞自噬小体直接“咬”住待降解分子,后者则是在待降解分子表面寻找特异性受体,以触发分子内部降解信号。
不论采用何种吞噬方式,吞噬物质最终被包裹在自噬小体内部,形成前体小体。
第二步是形成前体小体。
形成前体小体的过程是与自噬小体动力骨架有关。
细胞内的骨架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构成。
其中,微管联系微型管相关蛋白(LC3)I,形成组合物后变成LC3II,变形的组合物则捆绑住自噬小体外膜,形成前体小体。
第三步是溶液面膜闭合。
前体小体外膜上的其它蛋白也参与吞噬小体溶液闭合过程,包括Beclin-1、VPS34和ATG(自噬相关基因)第四步是酸化。
酸化是细胞自噬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因为它使溶液更加容易水解降解物质。
pH值的变化是自噬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当pH值下降到5.0左右时,溶液中的酶将变得最为活跃。
溶液中的酸性水解酶水解降解物质,分解后的物质则被转运到细胞质。
第五步是酶解。
细胞自噬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酶解。
在吞噬的过程中,自噬小体包括一些酸性水解酶,这些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下水解吞噬物质。
分解后的物质再次通过小分子的转运系统被存储到细胞质中,以供细胞代谢和生存所需。
虽然自噬机制的生理过程仍未完全了解,但是已经知道自噬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基因调控促进的。
已发现的一些ATG基因参与自噬的过程,例如ATG5和ATG7,Becl-1共依赖的ATG13和PI3K,以及ULK1和LC3等等。
细胞的自噬与维持稳态
细胞的自噬与维持稳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各种生物过程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
其中,细胞的自噬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将探讨细胞的自噬机制以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细胞的自噬机制自噬是细胞内一种特殊的降解机制,通过将细胞内的损坏蛋白质、过剩或老化的细胞器、病毒等物质包裹在膜囊中,然后将其降解并回收利用。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蛋白质、酶和其他调控因子的参与,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自噬囊的形成、自噬囊的融合和自噬体的降解。
首先,自噬囊的形成是自噬的第一步。
当细胞发生自噬过程时,自噬膜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这些膜会包裹细胞内需要降解的物质,形成自噬囊。
其次,自噬囊的融合是自噬的第二步。
这一步骤中,自噬囊与溶酶体或内质网中的溶酶体前体囊泡发生融合,形成自噬体。
自噬体内含有丰富的酸性酶,可以对被包裹的物质进行降解。
最后,自噬体的降解是自噬的最后一步。
在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被包裹的物质会被酸性酶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被释放到细胞质中供细胞再利用。
二、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细胞自噬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蛋白质和酶调控的。
其中,ATG (Autophagy-related genes)基因家族是维持自噬过程正常进行的重要基因家族。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参与调控自噬囊的形成、自噬囊和溶酶体的融合,以及自噬体的降解等关键过程。
此外,细胞自噬的调控还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影响。
例如,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自噬的发生,而AMPK(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则可以促进自噬的进行。
细胞的自噬过程还受到一些细胞外环境的刺激和内源性调控因子的影响。
例如,营养条件的改变、细胞内氧化应激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作用都可以引起细胞自噬的发生。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调控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调控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内一种自我降解的过程,它能够将一些无用或有害的细胞成分进行分解、再利用和回收,从而保持细胞环境平衡,避免蛋白质的积累和氧化损伤的产生。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调控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针对相关的机制和调控进行探讨。
1. 细胞自噬的机制细胞自噬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物质的包囊、联合体的形成和溶质的降解。
这些步骤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ATGs)。
(1)物质的包囊在自噬作用开始时,细胞内部的被降解物质首先被包囊在一个单层双膜结构中,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
这个双膜结构被称为自噬囊膜(autophagosomal membrane),它能够将细胞质内的一些无用分子,如蛋白质聚集、细胞器碎片以及细胞外部的微生物等进行包囊。
(2)自噬联合体的形成当在细胞内涉及到自噬作用时,ATGs将组成一个称为自噬联合体的复合物,这个复合物能够命令并启动自噬过程。
自噬联合体由Ulb1、Atg1、Atg6、Atg9等多种ATG蛋白组成。
除此之外,磷脂酰肌醇-3-氢酶(class III 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PI3K-CIII)等其他分子也参与了细胞自噬。
(3)溶质的降解自噬体与内质网相互作用形成自噬体溶液,并进入细胞溶质体共存系统(endolysosomal system),这一系统包括内质网和泡状体。
其中,泡状体是人类最小的种类,通常直径在0.1um以下,在泡状体的pH酸性条件下,自噬体会与溶质体融合,从而使自噬体内的物质得以降解。
2. 细胞自噬的调控细胞自噬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它与许多蛋白质、酵素和两类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1)通过酵素调节自噬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酶类如Atg1和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9 (Atg9)等,它们能够对自噬作用的度量性进行调节。
《细胞自噬机制》课件
总结与展望
1 自噬研究的意义
自噬研究将为各种人类疾病管理仿生学疗法和药物设计提供目标。
2 自噬在未来经疾病、抗衰老、免疫调节和生物能源等领域。
细胞自噬基本过程
1
自噬体的形成
自噬受体结合目标,形成隔离膜,形成自噬体。
2
自噬体的合并和降解
自噬体合并成食泡,融合到赖氨酸内质网,最终降解目标。
3
溶酶体的融合和降解作用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内部pH值降低,活性酶水解蛋白质。
细胞自噬途径
宏自噬(常见)
受体介导形成的隔离膜将目标囊 泡在内,形成噬体,并融入溶酶 体。
细胞自噬机制
细胞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细胞进程,能够利用自身产生的酶降解和回收蛋白质、 细胞器和膜,并用于能量供应和生物合成。
细胞自噬概述
什么是细胞自噬
一种细胞自身噬降解蛋白质的保护机制,分解细胞内出现的异常蛋白质并回收其中的氨基酸、 核苷酸等生物分子。
自噬的作用
保持细胞内基本清洁,调节营养代谢,对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 生物学作用。
微自噬
直接将目标逆向吞噬,融入溶酶 体内降解。
拟收缩性自噬
受体对目标蛋白进行靶向运输, 如Hsc70对折叠蛋白的拟收缩作 用等。
细胞自噬调控
1
ATG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ATG基因编码自噬相关蛋白,参与自噬的形成和运作;并被各种信号途径调控。
2
磷酸化酶的作用
分子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的平衡,在自噬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3
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
环境或营养不足诱导mTOR下调,自噬途径激活,并通过多个下游途径影响自噬 的相关蛋白。
细胞自噬与疾病
自噬与肿瘤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细胞自噬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机制,可以通过降解细胞内的废弃物、蛋白质、脂质等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
自噬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进行的,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膜的扩张等过程。
本文将从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阐述自噬的基本知识。
一、自噬的机制(一)发生自噬的条件自噬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噬作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但是,当细胞面临饥饿、受到细胞压力等环境变化时,会引发大量的自噬,以完成自我修复和维持生命活力。
此外,细胞内的分化和癌变等病理生理情况也会引发自噬的发生。
(二)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的形成是自噬过程的第一步。
自噬体来源于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内的器官,这些器官在自噬体形成时,会被膜包裹成自噬小体。
这个膜被称为自噬体膜,是自噬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随着自噬的进展,自噬体膜会逐渐扩张成自噬大体,并最终与赖氨酸肽酶一起消化细胞内的降解物。
(三)自噬体膜的扩张自噬体膜的扩张是自噬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自噬的关键步骤。
自噬体膜的扩张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信号途径,例如蛋白激酶mTOR信号途径、Becline-1、Atg等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了自噬体的扩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噬体膜还要与细胞质中的各种物质进行交换。
二、影响自噬的因素(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自噬的发生和程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氧化压力、缺氧、细胞外营养供应以及药物刺激等都可以引发自噬反应。
当细胞受到这些环境因素影响时,会通过压缩自噬作用,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二)细胞信号途径细胞内的信号途径对于自噬的发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mTOR信号途径对自噬的发生具有调节作用。
当mTOR信号途径受到抑制时,会使自噬得以开展。
此外,素食和非素食饮食也会影响自噬反应。
(三)蛋白质的作用在自噬过程中,蛋白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ATP酶、LAMP、Calnexin等蛋白质,在自噬的各个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细胞自噬机制的探讨
细胞自噬机制的探讨细胞自噬机制是一种细胞自我代谢的过程,通过自噬体的形成将细胞内长期存在的蛋白质、细胞器和细胞内毒素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回收再利用。
这个过程对细胞的代谢平衡和细胞死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调节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自噬机制的分类细胞自噬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宏自噬、微自噬和嗜酸性颗粒自噬。
其中宏自噬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重点探讨。
宏自噬的过程宏自噬(Macroautophagy)又称大噬食作用,是细胞通过自身溶胶酶体的膜系统形成,促进溶酶体向吞噬物膜包裹并内化形成自噬体的过程。
可分为包括:在自噬前期会出现泡状物,并形成连接双层透明的泡状物,基因 ATG8 转化以后,互相结合,最后形成自噬体。
这个过程中ATG的转化是必不可少的。
宏自噬的启动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多种蛋白质参与,主要包括:ATG、PI3K、mTOR等,它们分别调节自噬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其中,mTOR作为自噬过程的一个负调控因子,对启动宏自噬至关重要。
一旦mTOR受到负调控,它就会绑定龙头ATG13形成一个复合物,从而激活其他ATG蛋白的功能,引发宏自噬过程的启动。
ATG8在自噬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会和膜有着比较强的亲和力,形成拱桥状的桥梁,同时可以在泡膜表面形成凸起结构,并与ATG12/ATG5复合物一起作为自噬体上膜关键组件俘获并将吞噬物膜包裹起来四周结合形成自噬体。
宏自噬的意义宏自噬对细胞来说意义非凡,它一方面可以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另外它也可以防止细胞内毒素的积累。
一般来说,在细胞发生压力性损伤后,宏自噬过程会被启动,完成大量的自噬过程。
此外,宏自噬在细胞发生一些异常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当细胞中有大量病毒和细胞毒素积聚时,宏自噬可能会通过分解这些有害物质来帮助细胞消除它们;而当细胞内发生DNA损伤时,宏自噬可能会启动以分解这些已损伤的DNA。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宏自噬对于调节细胞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宏自噬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异常。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调控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调控细胞自噬是细胞内部的一种重要代谢途径,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内的老旧或损坏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促进组织细胞的更新和修复。
自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细胞代谢平衡、抵抗各种环境压力和维持细胞的稳态等。
本文将从自噬的机制和调控两方面来介绍细胞自噬。
一、细胞自噬的机制自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包括发生自噬囊泡(Isolation membrane)成熟自噬体标记的方式、成熟自噬体标记的方式和筛选是否衰竭细胞成熟自噬体的方式。
在形成自噬囊泡的过程中,Atg-proteins作为重要的自噬相关基因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tg-proteins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直接参与膜的增长和连接的Atg-proteins(例如Atg5、Atg7、Atg12、Atg16等),第二大类是与Atg8家族(Atg8、GABARAPs和LC3等)有关的Atg-proteins,它们可以协同作用使Isolation membrane转化成自噬囊泡。
在形成完整的自噬囊泡以后,通过成熟自噬体被识别被降解。
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标记成熟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方式,成熟自噬体必须能够被被降解。
对于显微镜下的自噬囊泡,Atg8家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添加细胞绿色荧光标记,可以追踪细胞内部的自噬体形成。
特别的,微观图像表明Atg8结合的自噬体表面会呈现一种典型的“C”字形,这是一种标志性的自噬标记。
第三个步骤是衰竭成熟自噬体的识别和选择,确保自噬腔分解产物被清除。
衰竭的自噬体在被破坏之前需要被识别,它们包括自噬吞噬体、自噬囊泡以及成熟自噬体等。
随后,未降解的分解产物可通过Exocytosis滞留细胞外,从而使自噬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细胞自噬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调节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mTOR、小GTP酶、AMPK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mTOR。
mTO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号途径,受到营养水平、细胞应激等信号的调节。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功能
细胞自噬的机制和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通过将过期、受损或不需要的蛋白质、细胞器及其他细胞成分包裹成小叶泡、溶酶体或自噬体,并将其降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以供再次利用或生成能量。
自噬在调节细胞健康、应对环境胁迫及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自噬的机制主要包括自噬体形成、自噬体融合和自噬体降解三个步骤。
在自噬体形成阶段,最开始细胞膜蛋白LC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被磷酸化,形成LC3-I。
随着细胞自噬的启动,LC3-I被酵素Atg4剪切后,形成LC3-II,被与自噬体相连的细胞膜吞噬物所包裹,并由多种蛋白质构成,形成叶泡。
在自噬体融合阶段,叶泡会与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膜结构融合,形成自噬体。
最后,在自噬体降解阶段,自噬体内的物质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通过特殊的转运体被运出自噬体,逐渐释放到细胞质内。
自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首先,自噬有助于清除细胞内的有毒物质。
例如,自噬对于巴豆素、大多数化学药品和放射治疗等外源性毒素具有清除效应,对于细胞内产生的异常蛋白质聚集和转运等问题也具有清除作用。
其次,自噬对于细胞发育、生长和分化等过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噬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血管生成和神经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自噬也对于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噬对于感染、外部刺激和内源性信号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如某些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自噬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虽然自噬在调节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自噬也会发挥负面作用。
例如,在某些疾病中,如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自噬被过度激活,导致细胞病理生理过程损伤。
此外,当自噬与凋亡进程过度交叉时,也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自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能够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参与调节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对许多重要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细胞自噬机制范文
细胞自噬机制范文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身进行的分解和回收机制,通过将受损或不需要的细胞器和蛋白质降解成基本的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细胞发育和细胞适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细胞自噬机制包括自噬体形成、融合和降解三个阶段。
首先,细胞自噬的第一步是自噬体形成。
该过程由甲基化抑制因子相关蛋白1(LC3)调控,LC3是细胞自噬的标志蛋白。
初始的LC3被加工形成微管相关蛋白1A(LC3-I),LC3-I会通过一个酶化反应转变为LC3-II。
LC3-II的形成需要有微管相关蛋白1(I/II)注解蛋白(ATG7)和微管相关蛋白1B(I/II)注解蛋白(ATG3)的参与。
LC3-II是一个疏水性的膜结合蛋白,会在受损或不需要的细胞器周围形成自噬包膜。
接下来,细胞自噬的第二步是自噬体与溶酶体免疫融合。
自噬体会与早期内体(一种与内质网关联的液泡)融合形成自噬体溶酶体(autolysosome)。
这种融合过程主要通过自噬体融合蛋白家族来调节,包括自噬体融合蛋白1(ATG8)和自噬体融合蛋白6(ATG6)等。
ATG8的转变也是自噬体融合的关键步骤。
此外,早期内体与自噬体融合还需要液泡核膜、早期内体单一周膜蛋白A(VAMP7)和激活蛋白Ras相关蛋白1 (Rab7)的参与。
最后,细胞自噬的第三步是自噬体内的降解。
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酸性环境和酶的存在会降解自噬体包膜中的物质。
在自噬体溶酶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组成酸性蛋白酶的酶体溶酶体蛋白酶B(CTSD)。
酸性环境可以通过调节自噬体酸化蛋白a,维持酸性环境以促进降解。
细胞自噬机制对于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都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够通过降解老化或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的功能和寿命。
细胞自噬还可以在缺乏营养时为细胞提供能量和代谢物质。
此外,细胞自噬还参与细胞的免疫功能、肿瘤形成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等。
细胞自噬机制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细胞自噬的缺陷会导致肿瘤的形成,因为肿瘤细胞需要维持高水平的细胞代谢和增殖。
细胞自噬机制研究及应用
细胞自噬机制研究及应用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现象,其在细胞代谢、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出发,探讨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自噬是细胞利用各种分解酶和酶体等形成“自噬体”来降解自身成分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细胞自噬机制则是指这一过程发生时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早在20世纪50年代,细胞自噬便已被观察到,但其机制一直未能被完全阐明。
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才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细胞自噬机制与ATP依赖性的系统、信号转导、细胞骨架和膜结构等方面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细胞自噬过程中有三个主要步骤:形成自噬体、自噬体运输和自噬体融合与酶解。
形成自噬体的步骤主要包括膜的原位组装、折叠及聚合等一系列过程。
运输步骤中,自噬体通过细胞内骨架和微管等结构运输到溶酶体降解区域,并利用酶体内的水解酶对其进行降解。
在自噬体的融合与酶解过程中,则涉及到多种蛋白质和囊泡的合成、进入和融合等复杂机制。
总体来说,细胞自噬机制的深入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了细胞内噬菌体和DNA损伤的修复、凋亡、免疫应答等核心生物功能的调控机制。
此外,还通过模式动物研究揭示了自噬机制与神经系统、肿瘤、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关联。
二、细胞自噬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细胞自噬机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基因敲除、基因转导等方法,研究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该方向的研究可为阐明自噬机制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依据,同时也为开发新型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科学家们对自噬蛋白Atg5的敲除实验发现,该蛋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该蛋白的靶向治疗方法也正在不断被研究和开发。
二是利用细胞自噬机制探测和研究多种人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例如,在癌症研究领域,细胞自噬被认为是肿瘤抗菌药物耐受性的一种重要机制,因此,科学家正通过抑制自噬的方式,研究肿瘤细胞的逆转生长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隅良典
2016年,因“在细胞自噬机 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大隅教授的 贡献在于,他找到了酵母这种 简单又与人体细胞相似的实验 模型,将复杂的问题化难为易 了。
大隅良典
宫崎骏
在酵母菌体内(左侧)存在一个巨大的细胞器,名为液泡,其功能与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内的溶酶体相类似。 于是他培养了经过改造,缺乏液泡膜降解酶的酵母菌并通过饥饿的方法激活细胞的自噬机制。此时,当这些酵母 菌遭受饥饿时,吞噬小体开始在液泡内部大量聚集(右图)。大隅良典的实验证明酵母菌内部存在自噬现象。此后, 大隅良典教授对数以千计的酵母菌变异样本进行了核对(右侧),并从中找到了据信与自噬作用密切相关的15组基因。
25
细胞自噬机制
主讲人:晏剑虹
1
克里斯汀· 德· 迪夫(Christian deDuve)
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 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 自噬体(autophagosome)结构, 并且在 1963 年溶酶体国际会议 (CIBA Foundation Symposium on Lysosomes)上首先提出了 “自噬”这种说法。因此 Christian de Duve被公认为自噬 研究的鼻祖。Christian de Duve 也因发现溶酶体,于1974年获得 诺贝尔奖
自噬体的检测
(1)以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检测。 (2)自噬体膜标志性蛋白质的检测。 (3)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法。 (4)检测长寿蛋白的批量降解 (5)CellTrackerTM Green染色
细胞自噬功能
(1)细胞自噬通过防御环境变化和应激代谢反应调控来维持细胞内 部 的稳态。 (2)细胞自噬具有自我“清理”功能,可以处理细胞内的废物,降 解 错误折叠的 蛋白质多聚体,减少DNA的损伤和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 防止异常蛋白质累积,还能降解功能 失常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器,对蛋白质和细胞器进行质量控制 ,并且通过降解底物来为细 胞生存提供原材料或ATP (3)细胞自噬甚至可以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对于对抗癌症、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感染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细胞自噬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在某些情况下,若细胞无 法 继续维持自身的生存,细胞自噬会诱导细胞主动性死亡。
自噬的抑制剂
根据自噬形成的过程,自噬的抑制也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自噬的起 始阶段,自噬泡和溶酶体融合阶段,以及溶酶体内的降解阶段。目前 常用的一些抑制药物如下: (1)对自噬体形成的抑制:主要是PI3K通路的抑制剂(如3-MA), 这些药物均可干扰或阻断自噬体形成。 (2)对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抑制:对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过程进 行阻断也能起着抑制自噬的作用,这些药物有巴伐洛霉素A1、长春碱 、诺考达唑等。 (3)对溶酶体降解的抑制:蛋白酶抑制剂,如E64d、Pepstatin A等
细胞自噬基本过程
内涵体
自噬内涵体
溶酶体
自噬基本过程: 自噬体 自噬溶酶体 1.自噬前体的形成
2.自噬体的形成
3.自噬溶酶体的融合 4.自噬体的溶解
自噬前体
细胞自噬分类(根据进入溶酶体途径不同)
巨自噬 微自噬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巨自噬
内外刺激诱导下,细胞通过自噬基因调控组装自噬前体。自噬体 包裹细胞质,细胞器或细菌等形成自噬体,在微管作用下,自噬 体与溶酶体靠近,自噬体外层膜与溶酶体膜融合,包有内层膜的 自噬体进入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继而,自噬体内膜被溶酶 体酶降解,继而内容物被降解,营养成分被细胞重新利用。
,表现为胞浆中迅速涌现大量自噬体,这一现象被称为“自噬潮”( autophagic flux),广泛用于自噬形成的监测。自噬潮为细胞度过危机 提供了紧急的营养和能量支持,有利于细胞的存活。
自噬可为肿瘤细胞带来几大好处
1)肿瘤细胞本身就具有高代谢的特点,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比正常 细胞更高,但肿瘤微环境往往不能如意,如肿瘤发生初始期到血管发 生之前、肿瘤长大发生血管崩塌时、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游走时等都 会出现营养不足或供应中断,而此时提高自噬活性可以有助于度过这 一危机。 2)当化疗、放疗后,肿瘤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破损细胞器、损坏的蛋 白质等有害成分,而此时提高自噬活性可及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并 提供应急的底物和能量为修复受损DNA赢得时间和条件。
微自噬
主要集中于酵母。当受到饥饿等刺激时,溶酶体膜局部凹陷,吞噬 细胞质或微体,形成自噬体。自噬体脱离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腔 ,由溶酶体酶降解,降解物质被细胞再利用。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胞质内蛋白结合到分 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然后被溶酶体酶消 化。CMA 的底物是可溶的蛋白质分子,在清除蛋白 质时有选择性,而前两者无明显的选择性。
凋亡<apoptpsiS>与自噬<autophagy>
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之中,几乎每个生命科学家都知道“凋亡”这个概 念并且有意无意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之挂钩。自噬(autophagy)是继凋亡 (apoptosis)后,当前生命科学最热的研究领域,Pubmed记录的文献数量在最 近4年呈爆炸式增长,其中2006年以前相关文献大约1500条。2007年是自噬研究 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召开了第一次自噬国际会议,与会人员构成自噬学术圈的奠 基者,并且在各自领域宣传和研究一些基本概念。2007年到2010年9月短短三年 文献发表量达到大约4400条。我们坚信在未来十年“自噬”也将会成为另一个 “万金油”和生命科学的“闪亮新星”。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ALC3),简称LC3,参与了自噬的形成,并被证明了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常见的自噬小 体标记蛋白之一。Western blot可能会检测到LC3的两种形式,这是由于自噬形成时,胞浆型LC3会酶解掉一小段 多肽形成LC3-I,LC3-I跟磷脂酰乙醇胺即脑磷脂(PE)结合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LC3-II),这两种形式在正 常细胞中都是存在的,而发生自噬的细胞中LC3-II会有明显的增加。
在大隅良典发现细胞自噬的关键机制之后,研究局面豁然开朗,相关论文发表量骤然上升。
细胞自噬的定义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 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该 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 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 )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 以循环利用。
自噬小体的增多有两种可能
一是形成增加即自噬被诱导; 另外一种是自噬体成熟受抑即自噬体不能和溶酶体结合。
自噬诱导剂 1)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拟内质网应激 2)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ide(氯化锂):IMPase 抑制剂(即Inositol monophosphatase,肌醇单磷酸酶) 3)Earle's平衡盐溶液:制造饥饿 4)N-Acetyl-D-sphingosine(C2-ceramide):Class I PI3K Pathway抑制 剂 5)Rapamycin:mTOR抑制剂 6)Xestospongin B/C:IP3R阻滞剂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 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 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的组份
自噬的特性
1)自噬是细胞消化掉自身的一部分,即self-eating,初一看似乎对细胞不利 。事实上,细胞正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自噬,除非有诱发因素的存在。这些诱 发因素很多,也是研究的热门。既有来自于细胞外的(如外界中的营养成分 、缺血缺氧、生长因子的浓度等),也有细胞内的(代谢压力、衰老或破损 的细胞器、折叠错误或聚集的蛋白质等)。由于这些因素的经常性存在,因 此,细胞保持了一种很低的、基础的自噬活性以维持自稳。 2)自噬过程很快,被诱导后8min即可观察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形成 ,2h后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基本降解消失。这有利于细胞快速适应 恶劣环境。 3)自噬的可诱导特性: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自噬相关蛋白的快速合成, 这是准备阶段。第二是自噬体的快速大量形成,这是执行阶段。 4)批量降解:这是与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显著区别 5)“捕获”胞浆成分的非特异性:由于自噬的速度要快、量要大,因此特异 性不是首先考虑的,这与自噬的应急特性是相适应的。 6)自噬的保守性:由于自噬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因此无论是物种间、还是各 细胞类型之间(包括肿瘤细胞),自噬都普遍被保留下来(谁不喜欢留一手 呢?)。
细胞自噬与肿瘤的治疗
自噬与肿瘤的关系
与凋亡(在肿瘤细胞中一般都存在缺限)不同,自噬是被优先保留的 。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保持一种基础、低水平的自噬活性 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细胞中随时产生的“垃圾”(破损或衰老的细胞 器、长寿命蛋白质、错误合成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等等)都需要及时 清除,而这主要靠自噬来完成,因此,自噬具有维持细胞自稳的功能 ;如果将自噬相关基因突变失活,如神经元会发生大量聚集蛋白,并 出现神经元退化。同时,自噬的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物 质又可为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和合成底物,可以说,自噬就是一个“ 备用仓库”。如Atg-5缺陷的小鼠在出生后喝上第一口奶之前就会饿死 。更重要的是,自噬活性可在代谢应激(饥饿、生长因子缺乏、射线 、化疗等)时大大增强